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教育的本质》是一本让人深思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引发了我对教育的反思和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书中的观点让我深感,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培养。
首先,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意义上,人们往往将教育与学习联系起来,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通过多个案例和分析,指出了这种偏见的局限性。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迎合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素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发展,不仅仅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的塑造等。
一个成功的教育体系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成绩。
其次,教育的本质还在于社会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不仅仅影响着自己,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不仅应该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还要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成为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而这种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注重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
只有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培养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教育的本质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信息泛滥的时代,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具备主动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思辨和辩证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教育不应该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培养以及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读完一本名为《学习的本质》的书后产生的疑问。
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了学习的真正含义,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触动。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宝贵的印象。
它告诉我,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者获得某种证书,而是一种持续的追求知识和成长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在于培养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能力,以及对自我发展的持续追求。
书中提到了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学生。
他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学生,但是他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始终保持着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他没有一味地追求高分,而是不断地向前探索,充实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最终,他成为了一名非常成功的科学家,对于自己的成长和所做出的贡献感到无比自豪。
约翰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在于持之以恒的追求和积累,而不仅仅是片刻的功夫。
学习的本质也包括了对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关于自我反思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后,向老师请教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老师点了一根手指,并且告诉他:“在写作之前,用这根手指仔细思考一下你要表达的内容。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它告诉我,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结果,而是要不断地反思和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自我提升的方向。
在书中还提到了培养学习的习惯和技巧的重要性。
学习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在教室里听课和背书,而是要把学习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实践等多种方式来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技巧,例如制定学习计划、拓展阅读范围、总结归纳等,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的本质也与人们的心态和态度密切相关。
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学习态度的故事。
一个人在面对一道困难的数学题时,感到非常苦恼和无助。
他向老师抱怨:“我做不出来,这道题太难了。
”老师面带微笑地回答:“你可以说,我还没有做出来。
”这个小小的改变,让他重新审视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在于积极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王静)之欧阳家百创编
读《学习的本质》的收获欧阳家百(2021.03.07)王静按照学校要求,我利用寒假期间认真研读安德烈·焦尔所著的《学习的本质》一书,读后我感受颇深,收获很大,通过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感到书里的学习理念和思想及方法对以后改进自己的教学十分实用,同时也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提供了方法。
本书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关于学习研究的实用性读本。
我们是如何学习的?记忆、动机、愿望和情绪在学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对于人脑惊人的能力又知道多少?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成人在学习时困难重重?作为曾经的差生,本书作者安德烈·焦尔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
他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
首先,更正对于学习的看法。
学习让人们走出惯习、依赖和自命真理,让人们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推动人们走出自我。
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社会,学习都是及其重要的,值得我们为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记录,不是信息和资料的简单堆砌。
真正的学习是对所接触信息的“炼制”,然后将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网络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利提取。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一次成功的学习需要经过触发、过滤、炼制、吸收、提取。
其次要理解全书,必须先了解“先有概念”。
先有概念就是此时此刻你脑中的世界观、知识水平、习惯等等,是由你的所有过去的记忆所构成。
因为有先有概念,我们才能是我。
我们依靠先有概念来和外界互动,先有概念构成了我们的解读网络,是我们解码世界的工具。
没有它,我们的世界会混淆。
先有概念对我们如此重要,但是恰恰是它成为一堵高墙,阻碍着我们吸收新的知识。
哪怕曾经是最先进的知识,时间一长也都会变成教条,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心智僵化。
所以说,学习者掌握的先有概念决定着他的学习。
