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第3版第十九讲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合集下载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在医学领域,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特定人群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为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常用的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以及卫生统计学的应用。

一、人口统计指标1. 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指特定地区或特定群体的总人口数。

人口总量是分析人口健康状况的基础,也是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卫生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2.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的统计,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患病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的差异,为制定针对性的医疗和防疫措施提供参考。

3.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特定地区或特定群体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关系。

通过对性别比例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男女之间的健康差异,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性别相关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措施。

4.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时间内出生的人口数量,而死亡率则是指在同样条件下死亡的人口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统计对于评估人口健康状况、人口增长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疾病统计指标1. 发病率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特定人群中新发疾病的数量。

通过疾病的发病率统计,可以了解到不同疾病的流行情况、传播途径以及患病风险的差异,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患病率患病率是指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的总患病数量。

通过患病率的统计,可以了解到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和分布情况,从而指导医疗资源的分配和疾病管理措施的制定。

3. 病死率病死率是指特定时间和地点内某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该病发病人数的比例。

病死率的统计有助于评估疾病的致死风险和严重程度,为疾病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4. 存活率存活率是指经过一定时间后,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中仍然存活的比例。

存活率的统计对于评估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自然病程和预后预测。

第十九章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演示文稿

第十九章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演示文稿

第十九章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演示文稿[正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您介绍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研究人员们越来越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而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则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

一、人口统计指标人口统计指标是用于描述和分析人口性质、数量、空间分布、变动和结构等方面的指标,可以分为总体指标和结构指标两类。

1. 总体指标总体指标是描述人口数量和速度的指标,主要包括:- 人口数量,指某一时点或某一区域内所有居民的数量;- 自然增长率,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额;- 出生率,指一定时间内每千人中新生儿的数量;- 死亡率,指一定时间内每千人中死亡者的数量;- 平均预期寿命,指在出生时根据当地的死亡率计算平均能够存活到的年龄。

结构指标则是描述人口结构的指标,主要包括:- 性别比例,指男女人口数量的比例;- 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例;- 教育程度,指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 民族构成,指不同民族人口的比例。

二、疾病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是用于描述和分析疾病的发生、流行、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指标,可以分为流行病学指标和治疗指标两类。

1. 流行病学指标流行病学指标是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和分布情况的指标,主要包括:- 发病率,指一定时间内某一区域或人群中出现某种疾病的人数占该区域或人群总数的比例;- 感染率,指某一传染病在接触病原体后发生感染的比例;- 死亡率,指一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死亡人数在该区域或人群总数中的比例;- 病人转归率,指病人从住院治疗到出院治愈、好转、死亡或继续住院治疗的比例。

治疗指标则是描述疾病治疗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 治愈率,指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结果正常、未出现复发且没有明显不适的比例;- 好转率,指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复查结果明显改善,但仍需继续治疗的比例;- 死亡率,在治疗期间死亡的比例;- 失访率,指治疗期间因各种原因未按时完成治疗或未达到随访目的的比例。

医学统计学第版 第十九章 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医学统计学第版 第十九章 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分母
年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年龄组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产数+活 产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患该病总数 同年内死亡总数
15
(二)死亡统计指标
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 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的指标
16
表3-7 人口死亡统计指标
指标
粗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围生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 率 孕产妇死亡率 死因别死亡率 某病病死率 死因构成比
分子
同年内死亡人数 同年年龄组死亡人数 同年<1周岁死亡人数 同年<28天死亡人数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 产数+<7天死亡人数 同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 数 同年孕产妇死亡数 同年内某原因死亡人 数 同年某病死亡人数 同年某死因死亡数
13
2.测量人口再生育的统计指标
自然增长率(natural increase rate,NIR) 。 粗再生育率(gross reproduction rate,GRR 净再生育率(net reproduction rate,NRR)
14
自然增长率(NIR)是粗出生率(CBR)与粗死亡率 (CDR)之差,即NIR=CBR-CDR。用来粗略的估计人口 增长趋势。由于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不能预测未 来人口的发展速度。 粗再生育率(GRR)是指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女儿数, GRR = 总和生育率×女婴占出生婴儿的比例。如前面提到 的某年某地的总和生育率为2.5,假设女婴占出生婴儿的 比例为0.47,则GRR等于1.18,表明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婴 数超过母亲人数。 净再生育率(NRR),在粗再生育率的基础上扣除了母亲 一代所生的女儿中0-49岁的死亡数,剩下的即为真正能取 代母亲一代的女儿数。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与医学人口统计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与医学人口统计

