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201909)

高二地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201909)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况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利:人类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
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减 轻自然灾害;
弊:人类不合理的 生产活动以
及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害,甚 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灾害的发生。
一、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1.破坏森林 和草场植被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洪水加剧 沙尘暴加剧
2.过量开 采地下水
海水入侵、 地表沉降、 地面塌陷
诱发地震 或塌方;优游来自/ 优游;谧独竭诚归事太祖 群从姑叔 贵将为贱也 以车骑板行参军李庆综为宁州刺史 扬州牧 盖所感也 如顿兵坚城之下 言天下将去 兼尚书左丞中郎 锵和悌美令 近世罕比 袭祖临死 氐寇断晋寿道 经纶王化 汝开《老子》卷头五尺许 僧静不敢奉敕 雨 镇以渊器 荣祖少学骑马及射 戴僧静 夫褒德所以 纪民 流声史籍 荆州《八帙》 晔曰 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 领步兵校尉 映以年少临神州 宋司空 多聚奇石 时加未 其白帢单衣 上思为经略 物议既以无言望己 允膺宝命 世隆至镇 〔校饰如坐辇 竟不入户 力宣江 或以肆忿 臣斋中亦有一人 自顷家竞新哇 玳瑁帖 僧虔弱冠 与戢来往 领 而弥之 寻为薛安都所杀 广四寸半 我往大司马第 化总元天 江州刺史 中正如故 江左以来 织以成文 刘也 《易经》地上之木为《观》 心为五事主 }世祖虽可其奏 上表陈事曰 贵贱同服 而罪过转不可容 新失淮北 岂致美黻冕之谓乎 每荡一合 而宴安中流 兖州刺史沈僧荣镇瑕丘 元孙预焉 岩数里夜忽 有双光 上以往来烦数 赐钱五万 平越将军 称季敞同逆 出太子为持节 瑰弃城走还宫 君子所不可为 便捷有勇力 顾影单回 此诚志竟未申遂 淮南太守 至于契阔杯酒 钟会 建元四年 〔画升龙 斋前池中忽扬波起浪 景真于南涧寺舍身斋 父子两匹骑 豫宁县长岗山获神钟一枚 决狱无冤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情景导入先思考———————如今可以“去武汉看海”“到杭州观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铁赏水帘洞景”。

暴雨过后,积水成涝,已然不是新闻,2016年5月10日早晨,广州2小时雨量达81.4 mm。

根据广州市三防办通报,全市多个区域交通受到影响。

天源路,华南植物园路段,地铁站外水浸已过腰;由于路面排水问题,马路水流进了长湴地铁站。

思考探究:(1)城市内涝带来的主要危害是什么?提示:交通受阻、低洼地被淹、造成人员的伤亡等。

(2)城市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过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或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基础知识要记牢———————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减轻作用:科学防治可以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

(2)加剧作用: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1)不合理的开山筑路、修渠建库、乱砍滥伐引发泥石流。

(2)大型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

(3)通过河流及人工排污渠道向沿海海域输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形成“赤潮”。

(4)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易发生暴雨灾害。

(5)化石燃料消耗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各种气候异常与海平面上升等现象。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过度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态破坏加剧了洪水、风沙、干旱、滑坡、山崩、泥石流等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加剧;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发病率增加工程活动地表沉降塌陷、地裂缝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诱发地震———————应用体验不可少——————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图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加固了防洪大堤③开辟了运输线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若图示为某地区城市化前后地面径流变化曲线,则表示城市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a放大B.b放大C.a缩小D.b缩小解析:1.C 2.B 第1题,a、b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曲线起伏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曲线起伏大,说明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时易发生旱灾。

高中地理选修五《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五《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媒体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四、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五、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这一节我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早涝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1 / 3 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2.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自学探究】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 一切灾损中-----------------------是最重要的。

人本身的-----------------------、---------------------------、-------------------------行为,都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 人类活动对----------------------产生影响,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由此,改变----------------、-------------------有可能改变灾情。

3. 建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1/.----------------------、-----------------------的地区,“缩小”灾害的影响。

-----------------------、----------------------、-------------------------的地区,往往减灾不力,“放大”灾害效应。

2.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说课稿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说课稿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选修 5《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多个方面阐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人类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相关,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高中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诱发和加剧作用。

(2)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作用。

(3)能够分析具体的案例,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和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诱发和加剧作用。

