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研究——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研究——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为例

一 的 ,售 电也可 以成为 一个 流量 入 口,与 政府 ,与社 区 ,与单 位 融合起来 ,让 民众享受 到真正 的便 利。创新 的方式 多种 多 样 ,无论是缴 费方式还是用 电套 餐方式还 是与 其他单 位范 围 的融合方式既方便 了民众也促成 了一个个 的赢利 点。
同时政府 的监管不 只在准入 门槛 的审查 ,在售 电主体 的 运行过程 中也要监管 它的盈利模 式 ,严防 与不正规 的单位 合 作 ,严防售电主体 的销售手 段不 正规 ,严 防 以售 电为 名义 破 坏 民众 的利益 。

【关键 词 】工作过程 ;高职院校 ;课程 标准;会计核心课程

【基金项 目】本 文为课题 “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体 系建设 与教 学衔接的 实践探 索”(编号 :1710778)研 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珍祯 (1984.11一),女 ,湖 南人 ;随州职业技 术 学院讲 师,硕士 ;研 究方向 :经济 管理
四 、结 语 售 电 侧 改 革 需 要 慢 慢 进 行 ,必 须 要 平 衡 好 各 方 的 利 益 , 然而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促进 电力市场 的活化 ,只有 售 电侧 改 革才能消除现有 的制度上 的不合理 ,让人们 享受 到改革 的福 利 ,运用创新 的手段 ,将科技 网络融人 到售 电中 ,促 进各个 行 业的全面发展 ,为 了中国梦 的实现而努力 。
和知识积 累。本文主要 以高职 院校 的会计类专业作为研 究对 象 ,重点分析 了会计专 业的核心课 程《基 础会计 》,介
绍 了高职 院校财会 专业 的课程标 准设 计思路 以及对 象的课程标 准模 型 ,希 望通过 构建以职业 岗位能力为核心 的财
会 专 业 高职 课 程 体 系提 升 学 生 的 会 计 专 业 水 准 。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说明
由于聘 请业 界专 家参 与
体 系 两个 系有 一 落实 职 体系 体 学科 体. 了高 课程
结构
谭程 内容结 构是 由
教学设 从 论上 计, 认识
解 决 了高职 课程 怎样 设
实 掌握 、 毹力 现了 知识 发展
与提高 素质的统 一 理论 教学 内容和 实 践教 学环节 交 叉进 以工 作过程 为导 向构 建的是 理论 实践融 合的
实践 教 学 : 实 把 验、实 训 实 习 为 作 创设 学 习情境 。学习环 境 三个关 键环 节 .在不 和 工作 环境 台二为 ~ 注重教 师 同环境 中进 行 的 素质 专 业理论 、职业 实践、 理 论教 学 专业 职 教理论 、职 敦实践 :
课 程 基 课程 专业 础 服务 课
工作任务 ,完成这些典型工作是否能胜任本专业 岗位群的所有工
作 ,然后 提 出 合 理 化 建 议 。
() 和计划 。由课程专家和有 本专业有实践 经历的资深专 3决策
业教师对每个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 载体)和 完成任务所需 的职 业行动能 力域进行分析 ,对典 型工作任务进行 “ 加工”。对载体 进行分解 ,进行学 习情境方案设计。
践化 )
课程
验证 性试验 和模 拟 培养 实际工作 能 力 为 目标开 理 论教学 。以 教学 实践 采用行 动导 向的
实 教学 以 以 生 任务 体, 践 实际 产 为载 以
教 学 实 主 训为
展 。 、 做 体化 从方 论上解 离职 教 学、 ’一 的 法 决了 课
程 怎样 教的 问题
方 法 教师 授为 传 主
力 质的 动 知 能 教 法. 理了 识 与索 主 学方 实 建构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
!星 塑
r n  ̄i u n பைடு நூலகம் nl el y a g a i
教 育教 学研 究
高职院校 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开发研 究 ①
余平 ’ 王彬 李明荣 。 (.. 1 2 武汉铁 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室 ; 3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人事处 湖北武汉 . 400) 3 2 5
【 摘要】 课程建 设是 高职 院校建设 的永 恒主题 , 当前亟待 有突破性 进展 。职业教 育课程 应追求 工作过 程的 系统化 而不是 学科结 构的 系 统化 , 课程开 发中就需要建立起 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 程观 。 由于笔者吸收 了学院在创办 国家示 范高职课程建设 中积 累的经验 , 在课 程开发 研 究方 面作 了一 些探 究 , 出 了新 型的 高职课程 开发 的框架 。 提 【 关键词】课程 开发 工作过程 教 学分析 教 学设计 【 中图分 类号 】G 632 【 献标识 码】 A 文 【 文章编号 】1 3 0 ( ) —0 2 1 7 —8 9 2 0 0 6 2 01 3 9 —0 0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 国家示范 l 生 高等 职业 院校 建设单位 , 有三 个专业群 被列为重 点 建设项 目, 为促进专业建设和持续发展 , 使其 更 具有示 范辐射和 引领 作用 , 笔者在 对我院专业 课程如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 了 探讨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 了新型高职课程开发 的 框架 。 上 , 心地设 计工作 步骤 , 当地 选取 参与机 精 恰 构 、参与者 , 合理地选 定 工作任务 , 定理想 锁 的输出结果 。 () 1 建立信息渠道 , 获取需求信 息 , 为下一 步的社会 调研打好基 础。 () 2 开展 社会调研 。需校 内专业建设委 员 会 、系部 专业建设委 员会 、专 业带头人 、骨干 教师 、 专业教师共 同参 与来完成 : 区域经济 、 ① 科技 、劳 动市场的发 展与需求情 况 ; ②工作 岗 位及其工 作过程情况 ; ③专 业核心 岗位 及相关 岗位设定 情况 ; 岗位职 责、工作任 务 、职业 ④ 能力情况 。 最终的工作结 果要 形成人才需求报 告和职业 能力项 目 初表 。 () 3 进行 第一次论证 。 由聘 请的企业 一线 技术人 员、管理人 员和学校专 业带头 人、骨干 教师参与 : ①复查专业核心岗位及相关岗位群 ; ② 由简单 到复杂对 工作任务论 证 ; ③论证 岗位 职责 、工作任务 、职 业能力 ; ④论证 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 。该程序 , 最终 的工作结果形 成专业 职业能力项 目表 , 确立专业定位 , 确定专业标准 ( 标 、规 格 、能 力等 ) 目 。 ( 教学分析 。 4 ) 需教学研究人 员、 全体专业 教 师、教学管理 人员共 同参 与 : ①梳 理职业能 力, 并进行特征分 类 ; ②整合归纳职业能 力 ; ③ 形成 与专业对应 的典 型工作及 任务 ; ④拟定课 程方案 。 最终的 工作结 果是典型工作描述和典 型工 作任务描述 , 形成课 程方案初稿 。 ( ) 行第二次论 证 。由校外专业 咨询委 5进 员会 、校内专业建设委 员会、企业一线技术 人 员、管理人 员、全体教 师、教学管理人 员共 同 参与 : ①论证典型工作以及典型工作任务 ; ②确 定 工作过程的相 应知识形成 学习领域 ; ③论 证 课程 方案 。