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关于转专业问题的调查报告(学生版)
——学生版一.调查背景、原因、方法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是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希冀,专业的好坏与否不仅影响着在校的学习情况,也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就业及发展状况。
眼下,我校许多大一同学正为转专业问题而困扰。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家对转专业的态度,也为了向学校领导反映大家对转专业的看法,促进转专业工作的顺利进展,我们教学信息中心特地进行了本次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问卷面向11级同学,问卷设有16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
对问卷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二.数据分析(一).同学们对于本专业与转专业的一些基本看法1. 大多数同学对本专业认可度不高,对专业现状及前景缺乏深入了解。
在专业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64.40%的同学对本专业持一般态度,有16.23%的同学对本专业非常满意,同时15.18%的同学对专业很不满意,4.19%的同学感觉什么专业都无所谓。
对于本专业的现状、就业以及发展前景,只有6.47%的同学对本专业做过调查,非常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大约24.88%的同学从未做过调查,一点不了解自己本专业的现状就业等问题,大约有68.66%的同学只是一般了解。
2. 大多数同学认为工作中专业不对口现象与专业满意度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大部分同学都考虑过转专业问题。
数据显示,42.41%的同学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并不是造成专业不对口的主要原因,30.89%的同学认为大学是一个综合提高的台阶,所学专业不满意并不一定会造成找工作时的专业不对口,只有大约26.7%同学认为找工作要找自己感兴趣的,因此专业满意度是关键。
大约有74.74%的同学考虑过转专业,只有25.56%没考虑过。
(二).同学们对转专业的原因与态度3. 专业前景不好、兴趣爱好的趋势以及对本专业的不满是造成转专业的主要原因。
对于转专业的原因,24.49%的同学认为是本专业前景不好,向往那些热门专业;17.35%的同学是兴趣驱使,18.71%的同学认为是自己高考没发挥好,对自己专业感到不满,15,99%的同学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从而想转专业,6.46%的同学觉得本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无聊乏味;14.29%的同学听从家长老师的建议转专业,但也有2.04%的同学看其他人转,自己也跟从。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探讨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以及对策,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1. 对专业兴趣不足:高校选拔录取学生时,很多学生没有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规划,导致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退,从而选择转专业。
2. 对未来就业不满意: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够理想,或者对就业岗位缺乏兴趣,因此选择转入其他专业以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3. 学业压力过大:高校的学习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但过大的学业压力会让学生感到无法承受。
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因之一。
4. 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有些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当前所学专业的高要求,因此选择转入其他专业以寻求更适合自己能力的学科。
2. 提供多样化的专业选择:高校应提供多样化的专业选择,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尽量减少因专业不匹配而导致的转专业现象。
3. 加强就业指导和实习实训: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实习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要求,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就业满意度。
4. 提供转专业机会和支持:对于确实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高校应提供相应的转专业机会和转专业政策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转专业过程。
5. 改善学业压力管理机制:高校应建立学业压力管理机制,提供丰富的学生心理辅导和学业帮扶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减少因学业压力而导致的转专业现象。
通过探讨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以及对策,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解决方案,降低学生转专业的可能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满意度和专业发展前景。
大学生转专业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
教育学第一小组
武钰钦、李友江、刘玉颜、柏玉芹、安波
1
总述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对象、各项指标 •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
•研究方法
2
研究背景
(1)随着高校办学体制、招生制度和教学管 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教育部21号令的 颁布,高校拥有了学生转专业的自主权,高
10
4
对象、所需数据
研究对象:以我教育技术学学生为主 要对象。 研究相关数据、指标:调查问卷、近 年我专业转专业人数等
5
目前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转专业人数逐年增加,转专业的人数变化 态势显示,“人文学科”危机,重视比较热门、 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 (2)转专业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由于课程, 教材等原因并不能完全融入新专业的学习生活; (3)家庭与从重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 学生的专业选择。
6
观点:以上相关课题立足点大多为对于 转专业群体的宏观研究,而对于大学生 在转专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微观方 面鲜有提及。
7
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统计方法 3.问卷调查法 4.文献调查法 8Fra bibliotek参考文献
1.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调查研究(林伟 华); 2.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状况的调 查报告(吴佳伟); 3.新生转专业的有关问题研究——以台州 学院为例(金宏伟); 4.大学生转专业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 究(金俊) 9
校出现的转专业和转学情况日渐复杂。
(2)我校采取相对宽松的转专业制度,学分
制和自主选课制的结合给广大学生创造了一
个高度自主的选择专业的制度。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跨专业转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跨专业转学的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跨专业转学是指在大学期间,学生从一个专业转移到另一个专业学习的行为。
这种转学行为可能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大学生跨专业转学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1.1 兴趣和职业规划个人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是决定跨专业转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学生对原专业缺乏兴趣,或者发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该专业不符,他们可能会考虑转学到与自己兴趣和职业规划更相符合的专业。
