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统计_冀教版(2018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统计|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教材总结出重点内容如下: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标。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读统计图表。
教材安排了两幅统计图,一张统计表,“这些统计图表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与同伴说一说。
”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图,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教材安排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班上同学每天睡眠的时间,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
”学生就要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再在统计图中用条形表示出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同伴交流。
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应保证10时的睡眠。
”把统计结果与其对比,提出改进措施。
使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
3.分析统计图表,看到发展趋势,做出简单预测。
根据小军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讨论三个问题。
(1)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2)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3)预测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这就要分析小军身高增长发展趋势,才能做出预测。
练一练中根据某商店10天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三个问题。
(1)哪天卖的多?哪天卖的少?(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各卖出多少台?这就要要求学生看到一个周期,第一周的周三到下周的周二是一周,第一周的周四到下周的周三也是一周……根据一周中的销售情况,预测接下来的三天各卖出多少台?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重要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做了精心设计。
教学目标:1.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 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说课稿:统计【新版】

《统计》说课稿(一)说教材:课程标准强调《统计》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低年级要求: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
教材选取的例题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信息。
(二)说学情: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不会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横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六)说教学理念与教法: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将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创设情景------收集、整理资料------操作实践------拓展深化”四个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力求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1、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
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您如今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说教材:课程规范强调«统计»教学必需从先生熟习的生活情境和感兴味的事物动身,低年级要求:让先生阅历复杂的数据统计进程,使先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画和剖析的整个进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
教材选取的例题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运用教材,设计教学进程的信息。
说学情:上学期先生曾经学习了比拟、分类,能正确停止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不会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先生学会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应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复杂的剖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依据一年级先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说教学目的:1、借助情境,激起先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味,感遭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培育先生初步的统计看法。
2、在情形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方法,阅历统计的进程。
3、初步感知复杂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格子纸上画复杂的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复杂的效果。
4、让先生经过独立思索、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育先生处置效果的才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欢之情。
教学重点:阅历搜集和整理数据的进程,初步看法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引导先生体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进程,能看懂图表。
能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停止复杂剖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说教学理念与教法:低年级儿童生动好动,所以我从先生熟习的生活情境和感兴味的事物动身,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时机。
将整堂课的设计分红创设情形------搜集、整理资料------操作实际------拓展深化四个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想,力图从实践动身,添加先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先生乐学、激起先生学习的自动性。
2018学年(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图教案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图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理数菊花、用涂色的方块表示数量和借助象形统计图比较树叶多少的过程。
2、能力目标: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据。
3、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和用图表示的直观性,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数菊花,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菊花。
教学难点根据象形图判断树叶多少的过程中,体会分类并用色块表示的直观性,认识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赏菊。
师生对话,说一说你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出示菊花图,让学生看一看有几种菊花,数一数每种菊花各有几盆。
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说一说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二、做一做。
提出“做一做”的要求,让学生明白“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的意思,再涂色。
交流学生涂色的成果。
然后,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如,很容易就能数出三种菊花各有多少朵;很直观就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
三、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观察象形统计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提出题目要求,先让学生观察、思考,再回答兔博士的问题。
四、试一试。
让学生数一数每种叶子各有几片,然后填写在表中,学生填完后,告诉学生,这样的表叫做统计表。
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也可以同桌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练一练。
自主解决并解答。
第二课时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一个月的天气情况,经历小组合作进行简单数据整理,并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表示的过程。
2、能力目标:会用自己的方法统计整理数据,能把数据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统计 1word版

师:那你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统计吧。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生:从日历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年有12个月,而每个月又有不同的天数。
师:很好,那每个月的天数都不一样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很好,我们再继续观察,看哪几个月一样,有多少天?
生:1、3、5、7、8、10、12一样,每月31天,剩下的一样,30天。
师:观察很仔细,也很正确。继续观察,日历中还有哪些有意义的东西?
生:师来问一问,看你知道都有什么节日,都在哪一天?
生:儿童节6月1日
劳动节5月1日
三、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
四、总结
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增进友情。
师:好,那你知道咱们班同学都是哪天生日吗?(孩子们摇头),好,那现在老师让你想办法去统计我们同学的生日,你会怎么做?同桌讨论一下。
二、观察,深入本节内容。
设计意图:从小朋友身边的事物谈起,引出问题,培养学生从身边寻找数学知识的意识,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师:大家都用过日历吗?你觉得日历好玩吗?
生:很好,用日历我们可以很快知道今天是几号是星期几。
师:那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日历里有哪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
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观察年历、交流信息。调查全班同学生日,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找出节假日的时间,了解日历的用途。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了解他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6.1 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课件

