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二节“手电筒亮起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结构与原理,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以及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知道光是如何传播和反射的。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原理的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手电筒,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纸盒,镜子,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制作材料,包括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纸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手电筒在黑暗的教室内进行探险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镜子反射光,让幼儿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 动手制作手电筒(10分钟)(1)讲解制作步骤,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手电筒进行光的传播和反射实验。
(2)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光是如何传播和反射的。
(1)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电筒,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手电筒亮起来2. 内容:(1)手电筒结构: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2)光传播和反射现象:镜子反射光,手电筒发出的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用自己制作的手电筒进行光的传播和反射实验,观察现象。
(2)和家长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尝试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光纤通信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和作用,学会动手制作手电筒。
难点:掌握手电筒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手电筒的材料:电池、灯泡、开关、电线、塑料管等。
2.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的材料包,包含电池、灯泡、开关、电线等。
3. 制作手电筒的操作图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中的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3. 示范:教师根据操作图纸,现场制作一个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和模仿。
4. 制作:幼儿根据操作图纸,动手制作手电筒,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幼儿是否掌握了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是否给予了适当的指导。
3.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4. 教师反思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如制作简单的电路玩具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科学探索区,提供各种科学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索。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评价幼儿对手电筒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成果评价:教师对幼儿制作的手电筒进行评价,关注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幼儿自评: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拆、装、玩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认识正负极,学会使用电筒。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人手一个电筒:因各种原因不亮的电筒若干;各式电筒若干。
2.电池若干,盘子若干只;电池回收箱一个一、开始部分兴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电筒)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1.拆电筒(1)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电筒,要请你们玩:先看看电筒是什么样的,再把它拆开来,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幼儿玩电筒,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拆,并将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子里。
(3)师:你发现电筒里有什么?2.装电筒(1)师:小朋友拆开了电筒,发现了许多的秘密,那你们能不能把它装好,(教案出自:)让它和原来一样能发出亮光呢?(2)幼儿装电筒师:为什么刚才亮的电筒,现在不亮了呢?3.修电筒:(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电筒不亮了,请你们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电筒亮起来。
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也可以把你的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师:你发现电筒是什么原因不亮的,你怎样又使它变亮了?(电筒不亮的原因:电池装反了;电池里的电用完了;电珠坏了;垫片没有等) 找小朋友上来安装手电筒,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强调知识点:安装电池时要注意,正负相连,才能亮。
4.电池里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面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也会污染环境。
)5.师:除了今天我们玩的电筒,你还见过其他样子的电筒吗?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相继出示有关电筒。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光和影》的第二节“手电筒亮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学习如何制作手电筒,并掌握光与影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3. 帮助幼儿掌握光与影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手电筒的制作过程及光与影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底座,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制作材料,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教室,突然熄灯,让幼儿感受黑暗中的光。
然后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手电筒的发光原理,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3. 制作手电筒(10分钟)教师示范手电筒的制作过程,然后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完成手电筒制作后,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和影子。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制作手电筒的心得,讨论光与影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亮起来》2. 内容:(1)手电筒发光原理(2)手电筒制作步骤(3)光与影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手电筒的光和影子,画出光与影的形状。
