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考核及多元化评价

合集下载

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的构建

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的构建

中长期教 育改革与发展规 划纲要》 的要求 ,保证教 学各环 节的质量 ,构建 多元化过程性 的评 价体系和 保 障机 制 已迫在眉 睫。为此 ,在分析 当前多元化过 程性教 学评价基础 上 ,构 建 了高职 院校 教学质量 多 元 化过程性 评价体 系和保 障机 制 ,以促 进教 学质 量和 水 平 的不 断提 升 ,为 高职教 育提供 理论借 鉴 。 关键 词 :教 学质 量 ;多 元化 ;过 程性 ;评 价体 系 ;保 障机 制
基金项 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 “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2 0 1 2 x y z d l 1 1 0 )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许统德 ( 1 9 8 0 一) ,男 ,硕士 ,广东农工商职业 技术学 院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 向 :高职教育教学研究、数据挖掘 ;
收 稿 日期 :2 0 l 3 - 0 1 . 2 O
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运行系统 、教学研究与培训系 统 等 )和教 学各 因素 ( 如 教师 、学生 、教学 内容 、教 学 方法 、教 学手 段 等 ) ,都会 常常参 照 这一 “ 标 志” 来 修正 自 己的教 学方 向和 教学 行为 、调 整教 学 内容 的结构 和秩 序 、体 现教学 过程 与工 作过 程 的客观 联 系 、突 出教学 结果 与现 实需 要 的必然 关 系 。 ( 三 )多 元化 过程 性 的教 学评 价 能够 有 效 判 断 学校教 学 创新 的成 效 教 育教 学评 价 是科学地 判 断和衡 量 学校 教学创 新 成效最 好 的手段 。学校 想要 了解 实施 教学创 新 的 状 态需 要进 行教学 评 价 ,教师 想要 了解 自己实施 的 教学 创新 取 得 的效果 需要进 行 教学评 价 ,各 教学 单 位 想要 了解 学生对 教学 创新 的适应性 需要 进行 教学 评 价 ,全社 会想 要 了解教 育教 学系 统 中实施创 新 教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以精神科护理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以精神科护理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韩明飞1,孙锦华2(1.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上海201415;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0032)20世纪90年代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ITB)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Work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Design Method),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1]。

该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中不同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情景化形式组织教学,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以多元化的原则进行课程评价[2]。

此方法不仅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更好地融合,而且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教学,考核标准中引入职业标准的具体要求,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在本研究中,基于工作过程对精神科护理进行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精神症状,让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现将本研究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我校2017级三年制专科护理1、2班作为实验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方法;3、4班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四个班级均参加临床见习。

1、2班和3、4班均为68人,其中男生均为8人,女生60人。

年龄为18—20岁。

学生之前已经完成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基础护理、健康评估等护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收集资料和评估患者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课题选取精神科护理中情感障碍这部分内容(共计6学时)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为:确定项目任务书—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3]。

具体如下:(1)给出案例,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选取经典案例,通过文字描述方式给出。

学生课下自行分组,每7—8人一组,选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任务单的提示收集资料;(2)完成工作任务:在课堂上,每次课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单,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成果汇报。

“过程”“多元”两手抓,创新考核质量佳

“过程”“多元”两手抓,创新考核质量佳

“过程”“多元”两手抓,创新考核质量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考核质量更是备受关注。

而在提升考核质量方面,过程化和多元化成为了关键词。

创新考核方法不断涌现,为提高考核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探讨过程化、多元化和创新考核方法在提高考核质量方面的作用。

“过程”是指从教学开始到学习完成的全过程。

在过去的考核中,重点往往放在对结果的评价上,而对过程的关注并不够。

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越来越多的重视过程,因为过程对于学习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高质量的过程可以保证学习者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过程化考核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而评价过程化的考核,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多元化是指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过去的考核方法往往以笔试为主,而多元化考核强调使用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口头报告、实验、作品以及实践能力等。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同时也能照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

多元化的考核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提高考核质量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与过程化和多元化一样,创新考核方法也是提高考核质量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考核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于学生的要求。

