城市设计考试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城市设计两种成果类型工程—产品型、政策—过程型。

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3.凯文·林奇提出的形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路径、区域、边缘、节点、标志物。

4.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为多功能性、多空间型、有大量的街头家具。

5.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标准。

6.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

7.城市景观三要素包括景物、景感、主客观条件。

8. 城市景观组成元素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

9. 城市设计过程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目标建立、设计评价、实施计划、维护管理。

10. 城市设计现场调查中人行为调查研究基本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11. 城市滨水区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12.城市设计的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

13..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严肃性原则、弹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14.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类型保护、再开发、开发。

二、名词解释(5*4)

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指的是对城市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的空间环境设计。包括①对城市中人的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安排②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组织、布局和构图

2.城市空间:指由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3.城市景观: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知觉空间

4.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5.城市滨水区:城市中内陆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陆域三大部分组成。

6.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7.城市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

的享受。

8.城市设计的成果

工程—产品型图示成果为主,文字成果为辅

政策—过程型文字成果为辅,图示成果为辅

三、简答题

1. 城市设计的目的(7分)

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2.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

2、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满足人的需要

3、突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

4、考虑“空间—时间”效果

5、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城市各项物质要素

3. 城市设计的内容

1、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

2、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

3.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

4. 城市设计元素

1、土地使用

2、建筑布置、形式和体量

3、开放空间

4、使用活动组织

5、交通与停车

6、保护与改造

7、步行街(区)

8、标志与标牌

5. 城市设计特征

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

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

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

5、政策性较强

6.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做法

相似和谐。在颜色、形体、材质、某一构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处。

对比和谐。运用垂直与水平、高与低、虚与实、轻与重、动与静、粗糙与光洁、直线与曲线等。

渐次变化。在新旧建筑中间“插入”中性建筑,即采用个性---中性---个性的办法达到和谐。

通过某种连续体,使其变为一种折衷的建筑达到新旧建筑结合。(如采用柱廊、绿化等)

拉大新旧建筑间的距离,利用空气来淡化新旧建筑间的矛盾冲突。

7. 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研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重要性:图底理论: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模式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是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

连接理论:这种方法是将动态交通系统是为创造城市形式的原动力,强调连接与运动的重要性。

局限:对于界定空间方向时,有一定局限性。

场所理论:是城市设计是逐渐认识到城市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对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性。

8. 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

①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②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碑。

③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等求和谐统一。

④视差法: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动性变化。

⑤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下层空间。

⑥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果。

⑦诱导法: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

9.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1.边界要明确,创造积极空间,避免消极空间。

2.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

3.强调公共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的联系。

4.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和人情味。

10、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

城市规划:

目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

工作对象: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

成果: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

实施时间:体现为发展过程,时间跨度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

参与者: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市设计:

目的:促进形体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工作对象:以三维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

成果: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行动态控制+引导

实施时间: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

委托人: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

参与者:城市设计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等

建筑设计:

目的:为修建活动服务

工作对象: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环境设计

成果: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

实施时间:在确定的时间内

委托人: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

参与者:建筑师、使用者11.城市设计过程

(1)现场调查(2)资料分析(3)目标建立(4)设计评

价(5)实施计划(6)维护管理

12. 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轮廓线控制(2)、建筑高度分区(3)、景观视

线走廊保护(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5)、与绿化

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

13.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

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

14. 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序列模式

①前导空间。是步行商业街空间序列的前奏,它在形式

和空间环境上应有突出的提示作用,以吸引人们达到“先声

夺人”的目的。形式为广场、门式构件或牌楼、柱廊、过街

楼等。

②演进空间。步行商业街的主体,一般由街道、小巷等

组成。它是空间序列的诱导过程。

③高潮空间。也称主题空间,一般由重要建筑物和广场

构成,前导空间和演进空间输出的全部信息,在此进行整合、

强化,使主题信息更为突出。能否使空间进入高潮的关键:

---精心推敲实体与空间虚体的关系,突出主体;