一
黄色叶子最少,因为它占
的方格少。
说
说
这样的图比较直观,我们
一
把它叫做象形统计图。
说
第一关
第二关
第四关 第三关
第五关
数一数,填表。
试
一
第三关
试
(4)片 (5 )片 (4)片 (3)片
数一数,填表。
试
一
试
7
5
6试一(来自)片 (5 )片 (4)片 (3)片
试
7
5
6
这是统计表。
试
一
(4)片 (5 )片 (4)片 (3)片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
1
经历数菊花、用涂色的方块表示数量和借助象形 统计图比较树叶多少的过程。
2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 简单的数据。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和用图表示的直观 性,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
课前准备 铅笔 橡皮
彩笔
开始上课
第一关
第二关
第四关 第三关
第五关
说
赏菊。
一
说
第一关
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
涂
一
涂
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关
第二关
第四关 第三关
第五关
第二关
涂
一
涂
我发现蓝色的菊花最少,黄色的最多。
不用数,你知道哪种叶子最多,哪种最少吗?
说
一
红色叶子最多,因为它占
的方格多。
说
不用数,你知道哪种叶子最多,哪种最少吗?
梨最多,菠萝最少。
第一关
(新)冀教版二年级上教案第六单元(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用相同颜色的花片表示菊花的数量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2、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统计的作用,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说一说是什么花?还见过什么样的花?自己喜欢什么颜菊花?二、探究与体验1、学生数一数每种菊花各有多少?要求:找一种容易数的形式,并提出“做一做”。
2、集体进行订正。
3、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仿上活动。
4、说一说:每种水果各是多少?哪种水果多?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6、班上交流同学们的问题。
三、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经历综合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自主解决什锦糖问题的过程。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3. 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想法和建议。
教学重点: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自主解决什锦糖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吃糖啊?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配制什锦糖。
出示课题:解决问题二、讲授新课(一)出示例题从下面四种糖中任选三种,按 2:3:5 配成什锦糖 50 千克。
每种糖各需多少千克?每千克什锦糖多少钱?学生读题,了解数学信息和有关要求。
师:从四种糖中选三种有多少种选法?师:至少写出三种方案。
师:如果我选用奶糖、酥糖和巧克力糖,应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计算,鼓励学生做出至少三种方案。
(二)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及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议一议提出问题(1)怎样配制什锦糖价格最高?怎样配制价格最低?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冀教版

课堂练习
1.不用数,说说哪种图形最多,哪种最少?
2.数一数,填一填,涂一涂。
3.填表,并解答问题。
4.根据所给的条件,填表、涂色。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小结
1.赏菊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猜猜,哪种颜色的最多?
师:是这样吗?我们怎么验证呢?
师:这是一个好提议!大家赶紧数一数,看看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
反馈:白菊花有6盆,紫菊花有5盆,黄菊花有7盆,所以黄色的菊花多。
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吗?
反馈:数完一盆就圈起一盆,这样不会数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充分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整理意识。
重点
掌握简单收集数据的方法,并学会画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难点
会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大自然是神奇的,它赋予人类生命,走进大自然,可以听到小鸟清脆的鸣叫声,看到芳香扑鼻的花朵……。老师今天找了一则谜语,你们猜猜这是大自然中的什么花?
课件出示:瓣儿红,瓣儿黄,不怕风,不怕霜,秋风吹来扑鼻香。 (打一花卉)
2.导入新课
师:在秋高气爽的秋季,许多美丽的花儿都陆续凋谢、枯萎了,但是菊花却陆续开放,点缀着大自然。你看,我们学校也买了许多菊花准备装饰美丽的校园。
学生自由猜一猜。
通过猜谜语,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为后面的导入做好准备。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二年级上册统计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二年级上册冀教数学二年级上册六、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老师知道,我们同学都很喜欢小动物,如果要选一种小动物作为我们班的吉祥物,你觉得应该选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动物图片或板书动物名字。
教师:同学们想选的动物可真多,那现在让我们来选出我们班的吉祥物吧!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学生活动,教师进行指导评价,然后教师引出本节课题。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请你拿出一张纸,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告诉老师。
所有的表格现在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另一张纸上把它记录下来。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小组内互相交流。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学习一下。
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
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4.比较统计图和刚才填的调查表,哪个更能清楚地表达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5.小结: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
所得的表格就是统计表。
(三)练习应用:1.老师想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3.小组活动: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2-6的乘法口诀 冀教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2-6的乘法口诀冀教版 (1)一、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
学生在以前的课程中已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现在需要学习乘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2-6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本单元共有四节课,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中的乘法运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2-6的乘法口诀。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2-6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进行2-6的乘法运算。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2-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方法通过听、看、说、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其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
此外,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开发其学习的潜力,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开始教学前,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口算练习,引导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例如让学生计算32、42等简单口算练习。
然后,通过一个问题进行导入:有三个小狗每只有2个骨头,问他们一共有多少骨头?让同学们用心算的方式进行计算,然后收集各个同学的答案。
2. 讲解首先,通过对2-6的乘法口诀进行介绍,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记住和掌握口诀。
然后,讲解一些乘法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乘法,如何进行乘法运算等。
3. 操练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操练,例如思考题、课堂练习等。
例如,出示乘法算式3*2,让同学们从口诀中找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编写算式的练习。
4. 总结在完成一部分课程后,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回顾,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等辅助工作,让学生能够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能够比较清晰地说出2-6的乘法口诀。
冀教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案

