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500字)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篇1中国的近现代史,真是令人无比动容啊!我仔细学习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有感触。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

我们伟大祖国就这样遭受了近百年的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

想想那些年,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真是太可怜了!不过,正所谓"精神家园,永不陷落"。

尽管物质层面受尽屈辱,但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反抗意识从未消减。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甲午战争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砥砺前行,昭示着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决心。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开始了对中国新一轮的瓜分。

日本占领了台湾,俄国趁火打劫,租借了旅顺口;德国霸占了山东胶州湾,英法意等国也分一杯羹。

眼看着祖国就要被瓜分殆尽,全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

爱国志士陆续发动了各种保家卫国的运动,譬如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革命党人手持冰冷的枪杆,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前行之路。

辛亥革命的成功,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

从此,我们国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征程。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统治,但并未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内忧外患的危机依旧存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高潮,五四运动批判了旧思想、旧文化,唤起了全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斗争精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在这个动荡时期,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21年7月,一艘名为"阿密特"号的巡洋舰抛锚于上海外滩,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浴血奋战、开天辟地的伟大实践。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程论文1500字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程论文1500字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程论文1500字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1500字论文篇一《论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内容提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时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以及中国革命敌人主要分布在城市等原因,决定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然性。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1927年7月15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失败。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却是不可磨灭的。

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课自己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更重要的是,从大革命中吸取了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革命道路的确定,不仅因为上面提到过的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有其根本原因,必然性和可能性的。

对于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我想,首先从根本原因说起,是由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的。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半封建大国。

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

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从经济上看,经济落后的农村山区,人民更加渴望物质上的满足,希望得到温饱,以革命来使生活不再困窘的心态就越迫切。

而且,革命所需的粮食等物资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也更容易筹集。

从政治上看,由于国民党,军阀,外国列强等的势力多数集中在城市,对于农村的思想控制也较为松散,人民受其他思想干扰少,更适合做政治思想工作,培养对共产党的信任和拥护。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中国近现代纲要》是一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课程,这门课程就是要通过教师对近现代阶段中,我国所经历的一系列历史经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范文篇一《浅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摘要:纵观国内外社会风云,那展用先辈们鲜血染红的“五四”运动大旗,现在急需我们高高举起!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所开创的中国革命事业现在需要我们青年用热血去继承!冲锋陷阵,前仆后继!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民的呼唤!“五四”让历史和现实证明:我们青年的血是一腔革命的热血!关键词: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精神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表现出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斗争所不具备的。

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过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这些斗争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盲目排外。

五四时期,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中国人一度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了。

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彻底反封建性,首先体现在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指向那些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贼。

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及部分资产阶级,联合行动,不畏反动政府的威胁和镇压,表现了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

其次还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追求上。

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里,能够以无畏的革命气概,大声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真是破天荒的壮举。

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 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
摘 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
关键词:合作、分裂、民族利益、阶级利益。
一、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
1. 北洋军阀腐朽的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像资产阶级革命派预想的一样实行民主和共和。相反,新旧利益的交织,新旧势力的冲突,使得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异常黑暗。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分裂,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混战不断,闹得民不聊生。
3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
3.1政治衰败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篇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
专业论文
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学生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442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战期间,及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有过短暂的飞速发展外,更多的时间 是处于被压抑和苦苦挣扎之中,它们不但没有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且本身存在也因独裁政权、帝国 主义列强和大小军阀的压制而变得岌岌可危。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现代化工业仍然集中在城市,集中了 全国绝大部分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广大农村,虽然实行了互助组、合作化,但基本上还 是手工工具劳作,物资装备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自给半自给的消 费结构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刚刚开始发育和发展,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格局尚未改观。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内容提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是一部推翻反动统治的历史,是一部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又落后的农业国改编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关键词:近代史、侵略、革命、胜利一、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结束。

(二)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爱国军官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开始后,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

1900年,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才是我们国家和名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高峰。

(二)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艳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过去。

”因此,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历史,去学习历史。

一则是要记住中华民族曾经受到的侵略与屈辱,明白我们不断反抗,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多么的可歌可泣。

二则是要总结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不断奋斗让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名著之林。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而言,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年,英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鸦片不仅造成了中国大量的白银钱财往外流,还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直接残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后,先惩治腐败,后又运用谋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在广东虎门缴获了大量鸦片并将其销毁。

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们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但是英国政府却因此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

最终,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自此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们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结束。

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正因为如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便成了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