最 终的工作结果 得到专家意 见表 , 确定 课程 目标 、课 程内容、课 程方案 、课程 类 型、教学媒体 、教学设施 等一系列 问题 。 () 定课程 方案。由专业 带头人 、 6修 骨干教 师共 同研讨 , 修订课程 方案 , 新一轮 人才培 拟定 养 方案。 3 2 仔细 进行教学分析 . 在实际工作 中, 专业岗位群得到论证后 , 非 常重要的一步 是进行逻辑性 教学分析 。一 是 , 采 用逆向推 倒归纳 法 , 即由复杂到简单 , 按照能 力递减顺序 , 提取 专业的核心 岗位群 、相 关岗 位 群中各任务 中的典型 工作 任务 。二是 , 对所 提 取的各 岗位 的典型任 务进 行归纳 与整合 , 形 成 与专业对应 的典型职业 工作过程 。三是 , 分 析 典型工作过程 的各环节需 要具备 的知识 , 并 提取 出来。四是 , 按照典型职业工作 顺序 , 以能 力递减顺序编排 课程 内容 , 将学 习型的任 务对 应 的知识排 前, 将行 动型的任 务对应知识排后 , 形 成串行结构 。 3 3 合理 设计课程类型 . 课程 的基 本类 型分 为学 科课 程和 活动课 程 。现 代职 业 教育 课程 的特 征及 其 课程 观 , 要 求把教 育的普遍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结 合起 来 。也 就是 说 , 课程 类 型的 设计 中既 要 强调符合学 科逻辑顺序 的纵向直线式排 列 , 又要强 调符 合学生 心理 认知规 律 的横 向式 排 列, 还要 贴切 职业 工作 过程 。 综合课程 设计的基本思 路 : 围绕职业技能 或职 业能 力的需要将原来平行设置的多 门教学 科 目综合成少 门教学科 目, 以保留学科课程 可 的基本形式 。 3 4 全 面进行课程 的教学 设计 . 基于 工作 过程为导 向的课程 , 其教学设计 是 实现 课 程 目标 的 关 键 。 一 是 选择 教学 策 略 , 教 学 过程 中各 环 节妥 善 规 划 、组 织 、 对 协 调 , 定相 应 的课 时计 划 、设备 使 用计 划 制 以及教 案等 。 二是教 学方 法与手 段的 改革 与 开发 , 由传 统教 学 方法 向项 目教学 法 、案 应 例 教学 法 、仿 真 教 学 法 、 角色 扮 演 法 、 引 导 文法等转换 ; 学内容 的传授 方式应 由学科 教 结构式 向工作过程式转 换 ; 学场所应 由理论 教 课 堂 向多功 能 的一体 化专业 教室 转换 。三 是 合理 配备 教师 。基于 工作 过程 为导 向的课程 实施 , 教师提出 了更高 的要求 , 对 一方面 , 思 在 想 上对 “ 基于 工作过 程的 课程开 发” 要认识 到位 。 另一 方面 , 教学 中需 要 集理论 、技 在 术 、技 能干 一 身 , 真正 地成 为 双 师型 教师 。 职业 教育承载着 满足社会需求 的重任 , 是 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 动者和专 门人 才的 教育 。高职 院校 的发 展面 临着 巨大 的挑战 ,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 就必 须要 加强 课程 开发 与建设 。职 业教 育者要 积 极思考与探讨 , 进行课程改革与内涵建设 , 以开 发 出适 合我国职业教 育特点的职教 课程 , 适应 社会的 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以《网站建设》课程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以《网站建设》课程为例
程 开发 所取 得 的成 效及 问题 。
[ 关键词 ] 高职 工 作过程 课程 开发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经济 的高速发展 , 国家对 职业技术人才需求 E益 t 增加 ,对高职教育 的发展建设 非常关注 。国家为提高高职教育教 学质 量 , 后出 台了《 先 国务院关 于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 的决定 》 《 、 教育部 关于 职业 院校试行工学结合 、 半工半读 的意见》 《 、教育 部关于 以就业 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 和教育部《 于全面提高高等 职业 关 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等一系列大力推进高职教育 的重要 文件。 在 此大好形势下 , 国内高职教育研究如火如荼 。 高职教 育的人才培 养 目标是坚 持培养 面向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 第一线需要的“ 下得去 、 留得住 、 用得 上” 实践能力强 、 , 具有 良好职业道 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 那么 , 我国高职院校要怎样进行课程开发才能 更好 更快地 达到这个 目标呢? 本文在 分析 国内高职院校课程现状 的基础上 ,找 出普 遍存在于课 程教学中的几类 问题。 对这些 问题 , 针 尝试将基于工作过程 的理念引入 到课 程 开 发 中 , 开 展 了 实 践 研 究 。 并 高职 院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 , 取得 了巨大成绩 。 2 0 年底 , 到 08 独 立设置 的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超过 10 所 ,占全国高校 总数 7 %左 20 0 右 , 在校生超过 10 万 , 高职 3 0 占全 国高校 在校生的一半 多。 高等职业教 育 的大发展在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过程中居功甚伟 。2 0 06年 l 月 1 】 6 日,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教 育部 颁布文件《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 高等职业教 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0 6 1 号 ) ( 2 0 ]6 明确指 出: 高等职业 教育 “ 作 为高等教育发 展中 的一个 类型 , 肩负着培养 面 向生产 、 建设 、 服务和 管理第一线需要 的高技 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 国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进程 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 用。” 自此 ,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和高 职 院校进入 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新 的发展历史 时期。 但是 , 大多数高职 院校长期 以来在高职教育 中的教学观念 、 学方 教 式、 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 的一些 弊端 ; 重课本知识 , 轻联系实际 ; 理论 重 讲授 , 轻技能训 练 ; 重课 堂教 学 , 社会实践 等错误 做法在 高职 院校 中 轻 都还普遍存在 ,很多高等 职业 技术教育 的理论 课教材是普通高等 教育 教材 的“ 压缩版” 没有明显的真正属于职业技术教育 的特 色。 , 这无 疑严 重背离 了高职教育 培育“ 高技 能应用型 人才” 目标 , 的 也背 离了市场需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