他将根据过往经验来阐释外部信息,以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成功的学习就是改变自己的先有概念,从一个解释网络过渡到一个更合理的解释网络。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精选8篇)
学习的本质〔精选8篇〕学习的本质〔精选8篇〕学习的本质1拿到真本书,我在想,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怎样学习。
书中告诉我们答案:在学习之前先要弄明白为什么学习,这个因人而异。
有的是技术需要,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有的是一样天性,纯粹的爱好。
假如我们的身份是一名老师,那么就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学习要实用、要高效。
我想起去年参加《师德报告会》,这对我来说试一次精神的洗礼,现把学习感受摘录如下。
假如放在以前,我可能会有抵触的情绪,要周末来听报告。
但是这次我没这么觉得。
更不像有的人为了能逃会,窃窃自喜。
身边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典范,在向典范看齐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查照和反省。
今天的感受就是两个词和一句话:情怀、平台、不要做手电筒。
我一直觉得,在农村执教是远一点,但是很舒适。
我可以把对学生的爱,按照我的方式给学生。
不用受学校的条条框框的约束。
满身满心的都是学生。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上去发言的老师都是有情怀的,也都是讲奉献的。
他们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给了学校,明面上、暗地里给了学生很多的帮助。
尤其是姚仁山老师,着实刷新了我对老师的认识。
如今社会上评价老师都是工资多少、假期长短。
姚老师穿着朴素的衣服,衣衫宽大、裤腿很短,像吊钟,一双布鞋,俨然衣服清洁工的模样。
从民办老师到如今的高级职称,姚老师是付出很多的。
就像我公公说的,在家待久了想学生。
可能在老辈人那里,真的是爱孩子。
但假如让我一辈子都这样,我好似又不满足。
上去发言的老师,我能明显的感觉到,每个老师都是有情怀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有平台的。
271集团的老师除了情怀,还有集团逼迫或者主动成长起来的专业知识。
这种专业的成长必需要有平台。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无论是上课还是演讲,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逼着自己去成长,走向更专业的道路。
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觉得自己必须成长起来了,做勤娘,不做懒人。
最后领导在总结的时候,讲不要做手电筒,就是那种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人。
教师《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教师《学习的本质》读后感阅读法国生物学家与教育科学博士安德烈・焦耳当《学习的本质》一书,使我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学习有了更深的思考。
学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迁移知识,应用于生活场景中。
对于一个人来说,激发学习动机,“炼制”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调用知识,只有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知识迁移,用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卢梭《爱弥儿》有言: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那么一切方法都会是好方法。
没有动力就不会学习,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呢?“胡萝卜”和“大棒”这两种方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是产生的效果是短暂的。
动机的真正来源是人的内在需求。
上届学生接力写书兴趣浓厚,源于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许多学生读了校小说,聊书时,学生总喜欢将书中人物和班级同学对号入座,谈论班级哪些人和事,像书中哪个人哪件事。
学生提议:把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书。
爱读书的学生积极响应,参与热情高涨。
为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学生决定自由结组,接力写书。
学生课间主动探讨,请教老师。
从合作伙伴到主题选材,从拟定书名到构思成文,从绘制插图到有目的阅读,整个操作过程,学生自愿参与,老师只做倾听者,建议者,欣赏者,一改惯常的说教评价,等级评价。
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用欣赏的眼光去表扬优点,鼓励进步,学生评价时也需要肯定闪光点,学习借鉴同伴好的表达和创意。
学生在正面强化中,得到了肯定,获得了付出后的喜悦。
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冲动,许多学生主动参与,变一周一篇为一天一篇。
尽管开始书写时有许多语言弊病,在不断主动写作中,在输出倒逼输入的有目的阅读中,学生的书写内容越来越丰富,语言越来越流畅。
读了《学习的本质》,究其原因,就是正面强化唤醒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正面评价给了学生坚持的动力。
持续的坚持,学生在书写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写而读,更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
《教育问题史》布鲁巴克读后感
《教育问题史》布鲁巴克读后感前言《教育问题史》是一部由布鲁巴克所著的教育学经典著作。
通过深入探讨教育问题的起源、演变和解决方法,该书为读者提供了独具洞察力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背后的本质和意义。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
本文将就《教育问题史》这本书做一些读后感的分享。
第一章学习的本质与意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涉及到了学习的本质与意义。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学习过程的错误理解和应用。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而非简单的信息灌输。
只有当学习被视为一种愉悦的活动,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有所成长。
第二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在这一章节中,布鲁巴克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进行了比较。
他指出,传统教育追求的是知识的传递和纯粹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潜力的开发。
而现代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这一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模式的转变在塑造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挑战教育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教育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分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挑战,布鲁巴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
他强调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同时,他还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这一章节引发了我对教育改革的思考,认识到改革不仅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为了迎接未来社会所需要做出的努力。
第四章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一章节中,布鲁巴克深入剖析了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他指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以及应对不确定性和变革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陈钱林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陈钱林读后感教育的本质陈钱林读后感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人们思想品质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日,我有幸读完了陈钱林先生的最新著作《教育的本质》。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透彻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并提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让我在教育问题上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二、教育是人的自我教育陈钱林先生在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首先体现在个体的自我教育上。