---组织好人看人的共享环境。

④后叙空间。是步行商业街高潮后的余音和补充。一般

也有街道、小巷等组成,在尽端处布置广场,以示结束。

15. 步行商业街的分类

①完全步行街。没有任何车辆,供商店的货用车辆只在

背街或步行街两侧的交通性道路上行驶。

②“定时式”全步行街。在全天中规定时间内或星期

天、节假日为完全步行街,其它时间允许通行车辆。

③公交步行街。只允许公交车辆(包括公共汽车、电车、

出租车及专门的公共电瓶车等)通行,但不许停车,其它车

辆移到周围平行的街道上行驶。

④半步行街。以步行交通为主,但仍有少量车辆进入,

这些车辆主要为商店送货服务的,限制车速。

16、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的特点

①多功能性。布置商业、游憩、绿地、水面、儿童游戏场、

小型影剧院等;

②多空间型。地上与地下结合、线状与广场结合等;

③有大量的街头家具。包括公共设施(电话亭、报摊、

布告栏、公共候车廊亭、钟塔、停车场、饮水台、垃圾箱等)、

路灯和装饰用灯、各种水体、标志牌、雕塑、座椅、儿童游

戏场、人行道护栏等等。

17、步行商业街的形式(10分)

①街道式

一般街道式。只在两端出入口处加以处理,以禁止或限

制车辆出入。

两端封闭式。进出街道的视线,用商店立面等封闭,在

入口处布置咖啡店、花店、小旅店等,以使商业街两端都有

活跃气氛。

Z形或折线形式。设两个主要出入口,有步行者专用休

息绿化地。Z形或折线形的目的是使视线在两端封闭。

船形式。

②商业街结合小广场

③平行商业街。适用于规模大的中心地区,在每条街的

尽端都常有广场相连。

④区块式商业中心。适用于规模更大的中心地区,其中

有多条商业街、巷纵横交错,使之无明显的街道形式。

此外,还有地下商业街、室内步行街等。

18.街道空间设计要点

1、保持街道的连续性。

2、强调旋律和节奏。

3、考虑

街道对景。4、注意街道的景深与层次。 5、城市街道与街巷

联系关系、街道交叉口周围建筑联系关系、街道与街区内部

出入口处等是设计的重点。6、注意提高街道各区段的识别性

与趣味性7、注意视域的开放。

19.街口建筑布置形式

(1)、将人、车流多的建筑(如商店、旅馆)相对集

中在街道一角,并用支路环绕,形成岛状活动中心。

(2)、改变街口建筑性质,布置人、车流少的建筑物。

(3)、开口街口,将人流引入街坊内部。

(4)、将建筑物后退,留出较深广的前庭广场作为交通

缓冲地带,以便和街口交通衔接。

(5)、将街角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放在离街口较远的地

方,在街角一定距离内不准有任何车辆进出或停留。

20.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平衡原则。

3、场所感的创造。

4、多样性原则。

20.城市广场的分类

1、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

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

2、纪念广场。主要是为纪念某些人或某些事件的广场。

在广场突出位置设置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或

纪念性建筑等为标志物。

3、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火车站、飞机场、轮船码

头以及剧场、体育场、体育馆、展览馆、饭店、旅馆等)和

道路交通广场。

4、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等。一般为步行。

5、宗教广场。布置在教堂、寺庙、祠堂前举行宗教庆典、

宗教集会、宗教节日等活动场所。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

祭祀、布道用的坪台、台阶或敞廊。历史上的宗教广场有时

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现代的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市政或休

息、娱乐广场的作用。

6、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行

各种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广场应具有欢乐、轻松的气氛,

布局自由,并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构思。

21.城市广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10分)

1、广场情趣区别。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广场,应有不同的

情趣要求,如:

①位于市中心或重要地段的广场,要创造出人能停留、

观赏建筑物或特定景色的环境条件。

②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广场,要创造适于居民采购、散步

和闲谈的环境,体现出商业的繁荣情景。

③居住区内的广场,应创造出安静、舒适、安全的交往

空间。

④在中小学附近的广场,应与交通干道隔离,为孩子们

创造安全的生活地带。

2、提高广场场所的吸引力。为使广场成为一个有吸引

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应做到:

