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论热点面对面公务员必备~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文明建设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文明建设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文明建设地方要通过立法,让规划硬起来,使之不随负责人的意愿随意改动,不变成“墙上挂挂”的图纸,而是能够给社会以长期明确的预期。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确定了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清楚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

目前,中央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决定》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研究落实各项重点任务。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国家层面来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及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都是必须扎扎实实推进的重要工作。

但同时应认识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仅要在国家层面开展,地方生态文明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当前,特别需要调动地方积极性,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国家生态文明制度同步开展。

下面几方面的工作尤其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开展好地方空间规划。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国务院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编制本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

这项工作在《决定》出台的大背景下,应该有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

地方人大要切实行动起来,切实划定当地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开发管制界限,并通过立法,让地方规划硬起来,使之不随负责人的意愿随意改动,不变成“墙上挂挂”的图纸,而是能够给社会以长期明确的预期。

充实完善地方的生态环境立法。

在国家层面,当然需要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完善有关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的地方环境立法工作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地方颁布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法规既有综合性的,又有单项性的。

但这些法律、规定还存在与本地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地方特色、可操作性差、立法技术落后以及立法手段单一等多方面问题。

公基常识:生态文明

公基常识:生态文明

公基常识:生态文明华图教育岳虹倩十八大报告必然会成为公共基础知识中的热点和必考点,它是继科学发展观之后的又一理论成果,正是认真合理的分析了中国现状,发现了中国社会现存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现阶段的总格局“五位一体”,而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新的亮点。

这是新的历史性突破,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对于我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发展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建设是处理好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面对日益发达的人类社会,人们的需求愈发增多,有限的资源供应着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时,便会显得较为吃力,而人们为了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会以破坏生态,破坏环境作为代价,这样不仅违背了自然的客观规律,还让人类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世界是普遍联系在一起的,任何方面的变动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正常秩序,人类也只不过是大自然中众多生物体中的一个,只有共同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所服务,社会也才能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如何贯彻执行从思想上要得到重视,认真学习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切实提高环境意识,从每一个小事做起,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经济,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便是新阶段的重要任务。

可以进行宣传教育,不论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群众,都要从意识上和思想上得到重视和转化,可以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以及对动植物的爱心。

也可以通过短片等形式教育居民,可能平常的一个小动作便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世界的变化,人类社会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同样是要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所以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

2014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储备:生态文明

2014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储备:生态文明

2014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储备:生态文明更多面试热点、技巧:/beikao/list_1828_1.html一、热点背景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强调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融入。

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

2.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要求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表率,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海南生态省建设10多年来,海南省人大和省政府一共出台了61项有关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保护环境。

海南每年投入2.7亿元用于生态补偿,通过财政、社会和企业等多渠道投入环保的资金达260多亿元;生态文明村从2006年的6316个增加到2012年的13660个;完成25个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环评,环境污染从源头上得到防范;全省408万吨立窑水泥产能全部淘汰,以废纸为原料年产1万吨及以下的造纸生产线也全部淘汰,关停落后企业200余家,全省工业污染企业排放达标率达96.6%。

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1.5%,90%以上的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III类标准,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占88.9%。

海口的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大中城市中稳居第一。

3.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说,要建设“美丽中国”,根本上必须完善现有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

“虽然多部委对环境保护都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没有达到大家‘眼热’的地步。

力度要继续加强,既要加大奖励,也要加大相应的惩治力度。

”4. 交通拥堵,房价高、生活成本提高、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噪音……特大型城市集中暴发的“城市病”,让越来越多的人发觉,城市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甚至有八成白领准备开始逃离“北上广”。

公考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建设

公考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建设

公考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建设“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人们熟悉的优美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优美环境的赞叹。

从202X年9月开始,海南省推动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截至202X年4月,共建成文明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当地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加,文明程度提高,琼岛处处盛开生态文明之花。

海南省抓住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坚持生态立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命运,既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辉煌的中华文明与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息息相关,而印度河流域的宜居环境则塑造了古印度文明。

人们也不会忘记,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所经历的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使得文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备考辅导)公考申论热点: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1

(备考辅导)公考申论热点: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1

公考申论热点: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1材料一: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标准表述)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环保产业。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针。

材料二:保护动植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对许多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野人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在我国的人参产地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野人参了。

我国许多中草药,一旦被证实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很快被采挖一空。

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物种不可能退化成过去的物种,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

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

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约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致使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2023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承塞罕坝精神 建设绿色生态文明

