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题社会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耕种封建主的土地,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经济, 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促使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城乡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
1.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简单商品生产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
2.工业中资产阶级产生的两种途径(1)手工业作坊主摆脱行会的束缚变成资本家(2)商人直接支配生产, 成为工业资本家3.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首先,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圈地运动)同时,掠夺教会等其他方面的地产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第一,17——18世纪,大规模的殖民掠夺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第二,罪恶的奴隶贸易是英国殖民掠夺的重要手段,也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3、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本原始积累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资产阶级用侵略、征服、残杀、掠夺和奴役这些充满着血与火的文字,写下了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第一页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第二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政治经济学试题含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说明( D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A.用现金购买商品B.交纳税款C.付房租D.发工资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C.创造了新的价值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8.剩余价值(C)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1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是(B)A.前者能把分散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后者则不能B.前者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后者会C.前者会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后者则只能缓慢增大D.前者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后者则不会14.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D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15.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B )A.c B.v C.m D.v+m16.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整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17. 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B)A.价值B.生产价格C.市场价格D.生产成本18.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9.产业资本能够连续循环的条件是(D )A.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B. 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C. 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能够连续不断的进行D. A和B20.资本周转速度与(C )A.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B.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C.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D.预付资本数量成反比21.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年时间,那它一年的周转次数是(D )A.4次 B.3次 C.2/3次 D.1/3次22.为了更科学的计算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需要将预付总资本划分为(A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C.不变资本和流动资本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B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决定的B.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C.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决定的D.剩余价值率决定的2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 B.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C. 社会总产品的运动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25.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B )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B.垄断和竞争并存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D )A.私人资本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B.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C.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D.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27. 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C )A.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D )A.它实行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B.它强调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C.它使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D.它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2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C )A.科学技术现代化B.产业结构合理化C.资源配置全球化D.国际贸易自由化30.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 )A. 现代企业制度B. 有限责任公司C. 股份公司D. 国有独资企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不给分)1.货币的基本职能(AB )A.价值手段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ABCDE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 D.利息E.地租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ABCDE )A.社会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B.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E.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D.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E.国有经济在全国各个地区占有优势5.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ABCE )A.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D.增进社会福利E.保持国际收支平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1.政治经济学是在(A )A.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批判地继承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C.批判地继承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D.批判地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3.在当代社会中,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D )A.生产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B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5.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 B )A.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B.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C.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D.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6.商品二因素是指(B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C.交换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价格7.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完全无关8.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9. 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0.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11.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 D )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12.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C.创造了新的价值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13.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关系是( D )A.价值形成过程包括价值增殖过程B.价值形成过程就是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增殖过程D.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1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在工资形态上工人的( C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完全能划分清楚C.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D.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1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B )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17.剩余价值率是( B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18.利润的本质是( C )A.劳动的报酬B.资本的报酬C.剩余价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9.抹煞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的范畴是( D )A.商品的价值B.生产价格C.工资的形式D.生产成本20.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B )A.促使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促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甚至下降D.可变资本数量不断上升2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2.按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可以划分为( B)A.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23.