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重点元明清部分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填空1.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2.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4.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7.“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

8.二拍”:凌濛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9.《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10.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

11.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12.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

13.吴伟业的“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14.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

15.查慎行受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

16.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

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17.李渔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

18.李玉的戏曲创作:“以曲为史”的历史剧为《清忠谱》、《千钟戮》。

“一人永占”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三国→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历史演义小说”: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与美学理想。

4、“演义”:“据史实,演大义”,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政治与道德的评价。

(纪实+艺术的创造)5、“章回体”:章回体小说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就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就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就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与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就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拟话本”: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就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就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1、“剪灯三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褀《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2、“三言二拍”:冯梦龙《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代传奇:1、“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2、“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瞧重。

3、“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反对格律限制。

4、“苏州派”:以李玉为代表,其代表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与《清忠谱》。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元明清元1.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包括杂剧和散曲。

2.所谓元曲,乃广义的称呼,实则包括两种文学体裁:一为剧曲,即元杂剧,乃戏剧之属;一为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乃诗歌之属。

足以代表一代之文学,能与唐诗、宋词并称者,实为元杂剧。

3.元代戏曲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5.马致远有“曲状元”、“万花丛里马神仙”等称誉,代表作《汉宫秋》以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6.王实甫“花间美人”,除《西厢记》(元代戏曲创作最高水平“天下夺魁”)外,《丽春堂》、《破窑记》等。

7.《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董西厢》《弦索西厢》《西厢搊弹词》8.白朴《墙头马上》(杂剧代表作)与《梧桐雨》。

9.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的是《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10.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11.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创造。

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

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雄奇飞动,但诡异晦涩。

一、散曲(一)解释:散曲是诗词之外的又一种新的韵文形式,它是从词发展而来,又在金元时期各种曲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及部分唐宋词调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按一定宫调的典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词。

由于散曲可以入乐,当时人们又称其为乐府、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

散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二)散曲体制: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天净沙秋思》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期末考试背诵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期末考试背诵版)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其中《窦娥冤》、《单刀会》等,是关汉卿的代表作;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其实他们的创作成就并不高,不但不能与前代诗坛的大家相比,就是在元代诗坛上也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诗人。

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

当然,“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这是他们超过当时其他诗人的地方。

《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剧坛领袖内容梗概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天章因欠高利贷无力偿还,被迫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只身赴京赶考。

13年后,窦娥已守寡三年,蔡婆婆找赛卢医索债,险为所害,而“搭救”她的张驴儿父子意欲霸占蔡婆与窦娥,蔡婆婆默许张氏父子,窦娥不同意,张驴儿要挟赛卢医出售毒药,欲毒死蔡婆,却误杀其父,贪官是非不分,胡乱判案,造成窦娥的千古奇冤。

窦屈死三年后,窦天章在窦娥的冤魂的再三警示下,终于为她平反伸冤。

通过公案故事,揭示社会问题,尤其是黑暗政治和邪恶势力对弱小者残酷压迫,表现对于公平的秩序和安宁的向往。

反映弱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反抗,带有“社会剧”意味。

窦娥形象分析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1、弱小、善良而多难。

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后,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也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

公堂上,不忍婆婆被打承担罪名,临刑时,怕婆婆伤心,请刽子手绕道而行。

2、严守妇道,维护自身人格尊严。

她和婆婆当面顶撞,据理力争,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她镇静、坚定,绝不示弱,以蔑视鄙弃的态度与张驴儿针锋相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1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作的题材来源从古代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汉人刘向的《说苑》、《汉书·于定国传》、晋人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二、剧情梗概和角色扮演:剧情:楔子:抵债别父。

第一折:守寡拒婚。

第二折:受诬蒙冤。

第三折:临刑誓愿。

第四折:鬼魂雪冤。

扮演:正旦:窦娥(原名端云)。

冲末:窦天章。

卜儿:蔡婆。

净:赛卢医。

副净:张驴儿。

净:桃杌太守(孤)。

孛老:张驴儿之父。

外:监斩官。

魂旦:窦娥鬼魂。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窦娥主唱。

)三、主题思想: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

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

四、窦娥的形象分析(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

(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五、艺术特色(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