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2008N O.25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科技教育高职课程开发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本文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的顺序,就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于2004年1月对15家企业和行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进行社会需求分析。

2004年10月对园林技术专业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个性需求分析。

2007年10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状况调查和就业单位需求调查,进行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经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初选、筛选、遴选和优化,确定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园林行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和创新精神,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园林设计人才、园林施工管理人才和园林植物生产和养护人才,即三个培养方向。

2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开发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在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上,我们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对周边园林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首先分析园林技术的一般工作任务,然后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特征,确定园林技术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领域),按照工作(学习)过程转化为8门学习领域课程,见图1所示。

3以“工作过程”为体系,序化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基于工作过程,作为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研究——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为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研究——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为例

工作 任务所需要 的知识 、能力 、素质要求 ,防止 脱离培养 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 学科 的系统性 、完 整性 。以 “ 必需 、够用”为度 即满 足专业课教学 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体现高职教育的高 等教育属性 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以职业 能 力 培 养 为 重 点 ,与行 业 企 业 合 作 进 行基 于 工作 过 程 的课 程 开 发 与 设计 ,遵 循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培养
开放 性 和职业 性 。
《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职经济类相关专业群的
Q 至蔓 ! Z 塑 璺蔓 ! 塑2
E —m aI Id b 1 c i n dx @ : 26.om
教育教学研 究
■ ‘ ■■■● {
( )课程 l - 生质
提 出教 材 编 写 内容 、形 式 、思 想 、文 字 表 述 等 要
与 内容 ,对于明确课程 目标 、课程内容 、制订课程实施方案 、规 范课程的教学过程 、指 导任课教 师完成各项教 学任务具 有重要 的指导 意义。本文 以高职会计 类专业 的核心课程 《 基础会计》为例 ,对 高职院校课 程标准 没计 思路和高职课 程标 准模 型进行 了探 讨。 关键词 高职 基 于]作过程 课程标准
下 ,在 知 识 、能 力 、素 质 等 方 面 提 出 明 确 、具 体 要 求 。概 括 起 来 说 就 是 要 给 出该 课 程 的具 体教 学
目标 ,即 学 完 这 门 课 程 之 后 ,学 生 应 该 知 道 什
据 整合 、序化教 学内容 ,设置基于工作过程 的学
习 领 域 ,科 学 设 计学 习性 工 作 任 务 ,实施 以真 实
的 基 本 规 律 ,以 真 实工 作 任 务 及 其 工作 过 程 为依