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10%,该产业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A)A.8万元B.10万元C.18万元D.20万元2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 B)A.不同企业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B.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C.各企业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过程D.各部门不同剩余价值率的简单平均过程25.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A.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D.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26.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 )A.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C.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D.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27.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C )A.生产的国际化B.资本全球化C.资源配置国际化D.贸易全球化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B )A.社会化大生产B.生产资料公有制C.按劳分配D.有计划按比例发展2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的是(A)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资分配D.按生产能力分配30.我国当前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B.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ABCDE )A. 劳动者及其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B. 劳动者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C.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D.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E. 平均的劳动强度2.在资本家的纺织厂中,棉花是(ABDE )A.劳动对象B.生产资料C.可变资本的物质形式D.不变资本的物质形式E.流动资本的物质形式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都是(BD )A.为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B.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间C.为了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长度D.为了增加剩余价值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ABD )A.Ⅰ(c+v+m)=Ⅰ(c+△c)+Ⅱ(c+△c)B.Ⅰ(v+△v+m/x)= Ⅱ(c+△c)C.Ⅱ(c+v+m)= Ⅰ(v+m)+ Ⅱ((v+m)D.Ⅱ(c+v+m)= Ⅰ(v+△v+m/x)+ Ⅱ(v+△v+m/x)E.Ⅰ(v+m)> Ⅱc5.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ABCD )A.经济活动市场化 B.企业经营自主化C.政府调节间接化 D.经济运行法制化E.商品价格由市场确定政治经济学试卷三一、选择题(从第1小题到第20题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从第21小题到第25题中列出的五个备选项选择至少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特点在于( C )A. 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 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 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 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是( A )A.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B.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C. 是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D. 以商品交易为主的经济活动方式3. 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C)A. 货币的出现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C. 商品交换的实现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4. 执行价值尺度指职能的货币是( A )A. 观念上的货币B. 现实的货币C. 足值的金属货币D. 纸币5. 货币的本质是( A )A. 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的商品B. 财富的象征C. 商品D. 交换的手段6.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 创造劳动力的价值B. 转移劳动力价值C. 创造剩余价值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B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资本积累的结果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A.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B.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值C.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9、某产业资本家,依靠200万元借贷资本经营产业,年利息率为6%,一年后得到20万元利润,该资本家得到的企业利润应为(B )A.12万元 B.8万元C.20万元D.6万元10. 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C )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流通阶段11. 资本周转速度与( B )A. 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 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 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 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1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 )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类问题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3.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A. I(v + m) =ⅡcB. I(v + m) > ⅡcC. I(c + v - m/x) > I(v + m/x)D. I(v + Δv + m/x) = Ⅱ(c + Δc)14.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A. I(v + m) =ⅡcB. I(v + m) > ⅡcC. I(c + v - m/x) > I(v + m/x)D. I(v + Δv + m/x) = Ⅱ(c + Δc)15. 商品的生产成本是( D )A. c+m B. c+vC. v+mD. c+v+m16. 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 D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C. 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D.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17. 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C )A.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D)A.它实行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B.它强调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C.它使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D.它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C )A.科学技术现代化B.产业结构合理化C.资源配置全球化D.国际贸易自由化20.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A. 现代企业制度B. 有限责任公司C. 股份公司D. 国有独资企业21. 当货币具有了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 A )A.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B. 赊销商品价格总额C. 到期支付总额D. 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E.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22.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B )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自身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C.延续劳动力供给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E.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23.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C )A.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都占支配地位B.公有制经济在各行业均占支配地位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E.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2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有( D )A.商品市场B.金融市场C劳动力市场D.产权市场E.技术和信息市场25.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 E )A.产权清晰B.政企分开C.责权明确D.管理科学E自我发展政治经济学试卷四一、选择题(第1题到第20题,每小题1分,从各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共20分;第21题到第25题,每小题2分,在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共10分)1.政治经济学是在( A )A.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批判地继承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C.批判地继承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D.批判地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3.在当代社会中,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D )A.生产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B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5.一般地说,粮食丰收会造成( B )A.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B.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C.在供给小于需求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下降D.在需求小于供给的条件下,粮食价格上升6.商品二因素是指( B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价值C.交换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价格7.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完全无关8.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9. 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 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0.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11.资本周转速度与( C )A.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B.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C.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D.预付资本数量成反比12.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年时间,那它一年的周转次数是( D )A.4次 B.3次 C.2/3次 D.1/3次13.