2. 答案:幼儿画出手电筒的光和影子,形状不限,只要表现出光与影的特点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手电筒发光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光与影的变化,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手电筒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一、游戏目标通过参与《手电筒亮起来》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游戏准备1. 材料准备:手电筒、电池、导线、灯泡。
2. 分组: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四人。
三、游戏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个手电筒,让他们回答手电筒是如何亮起来的。
2. 小组讨论:将每个小组聚集在一起,询问他们对手电筒的亮起来原理是否有了解。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手电筒亮起来的解释。
3. 整理思路:教师帮助幼儿们整理思路,提醒他们关注电池、导线和灯泡之间的关系。
4. 分配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有的负责观察电池的极性,有的负责接线,有的负责灯泡等。
5. 动手实验:幼儿们根据自己的任务,开始进行手电筒亮起来的实验。
他们可以用导线将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
6. 分享实验结果:每个小组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是如何做到让手电筒亮起来的。
7. 教师辅助:教师在幼儿分享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做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总结和发现亮起来的原因。
四、游戏总结1. 教师总结:教师可以再次向幼儿们强调电池、导线和灯泡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
2. 幼儿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自己回忆整个游戏过程,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 结果总结:幼儿们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总结出手电筒亮起来的原理,如电能从电池流向导线,再转化为光能使灯泡发光等。
五、游戏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游戏教学中,教师能够帮助幼儿们激发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实验。
但在分组任务分配时,可能有些小组的任务安排不够合理,导致一些幼儿无法充分参与。
下次教学中,教师可以更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配。
2. 幼儿反思: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对于电池的正负极、导线的连接方式等还不够理解。
幼儿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能转化过程的理解和观察力的培养。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教案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
2.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并了解电池的更换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大班科学教具:手电筒,电池,电池盒,灯泡。
2.教师准备:PPT,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拿出手电筒,让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和形状,问学生手电筒有什么作用。
Step 2: 引入教师用PPT演示手电筒的内部结构,并简单解释手电筒的原理。
Step 3: 实验操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个手电筒和一块电池。
教师给每个小组展示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安装电池。
学生在安装电池的同时,观察手电筒是否亮起。
Step 4: 实验观察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的亮度,并让学生讨论手电筒亮起来的原因。
教师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帮助学生总结手电筒亮起来的条件和原理。
Step 5: 小结与巩固教师带领学生对手电筒的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回家亲自使用手电筒,并观察手电筒在不同状态下的亮度变化。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例如改变电池的数量和排列方式,观察手电筒的亮度是否发生变化。
2.学生可以进行手电筒的拆解,并观察手电筒内部的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手电筒是如何通过电池供电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评价学生是否理解手电筒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可以通过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
2023年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精选10篇)
2023年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精选10篇)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篇1设计意图:在一次慰问老人的活动中,一位幼儿被一只不会发亮的手电筒迷住了,他罢弄着手电筒查找不会亮的原因。
孩子强烈的探索欲,启发了我:生活中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我设计了《好玩的手电筒》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发的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亮的原因,并能正确地放置电池使手电筒再次亮起来。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玩手电筒,自主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
2、初步感知电池正负极相连能使手电筒发亮。
活动准备:每人一只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和一只没装电池的手电筒;电池放置示意图;电池若干。
活动重难点:如何放置电池使手电筒发亮活动过程:一、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1、教师打亮手电筒,幼儿跟着音乐玩光影游戏(教室拉上窗帘,保持比较暗的状态)2、每人拿两只手电筒玩(一只装有电池会亮的,一只没有装电池不会亮),教师引导孩子拆拆玩玩手电筒,比较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
二、幼儿在不会亮的手电筒里自由放置电池,教师引导孩子怎样放置才能使手电筒发亮。
1、幼儿操作:自由放置电池,教师观察,不作指导。
2、幼儿打开手电筒,集体讨论:为什么放了电池后,有的手电筒会亮,有的不会亮?3、教师出示放置电池的示范图,引导孩子观察电池两端,感知正负极相连能使手电筒亮起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幼儿打开所有手电筒一起玩光影游戏。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篇2一、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的导电材料。
2、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干电池电珠手电筒记录纸笔三、活动过程1、手电筒的发光原理(1)出示手电筒问题:手电筒怎么会发光?(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a、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b、拆卸手电筒电珠电池铜片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总体设计1.1 教学目标1、能认识手电筒是一种电池的电器工具。
2、能掌握手电筒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能够发现并探究各种光源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1.2 教学重点1、明确手电筒所用电池的种类和数量。
