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最全解析

合集下载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引言:《盗梦空间》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科幻电影,通过展现人类潜意识世界和梦境的操作方式,探讨了心理学领域的一系列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盗梦空间》进行心理学解析,从梦境、人格、潜意识和意识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模糊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梦境层面,而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梦境的真实性和意义的思考。

心理学解析认为,梦境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反映个体的欲望、恐惧、焦虑等情绪。

通过梦中的经历和符号,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人格的分裂与内心的冲突在电影中,主人公多米尼克·科布通过进入他人梦境进行盗梦,并运用潜意识进行操控。

然而,他自己的内心存在着一种分裂和冲突。

这表现在片中与他携手合作的阿瑟和阿留特两个人格的存在。

心理学解析认为,人格的分裂可能是由于个体内心受到压抑的冲突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导致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产生分离。

三、潜意识与意识的交互作用《盗梦空间》中,多米尼克·科布通过操控潜意识来改变梦境的走向和结果。

这体现了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

心理学解析认为,潜意识是个体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具有影响人类行为和情绪的作用。

通过意识对潜意识的认知和调整,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目标。

四、意识控制与自由意志的辩证关系电影中,多米尼克·科布通过在梦境中操控他人的意识,实现了对他人行为的掌控。

这引发了对意识控制和自由意志的辩证关系的思考。

心理学解析认为,意识控制是一种权力和控制欲的反映,而自由意志则是个体内在的选择和行动能力。

意识控制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不断面临和探索的问题。

五、心理治疗与心灵解放在电影结尾,多米尼克·科布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开了自己内心的困扰和阻碍。

这体现了心理治疗和心灵解放的重要性。

《盗梦空间》电影 影评 深度解读 影片剧情分析解析

《盗梦空间》电影  影评 深度解读  影片剧情分析解析

《盗梦空间》电影影评深度解读影片剧情分析解析《盗梦空间》电影影评深度解读影片剧情分析解析如何解读《盗梦空间》?超级怪异的“盗梦空间”――影片分析以及梦的随笔(1)诺兰在全球刮起了一场“梦幻风暴”。

无数的影迷在热情地解读这部奇异好看而又晦涩费解的影片。

网络和其他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解读,各种争论。

这是好事。

无论诺兰若想挣钱(我坚信本片可以大赚),他至少为世界电影贡献了一部空前繁杂而怪异的整体表现梦幻的影片,其意义深刻,非同寻常。

也许,正如诺兰自私的那样,这就是“逊于现代电影”的一部“奠基”之作。

很多影迷被本片困扰,很多影迷的解读“执著于”影片的故事究竟是梦是真的争论之中,或者偏执于破解哪些情节属于第几层梦。

这其实是被“盗梦空间”一叶障目了。

研究影片总共存有几层梦,哪些情节属哪几层梦,其实毫无意义。

因为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场梦,影片中的人物在做梦,人物的梦中还有梦,梦中的梦还套着梦。

观赏这样的影片,其实并不需要你像科学研究那样搞清究竟有几层梦,而是要看懂影片究竟想表达什么。

影片中存有天方夜谭的仪器,其实当我们观赏本片时,诺兰的电影不但是一场梦,它还是一个天方夜谭仪器,提振并鼓励我们步入一段“梦幻时空”。

电影是一场梦。

这是电影的理论基础之一。

诺兰也说得很清楚:“想想看,什么东西和进入他人的梦境一个性质的?电影!电影院就是让你潜入他人梦境的地方。

”要真正看懂这部影片,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梦的特征。

梦的第一个特征――镜像特征。

梦就像是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影像,看上去很真实,通常也很确切,绝对就是我们身心的真切体验,而且并不仅仅属于心灵――比如睡觉时憋尿会梦见厕所,口渴时会梦见身在沙漠,有性欲冲动时会梦见桃色艳遇等等。

但醒来时,你又知道梦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所谓镜花水月而已。

这就是梦的现象学基础。

梦的第二个特征――自我逻辑。

梦的怪异,尽人皆知。

我们经常可以搞非常荒谬的梦,有时梦中的一切那么超现实,荒谬至不可思议的地步。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盗梦空间》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影片中所展现的梦境世界,不仅充满了奇幻与惊险,更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元素。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梦境往往是潜意识的表达。

在《盗梦空间》里,人们的梦境成为了一个可以被入侵和操控的领域。

主角们深入他人梦境,试图改变其潜意识中的想法和观念。

这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并且会在梦境中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呈现的观点相契合。

影片中的人物在梦境中所经历的种种,其实都是他们内心深处欲望、恐惧和冲突的投射。

例如,主角柯布对于妻子的愧疚和思念,在梦境中多次以妻子的形象出现,干扰他的任务。

这反映了人类心理中未解决的情感问题会在潜意识中持续发酵,并在特定的情境下浮现出来。

再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方式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

在梦境中,人们的记忆和认知可能会出现偏差和扭曲。

比如,一些场景和人物的细节可能会模糊不清,或者与现实中的记忆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在梦境中,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不像在清醒状态下那样精确和有序。

同时,影片中的“筑梦师”角色也有着重要的心理学意义。

他们通过构建各种场景和情节来影响梦中人的心理状态。

这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心理暗示和环境塑造对人的影响。

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或者情境,可以引导人们产生特定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盗梦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影片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在面对共同的目标时,个体之间的心理互动和相互影响决定了任务的成败。

此外,电影中还探讨了关于自我认同和意识的问题。

当主角们在多层梦境中穿梭时,他们不断地面临着对自我的质疑和对现实的迷茫。

这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真实的自我?我们的意识和感知是如何构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同的?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来看,影片中的人物在面对内心的痛苦和困扰时,会采取各种防御方式。

盗梦空间最全解析(最新编辑版)

盗梦空间最全解析(最新编辑版)

盗梦空间最全解析我们需要在观看前了解10件事。

1. 这是一场醒不了的梦:叙事顺序不按常理出牌看片别走神哦梦境中的造梦师与男主角好莱坞近20年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是:将虚拟技术升级成为还原现实世界的利器。

但是,用极致的特效手段和逻辑结构的铺陈,来完整呈现人脑中的意识图景,却并不多见——《盗梦空间》便可称为梦境电影、意识流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之前,我们已在《半梦半醒的人生》、《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等关乎人脑的经典作品中,接受了意识与现实交叠的叙事概念,但像《盗梦空间》这种直接深入梦境维度的电影,却算是诺兰独一无二的影史贡献。