1.2 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也会影响是否选择跨专业转学。
有些学生可能在原专业遇到了困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无法适应该专业的学习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考虑转学到一个他们认为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展示出更好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
1.3 知识储备和学习技巧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技巧也会影响到是否选择跨专业转学。
如果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在原专业的知识储备不足,或者缺乏适应该专业的学习技巧,他们可能会决定跨专业转学,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二、学校因素2.1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也是影响大学生跨专业转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学生发现自己选择的专业与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不符,或者学习的课程对他们来说过于困难或无法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他们可能会选择跨专业转学到另一个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学校。
2.2 教师和导师的指导教师和导师对于大学生跨专业转学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们可以提供针对个人情况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并为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提供帮助。
2.3 转学政策和程序学校的转学政策和程序也会对学生的跨专业转学产生影响。
有些学校可能对跨专业转学有限制或限制条款,而另一些学校可能对学生进行更开放和灵活的转学政策。
这些政策和程序将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成功跨专业转学。
三、社会因素3.1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对不同专业的需求也会影响大学生是否跨专业转学。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高校本科生转专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由于对原专业失去兴趣或者发现其他专业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决定换学习方向。
本文将探讨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及对策。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可以分为两类:内外因素。
内因主要是学生对原专业的不满意或者对其他专业的兴趣;外因主要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
学生对原专业的不满意可能是由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或者就业前景等方面引起的。
学生可能发现原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课程内容单一、枯燥无味;或者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工资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考虑转专业,寻找更加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学科。
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兴趣也是促使他们转专业的动因之一。
大学期间,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学科和领域,可能会发现自己对其他专业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更感兴趣。
一个原本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也接触到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发现自己对这些学科更有兴趣,于是决定转专业。
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也是学生转专业的外部动因。
一些学校可能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设施设备陈旧等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可能会因此而考虑转学。
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也会对学生转专业产生影响。
如果某个专业就业形势不好,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转到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
针对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现象,应采取以下对策。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和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的不满意和对其他专业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学习方向。
学校可以设置专业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专业导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兴趣,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学校应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对原专业的不满意。
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学设施和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与时俱进的课程,提高对学生就业前景的支持。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接受专业的培训。
在大学期间,经常会有一部分本科生选择转专业的情况出现。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主要动因以及对应的对策,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便为相关的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一、动因分析1.兴趣变化很多本科生在大学里开始了对自己兴趣的探索与发现。
在接受了一定的专业培训后,部分学生才意识到自己并不真正喜欢所选择的专业,于是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
这种情况在大学一二年级较为普遍,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刚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学科,而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地改变与发展。
2.就业前景另外一个主要的动因是就业前景的考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专业领域的需求增多,而一些传统的专业则逐渐式微。
部分学生会根据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就业前景来决定是否转专业。
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原来的专业,转而选择就业前景较好、市场需求较大的新专业。
3.学科压力还有一部分学生转专业的动因是学科压力。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原专业知识过于晦涩难懂,学习成绩不佳,情绪低落等,从而产生了转专业的念头。
学科压力是一部分本科生进行专业转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策探讨1.提早职业规划针对本科生对就业前景的考量,应该在大学一、二年级就提早进行职业规划。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就业前景讲座和招聘洽谈会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更为清晰,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2.加强专业介绍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应该加强对各专业的介绍。
通过开设专业介绍课程、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培养方向以及就业前景,从而在最初选择专业时更加理性。
3.辅导教师指导提供更多的辅导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选择专业时更加明确。