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19 9 2年 , 亚太 经 合 组 织 成 员 国教 育部 长会 议 宣 言 在
中, 将课程标 准 界定 为 : 程 标 准 是 对我 们 希望 学 生 在 校 课
期 间应掌 握的特定 知识 、 技能 和态度 的清晰 阐述 。 本文研究 的基 于工 作过 程 的课 程标 准 , 对 学生 经过 是 高等职业 教育之后 的学 习结果 所作 的具体 描述 , 它包 括对 学生在过程 与 方法 、 识与 技 能 、 知 情感 态 度 与价 值 等 方面 收稿 日期 :0 1 0 0 2 1 — 4— 6 修回 日期 :0 1— 6— 2 2 1 0 0
作者简介 : 李幸平( 95一) 女 , 家 口职 业技 术 学院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16 , 张 高等教 育 管理 、 机械 设 计与 制造
技术。
立项课题 : 本文为 2 1 0 0年度 河北省教 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 :Z 00 5 ) S 2 13 5 的研 究成果。
第2 4卷 第 2期
21 0 1年 6月
家口 技术 职业 学院学杯
Junl f hn jk uV ctnl n ehia C l g ora o ag ao oa oa a dT cncl o ee Z i i l
Vo . 4 No. 12 2
J n 2 1 u e, 0 1

67 ・
21 0 1年 6月
张家 口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第 2期
程, 课程 实施的 主体 是教 师 , 在整 个 教学 活动 中 , 师始终 教
价 学 生 , 进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利 促 调 有
处于主体 和 主导地 位 , 学生 处 于被 动 接 受 的 地位 。 因此 ,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课程的开发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课程的开发