影片的英文直译名“奠基”,大致是指进入梦境的手段,在对象的脑海中植入预设的想法,导致对象在梦醒之后彻底屈服于这种想法。

但是,影片中的逻辑是——所谓的盗梦者,必须在多重梦境里反复植入这种想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这种植入过程,若是实施得不好,则会破坏对象的神经系统。

影片在有限的篇幅内,同时展现了超过四层的梦境图景,剧情线索极为复杂,因此在看片前务必了解:此片的叙事顺序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就像我们醒来后,无法将自己的梦境整理清楚一样。

2.这是一部对剧透者免疫的电影:只看结尾等于什么都没看在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看来,《盗梦空间》的整个叙事概念,就如同诺兰经典之作《记忆碎片》男主角莱纳德的内心世界一样:我们只在当下停留,一直尝试着被理解,但始终不知自己身处何处。

“生死”和“真爱”都是影片的议题,当然,还有那个“跨国公司”。

片中的间谍犯案场面叫人目不暇接,还包括了一场发生在大飞机上的激烈动作戏。

这是一部对剧透者免疫的电影:如果你知道它的结尾而不知道它的过程,你就相当于什么都没看。

而且如果告诉你剧情的发展过程,这又会产生相当的迷惑。

此片的精髓就在于观影过程,在于我们奋力地摸清梦境与现实、梦境中的现实以及没有现实的梦境——这是一个惊人的戏法。

3.这是一个迷离的爱情故事片中,梅尔经常出现在科布的梦境中。

《盗梦空间》深度解读

《盗梦空间》深度解读

《盗梦空间》深度解读《盗梦空间》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科幻悬疑电影,该片于2010年上映,是一部讲述关于梦境和现实之间界限的故事。

本文将对电影《盗梦空间》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中的主题、人物以及故事情节。

角色与分层梦境在电影《盗梦空间》中,主要角色是多米尼克·科布(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他是一名具有潜意识入侵技能的解梦师。

科布和他的团队被雇佣来操纵他人的梦境,并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电影通过分层的梦境来展示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潜意识与现实之间的边界《盗梦空间》中,诺兰通过梦境和现实之间的转换展示了潜意识与现实之间的边界问题。

在梦境中,人们可以经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事情,但这也会带来风险和后果。

科布在电影中深入他人的梦境中,同时也深入了自己的潜意识,这使得他对自己的过去和痛苦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时间与梦境在《盗梦空间》中,诺兰通过梦境的时间流逝方式创造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观影体验。

不同层次的梦境在时间上有着不同的比例,时间感相互穿插,创造出紧凑的故事结构。

这种时间变幻的处理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增强了电影的悬疑和神秘性。

对现实的探索与逃避《盗梦空间》中的角色们通过进入梦境来探索和逃避他们内心所困扰的问题。

科布通过操控他人的梦境来逃避自己的过去,但这也导致了他对现实的失去,无法与现实中的家人团聚。

其他角色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试图通过梦境来弥补现实中的遗憾和不足。

物理学与梦境科学《盗梦空间》中将物理学和梦境科学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电影中的梦境被描绘成一种可以像物理空间一样测量和操作的虚拟世界,梦境的规则和物理规律互相关联。

这种结合使得影片中的梦境更加真实和令人信服。

道德与伦理问题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角色们在操纵他人的梦境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他们置他人的潜意识于危险之中,同时也面临自己的内心挣扎,是否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忽视了对他人的伦理责任。

盗梦空间全盘解析

盗梦空间全盘解析

盗梦空间全盘解析此帖将颠覆你之前对盗梦空间的一切看法!请慎入!!!第一章盗梦机(Dream Machine)首先说说盗梦机,盗梦小组是通过叫做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盗梦机器进入梦中的。

盗梦机也叫做便携式自动Somnacin静脉注射器(缩写PASIV),是装到皮箱里的,使用这种机器时,Somnacin会通过针头自动被注射到人的静脉里,从而让连接到机器的人进入梦境。

梦里会有一个梦主,也就是做梦的那个人,其他几个人通过盗梦机连接进入他的梦境中。

梦是有层次的,可以一层,二层,三层。

这里要理清一个概念:每层都有不同的梦主。

第一层下大雨的梦主是药剂师约瑟夫,第二层酒店的梦主是亚瑟,第三层雪地医院的梦主是伪装师博伊斯,第四层废弃都市的梦主是盗梦师柯布。

梦主和造梦师是不同的概念,请勿混淆。

前三层的梦是小萝莉阿莲设计的,第四层稍后再讨论。

每层梦的进入都需要盗梦机(旁边:如果梦里也可以用盗梦机,谁能保证一开始就不是梦呢?)。

第一层的梦主是药剂师约瑟夫,盗梦小组进入的是他的梦,然后在第一层梦由药剂师负责kick穿越,所以他要留在第一层梦里,第二层梦酒店的梦主是亚瑟,盗梦小组除药剂师以外剩下的人进入的是亚瑟的梦,当然也是通过盗梦机连接,以此类推,第三层梦。

虽然进入的是别人的梦,但是因为是共梦,所以每个人其实也都是在做梦,你进入了第几层也就是在第几层做梦,即使梦主离开了,你也仍然在,比如说一开始在火车上的时候,齐藤是最后一个醒的,他醒来盗梦小组已经离开了这里有几个问题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1 在梦中时,如果断开盗梦机的连接,是不是每个人还仍然共梦。

2 Limbo中的共梦,是否也需要盗梦机的连接?第二章迷失域(Limbo)首先要清楚,Limbo不是梦的一个层次,而是梦的边缘,一个独立的空间。

那么Limbo究竟是什么地方?Limbo的进入条件和脱出条件是什么呢?盗梦空间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You r waiting for a train你在等待一辆火车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火车将要驶去某个地方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e train will take you你知道那个地方But you can’t know for sure但你似乎并不肯定But it doesn’t matterBecause we’ll be together但是这没关系因为我们在一起柯布和妻子梅尔可以说是梦的探路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浅析影视作品《盗梦空间》

浅析影视作品《盗梦空间》

浅析影视作品《盗梦空间》电影《盗梦空间》被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故事,男主人公科布为了“回家”,与其团队制造了一个三层的梦境,并企图在梦境中植入新的思想,以改变“目标”费舍处置父亲遗产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科布与其团队遭遇了重重的挑战,同时科布亦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这段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故事,具有极大的艺术创新性,在电影的语言与叙事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电影《盗梦空间》的语言特点( 一) 听觉语言的科学性与逻辑性所谓电影的听觉语言主要是指电影中的言语即台词语言、音乐以及音响,电影《盗梦空间》听觉语言的科学性与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其台词语言上,《盗梦空间》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科幻电影,因此其听觉语言亦呈现出科学性与逻辑性这一新的特点。