而创新的考核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项目考核法、实践考核法、综合评价法等新型的考核方法不断涌现,丰富了考核的形式和手段,为提高考核质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过程化、多元化和创新考核方法在提高考核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鼓励学校和教师大胆尝试新的考核方法。

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改革作者:邵俊俊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5期【摘要】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基本参照点对课程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本文先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然后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高职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课程改革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职业教育课程由于各种因素已进入改革的高潮,这些因素包括就业形势严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等方面。

教育者、学校面对职业教育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深刻的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课程的改革,只有对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究,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才能满足社会、学校的需求。

(一)由就业困难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近几年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教材还是普通高校的教材;即使是高职高专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相结合,致使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实用型技术。

二是高校扩招,使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人才质量也有所降低,造成了部分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局面。

三是所学专业知识过于陈旧,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很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不能立即为企业创造效益,这就需要我们对课程内容和培养人才的模式进行改革。

(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要求课程进行改革企业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外延狭窄,而且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基本不会再用到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由于知识更新和产品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因此企业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智能型应用人才。

这就需要对课程结构、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进行改革,从而培养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较高的职业资格的复合型人才。

“过程+结果”多元化评价工作总结

“过程+结果”多元化评价工作总结

“过程+结果”多元化评价工作总结评价模式改革是我校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其改革的重点是: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职业能力鉴定和职业素养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自示范校建设开始,我校就积极进行评价模式改革的探索,经过两年的努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多元化评价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简要总结如下:一、多元化评价改革的总体思路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是对学生能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水平和效果的价值判断,是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

对中职学生的评价务必要建立一个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的价值进行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鉴定、引导功能,使评价成为中职学生教育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将评价过程变成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体现人才的规格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评价模式改革,要实现“过程+结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1.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始终是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家长的意见。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家长以及企业应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评价过程中去。

2.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教学质量的评价,既要参考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职业素养。

3.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就决定了评价时间和评价空间是多元的,评价状态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因此,评价的手段也必须是丰富多样的。

(1)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

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

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摘要]文章对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评价做了理性思考,探索出“真实项目式”“岗位角色式”“成果展示式”“课题任务式”“校企结合式”“课证融通式”几种考试评价模式。

这些考试评价模式具有评价标准职业化、评价范围全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项目化的特征。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技能培养考试评价模式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不仅培养学生会“动脑”,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会“动手”,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技能。

考试评价是高职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通过诊断学生学习过程、状态和成果获得的信息,向学、教、管三方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校的管,保证高职教育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结合多年教学管理实践,我们探索出了具有评价标准职业化、评价范围全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项目化的六种基于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

一、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的理性思考1.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是对学生在高技能目标下学习任务完成状况的评价。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一目标的规定下,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也相应有了新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为职业(岗位)工作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持,而专业课程学习则应是工作技能的储备和工作能力的形成过程。

基于此,对于高职专业课程学习应建立起以下两点基本认识:(1)专业课程学习的任务是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知识技能;(2)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完成的标识是能完成仿真或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即形成了某种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因此,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是对学生在高技能目标下学习任务完成状况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技能,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并能够完成相应的仿真或真实的工作任务,即为合格。

