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1(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答题技巧,提高科技说明文答题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对科技说明文的兴趣,引发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

3. 阅读:教师提供一篇科技说明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5. 答题技巧讲解:教师讲解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包括如何寻找答题点、如何提炼信息等。

6. 答题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运用所学答题技巧进行练习。

7.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学生的阅读和答题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答题技巧。

2. 实践法:学生自主阅读和答题练习,提高实际阅读和答题能力。

3. 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答题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答题技巧掌握程度:通过答题练习和反馈,评价学生对答题技巧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科技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难度适中、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说明文供学生阅读。

2. 答题技巧指导资料:提供详细的答题技巧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评价量表:制定科技说明文阅读及答题评价量表,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环境2.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互联网access,以便查阅相关资料和进行在线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4.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十三、教学计划调整
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额外的辅导和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
5. 总结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十二、教学评价设计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评估学生对科技说明文阅读的理解程度。
3. 答题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答题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阅读方法。
2. 示例法: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和推理。
3. 练习法:让学生在实例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分析。
4.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十、教学反思
十一、教学活动设计
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科技领域的热点新闻,引发学生对科技说明文的兴趣。
2. 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一篇科技说明文,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 答题活动:提供一些科技说明文题目,让学生运用答题技巧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科技说明文阅读和答题难题。
4.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九、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科技说明文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科技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三)

科技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三)

•••••••••••••••••科技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三)科技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科技文解题技巧。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一.导入新课现代文阅读已成为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

所以这道命题被一直保留下来。

从文体上看,高考现代文阅读一般有科技说明文阅读、社科类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三类形式的文章。

近年高考把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

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解答这类试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二.相关链接㈠考纲再现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高考科学类文章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㈡考试题型1、对词语的理解2、对句意的把握3、对内容要点的提炼4、根据内容合理推断㈢选文特点⒈选文时代感强⑴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

200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科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0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科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0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科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科技文的概念和特点科技类文章,分为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

一般包括天文、地理、哲学、经济、教育、语言、历史、文化、伦理、民俗、宗教研究和美学原理等学科的论文或事理说明文,一些哲理性议论散文也可归入此类。

命题所选文章一般出自名家之手,其思想观点具有权威性,其行文结构具有规范性,其语言表达具有可读性,其思考力度具有深刻性,其语体色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考纲要求: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即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即判断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想象题型分值:四道选择题12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教学重点:干扰项的设置教学过程:一、知识点要求1、理解并解释重要的句子——对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作语法分析;结合全文理解具有隐含意义的句子。

2、筛选并提取信息——通过理解、分析、比较,确认特定的对象,找出各自不同的说法在本质上的异同,然后根据要求从文段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3、归纳内容要点——把共同之处归纳起来加以说明;把若干具体的点加以合并。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对文中分散的信息进行概括集中。

难度较大。

5、根据文章内容观点作合理的推断——推断的前提正确、推断过程合乎逻辑、推断的结论在文意允许的范围之内三者具备,推断才能是正确的、合理的。

二、干扰项特点1、范围不明主要是指命题人对原文中所叙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扩大、缩小或改变,即以偏概全,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选项找准答题区间,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如“一些”“有些”“个别”“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等这些词语,注意了用词的肯定性、可能性、推测性便能解决问题。

2、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提高其理解、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

3. 教授学生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率。

二、教学内容1. 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科技说明文阅读策略。

3. 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科技说明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说明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科技说明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和实践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答题准确率: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测试,统计答题准确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科技说明文教材或相关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分析和答题技巧。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教学内容。

4. 计时器:用于控制课堂时间。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策略。

2. 教学难点:科技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实际应用。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课时进行教学。

九、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科技说明文阅读和答题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技说明文写作或相关项目研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十、教学反思1. 课堂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教案

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教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教案教学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一)理解文章。

即:(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二)分析文章。

即:(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的结构;(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鉴赏评价。

即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高考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

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

我们阅读它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技信息的过程。

高考科技文阅读测试是比较成熟的试题,命题者积十年的出题经验,在陷阱设置方面绰绰有余,而我们广大考生基本上是一年才做上一次,对它们的认识难免陌生,有的甚至拿到题目有一种畏惧感。