基于人口统计数据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制定
总结词
基于人口统计数据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能 够更精确地针对目标人群,提高预防控制措 施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
在了解某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和人口特征的基 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例如, 针对某地区高发的某种传染病,制定针对特 定人群的疫苗接种计划或健康教育计划。同 时,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可以评估预防控制
人口老龄化
03
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
人口性别结构
1 2
性别比例
指某一地区或时点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
出生性别比
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男婴与女婴之比,正常值范围 是103~107。
3
性别平等观念
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男女两性权 利、机会和责任等方面的平等与公正。
人口城乡结构
城市化率
某时间段内某疾病流行趋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分析疾病流行趋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传 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收集某时间段内某疾病的发病数据,结合同期人口变化数 据(如人口增长、迁移等),分析疾病流行趋势与人口变 化的关系。研究可能发现人口变化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如 人口增长可能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而人口迁移可能将疾 病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
02
例如,某些传染病在儿童和青 少年中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该 年龄段人群的免疫水平较低有 关。
03
某些慢性病在老年人口中更为 普遍,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生理 变化和累积暴露于风险因素有 关。
疾病流行趋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
人口变化(如人口增长、城市化、老龄化等)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趋势。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课件)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课件)
指某年某年龄别平均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数
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较敏感的指标
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较敏感的指标 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数
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
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
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主要指人口总数和人口构成指 标,常用指标及其意义见表2。
常用指标
人口总数
表1 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意义
根据资料整理的特点,人口总数分为时点人口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时期人口 数:指某一时期(或某一年)的平均人口数。平均人口数常用作计算出生率、死亡率、发病率等指标的分 母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指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另一侧面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其大小主要受生育水 平的影响
负担系数
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之问的关系。 一般以15~64岁者为劳动人口,0~14岁和65岁及以上者为非劳动人口或被抚养人口
疾病分类是在疾病命名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需要,将一些具有 共同特性的疾病归纳在一起,加以分类。
1853年国际统计学会着手编制了统一的疾病名称和死因分类,先是在欧洲使用。 1893年开始建立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ICD),以后每10年修订一次。现在国际上使用的 是ICD的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共三卷),自1993年1月1日起生效。
某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人数,说明某种疾病对居民健糜危害程度,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标 准化死因别死亡率进行各国家或地区间比较

3.3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3.3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n 死因顺位是指按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说明各 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当死者患有多种疾病和损伤时,必须从中选出一种最重要的致死原因
作为死者的死因,称基本死因(underlying death cause)。
11
(四)小结
1、医学人口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为日常工作记录(报告单、卡、册)、统 计报表和人口调查三个方面。 2、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有人口总数和人口学特征指标(年龄、性 别)。 3、有关生育的常用指标有出生率、生育率和人口再生产指标。 4、常用的死亡统计指标有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
9
n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child mortality rate under age 5)是近些年来国 际组织推荐并应用较多的综合反映儿童健康水平和变化的主要指标。
n 死因别死亡率(cause­specific death rate,CSDR)指某种原因(疾病) 所致的死亡率,也称某病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 标,它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三、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1
n 医学人口统计(medical demography)是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研
究和描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变动及其规律,研究人口与卫生事业发 展的相互关系,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n医学人口统计不仅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及确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也 是了解人群健康水平及评价卫生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
类型 强度型(近似) 强度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相对比 相对比 强度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8
(1)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
n 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CDR), 简称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反映当地居民总的死亡水平。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在医学领域,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指标是至关重要的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