2 — 28

科教文化 I I 6
开发 ’ 项目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 术学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l0 2 1 5 05
接 要. 于 基 工作过程 目导向的课程的开发, 项 以姥力为 目 , 标 以学生为主体 , 以素质为基硅 , 成行动过程 为逢 轻, 芹生互动为方式 , 究 高 I 研 等职生院校 热通风与空调 工程技术专生 目 供 项 导白课程与教 学的开发 , 跨原有自课程进行拆 解重组 , 建鹰 的核心诨 程, § 构 并探 讨 在实 室进行如 何组织单元教学。 关键谪: 目 培养 标滴 系; 程体 课程设置; 工作过程 l 概述 具有宽 广的知识蕊 全厩的职业技 筐, 一定 的 步发展为策略 , 即以尽可鼹 小的代价获取尽可 近十年的发展 。 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 造畿力 , 我 较强的应用和发展髓力。高等职业教育 能大的效益的知识。 主要解决。 怎么傲 经验) ( 和 革 已经取得—定的成果, 社会经济 的发展l 铷略提 强调以畿力 位,以 酗 滓 功 为 目的, ‘ 课 怎么徽更好 策略 ) ‘ 的同题。 这是培养职业型人 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的人才需求, 但是高 程设置注重 以职业需要为主线 可根 据社会对职 才台 景 主要途径。 职 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系统性偏 韭 的 要求 瓣整 _ 课程 。 为 差, 当靖我国高职薮育发展的梭心任 务 尉帮 改 — —对应 , = l 程 ; 艟力本 倒 在课程体系开发时考虑列应满足以下要求 : 革。 日标 。 在 t 突 出应用 性、 实践 性的原赠重组 课程结构 。 更 高职教育 目标的礁定 、功髓的发挥在很大 荔教学内容 , 建立技 能受课程体系 , 增强学生社 程度 匕 也依旗于其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和应 变 的知识 嚆 与态度为 目 标而没汁 幕醣 ; 会遗 生 - 态。 。h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 使学 能 力的发挥。而 —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 目 2 就业 目 . 3 标 职业教育 苦 程度 E 说是 生获得的知识、 技能 , 正满足职 业岗盥c 真 矗 发展 I 标、 课程内容 、 曜. 构和潞 陧 商 £ I珏 , 就韭教育、 i 鲒 哥 j 巨 成 f 谋生教育。以就韭为 目 标的课程设置 的需求 。 - j c 翅蠹酬殴和技能的结合。基砖理 i 色 知 课程内容是由知识 、 技畿与态 度三个 誊奉 要素组 识以 } 蟹用 度, 需、 以掌攮 念、 馥t 强化应用为 成的。谓E 程内容三萼 的各 自内涵与比例 铜 , 程不是针对某 —专韭丽盖均 , 潆 丽是针对某一职业 重点; 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雕 生 。也皤养学 形成了不同教育 类型课程的不同特点。 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筐而言的, 教学 生综合篦力。强能孝_ 职业能力湖练 , 生 综舌 发 必要、 够用 、 。即满足当前某一 实用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 内容不仅要 今后就业的岗位 。 职业岗位对从业者构要求 ,还要重视 其前瞻性 , 出发点, 合理 构建高职教育l 课程体系 , 其课程应 印未来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 课程设置 位资格考证 锚度 。 由基本素质课程、 专业 素质课程 、 岗位技能类课 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着眼于为继续学习 通过重组课 程体 系, 开发了 给水播水工程 程组 成 。 打 基磕 , 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 着眼于转岗能力 技术 、 与锅炉房设 备技术 风与空调 、通 I 基本素质类课程。 . I 基本素质课程是对学 和关键良力的培养。 舌 模块。 撇 是指为 工程技术 门优质核心课程 , 三 并对每 门优质核 生进行文化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 以专业技术训 心课程进行 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开发 , 教学内 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 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 练为主, 以职业资格为导向, 通过综合化 , 学 容 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 。 冲破 完全打酸了原有的教学 科体系多 盈啦 的约束 , 充分体既断知识、 新技术 、 计魁和模式 , 对课程进行了精 选和整合 , 大大加 基 础、 形势政策、 语、 英 计算机 、 大学语文 、 体育、 新工艺和新方法 , 把理沦知识、 实践技能 筻 用环 强 了实践性教学环 节。以。 必需 够用 和。 为度 。 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境三_ 者绍台j 来 融为—体 , 接指 向职 能力 把基础理 论融 ^ 业曝 之中。 — 直 专 完垒屡脱了原有课 l 专业素质 课程 肇 专业素质澡陉足 对学 的提高 多方 向。 多方 向 是为就业服务的。 它 程完整性 、 系统性的束缚 , 成与职业或 岗位实 形 生进 行专业基础知识 、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培训 是指学生在进行 l 2年的文化基础知识 和专业 际鬻要相匹配的澡程。 H 的—类课程 , 基础加以学 习后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行业 的要 结束语 能深入地理解 基础课程。学生只 , 才 求 , 根据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 兴趣 、 特长 , 有针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应基于 “ 工作过 同时进行 程” 以职业活动为导 向, , 以能力为 目标 。 以学生 有利于学生职业 以 方向 适 为主体 , 以素质为基础, 以项 目 为载体, 做到理 论 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 本位 。 d人 人本位 是指 与实践— - 教、 做 合一, 化, 学、 理论、 实陂紧略融 1 3岗位技能类 课程。岗位技能课 程是按照 以完善学生个体 人 。 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 合 , 格 提 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在整个教等 陧中, 充 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 需要的基本职 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 。它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 , 分体现了学生在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 业技能要求设置的—类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由若 着眼于人 的全面发展 和人 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 导作用 , 学生为 主体 、 是“ 教师为主导” 的教育模 提高。 它让学生“ 学会认知 。 学会做 事, 学会生存 , 式以独立地计划 、 独立地实旋 与独立地评估即 自 岗位的能力要求 , 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 学 会发展 致力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笔者认为 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 以师生及学生之问互动的 个或多个岗位技能 , 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 就业 目标取向是促进学生从职业人走向社会人 , 合作行动为方式 , 以强调学习中学生 自 我构建 的 要求 。 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学生 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专业能 力、 方法能力、 社 2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的取向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 , 而且要有健 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 评 隹。 2 J以人为本 职业教育的功能表现 :具 有 康 的职业人格 、 a 自主创业 的意识 、 终身发展的能 参考 文 截 持续开发实 践型 ^ 力资源的功能 。 是开发实践型 力 ,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 目标。 】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I : j京 教1科 人才资源的基本手段 ; 有转化现实生产力 的 b 具 3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学出版社,0 7 20. 功能 , 是先进的科技、 设备 和人力 资源转化为现 般来说 , 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 I 戴士弘_ 2 I 职业教 育课程教学改革【 J M. : 北京 清华 实生产力的直接桥梁 ;具有对人 的职业能力的 涉及事实、 a 概念以及理解 、 原理方面的“ 陈述性知 大学出版社 。0 7 20. 调适功能 , 是劳动就业 、 岗的重要途径 :. 转 d具有 识”一类是涉及经验 以及策略方面的“ , 过程性知 I 辉碌 程与课程体 系的设计和评价 实用指 南 3 滁 促进人的智能优势发展 的功能 , 是促进一大类人 识” 事实与概念” 。“ 解答的是 “ 是什 么” 的问题 , f . 州: 杭 浙江大学 出 版社 。 0 . 2 6 0 作者简介 : 吕君 , , 龙 江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男 黑 的个性优势发展的活动。因此 , 高等职业教育课 “ 解与 原 理 ” 理 回答 的是 “ 为什 么 ” 问题 。而 “ 的 经 程体系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 满足学生的 验” 指的是 “ 怎么做 ” 的问题 ,策略” 调的则是 学院, “ 强 热能工程技术学院 , 副教授, 从事供 热通风 需要 , 发展学生 的个性 , 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 “ 怎样做更好” 的问题 。 由实践情境构成 的以过程 与 空调教 学研 究 。 发展。 逻辑为 中心的行动体 系, 强调的是获取 自我建构 2 _ 2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 的隐性知识 ——过程性知识 , 一般指经验并可进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问题的探讨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问题的探讨

⾼职“基于⼯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问题的探讨相关推荐关于⾼职“基于⼯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问题的探讨 [论⽂摘要]本⽂介绍了⽬前在国内职教界起引领作⽤的“基于⼯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功能,重点说明了该理论的适应性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了相关的实施建议。

[论⽂关键词]⾼职教育基于⼯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传统上,我国⾼职教育的课程是在本科教育基础上产⽣的。

为改变这种状况,⾃上世纪末开始,国内分别引进了北美的CBE与DACUM课程开发模式、澳⼤利亚的NTF与TP课程开发模式、德国的DS与BAG课程开发模式等。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模式已成为⾼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流。

