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学制

合集下载

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

《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 一、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二、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三、谋个性之发展, 四、 注意国民经济力, 五、 注意生活教育, 六、使教育易于普及, 七、多留各地方伸缩学制、特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从美国移植了著名的中小学“六三三”制。 这是一个优点,尤其是去掉了壬子癸丑学制的双轨 制痕迹,表现了单轨制的民主性,并强调了职业教育。 实践证明“六三三”制是较好的中小学体制,解放 后我国也主要实行了“六三三”制。
(1)目的 1.使学生能依据数理关系,推求事物当然得结果。 2.供给研究自然科学的工具。 3.适应社会上生活的需要。 4 .以数学的方法,发展学生伦理的能力。
(2)内容和方法
初中算学,以初等代数几何为主,算术三角辅之,采用 混合方法。 1算术——四则,质数,因数,约数及倍数,大公约,小公倍, 分数,小数,比及比例,乘方,开方,求积,利息。 2代数——符号,式与项,正负数,四则,一次方程,因数, 倍数,分数,联立一次式,二次方程,联立二次式, 指数,虚数,比例,级数,对数,利息。 3几何——公理,直线,角,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多边形,平圆,弦切,作图,面积,比例, 相似形。 4三角——角之量法,正负角,弦切割各线,渐近公式,边角 相求,三角应用大意。
解析几何大意课程纲要
笛卡尔坐标及点,正射影及其定理,轨迹方程,直线与一 次方程,两直线之交角,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条件,直线系两线 交点之直线系,圆与二次方程,极坐标,坐标变换,锥分线与 二次方程,锥分线之极方程,切线,法线,次切线及次法线, 极与极线,锥分线之性质(包括下列四种线):抛物线,椭圆 线,双曲线,高等平曲线。
(3)规定高等教育(大学校)修业年限为4~6年。 医科和法科至少5年 师范4年。 大学校用选科制。因学科及地方特殊情况,得设专门 学校,修业年限 3年以上。 大学院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 无定。 如下是壬戌学制系统图

我国199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

我国199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

我国199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壬戌学制是我国于1992年颁布的一项教育制度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改革通过对学制、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调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从学制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壬戌学制的出台背景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学制的出台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并培养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

此前的旧学制存在着学制过长、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壬戌学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缩短学制、强调素质教育、改变考试制度等。

壬戌学制将义务教育学制由六年缩短为九年,这使得学生更早地接触到高中课程,为高等教育的接续提供了更充分的准备。

此外,壬戌学制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学校除了智育培养外,还要注重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同时,壬戌学制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制度,强调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其综合素质。

壬戌学制的实施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缩短学制使得学生更早地接触到高中课程,提前进入高中阶段,增加了高中教育的时间和深度,为高等教育的接续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其次,壬戌学制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好的综合素质,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再次,壬戌学制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制度,强调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使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成为可能。

最后,壬戌学制的实施也推动了教师培训的改革,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然而,壬戌学制的实施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制缩短后,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考试压力增大,需要寻找有效的缓解方式。

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配备更多的资源,包括师资、设施等,为此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最后,壬戌学制的实施需要与现实需求相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的能力。

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

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

知识创造未来
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
壬戌学制是清朝时期的一种教育制度,其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具
有指导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壬戌学制的具体内容。

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学、文学、算术和兵器五
个方面。

其中,经义是壬戌学制的核心内容,是清朝的国学教育重点
之一。

壬戌学制要求学生必须精通《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理解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

史学则包括国史、地理、人物传记等方面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地理意识;文学则包括诗词、歌赋、文言文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算术是壬戌学制的必修学科,目的是培养人们的计算能力,为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兵器则包括各种武器、防御、战争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
军事素养。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学科以外,壬戌学制还包括各种体育活动,
如射击、马术、拳击、游泳等,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


外还有礼仪、乐器、绘画、书法、刻印等学科,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
养和技能。

总的来说,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是全面而细致的,它以经义为核心,融合了文学、史学、算术和兵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身体素质和技能。

这种教育内容
富有启迪意义,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1 / 1。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壬戌学制(1923年10月— 1926年9月),又称癸丑学制,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4月18日-1928年5月)实施的一套学制。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最后一个正式学制。

1925年1月3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决定实行“壬戌学制”,以蔡元培为首任校长。

