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宝黛爱情的理解
宝黛爱情的理解
宝黛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小说中的一个核心主题。
宝黛的爱情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宝黛的爱情展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宝玉和林黛玉都是红楼梦中的理想人物,他们追求真挚、纯洁且完美的爱情。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身份制约了他们的爱情。
宝玉身负家族的期望和责任,被迫与其他女性结婚;而林黛玉则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却因为出身低微而无法与宝玉成婚。
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家族、社会和命运的限制,因此注定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
其次,宝黛的爱情也呈现了情感的复杂和多变。
从一开始,宝玉和黛玉之间就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他们彼此引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吸引力。
他们共同分享了喜怒哀乐,互相扶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宝玉被其他女性所吸引,而黛玉也因为宝玉对其他女性的关注而感到嫉妒和失望。
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欢笑、争执、分离和痛苦,最终以悲剧收场。
最后,宝黛的爱情还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命运和红尘世界的
思考。
《红楼梦》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主线,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他们的爱情被社会规范所束缚,最终无法得到完美的实现。
这种描写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反思和对现实世界的怀疑。
总体而言,宝黛的爱情是《红楼梦》中一个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它涉及到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情感的复杂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爱情故事,作者让读者思考爱情和人生的真实本质。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1、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开篇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而她们所处的封社会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桎梏着人们的心灵。
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存在,而贾宝玉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无法与封建的社会制度相抗衡的。
2、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林黛玉父母双亡,在贾府寄人篱下,可她时时处处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所谓“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剑霜严相逼”,正是她生活处境的写照。
她孤独、寂寞,所幸的是,她与贾宝玉志趣相投,她所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不为名不为利,而贾宝玉不喜读书,不愿按家长的意愿走为官的仕途道路,而林黛玉正合他的心意。
他们爱情的发展,正是两颗心的碰撞、沟通、彼此认同的过程。
他们每天或读书或写诗,过着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而这就为他们的婚姻留下了隐患。
在贾府那样的大家庭,选择儿媳妇还是要讲门弟出身、根基家业的,林黛玉也从不规劝贾宝玉读书考取功名,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可想而知,王夫人不会选中黛玉作她的儿媳妇的,而必然选薛宝钗作她的儿媳妇的。
红楼梦服饰文化贾府是18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很着重,使读者从服饰看人,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家族。
在这部巨著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之一,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封建社会背景下个性与制度碰撞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宝黛爱情的表现、封建礼教的压制、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爱情悲剧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宝黛爱情的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黛玉初入贾府便开始萌芽。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热烈,表现出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首先,宝黛爱情的纯真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物质或权力的羁绊。
他们的爱情是心灵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黛玉的诗才和宝玉的浪漫气质,使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
例如,在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两人共读《西厢记》,彼此心有灵犀。
这种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利益,是纯洁而高尚的。
其次,宝黛爱情的热烈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对彼此的感情非常执着,不愿意向任何外力妥协。
黛玉多次因宝玉与其他女子的交往而流泪伤心,宝玉也多次在黛玉面前表示他对她的真心。
例如,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玉为了黛玉的伤心而痛哭,这种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二、封建礼教的压制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纯真而热烈,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封建礼教的严厉压制。
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和家族利益,这些都成为他们爱情的巨大障碍。
首先,封建婚姻制度的压制。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强调“门当户对”和家族利益,个人的爱情往往被忽视甚至牺牲。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更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贾母和贾政等长辈在考虑宝玉的婚事时,更倾向于选择家世显赫的薛宝钗,而非体弱多病且无靠的林黛玉。
这种婚姻观念的影响,使得宝黛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观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观引言《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描绘了许多复杂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宝黛关系背景介绍•宝玉:贾府的长孙,是一个聪明灵活、富有敏感和美丽惹人注目的男子。
•黛玉:贾母堂姐之女,天真无邪、多愁善感且才华横溢。
宝黛相遇与相知宝玉和黛玉从小生活在贾府中,并因此成为了青梅竹马。