2、熟悉手电筒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发现各种不同的光源并探究其特点和用途。
1.3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发现各种不同的光源及其特点。
2、如何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安全使用方法。
二、教学过程2.1 热身(10分钟)1、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光源,让他们简单地说一下亮度、颜色以及使用场合。
2、接着教师教学生们做一个小实验:在一间黑暗的教室里,让学生们一起合作使用手电筒,在黑暗中照明。
通过这样的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们对手电筒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2 操作操作手电筒(30分钟)1、教师先让学生清楚认识手电筒,包括电池、开关、灯泡等。
以及学生必须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更换电池,以保证手电筒的正常使用。
2、然后展示一下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手电筒让学生们观察并讲述区别。
3、然后让学生一起来操作手电筒:先找一个相对较暗的教室里,手电筒开关打开,然后大家观察随着开关的打开,手电筒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逐渐适应,更换不同的电池,探索手电筒的亮和暗的变化过程。
4、随后,让学生们举手说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我与学生们一起探究。
比如,为什么手电筒越来越暗?换电池之后亮度变化了吗?等等。
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采用“自己动手,做出结果”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验证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它。
2.3 查找各种不同的光源(20分钟)1、告诉学生们其实除了手电筒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光源,比如日光灯、电灯泡、路灯、流星、闪电等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更多光源种类。
2、跟孩子们一起去找这个光源,让孩子们亲眼观察这些不同光源是如何产生光的,观察光的颜色等等。
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光源的本质,并且了解到更多种类的光源。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手电筒的结构:电池、灯泡、开关、筒身。
2. 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电池提供电能,灯泡发光,开关控制通断。
3. 手电筒的使用方法:打开开关,照亮黑暗。
三、教学准备:1. 手电筒若干个,电池、灯泡、开关、筒身等配件。
2. 工作台、工具箱(含螺丝、螺母等)。
3. 教学PPT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电筒,引发幼儿对手电筒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手电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操:教师带领幼儿动手组装手电筒,让幼儿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4. 游戏:幼儿分组进行手电筒光影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手电筒的相关知识,强化记忆。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3. 幼儿对手电筒的相关知识是否掌握?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手电筒的知识?5. 是否有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特别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何鼓励其他幼儿?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组装手电筒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光影游戏,评估幼儿的团队协作和创意表现。
3. 通过问答环节,检验幼儿对手电筒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手电筒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户外探照灯夜游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手电筒。
3. 开展手电筒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八、教学安全:1. 在组装手电筒时,确保幼儿远离尖锐工具,以免受伤。
2. 使用电池和灯泡时,提醒幼儿注意电压低,避免触电风险。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监督幼儿,防止意外发生。
九、教学延伸:1. 科普课堂:介绍更多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2. 科学实验:探究不同颜色的光线对环境的影响。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手电筒的原理和构造,能够使用手电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和材料: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铝箔、钳子、电池座、电线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兴趣,引出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手电筒,引发学生对手电筒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手电筒是怎么亮起来的吗?”2. 探究与实验(1)观察手电筒教师向学生介绍手电筒的构造,并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外壳、灯泡和电池。
(2)实验一:生成电流教师用铝箔和导线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连接电池和灯泡。
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并问学生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
(3)实验二:使用手电筒教师给学生发放手电筒,并让学生互相合作使用手电筒,观察手电筒的亮度和效果。
3. 梳理与总结(1)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手电筒的原理和构造,并提问:“手电筒亮起来需要哪些部件?如果把其中一个部件拔掉,手电筒还会亮吗?”(2)小结教师对手电筒的亮起来提供一个简短的概括,让学生复述手电筒的原理和构造。
四、巩固与拓展1. 扩展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手电筒的原理,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电池、灯泡和导线,观察手电筒的亮度和效果有什么变化。
2. 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手电筒的用途和使用场景,并鼓励他们思考其他利用电池和灯泡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手电筒的构造和原理,掌握了使用手电筒的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学生们培养了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和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手电筒亮起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构造,探究手电筒发光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知道手电筒的构造,理解手电筒发光原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手电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底座等。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每组一套手电筒拆装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邀请一名学生在黑暗中寻找隐藏的物品。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手电筒可以照亮黑暗中的物体?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探讨手电筒的各个部分名称及作用。