”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第 1 课时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用相同颜色的花片表示菊花的数量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2、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类统计的作用,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花片表示某种物品的数量,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说一说是什么花?还见过什么样的花?自己喜欢什么颜菊花?二、探究与体验1、学生数一数每种菊花各有多少?要求:找一种容易数的形式,并提出“做一做。
2、集体进行订正。
3、出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仿上活动。
4、说一说:每种水果各是多少?哪种水果多?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6、班上交流同学们的问题。
三、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第六单元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第2课时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2)【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
2、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
3、积极参与统计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夏天都有哪几种天气吗?谁来说一说?生:阴天、晴天、雨天。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天气有关的知识─统计。
二、合作探究1、出示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图,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小组合作统计这个月的天气情况,给学生充分的统计时间和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讨论一下,统计数据时如何做到不重不漏。
3、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和结果重点交流学生不同的统计方法。
4、根据统计情况,学生填写统计表然后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统计(3)冀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方法,能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来解决问题。
2. 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统计的方法,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2. 学习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统计的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来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统计图模板、数据收集表格。
2. 学具:学生统计图模板、数据收集表格、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统计的方法和图表的表示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并讲解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学校举行运动会,需要统计每个班级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提出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来统计。
3. 教师出示数据收集表格,学生分组合作,收集数据。
三、制作统计图(10分钟)1. 教师出示统计图模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统计图。
2.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四、分析统计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板书设计:1. 统计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2. 图表的表示方式: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完成数据收集表格,制作统计图。
2. 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制作统计图的过程和数据分析的结果。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方法和图表的表示方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统计(2)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统计图,知道统计图的特点。
2.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3. 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统计图模板。
2. 学具:每人一份统计图模板、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特点。
3. 操作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然后用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4. 交流分享:各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并分享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统计图的概念。
2. 统计图的特点。
3. 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4. 如何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统计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 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哪些信息?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统计_冀教版(2022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统计_冀教版(2022秋)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如此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体会联系起来,在进展想象力中进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大夫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看对象。
(一)说教材: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统计
(一)说教材:课程标准强调《统计》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低年级要求: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
教材选取的例题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信息。
(二)说学情: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不会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横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六)说教学理念与教法: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将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创设情景收集、整
理资料 ---- 操作实践 ------ 拓展深化”四个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力求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
所以“统计”这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引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其次结合本校“播种习惯责任树,人人为树添果实”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活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所以我设计运用投票表决的活动,来确定最喜欢看的是哪部动画片,从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也就是经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生在经历“动态建构运动”之后,再让他们独立观察教材提供的静止的画面上采集信息、分析、整理数据,进行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说说统计作用。
一方面巩固刚刚建构的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进行“间接思维” 训练,既锤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统计红、黄、蓝苹果个数的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还让学生感悟到一个方格表示2人,那么1人可以用半格来表示,为后续学习打下能力基础。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认识了统计及其作用,获得了数学知识,发展了能力。
3、在问题中学数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感受到,要解决老师提的问题必须调查统计,在调查统计后,学会思考,能根据数据回答和提出简单的问题,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理解和体验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
和作用。
同时结合“习惯责任树”,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七)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学习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1、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去亲生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2、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利用生生对话,互相启发,碰撞出只会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
的。
(八)说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什么记录呢?用什么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呢?引出课题“统计” 。
2. 探究与体验
统计时,我们要记录数据,记录是,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体现统计方式的开放性。
通过展示统计表的填写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从统计表中,提问学生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统计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当我们顺利清晰的将数据记录后,如何使我们的数据一目了然呢?给学生们留下讨论的空间与时间,然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方法。
最终教师引出条形统计
图的概念及应用。
但是,在解决较大数据的时候,格子不够用怎么办?继续讨论并要学生给出方法及结论。
我们可以将一格表示多个数,从而使我们的统计图在统计较大数据时,依旧通用。
3.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统计天气变化,从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统计的作用。
再次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任务,独立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再次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感悟较简单的统计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记录数据独立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一次体验了数据的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 教师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的学习,在内心感受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不可分,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交往,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