本文拟从高考能力要求、命题陷阱及复习对策方面对高考科技文阅读作个初步探讨,以期消除同学们的答题畏惧感。

一、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是这样的:(一)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

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常表述为“对文中划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查的重点从内容看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结构看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作用看,是提示中心或起过渡作用的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二)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考点常表述为“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说明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科技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答题技巧,提高科技说明文阅读的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科技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科技说明文的结构分析3. 科技说明文的关键信息提取4. 科技说明文阅读策略5. 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科技说明文示例,引发学生对科技说明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科技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要素。

3. 实践:教师提供一篇科技说明文,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科技说明文的理解。

5. 总结:教师总结科技说明文阅读的策略和答题技巧,提醒学生注意答题要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课后布置科技说明文阅读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 答题技巧应用: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运用答题技巧的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科技说明文阅读材料:教师准备相关的科技说明文文章,用于教学实践环节。

2. 答题技巧指导手册: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答题技巧指导手册,帮助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答题技巧。

3. 课堂练习题:教师设计一些科技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检测学习效果。

六、教学实施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科技说明文的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第二步: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师详细讲解科技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其与其它文体的区别。

3. 第三步:分析科技说明文的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科技说明文的一般结构,如引言、、结论等部分。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科技文阅读也是高考语文阅读常考的题型,是对处理信息时速度、技巧、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第一步:读——快速全面地掌握信息无论是社会科技文,还是自然类科技文,都是最前沿的科学发现的研究结果,涉及到的是某科学领域很专业的科学术语,这是高中生所不曾涉猎的。

所以科技文设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去深入理解和探讨,而是对学生快速筛选信息能力的考查。

这个环节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要争取在3~5分钟内浏览选文,并且在原文中标出那些关键性的语句,比如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性质、作用的句子,以及一时难以理解的专业性很强的词语。

这个环节主要是用最短的时间去快速了解和掌握大致的信息,为下面准确定位和选出信息节省时间,减少操作的盲目性。

第二步:审——弄清题意要点在审题的同时,最好能动手用笔自然地圈点出题干要求的重点。

这样做不仅能够准确把握题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这样醒目的标记,在寻找信息时,思路会始终跟着标记,就不用担心审题不清而造成失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有效的思路保障。

第三步:定——确定各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由于有一开始浏览全文得来的粗略印象,这时再用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去搜寻并定位信息,就减少了盲目性,使得同学们考场上能够事半功倍,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一般来说,整个阅读会设3~4道问题,每个问题下设四个选项,都需要我们一一到原文中定位,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第四步:比——对比分析确定选项信息该环节是在第三步快速定位的基础上,对问题作最终定夺的关键,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细心、耐力、理解力。

将前三步节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这个环节,对选项句和原文句进行逐字逐句的对比,从中发现两者间存在的细微的差别,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对比时,要特别注意那些被命题者故意增加的、减少的,以及那些暗中改变的词语,这是命题者在设置迷惑项时常用的手法。

通常的情况,命题者常常将原文句子在语序、用语上作些改变,改变说法,设置迷惑项,从而考查考生对处理过的信息的理解及判断能力。

科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科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分析:考纲要求:能阅读一般自然、社会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3、筛选并整合中的信息;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教学重点:能够对照原文辨别题中的正误。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筛选、提取有关信息;2、如何进行推断。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所给陌生的材料一时束手无策,搞得心烦意乱;做题时审题不细,对题干所给规定性甚至是启示性的意思领会不了或产生误解,造成答非所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印发材料。

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科学类文章阅读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一卷中,由于题材陌生,信息量大,错误选项与正确选项差别细微,许多同学在做题时准确率低,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重点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来提高阅读能力。

二、例题精讲(2005全国卷,附文段材料)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

三、技巧点拔1.通读“通”不是走马观花的应付,而是读时注意整体感知,留心一些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及过程、意义等关键词,还有重点副词:大概、也许、可能、所有、全部等。

2.筛选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从原文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提炼有效信息。

3.比较筛选原文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注意一些范围大小,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