为了更科学的计算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需要将预付总资本划分为(A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C.不变资本和流动资本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B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决定的B.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C.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决定的D.剩余价值率决定的1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 B.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C. 社会总产品的运动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6.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B )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B.垄断和竞争并存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D )A.私人资本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B.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C.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D.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8. 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C)A.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D )A.它实行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B.它强调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C.它使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D.它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20.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 )A.现代企业制度B.有限责任公司C.股份公司D.国有独资企业21.货币的基本职能(AB)A.价值手段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2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 ABCDE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D.利息E.地租2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ACD )A.社会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B.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历史发展的结果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E.市场价格并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D.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E.国有经济在全国各个地区占有优势25.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BCE )A.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D.增进社会福利E.保持国际收支平二、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政治经济学-第20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一、综合选择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A.生活改善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协调发展2.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有A.相对性B.绝对性C.暂时性D.永久性3.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A.国家预算B.国家税收C.国家信用D.财政补贴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企业B.市场C银行 D.政府5.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该A.只采用经济手段B.只采用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D. 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6.计划调控中的计划A.是指导性计划B.是指令性计划C.以指导性计划为主D.以指令性计划为主7.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A.利率手段B.法定准备金率手段C.贴现手段D.公开市场业务8.下列属于生产性补贴的是A.水电补贴B.房租补贴C.投资补贴D.交通补贴二、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调控2. 国际收支平衡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社会总供给5.社会总需求6. 利率7. 贴现8. 存款准备金9. 公开市场业务10. 国家预算11.国家税收12.货币政策13.国家信用14.财政补贴15. 产业政策16. 经济法规17. 计划经济18. 行政手段三、分析判断1.加强宏观调控与建立发展市场经济背道而弛。
2.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就是制止非法竞争和犯罪活动,对违法单位和犯罪分子给以惩罚和制裁。
3.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
4.计划调控应该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5.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保持供需的平衡。
四、问题解答1.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强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选择,为什么还要国家调控?2.联系实际谈谈搞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的必要性和途径。
3.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有什么异同点?4.阐述我国宏观调控各种手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习题答案(第20章)一、综合选择1.ABCD2.AC3.ABCD4.D5.C6.C7.ABCD8.C二、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综合背诵版

注:(1)政经社会主义部分参考书(可以买到的):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逄锦聚等高教出版社(上课的教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雎国余群众出版社(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不看也可以);刘伟的论文集(不看也行,我把跟考研有关的都加到大题里了)。
(2)政经资本主义部分:由于只考大题,所以准备的时候要以成块的大题为主,要注意复印的那本教材的思路的连续性(就是马克思当年写资本论时的思路),要整体把握,不要片面的记忆。
把各个大题看的差不多后,再思考下哪几个大题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
(3)政经社会主义部分:虽然大题就那么几个,但也要联系当年的实际,党中央强调的重点是什么???这点在备考政治时应该是很清楚的吧。
比如2006年考的是新型工业化,2007年考的是三农问题。
必要的时候可以押几道题(但注意:不要用政治公共课大题的答案去回答专业课的大题,关键是要有经济学的思维,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在大题的最后一点可以顺带提出党中央提出某某口号,所以我们应该。
政治绝对不是重点考察的内容;最好临考前准备些数据,比如GDP增长,基尼系数,城乡差距,收入水平等等,在分析的时候很自然的列出,这些都是亮点!)(4)注意:政经社会主义部分不会考社会上争论比较大的问题,除非党中央已经明确表态。
例如第三次改革争论,房价问题就不适合。
另外比较专业化的题肯定不会考,比如说房地产,贸易等。
(5)政治课中也有政经,如果政治准备的比较充分的话,可以集中精力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部分的大题。
(6)下面大题是我考前准备的,参考了以上所说的基本参考书,本人上课的笔记和市面上的考研资料,可能比较杂乱,说的比较多,到时自己取舍吧。
考试时最好先做政经大题,写到大半的时候可以空些地方,做宏观和微观,宏微观做完再回来补充政经,防止时间不够用,或者政经写的不够全。
仅供参考!(7)祝考研顺利~~~~~(1)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我国目前存在的地区差异问题?(热点)答:(1)认识:邓小平1985年10月23日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3章 社会主

第1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答: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除原始公社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外,各种社会形态一般都同时并存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这是由一国范围内各地区各部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所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性质。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同时,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所有制形式。
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包括: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中外合营企业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等形式。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答: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被社会或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经营、使用等诸方面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虽然由于承担职能的不同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差别,但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关系,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共同占有剩余产品,以消除人们在经济上的对抗和剥削关系。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既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答: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一种所有制经济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经济也可采用相同的实现形式。
任何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中,都有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如果发生变化,社会性质也就相应发生变化。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
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公有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国有化和计划调控来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家承担起调节和分配资源的责任,通过国家计划经济的手段,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活动的安排和管理。
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强调集体主义和公有制,鼓励劳动者们的集体合作和参与,在经济上实现资源的公共拥有和掌控。
同时,社会主义经济也注重对劳动者的保护和福利的提供,通过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市场经济的作用被调整和限制,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主导和指导,确保经济发展的方向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社会主义经济还注重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等方面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照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实践包括多种形式,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具体国情和发展需求,采取了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例如,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经济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公有制的建立,目的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它是在集体主义、公有制和国家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注重对劳动者的保护和福利提供。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求。
