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农热点问题与政策走向(上)92分

合集下载

时政热点分析 “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 “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背景材料1、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①从农业生产布局看,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

②从农产品结构看,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从农村产业结构看,林、牧、副、渔比重小,非农产品不发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殖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2)农民收入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能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不仅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从近期看,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三农”知识库问题及答案

“三农”知识库问题及答案

“三农”知识库问题及答案三农知识库参考答案1 为什么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变化是什么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审时度势作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这是全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进入新阶段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六个重大变化上来判断的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增长越来越面临明显的增长约束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农民收入来源趋向于多元化和多样化由过去主要依靠种植业转向主要依靠非种植业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产业转向主要依靠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动因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民被剥夺了自由流动的权利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农村就业的基调是鼓励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式的就地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开始有所松动从限制农民流动逐步转向承认流动接受流动鼓励流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主要是以向城镇迁移为主占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总量的比重在7080的水平上其中转移到大城市的占到了30以上过去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养家糊口满足于挣小钱多是权益之计多是临时外出多是自发行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由过去的一个人进城到现在的举家进城由暂时居住到长期居住由做简单工作到做技术工作由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努力的想成为城市居民成为企业的工人成为工商业的经营者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过去城乡之间单一的关系逐步被多种经济联系和要素交流所取代城乡经济相互作用日趋紧密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民与市民更加相互依赖难以分割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工作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但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相当低虽然全民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在稳定提高但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虽然我们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作了大量工作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是趋势还未根本扭转过去农业和农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抓产量保供给现在既要保供给更要抓收入中心任务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目标是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的收入过去我们要抓速度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现在开始注重质量和效益讲求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单纯抓生产抓经济现在开始注意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过去我们基本上是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现在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是由两类性质不同的部门构成的一是传统部门主要是农业部门二是现代工业部门他把此种经济称为二元经济3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发展的基本目标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1984年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阶段农村经济体制变革政府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诱发了农业的超常规增长这一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构成的基本特征是因为生产增长的收入占560因收购价格而增加的收入占231转移收入占133因减免税收而增加的收入占7619851988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减缓阶段在这四年期间农民收入名义增长率跌到110而实际增长率只有12虽然名义上收入年年增加但实际收入的增长却非常缓慢这一时期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不景气农业年均增长率下跌到41粮食生产则出现了一年停滞三年徘徊的被动局面19891991年农民收入徘徊和停滞阶段1989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5元增长到708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率只有07其中1989年农民人均收入实际下降16这一阶段农民收入的年增长态势与农业增长的态势极不协调19891991年期间农业增长势头较好按人口平均计算农业的实际年增长率达到54其中粮食产量连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增产而农民不增收或少增收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徘徊成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19921996年的恢复增长阶段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1991年的708元增加到1996年的19261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216但由于这段时间物价水平上涨很快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并不是很高为806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连续7年低速增长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97比改革开放以来24年平均值733低336个百分点在农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的背后掩盖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具体到粮食主产区和纯农户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是停滞的甚至是下降的实现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必须使农民收入能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小康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已经成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一大难题而且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点靠9亿多农村人口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将是持久和不可估量的只有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去了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4 为什么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应当承认过去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仍然是初步的低层次的和阶段性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出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位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农作物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在结构调整中地区之间重复投入常常一哄而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了过度的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四是乡镇企业结构不合理与城市工业相雷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品竞争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握好调整的方向5 为什么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是什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是重要思想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和良性循环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仍未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城乡关系不顺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过分悬殊如果不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不着手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不仅会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将带来负面的影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期到总量基本实现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正逐步形成但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相当低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着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从体制性矛盾看由于长期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在处理农村和城市关系问题上仍自觉或不自觉的存在重城轻乡的观念从结构性矛盾看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不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步推进城市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而是从体制政策到各项管理制度上都限制农民进程就业和定居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城市化大程度却比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要低103我国目前人均GDP仅有1000美元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农产品需求制约最基本的原因是城镇农产品消费群体比重太小我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最根本的障碍是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比重过大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这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的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必须重点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减少农民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发挥城市对农村生产的帮助和带动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2000年底我国已经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和不全面的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有3000万左右初步解决温饱问题是低收入人口有6000万左右还有一大批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还很低可见在21世纪的头20年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和更全面的以及比较均衡发展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作为重中之重由城乡分治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全局性的意义6 