2.对学生技能的评价要着眼职业(岗位)技能的全面掌握。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1 5 6
教育科学
2 幸 6乱 科0第期 0年 蟊 1嚷 蔫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评价体系 的构建
李效春 ,王 甲聚
(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 院,黑龙 江哈尔 滨 1 0 8 5 0 8)
摘 要 高 职学生综合素 质的评价对 其行 为的塑 造和 自身素质 的养 成具有非 常重要 的作用 。就 目前高职 学院存在 的评 价主体单一 、内容 简单 和 指导不够 等问题进 行分析 ,提出构 建高职学 生多元化 、多面化 、多样化 综合评价体 系的原则 和实行综 合评价体 系的基础条 件 。探讨基 于 工作 过程的课程评 价体系构 建问题 ,期 望能对改革 和创新高职学 生评价现状有所启 发 。 关 键 词 基 于工 作过程 ;高职学生 ;多元化评价 ;体系构建 中圈 分类号 G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6 1( 1)3— 16 o 723 639 7一2 0020 5一 1 0
基 于工作过程课程评 价以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为 目的。在高职教育 中,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要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 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 自我 ,建立 自信,明 确努力方向,从而充 分发挥学生、企业聘任专家评价的教育功能 , 促进 学生在1, i: gg水平上不断发展。准确 、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3 基于 工作 过 程课 程 “ 评价 工 具 ” 的创新 “ 学生 为 主体 、演 员 , 注重 动手” 的实 践课 业
职业能力不是在课 堂上讲授出来的 ,而是在专业或模拟实践 中训练 出来 的。 《 汽车发动机机械 系统检修 》课程 改革取消了 “ 闭卷 ”的理论 考核手段 , 采用动手能力与 “ 开卷”理论考试 ( 提供大量 的参考书 , 供 查阅 ) 作为评价工具 。开卷考 试为学生提供参 考书 、电脑 、网络 等工 具 ,适应现代科技高速发展 ,锻炼学生的资料查询能力 ,归纳 、总结能 力 。实践课业是指能够体现专业技能培养 目 标要求 ,需通过学生 自己动 手操作 方能完成的训练课题 和项 目。动手能力 从内容上可 以分 为两大 类 :一类是 “ 基本技能”的课业 ,是个人单独完成的比较单一的基本技 能训练 , 拆装与调试 ;另一类是 “ 综合故 障诊断与维修” , 通常是需要 团队合作 ,需要联系具体项 目所完成的较全 面的综合性课题训练 ;基本 技能课业是综合实践课业的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6 年第 20 期
一般都是理论课程设置的比例较大,实践方面只有简单的上 机操作,如编程、网站运营等。这些实践往往是不够的,学 生无法获得足够的经验,同时,很多教师自身也缺乏足够的 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岗位需求,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 法做到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无法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考核形式传统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考核方式落后,计算机专业课程 的考核方式多是传统的理论试卷考核加上简单的上机操作, 这种考试形式比较传统,考试范围狭窄,所考核的知识点多 局限于书本,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记忆性的知识本身而不是知 识的应用,教师甚至会划范围、挑重点,让学生们通过死记 硬背和大量的题海战术增强学生的记忆,而学生也是集中在 考试前突击,或是通过大量的背诵来应付考试。最终将考试 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以分数论高下,这主要 考核的是学生的记忆力、 是与问题的 “标准答案” 相符的程度, 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特点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为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 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 式是指以工作或实践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既是 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指导思想与策略是“工 作过程导向”。 1.1 以学生为主体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学生为 核心”,把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 标,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此教学模式下, 教学的重心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教师不只是在课 堂上传授课本知识,更多的是传授技能,是指导者,引导学 生感受知识、技术和方法,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他们从中 学习、咨询、锻炼技能,这些技能和知识更紧密地联系实践, 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1.2 注重实践需求 “工作过程导向”是以工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缩 短学生与职业的距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检验 实践,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育 模式下,必须和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要能适应现有企业的 需求,并通过调研、反馈、课程设计、方案制定、目标实 施等步骤,教授给学生最切合实际的工作技能,让他们学 有所用、学以致用。

什么是多元评价多元评价的方式有哪些你在教学实践

什么是多元评价多元评价的方式有哪些你在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多元评价?多元评价的方式有哪些?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激励与评价学生的?1.什么是多元评价?从评价主体的角度来看,评价发展具有多元评价的趋势。

在以往的评价模式中,评价主体往往是教师,而学生则处于被评价的地位。

当前,我们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主要是确认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这样一种趋势,也就是说,学生在课程发展中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

强调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是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多元评价的方式: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教师外,还可以包括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以外的其他有关人员。

2.评价内容多维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7种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4-5].在这7种智能中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而应综合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后来他又在其模型中加入第八种智能——自然智能。

3.评价方法多样化:依据评价主体不同,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习者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与标准,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价值判断;他评是指学习者以外的人所进行的评价。