政治经济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 阶级和阶级斗争D. 商品和货币答案:B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是: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卡尔·马克思D.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答案:C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为主体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 以上都是答案:D5.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B. 跨国公司的兴起C. 国际分工的深化D. 各国经济政策的完全统一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关系B. 社会生产力C. 社会上层建筑D. 社会意识形态答案:A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C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包括:A. 调节生产B. 调节分配C. 调节消费D. 调节宏观经济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形式逻辑D. 数学分析答案:A, B5.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个体经济D. 混合所有制经济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3章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第14章

第13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总供给答: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1年)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社会总供给是由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两部分构成的。
国内供给,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去不可分配的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从生产角度来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说,它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个人收入、税金、利润、利息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来说,它是最终使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库存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不可分配的部分,是指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内的林业和畜牧业自然增长部分。
国外供给,是指海关统计的进口总值。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是以本币为计量单位的,所以对进口值的计量,也应以本币为单位。
社会总供给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
2.社会总需求答: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下社会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三部分构成。
①消费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消费品的需求。
由于这种需求一般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表现的,因此又称消费支出。
从构成上看,社会消费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两部分。
②投资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投资品的需求。
由于对各种投资品的需求,一般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表现出来,因此又称投资支出。
从构成上来说,社会总投资需求,既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又包括对流动资产的投资需求。
③国外需求,是指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
社会总需求的构成可用公式表示: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社会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总值。
3.投资需求答:投资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投资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题第一章1、名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脑力劳动者依法维护其创造性活动所形成的智力成果的权利,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权。
【国家所有制】即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由代表全民利益的国家来代理。
【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个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和使用,以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
2、说明两权分离的客观必然性。
(1)两权分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也要求两权分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就我国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本质要求(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和谐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知识产权的特点(1)由于它是脑力劳动创造的成果,因而它是一种无形财产,与物质形态的产品相比,它是一种精神财富。
(2)知识产权大多数具有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双重属性。
(3)知识产权的依法授予性和时间性。
第二章1、名词【计划配置】计划配置就是指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配置】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过程来实现资源配置的。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高度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居于支配地位、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调节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1)资源配置功能;市场机制是通过物价的变动、波动来向人们提供一种经济信息,进而实现资源的配置功能。
(2)刺激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由于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3、社会主义经济为什么是市场经济?(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实践的选择(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长期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4、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
黑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话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B )A 劳动者B 生产关系C 劳动对象D 生产工具2.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 )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家庭关系D 宗教关系3.下述关于商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 有用的物品都是商品B 劳动产品都是商品C 商品必须能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D 商品不一定通过交换来获得4.下述关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A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B 简单和复杂劳动的区别标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是相同的C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复杂劳动表现为多倍的简单劳动D 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比例是由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5.商品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现为(C )A 价格上涨,会引起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B 价格上涨,会引起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C 价格上涨,会引起商品供给增加和需求减少D 价格上涨,会引起商品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6.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 )A 剩余价值规律B 价值规律C 货币流通规律D 资本积累一般规律7.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C )A G-V--GB G-V--G'C W--0-WD V--0-W'8. 下述关于劳动力商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A 在奴隶社会,劳动力就已经成为商品B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仅表现在其使用价值上C 培训劳动力的费用不包含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中D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9.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表现为( C)A 两种生产方志的手段、结果、本质都完全不同B 两种生产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都完全相同C 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基础都完全一致D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1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B 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1. 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是(A )A 货币资本的职能B 生产资本的职能C 可变资本的职能D 商品资本的职能12. 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根本目的在于(B )A 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 揭示资本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影响C 研究固定资本的磨损和折旧D 区分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13.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中公式II(c+m-m/x)>I(v+m/x) 意味看(D )A 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不相等B 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不能满足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C 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中有一个余额,以满足两大部类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求D 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中有一个余额,以满足两大部类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求14.