解决三农问题为什么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按汇率计算约为1000美元左右按购买力计算大约为30004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众多学者综合上述四项指标认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时期城乡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不再替工业发展提供积累工业依靠自身的积累实现增长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农业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而不是受挤压的部门根据国际经验不同国家在此阶段都从各自国情出发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以工业反哺农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也是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最重要阶段中国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提供了可能从当前来看农村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还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使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调整有关政策要对农民少取真正给农民减负要对农业和农村多予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中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放活农村经济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的积极性7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中央先后出台了8个中央一号文件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以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5个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5个中央一号文件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框框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这个文件不但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而且也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8 为什么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衡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有哪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3000万左右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有6000万左右还有一大批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还很低可见在21世纪的头20年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和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大的综合系统国家统计局确定了6个方面18个评价指标作评价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表1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一经济发展 12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元人≥6000≤35≥35二社会发展 4567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人--- ≥90≥60≥40.304三人口素质89 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年年≥9≥75四生活质量10111213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住质量系数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40≥75≥7≥60五民主法制1415 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85≥85六资源环境161718 常用耕地变动幅度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立方米≥0≥23≤1500 8 新修改的《宪法》对土地的征用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2003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里主要有两处改动一是把征用改为征收或征用二是增加了补偿的内容作为根本大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它必将影响到相关具体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实施并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9 什么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切实落实建立最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是指国家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规划确定的不得不占用的耕地它是农村总耕地的组成部分也是耕地的主体是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土地实行基本农田制度的目的在于对它实行特殊保护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是国务院为了保护这部分耕地而颁布的一项政府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六章三十五条第一章主要讲制定本条例的依据目的和意义对基本农田实行保护管理的原则和方针明确基本农田的中央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的管理责任第二章讲基本农田的划分和确定要求各级在编制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时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县和乡的规划应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并以乡为单位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第三章讲基本农田的保护问题首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要确保基本农田的数量不能减少其次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第三还要努力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第四章讲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在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地方县乡村各级都要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第五章基本农田保护的法律责任10 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谁所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特征和内容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也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坦途除外从上述规定我们可以明了以下几点国农村的土地全部实行公有制村土地公有制的形式分为全民所有和劳动人民集体所有两种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并不全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而进行的合作化运动以及后来的人民公社化逐步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改革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家庭经营是农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尽管集体所有制的性质没有变但土地的权能开始分解土地的管理使用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11 为什么要进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村税费制度和征收办法还不尽合理农民负担重收取税费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民负担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三乱普遍存在在收费方面中小学生就学农民在建房结婚登记时搭车收费现象比较严重在集资方面反映较多的是地方向农民集资修建道路兴修水利办电站等二是高估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多提村提留和乡统筹费三是摊派问题依然严重其一平摊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其二报刊乱摊派主要是来自上级部门的强制性摊派一般村每年的支出少则上千元多则在万元以上加重了乡村和农民负担四是两工政策弹性大强行以资代劳现象较为严重五是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屡禁不止往往是上面布置任务基层出钱出物这些负担最后都摊派在农民头上六是少数基层干部法律观念淡薄工作作风较差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二是乡镇府职能范围过宽基层政权机构庞大供养人口过多支出需求膨胀三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基层组织提出的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目标脱离实际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四是现行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完善违反规定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严厉处罚等因此必须对现行农村税费制度进行改革规范农村分配制度遏止各方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即1取消现行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的乡统筹费2取消所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3取消屠宰税4用3年时间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5调整农业税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税计税面积合理确定农业税计税价格统一农业税税率不搞差别税率6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税应税产品只征收农业特产税不征收农业税合并同时在生产和收购两个环节征税的农业特产税品目统一到一个环节征收进一步降低生产环节税负水平适当调整部分农业特产税税率开征蔬菜特产税保留蚕茧果用瓜农业特产税应税品目农业特产税坚持据实征收7改革村提留增收和使用办法采取新的农业税附加税和农业特产税附加方式统一征收12 为什么要取消农业税创造条件逐步统一城乡税制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当年农业税税率总。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现状和政策解析。