其主要特点为:缩短了高等教育的办学年限,本科学制由四年改为三年;规定了文、理、法、商各科修业年限及三级分段制度;废止预科;增加招生人数,扩大在学人数;规定设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将大学区制改为大学院区制;在省设立大学区,统辖各省大学,以利于大学区与大学之间的交流。

1927年2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本大学组织法及有关学校一切规则,一律取消”。

1927年4月,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公布了“壬戌学制”,规定实行新学制,废除旧学制。

但由于各地学校水平不同,不少学校不能按时毕业,学生只能回乡当私塾先生,使得这一学制未能实现。

1927年8月,广东省政府颁布《广东省学校管理规程》,仍然采用旧学制,并自1929年开始,进行大学区制的改革试验, 1929年11月,试验结束,试验后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制改革办法》,重新确定各省区划,将全国分为12个大学区。

但实行一年后,因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没有得到推行。

1928年5月21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整理学校系统案》,决定将学校分为中央学校和地方学校两类。

同年6月5日,蒋介石发表训令,撤销各学校管理机构,宣布统一实行大学区制,即全国划分为12个大学区。

国立京师大学堂,中华民国时期的最高学府。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民国初年建立后,先后由清朝遗老张謇和梁启超掌管,后来几经易名,直到1928年改名北平大学。

1937年,南迁武汉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联合办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第二节 民国时代的两次学制

第二节 民国时代的两次学制

民国时代,正式颁布过两次学制,即1912、1913年的壬⼦癸丑学制和1922年的壬戌学制。

⼀、壬⼦癸丑学制 民国元年(壬⼦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改⾰了清末1902年制定的壬寅学制,次年⼜作了部分修改,合称壬⼦癸丑学制。

这个学制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针。

它既有资产阶级教育对道德的要求,⼜反映了儒家之美、恕、仁的道德意识。

在壬⼦癸丑学制中提出的许多改⾰,⼀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命民主派的进步要求。

主要有:(1)废⽌⼩学读经,禁⽌使⽤清学部颁⾏的教科书,废⽌给毕业⽣奖励出⾝的制度;(2)缩短了普通教育的学习年限,把原来壬寅学制中初等⼩学5年、⾼等⼩学4年、中学5年改成初等⼩学4年、⾼等⼩学3年、中学4年,即缩短了3年;(3)开始承认⼥⼦受教育的权利,提出⼩学可以男⼥同校,可以设⽴⼥⼦中学和⼥⼦职业学校。

除直系教育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师范教育有中、⾼两级,均是本科3年、预科1年;实业教育分甲、⼄两种,均3年毕业,分农业、⼯业、商业等类,所居地位为初等和中等两段。

实业教育与师范教育⽐较起来,实业教育的要求较低,仅相当于三年制的⾼⼩和四年制的中学。

另外还有补习班与专修科和⼩学教员讲习所等,是上述各校附设或特设的。

在推⾏壬⼦癸丑学制的同时,教育部⼜于1912年九⼗⽉间颁布了《⼤学校令》、《中学校令》、《专门学校令》,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的、任务、课程设置、⼊学条件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中学校令》提出中学教育的宗旨为:中学校以完⾜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国民。

规定学习的科⽬有⽣物、物理、化学等⾃然科学。

这样,课程的门类⽐过去合为⼀门就增多了,⽽中⼩学学习的年限却缩短,就使学⽣同时学习的课时增加。

另⼀⽅⾯,中学⽣毕业后不可能全部升学,这时学⽣年龄尚⼩,缺乏参加⼯作的能⼒。

这样的学制,对中学毕业后的出路带来了问题,就需要设法解决。

六三三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吗

六三三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吗

六三三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吗
六三三学制又称为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最早提出来是在1922年,那一年正好是壬戌年,因此将这个学制命名为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的核心主张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小学需要读六年,初中需要读三年,高中也需要读三年,因为壬戌学制的内涵是6+3+3的教育模式,所以又称为633学制。

事实证明这个学制非常适合学生心理发展,在小学的6年学制中,学生接受的教育本身难度不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引导。

让学生在小时候就能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习惯。

在初中的时候,学生经历了小学的6年教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校教育也会进一步加大难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最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老师的引导,建立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今后的生活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制度大多都采用633模式,也但也有一些省份采用的是5+4+3的模式,即5年的小学教育,4年的初中教育,3年的高中教育,但整体的教育内容基本保持一致。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1. 壬戌学制的概述壬戌学制是指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颁布的一项教育制度,也被称为《光绪壬戌新学制》。