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

2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二、历史剧《汉宫秋》(一)剧情梗概:楔子:选美。

第一折:纳妃。

第二折:索妃。

第三折:送别。

第四折:祭妃。

(二)脚色扮演:正末:汉元帝(驾)。

正旦:王昭君。

外:尚书五鹿充宗。

冲末:匈奴王呼韩邪单于(番王)。

净:毛延寿。

(此剧为末本,由汉元帝主唱。

)(三)根据时代精神改造历史材料。

《汉宫秋》是一部历史剧,写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汉书》卷九《元帝纪》和《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都记载了这一事件,写昭君自动请行,并在匈奴结婚生子,昭君出塞在当时是一件民族和睦的好事。

另有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元帝悔失昭君而怒杀毛延寿等画工事;东汉人蔡邕的《琴操》则记昭君到匈奴后因不肯从胡俗嫁前妻之子而自杀;唐代《王昭君变文》则写昭君出塞后思念家乡,愁病而亡。

元明清部分背诵篇目

元明清部分背诵篇目

元明清部分:(共26篇)
一、元代(8篇)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刘因《白沟》
杨维员《题苏武牧羊图》
王冕《墨梅》
二、明代(7篇)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念奴娇•策勋万里》
于谦《石灰吟》《咏煤炭》
夏完淳《即事》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好姐姐》
三、清代(8篇)
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长亭送别]
顾炎武《秋山》
王士祯《真州绝句》
郑燮《渔家》《竹石》
袁枚《马嵬》《黄生借书说》
姚鼐《登泰山记》
四、近代(3篇)
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病梅馆记》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剑》。

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话本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

后世统称为话本”。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长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栏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踏摇娘:古代的一种曲艺形式,通常和皮影戏在一起表演,流行于民间。

并未载入正史。

又作“踏谣娘”。

取材于民间故事。

据《教坊记》、《乐府杂录》记载:北齐时(或作隋末),河朔(黄河以北地区)苏某,烂鼻貌丑,不曾作官却自称郎中,嗜酒,常在醉后殴打他的妻子。

苏妻貌美善歌,将满怀悲怨谱为词曲,倾诉自己的不幸。

这些词曲在传唱中又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增加伴奏音乐,逐渐形成歌舞表演。

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

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

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

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

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部分总结(30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部分总结(30页)
龚自珍《病梅馆记》托梅议政: 通过剖析 梅花被扭曲摧残的根由及自己爱梅、疗梅并辟 病梅馆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 制和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恨,要求改革政治,打 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热烈愿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八、近代诗文
《病梅馆记》的艺术特色:以梅为寄托, 托梅言志,借梅议政。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 志,以物喻人”。构思新颖,比喻奇妙,寓意 深微而又泼辣明快。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五、清词
陈维崧的《点绛唇[ 夜宿临洺驿] 》这首词 寓情于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在客观景物 的生动描绘中,写出一种萧瑟清冷的境界,寄 寓了他对身世遭遇的感慨。全词意境雄阔,气 势豪迈,设喻奇特,造语不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六、清代小说
七、清代戏曲
1、洪升的《长生殿》取材白居易的长诗 《长恨歌》和白朴的剧作《梧桐雨》,借李、 杨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化“至情” 的追求,同时寄寓着深沉的民族兴亡之感。 《惊变》是全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揭示了李杨 荒淫享乐是导致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七、清代戏曲
一、明代诗文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借轩写 人,借轩抒情,以项脊轩统领全篇,在艺术构 思上很有特色。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 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脊轩”。 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一、明代诗文
3、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是一篇笔锋犀利 的讽刺性杂文,以夸张的漫画化的手法,栩栩 如生地刻画了权贵、奔走于权贵之门的阿谀奉 迎者和权贵的走狗三种人的丑恶形象,寥寥数 笔,他们的心理神态并皆跃然纸上。刻画了藐 视权贵、不事奉迎、刚正不阿、正气凛然的作 家自我形象。传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元明清中国文学史重点(袁行霈)

元明清中国文学史重点(袁行霈)

元明清文学史重点一.填空诸宫调:诸宫调又称话本,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形式,它说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并配以音乐、宫调。

有着明显的代言体特征:首先,是诸宫调作者的声音。

其次,是故事中人物的声音,诸宫调演唱者代故事中人物说话,表达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再次,诸宫调演唱者自己的声音,叙述情节,抒发感慨,发表议论。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的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散曲(作品、作家)——睢景臣《高祖还乡》、关汉卿《不伏老》、白朴《佳人脸上黑痣》《渔夫》、兰楚若《南吕·风情》、刘时中《上高监司》、卢挚《秋景》、姚燧《感怀》、张可久《叹世》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明初四杰(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又称"吴中四杰"。