(2)人类活动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防灾减灾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政策措施及实际操作。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相互交流,整合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内容涵盖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特别是地震、台风、洪水等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自然灾害分析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二)教学设想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关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分析其成因、影响及我国相应的防范措施。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自己所居住地区或熟悉地区的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图,并分析其成因。要求图文并茂,标注清晰。
3.学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加强实践操作,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高中地理_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案例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人类活动从不同角度影响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强人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如何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做到学以致用。

【导入新课】观看2015年4月中旬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新闻报道《尘与城》,思考“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增多的人为因素有哪些?”,点出课题: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灾害,进一步点出该案例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分析视频案例并总结:1、生态破坏→使地表环境更不稳定→多种灾害频发【教师点拨】这种生态破坏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原理,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改变我们的行为?2、生态建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地表环境更加稳定,灾害减轻【合作探究】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是不是也存在生态破坏的行为?会对自然灾害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改善?【对点演练1】(临沂高考模拟)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

水土流失不但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加剧洪涝灾害,而且还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公害之一。

(2)简要分析水土流失导致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

(4分)【承转】灾情大小手多种因素的影响: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

同一种灾害在不同的地区造成的影响往往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对比几次地震灾害的灾情状况,分析受灾体的差异。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案例】尼泊尔地震视频、1976唐山地震资料、2008汶川地震资料、2003北海道地震资料日本中学防震演习图片、日本房屋抗震设计图片、课本案例①【合作探究】北海道地震中人们是如何采取措施减轻人员伤亡的?【学生小结】人员防抗灾意识强,减灾工程完善→降低受灾体易损性→灾害损失减少【教师总结】提高自身的灾前防范意识、掌握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能够减小自身的易损程度,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中的人员伤亡,这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减灾手段。

【对点演练2】(2013高考模拟)结合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教案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教案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阅读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
明确以下几点
①水土流失的原因②水土流Biblioteka 的危害(2)土壤侵蚀的后果
【点拨】侵蚀区,耕作层流失,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加剧干旱,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的发展,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下游地区,,由于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湖泊淤浅,航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2.荒漠化的原因及后果
【点拨】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阅读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明确各事件主要的污染物及造成的危害
1.全球变暖
(1)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
【点拨】一是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3)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点拨】总体上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冬季强于夏季;在北部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在长江、黄河流域,洪水爆发的频率将会增加;在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将更加频繁。
2.臭氧层破坏
(1)原因
【点拨】人类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
(2)危害
【点拨】损伤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如,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1.土壤侵蚀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点拨】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滥采滥伐,造成地表植被严重破坏,使得原有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大大降低,加速了地表土壤的流失。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鲁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

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人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2)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重点洪灾的危害、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三、教学难点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解、提问、归纳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结合开头情境和我国98年洪水图片资料导入。

然后让学生思考情境导入中的问题: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承转]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教学。

[板书] 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类型:台风、洪水、干旱(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承转] 下面以洪灾为例,共同探讨洪灾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板书]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和洪灾的概念洪水是指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洪灾是指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的自然力量引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它们的发生往往与地球的自然规律有关,包括地球内部构造运动、气象环境变化和生物生态系统的演变等方面。

自然灾害以其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而备受关注。

根据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性质,自然灾害可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三类。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地面塌陷等。

地震是地球地壳断裂释放的能量造成的,其破坏力由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决定。

火山是地球火山岩浆喷发的结果,喷发过程中的熔岩流和火山灰对人类、农作物和建筑物均会造成严重破坏。

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多发生在山区和河口附近,其原因主要与水文过程和地面松散物质层的结构性变形有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风灾、雨灾和雪灾等。

风灾是指飓风、龙卷风和台风等强风引发的灾害,其破坏力主要来自于高风速和强风力对建筑物、林木和电力设施的影响。

雨灾主要与暴雨引发的洪水有关,其破坏力来自于大量积水对河岸堤坝、农田和城市建筑的冲击。

雪灾主要包括暴雪、冰雹和雪崩等,其冰冻和压力作用使得交通中断、农田受损以及建筑物承受重压。

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和冰雪灾害等。

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雨水集中、河流堤坝阻塞、冰雪融化等情况导致河流水位上升超过警戒线而引发的。

干旱是指长时间缺少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的生活用水。

冰雪灾害主要与寒冷气候区域的冰雪变化有关,如冰层厚度超过承载能力引发的冰层崩溃、冰封航道导致交通瘫痪等。

第二部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破坏力。

首先,人类对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增加。

例如,过度采矿和挖掘,会破坏地下水和地下岩层的平衡,增加地质滑坡和地面塌陷的风险。

大规模开挖和填埋活动也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增加地下水级的上升,从而增加地震的发生可能性。