一、农业生产问题我国农业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农田面积逐年缩小。

城市化推动了农村土地向城市流转,大量农村土地被开发建设,农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

2.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机械化、智能化方面远远不够成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失的一个原因。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现状,不仅影响农民的生计,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改变一些传统农业观念,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意识。

二、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改革的长期任务。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贫困依然存在。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危房户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

2.税费负担重。

在农村地区,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缴纳的税费相比城市居民来说要更高,这导致一些农民感觉生活负担很重。

3.就业机会少。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比城市要少很多,这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策可以从降低农村税负、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可以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三、农村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问题。

2024年“三农”工作考点集锦

2024年“三农”工作考点集锦

2024年“三农”工作考点集锦展望下一次省考国考的同学们,必须要关注一个重要内容——2024年“三农”工作的考点集锦。

关于“三农”的最新报道,出现在新华网的头条上,并且此次领导人广西考察又一次强调了要“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所以说这个话题一定是国考省考事业编等系列考试的高频考点。

下面结合官方媒体报道,来进行详细阐述和解析。

大家赶紧收藏加关注,来深入学习此类题型的思维逻辑。

备考的同学,想学习逐字稿的,可发消息来拿。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何为“三农”?“三农”问题是指的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问题,而“三农工作”中指的三大任务,分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途径。

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一下这三个方面:“农业”具体指的是粮食问题和农业的产业化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由此可见,粮食问题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农村”是指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中包含人才的流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治安问题等。

“农民”是主要指的是农民的增收。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温饱已经解决了,可还要注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整体提升等。

其次,我们就明年的“三农”工作分别解析考点: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做好明年的“三农”工作要把握那些方面?根据官方媒体报道——做好明年“三农”工作,要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深挖农民增收的“增长点”、聚焦农村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找准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上久久为功,以此来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进一步有力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接下来,就这几个点分别解析:1.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粮食生产作为百姓“粮袋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

 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

三农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这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议题。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农村土地改革、农民收入增长、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乡村振兴战略。

一、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被迅速征用和流转,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社会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方面,需要坚持以农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流转权。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与农民的“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或合作社,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

为了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新产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同时,扩大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促进农民工的融入城市社会。

最后,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三、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不足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

同时,鼓励优秀的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另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就医难、就医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提高农村医生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资,提高农村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解读

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解读

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解读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如何有效推动三农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解读。

首先,扶贫脱贫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政策之一。

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包括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扶贫机制,不断完善扶贫政策,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其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增强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再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是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政府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确权登记等措施,完善土地制度,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对于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村小额贷款、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农民可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政府还应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的建设,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

CATALOGUE 目录•“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案•农村经济的发展策略与建议•结论与展望“三农”问题的定义“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的定义与重要性“三农”问题的现状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农村发展的滞后以及农民收入的低下等问题。

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环境压力、资源紧张、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

“三农”问题的挑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其面临的挑战也更加复杂和紧迫。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挑战“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将是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同时,国家也将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投入,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

应对策略针对“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保障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城乡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出稳定010203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建设农村道路完善水利设施提升电力设施建设通讯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优良品种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保护农村生态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政策发展大梳理

三农政策发展大梳理

一、三农政策发展大梳理中国整个三农的发展变化,与我国对农业所采取的制度性的安排和政策性的安排是分不开的,下面带大家一起概览我国三农政策指引的五个阶段。

第一、开启土地改革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是我国农业发展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根本性的变化是建国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合作化的运动,直到后面进行的人民公社的集中经营体制,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相适应,长期偏重公平、忽视效率,尽管该制度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积累率很高的情况下,保障了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安全,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从1979年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发展到1984年,这个阶段我国三农发展的主要的特点就是我们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体制,也就是我们形成了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制度。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