台阁体(三杨):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

他们发为诗文,饱含富贵福泽之气。

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应制”和应酬之作,充斥于他们的诗文集中。

“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有其工丽的形式而已。

这种文风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一般利禄之士得官之后竞相摹仿,以致沿为流派,文坛风气遂趋于庸肤。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

后七子:明代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

名词解释元代1.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其他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善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它脱离了戏曲的雏形阶段,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元代的戏剧舞台上。

从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来说,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一一宋杂剧、金院本,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一一诸宫调。

2.代言体:“代言体”的叙事方式(第一人称),即由故事中人自说自话,自叙其事,声口毕肖,活灵活现,并且让剧中人在具体的情景中互动或发生戏剧冲突。

“代言体”的出现标志着杂剧体式的正式形成。

这是杂剧超越了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最明显之处。

3.元曲:是一个既包括诗歌类的散曲也包括元杂剧在内的综合概念。

由于杂剧是用散曲中的套数来演唱的,所以元曲既可用作二者的统谓或总称,也可以分别特指其中的一种。

4.南戏: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盛行于南宋,元统一后衰落,元后期中兴。

5.四大南戏:南戏创作史上负有盛名的四部作品,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为“荆刘拜杀”。

因南戏当时有“传奇”之名,故后来也有“四大传奇”之称。

“四大南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戏的创作水平。

6.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

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

小令与词有同源关系,体式上都是长短句,只有一段。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

明代1.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的。

“讲史”讲述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之事,由于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因此,每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古代文学史考点归纳 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史考点归纳 元明清部分

②在人物塑造上,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结合,或者说传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英雄性、生活化,真实可信背景的真实(市井社会、市井街头)心理的真实(合乎人之常情)如:拳打镇关西武松“景阳冈打虎”上山之前“喝酒”壮胆添力、“英雄本色”上山之中胆大与胆怯“方知真有虎时”侥幸心理③善于处理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同而不同处有辩叶昼:“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众人,都是急性的,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金圣叹:“鲁达粗鲁时性急,史进性急是少年任性,李逵粗鲁时蛮,武松粗鲁时豪杰不受拘勒”2.纯粹的白话艺术第十章,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仙成佛路悠悠《西游记》和“唐僧取经”群众创作与文人创造相结合①唐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②元代时期,《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③明代时期,《西游记》西游记的主要观点①幻中有理儒释道谢肇喇:求放心说,西游记曼衔虚池,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口之神,以猪为意②幻中有趣③幻中有实钟婴:“毕生为众生的事业奋斗,完成这样的事业,个人也就到了至善的精神境界,”杨义::“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当做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境的挑战以及应战的升华来解读”西游记的思想内容:①对《西游记》的基本构架和整体结构来看,作品无疑宣扬了儒佛道相溶的新学,蕴含修心特性,以心说法的寓意。

②从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内涵来看,作品又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肯定,显示出明代中叶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③《西游记》就是一部诙谐幽默的“游戏之作”,又与现实人生息息相关,讽刺当时的世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孙悟空“大闹天宫”:对天地权威的蔑视,对自由生活的强烈追求。

孙悟空无所畏惧,敢于冲破一切的战斗精神。

包括两个方面:①名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不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追求自由、爱挣脱一切个性的束缚,以及意气风发的气概和对等级制度的不满和反抗。

②又是明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的折射,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积极乐观、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诙谐幽默等品格,无疑反映出我们名族性格中的精神,孙悟空的形象是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披着神话外衣的市井英雄形象,反映抨击社会现实的意义。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整理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整理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黄季鸿班级)文学基础元代: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2.宋元四大南戏(传奇):“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3.南戏之祖:高明《琵琶记》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5.元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6.元杂剧:前期繁盛期[1264~1307]:创作中心:元大都创作风貌:大都为现实批判,揭露黑暗,表达一种愤怒与不甘屈辰的反抗精神。