①强调广场的装饰性;

②强调公众的“可达性”;

③满足城市生活的多功能要求

④创造一定的街头活动场地,诸如可供民间发起的社会

活动、公益活动、小型集会、街头演出以及街头绘画、雕

塑、摄影艺术展览等活动使用。

3、发扬传统的地方风格

①利用地方“特产”装饰广场,增强地方感,如济南泉

城以泉雕为广场主题。

②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作雕塑、壁画、地面纹样等装

饰广场。

③采用地方材料铺砌地面和制作凳椅,栽种当地特有的

树木、花草等。

4、注意设计手法上的改变

①在现代广场建设中,传统的四面为交通环路环绕成为

一种中心孤岛式的广场减少了,趋向于把广场绿地布置在主

要建筑前面或一侧,或位于建筑群之间,或串连在步行商业

街之间,以不被交通穿破,有的甚至完全与汽车通路隔开。

②过去那种铺地面积很大,人工手段很多,绿化较少看

起来干巴巴的广场减少了,代替的考虑人们休息交往需要,

比较有人情味有生气的广场。

③广场已由平面的、构图均称的布置,逐渐转变为空间

构图丰富,充满阳光、绿化和水的、富有生气的空间型广场。

④城市中心广场已逐步向功能综合化、交通立体化和环

境舒适化方向发展。

⑤现代广场在布局、尺度、空间组织等内容和形式上是

以人的使用要求和活动作为参数的。向小型化、个性化、多

层次和相对私密感方向发展。

⑥重视利用公共建筑前、桥头、街道汇合处,路边角地

等小面积空地设置小广场。

22.广场空间艺术处理的重点(10分)

在《街道美学》一书中,芦原仪信指出:作为名副其实

的广场应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①广场的边界线清晰,能成为“图”;

②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阴角,容易形成图;

③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

④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

此外,在处理中尚应重视以下各点:

①广场周围的主要建筑物和主要出入口,是空间设计的

重点和吸引点,处理得当,可以为广场增添不少光彩。

②应突出广场的视觉中心。

③广场绿地布置,应适合广场使用性质要求,其植物配

置力求简洁。对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比重,一般不

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站前广场、集散广场的集中成片

绿地不宜少于10%,一般为15-25%。

四、论述题

1. 城市广场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别广场的设计要点

1、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

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

2、纪念广场。主要是为纪念某些人或某些事件的广场。

在广场突出位置设置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塔、纪念物或

纪念性建筑等为标志物。

3、交通广场。包括站前广场(火车站、飞机场、轮船码

头以及剧场、体育场、体育馆、展览馆、饭店、旅馆等)和

道路交通广场。

4、商业广场。包括集市广场、购物广场等。一般为步行。

5、宗教广场。布置在教堂、寺庙、祠堂前举行宗教庆典、

宗教集会、宗教节日等活动场所。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

祭祀、布道用的坪台、台阶或敞廊。历史上的宗教广场有时

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现代的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市政或休

息、娱乐广场的作用。

6、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

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广场应具有欢乐、轻松的气

氛,布局自由,并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构思。

2.运用所学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来谈一谈校园景观如何建

构?

从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设计要点、设计的基本原则等方面

来回答。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是指人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