⼀、基于⼯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的功能 1.对课程系统化的科学设计 基于⼯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基本理论认为,⽆论是⼤到某⼀专业的课程设置,⼩⾄每⼀次课的教学设计,都应当包括以下五个⽅⾯的内容:其⼀是“教什么”,也就是根据必要的专业技术资格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其⼆是“什么程度”,也就是以必要性为原则确定教学⽬标和教学意图;其三是“怎么教”,也就是确定教学⽅法与教学组织⽅式,在这个层⾯上注意对学⽣职业道德与核⼼能⼒的培养;其四是“什么时候”,也就是根据学⽣的学习能⼒确定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时间顺序;五是“在哪⾥、⽤什么”,也就是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地点、教学设施与教学媒体。

该理论认为,应当将某⼀职业的典型⼯作任务作为核⼼,营造⼀个模拟企业氛围的职业学习环境,采⽤模块式⼀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让学⽣做主的课业式教学⽅法,把培养具有扩展基础功能的职业关键能⼒作为重⼼,为学⽣未来的⽣存与发展搭建综合的模拟职业的⼯作过程项⽬平台,学⽣在这⼀系列平台上夯实基础,逐渐形成踏⼈职场所需的专业能⼒与关键能⼒。

2.对能⼒的理解 什么是职业教育应培养的能⼒?基于⼯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理论通过分析英语国家与德国在能⼒⽅⾯的理解后认为,相对于英语国家强调技能与可测量学习绩效的理解,德国式的理解更有利于对学⽣综合职业能⼒的培养。

浅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

浅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

浅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摘要】本文旨在浅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

在研究背景介绍了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意义突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明确了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首先概述了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基本概念,然后深入探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实践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展示了该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探讨了在教学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提升课程实施效果的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回顾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展望了未来高职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本文旨在为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高职课程开发模式、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实践、课程设计理念、案例分析、挑战、策略、课程实施效果、总结、展望、研究成果、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模式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以往的课程设计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课程设计理念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挑战。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实践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模式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积极影响。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资源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能够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效果,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高职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主流,本文以《保险实务》课程为例,根据保险工作流程的要求,开发和设计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思路、学习情境、课程标准和课程考核内容等。

关键词:工作过程;学习情境;保险实务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46-02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国际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保险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地位正在逐渐树立。

经济改革开放带来的微观主体决策需要和保险服务的急速提升形势,为新环境下中国保险人才的教育工作,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保险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时不应只注重理论教学,必须是通过实际职业活动,培养学生胜任实际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以《保险实务》课程为例,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特点、实质以及课程构建流程、课程构建的原则等内容。

二、几个概念理解(一)基于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它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1、突出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将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点通过项目安排有机联系起来;2、在专业能力培养中融入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3、课程开发时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二)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就是根据工作内容,确定相应学习领域,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序时排列。

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

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学习领域间的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学习领域内部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对象,进行递增培养,对知识的重构具有连续性,能力培养具有递进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研究
c ri ua. u rc l
Ke r s: wo k p o e s y wo d r r c s ;hih rv c to a u rc l g e o ai n lc riu a;d v lpme ta d d sg e eo n n e in;r s a c ee rh
第 9卷
第 6期
山东商业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J u n lo h n o g I si t o o me c n e h o o y o r a f a d n n t u e fC m r e a d T c n l g S t
Vo . No 6 19 .
De 2o) e.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 35 20 )6— 5 0 6 1 4 8 (0 9 0 0 2— 5
De e o v l pm e n sg f Hi h r Vo a i na nta d De i n o g e c to l
Cur iul s d o W o k Pr c s rc a Ba e n r o es
研 究成 果 ( 题 编 号 :90 。 课 0 5 )
教育部 1 6号文 件提 出 , 要积 极推行 与生 产劳 动
习过程 应该 有利 于完 成这 些行 动情境 中 的任 务 。
( ) 一 人才 需求 与专业 定位 的调研
和社会实践 相结 合 的学 习模 式 , 工 学 结合 作 为 高 把
等 职业 教 育人才 培养 模 式 改革 的重要 切 人 点 , 动 带 专业 调整 与建设 , 引导课 程设 置 、 学 内容 和教学 方 教 法 改革 。基 于工作 过 程 的课 程 开 发 与设 计 , 是工 正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因 此 ,笔 者 认 为应 把 中 学 篮 球 教学 的 课 堂 构 筑 成 对 学 生 进 行 良好 心
四 、 究结论 研
1 . 中学篮球运 动不仅 仅是技战术之 间的 比赛 , 更是运 动员心理素质上
的对抗 。
2中学生篮球运 动心 理素质训练必不可少 。 . 参考 文献: 【】 1 王秋 林.浅议 中学生篮球心理素质训练 ”新课程 ,0 9年 0 “ . 20 7期.




