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柱式的发展及其特点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课件
03
五种柱式的比较与 选择
五种柱式的比较
多立克柱式
简洁、粗犷,是古罗马时期最 古老、最简单的柱式,给人以 刚劲、质朴的印象。
塔司干柱式
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装饰 ,以其独特的直线和几何形状 为特点。
科林斯柱式
这种柱式以其装饰性极强的叶 片纹样而著称,给人以轻盈、 优雅的感觉。
爱奥尼柱式
优雅、柔美,其涡卷形的装饰 和雕刻非常具有女性化特征。
05
04
科林斯柱式
装饰最为华丽,柱身、柱础、柱头均 布满叶形装饰。
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功能性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不仅具有装饰性,也满足了建 筑的功能性需求。现代建筑应注重结构与形式的 统一。
可持续发展
古罗马建筑展现了高度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现 代建筑应借鉴其选材和建造工艺,以实现可持续 发展。
美学价值
五种柱式的风格各异,为现代建筑提供了丰富的 美学启示。现代建筑应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
详细描述
多立克柱式的比例粗壮,柱头简单,没有柱基,给人一种厚重和沉稳的感觉。 这种柱式常见于古希腊的庙宇和神殿中,后来被古罗马人继承并广泛应用。
爱奥尼克柱式
特点总结
爱奥尼克柱式以其优雅和精致的风格 而著称,与多立克柱式形成鲜明对比 。
详细描述
爱奥尼克柱式的比例修长,柱头有精 美的涡卷装饰,并配有柱基。这种柱 式常见于古希腊的庙宇和神殿中,后 来也被古罗马人广泛采用。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五种柱式介绍 • 五种柱式的比较与选择 • 古罗
01
古罗马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重 要流派,以其宏伟、壮观和实用 性著称。
02
浅谈古典柱式的发展
浅谈古典柱式的发展——从柱式的演进看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十分信奉宗教,他们崇拜很多天神,而神庙是供奉神的场所,所以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旧址,可以看到很多神庙建筑。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早期的刻瑞斯神庙,还是后来的帕提农神庙,也无论神庙的大小如何,都无一例外的用到了立柱这一结构。
而古希腊更是将立柱这一结构发展为独特而成熟的多种柱式。
一.古希腊柱式其实柱式在古埃及时期就已经形成。
古埃及装饰风格简约、雄浑,以石材为主,柱式是其风格的标志,柱头如绽开的纸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间有线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础盘,古老而凝重。
在某种意义上,古埃及柱式是古希腊柱式的前奏曲,古希腊则使柱式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之作达到了最高峰。
古希腊建筑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这三种柱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
1、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柱头平直, 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此外没有其他的装饰。
整根柱石粗壮有力,富于男子体型和性格的刚劲,因此它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柱式:爱奥尼式比多立克式出现较晚,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柱身较长,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较深,并且是半圆形的。
上面的柱头有装饰带及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涡卷上有顶板直接楣梁。
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
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3、科林斯柱式:科林斯式出现的年代较晚,它的柱头不再采用涡卷状曲线,而是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它可以被认为是爱奥尼的主题变奏。
最早的科林斯柱式可能出现于雅典奥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庙,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
五种柱式规范
五种柱式规范罗马柱,作为一种欧洲文化象征的典型符号之一,它用天使般纯洁的爱恋之心,造就了大师们美轮美奂的神话。
古往今来,很多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们都受到了罗马柱形象的影响,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不朽建筑杰作。
罗马柱有多种多样的柱头造型,所有柱头都集中在上部凹进去的圆盘上,看上去像顶着皇冠的古希腊神,其华丽精美的外形体现出欧洲的人文特色和宗教特色。
同时,也因为其简单的造型,让那些不会讲故事的建筑师们可以把它用在任何地方。
不管它出现在什么场合,总能让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惊喜,更别提造就的五种柱式规范,真是绝配!罗马柱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每一个图案都不相同。
而在选择罗马柱图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例与协调,千万不要为了复杂而复杂。
我国古代建筑是最讲究比例与协调的,随便改变比例,都是大忌。
古埃及神庙是世界最早的建筑之一,里面没有柱子,只是巨大的石块堆砌起来的,但在空间上却是那么协调,这是由于这些巨石之间有严格的黄金分割比例。
由此可见,古代建筑师们已经认识到了比例与协调的重要性。
由于现代建筑需要实用性,这就决定了很多元素都必须精简,不然,再复杂也是没用的。
像古埃及神庙里的图腾柱,表面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装饰,如果放在现在,肯定会被当做广告牌而招来城管。