2023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承塞罕坝精神 建设绿色生态文明

2023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承塞罕坝精神建设绿色生态文明2023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承塞罕坝精神建设绿色生态文明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

建设绿色生态文明,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传承塞罕坝精神,借鉴其宝贵经验,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建设贡献力量。

塞罕坝,曾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沙漠。

然而,在塞罕坝林场的辛勤努力下,通过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塞罕坝转变为了一片绿洲,而且林业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这是塞罕坝精神的成功体现,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传承塞罕坝精神意味着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

我们要认识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我们需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首先,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塞罕坝林场因为环境保护而崛起,成为了一片繁荣的森林。

我们应该将生态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绿化家园,让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其次,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政府是绿色发展的主导者和推动者,需要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和治理力度,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

政府还要加大对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政策支持。

另外,我们需要注重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加强环保教育,让公众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为之行动起来。

宣传绿色发展的好处,为环境保护发声,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将绿色意识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绿色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绿色发展走上更为高效、可持续的道路。

在具体操作上,还要加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明确责任,加强监管,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绿色发展。

申论热点:建设生态文明 助力持续发展

申论热点:建设生态文明   助力持续发展

申论热点:建设生态文明助力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助力持续发展,是当前推进我国人民的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断地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战略举措,积极维护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生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从宏观层面看,构建生态文明,实现持久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实行科学发展观,尊重自然,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资源,采取集成治理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注重培养以自然之美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其次,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戒力度,形成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尊重,要求全社会都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以规范的形式来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

社会各界要大力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政府与市场的衔接,采取立体化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环境治理大规模改革,构建国家生态安全的国家生态安全网。

最后,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经济市场的规范性作用,改善对资源和环境市场的治理,形成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政策、体制和程序。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助力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中国政府和全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把我国建成美丽新活力的国家。

现阶段,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从政策层面推动有关各方面的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化的战略支柱,要大力开展政策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要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制定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权利应对力,健全环境保护制度;要深化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提高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避免环境问题的过度放大;要精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围绕核心产业、主导产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等,建立更多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督促社会和行业组织提出更多环保技术产品,实施环境管理的责任分工,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

公务员常识判断环境保护与时政热点基础总结

公务员常识判断环境保护与时政热点基础总结

公务员常识判断环境保护与时政热点基础总结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的热门考点。

与此同时,时政热点与环境保护相互交织,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这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意义环境保护,简单来说,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质量,使其能够持续地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基础。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食物,这些都依赖于健康的生态环境。

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各种疾病就可能滋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次,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再者,保护环境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比如,一些地方因为过度开发资源,导致资源枯竭,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二、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1、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导致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工业废气排放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2、水污染治理水是生命之源,但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水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治理水污染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

3、土壤污染修复土壤污染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但危害却十分严重。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对于受污染的土壤,需要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4、固体废弃物处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生态文明建设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生态文明建设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也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和基础。

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化和创新,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坚持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把握三个问题。

第一,从战略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

第二,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

第三,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保护规划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全面实施对于优化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民生都具有重大意义。

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关键环节。

“十一五”环保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编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我国不断深化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抓手。

环保“十一五”规划由国务院直接印发,将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规划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实施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考核。

2009年,国务院召开第九十九次常务会,审议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印发给各省人民政府,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周生贤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环境保护指标作为约束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所需的中央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在规划报批过程中基本落实,环境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和考核提上日程。

“十一五”环保规划,是我国历史上执行得最好的一个五年环保规划。

“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倒逼了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叫停了2.3万亿元“双高”行业的重复投资,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比从2005年的47%上升到2010年的71%,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比重从21%上升到52%,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从39%上升到 81%,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

申论热点一--生态文明建设

申论热点一--生态文明建设

申论热点一--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文件】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真总结生态省建设经验,研究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全面开展生态省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省上下共同奋斗,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是:——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清洁生产普遍实行,生态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

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大气环境、水环境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平原绿化面积稳步提高,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生态文化研究和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加强,绿色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撑更加有力。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制度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

[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题三:生态文明

[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题三:生态文明

申论之"势" :热点逻辑专题三:生态文明中央精神与规范表述编者注: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到要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

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命题切入点预测一:节能减排1.问题表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缓解人口资源矛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事关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成国务院节能减排各项工作部署,加大节能减排的科技工作力度,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

2.原因分析外部制约因素一是节能意识淡薄。

我国能源产品价格偏低,企业对其成本重视不够,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不重视能源效率评估。