各个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都开始了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道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封建统治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篇一《浅谈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摘要: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人物选择的道路、革命策略决定了他的立场、成就和历史功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命运。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关键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革命策略社会主义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就由其性质决定了,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富强。

对此,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似乎都没有异议。

尽管他们都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但基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所选择实现理想的道路、方法和谋略也是大大不同。

1、不同的救国道路林则徐在封建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又在失去封建皇帝支持的情况下无奈承认其失败。

洪秀全则继承了林则徐反对帝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以其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宣告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阶级是不甘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命运的。

但不同于林则徐的是,洪秀全完全和封建皇帝站在了对立面,在反对封建皇帝的同时反对帝国主义,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既反帝又反封的革命,对以后的革命开启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孙中山就称自己为洪秀全第二。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在方式方法上、在谋略方略上也很明显受到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其反帝反封建的目标错了,而是其用来反帝反封建的路线、方法、谋略方略还不能够把这一历史任务更加彻底、全面地完成。

而从戊戌变法开始,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所进行的维新、变法,在反帝反封建这两个方面都显得畏首畏尾得多,甚至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也是反封建有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明确反帝的目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篇1:《论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既是一场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是的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充分的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虽然它失败了但它开历史之先河,指明了中国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运动意义道路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社会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3)新式学堂的兴起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思想武器;(5)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6)民主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7)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宣传背景: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各地次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出刊机关报《民报》,确定了革命纲领。

毛泽东曾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2)孙中山先生揭开中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面纱,这面纱后面的革命又怎样呢?“革命可以‘救人救世’”,“无革命,则亦无和平,腐败而已,苦痛而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最新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最新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探寻第一代民族资本家艰苦的实业救国之路摘要:张謇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依旧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操的封建士人的奋斗轨迹。

他一方面积极从事于乡里活动,另一方面继续不断地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获取了最高的科举功名,并由此卷入了朝廷高层的政治纷争。

“治国平天下”的光明仕途已经呈现在眼前。

然而时代的变迁影响着他的判断和抉择。

他曾说自己在光绪十二年会试后就有中国兴实业,责在士大夫的想法。

甲午战争的炮火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终将张謇推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在另一种人生体验中,张謇以自己前半生的积累创造了全新的辉煌。

关键词:张謇爱国情操时代变迁实业救国张謇11岁时于宋先生处读书,先生见门外有一武人骑马而过,即曰:“人骑白马门前过,”张謇应曰:“我踏金鳌海上来。

”先生大为夸奖,其父张彭年更是笑逐颜开。

不仅为儿子的聪明才智,更为吉言所预示的锦绣前程。

也即是从那时起,张謇便成为家族的希望,踏上了他的科举求仕之路。

同治七年,15岁的张謇开始进入科举试场,这也意味着其科举场上26年蹉跎的开始。

初进科场等待着这个少年的便是一场磨难--冒籍风波,因祖上三代无参加科考之人,为在考试时对张謇有利,其父与宋先生商定让张謇冒充如皋张铨的儿子,并以张育才之名走入科举考场,并顺利通过县试,州试,并在同治八年的院试中名列前茅,获秀才称号。

寒门出秀才,自然是大喜事。

但“其后如皋张氏贪得无厌、索酬无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冒籍案”发”。

在之后的五年内,张謇与家人为此事奔走四方,负债达千两之多。

一个小康之家几乎倾家荡产。

经济上的损失尚可数计,精神上所受的磨难和凌辱则使年轻的张謇几乎无法承受。

被学官要求以《论语》子游问孝一章为题,向张氏作八股。

闻听官吏拘押他,夜半冒雨潜逃。

在张氏伙同地方官吏的百般纠缠于刁难下,张謇终于忍无可忍,径自向学院禀明了实情,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才被准划归为通州本籍秀才,将临在张家的这场灾难至此结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1学期)论文成绩:论文题目: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所在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年级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摘要】:中国近代是一段血写的屈辱和抗争史。

这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历史的人民的选择。

【关键】:鸦片战争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听了上次的赵东副书记的讲座《有一种力量叫做信仰》后,再加上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对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对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与认识。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龚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

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这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是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大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一门的公开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纲要1500字论文篇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等院校新开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搞好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一是于叙事中寓论断;二是注重多媒体教学;三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课堂讨论和演讲;五是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社政教〔2005〕5号)中规定,在一年级本科大学生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门新课。

该课程的开设是在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我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请各位同行指教。