1、比例协调2、主次分明3、繁简得当4、尺寸严谨5、画面饱满罗马柱造型丰富,简单又非常讲究比例与协调,但它从不因此而让自己显得繁琐,而是通过一定的手法达到一种精简与秩序,才呈现出那般协调又具韵律感的造型。
罗马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是统一的,但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它独特的形式,以及雕刻工艺的精湛,成为了我国宫殿、寺庙、廊柱、亭阁等建筑中的重要构件。
罗马柱曾经一度成为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至今还流行于欧洲,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比欧洲本土的艺术表现力更加鲜活、生动,充满灵气。
罗马柱造型丰富,图案繁多,所以一定要懂得一些罗马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也才能给你的设计锦上添花。
西方建筑的五种柱式报告
爱奥尼柱式
希腊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混合柱式
是爱奥尼和科林斯混合。罗马柱式比例更为细长,线脚装饰更为复杂,这种柱式是将科林斯柱式的顶端与爱奥尼克柱式的涡卷相结合,使形状显得更为复杂、华丽。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秀美。
代表建筑:列雪格拉德纪念亭
塔司干柱式
塔司干柱式是罗马最早的建筑形式,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也有人认为,它是希腊柱式基础。但是,罗马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非结构柱式,经常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这时人们就称其为壁柱。
塔司干柱式其实就是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壮。
代表建筑:伊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科斯林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的特点比例和建筑用途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的特点⽐例和建筑⽤途古罗马的五种柱式的特点⽐例和建筑⽤途古罗马的五种柱式:1、罗马多⽴克柱式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3、罗马科林斯柱式4、塔司⼲柱式5、组合柱式罗马多⽴克柱式特点:外观跟古希腊多⽴克柱式相近,但在柱头下端添上⼀圈环状装饰;柱⾝下添加了圆环形柱础。
它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柱础,柱⼦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为柱径的4—6倍,柱⾝刻有⼀条条垂直平⾏的凹槽(⼀般是16—20条),柱头由⽅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
它的造型粗壮有⼒,给⼈以深厚刚毅的感觉,近乎男性⼈体的美。
⽐例:柱⾼与柱径的⽐例为8:1,整个柱⾝显得⽐较粗壮。
建筑⽤途:希腊多⽴克柱⼜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采⽤的是多⽴克柱式。
下⾯照⽚中的多⽴克式,它的柱⾸並沒有裝飾,呈現出優美、簡單的外形。
這和之後發展出來的愛奧尼亞、科林斯式相⽐,樸實許多。
對我來說,辨認柱⼦不難,倒是⼀些字詞「楣樑」「柱間壁」「三豎線飾帶」等等,弄得我很亂,也不清楚到底指的是什麼地⽅。
今天很有收穫地弄清楚了,真是開⼼的不得了。
照⽚中,除了楣樑外,都是多⽴克式建築才有的東西。
這樣以後再去辨認這是何種建築時,就更清楚了。
罗马爱奥尼克柱式特点:它的主要特征是有柱础,柱头的正⾯和背⾯各有⼀对涡卷,柱⾼与柱径的⽐例增⼤,,给⼈以柔美的感觉,近乎⼥性⼈体的美。
希腊爱奥尼柱式的特点是⽐较纤细秀美,柱⾝有24条凹槽,柱头有⼀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被称为⼥性柱。
爱奥尼柱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柱头,它也是许多理论和实践论述的主题,全赖维特鲁威(Vitruvius)的⼀段简短和晦涩的描述*。
仅有的⼯具是⼀把直尺、直⾓器、线索(以量度半长)以及⼀个圆规。
⽐例:爱奥尼克式的柱⾝⽐例修长,上下⽐例变化不显著,柱⼦⾼度为底径的9⾄10倍,柱⾝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度与柱⾼的⽐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爱奥尼柱为8或9个直径⾼,在美国的改良格式中甚⾄更⾼。
五种柱式的发展及其特点ppt课件
万神殿
21
万神殿内部
22
万神庙内部墙面
万神庙内部墙面分为 上下两层,都采用大理 石贴面, 还设置了壁 龛和壁柱装饰。上下 墙面层的壁柱 尺度形 成鲜明对比,底层柱高 大粗壮,而上层柱矮 小纤细。这种对比性 很强的设置将内部空 间衬托得更加高大。
万神殿内部墙体 立面图。
23
罗马斗兽场
24
这座斗兽场是为了纪念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而兴 建。从公元72年开工建造,到公元80年完成,历时8 年,动用几万名战俘,所用材料全部是水泥和砖石。 从外观上看,它成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 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外墙高49米,相当于12 层的高楼;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中央 舞台也有86米长,57米宽,观众席由接近舞台的贵 宾席到顶层的群众席共分30余排,全场可以容纳近 五万人数的观众。
13
14
名称 部位 柱础 柱径柱高比
柱身凹槽
柱头
檐部
整体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 科林斯柱式
无柱础
1:4—6比例 粗壮
20个尖齿凹 槽
简单的倒圆 锥、粗壮有
力
高大厚重 (1/3H)
仿男性,威 武雄健
有柱础
有柱础
1:9—10 比例 修长
1:10
24个平齿凹槽 24个平齿凹 槽
两个涡卷、优 毛茛叶饰组
11
塔斯干柱式是多立克 柱式的一种简化形式, 塔斯干式圆柱的柱身 不开槽,下部有柱础, 柱高为底径的7倍, 柱身为6倍,柱头和 柱础各为0.5倍。因 为这种柱式十分壮实, 所以常出现于古罗马 和文艺复兴时期多层 建筑的底层。
塞盖斯达的神殿