电影《盗梦空间》的“盗梦”创意源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整部影片又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因此其台词语言体现出了严谨的科学性。

例如影片中对“潜意识”的解释: 潜意识是由感情驱动的,并不是理智。

这并不是导演主观的臆造,而是在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之上产生的科学性论断。

再如对“意念”的描述:“意念就像是病毒,非常有韧性,且具有传染性。

”这句话从表面看并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但实际上对“意念”的这一比喻性描述却极为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人的大脑里一旦产生一种意念,人就会变得非常顽固,很难改变由这种意念产生的行为举止。

因此,电影中科布的妻子才会因科布暗示的一个意念而自杀,这一切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盗梦空间》虽是一部科幻电影,但电影中的台词并没有如天马行空般不切实际,而是有着严密的逻辑。

如电影中对梦中时间的计算,“梦中大脑的运转要比平时快二十倍……因此三层梦相当于十年……”这一计算是符合严密的数理逻辑的,第一层是一个星期,第二层是六个月,第三层也就变成了十年。

再如男主人公科布对筑梦师阿丽瑞德妮所说的一段话:“千万别用你的记忆来筑造梦境,要想象出新的环境,因为如果你用记忆建造梦境,会使你容易迷失,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梦境。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2. 潜意识与梦境2.1 潜意识的概念2.2 梦境的作用与特征2.3 《盗梦空间》中潜意识与梦境的关系3. 梦境制造和潜意识的解读3.1 梦境制造的过程和原理3.2 潜意识在梦境中的表达3.3 《盗梦空间》中的梦境制造和潜意识解读的案例分析4. 记忆与现实4.1 记忆的类型和作用4.2 记忆与现实的关系4.3 《盗梦空间》中记忆与现实的交织与冲突5. 意识与认知5.1 意识与自我意识5.2 认知的过程和要素5.3 《盗梦空间》中意识与认知的探索与矛盾6. 心理学概念在《盗梦空间》中的应用6.1 无意识过程6.2 感知与知觉6.3 情绪与动机6.4 人格与自我6.5 心理防御机制6.6 精神分析与解梦7. 结论7.1 《盗梦空间》对心理学的启示7.2 研究限制与展望附件:1. 《盗梦空间》剧本2. 《盗梦空间》电影海报3. 《盗梦空间》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文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 潜意识:指个体不自觉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经历的一部分。

2. 梦境:人类在沉睡时产生的视觉和感觉的心理经历。

3. 记忆:人类脑部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再现过程。

4. 意识:指人类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主观感知和体验。

5. 认知:人类对信息的处理、理解和知觉。

6. 无意识过程: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心理活动。

7. 感知与知觉: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

8. 情绪与动机:个体内部产生的情绪和驱动力。

9. 人格与自我:个体内部的个性特征和自我认知。

10.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用以保护自我和缓解焦虑的心理策略。

11. 精神分析与解梦:心理学派别中一种疗法和解梦方法。

盗梦空间(Inception)电影解说

盗梦空间(Inception)电影解说

盗梦空间(Inception)电影讲解盗梦空间(Inception)是一部2010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动作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编剧。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探讨潜意识、意识操控以及人类梦境的复杂故事。

电影的情节丰富且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剖析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电影开头,主人公道姆·柯布(Dom Cobb)和他的团队成员阿瑟(Arthur)试图在一名富商的梦境中窃取信息,他们利用特殊设备进入了梦境。

然而,这次行动并不成功,他们被富商识破。

柯布与阿瑟逃脱后,遇到了富商,原来这也是一场梦境,他们利用这一层梦境掩盖了另一层更深的梦境。

这种设定使得电影从一开始就展示出了多层梦境的复杂结构,观众被牢牢地吸引。

柯布的雇主齐藤(Saito)对他们的能力印象深刻,提出了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在一个人的潜意识中种下一种想法,让他自发地产生这个想法。

这种技术被称为“盗梦”,因此电影的名字也叫“盗梦空间”。

柯布接受了任务,并开始招募团队成员。

他们需要进入一个叫做费希尔(Fischer)的富二代的梦境,植入一个分割他父亲商业帝国的想法。

柯布成功招募了一支精英团队,其中包括梦境设计师艾里阿德妮(Ariadne),梦境演员艾姆斯(Eames)以及梦境药剂师瑜达(Yusuf)。

在训练阶段,艾里阿德妮逐渐发现柯布内心的痛苦:他的妻子玛尔(Mal)在潜意识中一直困扰着他,甚至可能威胁到整个任务的成功。

然而,柯布决定继续执行任务,带领团队深入费希尔的梦境。

任务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费希尔的潜意识经过特殊训练,对入侵者非常敏感。

柯布的团队不得不应对费希尔潜意识中的攻击,同时在多层梦境中层层深入。

影片中展示了许多壮观的视觉效果,如梦境中的建筑风格、重力失效和时间错位等,使观众沉浸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梦境世界中。

为了将想法植入费希尔的潜意识,柯布的团队采取了一种名为“递减法”的策略,即在每个梦境层次中逐步深入,这也使得团队成员需要在一个梦境中维持另一个梦境的稳定。

电影《盗梦空间》赏析

电影《盗梦空间》赏析

电影《盗梦空间》赏析一、引言《盗梦空间》又名《奠基》。

本片将带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作为导演,诺兰已经因为《黑暗骑士》的成功而名扬四海,从《黑暗骑士》到《盗梦空间》,我们看到不仅是艺术与商业的超效能结合,更是导演个人风格的淋漓体现。

二、片名INCEPTION 的词汇构成及理解《盗梦空间》又名《奠基》。

其它译名:《开端》、《全面启动》、《心灵犯案》、《潜行凶间》。

在解释inception 这个词之前,先看一下词组take in 的一些意思:take in 1、让,进入,接纳,接受,吸收2、把,领入3、开始4、占得;圈进5. 欺骗,蒙骗6. 理解,领会,(在思想上)接受7. 去看,观看8. 注意到,看到9. 留宿,收留10. 包括,包含;正如participate 表示take part in 一样,对电影inception 的理解,应该从take in 全面去理解。

词根cept 里的t 是由拉丁语过去分词带来的。

cap(t),cept,cip,cup 抓,取;印欧词根为kap-o inception (cept 抓,取,incept=take in —take inhand, -ion 名词后缀;take in hand 字面意思是抓在手里-得手,取到手,着手—开始-)n. 1.开始,开端,初始2.(英)(旧时用语)incept(cept抓, 取,incept=take in —在, 取得—)vi. 1. (英)(旧时用语)(尤指在剑桥大学)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 就职,上任vt.吸收,摄取电影inception,译为《奠基》,显然是从“开始”这个意思转来的。