4.排除排除干扰项,验证答案,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很多同学急功近利,在排除时往往想当然,导致失分。

四、课堂热身(2005年江苏卷附文段材料)五、点击误区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可能性与现实性六、总结归纳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科技文阅读的考点,总结相应的做题方法及学常见误区,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准确把握,提高阅读水平。

科技文阅读复习教案

科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科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科技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科技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3. 科技文阅读实例分析4. 科技文写作实践5. 科技文阅读与写作的评价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文阅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科技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技文阅读实例,讨论科技文写作中的问题。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科技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科技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讲解科技文阅读的重要性,介绍科技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科技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讲解科技文写作的重要性,介绍科技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 科技文阅读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科技文阅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解读。

4. 科技文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科技文写作实践。

5. 科技文阅读与写作的评价标准:讲解科技文阅读与写作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优秀科技文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写作实践:评价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表现,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六、教学内容6. 科技文阅读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7. 提高科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8. 科技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9. 培养学生科技文写作能力的途径10. 科技文阅读与写作的拓展训练七、教学方法1. 问题解决法:分析科技文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策略。

高考复习科技文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科技文阅读教学设计

科技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探究总结科技文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能够对照原文辨别题中的正误。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筛选、提取有关信息;2、如何进行推断。

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高考把科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解答这类试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考试题型主要考查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中的信息;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三、解题方法探究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原文、题干、题肢)、找(相关部位)、比(比较分析)、选(正确选项)四步法来进行解题。

㈠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1、读就是通读全文,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②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关联词。

④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⑤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2、读题干、题肢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㈡找——相关部位这一步要求是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找区位,审题干。

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㈢比——比较分析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肢。

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㈣选——正确选项四、实例分析人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

2009高考语文备考教案:科学文章阅读

2009高考语文备考教案:科学文章阅读

科学文章阅读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吴章盛一、科学文章阅读内容概要科学文章包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

科学文章阅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所谓“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指的是一定的语言环境(通常是所谓上下文)赋予某词语的具体表达意义。

词语的含义主要指:(1)多义词(即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如1997年全国卷所考的“内容”一词的三种含义。

(2)指代词(如:之,其,这,那)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的指代义。

如1994年全国卷所考的有关“四角龙”的科学文章中对“其”字的含义的理解。

(3)词语的基本义与转化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采用修辞手法(反语、双关、象征、讳饰等)形成的临时义,或与基本意义在词义、感情色彩、语体上有差别的意义。

其中包括:①某一概念的语境义,如2003年全国卷考“温室效应”的含义。

②被语境具体化了的含义,如2000年所考的“影响”一词被特定语境赋予了具体含义,即“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③词语的比喻意义,如1999年所考的“刀法、万象、画龙点睛”几个词的比喻义。

(4)词语的字面义和隐含义。

如2000年春招题中“杰作”“可笑”的含义,“杰作”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可笑”指“本来是非常清楚的事,有些人偏偏是非不分,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是指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关键性作用的句子,它包括:(1)文眼句。

它是既能揭示中心,又能提挈全文的传神性的重要句子。

它是文脉的焦点,不仅可以使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交织缝合在一起,而且能够使文章内部意义贯通流畅。

(2)主旨句。

主旨语句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全文的核心、文章的灵魂,具有极强的概括力。

(3)内涵比较丰富,表达比较形象或比较含蓄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句子。

(4)表现整个作品的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既能起到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作用,又归纳或提示了上下文内容的句子。

2009年高考科普文阅读指导

2009年高考科普文阅读指导

文本阅读指津一、科普类文本的文体特征科普文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科普文阅读指导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要做到迅速地阅读科普文,准确解答问题,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分清类别读懂文本。

拿到文章要立即分清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

介绍性的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的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性的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

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进而准确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

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

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

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第二、审清题意把握要求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

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

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

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

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

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

高中语文科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科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科技文阅读答题技巧科技类文章阅读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因此,落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科技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科技文阅读答题技巧1.通读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懂”。

这个“懂”就是读懂材料,理解把握整个材料的基本内容。

要读“懂”,通读是关键,获得整体理解。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训练,提高通读的能力。