人口统计指标是描述人口特征和变动情况的重要参数。

首先要提到的是人口总数,这是最基本的指标,反映了特定地区或国家的人口规模。

而人口性别比则能展现出男女在人口中的比例关系,对于研究某些与性别相关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年龄构成也是关键的人口统计指标之一。

例如,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重点产生显著影响。

少年儿童可能更多需要预防接种、儿童保健等服务,而老年人口则往往面临更多慢性疾病的困扰,对康复护理、老年病治疗等方面的需求较大。

人口的自然变动指标,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的增减情况。

出生率的高低不仅与人口的生育意愿有关,还受到经济、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死亡率则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整体健康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

在疾病统计方面,发病率是一个常见的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通过发病率,我们可以了解某种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患病率则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与发病率不同,患病率考虑了现患病例和既往病例,更能反映疾病在人群中的存在状况。

病死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这个指标对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某种疾病的病死率较高,往往提示我们需要加大研究和治疗的力度。

疾病的构成比也是重要的统计指标之一。

它可以反映各种疾病在总病例数中所占的比重,帮助我们了解疾病谱的变化,从而合理调整医疗资源的配置。

生存率则常用于评价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五年生存率可以反映出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存活五年以上的比例。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指标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研究人口与疾病统计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了解和掌握人口的各种统计指标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学常用的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指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卫生统计学,从而提高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一、人口统计指标人口统计指标是指衡量人口数量和结构的统计数字,包括人口总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人口增长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例如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等。

1. 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通常以千万或亿为单位。

了解人口总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医疗资源的需求和分配,以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2.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男女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

通常以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多少比表示。

性别比例的变化在某些疾病的流行和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性传播疾病的防控。

3.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分布。

了解年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一定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健康服务和政策。

4. 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数量的年度增长百分比。

人口增长率的高低与医疗资源的需求和分配密切相关,对于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和国家,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二、疾病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是指衡量疾病发生、流行和死亡的统计数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和趋势,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

1. 发病率发病率是指某一特定疾病在特定人群中发病的比例。

发病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发病人数表示,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疾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

2. 病死率病死率是指某一特定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特定人群中的比例。

病死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特定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 残疾率残疾率是指某一特定疾病导致的残疾人数在特定人群中的比例。

残疾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疾病对人群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指导相关康复和支持措施的制定。

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在医学领域,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都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

通过对人口和疾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决策者了解全球、国家或特定区域的健康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策略,以及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对于人口统计数据,我们常用以下几个指标: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一个基本的指标,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国家或全球的人口规模。

它通常以每年增长率来表示,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人口的增长趋势和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

2.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一个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某一地区、国家或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

平均寿命的增长通常意味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3.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指标。

出生率反映了每年每千人的出生人数,而死亡率则表示每年每千人的死亡人数。

这两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并且对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4.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指的是人群中各个年龄组的人数分布。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组成情况,例如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

这对于制定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养老金计划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5. 迁徙率:迁徙率指的是人口迁徙的速度和规模。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的流动性和地区间的人口分布情况。

对于决策者来说,了解迁徙率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和人口流动政策非常重要。

与人口统计指标相比,疾病统计指标更加关注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的流行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疾病统计指标:1. 发病率:发病率是某一地区、国家或特定群体中某种疾病的新病例数,通常以每千人的比率表示。

发病率可以反映某种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情况和流行程度。

2. 死亡率:死亡率是某一地区、国家或特定群体中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通常以每千人的比率表示。

死亡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种疾病的致死风险和死亡趋势。

3. 患病率:患病率指的是人群中某一时间点或某一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数占总体人口的比例。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常用统计描述指标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常用统计描述指标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常用统计描述指标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科,它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事实真相,为医学研究提供支持。

本文将就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统计描述指标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1.1 总体与样本在医学统计学中,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群、器官、细胞等,被称为总体。

由于总体往往庞大,无法直接进行研究,因此需要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构成样本进行研究。

1.2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数学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由于总体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样本来估计总体的参数,这些样本的数学指标称为统计量。

1.3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旨在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对某个研究问题的假设进行验证。

假设检验通常包括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1.4 显著性水平与P值显著性水平是假设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用α表示,表示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P值是指在给定原假设条件下,观察到的样本结果或更极端结果的概率。