自我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他人评价可信度较高,具有一定权威性.依据评价内容不同,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工具,收集、处理评价对象的资料,通过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进而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一般包括标准化测验、常模测验等;质性评价是指确定评价对象主流是否积极、方向是否正确而对某些细节和小的利弊得失采取模糊评价的方法,一般包括课堂的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学习态度等方法.依据评价手段不同,可采用人工评价和计算机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建议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建议
标 与 要求 。
2 课 程 开发 的能 力 缺 乏 、
当 前 , 职 院校 教师 的课 程 开 发 能 力 高 缺 乏 , 师 的 职 业 经 验 、 业 经 历 与课 程 教 职
工作过程 ”的课程能否顺利开发与实施 ,
而 且 关 系 到 “ 于 工 作 过 程 ” 职 课 程 能 基 高
1课程 开发 的热情大减 、 在经历 了 “ 基于实践本位 ”“ 、 基于能
力本 位 ” 程 开 发 浪 潮 之 后 的 教 师 , 对 课 面 “ 于 工 作过 程 本 位 ” 课 程 开 发 浪 潮 , 基 的 热 情 大 减 ,相 当 部 分 的 高 职 院校 的 教 师 认 为 ,这 只 不 过 是 课 程 开 发 的 又 一 次 浪 潮 , 之 后 还 会 有 … … ,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 程 , 课 的认 识 还 处 在 初 级 阶 段 , 上各 个 高 职 院 加

和团队合作 能力还很差 。 高职教师继续教 育还存在很多 问题 , 如重视学 历教育忽视 教师教育能力培训 , 重视 一次性 教育 轻视 继续教育 ,重视全 日制教育轻视业余 、 短 期培训 , 这些 问题不但严 重影 响了教师课 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 而且 也制 约了高职教 育质量的提高 。
层 次评 价 。
() 价 主 体 多元 化 。_ 多元 化 有 3评 丰体
利 于体现评价者 与被评价者 的平等地位 , 更好地实现 评价 的激励 、 调节 、 改进和发 展功能 , 同时给学生 以弹性化 、 性化 的 人
发展 空 间 。 高职 课 程 考 核 要 建 立 由任 课 教 师 、 导 员 、 生 等 构 成 的 多 元 化 评 价 主 辅 学 体 , 学 生 的 职 业 技 能 、 合 素 质 进 行 全 对 综 面 的 评 价 , 评 价 结 果 更 客 观 、 有 信 服 使 更 力。

“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作者:陈幼红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13期摘要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以《商品管理》课程为例,提出了“过程性-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并结合在课程中的应用,对此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课程考核过程性考核多元化考核商品管理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44-0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着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已形成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也初见成效。

然而在教改的同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课程考核却时常在依惯性进行,这样无疑会让教改收不到好的效果。

一、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一纸论高低”,考试内容大多数是围绕课本来进行的“知识性考核”,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考核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考核内容有局限性,只针对显性知识,缺乏隐性知识的考核传统的课程考核内容只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知识,没有对学生的合作、解决冲突、沟通、自主学习等隐性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考点集中局限于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没有从整个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来设计考核内容,不重视与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联。

2.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过程性评价以学生最终试卷或完成的成果来评定,造成学生重视期末考试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现象。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比较松散,考前突击训练,最后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办法通过考试,这样必然造成学生在学完后似乎什么也没学到的感觉,久而久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程考核由教师出题、阅卷,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得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

整个考核过程完全由教师包办,缺少行业专家、企业项目有关人员、学生小组成员的参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浅析过程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

浅析过程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

浅析过程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改革摘要:教学过程多元化评价,是新课改的需要。

它提倡评价是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提倡变终点评价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评、互评结合的动态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实现了素质教育中要求的学习过程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评价多元化;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提到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主宰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评价的唯一执行者是有目共睹的;而评价的方式直接跟考学、录取的方式挂钩,一考定终身,是最有效的评价手段。

评价者组成因素的单一,评价方式的唯一,使评价只注重结果,忽略了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表现,抹杀了被评价者的潜力,从而形成了评价的单一性和不完善性。

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既注重评价结果,又重视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既有教师参与,又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适时评,使学生的每一个亮点都能够被发现,每一种能力都能够被发掘,成为改进教学、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在此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

下面,从教学过程的多元性评价的目的、主体、内容、实施策略等四方面加以介绍:一、教学的过程性多元性评价的目的过程性评价的多元性能够从多角度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调整规划学生下一步学习的方法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

二、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主体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同伴和家长。