f … …… … …… …
————一 ——— —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的课程开 发
L————— ——— — ———— —— — —
。I 厂 。 _ 一+ i 再
— J L——————— ——一 ———— ——— —- — —
基 于工作 过程导向的校企合作 、一 1学结合 的课程开发模式 , 见下图。 中。一般场次下 , 因为比赛结果对 大赛 成绩影响不大 , 运动 员心理放松 , 从 而更易发挥 自己的技战术 。而关键 场次 , 因为结果会对 比赛 的名次产生直 接的影响 , 队员们看得很重 , 情绪 特别紧张 ,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 的强度 、 均 衡度和灵活性都 受到 了影响 ,从 而直接造成 了运 动员的技术 失误和动作 变形 。表 12、 、 3中的投篮 、 篮板 球 、 传接球 的成 功率的百分 比因 比赛 的重 要性程度 的增 强相应的下降 r许 多 。都是 因为过度紧张 , 使肌 肉变硬 , 造
表 420—00 B 09 2 1C A联赛技术统计 ( 均场 )
投 簸
成 j o ) jo
鳙扳 球
玖 数 成 功 %
溃 数
5 22

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标准的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标准的开发
2 0 1 4 年 ・ 8 月 ・ 下 期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耄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高职 课 程 标 准 的开 发
王 滢 ( 江 苏 海 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船 舶 与 海 洋 工 程 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 1 1 7 0 )
摘 要 :随着政府主导 下以就 业为导 向的 高职教 育模式 改革 ,为提 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提 高教学质量 ,规 范课程教 学的基本要求 ,高职 院 校有 必要建 立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标 准。本 文结合我 院示范专业建设 ,探讨校企合作下基 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 准的开发过程。 旨在为我 国高等 职业教 育课程标 准的建立提供 实践 经验 。 关键词 :高职 基 于工作过程 课程标准 开发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 的质量标准 ,为教学 主客体提 出了明确而具 体 的要求 ,是课程实施 、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评价 的依 据。课程标准 的 建设在一定程度上 引导着课程改革 的方 向,对于规范课 程教学 的基 本 要 求 ,提 高 高 职教 学 质量 ,增 强 学 生 的职 业 能 力 和促 进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的良性 发展具有实质性 的重要意 义l l J 。教高 [ 2 0 0 6( 1 6 ) ]号文 《 关 于全 面提高高 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 干意见》 提 出高职 院校要 “ 建 立 突 出 职业 能 力 培养 的课 程 标 准 规 范课 程 教学 的 基本 要 求 提 高 课 程 教 学质量 ” J 。近年来 ,通过学习借鉴 国外 职业技术教 育模式 ,结合 我 国国情 和行业 特点 ,各高 职院校纷 纷开展 以就业 为导 向,工学结 合的 教学模 式改革和课 程改革 ,因此 ,制定相应的课 程标 准是非 常有 必要 的事情 。 目前 高等 职业教 育还 没有 国家统 一 的系统 的规 范 的课程 标 准。各学院都制定 有各 自的课 程标准 ,但 大多课 程标 准违背 了以就业 为导向和工学结合的原则 ,过分注重课 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造 成 了 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不利于开展以工作 任务为驱动 的项 目化教 学。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 因为 缺乏 以就 业 为导 向的教 学模 式改 革经 验 ,制 定 课 程 标 准 的 流 程 不 规 范 ,不 科 学 。 我 院 经 过 多 年 的 示 范 性 专 业 建 设 ,在 以 就 业 为 导 向的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为工作任务为驱动 的教学手 段 改 革 中 积 累 了 丰 富 的 经 验 ,收 获 了 大 批 改 革 成 果 ,形 成 了示 范 性 较 强的突出工学结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 程标准。本文将详细 介绍我 院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的开发过程 ,旨在为我国高等职业 教育课程 标 准 的 研 究 和 建 立 提 供 实 践 经 验 ,从 而 更 好 的 推 进 工 学 结 合 的 教 学 改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中还存在工作环境以及教师的要求等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标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高职课程职业能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正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如何使课程建设与职业需要有效的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

1 高职课程的本质特征由于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是教學活动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

因此,课程体系的结构是否合理,课程内容的质量高低,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高【2000】2号文件明确指出:“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基础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以单独设置。

”该文件强调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该文件强调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课程评价标准坚持“能力本位”、“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的原则。

在人才培养上,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更侧重于职业适应能力。

2004年,教育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提出了“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

即课程内容的序化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学习方式。

在线开放课程(MOOCs)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目前的大多数在线开放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课程的线性教学模式上,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为了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模式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

该模式的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就业需求,确定在线开放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还需要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实践任务和项目。

2. 课程设计: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需求,设计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活动。

在线开放课程可以采用分散式学习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任务。

3. 教学资源开发: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等。

这些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4. 学习评价: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作业提交、在线测试、项目报告等。

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5. 实践项目实施: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实践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些实践项目可以是个人项目或小组项目,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这种开发模式还可以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为其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研究为满足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日趋重要。

本文基于工作过程,探讨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方法。

一、需求分析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和目标群体,分析学生的需求和课程内容,针对人群的需求开发符合其需求的课程内容。

在这过程中,需要交互式的网络平台,以便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二、教学设计基于需求分析,进行教学计划和教材的设计。

教学计划是教学的线索,教材是教学的内容。

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教学计划和教材需要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透过互动式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直观认识,开放式学习,灵活适应不同数理基础的学生,让学生在时空上随时随地得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

三、教学实施教学实施是基于教学设计的落实,通过实践将设计体现出来,也是检验教学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开发让学生学习激情高涨的提示功能,提供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理解挑战。