他们从童年时期开始便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而无忧无虑的时光。
随着年龄增长,两人对彼此产生了特别的感情。
他们渐渐明白自己心里对对方有着更深刻的感觉。
然而,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只能压抑和隐藏,无法公开表露。
宝黛之间的情感纠葛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
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复杂而纠结的因素:1.家族关系:因两人身份悬殊,宝玉是贾府贵族后代,而黛玉只是一个普通堂姐,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婚姻更加困难。
2.媒妁之言:家族长辈主导了两人婚姻命运的决定。
例如贾母曾安排宝玉与别的女子成婚,这给了两人巨大的伤害。
3.宿命论:小说中普遍存在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宿命观念。
对于宝玉和黛玉来说,他们都被认为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的。
宝黛爱情观比较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和限制,宝玉和黛玉对待爱情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宝玉:浪漫、富于幻想并追求纯粹的爱情。
他将黛玉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几乎为她而活。
他体验到了深度的、痛苦却又美丽的爱情,并对黛玉忠贞不渝。
•黛玉:作为一个聪明且敏感的女子,她更注重现实和社会地位。
尽管深爱宝玉,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与宝玉的关系带来的困扰与难以逾越之境。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她选择退缩和放弃。
结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观通过其复杂而动人的故事得以体现。
他们面对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处境作出了不同选择。
无论是宝玉追求纯粹浪漫的爱情还是黛玉追求现实与独立,在《红楼梦》中都显示了作者对于爱情、命运和传统文化背景下人性境遇充分洞察与揭示。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系摘要:由于《红楼梦》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带有新的光彩和具体有广阔反封建意义的爱情,因此它特别富于叛逆性,但也特别富于悲剧性。
很明显的可以看到,直接造成这一悲剧的时代原因,便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
即使贾宝玉和林黛玉能够取得封建家长的允许而如愿结成婚姻,宝黛的性格、思想也不能因此改变悲剧的结局。
要改变这一悲剧,就必须早那一时代里找到一方不仅能够容纳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而且还要包容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理想和道路的国土。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一、宝黛不和时宜的性格1、林黛玉孤标傲世的性格当林黛玉初到荣国府时,封建家长竟是不加“大防”地把她和贾宝玉安排在一个住处。
这似乎连林黛玉都有点意外,她曾这样想:“况我来了,自然和姐妹们住在一起,兄弟们是另院别室”。
封建家长为什么这样把他们安排在一起呢?先不去追究。
但可以相信的是:在最初的时候,如果把林黛玉说个贾家做媳妇,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未必不同意。
勿怪,最善于看上头风色的凤姐,很早就用“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这样的话来和林黛玉开玩笑;连贾府的仆人兴儿也任务贾宝玉将来的婚姻对象一定是林黛玉了。
看来这一段婚姻刚开始并不是没有那么抵触。
但是,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开始时对林黛玉万般怜爱,甚至爱的连自己的嫡亲孙女儿都要靠后了;后来,由于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林黛玉的脾气,独特的性格愈来愈看得清楚了,这才渐进的产生了反感。
而这一性格恰恰是封建家长决定婚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这在《红楼梦》中也曾有描写。
例如,那一次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想给贾宝玉说亲,因对贾母说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到一位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样,小道也不敢造次。
”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来告诉我。
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的这一段话往往被粗心的读者忽略,其实这很重要的。
浅谈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文
目录目录: (1)论文摘要: (2)关键词: (2)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3)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5)(一)、贾宝玉的性格 (5)(二)、林黛玉的性格 (6)(三)、薛宝钗的性格 (7)三、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8)(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8)(二)、当时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9)参考文献: (12)论文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创作,为我国古代堪称第一的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其艺术造诣之精妙,犹如一座艺术宝库。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看法的现象,对宝、黛、钗三人爱情婚姻悲剧原因的争论,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
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和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宝、黛、钗三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透过这一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无论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独特性必然性仕途经济社会根源试论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指导老师:作者:准考证号:《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济、渊博的学识、辛勤的劳动,以及他那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所创造出来的一部集中的、完美的、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他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因此《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名著。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大家都认为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论宝黛钗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
论宝黛钗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贾宝玉是《红楼梦》里众多男性中最出色的一个,从很多方面来说,他与贾府甚至是当世其他男子皆不同,他身上体现出了极大的叛逆性,他厌弃仕途,不喜读书,把八股文斥责为“饵名钓禄之阶”。
身为男子,却最厌恶男子,生于贵胄之家,却厌弃仕途,不喜读书。