对农、林、渔业等主要生产资料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革除“大锅饭”平均主义。

结束“以粮为纲”,制定了“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并采取相关政策措施。

承包制突破了人民公社和大锅饭对生产力的束缚,发展多种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流通体制改革阶段1985—1991年,这个时候我国开始探索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

尤其在这个时候,整个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的基础是我们发展了乡镇企业,这也拉开了农村经济变革的序幕的标志性政策调整。

取消粮食统派购制度,全部农副产品价格放开,发展创汇农业。

1985年由市财政拨款补贴,在全国率先取消粮食统派购制度,对全部农副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随后粮票、油票、肉票、鱼票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多种经营开始发展,农村经济综合生产能力大突破。

第四、农村体制深化改革1992—2002年,包括农产品的流通体制,农产品要素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之后,土地承包期由原来的15年延长到30年,增加对农业投资,鼓励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引入外资及推行贸工农一体化政策等,农业加速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效益增加。

三农政策解读与解读策略指南

三农政策解读与解读策略指南

三农政策解读与解读策略指南第1章三农政策概述 (4)1.1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4)1.2 农业现代化政策 (4)1.3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 (5)第2章农村土地政策 (5)2.1 土地承包与流转政策 (5)2.1.1 政策概述 (5)2.1.2 政策内容 (5)2.2 土地征收与补偿政策 (5)2.2.1 政策概述 (5)2.2.2 政策内容 (5)2.3 土地整治与保护政策 (6)2.3.1 政策概述 (6)2.3.2 政策内容 (6)第3章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6)3.1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6)3.1.1 价格支持政策的目标 (6)3.1.2 价格支持政策的手段 (6)3.1.3 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7)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7)3.2.1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7)3.2.2 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 (7)3.2.3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 (7)3.3 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政策 (7)3.3.1 科技推广与培训的目标 (7)3.3.2 科技推广与培训的手段 (8)3.3.3 科技推广与培训政策的实施效果 (8)第4章农村金融政策 (8)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8)4.1.1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8)4.1.2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8)4.1.3 加强农村金融政策宣传和普及 (8)4.2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8)4.2.1 推广农村信贷产品 (8)4.2.2 发展农村保险市场 (9)4.2.3 摸索多元化农村金融产品 (9)4.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9)4.3.1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9)4.3.2 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9)4.3.3 提高农村金融风险应对能力 (9)第5章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9)5.1.1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10)5.1.2 养老保险筹资方式 (10)5.1.3 养老保险待遇 (10)5.1.4 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10)5.2 农村医疗保险政策 (10)5.2.1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10)5.2.2 医疗保险筹资方式 (10)5.2.3 医疗保险待遇 (10)5.2.4 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10)5.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10)5.3.1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11)5.3.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1)5.3.3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1)5.3.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 (11)第6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11)6.1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1)6.1.1 政策目标 (11)6.1.2 政策措施 (11)6.2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1)6.2.1 政策目标 (12)6.2.2 政策措施 (12)6.3 农村能源与环保设施建设 (12)6.3.1 政策目标 (12)6.3.2 政策措施 (12)第7章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政策 (12)7.1 农村基础教育政策 (12)7.1.1 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

当前三农政策及其特点解读

当前三农政策及其特点解读

当前三农政策及其特点解读引言“三农”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政策。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三农问题涉及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当前的三农政策及其特点进行解读。

一、当前三农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1 三农问题的背景和现状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收入低、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福利较少等问题,都制约了中国农村的发展。

农村贫困、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因此,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都在制定各种三农政策,以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福利的提高。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农业现代化进程严重滞后,农民群体的福利保障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1.2 当前三农政策的意义三农问题事关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当前,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三农政策,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体的福利保障和农业现代化。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推动政策落地,加大投入力度。

二、当前三农政策的特点当前,中国推出的三农政策众多,从政策内容到政策目标,都有所不同。

本节将就当前三农政策的特点进行解读。

2.1 多元化当前三农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元化。

与过去相比,当前政府在制定三农政策时,注重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强、适应性好的政策。