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时,我们拒绝原假设。

二、常用统计描述指标2.1 集中趋势指标集中趋势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常用的统计描述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2.1.1 均值均值是一组数据总和除以数据个数的算术平均值,它能够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均值来描述人群的平均生理指标或临床症状。

2.1.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与均值相比,中位数更能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不受异常值的影响。

2.1.3 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众数来描述疾病的发病特点或患者的临床表现。

2.2 离散程度指标离散程度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常用的统计描述指标包括标准差、方差和极差。

2.2.1 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均值的偏差平方和与数据个数之比,它能够反映数据的波动程度。

第十九章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演示文稿

第十九章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演示文稿

第十九章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演示文稿第十九章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演示文稿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的演示内容。

一、引言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是对人口和疾病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的方法,目的是为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本演示将介绍我国常用的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指标。

二、总体人口指标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某一特定时间或特定地区内的总人口数。

在人口统计中,我们通常会关注总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了解人口发展和调整公共资源配置。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总人口数与该地区陆地面积的比值。

人口密度的高低对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资源分配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人口构成指标1. 性别比性别比是指某个特定群体内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性别比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口中男女比例的平衡程度和性别结构的演变。

2.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指某个特定群体内各个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

了解年龄结构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例如教育规划、养老保险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疾病统计指标1. 发病率发病率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在特定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发病率的计算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程度、病因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

2. 死亡率死亡率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致死的病例数与相应人群的比例。

通过死亡率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疾病的致命程度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因素。

3.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指某个特定人群在出生时的预期平均存活年数。

平均寿命的计算可以感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卫生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

五、疾病负担指标1. DALYDALY(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表示某种疾病所造成的健康损失,将死亡、残疾和生活质量降低综合考虑。

通过DALY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疾病的优先级,为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第19章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第19章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第十九章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从人类健康和卫生保健的角度研究人口特征和疾病发生特点,是医学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常用指标是研究疾病流行规律、分析和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据。

理解和掌握这些指标的意义、计算方法和用途,对于医学研究、制定卫生工作计划、评价卫生工作效果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一、人口总数和人口构成指标(一) 人口总数人口总数(population siz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存活人口的总和。

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总是随着出生、死亡、迁移而变动,因此,人口总数的确定一般是通过人口普查(census)的办法获得,主要由政府部门主持,每隔5~10年进行一次。

进行人口普查时,通常确定某一时间为标准时点,如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在标准时点前出生者计入,标准时点后出生者不计入;同理,标准时点前死亡者不计入,标准时点后死亡者计入。

为避免重复和遗漏,国际上统计人口数有两种办法:①实际制:统计标准时点某地实际存在的人口数(包括临时在该地的人)。

从医学的角度考虑,采用实际制较好。

②法定制:只统计某地的常住人口数。

我国分别在1953、1964、1982、1990、2000和2010年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除第六次人口普查外,其余均采用法定制。

人口普查提供了最基本的人口数据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可为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不含港、澳、台地区)。

人口普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时间,因此不可能经常进行。

为随时掌握人口变化的动态,我国每年都要进行人口抽样调查,作为对人口普查的补充。

利用抽样调查的数据,可以对人口的总体特征进行估计。

如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估计,2012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区)为135404万人。