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贾宝玉生活在一个“女儿国”里,最喜欢和女儿们一起顽笑,是一位终日游顽于富贵温柔乡里的多情贵公子。
因此,他与《红楼梦》里的许多女性都有情爱纠葛,本文将就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爱纠葛与悲剧命运进行简单分析。
标签:宝黛钗;情爱纠葛;悲剧命运贾宝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多情公子”,他博爱一切女性,他似乎对所有女子都有情,尤其是他与宝黛之间的感情,更是令人说不清道不明。
他多情,对待爱情不专一,他“博爱”所有女性,但却无法对其中任何一个女子做到真正的从一而终。
一、贾宝玉与林黛玉小说中,贾宝玉对众女儿似乎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但唯独对黛玉的情感是最特殊的。
宝黛并非今世方知,而有“木石前盟”。
“黛玉的前身是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株仙草,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诞日月。
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身,修得女体。
后因神瑛侍者下凡历劫,触动得她五内郁结着一股缠绵不尽之情,乃随同下世为人,是以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以报昔日灌溉之恩。
”绛珠下世降生为林黛玉。
而贾宝玉的前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因常常行走于灵河岸边,见岸上有一株绛株仙草,楚楚羸弱,乃日以甘露灌溉,使其久诞岁月,受天地精华,得雨露滋养,修得女体。
”后神瑛侍者下凡历劫,降生为贾宝玉。
绛世为人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因黛玉之母亡故,其外祖母賈母怜悯黛玉,便把她接到贾府,故而黛玉和宝玉自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
由于二人志趣相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便迸发出了男女情爱的火苗。
林黛玉爱使小性子,说话尖酸,为人刻薄,多疑,都是因为她太爱贾宝玉。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便是说明遭受婚姻约束的女性形象的一面,揭示出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封存性,体现出中国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对女性的影响,在同情人性之外,又能陶冶情操,凸显传统文化中“妇女近庭”之崇高理想。
红楼梦中宝黛一生最大的悲剧便是无论多么坚强倔强,在樊家之家无异于在轻铁上行走,毕竟“物换星移,今夕何夕”。
宝黛从小就在改变不了的选择中,被家族的牢笼套住,不得苟活。
宝黛作为一个婚姻中的妻子,得到永无分裂的围绕;而作为一个母亲,照顾她的孩子无法在她身上体现出来,只能当一个木偶处境,让每一个自心底想做的事儿都凭空飘然而去,宝黛无可挽回地卷入整个家族的女阴影之中,产生了“锒铛入狱”的结果,被家族的利益驱使,只能坚强地接受“强则宁,弱则死”的命运。
宝黛爱情的激荡也让《红楼梦》更加添上对人生的痛苦哀恸。
宝黛的爱情悲剧也被鲁迅先生描述为:“诚如贾宝玉所描绘的宝黛,无非是苦楚和哀思构成的一幅画,唉!太遥远了,女人反抗、做主观、不受男人约束,也许在古代绝处逢生,但大概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宝黛实在太可怜了,她明知道是错,但还是勉强自己去做,太可怜了,只能无望地活着,没有希望也没有愉悦,这样的悲剧,当真也让人无法抗拒。
宝黛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在贾宝玉的爱情下却又渐渐有了一份心结,口是心非,却又有了几分柔情,这便是一份坚持心智的体现,也代表了宝黛对家族的忠贞不渝。
莎士比亚先生的著作《威尼斯商人》中Othello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与宝黛的爱情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宝黛面对爱情的抉择也犹如Othello,选择了更爱面子,而牺牲自己的爱情,与朱丽叶承受Othello留下的可怕责罚也同出一辙。
宝黛在《红楼梦》中的悲剧,也为婚姻礼仪的表达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体现出妇女婚内角色的封闭性、封存性,占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但是,宝黛作为一个女性,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她只能在社会伦理之下,坚强地活着,而这也正是宝黛悲剧最大的真相所在。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1401210009 陈嫚丽汉语言文学(师范)专升本班摘要: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格,而宝黛爱情则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无一不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也与个人原因分不开,悲剧的意蕴与艺术感染力无一不渗透宝黛的爱情中。
因此本文就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
从而阐述其悲剧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及价值。
关键字:宝黛爱情、悲剧、性格、社会意义、美学一、宝黛爱情悲剧溯源1.宝黛爱情的性格悲剧1.1.孤傲敏感林黛玉黛玉孤傲多才,敏感聪慧,但她的敏感尖刻确不为时代和环境所容,与龌龊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有“咏絮才”,确唯有“玉带林中挂”。
黛玉母死寄居在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面对府中众人,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见她是一个聪明善察的女子。
但生性孤傲,爱恨分明,使得她言行举止间并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好恶。
对于贾府的统治者,她也从来不说奉承话故意讨好。
出于孤苦的身世和强烈的自尊,黛玉对周围人的言行总是分外的敏感,有时出语未免尖刻,有时也哭哭闹闹,给人留下“小性儿”的印象。
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这样的性格无疑会招致别人的侧目,使其显得更加的突兀,没有归属感,以致冷月葬花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此的环境加之敏感的性格,越来越使她伤心难受,孤苦的身世,孤傲的性格,孤独的处境加上多病的身体,让正值青春年华的黛玉心里过早的产生了沉重的的悲苦意识和情结。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黛玉不可能不明白,只要她向贾府的统治者低头多说些奉承讨好的话,就能改善自身的生存处境,但她却不肯这样做。
黛玉这样的性情显然是与封建家长的择偶标准是不统一的,封建家族择偶看重的是性儿,像宝钗那样懂得圆滑处世,贤惠掌家的人而非她这样“绝尘埃,信天命,不由其他”的小性子。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宝黛爱情是贯穿《红楼梦》的一条主线,她们的爱情是纯真的、至死不渝的,一直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形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有许多,我读完《红楼梦》后认为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贾母对宝黛爱情的游移性(一)贾母对待宝黛爱情的默许贾母的态度是贾府上下的人都知道的,王熙凤是最爱揣摩贾母心思的人,她对黛玉的一次打趣,”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后来又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和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第二十五回),可以看作是对宝黛关系倾向的一种反应,也不能说没有贾母的影响。
王夫人、薛姨妈也是深知贾母的这种态度的,并且贾母还明确地暗示过不娶宝钗的态度。
(二)贾母对待宝黛爱情态度的犹豫不决到第二十二回,有了一点小情况。
贾母突然拿出二十两银子,要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的生日。
王熙凤也不免感到意外。