第一,要根据文段的一般模式,提高自己一边阅读、一边预测下文、一边自动概括的技能。

高考选文属消息一类,其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面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应养成依据模式预测,并逐段概括的习惯和意识。

第二,要培养对文段中关键信息点的敏锐感知能力,特别应留心先与后、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条件与结果、局部与主体、肯定与否定这些关键之处。

阅读中运用勾、画、圈点方式自我提醒,让关键点牢牢印入脑中。

第三,养成遇到复杂的长句自动紧缩加工、提取句子基本意思的习惯。

论述类文章阅读材料大多是译文,表达上与我们平时的习惯有距离,多长句,多概念,意思绕来绕去,比较别扭,要删枝叶抓主干,把握句子主体部分的意思。

2.筛选筛选,就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试题要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

筛选的范围可以是一句一段,也可以是多段甚至全篇。

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有时候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要比较分析;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

3.比较筛选出原文后,要把原文与选项仔细对照比较,辨明正误。

比较时要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2(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2(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2(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三、路在何方以上总结了有关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设题陷阱,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熟悉了命题方便的规律,在复习时就能信心增强信心,为此,我再送同学们三句话:1、树立一种观念:科技文阅读考察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

因此,我们在做科技文阅读的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专注。

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二是仔细。

科技文阅读的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可的。

3、明确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

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而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

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高考社科文阅读解题技巧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等。

社科文近年已改为客观性选择题,归入第Ⅰ卷,分值及题量同科技文一样。

只不过每年只考一种样式,要么社科文,要么科技文。

据高考命题人谈,两者交替命题,但这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

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都要有所兼顾。

这样做实际是进一步明确了考试阅读的方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新的变化是随着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需要而确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后几年高考发展的方向。

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科技文阅读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

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

科技文阅读是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为主要目标的阅读行为。

科技文的内容范围很广,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

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考试说明》把理解词语和句子列为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前两条。

在阅读时可以发现,有些词语和句子虽然从字面上都懂了,但往往不能理解其确切的含义。

因此,高考科技文阅读试题常在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子上设置考点。

2. 分析和筛选信息辨析和筛选信息能力在阅读科技文中至关重要,高考科技文阅读试题在这一方面设置的考点最多。

3. 归纳文章要点有些科技文的内容比较复杂,阅读时往往需要采用概括和归纳的方法,具体来说,有时需把其共同之处归纳起来加以说明,有时则要把若干具体的点加以合并。

4. 理解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理解词语、把握句子、辨析信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这类题的范围往往涉及全篇,所以比较复杂。

科技文阅读的备考建议1. 明确《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社会科学类文章,常常指教育学、文化学、经济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自然科学文章,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及科技发明或发现方面的文章(包括一般的科普文章)。

2. 明确科技文阅读的客观性部分社会科学类文章偏重于主观情意的表达外,科学类文章的基本价值在于向人们传授新知识,传递新信息,偏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陈述,较少情感成分。

3. 明确科技文内容的单一性选文其本上一篇文章介绍一种新知识,新理论,内容不复杂,自然科技文主要是新科技、新发明的内涵、依据、特点操作程序、有关设意义及人们对新发明的评价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1(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一)理解文章。

即:(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二)分析文章。

即:(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的结构;(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鉴赏评价。

即初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高考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

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

我们阅读它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技信息的过程。

高考科技文阅读测试是比较成熟的试题,命题者积十年的出题经验,在陷阱设置方面绰绰有余,而我们广大考生基本上是一年才做上一次,对它们的认识难免陌生,有的甚至拿到题目有一种畏惧感。

本文拟从高考能力要求、命题陷阱及复习对策方面对高考科技文阅读作个初步探讨,以期消除同学们的答题畏惧感。

一、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科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是这样的:(一)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

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常表述为“对文中划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查的重点从内容看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结构看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作用看,是提示中心或起过渡作用的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二)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考点常表述为“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整合一般放在高考第二卷中考查,但在科技说明文中也可以考到,如北京高考试题第18题“文中揭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这是一道简答题,其难度较选择题有所增加,宜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今年考试说明取消了题型与分值的限制,大家要做到有备无患。