政府在制定三农政策时,重视农村发展的全面性,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领域,扶持农村服务业、文化娱乐等产业,以提高农民群体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2.2 全面覆盖当前三农政策的另一个特点是全面覆盖。

政府在制定三农政策时,着重考虑到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问题,从土地、农业生产、村庄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以覆盖农村发展中的各个环节。

2.3 一二三产业联动当前三农政策的另一个特点是一二三产业联动。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2.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 (6)2.1 农业发展情况 (7)2.2 农村社会状况 (8)2.3 农民生活状况 (10)3. 中国“三农”问题面临的新挑战 (11)3.1 全球化挑战 (12)3.2 信息技术挑战 (14)3.3 环境与资源挑战 (15)4. 新征程下的中国“三农”发展战略 (16)4.1 农业现代化战略 (17)4.2 农村城镇化战略 (18)4.3 农民素质提升战略 (19)5. 大变局下的中国“三农”发展对策 (20)5.1 政策建议 (22)5.2 科技支撑 (23)5.3 生态环境保护 (24)6. 国际经验与启示 (25)6.1 发达国家经验 (27)6.2 发展中国家经验 (28)7. 结论与展望 (29)7.1 研究总结 (30)7.2 未来发展趋势 (31)7.3 研究展望 (33)1. 内容概述报告聚焦当前“三农”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全球化带来的外部压力、内部结构性矛盾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

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整体战略构成了威胁。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径。

其中包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以及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等。

报告还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在“三农”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新的变局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报告最后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三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三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1 研究背景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问题”的影响与出路

三农问题”的影响与出路

三农问题”的影响与出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

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

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

农业强,则天下强。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客观现实已经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的影响“三农问题”的经济影响。

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村地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2002年9月24日,《2002年下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分析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有528种商品将供过于求,占总数的88%,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占12%,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调查显示,农业生产资料全部供过于求,农副土特产品有73.5%供过于求,工业产品有90.3%供过于求。

因此,中国经济需要扩大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三农问题”的政治影响。

二、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城市化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从1980-199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80年代中前期,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在农业上有了自主决定权和选择权,农村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带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90年代上半期,农民开始可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则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90年代后半期,随着经济增长趋缓和乡镇企业的萎缩,特别是体制政策上的变化,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增加,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政府把解决本地下岗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限制农民工进城的政策规定,城市化的进程明显放慢。

实际上这个时候,中国开始出现内需严重不足,大量商品过剩的现象。

而面对广大的农村,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刺激措施,都无法来启动所谓“巨大潜在的”的消费市场。

在中国现实情况下,城市化的含义不仅限于让农民进城这一个层面上,它的内涵应当是让农民享有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基本国民待遇,改变目前的城乡两种政策体制安排的局面。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农”政策的转轨与突破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农”政策的转轨与突破

允 许农民个人从事商业和运输业, 允许农民兴办基础设 施, 允许农 民对剩余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等。这些政策 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农村所有制结构开始出现大范围的调 整, 并在商 业、 服务 业领 域鼓励 多种 所有 制共 同发展 。 18 9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农民和集体的资金 自由 “ 地或有组织地流动, 不受地区限制” 4 允许农村雇工 _ , 的存在, 允许农民向土地和各种企业投资, 集体或个人兴 办各种企业等,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政策得到进一步强 化。至此 , 我国农村“ 三级所有 , 队为基础” 的所有制得以 突破 ,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 允许其他经济并存发展的格
农 村 协 调 发 展 的 突破 ; 配制 度 上 向 按 劳 分 配 为 主 体 , 分 多种 分 配 方 式 并 存 的 突破 。
关键词 : 改革 开放 ; 期 ;“ 早 三农 ” 策 ;转轨 ;突破 政
中图分 类号 : 0 D6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9 X(0 9 0 —0 30 1 7 - 4 20 ) 80 3 —4 3
制的合作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 “ ” 在农村和城市 , 都要鼓 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和工商行 主体 , 多种 经 济 成分 并 存 的突破