电影inception 里,Dom Cobb 是一个身怀纯熟技巧的窃贼,不过,他和大多数小偷所偷取的东西不同,他专门盗取人类的思维。

他利用人们做梦的时候,从他们的潜意识里盗取秘密。

三、剧情介绍因为丧妻之痛长期受到精神折磨而不能自拔的科布,终于得到了最后救赎的机会。

《盗梦空间》剧情解析●完全版

《盗梦空间》剧情解析●完全版

《盗梦空间》剧情解析●完全版造梦人:就是做梦的那个人,梦的主人,每一层可以不同。

创造梦的环境。

在执行盗梦任务的时候,他们根据设计图来创造梦的环境,有时要见机行事对设计稍加改变。

造梦师:有高智商,能设计复杂的梦的环境,可以不进入梦境,只需要给每一层的造梦人设计图,让他们根据设计图来创造梦的环境。

在剧中,第一部分梦中梦是由背叛者担任的造梦师,所以设计错了地毯就是他的责任了。

第三部分全部任务的造梦师是小姑娘,所以本来计划她是不同大家一起乘坐飞机的,只负责计划出每一层梦的迷宫式环境,但是后来因为要看着Cobb所以一起乘坐了飞机进入梦中。

协作小姑娘设计环境的还有小帅哥和伪造者。

为什么知道伪造者也参与了设计?因为在第三层的雪地中,伪造者加了一条通道,而小姑娘是知道的,说明是在设计的时候就加入的。

防御者:是进入造梦人梦境的参与者潜意识创造的人,他们因为参与者潜意识怀疑梦境,而对造梦人进行排斥甚至攻击,梦境相对现实越不真实,防御者排斥越强烈。

是只对造梦人进行攻击的。

而经过梦境防御训练的人在进入梦境的时候,潜意识的防御者攻击性更强。

Limbo:迷失域,在药物作用下,在梦中死去不会醒来,而是进入迷失的一个意识空间,潜意识操控这个空间的环境。

在这个空间里人的记忆会损坏,不记得自己是在做梦而当成现实,从而忘记自杀会清醒。

在这里没有造梦人,环境是根据潜意识和破碎的记忆形成的。

Kick:在剧中译为穿越。

使做梦的人突然失去平衡而从梦中醒来,在印度人的药物下仍然有效,但是不能隔层kick,所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N层梦境同时kick才能回到第一层梦境。

《Inception》最关键的逻辑点:1.梦境与现实存在时间维度。

第一层:现实1min等于梦境12min。

第二层:第一层1天等于第二层26天。

第三层:第二层1个月等于第三层20个月。

第四层剧中没有给出换算数字。

limbo迷失域时间维度接近无限。

2.梦境与现实的分别方法。

常规上给出三种:Ⅰ.图腾,在梦中违反物理定律。

教你如何看懂《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中的逻辑和概念

教你如何看懂《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中的逻辑和概念

教你如何看懂《盗梦空间》——盗梦空间中的逻辑和概念Inception就好象是玄幻小说,你必须接受它里面的无数天马行空的设定;但是它是最好的玄幻小说,因为在它的设定下情节无懈可击。

所以首先要解释片中提到的所有设定:1. 首先,片中一共有六层世界。

如果我们把片子中小组计划的现实世界作为参照物的话,按照做梦依次向上分别是:现实世界,第一层梦境,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第四层梦境,limbo(迷失域)。

2. 正常人活动在现实世界,做梦的时候在第一层梦境。

如果要进入第二层梦境,也就是梦里的梦,必须要服用一般性药物。

在服用一般性药物的情况下,要从梦中醒来(不管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所谓的‘kick’,也就是重力下坠的冲击。

第二种就是被杀死。

当然,等药物效果过期也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3. 如果要进入第三层梦境,也就是梦里的梦里的梦,一般性药物就无效了,必须要加强型药物。

但是加强型药物的副作用是如果在梦里被杀死不能醒来,而会进入Limbo(后面解释什么是limbo),所以只能用Kick的方式来苏醒。

4. 所谓的Synchronize a kick (协同刺激),也就是说要在各层同时刺激才能把梦中人唤醒。

比如说对于在第四层梦境活动的人需要在第一至四层同时Kick(刺激)才能使其在第一层苏醒;如果只在第三和第四层Kick(刺激)则其会在第三层苏醒;而如果中间有某层没有同时Kick(刺激),比如只在第一,第二和第四层Kick(刺激)或者只在第一和第二层Kick(刺激),则活动在第四层的梦中人不会苏醒,这也就是所谓的Miss a kick (错过刺激)。

所以当片中小组计划侵入深层梦境的时候,每一层必须留人醒着负责Kick(刺激),而且用音乐的结束来协调同时Kick(刺激)的时刻。

5. 层与层之间的时间以大约二十倍的数量延缓。

在台词中给出的约数是现实世界十小时的航班,在第一层梦境是大约一个星期,在第二层梦境是大约六个月,而在第三层梦境是大约十年。

《盗梦空间》部分剧情逻辑解析

《盗梦空间》部分剧情逻辑解析
三层植梦原理,连环计中计:(强烈剧透,不喜勿看)
1.植梦是盗梦的逆过程,难度相当大。 ﻫﻫ2.植梦是将一个“想法”植入目标人物的潜意识中,让目标人物认为这个“想法”是自己产生的,而无所察觉。
如同被“洗脑”。 ﻫﻫ3.植梦要想成功,这个“想法”必须够简单够自然,而且“想法”必须植入够深,至少在三层梦境中植入才能成功
ﻫﻫ连环梦,计中计: ﻫ
第一层梦境:LV1
LV1是盗梦小组设计第一个梦,一个雨中城市(印度人喝多了酒),这个梦由小女孩设计,并且由印度人创造,印 ﻫ度人是“梦主”。
菲舍被骗了进来,懵然不知自己在梦里。 ﻫ柯博小组伪装成绑匪,绑架了菲舍。绑匪威胁菲舍说出一个他父亲的秘密保险柜的密码。当然,这个保险柜纯属
4.在三层梦境中植入想法有很大风险性,因为进入三层梦境后,人深度麻醉,可能无法醒来。 ﻫ
5.柯博小组的目标是:将“解散自己父亲的公司”这个想法植入一个叫做菲舍的富二代脑子里。 ﻫ
6.柯博小组的首要任务是先将这个“解散自己父亲的公司”的想法,进行改装和变体,变成一个很自然的想法,那 ﻫ就是---------“我要解散公司,是因为我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走跟父亲不一样的路。”
从LIMBO回到现实的方式: ﻫ 1.在LIMBO中自杀。LIMBO相当于最底层的梦境,如果没有上层的人做“穿越”,则在LIMBO中的人唯有自杀才能回到现实。
柯博夫妇就是依靠自杀回到现实世界的。
在LIMBO中自杀需要很强的自主意识,如果意识已经迷失,是不可能想到要自杀的。 ﻫ 2.依靠“同步双向穿越”,同样需要很强的自主意识,配合上层的人进行“穿越”刺激,从LIMBO中回到上层。 ﻫ 在电影中,柯博和小女孩去LIMBO中营救菲舍,在上层配合“电击”的刺激,在LIMBO中菲舍坠楼,从而实现同步穿越,菲舍在上层醒来。