过去的教学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据教学大纲和国家评估标准,通过开始和总结等手段,以分数或者一种陈述性的方式表现出来,是质性评价范畴。

而现在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动态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渡点评价。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倡导学生重视自我评价,而且除了自我评价外,应主动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原则。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而这种评价过程的中心内容应从成绩导向剥离出去,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以学习方法的改进为主要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课程开发的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课程开发的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课程开发的探索刘慧娟(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高职院校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课程是将学生运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课程开发应以岗位需求为线索,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本课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根据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内容、设计学习项目,探索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课程设计;项目导向[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10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11,2012Total No.410[文章编号]1009-6043(2012)11-0125-02[收稿日期]2012-10-25[基金项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JY1123会计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改革研究。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为了使会计教学更好的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进一步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基于此我们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课程的整体开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课程培养目标本院会计专业近年来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依据苏南地区社会经济的需要,以“根据职业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社会调研结果分析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建议,确定该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任务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完成会计核算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要求学生熟悉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内容,理解中小企业会计实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对中小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

多元化考核方式

多元化考核方式

多元化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方式旨在通过不同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估个体的能力和绩效,以实现公平、科学的考核。

本文将探讨多元化考核方式的优势、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一、多元化考核方式的优势多元化考核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单一评估手段,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全面评估: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个体的能力和绩效进行评估,使评价更加全面。

不仅可以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够考察个体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软性素质。

2. 客观公正:通过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考核过程更加客观公正。

不同的评估手段可以相互补充,减少个别因素对整体评价的扭曲。

3. 激发个体潜力: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激发个体的潜力和动力。

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对个体过去绩效的评估,而多元化考核方式更加强调对个体潜力的评估和培养,有助于个体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的评估手段和方法:1. 综合评估:通过结合考试成绩、实际表现、项目报告等多个指标,综合评估个体的能力和绩效。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同指标的权重,以反映个体全面的表现。

2. 技能测评:通过专业的技能测评工具,对个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在线测评、实际操作等方式,客观衡量个体的能力水平。

3. 360度评估:通过向个体的上级、同事、下属以及客户等多个群体收集评价,全面了解个体在工作中的表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进行,获得多方面的反馈信息。

4. 项目评估:以实际项目为基础,评估个体在项目中的贡献和表现。

可以通过指定项目经理、项目评审等方式,对个体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三、多元化考核方式可能遇到的挑战在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时,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1. 评估标准不统一:由于多元化考核方式涉及到不同的评估手段和方法,评估标准可能因此不统一。

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经过充分讨论和确认,确保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工作方案

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工作方案

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以全面评价学生为目的,推进我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进行,我校根据《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的精神,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改革目标为了培育适应社会、企业的人才,培养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同步发展的新一代教师,我校改革以往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主体多个方面进行改革,行业专家、社会团体、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质量,形成以考核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维度、立体化“校内外结合的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以利于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遵循原则(一)目标适应性原则依据中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为重点,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的诊断、评定、激励功能。

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练、以考促改的培养专业型人才。

(二)系统配套性原则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要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相适应,与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相配套,构建促进课程教学各要素和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考核评价模式。

(三)模式多元化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探索不同类型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集成各种考核评价模式的优点,在传统校内评价基础上引入更多企业评价,构建开放性、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三、改革思路现阶段我校评价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有:1.评价内容单一,纯粹以教学知识为评价内容,不考虑其他因素(如个人道德、职业精神等),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素质;2.评价标准单一:“二考定终分”,学生的评价结果直接由考试分数决定,科学性有待商榷;3.评价方法单一:对于所有学生都采取考试的评价方式,趋向于共性,疏忽了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4.评价主体单一:完全由学校一方参与进行,难以避免认识的局限性。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改革初探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高职课程的改革及优化必须经过课程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4个基本环节,并着重探讨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此项改革意义重大,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已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和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推行“工学结合”就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带有战略性教育系统工程,需要在系统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才能取得科学满意的效果。

本文尝试对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内涵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集合。

课程是一个担负特定功能、具有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组合系统,它包含了内部结构以及外部环境,环境制约着系统,系统要适应环境,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要靠结构优化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建立与相应科技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整体功能最优、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课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范畴后,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情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具有行动导向课程的特征。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姜大源认为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参照系,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认同这些观念,并积极开展各种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开发和建设。