适当发展 ,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 的补充。只有 有益 多种经济形式的合理配置和发展, 才能繁荣城乡经济 , 方 便人民生活。 _2 这是 自合作化以来 , ”3 J 党的全 国代表大 会第一次允许发展个体经济 , 从而引发了我国农村所有制
广州 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 0 9年第 8卷
许资金、 技术 、 劳动力一定程度的流动和多种方式的结合,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地区发展问题三个方面对三农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一、农业问题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业技术。

此外,农产品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最后,农业发展还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挑战,需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农民收入、农民权益、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存在收入分配不平衡、农村贫困等问题。

其次,农民权益保护不完善,土地承包权、农民工权益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民的发展。

最后,农民素质提升是农民问题的重要方面,需要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增强农民的发展能力。

三、农村地区发展问题农村地区发展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综合问题,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就业压力大。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此外,农村社会事业也存在薄弱环节,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资源不足。

最后,农村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农村社会管理、农村公共服务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农问题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发展等多个方面。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时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时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时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中国国家发展的基础,与此相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领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相对不足,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受到了制约。

其次,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村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通过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同时,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解决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并不容易。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改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给予农民更多的信贷支持,助力他们的生产经营。

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农业道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另外,要解决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相关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可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流转,鼓励农民走产业化道路。

另一方面,可以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三农问题与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三农政策的变化与评价研究

中国三农政策的变化与评价研究

中国三农政策的变化与评价研究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变化历程与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过程中,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变化历程也是极为丰富的。

这种变化带来的对三农政策的评价也因之而不同。

本文将对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变化和评价进行研究。

一、对三农问题的定义三农,即指农村、农民和农业,是指我国经济中农业、农村和农民构成的三大支柱。

对于三农问题的定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中国政府将其定义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重要课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转型,三农问题的界定也在不断完善,其覆盖面和内涵也在逐步扩大。

现在,三农问题不仅关注农民群体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二、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变化(一) 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政府实行的是“包产到户”政策,意在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具体措施包括将土地分给每户农民,保障输入、耕地和种子,增加粮食价格和生产补贴等方式。

在这一阶段,中国农业总产值每年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然而,就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而言,增长的速度却相对缓慢、匀称,与城市地区的收入水平以及提高的国家收入增长速度相比较,还是显得不足。

比如,198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14元,农村居民的在195元。

且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特别低,从1981年的226元到1989年的308元不到。

那个年代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也未得到重视,农业生产规模小,差别大。

比较明显的是资源的浪费。

(二)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到了80年代末期,作为对农村“包产到户”政策不足之处的扩充,政府实行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这个新政策要求农村实现规模经营,并以家庭或村庄为单位实施生产。

同时,农户也可以依法出租或转让承包土地,并从而形成更为流动的农业经营模式。

对于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地区,政府也出台了“农村组织改革试点”政策。

这项政策帮助年纪大的农民退出农业经营的门槛,并促进年轻人农村地区内的就业。

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专题复习与训练

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专题复习与训练

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专题复习与训练【背景材料】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研究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对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作了新的部署。

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把农村改革发展定为中心议题,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进军号角,指引亿万农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材料二:2008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

这份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这份文件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考点分析】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三农”问题的考查既便于学科内综合,亦利于跨学科综合,可考性强,所以“三农”问题一直是中考的考查热点。

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也是近几年历史中考的重点内容。

试题多以文字、图表等材料为载体,和“三农”问题紧密联系,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2009年中考备考中要特别关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等。

【知识链接】一、土地改革(1950—1952年)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内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农业的时事政治(一)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应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主要有:1.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2004年1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1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1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08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1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2.第二个重大论断:统筹城乡发展3.第三个重大论断:多予,少取,放活方针4.第四个重大论断:工业反哺农业,xx支持农村5.第五个重大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第六个重大论断:走xx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7.第七个重大论断: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政策主要有:三个公共调整,公共财政,设施等;三个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其它补贴,一个最低保护收购价。