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交互式学习的论坛和讨论会等形式,以收集和解决学生的疑问和问题。

四、教学评价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对于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未来课程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教学评价必须与教学计划、教材实施相配合,评价范围要足够全面,评价手段要灵活多样化,评价标准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考试、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可灵活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究(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究(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究一、引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是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中虽然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时常发生,老师感觉教学实施困难,学生感觉不能理解所教内容,没法独立完成简单程序的的编码任务。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课程的学习做起,让学生针对工作而学习,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进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对此,将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工作任务引入教学,采纳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在教学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将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与实施软件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目标,以岗位和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实际的系统开发项目为载体,根据典型程序开发过程及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结构,课程教学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1.工作过程分解及项目构建。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任务将工作过程分解,将项目按工作过程构建起来,针对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各项目间层层递进,体现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路,实现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实际项目进行整合,使课程体系大将地反映了知识、技能、素养的紧密结合。

结合软件企业系统开发的过程,将工作过程的教学分为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公布几个子过程。

2.基于教学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2.1教学内容的选取。

以软件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采取递进式设计的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明确所需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进行教学内容选取。

基于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划分教学情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坚持理论够用原则,将相关知识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分析和实现项目,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高职教育的快速进展,带来了高职院校方方面面的改革,如教学改革及学生治理改革,而课程开发与改革又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笔者学院课程改革进行多年,目前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作为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负责人,笔者就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目的、理念、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及条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开发的目的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进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大量适合生产、建设、服务和治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

然而随着我国逐步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GJ对高技能型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上述事实,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展来说,既是极好的进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高职院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双师结构教师的培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就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学院应该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零距离”岗位对接成为现实。

学院与包头呱呱叫锡林浩特贝多美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学院内建成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烘焙实训基地,使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进行授课成为了可能,成为了现实。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1.课程开发理念如今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如果仍然采纳过去的课程开发模式,就是闭门造车。

现在的课程开发应活学活用,突出实践,重在联系实际,其根本任务就是将一个个的项目任务作为载体来设计教学。

课程设计应该把传统课程进行先解构后重构,强调课程的职业性和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开发研究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以会电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基础与实务》为例,探讨开发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和内容,主要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选取、考试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会电基础;课程定位;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定位
1.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院校会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技术课,属于专业必修课。

对应调查员、统计、库管等专业岗位、同时也是其它有关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清楚的了解统计调查分析的工作过程,建立起统计概念,最终能够掌握统计调查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调查并分析数据。

本课程培养学生设计、调查、分析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毕业后的直接上岗能力(或经短期培训后上岗)。

同时也为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主要是为培养调查员、统计、库管等专业岗位人员,以及具有管理统计调查分析数据的能力。

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目标实设计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分小组完成一项调查项目并写出分析报告。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有一个积极向上、用于开拓创新、良好的学习能力的团队;一个好的项目;机房电脑设施。

1.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基本概念,统计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实地调查,统计整理中数据分组、频数分布、制作统计图原理、统计分析静态指标分析、动态指标分析,并高要求其他指标分析、统计调查报告写法、统计在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独立地开展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写出分析报告、并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资料查找与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真务实、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本课程按照基于统计调查岗位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开发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具体思路:依据人的认知规律,把统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职业能力层级递升方式分解为五大模块。

模块一:统计基本概念模块;模块二:统计设
计、统计调查技能模块;模块三:统计整理技术模块;模块四:统计分析方法模块;模块五: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除了统计基本概念外,其余模块均以统计调查员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和开发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在这里既是五大模块,各有由若干个任务和项目组成。

“任务”是依据实际调查流程进行抽象概括出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项目”是实际调查过程仿真或是调查单位的真实项目,主要是提升、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了解真实的统计调查工作。

本课程具体的内容选取是基于工作岗位的,本门课程总学时为54,学分为3。

四、教学方法设计
本门课程是方法论科学,抽象的知识多,对于大多数学生是难学的课程。

但理论上涵盖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所以本门课程的实践项目是以理论为依据的统计调查项目,是一个完整的调查分析报告。

如《对高职学院校级选修课的调查分析》为一组学生的设计调查项目,因此在课程执行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主要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运用了启发教学、案例教学、媒体演示、小组比赛、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围绕项目的展开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考核设计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应注重考试改革,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探索经验如下:1.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真实报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具体操作步骤:形成性评价占50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

具体的评价手段可以采用观查、现场操作、实训报告、随堂考试、提问等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占50分,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

本课程是理论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因此加强过程性的考核的同时进行闭卷考试,以达到对知识的的巩固和加深;本课程作业20分,实训20分平时出勤和表现10分,期末50分。

六、教材选用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的新知识及时纳入其中。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教学条件
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达到以下硬件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有机房,机房内有足够学生使用电脑,并有2003版本的excel表,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平时校内机房有时间效果更好。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区讲授知识,学生利用电脑设备,在教师讲解完后立即操作练习,完成实训任务。

让学生体会项目的工作过程,实现与企业调查岗位的近距离接触。

对于学生的工作任务必须结合校外实训,如大型超市、商场等,学生根据项目自由选择基,不做强制要求。

师资条件:本课程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实际调查统计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能够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高职学院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邱晓红,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研究,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0 ;
[2]郭奉贤,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核心技能提炼研究,经济策论(上) 2011年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