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对高职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煤矿监控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煤矿监控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煤矿监控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煤矿技术》课程是我院煤矿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文从我院《煤矿监控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方法,对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的改革和尝试,提出在煤矿监控系统昂贵情况下,采用模拟系统实现实践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煤矿监控技术模拟系统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60-01国家煤监总局要求从2006年1月起,所有煤矿都必须配备安全监控系统,在这种形势下,对煤矿监控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

我院及时把握了煤矿工作岗位需求,在一些煤矿相关的重要专业都开设了《煤矿监控技术》这门课,以使学生具备煤矿监控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的基本职业技能。

煤矿监控技术,是一门涉及基础知识的比较多的学科,包括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这些基础知识大都比较抽象,对于擅长形象思维的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目前,煤矿监控技术课程仍然沿袭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的原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授课,忽视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和专业技能成长的过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做”相对分离。

培养过程中目标含糊,培养的学生距离安全监测监控岗位所需的实际能力相差甚远。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煤矿监控技术》教学改革。

1 工作过程导向的含义工作过程导向,是旨在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模式,突出了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教学方式以情景教学为典型:教学环境以真实职业环境为代表的典型特征,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能够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综合课程特征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综合课程特征分析

程教学评价 的开放性, 这是一种立足社会需求的开放式评价体 与企业的职业行动 同步 ,即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序列实现 “ 同 系, 不是现存的这种封 闭式的评价方式。
三 、 次 性 层
步” 。从而使“ 学习情境 ” 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 统的教学组
织 形 式 , 是有 机 地 把 课 程 实 施 主体 、 学 过程 、 学场 所 结合 而 教 教
二、 开放 性 五、 时效 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 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 , 社会生产的
需要、 国家政策的调整 、 职教理论 的推陈 出新, 都对高职教育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的开放性 , 从课程 内容 课程 改革提 出了时效性 的要求 , 无论 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说 都 上讲表现在两个维度上 : 一是对课程 内部 而言, 表现 为现 有课 是如此 。 基于工作过程 的综合课程是建立在职业活动基础之上 程 内容与职业生活和学习者之 间的信息开放与交流 ; 二是对课 的,课程 内容理应随着职业活动 内容的不断变化而及时调整 ,
类知识的简单叠加 , 而是追求相关知识要素在达到高职教育 目 生 各 适其 所 、 取 其 需 、 获 其益 。 各 均
标 基 础 上 的 内在 联 系 与 相 互 促进 ,使 整 体 功 能 得 到最 大 发挥 。 四、 实践 性
其次指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主体的多元化 。 基于工作过程导 向
职业教育
基于工作 过程导向高职综合
课程西 西安 7 0 11 ) O0
【 摘
要】基于_作 过程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 , T - 其核心特征表现为 两个方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课程 内 为若干学科的有机 容
结合; 具体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具有六个方面的特征: 多元性、 开放性、 层次性、 实践性、 时效性、 情景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选修课课程标准构建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选修课课程标准构建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选修课课程标准构建研究【摘要】针对作为职业能力拓展的选修课程标准还很少的现状,以职业能力拓展课摄影技术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选修课课程标准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教育选修课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教学文件,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选用和编写教材、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订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可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是新一轮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而作为职业能力拓展的选修课程标准还很少。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公共选修课作为进行素质教育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在新一轮的课程体系改革中,选修课已经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改变目前选修课教学不够规范的局面、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发挥好选修课的应用的作用,笔者认为,制定课程标准是一个关键切入点。

本文在借鉴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成果及相关课程改革经验特别是课程标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拓展课摄影技术课程标准的建设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选修课课程标准构建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课程标准的框架即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

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高职课程标准。

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性质的课程标准的格式不尽相同,但基本要素一般是一致的,通常由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考核与评价、教学评介、实施建议等部分组成。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标准构建的依据与原则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类型,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层次,其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考核及多元化评价摘要:本文对当前高职的专业课考试提出思考。

提出高职的专业课考试应按照工作项目,设计工作情境,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

重点考核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并设计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指标。