盗梦空间之7层分析法--个人见解之揭秘

盗梦空间之7层分析法--个人见解之揭秘

盗梦空间之7层分析法--个人见解之揭秘无可否认,这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所以我只能以自己的见解来分析导演说过的一共有7层的梦境在哪里,以及实际上整篇电影梦境的揭秘------欢迎各位拍砖谜底实际上整片电影都只是柯布一人在潜意识梦境边缘中无法醒来而营造的“现实”梦境,而他老婆梅尔才是真正回到现实的唯一一个人,先别拍砖,请先往下看我的拙见第一层梦境柯布与梅尔在火车铁轨上卧轨自杀后醒来的所谓现实是第一层梦境,依据如下:根据电影设定,所有需要不同的人进入同一个梦境,需要用到一台梦境仪器以及注射催眠和镇静剂,但是两人卧轨自杀醒来后,却只是睡在地板上,周边却没有任何仪器,可以证明,实际上两人只是回到他们的上一层梦境,而并不是现实,而柯布以为的植入梅尔的想法,实际上是梅尔发现了还在梦境,所以一直要自杀回现实的原因,但是发现柯布一直认为是现实后无法劝他一同回去,就算是最后设局也不能改变后,她才一个人自杀离开回到现实第二层梦境柯布与梅尔创造的两人世界,潜意识边缘,具体的参照第一层梦境的解释。

第三层梦境就是柯布找到所谓的那些伙伴,造梦师等等带着要被植入想法的费舍尔在飞机上进入的“第一层”梦境,实际上是他在潜意识边缘所想象出来的人物,可以这么认定,既然所谓的梦境有防御者,那这些人则可以看做是柯布为了一个回家的idea所创造出来的他的防御者,而接下来几层梦境中一直出现的梅尔实际上要嘛是柯布的心魔,要嘛就是现实的梅尔为了继续唤醒柯布而一直进入柯布梦境希望唤醒他的人物第四层梦境失重空间,这个没什么解释的第五层梦境雪山碉堡这也是正常剧情,实际上真正的争议在接下来的两层梦境第六层梦境坍塌空间,这里是一片正在坍塌的空间,每层的换算时间是十分钟=一个礼拜1秒=1008秒=16.8分钟,而在这里时间估计那是第三层一秒,这边百年了,但是很奇怪的一点,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这一层因为上三层梦境不稳定的原因,整个梦境在坍塌,可是当柯布在梅尔死后寻找齐藤,突然在海中醒来,也就是片头遇见齐藤老人的时候,梦境却非常稳定,这一点实际上也就是论证了柯布才是真正的幕后造梦师的真相,只有他可以决定梦境稳定或者坍塌,最后二人拿枪自杀回到所谓的“现实”第七层梦境现实虚拟梦境,实际上等同于回到第一层的潜意识梦境边缘,大家回想一下,柯布跟麻醉师研究过,因为注射了催眠跟高剂量的镇静剂,在接下来的梦境中自杀是回不到现实的,必须要通过坠落感才可以回去,死人只能进入潜意识梦境边缘对不对,那请问在第六层中柯布与齐藤自杀怎么可能一下子跳转回飞机呢,所以这里也是一个线索,实际上柯布跟齐藤是再次进入潜意识梦境边缘,额,不。

《盗梦空间》深层次解读

《盗梦空间》深层次解读

《盗梦空间》深层次解读《盗梦空间》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悬疑片。

影片通过剧情复杂的梦境层层嵌套,揭示了人类关于现实与梦境的认知以及潜意识的力量。

本文将深入解读《盗梦空间》这部电影,探讨其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性、命运与心理层面的观点。

一、现实与梦境的边界模糊在《盗梦空间》中,主人公们可以通过共享梦境的方式进入梦境中完成盗取信息等任务。

然而,当他们进入多层梦境之后,现实与梦境的边界逐渐模糊。

观众也很难分辨哪一层是现实,哪一层是梦境。

这种模糊不清的境界,既体现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相似性,又传递了一种深度觉醒的信息。

第二、梦境中的象征意义1. 潜意识的探索在电影中,梦境被描绘成一个可塑的世界,可以任意改变。

这种特性暗示了梦境是人类潜意识的体现。

人们在梦境中能够表达内心的欲望、恐惧和情感等,进而揭示了一些被压抑的真实感受。

2. 心灵的抽象表达《盗梦空间》中的梦境层层叠加,正如人类心灵的层次结构。

电影通过不同层次的梦境,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痛苦和罪恶感等情感。

比如,主人公科布的梦境中反复出现的妻子玛尔原型,象征着科布内心的愧疚和对过去的执念。

第三、人性与命运的探讨1. 珍惜现实的重要性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在梦境中往往陷入自己制造的幻境中,难以自拔。

这表现了人性中对于逃避现实的不安全感以及对于理想世界的渴望。

然而,本片也通过一系列情节展示了在现实中寻求真实和自由的重要性。

2. 命运的捉弄与逃避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错综复杂,暗示了命运的捉弄和人类对于自由选择的渴望。

主人公们在梦境中追逐自己的理想,却往往落入了命运的陷阱中。

这也启示了我们应当正视自身的命运,勇敢面对现实。

第四、心理层面的观点1. 记忆和现实的相互作用在《盗梦空间》中,记忆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主人公们利用梦境技术进入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源自于记忆。

电影中通过冷冻车和记忆重现等手法,展示了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盗梦空间剧情完全分析

盗梦空间剧情完全分析

盗梦空间剧情完全分析——盗梦空间到底在讲什么“盗梦空间〞这部经典的影片,影片确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其中的爱情让人痛彻心扉,直线而又富有推理色彩的故事情节引人思考,而隐藏在人物心的丰富思想更是让人心醉。