书中对此只交代一句:“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她稳重和平。
”因此,过生日的理由不成问题。
问题是生日宴席和观戏的时候,“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结果,“贾母更加欢悦”。
贾母是太喜欢生得美貌的女孩子了。
她深知黛玉的出众美貌。
但古代优秀女子应该具备的“德、言、工、貌”的“四德”,前三“德”,黛玉明显弱于宝钗。
黛玉诚然也善于“言”,但她的“言”尖刻有余,温润不足。
不过截至第二十二回,贾母对黛钗的态度,还不能说已经有了明显的选择性的倾向。
(三)贾母同意宝钗的婚姻宝玉挨打后之后,(第三十五回),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薛宝钗等一大群人,都去看宝玉。
大家说了很多轻松的话,自然为的是让宝玉开心。
可是宝钗突然在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这样露骨的话当着贾母的面讲,如果我说多少有一点当面奉承讨好的意思,恐怕宝钗难以辞其咎。
《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爱情与悲剧分析
等级制度压迫
贾宝玉和林黛玉分属不同 的社会阶层,这种等级差 异使得他们的爱情难以被 社会接受。
女性地位低下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处于 从属地位,她们的婚姻往 往被视为家族利益的交换 ,个人情感被忽视。
家庭环境层面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
家庭内部矛盾
相互扶持,共度难关
情感上的支持
尽管宝黛之间有着许多误会和猜疑, 但他们在情感上始终相互支持。在对 方遇到困难或痛苦时,他们都会伸出 援手,给予对方安慰和鼓励。
共同面对困境
在《红楼梦》的后半部分,贾家遭遇 了许多变故和困境。在这个时期,宝 黛两人共同面对困境,相互扶持,共 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通过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和思考,揭示了生 命的脆弱和人生的不确定性。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问
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人 生无常的感慨,还进一步探索了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引导读者对生命进行深刻的思考和
追问。
06
结论与启示
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和影响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们应该以批判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摒弃其中的糟粕,发扬其优秀成分
。
THANK YOU
03
宝黛爱情中的悲剧元素
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
婚姻不自由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媒妁之言决定,个人意愿往往被忽视。贾 宝玉和林黛玉虽然彼此深爱,但他们的婚姻并不被家族和社会所接受。
礼教束缚
封建礼教对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有着严格的限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被视为 不合礼法,他们的行为也受到了诸多指责和非议。
家族利益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探析.doc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探析.doc 如果思念一个人,一张车票就可以解决,那不叫悲剧,那叫做距离,距离可以跨越,而悲剧则带有不可逾越性。
它的不可逾越性来源于现实,现实如果无法改变,悲剧就会一直存在那里。
《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不是贾宝玉问林黛玉一句“你爱我吗?”林黛玉回一句“我爱你”,问题就解决了。
他们的悲剧是时代造就的,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是他们二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高墙。
在这一坚固的现实基础上,曹雪芹还原了现实,宝黛之爱的悲剧性结局不可避免。
宝黛爱情建立的基础对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缘份,其渊源首当其冲的便是木石同盟,这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故事。
在这个神话中,带有主动性的一方是绛珠仙草,她为了报恩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心中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这是修成女体的绛珠草心中对神瑛侍者萌生了爱意,正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少女怀春这是人性的本能,所以这“缠绵不尽之意”无可消除,最终由官方警幻仙子出面帮她解决。
绛珠草下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追随神瑛侍者,为了报答他的甘露浇灌之恩。
而神瑛侍者下凡则是因为凡心偶帜,要造历幻缘,他要造的幻缘对象是谁,他也不知道,冥冥之中也是安排好的。
木石同盟神话所传达出的信息,最终都在现实世界被一一印证。
神瑛侍者化身为贾府的贾宝玉,他出生没几年,化身为林黛玉的绛珠草便来找他了。
绛珠草下凡就是为神瑛侍者而来,所以只能是林黛玉进贾府找贾宝玉,主动与他相遇,这叫做追随。
两人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没有一下子坠入爱河。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作者曹雪芹对以往才子佳人小说一见钟情模式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在回应木石同盟神话。
爱情发生的前提必须是男女双方相互爱慕,宝黛之爱不是单相思,也没有第三者。
薛宝钗算不上第三者,因为贾宝玉从认识她之日起压根也没有对她动过情。
在神话中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的对象是未知的,所以他还需要时间寻找确认自己的“心有所属”。
在三十二回前,林黛玉吃醋含酸的例子不少,酸薛宝钗,酸史湘云,不断的印证自己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
论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
论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在其中宝黛爱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之一、宝黛的爱情体现了悲剧的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深沉、动人和引人思考。
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体现在两人的命运被环境所束缚。
从宝黛初次相识到结束他们之间的爱情,整个故事充满了困境和磨难。
宝黛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之下,她们没有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的自由,而是被迫嫁给了其他人。
宝黛深爱着宝玉,但无法与其成婚,而宝玉也被迫娶了其他四妻,无法和宝黛在一起。
环境的束缚使得宝黛的爱情从一开始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其次,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还体现在爱情之间的矛盾和猜疑。
宝玉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对宝黛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但是他又无法摆脱封建礼教对多妻制的要求,最终导致了他四妻同室的局面。
宝黛爱宝玉,但害怕失去他,对宝玉有着强烈的占有欲。
宝玉与黛玉有时敬而远之,有时亲密无间,这种矛盾的感情引发了宝黛之间的种种误会和猜疑,使得两人之间的爱情充满了痛苦。
第三,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还表现在宝黛之间的隔阂和分离。
宝黛身份高贵,而黛玉只是一个贫贱出身的女子,在地位上存在巨大的鸿沟。
黛玉深知自己无法与宝玉平等相对,她内心充满了自卑感和无望的情绪。
