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3《卤代烃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2.3《卤代烃》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三节卤代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 )、氨基(—NH 2)、碳碳双键(C=C )、碳碳三键(C ≡C )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 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 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 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H H —C —C —HH HHH H —C —C —Br H H H —C —C —H H[提问]: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Br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④.滴加2DAgNO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NaOH反应原理:CH3CH2Br +H-OH CH3CH2OH + HBr或:CH3CH2Br +NaOH CH3CH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溶液与HBr反应,减小HBr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3CH2OH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防止生成Ag2O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3CH2Br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②.加入15mL饱和KOH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④.滴加2DAgNO3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乙醇反应原理:CH3CH2Br + NaOH CH2=CH2 + NaBr + H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为什么不用NaOH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因为HBr也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3)3-CH2Br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小结]:-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 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一卤代烃的通式:R —X. (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 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CH 3CH CH 2BrCH 3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2.3卤代烃教案新部编本人教选修5.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3 卤代烃教案人教选修5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的取代反应和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的消去反应。
2、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有关卤代烃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注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即卤代烃中的官能团——卤素原子(—X)决定了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有关卤代烃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师:在高一我们就已经接触了1,2—二溴乙烷、氯乙烯、溴苯,它们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一类。
像这些在结构上可以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卤代烃的代表物——溴乙烷。
【板书】第三节卤代烃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5Br 结构简式:C2H5Br或者CH3CH2Br (官能团:—Br)师:从结构上看,溴乙烷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后的产物,但由于官能团是(—Br),所以它的性质与乙烷有很大的差别。
【板书】2、物理性质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38.4ºC,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从溴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可以看到有两个吸收峰,可见只有其分子中只含两种不同的氢原子。
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CH3CH2—Br + NaOH→CH3CH2—OH + NaBr【讲解】强调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的条件:碱性条件下水解。
2019-2020年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卤代烃》word教案二

2019-2020年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卤代烃》word教案二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2、年级:高二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三节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卤代烃的概念。
②通过对溴乙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掌握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
③了解卤代烃的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有重大影响。
②通过对卤代烃水解反应的分析,让学生领会到大多数有机反应是可逆的,并学会用化学平衡的思想去思考有机反应。
③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介绍氟利昂的有关知识,并要求学生课后查阅卤代烃和环保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内容分析卤代烃这部分内容是高中有机化学中最关键的内容。
它衔接了烃与烃的衍生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别是在后面学习有机推断和有机合成中,卤代烃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推断和合成物质。
本节内容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听的衍生物的学习。
重点: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难点:区分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3、学情分析在必修2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了一氯甲烷等卤代烃,对卤代烃并不陌生,但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卤代烃的性质。
在必修2中学习过酯的水解反应,但并没有学习过消去反应,对一些复杂的反应还比较陌生。
虽然前面的学习中强调过“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还没有非常直观的认识。
4、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介绍了卤代烃的性质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异同,深刻领会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三、板书设计:第三节卤代烃一、卤代烃1、概念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2、分类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CH 3CH 2Br+Na 3CH 2OH+NaBr2、消去反应CH 3CH 2Br+Na 2H 4↑+NaBr+H 2O水乙醇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掌握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难点在于实验设计。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一对一辅导教案学名任课教师教学主题性别年级高二学科化学课:2学时学时()总课时()人民教育版高二化学选修课5第二章第一节卤代烃同步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
介绍了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共性;2.掌握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和实验;3.能正确写出水解和消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反应过程中溴乙烷的结构与消除相结合,实现了其结构与消除溴乙烷的特点;通过溴乙烷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学习卤代烃的分类和重要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事物的特征;2.通过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哲学思想。
3.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重点:1。
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2。
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溴离子测试难点: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本质。
卤代烃知识梳理-了解卤代烃的性质1。
了解卤代烃1(1)。
定义:当碳氢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时形成的化合物单卤代烃的通式:r-x.2卤代烃的分类:①. 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量:单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 . 根据所含卤素原子的类型:氟化烃、氯化烃和溴化烃。
1.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3.卤代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①选取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最长碳链为主链;②编号时,将卤素原子当做取代基来编号,遵守“近”“简”“小”的原则;③在烷基后标明卤素原子的位置(与醇和醛等含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不同)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2.3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最新修正版