态,是人对城市景物、景象或空间环境感知、思维后所获得

知觉空间。

城市景观三要素:景物、景感和主客观条件

(1)、景物:即城市景观形式的本身,是基本的素材。包含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

(2)、景感:是人对城市景物的感觉反映。

(3)、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都是城市景

观构成中的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人对景观的鉴赏过程中的时间、地点以及鉴

赏人的年龄、兴趣、职业、知识等的差异,和社会的文化、

科技、经济等情况,则是城市景观的主观条件。

二、城市景观的组成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

(1)、自然景观:由山、水、动植物和云、雨、风、雪、

光、气等景观组成。

(2)、人文景观:指各种建筑、构筑物、街道、小品、雕

塑等人工设施,以及历史文物古迹、诗文碑刻、堆山、凿洞、

挖地、人工瀑布、跌水、绿化等。

(3)、社会景观:是以社会和人为内容的景观。如:社会

习俗、风土人情、民族气氛等(花灯节、花卉节、龙舟节、

冰雪节、庙会等)。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考虑人的行为心理规律,创造便利、

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环境。

(2)、城市审美原则:考虑感官与文化心理对城市信息

的承受能力及评价标准,研究创造有特色、有内涵、可识别、

和谐、悦目的城市审美品质。

(3)、生态环境原则:考虑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卫

生环境等方面的污染,充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

水体等自然资源与人工手段一起,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4)、因借原则:借助山脉、河湖、林地等自然景观,同时

结合城市内部的自然地形地物和人文资源条件,俗者避之,

佳者收之。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重视城市景观的历史延续性及其本土文化特性。

(6)、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续

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四,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轮廓线控制(2)、建筑高度分区(3)、景观视

线走廊保护(4)、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5)、与绿化

系统相结合,突出绿地、水体的景观效益与功能

3.城市设计成果评价标准

雪瓦尼教授把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分为两类:可度量标准和

不可度量标准。

①可度量标准:

自然环境标准气候、阳光、地理、水、地形等

建筑形态标准高度、体块、退后红线、容积率绿

地率、色彩、材质、风格等

②不可度量标准

不可度量标准是评价形体环境对人的美学、心理和行

为等方面的影响,是只能作出定性结论的标准。

便利性。主要指交通及视线的可达程度。如地段在城

市中的位置、标志性、道路的走向、形式、机动车道的距离、

停车场、安全及视觉条件等。

多样性。指使用性质和活动内容的种类、持续时间、

活动支持等。

可读性。指空间界面对空间的界定程度、积极空间的

创造、环境格局的可读性、形象性等易于阅读和理解。

灵活性。指城市环境为使用者提供的使用机会和潜力、

空间组合及建筑形式多样性,进一步发展的可持续性。

愉悦性。是从美学角度对环境的评价。如空间舒适性、

视觉趣味和人情味,环境优美、尊重自然等。

个性。指空间环境、建筑形式的特征,环境的历史性和

地方性等。

4.图底关系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中都有

应用。利用其理论可分析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空间

建设的主与次、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空间的界面、空间的

形状与比例以及空间与建筑的关系等。

罗杰·特兰西克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杰·特兰西克教授在《寻找失

落的空间》一书中,从现代空间演变和历史例证的分析入手,

提出了目前城市设计理论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图底关系理论、

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

的理论。每一城市都有各自的空间与实体的模式。这一理论

试图通过对城市形体环境图底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形态的

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出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通过不同时间内城市图底关系的变化,还可以分析出城市建

设发展的动向。

图底理论: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

关系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模式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

是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

5.试举例或绘图说明城市文化休闲广场如何来设计?

从设计主题、设计功能组成、空间组织、景观设计等方面来

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

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

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

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平衡原则。

3、场所感的创造。

4、多样性原则。

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供人们休息、交游、演出、及举行各种

娱乐活动的广场和绿地。广场应具有欢乐、轻松的气氛,布

局自由,并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构思。

城市广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10分)

1、广场情趣区别。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广场,应有不同的

情趣要求,如:

①位于市中心或重要地段的广场,要创造出人能停留、

观赏建筑物或特定景色的环境条件。

②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广场,要创造适于居民采购、散步

和闲谈的环境,体现出商业的繁荣情景。

③居住区内的广场,应创造出安静、舒适、安全的交往

空间。

④在中小学附近的广场,应与交通干道隔离,为孩子们

创造安全的生活地带。

2、提高广场场所的吸引力。为使广场成为一个有吸引

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应做到:

①强调广场的装饰性;

②强调公众的“可达性”;