一、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工作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仅会导致教学工作紊乱,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这种意义上讲,确定教学目的是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社政教〔2005〕9号)规定,《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这个规定,进行《纲要》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充分认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必要性和进步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使中国社会长期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用历史分析现在、让过去告诉未来近代中国思想道德状况: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便一度遭遇到生存危机。

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中国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传统的中国劳动人民还仅仅滞留于渴望土地,维持生计的思想层面上。

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迅速垮台,广大人民更加不知所措。

近代爱国之士总结中国人民的特点为奴性、缺乏爱国心、愚昧等。

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认清目标,同仇敌忾,保家卫国。

中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体制与科技,中国所处地位之危险。

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籍。

梁启超、康有为一干人等也指出中国的弊端与危机。

中国人民需要的是迅速的觉醒。

梁启超曾有过论述:“日本人有日本魂,就是武士道。

然而,中国人身上却看不到中国魂。

”“中国国民的品格缺失,主要的有以下诸方面:一是爱国心薄弱,二是独立性脆弱,三是公共心缺乏,四是自制力欠缺。

”因此,才受外人辱侮宰割,沦为弱国。

中国要想独立自强,只有人人警觉,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可见,当时的救国措施首先是提高国民思想水平,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道德的主流,而且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中国现代思想道德状况及思考:中国逐步融入现代国际,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现代中国极度缺乏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

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批评自己国家的道德水平过低,西方也借机批判中国人的素质问题。

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帝国主义不久以前已将中国糟蹋了个遍,把中国卷入其资本扩张的过程中,满足了其经济需求,却无情地将中国建立数千年的传统道德体系付之一炬。

我不是惋惜,更不是一个泥古不化的人。

有发展必然有革新。

但这种革新太彻底,以至于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这样算来,中国现代道德体系发展至今不过是短短的一百余年。

发展中的新中国需要去寻求一个与时代相符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 运动。

1840鸦片战争爆发,1842《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至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美俄帮凶,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侵华,火烧圆明园,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双十二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落后的原因:简要论点:政治: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经济:经济形态上自然经济与重农抑商的政策与时代潮流相逆。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篇1:《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摘要:近日,对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议使得本来就紧张的中日关系更加白热化。

追根究底,历史问题才是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死穴,而在所有历史问题中,最敏感、最富有争议的就是南京大屠杀。

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杀人比赛,残暴兽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被现在的物欲横流的生活蒙蔽,渐渐淡化了对国民过去所遭受的不齿的回忆。

但是,那些沉痛的记忆是永不能被磨灭的。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

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分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

南京大屠杀70周年,日本也没有忘记这一天。

数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也在各地举行,但是性质却大不相同,有的主张反省历史,有的则是否认历史。

日本出版了大量的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籍,有的主张反思日本的战争责任,有的则是赤裸裸地否定日本的战争罪行。

右翼学者阿罗健一出版《再验证,南京发生了什么》,书中说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战时宣传,虚构了南京大屠杀,中国从80年代开始接着大为宣传南京大屠杀。

日本在东京审判以后20年,没有人提过南京大屠杀。

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当时,日军经过数月连续作战,几乎没有后勤支持。

日军军官称: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

在西进途中,日军抢劫、杀害平民、强暴妇女的暴行已经开始。

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

这个就地征收的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还强暴中国妇女对于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是课程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篇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摘要:民族主义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再到“反帝”这样几个阶段。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民族问题仍然严峻的今天,同样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思想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

这场20世纪初的伟大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通向光明的大门。

孙中山先生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对革命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和业绩是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走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孙中山所创立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方案。

其中民族主义不仅是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今天,研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处理国内外的民族关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民族和谐发展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提炼而最终形成的。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反满”到“五族共和”、建立统一多民族的独立民主国家的过程。

受少年时代生活环境的熏陶、帝国主义入侵以及西方近代文明的共同影响,孙中山早在香港读书期间就开始为革命做准备。

他经常往来于香港和澳门之间,鼓吹革命,与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等还有革命理想的人交往密切。

离开香港去澳门、广州从医后,孙中山一方面与郑士良等人联络会党,争取和发展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深入京津等地正式开展他的革命行动。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在各高校普遍开设以来,有关课程建设的课题倍受学界关注,几年来关于课程建设具体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全文如下:摘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

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民族危机,遭受着巨大的民族灾难。

然而,中华民族历尽战乱而未分裂,屡遭侵略而终未亡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爱国主义基本特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文:一、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

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自然的、社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当然,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阶段,总的说来,爱国主义主要是同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败和封建专制的斗争相联系的。