3. 探究手电筒发光原理教师演示手电筒发光原理,引导学生观察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之间的关系。
4.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拆装一个手电筒,观察手电筒内部构造,加深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如何正确安装电池和灯泡使手电筒发光?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6.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道练习题:拆装手电筒,并正确安装电池和灯泡使手电筒发光。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构造: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底座2. 手电筒发光原理:电池提供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小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手电筒的制作,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手电筒制作过程及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动手操作、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手电筒的构造、发光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电的基本概念。
2.能够使用手电筒探究电路的组成。
3.能够探究电路中导体对电的通信的影响。
教学重点1.掌握手电筒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开关手电筒。
2.理解电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电路的组成。
3.理解导体对电的通信的影响,能够发现导体对手电筒亮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Step 1 引入活动学习目的:让学生们了解手电筒是什么,有哪些用途。
实施步骤:1.提问:你们平常在哪些场合用到过手电筒?2.教师出示手电筒,让学生们观看、摸一摸,感受它的外形和质地。
3.让学生们尝试使用手电筒,点亮它,看一看手电筒能够照亮多远的距离。
Step 2 导入知识学习目的:让学生们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以及电流的概念。
实施步骤:1.让学生们围成小组,观察手电筒的组成部分,并尝试描述其中的每个部分。
2.教师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并用白板、笔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3.让学生们分析手电筒内部的电路组成,并尝试画出手电筒内部的电路图。
Step 3 实验探究学习目的:让学生们掌握使用手电筒进行实验,了解导体对电的通信的影响。
实施步骤:1.让学生们围成小组,每组分别准备两根金属线杆和一个手电筒。
2.让学生们首先在没有金属线杆的情况下打开手电筒,记录手电筒亮度。
3.学生们将金属线杆接在一起,再放在手电筒的灯头上,看看手电筒亮度有无变化。
4.学生们将金属线杆放在不同的位置,比较手电筒亮度的变化。
5.让学生们记录实验结果,并在班级中交流。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评估1.学生思考题:手电筒内部的电路组成是什么?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学生实验记录:记录手电筒内部电路图及金属线杆放置位置对于手电筒亮度的影响。
3.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实验中的体验和结论,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4.教师作业:布置《导体对电的通信》的相关作业,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对于存在感官障碍的学生,需要提前告知手电筒的外形,让他们在别人指导下进行操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理解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电筒若干、电池若干、灯泡若干、电线若干、开关若干。
2. 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或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和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包括手电筒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发光等。
3. 操作:教师带领幼儿动手操作,将电池、灯泡、电线、开关等部件组装成手电筒,并让手电筒发光。
4.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发光原理,让幼儿思考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手电筒的制作过程和发光原理。
2. 家长协助幼儿用手电筒进行照明游戏,巩固本次活动的内容。
3. 家长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有需要,可给予适当指导。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手电筒的制作过程和发光原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度较高。
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顺利地将手电筒组装完成,并理解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但在活动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电线和电池的连接方式掌握不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科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可以在家和幼儿一起制作手电筒,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2. 环境创设:在教室或活动室布置一个“手电筒亮起来”的主题区域,展示幼儿制作的手电筒,让其他班级的幼儿参观。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2.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手电筒、电池、铜箔片、薄铁丝、导线、小灯泡、胶带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出示手电筒,问问学生它是怎么工作的?
2.知识输入:简单介绍手电筒的工作原理,也可以显示图片或演示手电筒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感性认识手电筒是通过电池放电,产生电流通向电灯泡,电灯泡发光等。
3.小组探究:进行小组探究,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个简单的手电筒,提供相关制作材料,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材料。
⑴选择一节大小合适的薄铁丝,把一头弯成一个小圈,另一头制成灯头插口;
⑵割两片铜箔片,长度高度相等,大约比手掌略大些;
⑶将铜箔片中间用剪刀剪开一条窄缝,再将一片的窄缝沿着一个铁丝弯折成一端金属箔面连接伸出一个小端,为正极,另一片窄缝沿着另一个铁丝弯成插头,另一端金属箔面留一个长长的箭头,用电铆机将它与一根试灯丝连接,组成手电筒的负极;
⑷把两片铜箔片中间放入一些小切片,就形成一个电路;
⑸电路做好后,用胶带把它们粘合起来,成为一小板;
⑹再将整个小板粘上一片白纸或透明胶,光通料能略过;
4.集体评价:进行评价,看哪组制作的最好,是否具有实用性,能否照亮周围环境等。
5.回顾总结:通过本次手电筒制作的活动,学生了解了手电筒
的工作原理,同时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扩展:
让学生了解更高级别的手电筒,如LED手电筒、太阳能充电
手电筒等,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一、教学目标
•认识手电筒的基本原理
•探索光的传播规律
•提升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手电筒
•不透明盒子
•透明玻璃
•不同颜色的透明纸
•小石子或小彩色玩具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并了解其作用。
2.展示:将手电筒点亮,让学生感受光的亮度和温暖。