固定资本大滋更新通常发生在资本王义再生产周期的(B )A 危机阶段B 萧条阶段C 复苏阶段D 高涨阶段15. 一般情况下,剩余价值率总是(A )A 大于利润率B 等于利润率C 小于利润率D 与利润率呈反比例变化16. 部门之间竞争的手酘是(B )A 资本从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低的部门B 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C大幅度提高本部门产品的市场价格D 大幅度降低本部门产品的市场价格17. 超额利润是(A )A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18. 商业资本冢在商品经营活动中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要获得(A )A 平均利润B 超额利润C产业利润D 垄断利润19. 下列不屈于借贷资本来源的是(D )A 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B 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C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D 暂时闲置的备用生产资料20. 银行资本家计算银行利润率的基数是(D )A 银行资本冢的自有资本B 银行资本家的借入资本C银行资本家的全部资本D 银行资本冢的全部贷款额21. 两块同样面积的土地,其中一块因地理位置优越而多交的那部分地租是(C )A 绝对地租B 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ID 级差地租II22.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B )A 资本原始积累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D 自由竞争资本王义和一般垄断资本王义两个阶段23. 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A )A 垄断价格实现的B 自由竞争实现的C市场调节实现的D 行政干预实现的24.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C )A 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B 稳定物价和币值,实现经济增长C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D 实现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25. 作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外关系重要特征的是(B )A 商品输出B 资本输出C劳务输出D 资源输出26. 资本国际化发展的一般顺序是(D )A 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到借贷资本的国际化B 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到借贷资本的国际化C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 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27.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典型形式跨国公司一般是(A )A 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B 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C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D 由多个国际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28. 下述关于垄断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垄断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产生和发展的B 垄断的建立和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C垄断的产生彻底消灭了竞争D 垄断阶段的竞争较自由竞争阶段有新的发展29.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C)A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B 社会王义集体所有利C社会主义公有制D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0. 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A )A 按劳分配B 按生产要素分配C平均分配D 按需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话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政治经济学考试复习题3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2。
导论一、是非题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2、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工具D. 生产的产品3、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4、广义的生产关系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在这四个环节中()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D、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生产方式D、资源配置6、社会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7、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工具()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2、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往年试题与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 B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A人的劳动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资料【】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D按比例发展规律【】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C社会分工的出现 D私有制的产生【】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7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12年剩余价值率是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B年剩余价值与流动资本之比C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总资本之比【】13利润的本质是A劳动的报酬B资本的报酬C剩余价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4抹煞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的范畴是A商品的价值 B生产价格 C工资的形式 D成本价格【】1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整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16商业资本成为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因为A商业赚钱快B商品生产发展,市场扩大的现实要求C商业资本投资少D为了搞活经济【】17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A职能资本经营状况 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C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18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A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B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C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D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19商业职工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来补偿A CB VC C+VD V+m【】20垄断的产生是A少数资本家阶级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B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C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D资本主义国家向外扩张侵略的结果【】21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A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B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C完全代替商品输出D阻止落后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2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起来,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是A混合垄断资本B混合公司资本C金融资本D混合公司垄断资本【】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取决于A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地位B垄断组织性质C国家的性质D资本属个人还是国家【】2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垄断组织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中一直是主要形式的是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国际托拉斯D跨国公司【】25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生产的国际化 B资本全球化C资源配置国际化 D贸易全球化【】26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并存的根源在于A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C资本主义垄断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7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其中最主要的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日趋深化【】2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A根本利益一致,多方联合B有利益一致之处,也有矛盾和争夺C在经济利益上一致,政治利益上有矛盾D在政治利益上一致,经济利益上有矛盾【】29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B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C经济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D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3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社会化大生产B生产资料公有制C按劳分配D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政治经济学 第12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习题及答案)范文