白朴《墙头马上》(裴少俊,李千金)素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梧桐雨》(李杨爱情)《东墙记》郑光祖《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唐传奇陈玄祐《离魂记》为原型素材《王粲登楼》《 梅香》(白敏中,小蛮)与《西厢记》雷同水浒戏“双壁”: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杨显之《潇湘雨》纪君祥《赵氏孤儿》(最早译成外文的元曲作品)尚仲贤《柳毅传书》(人神结合的爱情剧)郑廷玉《看钱奴》(取材《搜神记》,吝啬鬼)武汉臣《生金阁》李行道的《灰阑记》孟汉卿的《魔合罗》后期衰落期[1308~1368]:创作中心:南移当时临安(杭州)创作风貌:大都呈现为对正统文化的复归,斗争精神减退杨梓《豫让吞炭》宫天挺《范张鸡黍》乔吉《扬州梦》(杜牧与张好好,开元剧描写文人风流韵事之先河)《两世姻缘》(韦皋,韩玉箫,影响《牡丹亭》)秦简夫《东堂老》(商人描写)《赵礼让肥》(颂扬封建伦理的代表)萧德祥《杀狗劝夫》(家庭伦理的代表)7.关汉卿:公案剧:《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风月剧:《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金线池》、《谢天香》、《拜月亭》、《玉镜台》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8.《窦娥冤》取材《淮南子》“东海孝妇”9.元散曲:前期:风格豪放:关汉卿《不服老》,马致远《秋思》后期:风格清丽:张可久的作品,被后世认为是清丽派的代表。

睢景臣《高祖还乡》,刘时中《上高监司》10.马致远《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

古代文学史复习(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史复习(元明清部分)

犬吠集续集Malar欠拧babySunny向泥马狗娘无名氏406工作室填空选择1.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2.说话四家:一.小说二讲史三讲经四合生3.话本:从唐代民间讲说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宣和遗事》,具备了《水浒传》一些主要情节《全相平话五中》包括《三国志平话》将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4,.《西厢记诸宫调》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诸宫调作品,董解元5.北方戏曲——杂剧南方戏曲——南戏6.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一出误会式喜剧7.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女:王瑞兰男:蒋世隆、白朴《墙头马上》女:李千金男:裴少俊、王实甫《西厢记》女:张生男:崔莺莺、郑祖光《倩女离魂》女:张倩女男:王文举8.元代戏剧“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9.王国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冤》《赵氏孤儿》10.白朴通过《梧桐雨》传达盛衰兴亡的深沉感叹11.马致远《黄粱梦》,属神仙道话剧,“万花丛里马神仙”前期最重要的散曲作家,享有“曲壮元”美称,《双调夜行船.秋思》12.散曲有两种形式:小令和套数13.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14.高明的《琵琶记》是元代南戏的冠冕,有“南曲之宗,词曲之祖”美称15.“毛本”,毛氏父子整理的《三国志演义》评点本16.《三国志演义》“尊刘贬曹”倾向独特语言风格,“文不甚深,言不甚俗”17.简本系统,一般都有平田虎,王庆的内容18.“开国文臣之首”宋濂19.《楚有养狙以为生者》出自《郁离子》《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0.高启被誉为明朝开国诗人之“冠冕”,作品《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2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22.明朝的“台阁体”“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23.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潸然泪下,悲歌数十过不休”24.后七子:王世贞主盟文坛时间最长,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25.后七子:谢榛26.前七子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27.李攀龙文学理论:“文自西京,持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

元明清文学重点

元明清文学重点

明传奇——我国戏剧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高潮。

1、明传奇:1)传奇本是小说的形式之一,比如唐传奇;2)元至明初,称杂剧为传奇;3)明嘉靖以后称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剧为传奇。

4)传奇的本义是传播新奇,奇异之书。

2、吴江派:以吴江人沈璟为代表,其理论归结到一点,即强调场上之曲,反对案头之曲。

主张“合律依腔”和“僻好本色”,强调格律,偏重于舞台性。

3、汤显祖:《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被贬。

明传奇作家中,成熟最高,影响最大。

4、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传奇剧《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因其剧中都有一个梦作为剧中关键情节,又因汤显祖为临川人,所以称之为临川四梦。

5、《西游记》创作的主要依据《西游记平话》。

6、《西游记》主旨:带有游戏性质的长篇小说,其主旨在于游戏——鲁迅。

7、孙悟空的性格特点:1。

在孙悟空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种种美德,如勇敢、顽强、忠诚、机智、聪明、正直、嫉恶如仇、坚忍不拔、见义勇为、乐观开朗、天真无邪、诙谐幽默。