宝玉与宝黛之间的爱情被这种社会阶级的隔阂所打断,两人终究无法真正拥有对方。
最后,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还体现在两人的性格差异和命运的反转。
宝黛是一个执着、敏感和自尊心强的女子,她对爱情有着坚定的追求和无尽的渴望。
而宝玉则是一个优柔寡断、情感复杂和不能坚守信仰的人,他的不忠和对其他妻子的情感也导致了宝黛之间的矛盾和决裂。
最终,宝黛的爱情遭遇了命运的反转,她们之间的感情被破坏,使得整个爱情故事变成了悲剧。
总之,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体现在命运的束缚、矛盾冲突、隔阂分离以及性格差异和命运反转之上。
《红楼梦》通过宝黛爱情的悲剧,以及宝黛之间的矛盾和磨难,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无奈和社会现实的不公,使读者们反思封建社会的束缚和爱情的困境,从而达到对人生的思考和审视的目的。
浅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浅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红楼梦》里最惹人情思的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最能震撼每一位读者心灵的。
刘梦溪先生说:“现代人如果不熟悉红楼梦,他们的爱情语言符号会显得单调而不够典雅。
不读懂贾宝玉,就不知道什么叫对所爱女性的体贴。
不理解林黛玉,就不明白恋爱中的女性的复杂心理。
”我对现在的爱情知之甚少,没有多少深刻的感受。
但读到一些书中的描写,各有所不同,有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缠绵悱恻、缠夹伤人、爱恨情愁......大凡也是讨论爱情以来就要牵扯到的。
《红楼梦》中以宝黛爱情为主线。
从木石前盟开始一直说下去,也没有个结尾。
从《枉凝眉》曲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可看出宝黛爱情的悲剧。
大概是到黛玉泪尽而逝,独留宝玉怅惘的结局。
先说说宝玉这个人。
宝玉这个人“爱博而辛劳”,遇到每一个女孩子都想知道她是谁,都想去跟她说话。
处处怡红是此也。
脂砚斋曾批语曰:“若是见过女儿之后没有一段文字,便不是宝玉,亦非《石头记》矣。
”批的恰到好处。
宝玉的怡红体现在他对女儿的尊重与体贴入微,全然不同于对黛玉的感情。
如果在现代,一个男人这样对待女孩子,在别人看来,难保不会被认为又是一个登徒子。
而且很滥情。
但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亲眼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就像魔术,我们瞪大眼睛,眨都不敢眨,看似很真,确实是假。
但在文本中,宝玉最爱的人--黛玉看来,宝玉这样对待并没有什么不妥。
但要是放到现在,一对情人走在一起,男孩子盯着对面来的所谓美女吧!他身旁的那一位心里也是不悦的。
黛玉所关心的不是宝玉这些的习性,并不怎么吃醋的。
黛玉所不能容忍的是金玉良缘之说。
贾府中个个都知道宝玉有玉,宝钗有金锁。
在别人看来是天生一对,命中注定。
明显是要配在一起促成好姻缘的。
但黛玉什么也没有,而且又不是个好性子,自然在刚开始的筹码上略输一分。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经典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承载着作者曹雪芹对于爱情、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天生聪颖,但又娇惯任性;林黛玉是贾府的女儿,聪明伶俐,却又孤傲多情。
两人在红楼梦的故事中,经历了种种波折和磨难,最终却无法在一起。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始于两人的童年。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情投意合,彼此深爱着对方。
他们在贾府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相依为命,无忧无虑。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族的变故,两人的爱情开始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中,家族的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贾府的家族成员众多,家族内部的利益纷争不断。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受到了家族的反对和干涉,两人的感情遭受了巨大的考验。
贾府的权力斗争和家族矛盾,使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陷入了困境,最终无法圆满。
另外,社会风俗和伦理道德也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尤其是林黛玉的身世问题,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排挤和冷落,最终导致了她的病逝,与贾宝玉的爱情无法圆满。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的情感线索之一。
他们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下个人命运与家族、社会的矛盾冲突,以及爱情与现实的无法调和。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封建社会的虚伪与残酷。
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经典的爱情传奇之一,感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红楼梦宝黛的爱情挣扎与命运压迫
红楼梦宝黛的爱情挣扎与命运压迫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的兴衰历程,其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人的感情经历了许多挣扎和压迫,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从宝黛的身份差异、家族压力和命运的束缚等方面探讨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挣扎与命运的压迫。
一、身份差异造成的隔阂宝黛的身份差异是他们爱情挣扎的重要原因之一。
宝玉作为贾府的4爷儿子,身份高贵,享受着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
而黛玉则是病弱女子贾母的外甥女,身份地位低微。
这种身份差异使得两人在家族中的地位和期望不同,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许多困扰。
二、家族压力的困扰红楼梦中贾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贵族家族,家族的期望和压力对于宝黛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贾府的环境复杂,亲戚众多,各种利益与争斗不断。
家族的期望和政治利益使得宝玉和黛玉难以如愿以偿地在一起。
贾府的环境剥夺了宝玉和黛玉追求真爱的机会,让他们的爱情面临着巨大的困扰。
三、命运的束缚与命运共鸣红楼梦中命运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对宝黛的爱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命运让宝玉和黛玉都生来注定要承受痛苦和命运的压迫。
宝玉天生颇有悟性,但却深受情感困扰,体验了一生的离愁别绪;黛玉则是命运的牺牲品,她早早地预感到自己的死亡,并在爱情的痛苦中精神崩溃。
命运的束缚使得宝黛的爱情挣扎更加艰难与无解。
四、追求自由与命运的斗争尽管宝黛的爱情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仍不甘于命运的压迫,追求自由与真爱。
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来摆脱命运的束缚。
宝玉在红楼梦中充满智慧和悟性的性格,通过对自己的感情和命运的思考,最终选择超脱尘世的境地;黛玉则以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为代价,表达了对命运的反抗。
总结: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挣扎与命运压迫,体现了封建社会下个人命运与家族身份的冲突。
宝黛的爱情经历了身份差异、家族压力和命运的牵制,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真爱和自由的追求。
尽管命运不公,他们的爱情遭受压迫,但他们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挣扎与命运的压迫。
红楼梦宝黛之爱的悲剧结局