辅导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转专业的必要条件、流程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使学生在考虑转专业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
大学生专业转换的原因和影响
大学生专业转换的原因和影响大学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专业选择是大学生们所面临的重要抉择之一。
然而,随着个人兴趣、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有些大学生会选择转换自己的专业。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专业转换的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1. 对专业兴趣的改变在大学期间,学生接触了各种学科和领域,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发现之前选择的专业不太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因此决定转换专业。
2. 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可能会发生变化。
学生可能会从媒体、亲友或就业市场的信息中获知某些专业供大于求,而另一些专业则备受青睐。
考虑到未来就业的压力和机会,学生可能会选择转换专业以获得更好的就业前景。
3. 进一步思考未来职业发展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大学期间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有时候,学生在接触到实际工作后才意识到自己对某个领域更有天赋或者更有追求,因此选择转换专业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影响1. 学习压力的增加专业转换通常伴随着课程的重新选择和调整,这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业压力。
他们需要努力适应新的学科和课程,以及追赶原来专业同学的进度。
这可能会增加他们在学业上的负担和压力。
2. 学业延迟专业转换通常导致学业的延迟,因为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新的专业要求和学分。
这可能延长他们的大学学习时间,使他们与原本同年级的同学产生差距。
3. 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专业转换可能会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某些行业或工作职位对特定专业背景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转换专业后可能不再具备原来专业的相关背景。
但同时,通过专业转换,学生也有机会进入更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领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4. 职业定位的重新思考专业转换可以为学生提供重新思考自身职业定位的机会。
经过专业转换后,学生可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和所追求的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社会工作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2003年1月,复旦大学244名学生重新选专业转到新系,首开中国高校转专业之门。
2003年4月厦门大学正式公开学生转专业的实施方法,对学生申请转专业的时间、条件和实施程序等,都做了十分详细的规定。
其他很多高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学生转专业进行引导和规范,很多高校都逐步放宽了对转专业的条件限制,如华东理工大学改变以往只有优秀学生才能转专业的规定,不再只强调分数高低,而更加重视学习能力的强弱。
在高校首开转专业之风的复旦大学于2004年4月实现了转专业政策的二大突破:一是将各院系转入名额由10%扩大为15%;一是将转专业的对象从大一新生放宽到大一和大一学生;再就是彻底取消了申请转专业的成绩门槛,本着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将判断学生是否具有专业发展潜能的权利交给各接受院系,由各院系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察申请者。
从众多高校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转专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全国高校的总体情况看,目前大学生转专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学校和人数逐渐增多。
允许学生转专业的学校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很多重点大学都追随复旦大学,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推行转专业政策。
而这项工作起步较早的学校,则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在大部分高校中,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很多高校在报名时候,出现“火爆”场面。
第一,转专业逐步走向制度化。
各高校都出台了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政策,大学生转专业开始由试点步入规范运作阶段,很多高校对转专业涉及的各个程序和部门的工作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使得学生转专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大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理性化。
很多学生转专业并不是为了进入所谓的书门专业就读。
他们在选择的时候所关注的有很多,除了自身动机的驱动以外,还要考虑诸如转到其他专业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等因素。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校接受本科教育。
随着学生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的不断调整,一些学生在读大学期间会面临转专业的决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转专业?针对转专业现象,学校和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分析。
1.个人兴趣变化: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逐渐对原来选择的专业失去兴趣,对其他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对专业兴趣的改变可能是由于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新的知识领域,也可能是由于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产生了新的认识和认定。
2.职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市场的变化,一些学生可能意识到原来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不符,或者发现其他专业更符合自己的求职方向。
学生希望通过转专业来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学业压力和适应能力:一些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可能遇到学业压力过大,适应能力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选择转专业来减轻学业压力,或者选择更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专业。
1.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设置更加灵活的专业转换政策。
可以在大一大二阶段提供专业试错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自己的兴趣领域。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兴趣变化,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的变化。
通过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清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减少因为兴趣变迁而导致的专业转换。
3.加强职业规划辅导: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且与专业对接,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学校可以建立职业发展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职业规划辅导和指导。