每个人都是一个自主、自觉的学习者和教育者,通过自我教育,个体能够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
这种自我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生活中都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教育是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陈钱林先生还在书中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社会对个体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个体在社会中的经验和反思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互惠互利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碰撞,个体能够不断汲取力量和智慧。
四、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教育始终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陈钱林先生在书中强调了教育在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性。
传承是教育的基础,而创新则是教育的动力。
教育需要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中,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五、教育是个体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关键陈钱林先生在书中阐述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只有每个个体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机会,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因此,教育的本质还在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通过阅读陈钱林先生的《教育的本质》,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育的本质在于个体的自我教育、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关键。
《本质》读后感
《本质》读后感《本质》读后感1我之前早高三的时候,我们有阵子流行读书无用论。
在这里有个数据就可以证明。
“在马达加斯加。
640所学校的学生家长们曾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即孩子们上完小学之后应怎样谋生,上完中学之后又应怎样谋生,70%的家长认为,一名中学毕业生会得到一份政府工作,而实际上只有33%的中学生得到了这种工作。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的我,我很有感受。
小时候读书我父亲就和我讲读书然后当官,之后你想什么就有什么。
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
就是现在都还是的,感觉中国就是个很奇怪的国家。
这里的读书已经不是需求了,而是一种传统,只有读书不管你有没有工作但是你还是被大家羡慕的。
因此很多人借读书来逃避现实读博读研但是现实工作却与科研工作没有半点关系。
已经超越了教育的原有理念为了读书而读书,然后去换取好工作。
而不是自我修养提升。
看完了总体感觉,就像最后总结说的一样,只是抛砖引玉。
贫穷的本质,摆脱不了资金——没钱信息——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力——不具备工作能力,听说读写专业技能平台——和信息有关,但是有时候有信息确没有渠道实现,比如人人谩骂但是内心羡慕的——内部安排。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如文中所写“生命从一降生,就像穿上红舞鞋。
”生命的本质,就从一出生开始,就要开始珍惜,活出精彩。
也如“生命的.本质,是人在无限困难中都会快乐”,告诉我们快乐也是生命的真谛。
我也有过这种经历。
那晚夜如凉水,我在那花丛中看到一群小小的蝴蝶,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五彩缤纷,毫无暗淡。
我趁着那只小蝴蝶停留在一朵小花上,我轻手轻脚走过去,双手合拢,拢住了那只小蝴蝶。
它仿佛知道自己掉入险境,用两只翅膀拼命挣扎,想往我手缝里钻出去,我不得不放了它,一只懂得生命真谛的小蝴蝶。
我独自一人静静地走着,在月光泻在大地的时候,我缓缓地,静静地走着,体会着……当我早上去上学时,看到墙角的花开了,在别的花被雨水冲刷时,不断脱落时,这朵花,没有别的花那样姹紫嫣红,却经得住考验。
自主学习读后感
自主学习读后感自主学习读后感(一)学习的本质是自我更新。
真正的学习是自愿、主动、充满渴望的,而一切被迫的学习都将引发抱怨、逆反、低效等厌学情绪。
那么怎样让孩子自愿、自主、高效学习呢,《自主学习》一书让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要把学习变成孩子的内心渴望。
引导孩子热爱学习要按照孩子们的内心需求设置达成目标的可能性,设置可能性通常要考虑以下问题:孩子有没有能力做?孩子努力了是不是可以实现目标?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内心需求与天性?孩子是不是进入一种氛围,接受环境的激励?是否让孩子具有成就满足感,并进一步获得成功,等等。
其次,教育者要学会真正的“启发”。
要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调节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正确评价自己,包括通过自评、互评、征评来评定自己的潜能发挥情况,看看自己自信心强还是弱。
正确调节自己,主要看自我行为是否得到调整和控制。
最后,让孩子一步一步快速实现小目标,既而实现大目标。
就像蝉的幼虫从地下钻出地面,一步一步爬到高处,然后一点一点脱去身上的壳,变成蝉,最后自由地飞上天空。
孩子有了学习热情以后,就要找方法,这就需要将大目标细化成切实可行的、具体的、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诸多小目标,如果只有大目标而没有小目标,大目标就变成了一个无形的魔鬼,构成巨大的“学习压力”。
而压力过大,动机、兴趣就将“灰飞烟灭”。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循序发展的过程,关键要不断为孩子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在一个高要求、高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实现小的成功,最终实现大的成功。
自主学习读后感(二)读了《自主学习》一书,感受最深的是“自主学习中的教师和学生”这一章,特别是文中谈到的“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这一节。
文中谈到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存在的价值,切实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自主学习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具有适度困难而又能克服的学习任务,以增加其学习成功的机会;需要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树立与其相同处境而又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榜样,便于其获得替代性经验;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高建华)[5篇范文]》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高建华)[5篇范文]》第一篇:学习的本质读后感(高建华)读《学习的本质》后感题目:论当今社会下学校与教师教育学校:济阳县第二实验小学姓名:高建华时间:xx年2月在二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宜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填鸭式教育,令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只一味背诵老师所划出的重点。
以致于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忘记在校学习内容。
由此,我不禁思索,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学习安德烈·焦尔当这本书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书中提出了一些在我们看来对于理解如何理解学习最有用、最具操作性、最具感召力的因素: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学习的。