第12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综合选择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重要特征是:A.在旧制度内自发组建产生B.经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争并取得政权后产生C.由全民公决产生D.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协商产生2.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A.可以跳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B.可以超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C.可以跳过工业化发展阶段D.可以跳过无产阶级专政3.从新中国的建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要有一个过渡时期是由: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C.商品经济不发达决定的D.科学教育水平落后决定的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原则A.国民收入B.个人消费品C.生产资料D.社会总产品5.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正确的观点是:A.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也应该多样化B.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C.应结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努力寻找适合的公有制形式D.集体所有制也是公有制实现形式6.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它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C.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是劳动人民国家主人地位的保证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社会化大生产B.生产资料的公有制C.无产阶级专政D.商品经济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具体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全民所有制B.对民族资本通过赎买政策改造为全民所有制C.通过合作化道路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工商业为集体所有制D.没收一切私人资本建立公有制经济9.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由于:A.商品经济规律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C.竞争规律作用D.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斗争10.按劳分配原则中的劳动是指劳动者提供的A.劳动的数量B.经过必要的社会扣除后的劳动量C.劳动的质量和数量D.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量二、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公有制经济3.全民所有制4.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5.混合所有制6.按劳分配三、判断分析题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途径之一是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
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

政经(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答:1、经济前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经济前提。
2、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的本质?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答:1、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和发展;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4、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具体来说:第一、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第二、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各种矛盾的需要;第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同我国目前这种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所决定的。
5、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答: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战友和支配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3、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2、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的增长;4、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B.社会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2. 生产资料是指()A. 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B.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 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3.发生通货膨胀的深刻原因是()A.纸币发行过多 B.信用膨胀C.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 D.货币流通速度过慢。
4.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A. 经济规律B. 生产力基本要素内在联系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社会发展趋势5.商品生产是()A. 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B. 以供自己使用而进行的生产C. 无偿供给他人而进行的生产D.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6.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D.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7.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 商品价格总是等于价值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不变资本B. 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固定资本9. 利息率的界限是()A.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B.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C.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D. 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10.商品生产是()A. 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B. 以供自己使用而进行的生产C. 无偿供给他人而进行的生产D.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11.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里()A. 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 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 生产的商品数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 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2. 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E.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企业追逐( )A.剩余价值率的结果而实现的B.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C.绝对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D.平均利润率的结果而实现的14.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5.工资的本质是()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固定资本17.反映企业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
政治经济学试卷(社会主义部分)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试卷(社会主义部分)试卷类别: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A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毫无作为的C表明人们只能听凭经济规律的摆布,做经济规律的奴隶D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自然资源的多寡 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力水平D人与人的关系3构成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是A私有制 B社会分工C不同经济利益关系D生产力水平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工人A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B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C具体劳动转移的价值 D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5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工人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是A扩大再生产B简单再生产C剩余价值D资本集中8属于生产资本的是A货币资本和不变资本B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C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两大部类比例关系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问题 D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10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了A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两极积累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性,是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D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要具备的条件11由于商业资本家同产业资本家一起参与利润的平均化并获得平均利润,商品的生产价格分解为A成本价格加利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C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 D成本价格加产业利润加商业利润12股份公司是A通过发行和购买股票的办法来合资经营的企业B由许多工商企业联合的大企业C通过吸收其他游资参加的经济实体D通过出售一部分股票集资经营的企业13垄断价格是A垄断组织任意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B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C保证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的市场价格 D与商品价值完全一致的市场价格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C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15对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CA能够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B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C能够给垄断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D能够提高产品质量1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一种A依附与反依附的关系 B两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关系C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斗争关系 D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17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是A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B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C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D某一垄断组织的私有制1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无产阶级专政B.社会主义公有制C.国家所有制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9.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A. 增加劳动力投入B.增加生产资料投入C.提高劳动强度D.提高劳动生产率20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B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C经济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D危机规律作用的结果21.社会主义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是A公有制经济 B. 集体所有制经济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 全民所有制经济22同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是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B实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C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D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为生产目的23.