12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 式﹐根据新的审美要 求和技术条件加以改 造和发展。他们完善 了科林斯柱式﹐广泛 用来建造规模宏大﹑ 装饰华丽的建筑物﹐ 并且创造了一种在科 林斯柱头上加上爱奥 尼柱头的组合式柱式。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及特点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及特点古罗马建筑中发展出了五种柱式,这些柱式在设计和装饰上都继承了希腊古典柱式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这五种柱式的名称及其特点:1.罗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o外观与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相近,但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o柱身粗壮,有20个凸出的圆环状装饰(Volute),也被称为托斯坎卷涡(Tuscan Volute)。
o没有柱础,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
o柱高通常是柱径的4到6倍。
o柱头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
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o与古希腊的爱奥尼克柱式相似,但更为丰富和复杂。
o柱身较细长,有24个凹槽(Flutes)。
o柱头上有两个涡卷形装饰,称为螺旋(Scrolls)或叶饰(Acanthus Leaves)。
o柱础通常为方形或多边形,上面刻有装饰图案。
3.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o最精致的一种柱式,源自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
o柱头上部有两层叶片装饰,其中最下面一层是莨苕叶(A canthus),上面一层是由小花、果实和藤蔓组成的复杂图案。
o柱身上有24个凹槽,与爱奥尼克柱式相同。
4.复合柱式(Composite Order):o是罗马人创造的一种新柱式,结合了科林斯柱式和爱奥尼克柱式的特征。
o柱头部分融合了科林斯柱式的华丽装饰和爱奥尼克柱式的螺旋元素。
o柱身和柱础的设计类似其他罗马柱式。
5.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o罗马最简单的柱式,源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
o柱身没有凹槽,只有光滑的表面。
o柱头简单,没有装饰或只有一圈平板。
o常用于较为实用的建筑结构,如城墙和仓库。
这五种柱式不仅体现在独立的柱子上,也常常应用于建筑的整体构图,例如在门廊、壁龛、神庙和其他公共建筑中。
它们代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并对后来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柱式
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 ,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 ,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柱式造型1.1 中国柱式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 ,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
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 ,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
室外的柱子 ,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 ,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 ,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 ,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
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 ,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 ,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1 ,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 ,柱身像树干 ,斗拱像树枝 ,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 ,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 ,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 ,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柱式的比例 :以斗口为基数 ,如斗口为3寸 ,则六份18寸为柱圆。
表1 中国古典柱式的造型结构柱式斗拱斗拱昂咀.菊花头蚂蚱头.麻叶头柱卷杀(从2/3柱高开始内收) 柱基木质覆盆直径 ,柱高则为六十份 (柱圆直径 1 0倍 ),即 1 .80寸为柱高。
卷杀从 2 / 3柱高(1 .2 0寸 )开始向上收分 ,柱子形成下大上小 ,其上的大斗底四周出四分紧杀 ,使柱斗与大斗相合 ,柱下加柱础的盘托显得安定有力。
从中国柱式的线脚形态看:“斗”看是以直线为主,“拱”是由直线转到曲线,“昂”是斜线与弧线的组合,“菊花头”是圆线与S线相结合,“麻顺头”旋卷涡状的规律类似贝螺形。
木与覆盆是由直线、弧线、S线构成。
中国的古建筑中一般采用木柱 ,为了预防柱脚潮腐 ,要修筑台基 ,多用石或砖制。
宽大的台子的边缘称台明 ,每根柱下铺放石柱础 ,用以立柱。
柱子的顶端由枋子来相串联 ,纵横两个方向都有拉接、联系作用。
再向上则是斗拱 ,斗拱这种特殊构件起到支撑、悬挑平衡屋檐及屋面部分构件重量的作用。
古典柱式的发展
罗马人创造的最重要的柱式是券柱式,作为基本的建筑造型手段,在罗马帝国流行,形成统一的罗马建筑风格。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多数地区柱式建筑不再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重新使用罗马柱式作为基本建筑造型手段。16世纪下半叶产生两种潮流。一种是破坏柱式的结构来创造新的建筑形象,这种潮流被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继承,流行于法国和北美。另一种是给5种罗马柱式规定不可动摇的规范,这种潮流被17世纪的古典主义建筑继承。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比巴洛克建筑大,因此罗马式的柱式在欧洲成了主流,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在广泛使用。