一.盗梦空间的根本理论。

盗梦空间是一部建立在睡梦假设根底上的影视作品,影片没有明确的给出文字上的概括,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根据影片容,先简单地概括一下:盗梦空间第一定律〔梦境定律〕,一个梦境由造梦者产生,之后形成一个类似与真实世界的梦境世界,其环境由造梦者提供,投影人物是被带入其中的目标对象的潜意识,当然,造梦者强烈的潜意识也会成为投影人物进入。

盗梦空间第二定律〔等效定律〕,1.在梦境中,梦境世界由造梦者控制,但与现实世界一样可以吃、喝、睡觉,以及做梦。

2.在梦境中做梦与在现实世界中做梦等效,其上一层梦境视为下一层梦境的现实世界。

盗梦空间第三定律〔传递定律〕,做梦时,梦境会受到现实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但影响不会100%地传递,其中绝大多数的刺激会损耗,对于梦中梦,损耗将十分巨大。

二.完美的投影人物,显然,在影片的一开场我们就见到了这位令朝思暮想的女人Mal,当然,是她的投影。

但是看到后面,见到其他的投影人物时,我们发现,她不是一个普通的投影人物,除了在Cobb心中根深蒂固,除了她会破坏Cobb的行动,更重要的是,她不仅仅是作为投影而存在的,她可以独立思考,她甚至可以做出二级推理!换而言之,她真真正正地活在了Cobb的心里。

Dom对Mal有着一种无可替代的爱,所以在他自己的梦中,我们看到,不管是那电梯的哪一层,几乎都有着Mal的身影,而火车的那层Mal虽然没有正面的出现,但是结合那经典的话语:her world wasn’t real. That death was the only escape. You’re waiting for a train, A train that’ll take you far away. 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is train will take you…but you can’t know for sure. Yet it doesn’t matter. Now, tell me why!-Because you’ll be together!我们也许可以相信,Mal便是Dom心中满满的一切,这也正是影片打动我的地方。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盗梦空间》这部电影以其奇幻的情节和深刻的心理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

影片中构建的多层梦境世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视觉上的震撼,更引发了我们对人类心理的深入思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境在电影中被视为一个可以被操控和探索的领域。

这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有着一定的呼应。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达,是被压抑的欲望和情感的一种变相满足。

在《盗梦空间》里,主角们通过进入他人的梦境,试图揭示或改变其潜意识中的想法和信念,这其实就是一种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具象化呈现。

影片中的梦境构建过程,也反映了人类认知和心理建构的特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经验和思考来构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而在梦境中,这些元素同样存在,只是以一种更加奇幻和不受常规逻辑束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就像电影里的那些层层嵌套、光怪陆离的梦境世界,它们是主角们内心深处的想象、恐惧、渴望等心理元素的混合体。

主角柯布的心理历程是电影的核心线索之一。

他因妻子的离世而陷入深深的内疚和痛苦之中,这种心理创伤成为了他在梦境世界中的巨大障碍。

这反映了心理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TSD 患者往往会反复经历创伤事件的记忆,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和生理反应。

柯布在梦境中不断看到妻子的幻影,就是他无法摆脱过去创伤的表现。

此外,电影中的“陀螺”作为一个判断是否处于梦境的关键道具,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暗示的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给自己一些类似的心理暗示,比如相信某件幸运物能带来好运,或者告诉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这种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电影中的角色在梦境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内心冲突和外界压力时的心理反应。

比如,在面对敌人的攻击和环境的变化时,角色们会表现出恐惧、焦虑、勇敢等情绪和行为,这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对压力时的心理状态相似。

而且,梦境中的团队合作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层面的相互影响和支持。

《盗梦空间》重看盗梦,重新解析

《盗梦空间》重看盗梦,重新解析

《盗梦空间》重看盗梦,重新解析今天又看了一遍盗梦,依然是那么迷人,无懈可击的逻辑,严密的设定。

关于几层梦境,谁是梦主,众说纷纭,下面让我来做一下我的分析。

首先是最大的设定,美军开发了梦境共享系统,用此来训练士兵。

然后,进入梦境需要一个团队:梦主:目标人物,盗取梦主脑中的机密或者植入想法。

建筑师:创造梦中的环境,物理条件等等。

小姑娘瑞德妮就是所有这几个梦(除了limbo)的建筑师。

伪装师:能在梦中伪装成某个人物,比如在第N层梦中伊姆斯伪装成了勃朗宁,以达成某个目的。

哨兵:负责操作仪器,守卫,唤醒等工作。

药剂师:提供强力镇定药物,让人睡得足够深。

再说有几层梦境:其实这个完全没有必要纠结,影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只有四层。

柯布找药剂师的时候,有一段谈话,设计进入第三层太湖梦境。

这也是目前能安全进入的梦境,再往下就是limbo了,limbo什么都没有,只有以前过的人留下的东西。

limbo之前只有两个过,柯布和茉儿。

因此所有人到limbo,都能看到他们两口子留在limbo的高楼大厦。

(在共享梦境的前提下)下面说明下这四层,注意,这里不分析谁是梦主,因为两个问题一起分析非常容易引起混淆。

同时,要强调,我们分析的是任务梦境,也就是斋藤他们以给费舍植入想法而设计的梦境。

因为影片中穿插了大量柯布以前和茉儿的梦境及现实,这里我们要隔离开来,不要受到影响。

我们先确定几个要素:(1)每一层梦境肯定有个入睡地点,睡了之后才能进入下一层(注意是入睡地点,要做梦肯定要睡觉,要睡觉肯定有个地方,影片里有大量的地点,我们只关心,在哪里睡得!很关键。

)(2)有个留守人员操作梦境共享仪器,同时负责唤醒大家(要睡就要有仪器联起来,这个仪器是谁操作的?要醒来就要kick,这个kick是谁来执行的?很关键。

)。

下面分析这三要素。

我们从现实开始,一层一层推。

现实,入睡地点是飞机上(进入第一层),操作梦境仪器的是空姐,不需要唤醒者。

第一层,入睡地点是汽车里(为了进入第二层),操作仪器和负责唤醒的是药剂师。

《盗梦空间》完全结构解析系列之【一】【KICK+同步穿越】

《盗梦空间》完全结构解析系列之【一】【KICK+同步穿越】

《盗梦空间》完全结构解析系列之【一】【KICK+同步穿越】在写这个系列之前,曾经写过一个大而全的整体结构梳理,但发现由于影片的信息量太大,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遗漏一些细节问题,最后使整个体系崩溃。