4.提高教育质量:学校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引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减少学生因兴趣变化而导致的专业转换。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从动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对高校本科生转专业进行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动因。
有些本科生在高考时选择专业时追求分数而非兴趣,导致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或者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其他领域。
对就业前景的考虑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某些原本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导致本科生选择转专业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对学业成绩不满意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因。
有些本科生发现自己在原本的专业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或是不满意自己的学业成绩,于是选择转专业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针对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中阶段应该加强对专业选择的指导。
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专业,而非单纯追求高分。
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不断更新和调整课程设置,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加大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力度。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其动因主要包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就业前景的考虑和对学业成绩不满意。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应加强对专业选择的指导,提供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加大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力度。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落实,才能更好地帮助本科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专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专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专科生转专业是指已经完成专科阶段学业的学生在某些情况下决定转换自己的专业或者方向进行学习和研究。
这个问题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越来越普遍,而且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专科生转专业的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查与分析,以使得相关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现象。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份调查与分析的报告。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大学专科生,包括在校专科生和已经毕业的专科生。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关于专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了300名专科生。
问卷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专科生转专业的原因2. 转专业后的学习情况和压力3. 对专科生转专业是否支持的态度4. 对于专科生转专业的建议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大学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士,以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调查结果分析1. 专科生转专业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0%的专科生表示他们转专业的原因是因为对原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发现原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是因为原专业就业前景不好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生了变化。
这些原因表明,专科生转专业主要是出于对个人未来发展和兴趣的考虑,而非其他外部因素。
2. 转专业后的学习情况和压力在转专业后的学习情况方面,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新专业非常满意,而另外一半的学生则表示仍然处于适应期。
也有一些学生表现出因为不熟悉新专业而导致的学习压力。
这些结果表明,专科生转专业后,大多数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并且获得满足的学习体验,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面临着适应困难和学习压力。
3. 对专科生转专业是否支持的态度在对专科生转专业的态度方面,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专科生进行转专业。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专业,这是一个人生发展的自由。
也有一部分人表示转专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目标,尽量避免盲目行动。
4. 对于专科生转专业的建议在对专科生转专业的建议方面,大多数受访者建议专科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了解,尽可能多地了解新专业和相关的就业前景,以便做出更为合适的选择。
就业压力背景下大学生转专业的动机及适应情况分析
就业压力背景下大学生转专业的动机及适应情况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竞争加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就业压力背景下,大学生转专业成为许多学生选择的一种应对方式。
本文将对大学生转专业的动机及适应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转专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
一、转专业的动机1. 就业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学生开始重视专业对就业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发现原本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因此希望通过转专业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兴趣和天赋的匹配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原本的专业兴趣不浓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转专业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符合自己兴趣和天赋的专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3. 就业信息和导师的影响通过与社会接轨,大学生开始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例如就业趋势、薪酬待遇等。
此外,一些转专业的学生也受到导师的鼓励和指导,促使他们做出决策。
二、转专业的适应情况1. 学习能力与知识转移转专业通常要求学生具备适应新专业学习的能力。
对于某些相近专业的转换,学生可以将已经学到的知识扩展,更容易适应新专业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完全不同的专业,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 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在转专业过程中,学生需要与新的班级和同学重新建立联系,扩展社交圈和人脉资源。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专业来说,人际关系网络也对日后的就业机会起到重要作用。
3. 就业压力与心理适应转专业本身会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因为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专业方向。