全方面的考核学生,同时,促进学生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多元化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13-01
考试是作为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然而,考试的效果到底如何,有没有起到考试的作用呢?作为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考试的重点又应该是什么呢?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考试?考试的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应该用什么样的考试方式,才能更加适应目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求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技能的人才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我们为什么需要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什么?作为高职院校,考试只是一种监测手段,而不再是简单的选拔。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考试的目的就不是以考倒学生,难道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为最终目标的。

那么,高职院校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呢?
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是每年升留级
的依据。

(2)是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

(3)是老师对教学效果检测的手段。

(4)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

而现在,由于高职的定位不再是研究型人才培养,而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对考试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考试不单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更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手段。

(2)考试的目的不单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更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

(3)考试的重点应该是巩固知识完善学习效果,而非单一提供升留级依据。

(4)考试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应该纳入考试成绩评定范围。

考试是促进学生学习,巩固和全面掌握知识技能的途径,考核不是唯一目标,通过考核掌握知识技能才是核心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传统以检测为单一目的的考试方式,逐步形成以知识技能掌握为核心目的的考核方式。

2 专业技能课程应按工作项目,分工作任务进行考核
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实际岗位上的工作技能。

因此,可以按照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工作任务可以是一个真实的具体工作,也可以是模拟的仿真任务。

但是,每个任务相对独立,同时,各个任务之间又相互关联。

只要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就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岗位工作项目。

而这个项目就是这门课程所要求学生能就业的岗位工作项目。

学生只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就能达到该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

这样的考试方法不但能真正监测出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还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考试,为学生营造一种工作情境,设计一项工作项目,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去完成工作任务。

达到课程的技能培养目标。

比如市场调研课程,设置一项企业调研项目。

要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完成调研方案策划任务、实地调研任务、调研资料整理分析任务、调研报告撰写任务四个任务流程。

完成了以上四个流程,就能完成最初设置的这项企业调研任务。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任务,监测学生调研技能的掌握情况。

3 考试的内容侧重对工作过程的考核
项目制专业课程的考核,重点不是对最后项目完成好坏程度进行考核,重点是对工作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对于一项工作任务,不需要对高职学生要求完成得多好,只需要他们按照相应的流程,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

主要是工作过程中他们具体是如何做的,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考核,而不是仅仅是对最后的结果进行评价。

避免学生因为偶然使用错误的方法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造成成绩评价失真的问题。

4 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需要进行多元化评价
由于项目制课程的考试是基于工作项目的任务考试,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不但要考虑学生工作项目完成情况,还要考虑工作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比如:由于工作项目大都是需要跟
团队成员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需要考虑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程度,与团队成员的沟通情况,完成工作的主动性,完成工作的有效性等等。

因此,在评价时往往需要通过团队评价和各人评价两个方面来进行。

如房地产广告策划这门课程考核评价,就分为团队评价和各人评价两个板块,分别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各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由于这门课程的性质,对学生在着装、仪表仪态、谈吐礼仪上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上面这份考核表中,就对学生最后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之外,还从礼仪方面,语言表达方面,着装甚至所使用的道具方面都进行了考核。

另外,还可以设计更多多元化的考核项目,比如可以小组成员互评、组长对小组成员评价、答辩教师评价等等。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考试的需要进行修订和调整。

但是核心一定是全方面,系统性的评价每个学生,而不是简单对提交最终成果的考核。

这样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达到考核的目的。

相融合起来,从而才能真正的培养出企业认同,家长满意的优秀技术性人才。

5 项目制考试需要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评
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项目考试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那就是过程控制。

因为项目制考试的形式基本
都是以小组为基本的操作单位,那么如何测评每个小组成员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呢?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对项目制考试的过程控制和测评的体系。

目前初步的设想是,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组长对组员过程表现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各个小组成员表现的评价,以及最后答辩综合表现的评价,多指标多项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来达到对每个小组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以期对整个项目制考试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

6 项目制考试方案需要灵活运用,适时进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对项目制课程进行这样的考核,需要各个学科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灵活运用,不需要一定遵照一个特定的模式。

其次,还需要对这种以项目为考试目标的方法进行实时更新,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将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与市场需求完全对接起来,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