红楼梦宝黛之爱的悲剧结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是一部展现世俗封建家族衰败的巨型长篇小说。
在这个故事中,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是其中最为动人的情感线之一。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命运的挑战,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及其原因。
从一开始,宝玉和黛玉就有着特殊的默契和心灵的契合。
他们两人的相遇像是一种缘分,彼此深感亲近。
然而,由于封建家族的束缚以及种种命运的安排,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始终未能得到理想的结局。
首先,封建家族的体制是宝黛爱情的巨大障碍。
贾府虽然富有,却因过于注重封建礼教和角色分明而导致家族的衰败。
黛玉作为贾府的女儿,担负着相对固定的角色定位,注定了她无法像自由散漫的林妹妹那样追求自我的人生。
而宝玉虽然是贾府的公子,拥有更多自由,却也受限于家族的期望和他自身的软弱性格。
二人的身份和家族压力使得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顺利发展,注定了他们最终的悲剧结局。
其次,宝黛的命运安排也对他们的爱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命运往往是残酷且无情的。
宝黛虽然深爱着对方,却在命运的安排下,无法在一起。
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样的亲缘关系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是无法得到婚姻的认可的。
而贾宝玉又受制于贾府的家族命运,被迫成为贾母的继承人,无法与黛玉结合。
两人的爱情注定只能化作深深的思念和遗憾,没有机会实现。
最后,宝黛命运的逆转成为了他们悲剧结局的另一个因素。
黛玉本性敏感多疑,内心深受情感困扰。
宝玉的不断接触和亲近也让黛玉的情感进一步扩大,她陷入了对爱情的痛苦和无奈之中。
宝玉离开贾府后,黛玉更是心如死灰,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她的死不仅是对宝玉爱情的绝望,更是对整个封建家族制度的抗争和对命运的无奈。
宝黛的爱情悲剧结局在红楼梦中是不可避免的,它同时也映射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宝黛之爱的悲剧结局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总之,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是在封建家族体制、命运安排以及主人公命运逆转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分析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分析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复杂多变的人性与感情。
其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引人注目。
本文将对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进行分析。
宝黛两情缠绵宝玉和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男女角色,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认为是小说中最为动人和深沉的爱情之一。
1. 宝玉与黛玉初次相遇宝玉和黛玉初次相遇于贾府,两人从一开始就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他们互相吸引并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彼此眼中逐渐成为重要存在。
2. 彼此扶持与关心在小说中,无论宝玉还是黛玉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两人总是坚定地支持和关心彼此。
他们互相扶持,在艰难与痛苦中共同度过。
3. 情感纠葛与误会尽管宝玉和黛玉之间深情厚意,但在他们的爱情故事中也充满了纠葛和误会。
有时,他们因为家庭背景、婚姻状况等因素产生摩擦和矛盾。
这些困难考验着他们之间的感情,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复杂和曲折。
爱情结局:离别与遗憾尽管宝玉和黛玉深爱着对方,但最终却没有能够在一起。
1. 黛玉的离世黛玉年轻而柔弱,在小说后期患上了重病,并最终不幸辞世。
她的离去让宝玉陷入了巨大的失落与忧伤。
2. 宝玉的遗憾宝玉对于黛玉的离世感到极度的遗憾和自责。
他始终无法释怀这段爱情,并以此为人生的遗憾和痛楚。
影响与意义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纯真和执著爱情的追求。
这段爱情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荣辱和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它也使得读者思考并反思了自己对于爱情与生命的态度。
总结: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既是美丽而又充满矛盾和遗憾。
他们一起经历了痛苦、幸福和离别,其爱情故事让我们深感人生无常和命运摆布。
然而,他们的感情仍然被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了经典文学作品中不可磨灭的一页。
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悲剧性
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悲剧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中,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和悲剧的部分之一。
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悲剧性的根源和内在原因。
首先,宝黛爱情的悲剧性源于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安排。
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聪明机智、情感细腻,但也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
他与黛玉之间的感情是一种纯粹的、超越亲情和友情的爱情。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才情出众、性格敏感的女子,她聪明伶俐、独立自主,但也情绪多变,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自卑心理。
两人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在情感交流中存在着障碍和矛盾,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其次,宝黛爱情的悲剧性还体现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族命运的压迫之下。
红楼梦以贾府为背景,通过展现贾府衰败的过程,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和社会的不公平。
在这个封建家族中,宝玉和黛玉作为贾府的后代,他们的婚姻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
贾府的衰败和命运的安排使得他们无法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因为社会的压力而变得更加悲剧和无奈。
正是这种社会环境和家族命运的压迫,使得宝黛的爱情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此外,宝黛爱情的悲剧性还表现在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上。
尽管宝玉和黛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们的性格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误解。
宝玉善于表达情感,但常常缺乏行动力,对黛玉的关心和爱护也未能得到她的理解和认同。
而黛玉则对宝玉的感情有着深深的依赖和渴望,但她的自尊和自卑心理使得她对宝玉的关心和爱护常常表现为冷漠和反感。
两人之间的这种矛盾和误解,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心意,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爱情走向悲剧。
最后,宝黛爱情的悲剧性还体现在他们的命运安排上。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命运,他们都是红楼梦的主角,但他们的命运却是悲剧的。