古典柱式的发展
古典柱式是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柱式形式形成于希腊,而在罗马得到发展。希腊柱式形成于小亚细亚的爱奥尼柱式和形成于希腊的多立克柱式,这是两种最基本的古典柱式,是从木结构演变而来,公元前5世纪中叶达到成熟程度,在雅典产生代表性作品。爱奥尼柱式如女性的柔美,多立克柱式似男性的刚健。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希腊还出现了科林斯柱式。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壮美而华丽,其余部分则如爱奥尼柱式。
五种柱式的发展及其特点
胜利女神庙
在雅典卫城西南角的高高石座上,还立着 一座袖珍型小神庙—爱奥尼亚式的胜利女神雅 典娜神庙,建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末期。它虽然 规模不大,但典雅端庄,晶莹剔透,极其优雅。 圆柱上开有深深的凹槽,冠以硕大的涡卷柱头, 与平整光洁的大理石墙面形成对比。这座小神 庙对后来的爱奥尼亚式神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围墙共分四层,下面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塔斯干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层中,每两
根半露圆柱之间有一长方形拱门,三层共计80个拱门,每个拱门
典娜 的,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历代西 方建筑师的朝圣地。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 伊克蒂诺和卡里克利特。
帕特农神庙是多立克式与爱奥尼亚式的完 美结合。多立克式历经数百年的推敲,在比例 与视觉微调上以达精致优雅的境界。建筑师伊 克蒂诺将爱奥尼亚柱式引入室内,因为那细长 的柱形与典雅的线条,十分适合屋内装饰。
塔斯干柱式是多立克 柱式的一种简化形式, 塔斯干式圆柱的柱身 不开槽,下部有柱础, 柱高为底径的7倍, 柱身为6倍,柱头和 柱础各为0.5倍。因 为这种柱式十分壮实, 所以常出现于古罗马 和文艺复兴时期多层 建筑的底层。
塞盖斯达的神殿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 式﹐根据新的审美要 求和技术条件加以改 造和发展。他们完善 了科林斯柱式﹐广泛 用来建造规模宏大﹑ 装饰华丽的建筑物﹐ 并且创造了一种在科 林斯柱头上加上爱奥 尼柱头的组合式柱式。
埃及卡纳克阿蒙神庙多柱式大厅的圆柱,与人体相比,其 尺寸大的惊人,这是为了显示在太阳神面前的微贱。
在建筑材料上 , 除了砖、木、石外,还有运 用地方特产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天然混 凝土由火山灰、石灰、碎石构成,凝结力强, 坚固,不透水。
西方古典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西方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其发展经过希腊时期,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
到文艺复兴时期时,对古典柱式进行总结整理。
分为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塔司干,混合式五种。
这五种柱式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般檐部,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
但也有时包括两中。
其中柱子是主要的承重构件。
也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柱身高度的三分之一处开始他的断面减小叫做收分,柱子收分后,略微向内倾斜的轮廓线加强他的稳定性。
檐部,柱子,基座又包括若干小的部分,他们大多是由结构或构造变化而来。
多立克柱式:起源于希腊的多立安民族,柱高为柱径的4-6倍,柱身有20个平齿凹槽,柱头有方块和圆盘组成,柱式造型粗壮浑厚有力。
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希腊的爱奥尼民族,柱高为柱径的9-10倍,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柱头带有两个涡卷,其造型优美典雅。
科林斯柱式:起源于希腊的科林斯民族,柱高为柱径的10倍,柱身有20个平齿凹槽,柱头有毛莨叶组成,柱式造型纤巧华丽塔司干柱式:是罗马原有的一种柱式,柱身无槽。
混合式柱式:是由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混合而成,更为华丽!此外,希腊建筑原有的三种柱式也发生了变化。
罗马帝国骄簃享乐的社会风气。
建筑物的巨大尺度,使罗马柱式比例中柱子更为细长。
线脚也趋向复杂。
柱式与雕刻,雕刻艺术是希腊文化艺术中一个灿烂夺目的组成部分。
希腊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泛神论的信仰以及大量神话的轶事。
为雕刻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加上他们高超的石作技术,这一切使希腊的建筑艺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建筑师就是雕刻家。
柱式不但是希腊人雕刻艺术的光辉结晶。
也使柱式有了多样的变化,柱式雕刻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大致可以分为:植物纹样(常以毛莨叶为主),几何纹样(圆),人物(战争故事为题材),动物,器物,文字等六种。
柱式与线脚,有前面的学习可知线脚在古典柱式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或作为某一部分结束。
使造型上更完整或者处于两个位置的交界处,即分割又有联系。
古罗马五柱式名词解释
古罗马五柱式名词解释古罗马五柱式名词解释是一种词汇化的思维模式,在英语、法语以及拉丁文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它由古罗马学者布尔克斯德洛斐(Burks De Roffia)于1784年提出,本质上是文法类型的模式,用于表示词汇的多种含义。
古罗马五柱式名词解释包括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名词,分别为第一身份名词、第二抽象物质名词、第三具体物质名词、第四形象名词和第五可变名词。