2。

当然,他身上也存在某些无伤大雅的缺陷,如过于自信、逞强好胜、心高气傲、自命不凡等。

3。

反抗权威,藐视尊严,要求自由,放纵个性,充分体现了反抗传统势力,冲决天罗地网,追求自由解放精神。

4。

不计较个人得失,以事业为重。

5。

不为狭隘物质利益所困,能为理想献身,这是他英雄性格的核心。

8、古世情小说开山之作《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9、《金瓶梅》的思想意义:1)通过暴露西门庆一生及其一家的罪恶活动,痛快淋漓地揭露了明代封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深刻具体地描绘了当时从朝廷到地方大小官僚勾结恶报豪绅,欺压盘剥人民的血腥图景,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一定的反封建意义。

2)作者相当深刻地写出了古老中国从封建宗法社会开始迈向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艰难步伐。

3)《金瓶梅》还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大异其趣的、吵吵嚷嚷的女性世界。

10、公案小说:1)公案本是宗话本小说体之一;2)来源于《都城纪事·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3)明中叶以后演变成公案小说;4)内容多为民间刑事案件,如奸盗凶杀之类,破案一部分靠清官的智慧,一部分靠鬼神的启示。

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复习

中国文学史 元明清复习

中国文学史元明部分1、杂剧(北曲杂剧):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

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3、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此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

也叫散曲小令为街市小令、叶儿。

4、铁崖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杨氏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甚至多用辙语僻词,些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体,一时名震东南,又称“铁体”。

5、四大南戏: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

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

“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6、元曲四大家:中国历史上的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他们也是历史公认的元曲四大家。

奠定他们在曲坛地位的代表作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幽魂》。

7、《董西厢》:“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官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

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1、杂剧的体制特点(1)一般“一本四折”。

“折”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的一个单元。

四折成为一本,许多剧本还有楔子。

(2)剧本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古代文学史 明清部分详细重点

古代文学史 明清部分详细重点

名词解析:2 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一个文学创作风格,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3、茶陵派:明初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的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4、“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5、《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

《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6、临川四梦: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

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

“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7、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8、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1.《三国演义》积累型的作品,第一部章回小说,开山之作晋陈寿《三国志》(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裴松之作注(三大名著:裴松之注《三国志》,刘效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野史,杂传一百四十多种。

《世说新语》有不少三国人物故事,都成为创作素材。

隋朝民间流传三国故事。

元朝有话本《三分四略》,以及《三国志平话》话本。

戏剧中有三国戏。

罗贯中根据历史、文艺、创作,写下《三国演义》历史小说毛宗冈父子对《三国志》加工,作回目,工整的回目,采用对偶。

尊刘贬曹(思想倾向)陈寿《三国志》尊曹贬刘,陈寿西晋人,曹操正统,与所处时代有关。

东晋人凿齿写《汉晋春秋》推刘为正统。

东晋偏安,与蜀地差不多,北方沦入异族。

司马光《资治通鉴》尊曹贬刘。

朱熹《资鉴纲目》推刘(南宋,半壁江山)史书中尊贬不一。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胡适:“所谓的历史,就是一个任何人打扮的小姑娘。

”)通俗文学中的三国故事则一贯尊刘贬曹,间接证明。

(《东坡志林》“薄劣小儿”直接证明大量的三国剧无一不是尊刘贬曹。

)(通俗文学适应于简单化,最明显是分“正”“邪”。

简单的才适于传播。

雅文学人物形象往往是复杂的,《二重组合论》刘再复,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不只是一种,文学形象的性格的丰富性。

)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刘正曹邪?容易传播,容易接受。

①.王朝正统观念。

②.刘备集宽厚仁爱之德。

毛评又加强了这种思想,民间道德与正统道德有重合。

通俗作品面向大众,体现民间道德,便于传播。

正统道德中的义,与三国中的义不同,三国中是义气,范围广泛。

关羽来说,超越自然、血缘、地缘。

义超越血缘、地缘,而有别于君臣,与江湖社会最是合宜。

江湖社会超越宗法、政治制度,不讲血缘,而讲义气。

义:感情,重然诺,重恩仇。

刘、关、张三人体现义气,三国也普及历史文化。

(通俗文学一大功用:普及通俗文化)艺术成就(讲史演义:根据历史故事加以敷陈。

演义,演绎其义而敷陈之。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整理版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复习资料整理版

1、台阁体: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其倡导人号称“三”,即士奇、荣、溥,都是故称其诗为“台阁体”。

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2、茶陵诗派:从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

茶陵派以东阳为主。

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

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3、前七子: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代表人物是梦阳、何景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4、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6、吴江派:是以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

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

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

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

元明清文学作品

元明清文学作品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戏曲、散文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所著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此外,还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是元明清时期的杰出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