该学制以光绪帝年号中的“壬戌”为名,是清朝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的一次尝试。

壬戌学制的实施对中国教育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壬戌学制的背景在19世纪末,清朝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民族矛盾的日益加剧。

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清朝政府决定进行教育改革,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3. 壬戌学制的主要内容壬戌学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学制改革壬戌学制取消了科举制度中的乡试和会试,改为由政府举办的统一的国家考试。

这一改革旨在减少贪污腐败现象,提高考试公平性和选拔优秀人才的效率。

3.2 教育内容改革壬戌学制注重培养实用人才,取消了以经义为主的科举考试科目,增加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如农学、工学、商学等。

这一改革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3.3 学校体制改革壬戌学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学校体制,包括中学、小学、师范学堂等不同层次的学校。

同时,还规定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为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4 教育经费的保障壬戌学制规定,政府应当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

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4. 壬戌学制的影响壬戌学制的实施对中国教育史产生了深远影响:4.1 推动了教育现代化壬戌学制的实施使中国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通过取消科举制度、改革教育内容和学校体制,壬戌学制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4.2 促进了社会进步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改革使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实用人才,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4.3 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
1922年学制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该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亦合理地吸收了该学制的积极成分。
壬戌学制
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行的学制。为区别于,亦称“新学制”。
壬戌学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资产阶级不仅要求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予创造继续发展的条件,也要求在教育方面能提供具有文化知识的劳动力和科学技术。
大学和专门学校的课程,新学制课程标准委员会未提出具体方案,原则上仍根据1912年颁行的标准,参以各校意见,送教育部核定。
在这次制定“新学制”过程中,各省区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都先后组织了新学制研究会或讨论会,研究讨论本省区学校如何调整和试办问题广州执信学校是全国最早进行新学制试验的学校江苏、山西等省区也组织了新学制课程研究委员会或课程标准草案审查会,研究和审查“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制订问题。教育界对学制和课程改革发表了不少文章和意见。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新学制各科供各校使用。
二、壬戌学制的特点及影响
新学制具有如下特点:1。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必须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必须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相联系。2。新学制根据中国国情采取了许多富有弹性的措施,比如关于普通教育阶段是否设立职业科,中学分段后各校该设哪些科目等,皆“斟酌地方情形”,“视地方需要而定”。;3。新学制将小学、中学分别按四二、三三分段,每段均可独立设置,有利于普及教育。4。 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新学制中增加了职业教育系统,小学初中阶段按需要增加了职业科目,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按学生个人情况合理分流。5。 新学制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原学制中小学、大学年限缩短,中学年限延长。同时,中学还实行了学分制和选科制,以及优异学生可以越级升学等措施,照顾了学生在个性、能力方面的差异。与此同时,新学制在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

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

壬戌学制的教育内容1. 引言壬戌学制是晚清时期兴起的一种教育制度,于1893年在中国正式施行。

该制度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育内容既延续了传统文化教育,又融入了西方科学知识。

本文将从教育内容的角度分析壬戌学制在晚清教育中的特点和影响。

2. 传统文化教育壬戌学制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核心内容,包括儒家经典教育、礼仪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等。

传统文化教育在壬戌学制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2.1 儒家经典教育壬戌学制沿袭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经典的重视,将儒家经典视为学习的核心内容。

学生在学制中需要深入研读《四书五经》,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通过理解和背诵来培养品德和智慧。

2.2 礼仪教育壬戌学制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传授古代礼仪规范和人际交往的方式。

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传统礼仪,包括尊重长辈、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

2.3 文学艺术教育壬戌学制中,文学艺术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需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词、小说和戏曲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髓,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西方科学知识教育壬戌学制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方科学知识,旨在使中国教育与时俱进,跟上世界潮流。

西方科学知识教育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

3.1 自然科学教育壬戌学制注重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开设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

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验实践,培养科学观察和实证思维能力。

同时,引入西方科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外界科学发展的了解。

3.2 社会科学教育壬戌学制还注重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课程。

学生在学制中学习国内外的历史演变、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变革,以及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等知识,培养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即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学制。