因此,古罗马五柱式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传达信息,为语言表达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
首先,第一身份名词是指使用抽象语句表达的名词,它们表达的是一种身份,比如“学生”、“作家”、“政治家”、“科学家”等。
这些名词都能将具体的概念表达的更加抽象和普遍,能够把握某个概念的整体意义,而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
其次,第二抽象物质名词是指抽象意义较强的名词,它们用于表达抽象概念,比如“爱”、“善”、“邪恶”、“恐惧”、“勇气”等。
这些名词能够深入探究被表达的概念的内涵,可以用于探讨一些抽象的问题,更加准确地表达情感。
第三,第三具体物质名词是指比较客观,具体性较强的名词,它们描述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比如“木头”、“灯泡”、“铁锤”、“冰淇淋”等。
这些名词都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因此在实际描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第四形象名词是指形象性较强的名词,它们指的是比较抽象或难以形容的概念,比如“月亮”、“星星”、“海洋”、“山脉”等,这些名词能够赋予情感上的形象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后,第五可变名词是指在使用时容易发生变化的名词,比如“孩子”、“朋友”、“家人”、“邻居”。
这些名词均可以作为可变代词使用,由于这类名词涉及到的具体的人物或事物可以不断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
总之,古罗马五柱式名词解释通过对五类不同类型的名词进行解释,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各种概念,为语言表达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
同时,掌握这种思维模式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精准地表述他们的意图,更加准确地传达信息。
罗马五大柱式
五大柱式简介姓名:张泽蒙学号:EVD130501 多立克柱式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粗大雄壮,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有时雕成20条槽纹,有时是平滑的,柱头没有装饰。
柱下部约占全柱三分之一的地位槽纹很浅,几乎是平的,往上越来越深。
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
关于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从较古的纪念坊来看,是柱的直径的两倍,少数到两倍半。
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艾奥尼克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俄瑞克忒翁神庙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
爱奥尼柱式在前5世纪传入希腊大陆。
第一个爱奥尼风格的大神庙,是在被地震摧毁前仅仅存在10年,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间建于萨摩斯岛的赫拉神庙,建筑师为罗伊科斯。
在这里,爱奥尼柱被用来装点最伟大的女神:没有别的更显赫的地方能够让它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展示自己了。
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存在长达6个世纪的爱奥尼神庙,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 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是是希腊古典建筑的第三个系统,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发明于科林斯,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
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
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4 塔司干柱式塔司干柱式是罗马最早的建筑形式 ,它是多立克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 ,也有人认为 ,它是希腊柱式基础。
古罗马五柱式的形式特点及其对后代建筑的影响
4妙CULTURE AND EXPLORATION禅反甲文化与採索古罗马五柱式的形及其对后代建筑的影响竺初阳(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古罗马三柱式起源腊柱式,是古希腊三柱式的延续和发展。
与另两种古罗马托斯卡纳柱式、混合柱式并称古罗马五柱式,中无一不体现着人体的,“人为本”的体现%本文将柱式特点进行剖析,特别分析古罗马两柱式的特在不中的,罗马柱式对后设计的影响%关键词:古罗马;五柱;设计;夷中图分类号:TU-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8-0118-01古罗马五种柱式,它们分别是古罗马多立克柱式、古•爱奥柱式、古林斯柱式、托斯卡纳柱式和混合柱式%其中古三种柱式都是对古希腊三柱式的继承与改造%随后古人了柱式更简单的托斯卡纳柱式,以及林斯柱式还繁杂的混合柱式%按柱趣刻的顺序,粗壮原始的到最苗条奢华的柱式是:(1)斯卡纳柱式(古);(2)柱式(古希和古罗马);(3)柱式(古希腊);(4)柱式(古罗马);(5)林斯柱式(古希腊和古罗马);(6)混合柱式(古罗马)% 1对古希腊三柱式的继承与改造古与古希有的不同,主是在柱下一个%人将柱帽上的方薄,而在柱底部了柱础,在圆形柱帽上形连续图案,还在下加了小花饰和外凸装饰线条,柱身上下的有希腊的。