第三节卤代烃[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问]: 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 —Br 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 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③.为什么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 3CH 2Br 可以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 H H —C —C —H H H HH H —C —C —Br H HH H H —C —C —H H H H NaOH(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产生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 NaOH CH 2=CH 2 + NaBr + H 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为什么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 ,因为HBr 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消除的氢原子主要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乙醇 CH 3CH CH 2BrCH 3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为什么?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为什么这里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解释.(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原因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理解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一、教学设计卤代烃属于烃的衍生物,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教学中要注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即卤代烃中的官能团──卤素原子(-X)决定了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要注意有机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分析有关卤代烃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课时分配上,建议“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有关卤代烃的应用”各1课时。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案参考1在化学2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对有机物的官能团也有了初步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及官能团对其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并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
【方案Ⅰ】对比思考,讲解提高对比思考:复习乙烷、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并对比溴乙烷的结构,讨论它们结构上的异同,并推测溴乙烷可能的化学性质。
通过计算机课件、分子立体模型展示甲烷、乙醇、溴乙烷的结构,讨论思考、列表小结。
讲解提高:(1)讲解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官能团-Br的原因:由于溴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得C—Br键的极性较强,因此反应活性增强。
(2)简介溴乙烷结构的研究方法──核磁共振氢谱(1HNMR)。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同一类型的氢原子为一组峰,如CH3—CH2—Br中有两种类型的氢原子,因此有两组峰。
(3)讲解消去反应的概念。
(4)讲解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列表小结。
巩固提高:指导学生进行溴乙烷取代、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其反应规律。
【方案Ⅱ】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迁移提高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成溴乙烷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生的Br-。
提示讨论问题:溴乙烷水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检验水解产生的Br-?从结构上分析为什么溴乙烷能发生水解?水解反应中,化学键是怎样断裂和形成的?交流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结果分析,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
【化学】2.3《卤代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么?你 怎么知 道水层 在 方? 上
→
CH3CH2OH+NaBr
[讲]以上所述,均属猜测,但有根有据,属于科学猜测。很多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是通 过科学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的。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你如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的 Br 变成了 Br-?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分层的,且有机物的反应一 般比较缓慢,如何提高本反应的反应速率? 充分振荡:增大接触面积;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问]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何加热? 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因为溴乙烷的沸点只有 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液体容易暴沸。可采用水浴加热。 [讲]水浴加热时就不可能振荡试管,为了使溴乙烷和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水浴 的温度应稍高于溴乙烷的沸点,为什么? 使处于下层的溴乙烷沸腾汽化,以气体的形式通过 NaOH 溶液与其充分接触。 [讲]可同学想过吗?溴乙烷是大气污染物,汽化出来的溴乙烷不可能完全与 NaOH 学 生讨论 后回答, 教师总
H H H—C—C—Br H H
[投影]
[引导探究]溴乙烷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如何表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 比应该是 3:2,而乙烷的吸收峰却只能有 1 个。) [小结]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 C—H 键与 C—Br 的不同。 [引言]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我 们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 [板书]2. 物理性质 [问]已知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对比乙烷分子的结构,你能知道 溴乙烷分子中引入了 Br 原子后,在相同条件下,溴乙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如何变化?熔 沸点、密度呢? 学 生
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 二、卤代烃. 1.定义和分类. (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一卤代烃的通式:R—X. (2).分类: 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 2.物理通性: (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 (2).所有卤代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 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 (4).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加而降低。 (5)同一烃基的不同卤代烃随卤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引言]我们对一氯甲烷、1、2-二溴乙烷、氯乙烯、溴苯等名称已经不陌生了。它们 结构的主体是烷、烯、苯,但已经不属于烃了。这是因为其分子的组成除了碳、氢原子以外, 还包括了卤素原子。这些都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将此类物 质称为卤代烃。 [讲]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 DDT 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 层的破坏原理. [投影]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 2.卤代烃的危害: (1).DDT 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 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 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 的作用. [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 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 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 方法、 手 段、 活动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选修5模块《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选修5模块《卤代烃》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5模块中的《卤代烃》。
本节课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形成概念;采用“搜集材料—分析结构—-讲解原理――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在做中学”。
2.教材分析卤代烃知识是继化学必修2中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它们均以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熟悉的物作为背景。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热情,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健康之间的意义。