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有制形式是否具有优越性的标准是A. “一大二公”B.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C. 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D. 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其核心问题是A. 正确认识与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B. 正确认识与处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C. 正确认识与处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D. 正确认识与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挥市场调节的同时A. 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 要突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 要取消经济宏观调控D. 要废止调节经济的行政手段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在于A. 国家有计划的调节市场活动B. 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C. 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D. 它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27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是通过A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B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实现的C竞争规律的优胜劣汰实现的D结构平衡实现的28.宏观调控目标是由宏观调控A.政策所决定的B.任务所决定的C.方式所决定的D.手段所决定的29.我国外贸进口的重点要放在A.利用国外资源、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上家用电器的生产及其更新换代上大力吸收外国金融资本上进口国内短缺的消费品上30.我国到21世纪中叶要A.基本实现现代化B.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3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C不变资本的节省 D预付资本量大小E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33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表现在A节省流通资本 B节约流通费用C从流通中产生更多的m D缩短流通时间E加快生产资本周转速度34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等于生产成本加上垄断利润C划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D由垄断组织随主观愿望制定E使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35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A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B消灭了阶级和剥削C实行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 D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E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36.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圣才出品】

第12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制度答:社会主义制度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总称。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前苏联)。
当今世界仍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2.官僚资本答:官僚资本是指在旧中国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权力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
官僚资本是在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由大地主、大买办的政治代表利用政权力量采取超经济掠夺方式而形成的。
官僚资本是旧中国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是一种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浓厚封建买办色彩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旧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生产关系,垄断了旧中国经济命脉,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我国对其采取了无偿没收的政策,通过军管、征用、征购和转让等形式将其变为国家财产。
3.民族资本答: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基本上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压迫和迫害,因而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矛盾;另一方面又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依赖帝国主义,依靠反动政权和封建势力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也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和平赎买方式实现的,具体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变私人资本主义为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变国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社会
主义部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社会主义部分(二)
一、填空:
1.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形式主要包
括、、和。
2.我国资源配置的两种调节方式是、。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4.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活动,属于融资。
5.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二是。
6.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基本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
是;另一种是购买软件。
二、名词解释:
1.股份合作制
2.资源配置
3.消费结构
三、辨析题:
1.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对我贸易可以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我国经济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
四、论述题:
1.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怎样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社会主义部分(二)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计划、市场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间接
5.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6.购买硬件
二、名词解释:
1.股份合作制是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两种经济形式特点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相结合。
2.资源配置是社会中可被人们掌握、利用的各种资源,通过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和具体的企业之间有效、合理的组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消费资料和消费服务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
三、辨析题:
1.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企业活力,就是企业在生产上和经营上的积极性。
建立企业活力,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建立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积极体制,
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关键是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传统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并用自身的现金先进技术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各个企业提供现代化的设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如果国有大中型企业却发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第一,对外贸易有利于协调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二,有利于调剂国内市场供应,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国内就业机会。
第四,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这种说法不正确。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产值和劳务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为广泛的范畴。
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而呈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结构的优化与协调。
经济增长只限于数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的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优化,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生活质的变化等,是质与量的统一。
因此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
四、论述题:
1.第一,使企业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第二,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第四,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加强市场法规建设。
2.(1)企业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2)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因素包括两方面,即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
首先,企业的治理结构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说,企业实质上是所有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和权力关系的组合。
这三个不同利益和权力的主体,都要求企业目标与本身利益一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又要兼顾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
实现这种要求的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即出资者拥有所有权,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并相应建立组织机构,使三者之间形成利益相关、权责分明、互相制衡的关系。
其次,企业的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政策环境之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各种干预行为的总和。
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各种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各种调控手段的运用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市场环境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行为表现为富于创造性和进取性;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技术进步动力不足,生产规模的扩大已外延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