宝玉被贾母视为命中注定的灾星,他的一生注定了不幸和离散。
而黛玉则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姓名:张晓娜学校:巩义市广播电视大学学号:20071410020443指导教师:郭树伟定稿日期:2009年9月目录一、宝黛爱情的命运悲剧。
(1)二、宝黛爱情的时代悲剧。
(2)(一)宝玉的软弱多情 (2)(二)宝黛爱情反世间之道而行 (2)(三)宝黛性格不和 (3)三、《红楼梦》宝黛爱情的社会悲剧。
(5)参考文献 (6)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张晓娜2009年9月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
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一曲婉唱。
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既是命运的悲剧,又是时代悲剧,更是社会悲剧。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也是古典悲剧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中最能体现其悲剧性的就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是全书的中心情节,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是他把宝黛的爱情悲剧跟贾府由盛转衰的命运结合起来描写,写出了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衰亡史,同时也写出了这个悲剧的构成及其深刻的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命运悲剧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中兴家业的继承人,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为了光宗耀祖,家长们要把他引上正路,他们十分害怕宝黛的爱情结合,他们不顾给宝玉造成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和痛苦,不惜置黛玉于死地,最终选择了薛宝钗做贾宝玉的妻子。
这不仅仅因为薛家有钱,两家门第相当,联姻以后可以进上步加强他们“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薛宝钗脑子里那一套封建正统思想,完全符合封建主义道德规范和整个贵族家庭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内容提要】从《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性质出发,剖析了宝黛爱情悲剧形成的三个原囚。
认为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是扼杀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其次宝黛在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叛逆性格是形成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最后资本主义的萌芽,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礼教的激烈冲突以及初步民主主义自身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是形成爱情悲剧的主观原因。
【关键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民主思想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以家庭题材反映人世诸相的文学巨著。
作者曹雪芹一枝巨笔既写尽儿女痴情,又写尽封建世态,使作品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作者写出了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中许多悲剧事件,其中关于宝黛爱情描写着墨最多。
从第一回“还泪之说”开始,至末回“情榜”作结,连续不断地描写了主人公执着相爱的具体情节,塑造了一对封建贵族叛逆者的鲜活形象,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其它任何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梦楼》这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像它这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价值愈高,悲剧愈深。
因此,蒋和森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人的美、爱情的美以及这种美被毁灭的主题。
”这里我主要从宝黛爱情本身的性质出发,探讨这一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性质也许曹雪芹在写宝黛恋爱时,他的笔经过了最清澈山泉的洗灌,写得那样沥血滴髓,却又如此纯洁高尚:一双小儿女,脸对脸倒贴在枕上,说那小耗子的故事。
宝玉醉心地称赞他的表妹是天下“最标致、最美貌的一位小姐。
”却又是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爱情充满了无邪的天真。
心灵上的相互吸引,思想上的强烈共鸣,使这种爱情,从一开始的第一天起就显示出茁壮的生命力。
那“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蕴含着多少天地间的真情。
但在那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里,要把这不能言传的心事表达出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他们的爱情像压在石板下的嫩芽,要长出新的枝叶是何等艰难和渺茫,黛玉几乎是用眼泪浇灌那爱的花蕾。
“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便是建立在思想性格一致基础上的宝黛爱情的象征,它与建立在门第财产基础之上的“金玉良缘”恰成鲜明对照。
真正伟大的作品,从来不为爱情而写爱情,它总是通过爱情描写反映出时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
《红楼梦》杰出成就,就在于不仅把爱情婚姻与政治描写始终深刻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在全书中构成线与面的辩证关系。
宝黛爱情不仅具有一般男女要求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的理想愿望,而且具有更广泛的共同的叛逆思想基础。
“宝黛读曲”一回描写二人阅读《西厢记》时的感受和情态。
宝玉说:“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而黛玉一口气读完后自觉,“词藻警人,满口余香”。
一本歌颂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反封建礼教斗争的“禁书”,两人竟有共同感受,且寄予了高度的评价,清楚地表明了他们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
当湘云劝宝玉常常会会那些作官为宰的人,学学仕途经济学问时,被宝玉斥为“混账话”,并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
”这里更表现了他们基于反封建一致立场上的爱情。
由此可见,这两个叛逆人物和当时强大的封建传统势力几乎发生了全面对抗:既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也反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甚至还反对封建阶级所规定和向往的人生道路。
二、宝黛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一)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是扼杀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
中国古代的法律来源于礼制规范,这些礼制规范依据宗法原则调整着阶级等级秩序。
因此,历代的法律制度都贯穿着礼制的等级名分原则。
“三纲”是封建礼教的核心,也是古代法律维护的重心。
礼制强调等级特权,主张以人的身分地位进行区别对待。
“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级别愈高,特权愈多。