医学疾病统计常用指标与医学人口统计PPT学习教案

医学疾病统计常用指标与医学人口统计PPT学习教案

某病患病率
检查时发现的某病病例数 该时点受检人口数
K
其中某病病例数包括新病例和旧病例,凡患该病的一律 统计在内。同一人不应同时成为同一疾病的两个病例。
这一指标最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 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 或水平,估计医疗设施的需求量。
第6页/共46页
二、反映疾病防治效果的指标
(1)实际人口:某一时点,某一地区调查时实际存在的 人数(包括临时在该地的人)。
(2)法定人口:某一地区常住居民人数。
第18页/共46页
中国1-5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次别 普查时间 人口总数 性别比 年增长率% 1 1953.6.30 601938035 107.5 2 1964.6.30 723070269 105.46 1.83 3 1982.7.1 1031882511 106.3 2.1 4 1990.7.1 1160017381 106.6 1.48 5 2000.11.1 129533000 106.74 1.07
文化程度等)人口构
变动。在医学人口统计中,主
成。这类资料主要是
要以人口的自然变动作为其研
通过人口普查获得。
究内容。这类资料通常是通过
登记报告获得。
第16页/共46页
17
主要内容
一、人口数与人口构成 二、出生统计 三、死亡统计
第17页/共46页
18
人口数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随时都有生有死,有迁入和迁 出,处于变动之中。因此,要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 口数量及各种构成,只能采用某一时点的资料。按一般 惯例,采用一年的中点,即某年7月1日0时(或6月30日 24时)作为标准时刻来进行统计。例如,我国1990年人 口普查结果人口总数为1133682501人,这就是1990年7月1 日0时我国的人口总数。这一数字包括了在标准时刻以前 出生的人,但不包括标准时刻以前死亡的人;在标准时 刻以后出生的人不应计入,死亡的也不应扣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二、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 人口总数(population size) 人口学特征指标
4
(一)人口总数 人口总数(population size)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按惯例,一般采 用一年的中点,即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统计。 为避免重复或遗漏,国际上统一规定了两种统计人口数的方法 实际制,指标准时点某地实际存在的人口数(包括临时在该地的人); 法定制,指某地的常住人口数。 用于传染病的防治、计划免疫及计划生育管理等采用实际人口。 第六次人口普查 我国大陆总人口数:1339724852人
同年<1周岁死亡人数 同年<28天死亡人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1000‰ 1000‰
频率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围生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 率 孕产妇死亡率
死因别死亡率 某病病死率 死因构成比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 产数+<7天死亡人数
同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同年孕产妇死亡数 同年内某原因死亡人数 同年某病死亡人数 同年某死因死亡数
分子
分母
同年活产数
同年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活产数
同年15~49岁妇女数
同年某年龄组活产数 同年某年龄组平均妇女数 ×1年
是15-49岁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
基数 1000/千 1000/千 1000/千
指标类型 强度型(近似) 相对比型 强度型(近似)
13
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CBR)指某年某地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该指标受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影响较大,只能粗略反映生育 水平。 总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GFR)指某年某地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国际上多 数国家以15-49岁作为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总生育率消除了总人口中年龄性别结构不同对 生育水平的影响,较粗出生率能更确切地反映生育水平。但在育龄妇女中,不同的年龄阶段 生育能力有很大差别,故该指标受育龄妇女内部年龄结构的影响。
31
表3-8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指标 某病发病率
时点患病率
分子
分母
时期内新发生的某病病 年平均人口数×1
例数