比起古希,它更像是托斯卡纳柱式的翻版%从它身上看出古人是个个的民族%古希柱式,又被称为柱,象征着“顶的汉子”%古与同的是古罗E 的也是男性的人体美,用粗的柱身、装饰的柱的形象%柱式的有大遗存的一座古老城市斯图姆中的%古的柱帽与古希的也有同的,一古柱帽的前后四个卷,而是成45角朝外伸出,虽弱化了方向性,却了空间上的适和视觉欣赏上的一致性%古的卷涡背部及一些空隙处有时都会被雕上的浮雕图案,给人的%古希,被称为女性柱,着“爱美的女神”,两个涡卷据说来自于女子秀丽的卷发,柱身的纵向沟槽是衣裙上垂坠的褶纹%而继承了古希形的古的也是女的人体美,长的柱身、装饰的柱头来展现女娜、纤秀美的形%大物馆如今仍矗立着柱式%于古希腊的柯林斯柱帽已经很,古的柯林斯与古希腊的造型是,古人对柱头上毛萇叶的饰更为,疏密关系弱化了而已%古罗马人也有另一种很的手法%2古罗马两柱式的特点托斯卡纳柱式是古的建筑形式,,是一形简单、几何图案美的柱式,简单来说是柱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它与一样柱子上都顶着的倒圆锥,二者的主要在于柱身%它同省去了柱子的垂沟,柱身光滑且下部带柱础,柱是较薄的圆%柱高与柱径的大约是7:1,些点牢固且粗壮有力%柱身也是它于柱式的最大的特点%古人,在上征服了古希腊人,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底俘虏了%据说修柱子时,因为穷,连最的都修来,这才有了光秃秃的托斯卡纳柱式%在古帝国终于财大气粗,为了一雪前耻,怎么么怎么来,创了混合柱式%混合柱式简单来说就是与科林斯的结合体,其中柱、柱身、柱和基座用的是科林斯柱式%混合式柱帽是将柯林斯柱帽的上端向柱帽引申而已,柯林斯柱帽的上端四角来就有四个朝外伸卷的小卷蔓状,个小卷蔓状的卷大成的大卷 成了新创的混合式,使形更为复杂、华%混合柱式最为高挑纤细,柱高跟柱身直径的是11:1,纤秀美。
外国建筑史必考——5种古典柱式
外国建筑史必考——5种古典柱式古典主义代表:5种不同柱式Capitals Of Classical Antiquit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5 Orders一般来说,人们对于古典建筑的理解都始于建筑的柱式,无论是其细部分析亦或是建筑表达手法,无一例外。
就历史记载来说,维特鲁威(Vitruvius)在《建筑十书》之中首次对柱式进行了分析:“[...]柱式是一种建筑表达方式,其特点不仅有粗狂干净,也有精致细腻,在真正古典设计之中,柱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影响了建筑的整体风格。
”[1]因此作者也称之为“建筑语汇”。
[2]建筑的古典语言《The Classical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的作者约翰·萨莫森(John Summerson)曾经描述道:“[...]一座古典建筑往往选择统一风格的装饰元素,这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古典世界的建筑表达[...]。
这些元素易于识别,例如标准化的五种经典柱式,其精准的柱头、柱础,亦或是其他运用于古典建筑的标准化系列的装饰。
”[3]广义来说,经典柱式分为如下五种,即希腊柱式中的多立克、爱奥尼、柯林斯,还有罗马柱式中的塔司干和混合柱式。
不同命名方式来源于柱头等部位的区别,例如柱头或是柱础的装饰区别,亦或是柱身的纹理和比例。
除此之外,经典柱式还有许多组成元素,例如檐口、收分、卷杀、线脚、基座、雕刻等等。
以下是对于5种柱式的简要分析:Whether it's to start analyzing a detail or impressing someone in conversation, understanding a classical building begins with an awareness of the different classical orders of architecture.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architecture, the first account of the orders was written by Vitruvius: '[...] The orders came to provide a range of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s, ranging from roughness and firmness to slenderness and delicacy. In true classical design, order choice is a vital issue—it is the choice of tone,' [1] which for the author, synthesizes the 'architecture grammar.' [2]According to John Summerson, author of The Classical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 a classic building is one whose decorative elements deriv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rom the architectural vocabulary of the ancient world—the 'classical' world [...]. These elements are easily recognizable, such as, for example, the five standard types of columns that are used in a standardized way, the standard treatments of openings and pediments, or, still, the standardized series of ornaments that are employed in classical buildings.' [3]Broadly speaking, there are five classic architectural orders: Doric, Ionic, and Corinthian, of Greek character, and the orders Tuscan and Composite, of Roman characte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ach nomenclature is shown in the composition and/or capital ornamentation—the upper end of the column, responsible for transferring the efforts of the entablature to the shaft and unloading them on the basis. Alongside the capital, there are other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classical orders—cornice, frieze, pediment, architrave, shaft, podium, and pedestal.Here is a brief referenc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apitals ofthe five classic architectural orders:多立克多立克是最古老且简约的希腊古典柱式,大约出现在公元前七世纪,这种柱式以男性身体为原型,表达简单强壮的寓意,其线条简洁干净,主要在希腊建筑中用于表达男性特征。
古希腊柱式和古罗马柱式
古希腊柱式和古罗马柱式柱式(Order)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