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此考点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

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推断,是命题人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从已知到未知,由条件到结论,由原因到结果地得出结论,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而想象虽也是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但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后者一般不适于科技文阅读,常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

二、揣摩命题陷阱,做到知己知彼科技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本人对2004年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粗略归结出十种陷阱:(一) 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5题: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是以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此题答案为B,由文章内容可知,朊毒体是一种蛋白质,而不是病毒,选项A将它归结为“一种病毒”,选项D将它归结为“细胞”都明显地在偷梁换柱。

(二)张冠李戴。

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

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试题第7题:对“无线电射频脉冲”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它在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时,能引起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旋转,导致原子核旋转频率的改变和共振的产生,同时吸收能量。

B.它在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时,能引起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旋转,导致原子核旋转频率的改变和射电信号的发出,同时释放能量。

C.它能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停止后,氢原子核会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释放能量。

D.它能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和能量变化,停止后,射频脉冲会按特定频率把射电信号和能量释放出来。

此题D项将原文中氢原子核的“冠”戴到了“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头上”,这个表述就不妥了。

(三)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

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有关范围的表述,判断是“个别”、“部分”还是“全部”,不能以偏概全。

如2004年广东高考试题第8题下列对“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和“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这两句话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A.咖啡含有香精油、咖啡醇和1%一2%的咖啡碱,其价格十分昂贵。

茶含有咖啡碱,还有茶单宁、维生素和芳香油等,是一种保健饮料。

B,咖啡和茶都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重要饮料,二者分别是埃塞俄比亚人和中国人对世界饮料的重大贡献。

C、咖啡是黑色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D.这两句话用“黑色金子”比喻咖啡,而用“绿色保健饮料”指代茶,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此题B项说“咖啡和茶都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饮料”,原文中只说茶具有保健功能,而咖啡对产妇、孕妇及胃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有害,此系明显的以偏概全。

第9题C项“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搏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原文中只讲了茶对龋齿、癌症等疾病均有较好作用,而不是全部咖啡和茶叶。

第10题D项“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栽茶技艺、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茶叶品种的国家”,而在原谅中的表述却是“海南等部分地方引种”。

(四)是非颠倒。

所谓是非颠倒,也可称为“指鹿为马”,就是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

如2004年江苏高考试卷第9题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原文中说“‘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意思是“气冰”可能受到自然的破坏,该题C项却说“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显然是是非颠倒。

(五)强加因果。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

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卷(广西、海南等省用)第9题: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历史。

B.化学药品中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地、河流、海洋,这是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

C.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干个世纪,而人生太短暂,所以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D.无论化学药品的毒性有多大,有些害虫总有办法演化出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

此题答案为C,原文讲“即使经过漫长的时间,人们能够奇迹般地适应了它们,也无济于事,因为各个实验室还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使用”,由此可见,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行不通的原因是新药品不断出现,而选项却说是“人生太短暂”,显然是强加的原因。

(六)超前判断。

超前判断在试卷中往往表现出为两种情况,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

如2004年江苏卷第9题(题目见四例),此题B项错在“当前”两上字上,原文中是说“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

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显然这是假设的一种情况,气冰(甲烷)并不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选项却对它作了超前判断。

(七)无中生有。

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

如2004年高考福建卷第10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高于CT数倍,因此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人体氢原子核发出的射电信号和释放的能量也高于CT数倍。

B.因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人体没有损害,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不同疾病的检测,所以它一出现就替代了X射线照射、CT成像等疾病检测手段。

C.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变化,因此人们生病后,只要注意饮水,调节人体的水分,就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好地诊断疾病。

D.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能产生反映组织化学结构的三维图像,因此它不仅使人类获得非常重要的疾病诊断工具,而且还会对外科手术的正确施行提供帮助。

此题A项“人体氢原子核发出的射电信号和释放的能量也高于CT数倍”,这个信息在原文中没有丝毫依据,属典型的无中生有,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可靠了。

(八)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

如2004年江苏卷第7题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据原文可知,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形成气冰的主要元素是“天然气”和“水”,B项故意缺少了“水”这个重要元素,导致答案有误。

(九)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