加之转专业学生通常会比其他同学多一年的学习时间,就业市场也会变得竞争更加激烈。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应对可能的困难和挫折。
三、对转专业的建议1. 提前调研和评估在做出转专业的决定前,学生应提前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新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培养方向等。
此外,可以咨询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经验和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
2. 资源整合与利用一旦决定转专业,学生应主动整合和利用原专业的学习资源和经验,确保知识的延续性和转移性。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人才竞争格局的加剧,本科高校生转专业已经成为一种逐渐普遍的现象。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多种多样,有些是由于家庭原因,有些是因为学科不感兴趣,还有些是因为发现自己对另一个学科更感兴趣。
本文将探讨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并提供对策。
家庭因素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家庭因素是他们转专业的动因之一。
家长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选择一个“容易就业”的专业,从而获得好的工作并取得成功。
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总是适合每个人,因为他们会失去对自己兴趣所在的学科的热情和动力,进而影响到成绩。
兴趣另一个常见的动因是学生发现对自己目前的学科不感兴趣,在学习和实践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收获。
然后,他们就会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学科,并寻求转换学科的方法,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家庭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转专业是由于个人或家庭生活问题所致。
例如,一些学生报考的专业不利于他们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条件,例如工作时间相当固定,长期的加班,文化程度居低等,而这些条件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大学期间难以适应。
对策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首先,在考虑转专业之前,学生们应该动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构建一个自己的职业规划。
他们应该花时间思考自己喜欢和不喜欢做的事情,以及他们擅长和不擅长什么。
如果学生们发现自己对目前专业内的知识和技能不能产生浓烈的兴趣,那么他们应该积极考虑转专业。
寻找支持和咨询其次,学生们应该尽力寻找支持和建议,以便做出更好的决定。
他们可以咨询专业指导老师、辅导员或导师,以获取更多信息,并与其他学生交流和分享经验。
此外,一些大学提供转专业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平滑地转入新专业。
学习和工作引导最后,学生们应该与新专业的领域人员联系,了解该领域的需求,并探索可用的学习和工作机会。
他们应该加入专业社团或实习,以便获得更多关于该领域的信息,并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总之,高校本科生转专业是一个复杂但现实的问题。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大学本科生们在完成入学初定的专业学习计划后,往往会面临更加成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价值的考量。
于是,很多大学生就会产生转专业的想法。
那么,大学生转专业的动因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的原因1. 兴趣方向变化大学学习是一个跨越时间的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方向有了变化。
这时一些学生就会考虑转专业,选择更符合自己兴趣方向的专业。
2. 就业形势不佳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
如果大学生在完成了所学专业之后发现自己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那么转专业也是一种选择。
3. 专业不得已而选择很多大学生在高考时被分配到不是自己首选的专业,或是因为当时成绩不理想导致无法考上理想的专业,只能忍痛就学。
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进,有些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擅长这个专业,那么转专业也是为了逃离不适应现状的一种选择。
4. 提高自身素质有些学生在进行本专业学习时,会认识到自己对多学一些专业知识会非常有好处,帮助自己在今后的职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时候,选择转专业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
二、对策建议1. 强化思考和自我调节能力大学生考虑转专业的时候,需要先自我审视和思考,并且和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及身边的朋友以及亲人进行张贴地沟通交流,理性分析,并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做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脱离当前专业转入其他领域,面临着很高的学习成本。
此时,需要大学生自我调节,尽可能减少学习上的压力。
2. 增加专业自我分析的深度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对自己做出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新专业的深度分析。
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人才需求、参与实践活动、深度分析专业优劣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自己想转入的专业信息。
3. 面对挑战转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学生具备很强的毅力、恒心和自制力等需要。
此时,如果有比较好的规划,需要勇往直前面对挑战,针对新专业的考试和入学要求,全力以赴。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化,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现象日益增多。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兴趣不合、职业前景不明、专业学习困难、家庭压力等。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第一个动因是兴趣不合。
大学是一个个体发展的阶段,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通常会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
有些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所选专业并不匹配,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业成绩下降等问题。
他们选择转专业来寻求在兴趣相投的领域继续学习。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第二个动因是职业前景不明。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原来选择的专业前景不太好,或者所学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他们选择转专业以求更好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第三个动因是专业学习困难。
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原来选择的专业学习难度较大,或者导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好,导致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他们选择转专业来寻求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支持。
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第四个动因是家庭压力。
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家庭压力的情况,比如经济困难、家庭关系紧张等。
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选择转专业来减轻家庭压力。
针对以上动因,应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高校本科生转专业问题:加强专业咨询和职业规划的指导。