所以这次准备分章节进行梳理,优点是有针对性,并且更便于讨论,也方便后期进行修改,我希望每一个章节写出来后,大家尽可能多地找出逻辑漏洞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将每一个专题进行完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只是一个初稿,在大家讨论的都没有异议后才会定稿!《盗梦空间》完全结构解析系列之【一】【同步穿越】关于同步穿越我昨天发了一张图示,因为没有配上文字,所以很多朋友都很困惑,这次会配上文字进行讲解!要理解“同步穿越”,首先要理解"KICK"的概念,因为我看过很多帖子,对于KICK的定义五花八门,含义的广度也不同,所以对于“同步穿越”的理解才会有偏差!看到这里有的网友就会问了:难道你的版本就没有偏差?但我要说的是,真正的版本只有Nolan知道,但作为影迷的我们只能利用影片中提供的场景、台词、细节来进行客观的分析,我能保证的是我会用事实说话,每一个推理我所用的论据我都会注明,并尽可能附上图片(本文所用图片出自Verycd网友发布的TS版本截图),尽我所能避免主观臆断(如果有猜想,我会标明的)。

【KICK的定义】好了,KICK的定义出现在TS版的50:24处:"It's that feeling of falling, you get the jolts,you awaken, snaps out of the dream."我将其翻译成:“制造坠落感”。

纵观整部影片,细心的影迷能看到两种不同的KICK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是影片开始时的Extract(盗梦)(见下图),第一层梦境中的“老造梦师(后被Ariadne取代)”把正在在第二层梦境中活动的Cobb给弄上来。

这种方式不仅需要坠落感,更需要水的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盗梦空间的:我们需要在观看前了解10件事。

1. 这是一场醒不了的梦:叙事顺序不按常理出牌看片别走神哦梦境中的造梦师与男主角好莱坞近20年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是:将虚拟技术升级成为还原现实世界的利器。

但是,用极致的特效手段和逻辑结构的铺陈,来完整呈现人脑中的意识图景,却并不多见——《盗梦空间》便可称为梦境电影、意识流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之前,我们已在《半梦半醒的人生》、《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等关乎人脑的经典作品中,接受了意识与现实交叠的叙事概念,但像《盗梦空间》这种直接深入梦境维度的电影,却算是诺兰独一无二的影史贡献。

影片的英文直译名“奠基”,大致是指进入梦境的手段,在对象的脑海中植入预设的想法,导致对象在梦醒之后彻底屈服于这种想法。

但是,影片中的逻辑是——所谓的盗梦者,必须在多重梦境里反复植入这种想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这种植入过程,若是实施得不好,则会破坏对象的神经系统。

影片在有限的篇幅内,同时展现了超过四层的梦境图景,剧情线索极为复杂,因此在看片前务必了解:此片的叙事顺序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就像我们醒来后,无法将自己的梦境整理清楚一样。

2.这是一部对剧透者免疫的电影:只看结尾等于什么都没看在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看来,《盗梦空间》的整个叙事概念,就如同诺兰经典之作《记忆碎片》男主角莱纳德的内心世界一样:我们只在当下停留,一直尝试着被理解,但始终不知自己身处何处。

“生死”和“真爱”都是影片的议题,当然,还有那个“跨国公司”。

片中的间谍犯案场面叫人目不暇接,还包括了一场发生在大飞机上的激烈动作戏。

这是一部对剧透者免疫的电影:如果你知道它的结尾而不知道它的过程,你就相当于什么都没看。

而且如果告诉你剧情的发展过程,这又会产生相当的迷惑。

此片的精髓就在于观影过程,在于我们奋力地摸清梦境与现实、梦境中的现实以及没有现实的梦境——这是一个惊人的戏法。

3.这是一个迷离的爱情故事片中,梅尔经常出现在科布的梦境中。

玛里恩-歌迪亚扮演的梅尔,是《盗梦空间》中除了建筑师阿瑞达妮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角色。

这是因为,其一,她并不直接参与该死的盗梦计划;第二,她面容精致,身材爆辣,气质温婉,风情十足,是花瓶的不二人选。

梅尔在影片中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发挥科布的爱情戏份,否则电影中大量诡异和凶暴的画面,将让气氛变得过于冷漠。

诺兰自己也表示了感情戏份在片中的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只依赖梦境或记忆的创意来拍摄电影,当我在做《蝙蝠侠前传》时,发现突出情感元素是唤起观众共鸣最好的办法。

只有加强了角色的心理和情感背景,那么无论片中发生多怪的事情,观众其实都能接受。

”4.其实不像《黑客帝国》11年前,横空出世的《黑客帝国》曾伴随着“22世纪杀人网络”这个译名,改写了电影叙事方式和银幕上的视觉概念。

尤其是影片提出的“矩阵”概念,一时让关乎生命和科学的哲学命题上升到了难以想象的广阔境界。

虽然之后的两部续集电影逐渐滑入逻辑深渊,但这都不重要,因为第一部的足够神奇已经改写了历史。

从这个层面来说,《盗梦空间》在《黑客帝国》之后高调现世,承载的其实也是一种开创历史的意义:用尽可能的技术手段,去描画意识的形态,从而让电影的题材更加丰富,或是以“意识电影”的先锋身份,引发“后《盗梦空间》时代”的跟风创作。

不过,《盗梦空间》却并不像《黑客帝国》——因为沃卓斯基当年打造了一部关于心灵干扰、大脑空间的科幻片,仅仅是靠被神秘化了的概念击溃影迷,但诺兰的《盗梦空间》却更注重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内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盗梦空间》里的梦是具备严格逻辑的,叙事方向从未妥协,每一个起承转合都有理有据,影像碎片之间都有紧密关联,这与当年《黑客帝国》最终陷入逻辑深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5.其实有点像《十一罗汉》盗梦小组成员各怀绝技,群戏模式好似《十一罗汉》虽然《盗梦空间》的玄机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但电影中的群戏模式,却让人可以联想到《十一罗汉》的整体感觉,即一群男人联合起来完成一项与盗窃有关的活动。

从群戏角色分配的差异性来看,它又有点类似于黑色电影大师朱尔斯-达辛的《男人的争斗》——那场被封为影史经典的彻夜盗窃戏,与《盗梦空间》中一群人忙着“植入”计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较令人欣慰的是,诺兰这次使用的全明星阵容,并没有像《十一罗汉》那样只奔着制造噱头而去,每个角色都发挥了重要功能,亦如《》乔治-卡萨鲁所说:“明星云集的电影总是很让人担心,特别当导演只是个70后的时候。

然而,诺兰不但掌控了要命的剧本、高难的技术,更像一名出色的教练,让多位大牌发挥出最好状态。

”6.继承希区柯克悬念衣钵观影时请注意看梅尔到底存在于何处在北美影评人看来,《盗梦空间》的潜在气质,其实继承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迷魂记》的衣钵。