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柱式包括古希腊的三个柱式和古罗马的五个柱式。
古希腊三柱式古希腊人建筑神庙的灵感来源于古埃及人,他们将埃及神庙的内部翻转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
由于柱子外显于建筑外面,爱美的希腊人便发展出了体系完备的柱式结构,并且形成了多样的风格。
从左至右依次为: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wiki/Ordre_dorique希腊多立克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
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装饰,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为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巴特农神庙(Parthenon,附图)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Parthenon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wiki/Ordre_ionique希腊爱奥尼柱式(或爱奥尼亚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
爱奥尼柱式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特点是柱身有24条凹槽,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
由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 emple of Athena Nike,附图)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Temple of Athena Nike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wiki/Ordre_corinthien希腊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
五大柱式总结
五大柱式总结引言:五大柱式是一种常用的总结文章结构,通过明确的主题陈述和引导性问题,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文章内容。
本文将以五大柱式为基础,详细介绍每个柱子的作用和特点。
第一柱: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将对要总结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本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清晰明确的语句,概述部分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背景认识,帮助读者明确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第二柱:主要观点主要观点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通过逐个列举主要观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每个主要观点都应该有明确的论据和证据支持,避免主观臆断和歧义。
同时,为了使文章结构清晰,可以使用合适的标题和段落,将不同的观点分开呈现。
第三柱:细节论证在细节论证部分,我们将进一步展开对每个主要观点的详细论证。
通过引用可靠的数据、事实或案例,加强主要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同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解释解读等方式,展示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四柱:反驳和回应在反驳和回应部分,我们将针对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或质疑提出合理的回应。
通过充分考虑不同观点,展示自己观点的优势和合理性。
同时,也可以适当讨论一些相关的争议问题,拓宽读者的思路和视野。
第五柱:总结在总结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再次强调主要观点和重要论据。
通过简明扼要的陈述,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并给予读者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进一步的展望或建议,为读者提供更多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通过以上五大柱式,我们可以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要点。
同时,通过合理的段落和标题的运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规范整洁,易于阅读。
在语言表达上,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词汇和句式,而是应该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五大柱式是一种常用的总结文章结构,通过明确的引言、主要观点、细节论证、反驳和回应以及总结部分,帮助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同时,合理运用段落和标题,以及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使文章结构清晰整洁,语句通顺,更加易于阅读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法亚神庙
宙斯神庙
产生于地中海东部的
小亚细亚地区。 特点:比例较细长, 开间较宽,柱头有精 巧如圆形涡卷、柱身 带有小圆面的凹槽, 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 弹性,柱身收分不明 显,檐部较薄,使用 多种复合线脚。总体 上风格秀美、华丽, 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 格。
胜利女神雅典娜神庙
科林斯柱式是一种
希腊三种柱式
罗马五种柱式
古希腊柱式:柱式一般由檐部、 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有时只 包括前两部分。檐口、檐壁、柱 头等部位常有各种雕刻装饰,各 部分交接处常有各种线脚。