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了解各个专业的发展前景。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咨询和职业规划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建立转专业政策和程序。
学校应建立清晰的转专业政策和程序,明确学生转专业的条件和要求。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转专业,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转专业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提供转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应为转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比如转专业课程的安排和培训、转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专业要求。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文科学生大学转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文科学生大学转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1. 简介在当代高等教育领域,大学转专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文科学生,由于其广泛的兴趣面和多元化的能力,在大学中常常面临转专业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对文科学生进行大学转专业选择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
2. 学术成绩学术成绩是决定一个文科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转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文科学生在原本的专业中表现出色,则更容易获得转入目标专业的机会。
此外,有些特定专业对于某些相关课程或考试成绩有严格要求,需要满足一定标准才能顺利转入。
3. 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决定文科学生是否选择转入某个特定领域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文科学生对于某个具体领域非常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那么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转入该领域专业。
4. 就业前景就业前景是考虑文科学生是否转入某个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文科学生在广泛兴趣和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但有些专业在就业市场上更受欢迎和有竞争力。
文科学生可能会考虑选择与自身兴趣相符合并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
5. 资源支持资源支持是影响文科学生大学转专业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里包括学校提供的导师指导、资金支持、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资源。
如果一个文科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可能更容易成功地完成转专业过程。
6.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对文科学生进行大学转专业选择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背景、朋友圈子以及社会舆论等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对于转专业的态度和决策。
7. 自身发展目标最后,自身发展目标是决定一个文科学生是否选择转入某个特定领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文科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并且认为转入某个专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他们可能会做出相应的转专业决策。
8. 结论综上所述,文科学生大学转专业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
无论是学术成绩、兴趣爱好、就业前景、资源支持、社会环境还是自身发展目标,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文科学生进行大学转专业选择产生影响。
大学专业调整报告
大学专业调整报告1. 引言大学专业的选择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决策。
然而,有时候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所选专业并不感兴趣,或者发现其他专业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因此,大学专业调整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大学专业调整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以期为面临专业调整困扰的学生提供一些建议。
2. 调整原因2.1 兴趣不符一些学生在大学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对所选专业的兴趣不够高,无法对该专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精力。
这可能是由于初中或高中时期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发生了变化,导致原先所选专业与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不匹配。
2.2 学科压力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在某一专业的学科要求过高,难以达到预期的学术成绩。
这种情况下,调整专业是为了避免因学科压力过大而造成的个人困扰和学业退步。
2.3 就业前景部分学生可能会发现进入大学后对某一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
尤其是当当前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时,学生可能会考虑调整专业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 调整影响3.1 学业延误专业调整将导致学生延迟毕业的风险。
在调整过程中,学生需要重新适应新专业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可能需要补修或重修一些先修课程,因此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完成学业。
3.2 经济压力专业调整可能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如果调整专业需要就读新的学制或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家庭可能需要为此额外投入经济支持。
3.3 心理压力专业调整也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调整后的新专业可能与之前有所不同,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同学关系,这可能会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情绪产生一定影响。
4. 解决方法4.1 深入思考和调研在做出专业调整决策之前,学生应该深入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职业规划目标。
同时,学生还需要调研目标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科方向以及就业前景等相关信息,以确保调整后的专业能够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
4.2 寻求指导和建议学生在做出专业调整决策之前可以咨询相关的学业指导老师、就业指导老师以及专业导师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工作
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笔者之所以选这个题目,归因于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出台了大学生转专业的政策和方案,学生转专业的现象也日益增多。
1994年,随着学分制在高校中的实施和逐步普及,大学生可以转专业目前是高校亮点之一,对就读专业不满意的任何一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有重新选择申报其他专业的机会,这让许多学生有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选题意义:
然而,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及高校相关工作的滞后,转专业并没有给大学生们带来非常满意的结果其原因为何?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大学生的转专业动因着手,全面分析动因,有助于更理性地处理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高校和大学生如何应对转专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转专业愿望,减少盲目性,促进其专业和个性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本次论文诣在通过对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实地调查,对转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寻找导致转专业现象出现的多种因素,有高考填报志愿时埋下的“伏笔”,有就业制度的影响,有高校专业设置的落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对症下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转专业,增强高校专业自主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积极性,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培养模式。
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一、高校转专业的现状
二、高校学生转专业现象的因素
(一)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对专业缺乏兴趣
(二)就业制度的影响
(三)专业设置滞后,内容陈旧
(四)对班级不适应或从众、随大流
三、高校学生转专业的利弊分析
(一)允许转专业的好处
(二)转专业的负面影响
四、应对策略
(一)学生自身方面
(二)高校教学管理方面
(三)政府教育政策方面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1、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以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为主,根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情况,制定调查问卷,以钱江学院的转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抽样调查,再采用“目的性抽样”的原则选取那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转专业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获取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及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大学生转专业存在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力求引起政府和高校的关注。
2、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第一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0年11月上旬):准备、启动阶段
课题相关资料、信息的搜集、学习,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为论文的撰写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1)2010年11月中旬商定论文题目,构思论文提纲
(2)2010年12月中旬完成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10年12月下旬-2011年3月初):初步完成调查与访谈,上交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11年3月初-2011年4月20日):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并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2011年4月21日-2011年5月上旬):论文评阅并接受答辩。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
[1] 王永.大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及其发展研究[J].高校论坛,2008,1:151-154.
[2] 孙士宏.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5,6:86-88.
[3] 刘慧娟,肖珍教.当代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
究,2006,6:34-35.
[4] 刘雄,熊辉.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8:23-24.
[5] 刘桂琪.高校本科生转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11:198-200.
[6] 夏军.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9,6:74-75.
[7] 黄宝宽.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黎明
职业大学学报,2010,3:57-59.
[8] 王云.普通高校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高等教育,2004,5:47-48.
[9] 胡丽伟.高校转专业现象的几点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11:67.
[10]林伟华.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调查研究——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新余高专
学报,2009,12:108-111.
[11] 李爱国.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35-36.
[12]黄伟达.我国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动因调查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3:58-60.
[13]王珊珊,郑晓峰.论大学生转专业原因利弊及改进[J].教育管理,2008,10:115-116.
[14] 刘彤,孟凡波.浅谈高校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利与弊[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4,9:23-24.
[15] 金宏伟.学生转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台州学院为例[J].台州学院学
报,2008,5:85-88.
[16] Dallas,Texas.Savvy College Students Turn to New Professional Marketing Service to
Land Summer Internships[J].PRWEB,2007,2(20).
[17]Megan Elrath , Joseph Hawk , Nancy LeClai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ough Economic Times: The Drexel University Co-op Program
Model[J].Current Issue,2010,9(28).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经过对论文的大致设想,预计完成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0年11月上旬):准备、启动阶段
课题相关资料、信息的搜集、学习,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为论文的撰写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1)2010年11月中旬商定论文题目,构思论文提纲
(2)2010年12月中旬完成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10年12月下旬-2011年3月初):初步完成调查与访谈,上交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11年3月初-2011年4月20日):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并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2011年4月21日-2011年5月上旬):论文评阅并接受答辩。
六、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转专业成为可能,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从大学生的转专业动因着手,全面分析动因,有助于更理性地处理转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高校和大学生如何应对转专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转专业愿望,减少盲目性,促进其专业和个性发展。
高校应对症下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转专业,增强高校专业自主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积极性,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