其中涉及的过程是什么。
大脑是怎么产生学习这种能力的。
调用、行动和能力迁移应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学习者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承认没法学习。
怎样才能促进学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逐条分析,深刻的揭露了学习的本质。
不过,这本书并不局限于介绍一些事实性信息,即使其中一些信息极为新颖。
这本书意图将这些信息置于相关语境之中,试图提出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更确切地说,是提出一些最适宜的方法,因为就像在任何复杂领域中一样,对其没有一个最终的、永恒的解决方法。
但教师、培训者,以及学习教育科学、心理学和人文科学的大学生,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备课和研究所需的材料。
并且,这本书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年少时的作者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但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最终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作者根据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将本书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怎么学习。
为什么学习。
;第二部分、关于学习的新研究;第三部分、学习和文化机构的转变。
这三个部分相互渗透又彼此独立,使读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于我而言,关注点重点放在了第一部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弄清学习的本质,让学生更好的指导为什么学习。
应该怎样学习。
才能更大限度的尽到自己的责任。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肖翠荣)培训讲学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肖翠荣)《学习的本质》学习心得肖翠荣平时在家做家务看电视,不知不觉时间都流走了。
有时感叹时间流逝飞快,却感受不到时间所留下的痕迹。
不经意间拿起书本读一读,大脑中不时会出现一些联想和感悟。
回头想想学生时代学习的基础课程,没有使用过的公式已经忘记。
熟读背诵的诗词记不得了。
而且,回想在学习过程中,课程大部分都是枯燥乏味。
工作后,为本职工作所需而学习,很容易投入,却不觉得累。
这也验证了“只有当学习这种能力给个体带来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当个体能够利用其所学时,我们才对这样的学习感兴趣”。
“让学习者学得进去”我认为就是本书的研究的方向,也是我想要在本书中学到的。
从书中可知动机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的动力,动机被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使某一行动得以启动。
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
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目标进行到底所必须的精力。
概括而言,一个有动力的学生会表现出明确的行动愿望。
他能感受到某项活动对完成他的计划具有怎样的价值和重要性。
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所要求的活动,有能力达到所期待的要求,相反,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将学习进行到底,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不知道教师提供的知识可以做什么。
于是他采取回避策略,换句话说,他竭尽所能地什么都不做,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那么具体而言记忆、动机、愿望和情绪在学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对于人脑惊人的能力又知道多少?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成人在学习时困难重重?作为曾经的差生,本书作者安德烈•焦尔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
他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
在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更应该是这样,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
学习应该是更加依赖于学习者自身才能进行,没有人能替另一个人学习。
所以作为老师,任务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自己作为学习者,更应该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掌控者,根据事先计划好的进度传授知识的某些方面,而是变成了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中间人’”。
教育的本质 陶行知 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陶行知《教育的本质》读后感
导言
《教育的本质》是陶行知先生所著的一篇散文,是他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探讨。
本文将分享我在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悟和思考。
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陶行知在文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教育不
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人。
教育不应成为压迫
陶行知反对了教育成为一种压迫的工具。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为了学生
的自由成长和发展。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教条和规则。
教育的目的在哪里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而不是仅
仅为了应试和升学。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结与反思
阅读陶行知的《教育的本质》,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
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人。
这篇文章给予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对陶行知《教育的本质》的读后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感谢您的
阅读!。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育的本质》读后感《教育的本质》读后感“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教育的事实,在人类创造文字之前就已经存在很久了,直至文字出现以后,我们才能够从史料中得以找寻,比如《学记》。
而关于怎么做教育的讨论,大多数学者讨论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忽略了“为什么教”这一重要的问题,而陶行知先生《教育的本质》一书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教”,向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现代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思想,陶行知先生作为杜威的弟子,则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书中形象地将“生活即教育”的新旧思想比作晓庄剧社在舞台演戏一样,在老一套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中添加了新的思想理论,从而达到“老戏新唱”——“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所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这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是——为什么教。
比如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得将习惯养成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所以是哪样的生活就需要哪样的教育,是怎样的阶段就接受怎样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