《迷魂记》中詹姆斯-斯图尔特扮演的斯考蒂,从高处失足掉下,虽然最终身体完全复原,却患上了恐高症,斯考蒂只好辞职当起了私家侦探。

片中将种种难以名状的边缘心理疾病和仪式化的行为,完美地整合到故事情节之中,而《盗梦空间》也把这种带有悬疑力度的元素,融合到了精神和梦境的分析中。

此外,《盗梦空间》与《爱德华大夫》也有微妙联系,《爱德华大夫》是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剧情编织的最佳电影文本,《盗梦空间》也同样体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可贵之处,就是让人思考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7. 超自然的诡异命题在诺兰看来,《盗梦空间》的潜在主题是:“你所看到的世界未必都是真实的。

”这和当年用超自然梦境来完成叙事的《穆赫兰道》颇为相似,但大卫-林奇“一切都是假的”观点,最终只探讨了狭义上的生命意义,而《盗梦空间》的超自然论则更加宽泛。

诺兰早在处女作《跟踪》中,就把现实世界击碎,阐述了类似于梦境内外本我与超我的微妙联系;妇孺皆知的《记忆碎片》则是聚焦于男主角对自我身份的落实、再落实,来说明现实的存在性;到了《致命魔术》,几乎是把前两者的深意结合起来,用一桩貌似超自然的换人大魔术(克里斯蒂安-贝尔一人分饰两角,在同一场景中完成魔术),来论证无数个自我的存在。

因此,《盗梦空间》对于超自然的解释将继续延展下去,从巴黎街区的鲜花和书籍漫天横飞,以及艾伦-佩吉用手触摸瞬间碎成片的反射玻璃等场面来看,超自然的吸引力可谓十分凶猛。

8.只属于诺兰的杰作《盗梦空间》只所以能被我们期待到如此热血澎湃的地步,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信任诺兰的个人能力,而这种无条件“信任”又是诺兰在短短12年内,一步一个脚印地获得的——尤其是《黑暗骑士》,让我们震惊于一个导演能在《蝙蝠侠4》已经沦落到金酸莓地步之后,让前传杀到IMDB前三甲,他对电影方向的把握,对特效的理解、对人物的走向、对电影气质的掌控,堪称同龄导演之最。

因此,对于这个能把高风险电影玩到云端的商业片高手,我们不得不拿他和詹姆斯-卡梅隆比较,因为那种掏心挖肺的支持率,不是普通导演所能企及的——就像人们总是恶狠狠地期盼卡梅隆赶快失败一次一样,对诺兰的相同诅咒中,其实饱含的只有疼爱。

现在,《盗梦空间》已成为克里斯托夫-诺兰继2000年的《记忆碎片》、2005年的《蝙蝠侠前传:开战时刻》、2006年的《魔道争锋》和20 08年的《黑暗骑士》之后,第五部进入IMDB网站TOP250的电影,也是排名最高的电影(目前位居第4位),此片已经成为贴着诺兰标签的第一代表作。

9.特效场面凶猛地平面扭转成90度的场景着实惊人《》的梅尔-瓦里特曾说:“影片的大部分美元都流向了特效制作和宣传费用。

片中整个城市被折叠成X轴和Y轴的压抑场面,绝对是开创性的,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灾难电影——因为画面所呈现的危险性,与血肉之躯并无太大的关联,神经元的崩溃才是终极悲剧。

”暂且不论影片中彻底摆脱地心引力的巨型水柱和人体、可以90度折叠的城市地皮,单是约瑟夫-格登-莱维特在形同仓鼠滑轮里艰难穿梭的镜头,就足够让人眩晕。

当然,这些极具想象力的画面,对诺兰来说其实并不算超长发挥,最重要的是,诺兰借《盗梦空间》一片狠狠地向世人昭告了一件事:哗众取宠的3D模式,并非立体数码时代商业巨片的首选,影像的逼真感才是王道——IMAX的视听效果与画质,无疑与《黑暗骑士》一样登峰造极。

10.我们都需要看两遍《盗梦空间》(Inception)观影前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情……如果你对自己的外语水平很有信心,请自动忽略这篇文章(虽然我并不建议这么做)。

如果你可以坚持到等DVD版出来,也请忽略这篇文章。

如果你不想被剧透,请忽略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

如果你很想看,但又怕看不懂,那这篇文章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正文:Inception就好象是玄幻小说,你必须接受它里面的无数天马行空的设定;但是它是最好的玄幻小说,因为在它的设定下情节无懈可击。

所以首先要解释片中提到的所有设定:1. 首先,片中一共有六层世界。

如果我们把片子中小组计划的现实世界作为参照物的话,按照做梦依次向上分别是:现实世界,第一层梦境,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第四层梦境,limbo(迷失域)。

2. 正常人活动在现实世界,做梦的时候在第一层梦境。

如果要进入第二层梦境,也就是梦里的梦,必须要服用一般性药物。

在服用一般性药物的情况下,要从梦中醒来(不管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所谓的‘kick’,也就是重力下坠的冲击。

第二种就是被杀死。

当然,等药物效果过期也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3. 如果要进入第三层梦境,也就是梦里的梦里的梦,一般性药物就无效了,必须要加强型药物。

但是加强型药物的副作用是如果在梦里被杀死不能醒来,而会进入 Limbo(后面解释什么是limbo),所以只能用 Kick的方式来苏醒。

一般情况都是在N层kick唤醒N+1层活动的人,但是如果在N层电击睡眠的人而在N+1层那个人同时主动kick,也可以唤醒 N+1层活动的人。

最后就是用这个办法把目标人物从第四层拉到第三层的。

4. 梦境的醒来只能逐层进行,也就是说,kick必须次第进行,在第三层梦境活动的人(此时在第一第二层梦境都属于睡眠状态)只能先在第二层kic k醒了之后再在第一层kick才能回到现实,如果先在第一层kick则kick无效,也就是片中所说的‘miss a kick’。

所以当侵入深层梦境的时候,每一层必须留人醒着负责kick。

5. 层与层之间的时间以12或以上的倍数延缓,台词有说现实世界的五分钟就是第一层梦境世界的一个小时,但是层次再向上时间延缓的倍数会增加,也就是超出十二倍,也就是说更慢,所以现实的几个小时在第四层梦境里将是几十年。

6. Inception的片名,直译是开启,在电影里面是一个盗梦术语,不是指在梦中偷窃情报,而是指把某种想法植入目标人物使得他觉得这想法是自己本来就有的。

而Inception必须至少要在第三层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