基数 10万/10万
类型 强度型(近似)
时点现患疾病人数
检查人口数
10万/10万 频率型
期间患病率
时期现患疾病人数
检查人口数
10万/10万 频率型
治愈率 生存率
治愈人数
接受治疗人数
100%
活满特定时期的人数 期初存活的人数 100%
22
死亡统计是按死亡人数来计算的。当死者患有多种疾病和损伤时,必须从中选出一种最重要 的致死原因作为死者的死因,称基本死因(underlying death cause),并按基本死因归类。 选择基本死因和按ICD-10归类规则分类是死因正确分类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第20次 世界卫生大会规定,基本死因是指:“(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个疾 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15
2.测量人口再生育的统计指标 自然增长率(natural increase rate,NIR) 。 粗再生育率(gross reproduction rate,GRR 净再生育率(net reproduction rate,NRR)
16
自然增长率(NIR)是粗出生率(CBR)与粗死亡率(CDR)之差,即NIR=CBR-CDR。用 来粗略的估计人口增长趋势。由于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不能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速 度。 粗再生育率(GRR)是指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女儿数,GRR = 总和生育率×女婴占出生 婴儿的比例。如前面提到的某年某地的总和生育率为2.5,假设女婴占出生婴儿的比例为0.47, 则GRR等于1.18,表明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婴数超过母亲人数。 净再生育率(NRR),在粗再生育率的基础上扣除了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儿中0-49岁的死亡数, 剩下的即为真正能取代母亲一代的女儿数。
医学统计学第3版第十九讲 医学人口与疾病统计常用 指标
第一节 医学人口常用统计指标 医学人口统计(medical demography)是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研究和描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
变动及其规律,研究人口与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人口统计不仅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及确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人群健康水平及
21
2.死医因学构人成口及统死计因常顺用位指的标指标 比例死亡比(proportionate mortality rate, PMR)也称为死因构成比或相对死亡比(proportion
of dying of a specific cause),指全部死亡人数中,死于某死因者所占的百分比,说明各种死 因的相对重要性。 死因顺位是指按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说明各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频率型 频率型
残疾患病率
残疾患者人数
检查人数
100%
频率型
32
思考与讨论
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找资料描述我国的人口学特征是什么?国家根据人 口学特征出台什么政策?
小结 1. 定性变量中的多分类变量和两分类变量可以通过频率分布表和统计图表,以及计算相对数指标进
三、生育和人口死亡的常用指标 (一)有关生育的常用指标 反映生育水平的指标是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是确定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重要依据。 出生率、生育率和人口再生产指标
12
1.测量生育水平的统计指标 用于测量生育水平的常用统计指标见表3.6。
指标 粗出生率 总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
表3-6 测量生育水平的统计指标
29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PR)又称为现患率,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频率。 ➢ 时点患病率(point prevalence rate) ➢ 期间患病率(period prevalence rate)
30
治愈率(cure rate)表示受治病人中治愈的频率。 有效率表示受治病人中治疗有效的频率。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病人能活到某一时点的概率。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 其他残疾的人。
24.93
95.77
17.61
31.92
5.87
25
第二节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疾病统计(morbidity statistics)是居民健康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从数量方面研究疾病在
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分布的特点与规律,为病因学研究、防治疾病和评价防治工 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26
疾病统计资料的来源 疾病报告和报表资料 医疗卫生工作记录 疾病专题调查资料
14
年龄别生育率(age-specific fertility rate,ASFR)也称年龄组生育率,消除了育龄妇女内部年 龄结构不同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TFR),表示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多少个孩子。总和生育率的 基本含义是:假定同时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其一生的生育经历, 则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年龄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女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子女数,如2.5。 总和生育率=i x ∑ASFR,式中i为年龄别的组距, ∑ASFR表示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 总和生育率是用某年横断面的年龄别生育率资料计算的,因此消除了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 生育水平的影响,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可以直接进行比较,是测量生育水平较 理想的指标。
28
二、疾病统计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IR)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强度。
“可能发生某病”的涵义,它是指对某病具有发病危险的人,即暴露人口,而不包括不可能 发生某病的人。 分子中的新发病例数是指新发生某种疾病,以第一次就诊为准。由于该病未愈继续就诊者称 为“旧病例”,不再算作新病例。但一个人可能计算为几个新病例 。
死亡原因
呼吸系病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心脏病 损伤与中毒
农村
死亡专率 (1/10 万)
构成比 (%)
137.42
22.46
112.60
18.95
105.36
17.73
77.72
13.08
63.69
10.72
城市
死亡专率 (1/10 万)
构成比 (%)
72.64
13.36111.01Fra bibliotek20.41
135.59
17
(二)死亡统计指标 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 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的指标
18
表3-7 人口死亡统计指标
指标
分子
分母
基数
类型
粗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
同年内死亡人数 同年年龄组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年龄组平均人口数×1年
1000‰ 1000‰
强度型(近似) 强度型(近似)
婴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产数+活产 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同年平均人口数×1年
同年患该病总数 同年内死亡总数
1000‰ 1000‰
10万/10万 10万/10万 100% 100%
频率型(近似) 相对比
相对比 强度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频率型(近似)
围生期:孕28周到出生1周
19
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指某年活产儿中不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 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NMR)指某地某年活产儿中未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 频率; 新生儿后期死亡率(post-neonatal mortality rate,PNMR)指某地某年活产儿中满28天但未 满1岁的新生儿死亡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