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六小工程等)和社会事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培训等)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用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

一号文件对今年农村工作安排:提出“一个首要任务”、“四项工作要求”、“五大有力举措”,体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稳定’的总要求。

(二)时事政治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关注民生国情,是否关注社会的发展等。

而考核内容应为近几年的时政热点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时政新闻要关注,也要关注陕西省的时政要闻。

二、学习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学习时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短时备考,要注意学习中要有主线,主要的知识要常梳理,然后再补充内容进行细化,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题目都是客观的选择题,只要看过知识点便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适时模拟、自我考核临近考试时,要对自己进行2到3次的模拟考试,来验证自己复习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最后将会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三农时事政治

有关农业的时事政治(一)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应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主要有:1.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2004年1 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1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1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08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年1 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 年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2.第二个重大论断:统筹城乡发展3.第三个重大论断:多予,少取,放活方针4.第四个重大论断:工业反哺农业,xx 支持农村5.第五个重大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第六个重大论断:走xx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7.第七个重大论断: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政策主要有:三个公共调整,公共财政,设施等;三个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其它补贴,一个最低保护收购价。

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六小工程等)和社会事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培训等)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两个主要用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

一号文件对今年农村工作安排:提出“一个首要任务”、“四项工作要求”、“五大有力举措”,体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稳定 '的总要求。

(二)时事政治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关注民生国情,是否关注社会的发展等。

而考核内容应为近几年的时政热点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时政新闻要关注,也要关注陕西省的时政要闻。

二、学习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学习时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短时备考,要注意学习中要有主线,主要的知识要常梳理,然后再补充内容进行细化,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很多题目都是客观的选择题,只要看过知识点便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三农”热点问题与政策走向(上)试卷
1、13错,余对
1、韩俊部长指出,在巴西,大农场主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值远远高于小农户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值。

正确
错误
2、韩俊部长指出,以家庭为基础的农业体制,是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正确
错误
3、韩俊部长指出,有效率的家庭农业经营体制在人多地少的国家,是保障农民生计的基础。

正确
错误
4、韩俊部长指出,中国的农村改革的一个难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民向市民角色的整体转型,提高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正确
错误
5、韩俊部长指出,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正确
错误
6、韩俊部长指出,中国的粮食安全、粮食供求平衡是脆弱的、强制性的,是一种紧张的平衡。

正确
错误
7、韩俊部长指出,中国粮食供求平衡是脆弱的,因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最大制约是耕地稀缺,如果不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这种平衡随时会被打破。

正确
错误
8、韩俊部长指出,对我国的稻谷而言,这些年以来虽然基本上可以自我平衡,但是如果不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来保护,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正确
错误
9、韩俊部长指出,中国强调粮食自给,更多的是强调口粮自给。

正确
错误
10、韩俊部长指出,中国强调粮食安全,最大的问题是要确保玉米的安全。

正确
错误
11、韩俊部长指出,中国一年消费掉2700多亿斤大米,如果自给率降到了80%以下,把全世界可以出口
的大米全买进都不够。

正确
错误
12、韩俊部长指出,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4200多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800多万吨,相当于使用了国外5.6亿亩的耕地面积。

正确
错误
13、韩俊部长指出,1993年中央明确,15年土地使用权到期之后,再延长15年。

正确
错误
14、韩俊部长指出,2009年中央明确,农民以承包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长久不变。

正确
错误
15、韩俊部长指出,美国的农场85%以上是以家族为基础建立的。

正确
错误
16、韩俊部长指出,家庭经营是农业生产最适合的经营方式。

正确
错误
17、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农业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实行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农业经营体制。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家庭经营内部监督成本是零。

正确
错误
18、韩俊部长指出,有效率的家庭农业经营体制在人多地少的国家,是保障农民生计的基础,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稳压器。

正确
错误
19、韩俊部长指出,从东亚的农业现代经验来看,大规模的农地集中无法形成。

正确
错误
20、韩俊部长指出,日本农地政策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农地农有,农地农用”。