二是错误的节能减排观念。

一方面,只关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忽视商业领域、民用领域和交通领域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另一方面,因资金、技术缺乏以与对合同能源管理等社会化节能服务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

三是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在《节约能源法》中,有关执法主体、监督主体、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法律地位等规定不明确,缺乏配套法律和标准体系,也缺少针对企业和普通百姓的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已有的政策更多局限于工业领域,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监督难、执行难。

四是缺乏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

生态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一、背景链接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

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二、治理生态问题的措施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

“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专家解析最新面试热点<<<点这里!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争取全面攻克。

中公教育面试频道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面试形式为考生整理了大量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面试技巧、最新热点、面试案例、面试模拟、面试课程以及常用的面试礼仪等供考生学习提高。

还有疑问?点击这里>>>一对一在线咨询。

【热点题目】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报告中首次以独立篇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核心问题】两型社会的构建【背景链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报告原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专家解析最新面试热点<<<点这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影响分析】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

公考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建设

公考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建设

公考申论热点之生态文明建设“请到海角海角来,这里四时春常在……”这首人们熟习的美好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美好情况的赞叹。

从2019年9月起头,海南省鞭策以“扶植生态情况、成长生态经济、培养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建立勾当。

停止2019年4月,共建成文明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天然村总数的33.4%.本地乡村面孔产生了深入转变,农人支出增添,文明水平进步,琼岛到处怒放生态文明之花。

海南省捉住杰出的生态情况这一成长的凸起优势和持久依托,对峙生态立省,把扶植生态文明、庇护生态情况放在经济社会成长的重要地位,在庇护中成长、在成长中庇护,获得了惹人注视的成绩。

党的十七年夜第一次明白把“扶植生态文明”作为周全扶植小康社会斗争方针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不雅念在全社会安稳建立,反应了党和当局对扶植生态文明的高度正视,表达了泛博人平易近大众分享生态文明的火急欲望,势必对成长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严重影响。

一项严重而紧急的使命生态成绩是人类社会必需高度存眷的一个严重计谋成绩。

扶植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成长,既影响着成长的全局,也决议着成长的可延续;扶植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运气,既影响着人类的此刻,也决议着人类的将来。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革新客不雅物资天下的同时,努力改良和优化人与天然的关系,在扶植有序的生态运转机制和杰出的生态情况进程中所获得的物资、精力、轨制方面功效的总和。

扶植生态文明,本色上就是要扶植以资本情况承载力为根本、以天然纪律为原则、以可延续成长为方针的资本节俭型、情况友爱型社会。

汗青经历告知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光辉的中汉文明与长江、黄河道域的生态状态互相关注,而印度河道域的宜居情况则塑造了古印度文明。

人们也不会健忘,曾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所履历的由繁华走向衰落的喜剧,很年夜水平上是由于这些地域人与天然的矛盾日趋锋利,致使生态粉碎和情况好转,使得文明覆没在汗青的灰尘中。

2022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推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好生活

2022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推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好生活

2022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推进生态文明共建美好生活为进一步关心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我特殊推举申论热点解读“推动生态文明共建美妙生活”。

盼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肯定的关心。

【热点背景】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当代世界进展实践和进展理念的借鉴,是直面中国现实国情的要求,是对民意的回应。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体现了科学进展观的内在要求,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熟悉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必将进一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转变中国经济社会进展方向。

【公考角度解读】【进展现状】国际上,世界已经开头迈向生态文明时代。

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传统进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挽救地球成为共识。

生态文明、生态爱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

国内上,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峻、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需树立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民意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经受了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保生态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则顺应了人民群众渴望提高生活品质、盼望呼吸清爽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拥有宜居的环境、吃上放心食品的美妙期盼。

【参考对策】我国将来要优化生态布局,则需从优、节、保、建四个角度动身。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根据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掌握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妙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根据主体功能定位进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进展格局、生态平安格局。

北京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及线.doc

北京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及线.doc

2020北京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及线2020北京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及线2019年10月9日,历时5个多月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落下帷幕。

历史地看,本届世园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展现内容最全、展示效果最好、办会影响最广,必将影响深远。

北京世园会堪称一个样本。

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中国,一个努力的中国。

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方面,中国努力而为、脚踏实地。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及线、点线成面,正在绘就一幅美丽中国画卷。

点状呈现,如星星之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闪光。

甘肃八步沙林场、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河北塞罕坝林场、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这些美丽名字,星罗棋布在中国广袤大地。