1.壬寅学制颁布时间:1902年主持者:(清政府)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文件名称:《钦定学堂章程》因颁布于农历壬寅年,亦称“壬寅学制”。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

主要特点:①注重实业教育和国民教育;②由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旧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③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2.癸卯学制施行时间:1904—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主持者:(清政府)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文件名称:《奏定学堂章程》因颁布于农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主要特点:①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尊孔、忠君封建思想浓厚;②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教育体系划分为三段七级;③划分了师范教育,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④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3.壬子癸丑学制施行时间:1912、1913—1922年主持者:(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要特点:①第一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并将学堂改为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②教育体系划分成三段四级;③废除尊孔读经,在教学内容上充实了自然学科。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施行时间:1922—1951年主持者:(北洋政府)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别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或“一九二二学制”主要特点是:①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影响,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②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新学制”);③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这是我国首个兼顾升学和就业的学制。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一、壬戌学制的产生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从1919年第五届年会起即开始讨论修改学制系统。

经过三届年会讨论议决,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

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二、壬戌学制的指导思想壬戌学制提出七项标准作为新学制的指导思想。

分别为: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三、壬戌学制的特点1922年学制的公布,结束了辛亥革命后教育上的混乱状况,学制的主要特点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

它缩短了小学年限,改7年为6年,小学分为两级,初级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2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幼稚园也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主要表现为:1、延长了中学年限,改4年为6年,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克服了旧学制中的中学只有4年而造成基础知识浅的缺点,改善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关系。

2、中学分成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而且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

3、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第四,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与就业。

如在小学高级阶段,就要求斟酌各地方情形,增置职业教育准备;在中学开设各种职业科,使学生既能准备升学,又能尽快就业。

19教育学考研 壬戌学制 名词解释知识点

19教育学考研 壬戌学制  名词解释知识点

19教育学考研| 壬戌学制 | 名词解释知识点1922年新学制主要内容1922年新学制: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

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

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新学制”的标准为: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这七项标准正式取代民初的教育宗旨,其体现出来的主流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尤其是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它对其后民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难度系数★★★☆☆重要系数★★★★★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资产阶级不仅要求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予创造继续发展的条件,也要求在教育方面能提供具有文化知识的劳动力和科学技术。

1920年10月,以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主干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江苏召开,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

1921年10月,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通过的《学制系统草案》向各省区教育会和各高等教育机关征询意见。

1922 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学制会议,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整理的草案做了修订,再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讨论。

最后,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

修业年限《改革案》对各级学校修业年限作了规定:①初等教育6年。

其中初级小学4年(可单设),高级小学2年。

②中等教育6年,分初高两级,各为3年。

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可单设,亦可根据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

高级中学分为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

师范学校修业年限为6年。

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

13、中等教育得用选科制 14、各地方得设中等程度补习学校或补习科 15、职业学校之期限及程度,地方定 依旧制之乙种实业学校,酌改为职业学校。
16、为推广职业教育计,得于相当学校内酌设职业 教员养成科。
17、 师范学校修业年限六年 18、师范学校得单设后两年或后三年。收受初级中
学毕业生。
9、 初级中学得单设之 10、高级中学应与初级中学并设,但有特别情形得
单设之。
11、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 设各种职业科。
12、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 科。但视地方情形可但设一科,或兼设数科。
依旧制设立之甲种实业学校,酌改为职业学校或 高级中学农工商等科。
师范教育种类增多,设置灵活。 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
了大学预科 ,使结构更合理。
中等教育是改革的核心
修业年限从四年增加到六年,提高了中学的 程度
中学分成初、高二级,增加了灵活性 加职业教育,兼顾升学与就业 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发展学生个性
分析评价
壬戌学制在当时的状况下有哪些适应与 不适应的现象?
第十三章 壬戌学制
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案”,1922年颁布, 称“1922年学制”,因这一年为旧历壬戌 年,所以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 “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该 学制确立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修 业年限为六年、三年、三年,所以还称 “六三三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 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一、壬戌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壬戌学制发轫于1915 年,从1915-1922,正 是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 折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教育等方面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势必给学制改革以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 1、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2、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改革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摘要:一、壬戌学制的概念二、壬戌学制的历史背景三、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四、壬戌学制的实施及影响五、壬戌学制的评价正文:壬戌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制度,它的全称为“壬戌中学课程设置与教育实施纲要”。