正确
错误
21、韩俊部长指出,到2009年,日本农业人口降到了5%。

正确
错误
22、韩俊部长指出,从1991年,台湾地区才开始放开对农地利用的限制,允许农民买卖和转让土地。

正确
错误
23、韩俊部长指出,到1995年,台湾地区不再坚持“农地农有”,但仍然坚持“农地农用”。

正确
错误
24、韩俊部长指出,台湾地区在允许农民买卖土地和土地兼并时,农业人口就业比例已经降到10%,事实上,虽然台湾地区和日本都在探索允许土地流动,但是土地并没有集中起来。

正确
错误
25、韩俊部长指出,在今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当中,中国不能承受因大规模的农村土地兼并、小农的大量破产带来的社会、政治方面的代价。

正确
错误
26、韩俊部长指出,至少在今后50年甚至100年时间里,中国小规模农地经营格局、家庭经营的格局不会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所以,必须以此基础来构建农村基本的经营制度。

正确
错误
27、韩俊部长指出,我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政策中最核心的是不断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由15年到30年,再到长久不变。

正确
错误
28、韩俊部长指出,中国目前尚未到允许大规模土地兼并的阶段,对土地的买卖、承包经营权的买卖有一些限制政策是必要的。

正确
错误
29、韩俊部长指出,俄罗斯1990年实现土地私有化改革,到2000年,议会才通过法律允许农地可以买卖。

正确
错误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正确
错误
31、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
8616亿斤
9616亿斤
10616亿斤
11616亿斤
32、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约为()
16.26亿亩
17.26亿亩
18.26亿亩
19.26亿亩
33、韩俊部长指出,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
2200多万吨
3200多万吨
4200多万吨
5200多万吨
34、韩俊部长指出,目前全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是()
13.5亿亩
23.5亿亩
33.5亿亩
43.5亿亩
35、韩俊部长指出,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相当于中国人均消费粮食()
295公斤
395公斤
495公斤
595公斤
36、韩俊部长指出,1983年中央明确,我国农村的土地使用权是()
5年
10年
15年
20年
37、韩俊部长指出,2009年,我国全国稻米的产量是()
1.37亿吨
2.37亿吨
3.37亿吨
4.37亿吨
38、韩俊部长指出,截止2009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

5年
6年
7年
8年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所有。

集体
农户
个人
本地政府
40、日本1952年的《农地法》规定,农地归()所有最为适当。

耕者
商者
国家
集体
4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等权利。

占有
使用
收益
处置
42、韩俊部长指出,中国的“三农”政策有两条底线,分别是()
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以集体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制度
要确保国家耕地数量
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制度
43、韩俊部长指出,农村发展的两个重大任务,分别是()
促进农村进一步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业国际化
促进农村现代化
44、韩俊部长指出,粮食不但有食物的属性,还有()
能源的属性
金融的属性
人权的属性
政治的属性
45、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过去30年,全世界稻谷的年贸易量没有超过3千万吨。

过去30年,全世界稻谷的年贸易量远远超过3千万吨。

泰国每年稻谷出口量远低于美国。

泰国每年稻谷出口量远高于美国。

46、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韩俊部长指出,过去20年,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在总播种面积中占的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

韩俊部长指出,过去20年,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在总播种面积中占的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

韩俊部长指出,目前我国棉花的自给率低于70%,一年要进口200多万吨,最多时达300多万吨。

韩俊部长指出,目前我国棉花的自给率高于70%,一年要进口20多万吨,最多时达30多万吨。

47、韩俊部长指出,我国的“两个积极”农业政策指的是()
积极鼓励进口短缺的农产品
积极鼓励农业“走出去”
积极鼓励进口农产品替代产品
积极鼓励转基因食品
48、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按照()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民主
依法
自愿
有偿
49、韩俊部长指出,衡量农民土地权力是否充分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权利期限
权利内容
行使权利的能力
权利类别
50、韩俊部长指出,在土地问题上,应把握好以下哪些问题?
土地定权,农民定心
农地农有,农地农用
家中有地,进退有据
农地农有,工用优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