从教学内容上看,“建立卤代烃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溴乙烷取代和消去反应现象,分析断键、成键位置,书写反应方程式,并能预测陌生卤代烃的典型化学性质。
感受‘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通过对比溴乙烷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的条件及产物,进一步认识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重要意义”,“能根据‘溴乙烷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为内容标准,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主,教学目标不要定位过高。
最近几年的各地高考题中,卤代烃的考察频率较高,但受理综题量和题型影响,很少单独成题,主要有两种考察方式:①卤代烃在不同条件下(水溶液/醇溶液)和NaOH的反应;②卤代烃以由烃向烃的含氧衍生物转变或者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数量、位置变化的中间产物出现。
主要涉及的反应包括:①一卤代烃的消去→加成→取代后生成多个官能团,②一卤代烃的消去和取代生成不同产物,③1、3-丁二烯的两种加成,④不对称烯烃的加成等,在考察③④的性质时,题目均给出了相应提示。
建议可以在习题教学中予以重视,特别是一卤代烃官能团的转化和1、3-丁二烯的加成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强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第一章中具有共性的概念化知识在本章结合了具体物质类别烃和卤代烃而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入。
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
本章从代表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强化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
通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2.能力目标:(1)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有机反应中“条件”的影响,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卤代烃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经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四、学情分析:本校学生在全市属于中等学生,模块考试又相对简单,因此有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高中学习比较简单和轻松,必修二中对有机部分要求又比较低,因此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对溴乙烷的水解及消去反应进行实验;(2)学案导学:见后面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卤代烃一节,初步把握卤代烃的水解及消去反应。
卤代烃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卤代烃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卤代烃是指含有卤素(氟、氯、溴、碘)取代烃基的有机化合物。
卤代烃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卤代烃的结构和命名方法;2. 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等;3. 了解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如亲电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4. 掌握卤代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及危害性;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结构和命名方法的讲解1) 通过教师讲授,介绍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如氟代烷、氯代烷、溴代烷、碘代烷等;2) 展示不同卤代烃的结构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进行命名练习;3) 引导学生讨论卤代烃的结构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2. 物理性质的实验观察1) 提供实验室条件,让学生实际操作不同卤代烃的实验;2) 观察各种卤代烃的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3)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和记录时间;3. 化学性质的讲解和实验演示1)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如亲电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2) 根据教学计划,选择一些典型的反应进行实验演示,如氯代烷与氢氧化钠反应,溴代烷与氨反应等;3)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反应机理,并总结出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特点;4. 应用和安全知识的讲解与讨论1) 让学生了解卤代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作为溶剂、反应中间体等;2) 强调卤代烃的安全性问题,如毒性、可燃性等,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和储存卤代烃;三、教学评价:1. 书面评价:要求学生完成包括命名、解答问题、实验分析等题目;2.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正确性、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总结等方面进行评价;3. 讨论课评价:根据学生的讨论参与度、思维活跃度、问题解答等进行评价;4. 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扩展:1. 深入探讨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2. 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探索卤代烃的反应机理和变异反应;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了解卤代烃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4.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展卤代烃相关知识。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已经接触到一些卤代烃。
也能从断键、成键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对典型离子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及常见分类方法,能对常见卤代烃进行归类。
2.通过对比溴乙烷和乙烷的结构,理解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能运用相似的方法分析并理解其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能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五、思维导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以生活情境,引出主题。
【情境引入】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伤员的受伤部位喷射某种气雾剂,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稍后运动员又可上场了。
你知道这种气雾剂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吗?它的化学名称是氯乙烷( C2H5Cl )沸点12.4℃,常温下是气体,加压后液化,装入容器中,气化后对伤口起冷却、止血、局部麻醉的作用,在运动场上常用于小型伤口的紧急处理。
一、卤代烃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2.分类:卤代烃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根据卤素的种类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根据含卤原子多少,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脂肪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从生活走进化学,亲切而自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3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掌握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即掌握“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重难点】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正文】注:黑色——板书;蓝色——叙述、讲解;紫色——学生活动;红色——强调;【引入】我们在学习脂肪烃的时候,讲的了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分别生成一氯甲烷、1,2- 二溴乙烷和溴苯。
它们结构的母体是烷、烯、苯,但已经不属于烃了。
我们把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
【板书】一、卤代烃(代表:溴乙烷)1、应用:①氟氯代烷(氟氯昂):CH2FCl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燃烧、易挥发、易液化,曾被广泛用作制冷剂、灭火剂、溶剂等。
近年来发现,含氯、溴的氟氯代烷可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形成臭氧层空洞,危及地球上的生物。
国际上已经禁止、限制其使用,正在研制、推广使用替代品。
②氯乙烯(CH2=CHCl)、四氟乙烯(CF2=CF2)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③四氯化碳(CCl4)、三氯甲烷(CHCl3)(氯仿):良好的有机溶剂2、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
3、表达式:R-X(X=卤素)4、官能团:卤素原子,—X5、分类:①按卤素种类: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②按nC:n=1,一卤代烃;n ≥2,多卤代烃③按烃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卤代芳烃6、物理性质:状态:常温下,CH3Cl、CH3CH2Cl和CH2=CHCl气体,其余为液体或固体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7、命名方法:①选取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最长碳链为主链;②编号时,将卤素原子当做取代基来编号,遵守“近”“简”“小”的原则;③在烷基后标明卤素原子的位置(与醇和醛等含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不同)【EXE】【Part1】溴乙烷:分子式:C2H5Br 结构简式:CH3CH2Br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38.4℃),密度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