该制度始于1922年,以对应农历的壬戌年得名。

下面将从壬戌学制的概念、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实施及影响、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壬戌学制的概念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的现代学制。

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中学六年,分为初高两级,各三年。

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科学、民主、国家主义,以适应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二、壬戌学制的历史背景壬戌学制的出现,与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密切相关。

在民国初年,我国社会面临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国家危机、民众觉醒等挑战。

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振兴民族,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科学知识的人才。

三、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壬戌学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学制体系: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学制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2.课程设置:强调科学、民主、国家主义,增加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3.学龄年限: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计十二年。

4.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壬戌学制的实施及影响壬戌学制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然而,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壬戌学制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许多地区的教育水平仍然低下。

五、壬戌学制的评价壬戌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它为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它的历史意义和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摘要:
一、壬戌学制的概念
二、壬戌学制的历史背景
三、壬戌学制的主要内容
四、壬戌学制的特点和影响
五、壬戌学制的现实意义
正文:
壬戌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始于1922年,因其颁布时间为农历壬戌年而得名。

这一制度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壬戌学制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当时,我国正处于民主革命的浪潮之中,民众对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旧有的教育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壬戌学制应运而生。

壬戌学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学制;取消原有的科举制度,实行新式学堂制度;推广白话文,取消文言文的主导地位;强调职业教育,使教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壬戌学制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民主的、科学的、实用的教育制度,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这一制度强调教育机会的均等,提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壬戌学制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奠定了我国现代教育制度
的基础,为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壬戌学制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壬戌学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观照

近代壬戌学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观照

近代壬戌学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观照目录一、内容概述 (1)二、近代壬戌学制的历史背景 (1)三、壬戌学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影响 (2)1. 教育体制的变革 (3)2. 师资培养模式的调整 (4)3. 教育内容的更新 (5)四、壬戌学制对师范生的影响 (7)1. 学术观念的转变 (8)2. 职业发展的规划 (8)3. 教育实践的改进 (9)五、壬戌学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启示 (10)1. 教育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11)2. 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12)3. 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 (13)六、结论 (14)一、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探讨了近代壬戌学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观照,分析了壬戌学制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变革及其对师范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教育制度的角度来看,壬戌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对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整顿和改革。

教育理念的转变,如强调国民教育、民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为师范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程设置的调整,如增加师范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壬戌学制对中国师范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推动了教育制度的现代化,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设置的优化。

这些变革对后世师范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今天的师范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二、近代壬戌学制的历史背景近代壬戌学制,即中国民国时期的壬戌年(大约公元XXXX年)所实施的学制体系,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

这一学制的诞生,是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觉醒,意识到教育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背景下,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教育家开始寻求教育改革的路径,试图通过教育改革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意识到师范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关键,于是近代壬戌学制应运而生。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制,具体时间为1642年至1901年(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

以下是对壬戌学制的解释和拓展:
1.壬戌学制的含义:壬戌是指中国农历历法中的一种年号,学制即指规定了学校的组织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育制度的体系。

壬戌学制是在这一时间段内推行的教育制度。

2.壬戌学制的特点:
-统一规范的教育制度:壬戌学制的推行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次规范化改革,统一了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规范。

-兼顾经世与修身教育:壬戌学制的课程设置注重兼顾实用性和道德修养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推崇儒家经典:壬戌学制重视儒家经典的学习,将《四书五经》作为核心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官学与私学并存:壬戌学制期间,官方设立的官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私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中国教育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3.壬戌学制的影响:
-培养了一批重视实用技能和道德修养的人才,为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推动了中国教育机构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为后来的教育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壬戌学制的实施期间,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社会的动荡,使得教育制度的改革受到一定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总之,壬戌学制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种,注重兼顾实用性和道德修养,推崇儒家经典,并在教育机构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壬戌学制

壬戌学制

第十三章壬戌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案”,1922年颁布,称“1922年学制”,因这一年为旧历壬戌年,所以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

该学制确立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修业年限为六年、三年、三年,所以还称“六三三制”。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一、壬戌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壬戌学制发轫于1915 年,从1915-1922,正是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势必给学制改革以深刻影响。

具体表现在:(一)、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欧洲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自动发展的机会。