古代社会初期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汉以后,虽主张礼法结合,士大夫也受到法律限制,但统治者在制定法律时,确立“尊卑长幼之序”,赋予贵族、官僚和家长以特殊的法律地位,享受各种法定和习惯的特权,目的是用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封建社会女性地位极其低下,封建礼教对女性迫害特别残酷,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妇女自由,压迫妇女顺从男性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不但剥夺了女性自己择偶的任何可能性,而且使女性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更谈不上保持人的尊严。
女性是封会最大的受害者。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同样包含着政治目的和作用。
《礼记·婚义》说:“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下一级后世。
”这句古老而典型的婚姻定义,明白地道出了家族社会的婚姻并不仅是男女两性的结合,而是为了祭祀祖先与延续家族。
家族利益是婚姻的首要考虑,人们常说的“门当户对”就是基于家族间的共同利益。
再者,最重要的是封建婚姻必须遵循“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原则,否则,是会受到礼法的严厉制裁的。
因此,封建婚姻中任何个人情感都必须受到礼法的严格约束,都必须完全服从家长的意愿。
试看,在贾府这个贵族家庭里,主子们的淫乱可以被视为合法的,而对于青年男女间的恋爱,却被以“事关风化”而严加禁阻。
迎春的丫环司棋和其表弟相爱,这本正常的行为在检抄大观园时,当们互赠信物,私定终身大事被主子发现后,“大家都吓了一跳”,迫于封建正统势力的压迫,一对有情人不得不双双就死。
这个表面上繁华似锦,礼仪至尊的天堂,而实际上是黑白颠倒,腐朽透顶的人间地狱。
这里时时刻刻上演着令人心惊肉跳的人间悲剧。
就是这样一个被封建礼教统治得如同钢筋铁骨般森严的环境里,人身不得自由,婚姻不得自主。
尽管宝黛从童年时代就培植起来的感情,如陈年佳酿,越来越香醇,但婚姻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尽管宝黛爱情已发展到忠贞不渝,但他们不可能自己结合,只有盼着家长开恩。
然而,黛玉在贾府为宝玉选择配偶的名单里,早被除了名。
贾母喜欢宝釵稳重平和,自己拿出钱来给宝釵过生日;元妃赐出来的礼物,独宝钗和宝玉的一样;王夫人只要看见眉眼儿有点像林妹妹样子的女孩子,就厌烦地把她叫做“妖精似的东西”。
封建家长从维护自己的家族利益出发,要求宝玉将来能支撑这个摇摇欲坠的世家门户。
因此他们考虑宝玉的配偶时,须服从这个总目的。
受封建规范教育很深,稳重平和,精明能干的薛宝钗,当然成了他们最理想的人物。
同时宝玉和宝钗结合,不仅可以使薛王两家关系更密切,而且宝玉也会在宝钗的朝夕规劝下,逐渐改掉“痴”、“狂”的性格,走上他们所期盼的“科举仕宦”、“荣光耀祖”的道路。
而薛王两大家族,从自身利益考虑,也竭力使宝玉、宝钗结合,以便进一步取得贾府的帮助和支持。
所以宝玉、宝钗的结合有利于维护贾、王、薛三个封建大家庭的共同利益。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里的婚姻根本不是男女双方自己的事,而是直接关系着家族的阶级命运,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于是宝黛爱情悲剧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至于王熙凤早在第二十五回和众人拿宝黛开玩笑时,就指着黛玉说:“你给我们家做了媳妇,还亏欠你么?”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配不上?门弟儿配不上?根基儿配不上?哪一点玷污你?”这分明道出了封建婚姻的原则和基础,把宝玉、黛玉分出了高下、门弟、根基、家私几个砝码,使宝黛的天平失去平衡。
黛玉的才华、学识在封建家长的眼里能值几文?黛玉二进贾府只带来了书籍纸笔,更何况她的性格又是那么地不符合封建阶级的闺秀要求,这一切怎能和出身皇商之家的宝钗相匹敌呢?更兼宝钗身后有强大的封建势力作后盾。
这就决定了宝黛间的爱情只能以悲剧结束。
(二)叛逆的性格是宝黛爱情共同的思想基础,也是加速其爱情悲剧进程的直接因素。
宝黛爱情悲剧其实是他们悲剧性格的特殊反映,他们在思想一致和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爱情,又在爱情发展中一步步走向叛逆。
我们来看看封建家长眼中这两个“二臣”“逆子”形象吧!先来看看这场爱情悲剧的男主人公贾宝玉。
贾宝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作为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性格最初也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和轻蔑,以及与之相应的对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
贾宝玉生长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环境中,一生下来,家庭就给他安排下了一条功名富贵的道路,但他终于背弃了这条道路。
他由于贾母从小骄纵,一直在“内伟厮混”,因此他没有像贾珍等沾染那么多恶习,正规的封建教育也接受不多。
他住的大观园又恰恰是一个封建礼法统治比较松弛的地方,在一群被压迫女孩子的影响下,发展了他的叛逆性格。
宝玉同情热爱女性,尊重女性。
封建阶级极力提倡“男尊女卑”,把女人当作男人的工具。
而作为男性贵族的贾宝玉却真心坚信“山川日月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真心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这种似乎怪诞的看法,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
贾宝玉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女孩子身上。
他尊重热爱她们,力图消除主仆等级差别,平等地待她们。
“怡红院夜宴”他反对依次安席,主张无论尊卑长幼,只是围桌而坐,一个个吃得东倒西歪。
平日里也一味在脂粉堆里胡缠,且每每甘为诸丫环充役,受丫头的气。
他自己被烫了手,倒问烫了他的那位姑娘疼不疼,他自己被大雨淋得水鸡儿似的,反提醒那姑娘赶快避雨……女奴睛雯被封建主子迫害致死,宝玉发出愤怒的呼声,撰写了《芙蓉女儿诔》,祭晴雯冤死的灵魂。
诔文中,他用最美好的语言,将晴雯比作至美至洁的芙蓉女神,对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女奴加以热情赞颂,充分表现出多情公子对被残害天逝的女奴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毫不掩饰对惯用鬼域伎俩陷害别人的邪恶势力的痛恨。
宝玉是贾氏家族当然的继承人,贾府统治者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刻苦攻读,结交官场人物,将来能够担负起家道中兴的责任。
然而,事与愿违,他却仄恶这个阶级,迫使他努力追求的“仕途经济”,认为这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蠢”之流用于沽名钓誉的手段。
他懒于和士大夫交淡,甚至把“文死谏”、“武战死”和“君子杀身成仁”等神圣的封建道德也说成是“胡闹”。
他不满于现实生活,对贵族家庭中的种种热闹繁华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漠。
姐姐元春被封为贵妃,“荣府上下内外等莫不欢天喜地”,只有贾宝玉置若罔闻。
追求自由爱情,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和林黛玉的真挚爱情是宝玉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
宝玉在这个封建家庭里,被家长们看成“混世魔王”。
只有和他自由相处,从来不向他讲“那些混账话”的林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己。
这种带有更鲜明叛逆性质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立场上。
因此,它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愈矛盾。
林黛玉是作者从我国优秀古典文学中采摘出来的灵芬秀异的精神凝聚而成的艺术形象。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如诗如画的肖像说明了黛玉在作者心目中不同凡响的地位。
这样一个爱耍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姑娘,两百多年来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倾心爱慕,并不完全由于她的美和悲情结局,而是因为她的性格富于魅力,渗透着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完美情操和高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