1840年以后 ,长达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也是一部从中世纪走入近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转型史。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形成的爱国主义,既承继了古典爱国主义精髓,又吸取了近现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过程中的时代精华,因而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一〉反侵略与学西方的辩证统一,即反对外国侵略与学习外国长处相结合。

近代爱国主义高扬了古典爱国主义的反侵略的传统,从鸦片战争到全民动员的抗日战争,反抗侵略、抵御外侮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北伐战争之我见北伐战争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进行的革命战争。

史学界肯定蒋介石“三功”:北伐战争、领导抗日、一个中国。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也为打倒北洋军阀,实现中国统一所必需。

北伐战争的基本介绍:指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十七年(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

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反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伐战争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北伐仅一年时间,从珠江流打达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

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

北伐战争是不是一场地方政权对中央政府的反叛?在当时三民主义者组建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而此时的北京,已经不复“中央政权”的面目了。

1919年12月冯国璋死后,曹锟成为直系军阀的首领。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战胜皖系军阀。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获胜,奉系退出北京,直系成为在北京政府唯一的一个军事集团。

在蒋介石正式北伐之前,广州国民政府仅仅占有中国两广,却在国际法地位上和北京北洋政权处于相同位置,列强同样将其视为“事实政府”,并保持着均等的外交关系,至少在当时列强眼里,广州政府的北伐决不能视为对中央政府的叛逆,“只是中国正处于无可挽救的政治解体过程中”,面对“广州国民党人有可能在全国树立支配地位之际”,“中国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中央政府”,而以英国外交部为首的列强将“继续保持中立观望姿态”,直到“民族主义的中国革命及建设势力”彻底成功或最终失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从晚清时期到20世纪末期的历史发展的总称。

它涉及到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如战争,革命,政治改革和现代化等。

了解中国近代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逐渐逼近中国,中国社会逐渐落后和衰弱,面临种种问题和困境。

面对压力和挑战,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开放与现代化之路。

这个时期的一个关键事件是辛亥革命(1911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民主革命,它打破了数千年的帝制体制,奠定了中华民国的基础。

二、国共两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之一,它成立于1921年。

共产党的民族觉醒和革命理念,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斗争中,共产党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导力量。

1927年,蒋介石叛变,国共两党分裂,随后进入了长达20年的内战时期。

三、日本侵华战争二战爆发后,日本侵华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1937年,日本为寻求控制全中国而发起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损失,同时也促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

这个时期,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支柱,对于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在1949年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人民共和国政府,新中国拉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土地改革,重建和改造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但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导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遭受巨大打击。

1976年,毛泽东去世,随后发生的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文革的结束。

五、改革开放和中国崛起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型,它开始于1978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现代化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 30 多年里,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进步和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指导教师:班级:姓名: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

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

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二、关于永不称霸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

”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

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

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

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

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

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1500字)
准备一篇小论文:优化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阅读材料,满足以下要求。

材料:
是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想或思想家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没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有深刻、真实的认识,更不可能对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现实的认识。

第二,研究对象——思想、思潮或思想家应该作为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

一种思想、一种思潮或一个思想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

第三,要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想或思想家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来研究。

——摘自郑大华《优化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

根据材料得出意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论。

例1
观点: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特定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评论:辛亥革命后,人们所期待的民主共和制在中国没有建立起来,复辟与复复辟的斗争屡屡发生,使人们对民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失望。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对儒学的猛烈批判,
与当时袁世凯借儒学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当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充分肯定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潮流。

结语:特定的历史条件导致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家对儒学的彻底否定。

例2
观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一种思想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点评:“西学东渐”最早是冯桂芬在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的,后来被李鸿章、左、等洋务派继承和发展,成为洋务运动的文化理念。

然而,在洋务运动中,它不仅不具有保守主义的性质,而且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时整个社会对西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西学就是“改洋过夏”。

洋务派主张“以中体西用”。

一方面强调中学“体”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承认中学存在“用”的不足,需要引进西学加以补充,以中学为基础实现中西文化的和谐或互补。

这无疑是传统的“西用中国风”,然而进入20世纪后,随着人们对中国穷、西方富、西方强的原因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对西学的不断了解和“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用西用”文化观念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结论:中国风西化的思想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此题为开放性测试。

一、根据材料“一、研究对象——思想、思想或思想家要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

没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不可能对历史问题有深入、真实的认识,更不可能对研究对象有客观、公正、现实的认识。

”可以得出结论,“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特定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材料,“第二,学生要把研究对象——的思想、思潮或思想家作为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

一种思想、一种思潮或一个思想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得出“一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的结论。

学生可以摆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