民族资产阶级出自于办好企业、发展生产、创造更多利润的愿望,迫切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也希望劳动者受过一定的教育,成为管理机器的熟练工人。

而当时的壬子癸丑学制却不能适应这一要求。

壬子癸丑学制的不合时宜:过重划一;多仿效他国;实施普通教育之学校重复太多;多正系学校,少旁系的学校;高等小学校与中学校毕业生之危机;缺乏培养共和国民之精神(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改革1、彻底批判封建礼教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最为彻底,其主要表现就是将矛头直指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五四前后,对孔子的口诛笔伐声势浩大,昔日圣人的神圣光环荡然无存,这是新文化运动最有影响的一个方面。

封建礼教是封建专制的思想支柱,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也是毫不留情的。

鲁迅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小说以及《我的节烈观》等杂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被称为“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位活跃人物。

他发表了大量文章,斥责封建主义为“吃人的礼教”。

壬演学制癸卯学制 与壬子癸丑学制与壬戌学制的异同点

壬演学制癸卯学制 与壬子癸丑学制与壬戌学制的异同点

壬演学制癸卯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与壬戌学制的异同点壬演学制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并直到20世纪初为止,仍然在中国流行。

它最初由孔子提出,让学生们将知识记住并口头传承。

壬演学制以每早晨把衣着称为“演”,这一点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癸卯学制也是古老的中国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源自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现在已经被淘汰,但当时却是最流行的学习方式之一。

它以每天把身上的衣着装束部件(如帽子和袜子)装好称之为“卯”,这一点也是名字由来。

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演学制类似,也是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学习方式。

它也以每早晨把衣着称之为“子”,这一点也是名字由来。

它与壬演学制不同的是,它强调了学生们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安排学习,使学生们充分利用时间。

壬戌学制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学习方式,它也是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学习方式。

它以每晚把衣物按照规定的整齐度称之为“戌”,这一点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课余自主活动,以增强学习成果。

壬演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又称壬字学制)和壬戌学制(又称壬式学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明显的异同点。

首先,它们都是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学习方式,都以每日把衣着安排整齐称之为“演”、“卯”、“子”或“戌”,这一点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

其次,四种学制都强调学生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安排来学习,并且要求学生们保持勤奋,不让学习成果受到破坏。

但是,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壬演学制主要强调学生记住知识,其次强调学生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安排;而癸卯学制则主要强调学生把衣物装饰得整齐;壬子癸丑学制则强调学生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安排学习,使学生们充分利用时间;而壬戌学制则强调学生的课余自主活动,以增强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壬演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异同点。