③满足城市生活的多功能要求

④创造一定的街头活动场地,诸如可供民间发起的社会

活动、公益活动、小型集会、街头演出以及街头绘画、雕

塑、摄影艺术展览等活动使用。

3、发扬传统的地方风格

①利用地方“特产”装饰广场,增强地方感,如济南泉

城以泉雕为广场主题。

②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作雕塑、壁画、地面纹样等装

饰广场。

③采用地方材料铺砌地面和制作凳椅,栽种当地特有的

树木、花草等。

4、注意设计手法上的改变

①在现代广场建设中,传统的四面为交通环路环绕成为

一种中心孤岛式的广场减少了,趋向于把广场绿地布置在主

要建筑前面或一侧,或位于建筑群之间,或串连在步行商业

街之间,以不被交通穿破,有的甚至完全与汽车通路隔开。

②过去那种铺地面积很大,人工手段很多,绿化较少看

起来干巴巴的广场减少了,代替的考虑人们休息交往需要,

比较有人情味有生气的广场。

③广场已由平面的、构图均称的布置,逐渐转变为空间

构图丰富,充满阳光、绿化和水的、富有生气的空间型广场。

④城市中心广场已逐步向功能综合化、交通立体化和环

境舒适化方向发展。

⑤现代广场在布局、尺度、空间组织等内容和形式上是

以人的使用要求和活动作为参数的。向小型化、个性化、多

层次和相对私密感方向发展。

⑥重视利用公共建筑前、桥头、街道汇合处,路边角地

等小面积空地设置小广场。

广场空间艺术处理的重点(10分)

在《街道美学》一书中,芦原仪信指出:作为名副其实

的广场应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①广场的边界线清晰,能成为“图”;

②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阴角,容易形成图;

③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

④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有良好的比例

此外,在处理中尚应重视以下各点:

①广场周围的主要建筑物和主要出入口,是空间设计的

重点和吸引点,处理得当,可以为广场增添不少光彩。

②应突出广场的视觉中心。

③广场绿地布置,应适合广场使用性质要求,其植物配

置力求简洁。对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比重,一般不

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站前广场、集散广场的集中成片

绿地不宜少于10%,一般为15-25%。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考虑人的行为心理规律,创造便利、

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环境。

(2)、城市审美原则:考虑感官与文化心理对城市信息

的承受能力及评价标准,研究创造有特色、有内涵、可识别、

和谐、悦目的城市审美品质。

(3)、生态环境原则:考虑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卫

生环境等方面的污染,充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

水体等自然资源与人工手段一起,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4)、因借原则:借助山脉、河湖、林地等自然景观,同时

结合城市内部的自然地形地物和人文资源条件,俗者避之,

佳者收之。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重视城市景观的历史延续性及其本土文化特性。

(6)、整体性原则:要求城市景观要素之间有较好的连续

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6.绘图学院平面布置,说明城市空间的组织手法

绘制平面图15分,说明城市空间组织手法15分。空间的主

次、视觉中心、空间的划分方法、空间的限定、绿化的布置

等方面来分析。

城市空间常用的组织手法

①轴线法:常用的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的手段。

②张拉法:就是在标志性建筑或重要广场之间建

立一种张拉的联系线,以其作为城市改造与发展的基础。这

种张拉线的起始点或多条力线的交汇点,常是广场中的方尖

碑。

③重复法:以相同的或相似的构件和尺度组织完

整统一的空间秩序。如采用柱廊、拱券、形状、色彩、质感

等求和谐统一。

④视差法:利用视错觉,使空间产生戏剧性、生

动性变化。

⑤层面转换法:利用台阶、坡道、平台等组织上

下层空间。

⑥框景法:常用拱门、拱廊等元素,造成框景效

果。

⑦诱导法:依据使用者前进路线,将隔而未断的

各个空间依次连续安排,巧妙地利用一些元素,如沿街墙设

置的水沟、路面铺装、路灯以及种种观赏点,引导行人前进。

空间的限定

1、垂直要素限定:垂直墙、柱、树(绿化)等

侧界面

2、水平要素限定:顶面、地面/顶界面、底界面

3、各种要素的综合限定

---底界面:①地面铺装和质地变化②地面的上升与下沉处

理。---侧界面:①形状:②高度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

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