还有些地方,如祁连山、秦岭等地,一改生态环境受破坏面貌。

中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国土上的每一个点。

线状串联,如火炬传递,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无论是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美哭了的草原天路,还是绵延城乡的广东绿道,线性美景总让人想起远方。

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们沿线有大量美景,也有生态压力。

中国直面现实,决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当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黄河上游中华水塔稳固、中下游生态宜居的生态安全格局,也已绘入蓝图。

点线成面,如燎原之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未来可期。

从高空俯视,中国国土空间布局已经得到优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省区市和宁夏等省区市的生态保护红线已经划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空前。

近年来,北至内蒙古赤峰马鞍山林场,南至云南苍山洱海,东至黑龙江千里沃野,西至甘肃祁连山,从长江到黄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连成一片。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

生态文明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生态文明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生态文明面试真题答案解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文明成为了近年来热门的话题。

许多企业、组织和政府都将“生态文明”纳入他们的发展理念中,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面对这样重要的话题,生态文明的面试题目也越来越常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生态文明面试题目进行解答和分析。

1.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

它强调人类在发展中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

2. 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还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关,它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

3. 如何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

科技创新可以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发展。

此外,教育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人们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4.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我们要鼓励绿色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鼓励企业和个人履行环境责任,采取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措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5. 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是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对生态文明建设负有责任。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骑自行车出行等。

此外,我们也可以关注环境组织和研究机构的活动,参与环保志愿者的行动,积极推动身边的人关注环境保护。

从以上面试题目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承塞罕坝精神 建设绿色生态文明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承塞罕坝精神 建设绿色生态文明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承塞罕坝精神建设绿色生态文明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承塞罕坝精神建设绿色生态文明近年来,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传承这一宝贵财富,为建设绿色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一、认识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塞罕坝位于中国河北省的燕山山脉之间,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林基地,也是中国退耕还林战果的象征。

塞罕坝精神的核心是“吃得苦、劲干事、爱祖国”,体现了为祖国绿化事业付出努力、坚守初心的伟大精神。

吃得苦意味着在林海肆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付出努力、艰难砥砺,劲干事则强调要坚持事业心、责任心,全力以赴完成工作任务。

爱祖国更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意味着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塞罕坝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向。

如何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塞罕坝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吃得苦的精神是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只有在艰辛困苦中坚持,才能在环保事业中取得真正的成果。

其次,劲干事的精神意味着我们需要树立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投入环保工作,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最后,爱祖国的精神让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环保信念,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三、塞罕坝精神的延续与发展塞罕坝精神的精髓和传统需要得到延续和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首先,要加强对塞罕坝精神的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这一精神。

其次,要推进塞罕坝的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事业与科技的有机结合,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同时,要加强塞罕坝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连载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人们熟悉的优美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优美环境的赞叹。

从2000年9月开始,海南省推动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截至2008年4月,共建成文明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3.4%。

当地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加,文明程度提高,琼岛处处盛开生态文明之花。

海南省抓住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坚持生态立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命运,既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辉煌的中华文明与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息息相关,而印度河流域的宜居环境则塑造了古印度文明。

人们也不会忘记,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所经历的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使得文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前车之鉴,要时刻牢记。

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无不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

如今的伦敦环境优美,但它曾经被人们称为“雾都”。

19世纪50年代,伦敦是一个被各种工厂包围的城市,烟尘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工业污染严重,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特征。

长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费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认识日益深刻。

1972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宣示,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先后问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成为世界共识。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在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富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水土流失土地的总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平均每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受涝耕地面积1.5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在大多数经济指标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十五”计划规定的环境指标没有如期完成。

要完成“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涉及资源环境的规划指标,任务十分艰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历史与现实都警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2007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禁令一出,牵动人心。

曾几何时,塑料袋以其方便廉价的特点,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它也越来越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是继续依赖塑料袋的便利性而无视其危害,还是郑重地为环保作出新的抉择?“禁塑令”的实施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也有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

确立建设生态文明新目标,是我们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进程中取得的新认识、树立的新理念、形成的新任务。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新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问题。

如果不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供应不足、能源严重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要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

同时,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才能够真正拥有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

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在五年累计降低供电煤耗22.4克/千瓦时,实现节约标准煤385万吨,节约用电24.3亿千瓦时,节约燃油38.5万吨,直接实现节能价值33.5亿元的同时,五年内规模翻了一番,装机容量达到6302万千瓦,效益翻两番,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

这是中国华电集团通过科学发展,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中交出的一份骄人答卷。

华电集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清洁发展的成绩说明,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

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

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

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

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

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共同的理念,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当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时,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美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