它们每一个都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均源自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它们现在已经被淘汰,但古老的中国学习方式仍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点、线、角、垂线与斜线,三角形,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对称轨迹, ○ 作图法。 2 圆,弦与弧,圆心角,圆界角,可容四边形,两圆之相对位置,作 ○ 图法——垂线,角分线,平行线,切线,两圆之公切线;定圆之条件—— 求线法,求点法,平移与转移,平面图之移动,际枢动点轨迹之曲线。 3 比与比例,三角形分角线之特征,形似图,相似三角形,位似图, ○ 三角形各线之关系,射影定义,正余弦等定义,三角形普通公式,求比率, 求中率,求内外率,二次方程之几何解法,定圆之要件,求切圆,圆幂, 两圆之等幂轴,三圆之等幂心,丛率及调和率,穿线,极与极轴,反图及 其特性。 4 内容整多边形,求π 法,周长,多边形面积,圆面积,等积多边形。 ○ (3) 空间部 1 平行线与平行面,正交线与正交面,两面角,两直线之公垂线,射 ○ 影,三面角,多面角,三面角相等条件。 2 多面体——棱形与锥形及其体积,空间对称图,空间位似图。 ○ 3 圆柱,圆锥,圆球,旋转体。 ○ (4) 二次曲线 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二次曲线,二次曲线之公性,作图法。 代数课程纲要 (1) 授课时间及学分 每周授课 3 小时,2 学期课,共 6 学分。 (2) 纲要 基本运算及原则,因子分括法,分数,最大公约数,最低公倍数,分 项分数,指数及根数,虚数及杂数,对数,比、比例及变数,排列、组合 及机会,二项式定理,一元一次方程式,二元一次方程式,行列式,倚数 及其图解,一元二次方程式,分数方程式,无理方程式,反商方程式及二 项方程式,二元二次方程式系,不等式,极大与极小,不定方程式,对数
方程及指数方程式,方程式论,三次方程式及四次方程式,等差、等比及 调和级数,极限论,发级数及敛级数求和法,复利及年金,重要级数,如 指数、对数、三角级数等连分数。 解析几何大意课程纲要 (1) 授课时间及学分 每周授课 3 小时,1 年课,共 3 学分。 (2) 纲要 笛卡尔坐标及点,正射影及其定理,轨迹方程,直线与一次方程 A������ + B������ + C = 0,两直线之交角,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条件,直线系两线交点 之直线系, 圆与二次方程A������ 2 + B������ 2 + 2G������ + 2F������ + C = 0, 极坐标, 坐标变换, 锥分线与二次方程A������ 2 + 2H������������ + B������ 2 + 2G������ + 2F������ + C = 0,锥分线之极方程, 切线, 法线, 次切线及次法线, 极与极线, 锥分线之性质 (包括下列四种线) : 抛物线,椭圆线,双曲线,高等平曲线。 (四)数学教科书 (1)初中数学教科书,主要是新编定混合数学教科书。这期间采用的主要有 商务印书馆 1923 年起出版的“新学制初级中学用” 《混合算学教科书》 共六册, 和中华书局 1905 年出版的 “新中学教科书” 《初级混合数学》 , 都分成 6 册,每一学期 1 册。 还有 1920 年翻译的布列士力《新式算学教科书》 ,1922 年和 1924 年商务印书馆又翻译出版了《新式算学教科书》的第二、第三编。 (2)高中数学教科书,从 1923 年开始自编并成套出版。商务印书馆出的一 套叫“新学制教科书” ,有《三角术》 、 《几何学》 、 《代数学》和《解析 几何学》 。中华书局出的一套叫“新中学教科书” ,有《平面三角法》 、 《高级几何学》 、 《代数学》和《解析几何学》 。现就两种解析几何教科 书的目录作一比较: “新学制教科书”之《解析几何学》目录:坐标,点,轨迹和方程 式,直线,圆,圆锥曲线,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坐标之变换。 “新中华教科书”之《解析几何学》目录:坐标,直线,极坐标, 坐标之变换,几何学之应用,圆,圆锥曲线,一般二次方程式,高次平
壬戌学制
社会背景 (一)外部环境 1919 年爆发了具有韦达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时期 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是因为当时世界上和我国国内发生了 几件大事,影响和决定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进程。 (1)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使中国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都加强了。 (2)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树立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提出文学 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改革教育运动。 (3)1917 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早期 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考虑中国 的教育问题。 (4)1919 年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 舞台,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篇章。这使“五四”运动 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运动。
面曲线及超越曲线,立体。 壬戌学制的特点及影响 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是: 1 缩短了小学修业年限,延长了中学修业年限; ○ 2 若干措施注意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不作硬性规定; ○ 3 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和补习教育; ○ 4 课程和内容侧重实用; ○ 5 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 壬戌学制的影响: 新学制的建立,体现出“五四”新教育的基本精神,也更加适合中国社会 现状及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 它考虑到当时经济、政治及文化变迁对学制提出 的新要求,也承认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固有特点。壬戌学制的诞生,标志着 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基本建立,除某些部分根据变化的实践有所修改,其“六 三三”制的主体框架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而延续至今。
4 ○
以数学的方法,发展学生伦理的能力。
(2) 内容和方法 初中算学,以初等代数几何为主,算术三角辅之,采用混合方法。 1 算术——四则,质数,因数,约数及倍数,大公约,小公倍,分数,小 ○ 数,比及比例,乘方,开方,求积,利息。 2 代数——符号,式与项,正负数,四则,一次方程,因数,倍数,分数, ○ 联立一次式,二次方程,联立二次式,指数,虚数,比例,级数,对数,利息。 3 几何——公理,直线,角,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 ○ 形,平圆,弦切,作图,面积,比例,相似形。