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学者将教师的宽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我认为很值得我们教师思考: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其次,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再次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最后,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读后感(精选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力读后感(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力读后感1学习力就应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的一个综合体。
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习力教我们从六方面来认识事物.首先,何谓学习1.学习能决定你的命。
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将来的生活状况如何,都取决于学习。
意识到学习是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紧要的事,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当我们对目标的好处有了深刻的理解,当体会到目标实现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时,那么,我们就会立刻采取用心行动,设法让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还务必要对必须时期的学习目标、措施、步骤进行一些部署和安排,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学习变得紧张而有序2.学习是要用一生来做的事。
因此我们要具备危机意识,透过不断学习来改变自己,不然就必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虽然从开始上学到离开校园,我们要经历十几年的学生生涯。
但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还不足以应付你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校能给我们的只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超多其他知识都需要我们透过自我教育来完成,应对永恒变化的自然界,动物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进化着,发展着。
人类也是如此,我们务必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否则成功将无从谈起。
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
3.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因为兴趣是伟大的导师。
不必先谈研究学问,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兴趣第一!有了兴趣然后调动自己最大潜能。
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激发出你身上的全部潜能,最终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
《学习的战争: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读后感
《学习的战争: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读后感
《学习的战争: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思考和启示。
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学习的本质、方法和策略,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其次,书中提到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注重课堂听讲、及时复习巩固等。
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非常有帮助。
同时,书中还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我们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来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心理因素。
例如,如何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等。
这些心理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不可忽视,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我个人学习成长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找到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相信只要将这些方法付诸实践,就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总之,《学习的战争: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学习的启示和帮助。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我在阅读完本书,有很大的感触,结合自己学生生涯,对于学习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学校对于学习这个概念,理解成授业解惑,如何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完成应试。
也就是大多数学校所关注的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好坏。
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为了衡量学生好坏的方式。
针对这种固有理解,本书提供给我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正如大多数学生想到学习,总是觉得是无聊,繁琐,机械。
但是事实上,学习到底是为什么?怎么学习?作为未来教育者,我们学生如何教导我们自己的学生?
结合全文我得出了以下见解:首先我们作为授业者要从“教”的观念转变为“引导”。
我们从学生时代到未来教育工作虽然时间跨度不到几年的时间,但是现代社会接触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我们对知识的更新速度可能远远赶不上我们的学生,所以从“教”转变为“引导”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乐于学习,更加去主动获取知识。
而如何引导学生,首先就要认识到什么是学习的本质。
结合书中的概念我们可以概括出:学习是让我们抓住自己的生存本能,走出惯习、依赖和自命真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和力量,并在新的情境中再次运用这些经验,与其他人生活中理解自己和他人。
了解到学习本质之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做好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他们的所是和他们的所知,借由自身进行学习。
如果学生能了解他们本身的不足,并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变化,而且这样的发展变化正是他们自己想要的,那么,学习是自然会发生的。
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并且一直鼓励他们坚持学习,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努力,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他们的预定目标,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我还通过阅读本书得出了本书核心的认识:学习是先解构,再建构,通过新老知识的碰撞,也就是文中说的“对质与自我发问”,刷新以往的认知体系。
正是基于这个观点我们想在下学期实习学习中践行我们所感,即我们要对于我们我们教育的知识先进行解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生一起学习”,让自己的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我们所教育的知识,反复强化知识,解构再重构,打破学生所固有的观点,从而带着疑问去理解所学知识,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从而更加有利与我们的教学。
以上种种都是我们的浅谈,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在下学期的实习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实践,深刻去理解学习本质,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未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