3.提问:你们知道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4.实践:将手电筒放入透明盒子中,用透明玻璃挡住光线,观察效果。
5.探索:使用不同颜色的透明纸挡在手电筒前面,让学生发现颜色对光
线的影响。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光线的传播规律,并完成一道简单的绘画任务,
画出手电筒发光的场景。
7.游戏:学生分组,给每组一个手电筒和一些小石子或小彩色玩具,让
他们设计自己的发光游戏。
四、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观察家中其他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普遍性。
2.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手电筒模型,加深对光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合作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科学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第二节《手电筒亮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认识电池、灯泡等基本元件,并学会制作简单的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认识电池、灯泡等基本元件,并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手电筒。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工作原理的认识,制作简单的手电筒。
难点:理解电路原理,正确连接电池、灯泡和导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灯泡、导线等元件若干,实验用底板一个。
2. 学具:每组一份电池、灯泡、导线、底板,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操作,观察手电筒的亮灭现象,引导幼儿思考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使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认识电池、灯泡等基本元件。
3. 动手制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制作手电筒。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检验幼儿对制作过程的掌握。
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亮起来2. 内容:1)手电筒工作原理2)电池、灯泡等元件的认识3)制作简单的手电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手电筒,并写一篇关于手电筒的小短文。
2. 答案:短文内容:我制作的手电筒是用电池、灯泡和导线连接而成的。
当导线连接好,电池和灯泡接触时,手电筒就会发光。
手电筒给我带来了方便,让我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制作手电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连接电路时,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大班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手电筒的构造和原理。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2.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制作材料。
3.环境布置:准备一个黑暗的房间或用幕布遮盖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手电筒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手电筒的构造和原理。
(二)探索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制作手电筒。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集体交流: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手电筒,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实践操作1.教师将幼儿带入黑暗的房间,让幼儿亲自体验手电筒的作用。
2.鼓励幼儿在黑暗中寻找物品,感受手电筒带来的便利。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手电筒在生活中的作用。
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制作手电筒,并和家长分享制作过程。
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手电筒吗?谁能告诉我手电筒有什么作用?幼1:手电筒可以照明,晚上走路的时候可以用。
幼2:手电筒还可以在黑暗中找东西。
师:对了,手电筒的作用可真大!那你们知道手电筒是怎么工作的吗?(教师简要介绍手电筒的构造和原理。
)二、探索活动师:现在,我们要来动手制作手电筒。
每组都有制作材料,请大家分组讨论,看看怎么才能让手电筒亮起来。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幼1:老师,我们组的手电筒亮了!师:恭喜你们!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幼1:我们把电池放进去,然后拧紧盖子,手电筒就亮了。
幼2:老师,我们组的手电筒不亮。
师: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
是不是电池没电了,或者是连接导线的地方没接好?(教师指导幼儿找出问题并解决。
)三、实践操作师:现在,请大家跟着我到一个黑暗的房间,看看手电筒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内容为《手电筒亮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原理,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电筒的原理,理解电路的构成和作用。
2. 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安全用电意识。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电筒电路的原理和组装。
2.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安全用电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模型、电池、小灯泡、导线、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组装材料、安全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不发光的手电筒,引导幼儿猜测:“为什么这个手电筒不亮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手电筒的原理,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电路的构成和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手电筒组装材料,指导幼儿按照步骤组装手电筒。
4. 实践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手电筒组装,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成果展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组装的手电筒,分享组装过程中的趣事。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的原理2. 电路的构成和作用3. 安全用电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个手电筒。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掌握了手电筒的原理和组装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电路的连接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发光物品的原理,如荧光棒、发光玩具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手电筒电路的原理和组装。
2. 安全用电意识。
3. 实践操作中的指导。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手电筒电路的原理和组装(1)电路的构成:电路由电源(电池)、导线、开关和用电器(小灯泡)组成。
大班科学游戏精品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科学游戏精品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究》第六章“生活中科学”,具体内容为“手电筒亮起来”。