新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相比较 (1) 高小有 3 年改为 2 年,中学由 4 年改为初、高中各 3 年; (2) 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可直接升入大学;
(3) 不单设职业学校,初中附设职业科; (4) 大学采用选科制。 (二)课程内容 纲要规定小学校课程为国语(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 、算术、 卫生、公民、历史、地理(初小阶段的卫生、公民、历史、地理合并为社 会) 、自然、园艺、工用艺术、形象艺术、音乐、等学科。小学校授课以 分钟计: 初小前 2 年每周至少授课 1080 分钟, 后 2 年每周至少授课 1260 分钟;高小每周至少授课 1440 分钟。 初级中学课程分为社会科、言文科、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体育 科等。社会科包括公民、历史、地理;言文科包括国语、外国语;艺术科 包括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科包括生理卫生和体育。以修满 180 学分为 毕业,除必修科 164 学分外,所余学分得选他种科目,或补习必修科目。 高级中学分普通科和职业科 (分为师范、 商业、 工业、 农业、 家事等科) , 普通科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又分为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和社会科学。相 当于以前的文科,分公共必修、分科专修、纯粹选修三部分。第二组注重 数学和自然科学,相当于以前的实科,课程亦分公共必修,分科专修、纯 粹选修三部分,各科课程以学分计,修满 150 学分即为毕业。 大学和专门学校的课程,新学制课程标准委员会未提出具体方案,原 则上仍根据 1912 年颁行的标准,参以各校意见,送教育部核定。 (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1923 年公布新学科课程纲要,数学课程的最大特色,就是初中各种 数学科目都采用混合统编的方法,称“算学” ,把“算数、代数、几何、 三角”四项联络贯通成为一种混合数学。现将当时初、高中算学课程纲 要分列如下。 初中算学课程纲要 (1) 目的 1 使学生能依据数理关系,推求事物当然得结果。 ○ 2 供给研究自然科学的工具。 ○ 3 适应社会上生活的需要。 ○
兼设各种职业科。高级中学分为普通、 农、 工、商、师范、家 事等科。职业学校的期限和程度,得酌量各地方实际需要而定。 师范学校修业年限为 6 年。 (3) 主要规定高等教育(大学校)修业年限为 4~6 年。医科和法科 至少 5 年 师范 4 年。 大学校用选科制。 因学科及地方特殊情况, 得设专门学校,修业年限 3 年以上。大学院为大学毕业及具有 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 如下是壬戌学制系统图
(二)教育自身问题 民国初年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学习年限小学七年,中学四年, 大学预科一至三年,大学本科三至四年。这种学士实施后,逐渐显露出其 不足之处。一是学年配置不当。中学仅四年,毕业后须经预科补习方可升 入大学; 不入大学者, 有因没受就业预备训练, 难以就业, 常被讥笑为 “高 等游民” 。而小学七年时间太长,大学预科三年亦欠斟酌。一是课程设置 没有科学的系统性,各级学校课程多有重复,难免造成人力物力上的巨大 浪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教育改革,提出了 平民教育的口号。实用主义及职业教育思潮影响到中国,各地学校对就学 制逐渐不满,学制改革呼声四起。
壬戌学制的提出 1920 年 10 月,以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主干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六次代 表大会在江苏召开,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1921 年 10 月,联合会第 七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通过的《学制系统草案》向各省区教育会和各 高等教育机关征询意见。 1922 年 9 月,“北洋政府”召开学制会议,就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整理的草案做了修订,再交同年 10 月在济南召开的联合 会第八次代表大会讨论。最后,于 11 月 1 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 改革案》 。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称“新学制” ,因为该年为壬戌年,又称 “壬戌学制” 。 《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 一、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二、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三、谋个性之发展, 四、 注意国民经济力, 五、 注意生活教育, 六、使教育易于普及, 七、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壬戌学制内容 (一)学制结构 壬戌学制首美国学制、 特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从美国移植了著名 的中小学“六三三”制。这是一个优点,尤其是去掉了壬子癸丑学制的双轨 制痕迹,表现了单轨制的民主性,并强调了职业教育。实践证明“六三三” 制是较好的中小学体制,解放后我国也主要实行了“六三三” 。 《改革案》对各级学校制度分别做了说明: (1) 主要规定初等教育(小学校)修业年限为 6 年。分初高两级, 前 4 年为初级,得单设。年限暂以 4 年为准。幼稚园收受 6 岁 以下儿童入学。 (2) 主要规定中等教育(中学校)修业年限为 6 年,分初高两级, 各为 3 年。 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 得单设, 并得视地方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