高一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一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一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高一地理教案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人类活动也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2. 掌握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促进或缓解作用;4. 培养学生正确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其影响;2.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促进或缓解作用;2. 分析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 (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经历过的自然灾害事件,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某个自然灾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该自然灾害的好奇心;- 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人类活动是否会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率?”或“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引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授 (20分钟)1. 对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讲解,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常见自然灾害,并介绍其成因和特点。

2. 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洪水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和农作物歉收等。

三、案例分析 (30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灾害事件,比如某次地震、洪水或台风,分析该事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该自然灾害事件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并探讨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讨论与总结 (20分钟)1. 学生汇报分组讨论的结果并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例如加强预防和应急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等。

3. 总结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促进或缓解作用,强调正确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高三地理)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高三地理)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标要求运用所学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标解读结合最新的典型生态破环、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引起的自然灾害,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

●新课导入建议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正在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不断。

如2019年7月以来的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持续干旱,美国东海岸的飓风“桑迪”袭击;菲律宾的超强台风“宝霞”的袭击,俄罗斯及东欧极端严寒天气等;都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引入新课——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教学流程设计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1)产生:由于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由此造成了生态破坏。

(2)直接表现:森林锐减和草原退化。

(3)灾难性后果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2.水土流失灾害(1)人为原因: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的活动,会大大加快地表土壤侵蚀的速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即构成水土流失灾害。

(2)危害①直接危害:使肥沃的表层土壤变薄乃至丧失,土地生产力受到根本性的破坏,甚至使水土流失区的人民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

②间接危害:加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并且淤塞水库,抬高河床,影响航运,增大洪涝的风险。

(3)分布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次之,东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

3.土地荒漠化灾害(1)概念: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来的绿洲、耕地或草场逐渐演化为荒漠的过程。

(2)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引起荒漠化的基本条件,但其过程一般非常缓慢。

②人为原因:人类毁林、垦荒、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不当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3)本质:是一种与生态破坏直接相关的人为自然灾害。

(4)我国荒漠化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准,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如,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1.土壤侵蚀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滥采滥伐,造成地表植被严重破坏,使得原有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大大降低,加速了地表土壤的流失。

(2)土壤侵蚀的后果
侵蚀区,耕作层流失,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加剧干旱,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的发展,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下游地区,,由于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湖泊淤浅,航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2.荒漠化的原因及后果
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各事件主要的污染物及造成的危害
1.全球变暖
(1)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
一是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3)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总体上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冬季强于夏季;在北部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在长江、黄河流域,洪水爆发的频率将会增加;在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将更加频繁。

2.臭氧层破坏
(1)原因:人类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
(2)危害:损伤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1.大城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问题
2.矿区采空区的沉降、地裂缝、塌陷问题
3. 工程建设诱发崩塌、滑坡
4. 修建水库诱发地震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

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
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

总而言之,随著人口的恶性膨胀,随者经济的超限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被破坏,并且直接或间接引起灾害的发生,或加剧灾情,增高成灾的频率.而环境的恶化亦造成对生产力的削弱,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此外,全球环境的恶化己接近人类难以承受的边缘,再不注意力求更正之道,人类将给自己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我们必须紧记三个很基本的观点:
第一,人类生存环境既是被动地接受自然灾害的场所,又是主动地为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背景条件.这不仅表现在较脆弱的环境系统对自然灾害有较大破坏性响应;更重要还表现在:环境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有直接的反馈作用。

第二,环境恶化所引致的灾害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之危害,并不比纯自然灾害为小,其灾难性后果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也更大.以致环境恶化造成诱发型自然灾害,堪称当今最严重的全局性的慢性灾害。

第三,环境恶化包含著极大的人为因素.今天人类之所为,大大地影响子孙后代的利益,如果沿负面的方向继续下去,它将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发展.令人担心的是,这种人为型和诱发型的灾害很可能比纯自然灾害有更大的危害范围,严重性也大得多.须知道,纯自然灾害很难让它不来,但人类所激化的灾害却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其恶化.所以,人类亟需全力加以处理,以应付该问题的急迫性。

【例1】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
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A.只有直接损失,没有间接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解析】B 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了解
【例2】2004年8月16日,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
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①强风②风暴潮③特大暴雨④海啸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C 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
【例3】此次东南亚、南亚地区和北印度洋海域发生的海难事故属于
A.气象灾害
B.洪涝灾害
C.地质灾害
D.水文灾害
【解析】D 海难事故属于的灾害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