通过本章学习,孩子们将解简单电路原理,亲手制作手电筒,并探究光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简单电路原理,知道手电筒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电路原理,掌握手电筒制作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实验材料。
2. 学具:每组一套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个手电筒,邀请孩子们观察手电筒结构,并思考手电筒为什能发光。
2. 讲解简单电路原理(10分钟)通过展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电池、导线、小灯泡和开关组合在一起,如何让灯泡发光。
解释简单电路原理。
3. 制作手电筒(15分钟)分组进行,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手电筒。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互相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制作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简单电路原理图2. 手电筒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个手电筒,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根据课堂学习,完成手电筒制作,并描述制作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得到锻炼,但在电路原理理解上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制作其他简单电路,观察不同材料导电性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讲解简单电路原理3. 制作手电筒指导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手电筒原理,我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情景引入。
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池和手电筒的概念、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探究电路中关闭和连接手电筒电源时的亮灭情况。
3.学会正确地组装手电筒和安装电池。
二、教学准备1.手电筒和电池各一组2.实验板、导线、电池夹等电学实验器材3.彩色粘纸或涂色笔、彩色卡纸等卡纸类型的准备材料4.计时器、标尺等时间测量工具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重温光的基本知识,如光照射物体后会发生变化,光纤的优点等,并向学生提问:“大家在晚上需要使用什么工具帮助我们看清道路和物品?”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学生思考手电筒的构造,进而引出电池的概念。
2. 展示让学生对手电筒进行观察,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你看到手电筒由哪些部分组成?2.手电筒有哪些功能和使用方法?3.现在的手电筒是怎样工作的?学生可以联想到手电筒是由桶、电池、灯泡和开关构成的。
同时,尝试手动开关手电筒。
3. 实验实验1. 手电筒灯泡的亮灭将手电筒放在实验板上,用连接导线和电源实现电路的连接,尝试开关手电筒。
实验步骤:1.将手电筒放在实验板上;2.用电池夹将一个电池连接到实验板上;3.用导线将电池连接到手电筒上的电容;4.移动开关手柄,在打开手电筒后,事件记录器以及计时器开始计时;5.记录灯泡点亮的时间;6.恢复开始状态,每人操纵多次,记录每次点亮的时间。
实验结果:用电池为电源时,手电筒的灯泡发出光亮。
当手动截断电路焊丝后,灯泡熄灭。
总之,手电筒的灯泡能否亮起来取决于电路是否开启。
实验2. 安装电池的正确姿势学生按以下步骤将电池安装到手电筒中:1.将电池的正极插入手电筒的底部;2.将电池的负极插入手电筒的顶部;3.将手电筒盖紧,试着开关手电筒,看看是否能灯泡亮起来。
4. 看板绘制请学生拿一张卡纸并用彩色笔或涂色笔进行涂色。
在准备好的卡上,将手电筒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绘制,以帮助学生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5. 总结1.回答学生问题和课堂示范中的疑问;2.所学的科学知识点,如光、电和电路等;3.让学生展示他们在之前看板制作活动中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1.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2.能细致的进行观察并拆装。
3.了解电池的正负极,知道正确连接正负极灯泡可以亮起来。
每组一个完整的老式手电筒(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两人一套实验物品(一个灯泡、一节电线和两节电池),每人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
——(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那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呢?
过渡语:手电筒能发出光亮的秘密就在手电筒里面,那让我们一起拆拆、看看手电筒里到底有什么?
(二)拆一拆、玩一玩,了解手电筒的组成
指导语:每个组里有一个完整的手电筒,我们拆开后仔细观察手电筒里有什么?要求:
1.从手电筒的后边拆开,灯头保留。
2.仔细观察手电筒的每一部分,观察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幼儿说一说,出示课件,一起认识一下手电筒的组成。
知道只有把所有的材料正确的组装起来,手电才能发亮。
(三)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刚才老师问小朋友,手电为什么会发出亮光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说因为有电、因为有电池,那我们就先来探索一下电池的秘密好不好?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电池,电池长什么样?两端一样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用“+”号表示的那一头,鼓起来的那一部分叫正极,用“-”号表示的那头,平平的那一端叫做负极。
2.看电池图片,能快速区分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不管电池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他们都有一个正极,一个负极。
老师这里有一些电池的图片,小朋友们能不能快速的区分出他们的正负极?
(四)小实验:如何让灯泡亮起来。
指导语: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那电池的正负极和手电亮起来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好不好?
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操作,怎样将电池、电线和灯泡连起来,使灯泡发亮。
因为灯泡易碎,所以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如果灯泡亮了,不要老让它亮起来,小心烫着。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谁连接正极?谁连接负极?
小结:电线和灯泡各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让它成为一个封闭的圆,也就是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就能使灯泡发亮。
3.再加一节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两节电池中间是怎样连接的?
小结:电池和电池中间也是正极和负极相连的。
(五)组装手电筒
指导语:手电筒就是按照这个原理使灯泡发亮的。
小灯泡代表手电筒里的灯泡,手电筒里有电池,电线就是一个导电体,而我们小朋友见到的铁壳也是一个导电体,塑料不是导电体,但塑料里面有电线或铁片来充当导电体。
(解释导电体)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小朋友就用我们学的这个原理,试着将手电筒组装起来。
问题:探索为什么你的没有亮?哪里出错了?引导幼儿使手电筒都能亮起来。
(六)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
幼儿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七)结束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真棒,不仅探索出了手电筒发亮的原理,
还能组装手电筒,真了不起,还用组装好的手电筒玩了手影游戏。
回家后可以将我们的新发现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