古代罗马对古希腊柱式的继承、 发展与完善。 五种柱式:塔斯干柱式、多立克 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组合柱式的发展解决了柱式与拱 券结构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和 连续券。
华美的变体,它与 爱奥尼亚柱式的主 要区别在于柱头, 装饰着一排排优雅 的毛茛叶,从毛茛 叶中生长出弯曲的 涡卷。
万神殿
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 事:科林斯有位小姑娘不幸夭折,家人在她的墓地上放了一只盛 着玩具的篮子,凑巧这个篮子正臵于一株茛苕的根茎上。春天茛 苕的新枝从篮子的两边长出来,形成了涡卷形曲线。雕刻家卡利 马库斯偶然路经此地,注意到了篮子与茛苕的这种结合很诱人, 便将它描绘下来,于是有了科林斯式柱头。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细部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2年,是罗马 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 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 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 凯旋门是古罗马为纪念对外战争的胜利而 建造的,出于炫耀功绩的需 要,凯旋门通常都建 造得相当雄伟。 早期的凯旋门只有一个圆拱,后来发展成为 两个小圆拱中间一个大圆拱的样式。凯旋门的 三段式结构也成为一种经典的建筑布局结构,尤 其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成为一种经典样式而被广 泛使用。
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是献给雅典的保护女神雅典娜 的,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历代西 方建筑师的朝圣地。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 伊克蒂诺和卡里克利特。 帕特农神庙是多立克式与爱奥尼亚式的完 美结合。多立克式历经数百年的推敲,在比例 与视觉微调上以达精致优雅的境界。建筑师伊 克蒂诺将爱奥尼亚柱式引入室内,因为那细长 的柱形与典雅的线条,十分适合屋内装饰。 帕特农神庙以其垂直线条与水平线条的平衡, 表现着黄金分割和希腊哲学中理想的均衡。
名称 部位 柱础 柱径柱高比 柱身凹槽 柱头
多立克柱式 无柱础 1:4—6比例 粗壮 20个尖齿凹 槽 简单的倒圆 锥、粗壮有 力 高大厚重 (1/3H) 仿男性,威 武雄健
爱奥尼亚柱式 有柱础 1:9—10 比例 修长 24个平齿凹槽 两个涡卷、优 美典雅
科林斯柱式 有柱础 1:10 24个平齿凹 槽 毛茛叶饰组 成、纤巧华 丽
胜利女神庙
在雅典卫城西南角的高高石座上,还立着 一座袖珍型小神庙—爱奥尼亚式的胜利女神雅 典娜神庙,建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末期。它虽然 规模不大,但典雅端庄,晶莹剔透,极其优雅。 圆柱上开有深深的凹槽,冠以硕大的涡卷柱头, 与平整光洁的大理石墙面形成对比。这座小神 庙对后来的爱奥尼亚式神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塔斯干柱式是多立克
柱式的一种简化形式, 塔斯干式圆柱的柱身 不开槽,下部有柱础, 柱高为底径的7倍, 柱身为6倍,柱头和 柱础各为0.5倍。因 为这种柱式十分壮实, 所以常出现于古罗马 和文艺复兴时期多层 建筑的底层。
塞盖斯达的神殿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
式﹐根据新的审美要 求和技术条件加以改 造和发展。他们完善 了科林斯柱式﹐广泛 用来建造规模宏大﹑ 装饰华丽的建筑物﹐ 并且创造了一种在科 林斯柱头上加上爱奥 尼柱头的组合式柱式。
姓 名:吉大浩子 学 号:20094151XXX 班 级:09环艺一班 指导老师:刘老师
传统意义上的柱 式最早应该是出现在 公元前1350年左右的 埃及。在通往金字塔 基部的神殿上。 希腊人在建筑上 的“柱式”也为神庙 建筑的所有成分界定 了理想的比例,它依 据的是数学的比率。
在公元前4世纪, 受在意大利境内的希 腊城邦影响,罗马人 已经使用柱式,并且 创造了一种最简单的 柱式,即塔斯干柱式。 公元前2世纪,罗马 文化希腊化了之后, 柱式广泛流行。以后, 匠师们为了解决柱式 同罗马建筑的矛盾, 发展了柱式。
万神殿
万神殿内部
万神庙内部墙面
万神庙内部墙面分为 上下两层,都采用大理 石贴面, 还设臵了壁 龛和壁柱装饰。上下 墙面层的壁柱 尺度形 成鲜明对比,底层柱高 大粗壮,而上层柱矮 小纤细。这种对比性 很强的设臵将内部空 间衬托得更加高大 。
万神殿内部墙体 立面图。
罗的胜利而兴 建。从公元72年开工建造,到公元80年完成,历时8 年,动用几万名战俘,所用材料全部是水泥和砖石。 从外观上看,它成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 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外墙高49米,相当于12 层的高楼;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中央 舞台也有86米长,57米宽,观众席由接近舞台的贵 宾席到顶层的群众席共分30余排,全场可以容纳近 五万人数的观众。 围墙共分四层,下面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塔斯干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层中,每两 根半露圆柱之间有一长方形拱门,三层共计80个拱门,每个拱门 相连一个通道。第四层装饰比较简单,仅有长方形的窗户和长方 形半露方柱构成,上方有天蓬,可以用来遮阳。
哈德良别墅
连续拱券
渡渠
比萨斜塔
林肯纪念堂
白金汉宫
美国财政部
卢浮宫
隆尚宫
白 宫
广东海关
柱式的趋向华丽、细密又是和罗马奴隶主漫无 节制的追求豪华浮艳的审美趣味相关。因此,柱式 往往装饰过分,甚至有把额枋都布满浮雕以至损及 结构逻辑的。罗马柱式一般失去了希腊柱式的典雅 和端庄,并且多数已不是结构构件,也不再是建筑 风格的赋予者,而仅仅是一种装饰品。
卷杀:比如一棵圆柱上下一样直,就会使人感 觉中部稍细,所以要使柱身向上三分之二的地 方稍稍鼓起,再逐渐向内收缩。
起源于意大利、西西
里一带。 特点:柱身有尖棱角 的凹槽,柱身的卷杀 较明显,没有柱础, 直接立在台基上,檐 部较厚重,线脚较少, 多为直面。总体上, 力求刚劲、质朴有力、 和谐,具有男性性格。
埃及卡纳克阿蒙神庙多柱式大厅的圆柱,与人体相比,其 尺寸大的惊人,这是为了显示在太阳神面前的微贱。
在建筑材料上 , 除了砖、木、石外,还有运 用地方特产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天然混 凝土由火山灰、石灰、碎石构成,凝结力强, 坚固,不透水。 早期的柱式都是使用石灰石作为石柱的材料, 到了古典阶段开始使用大理石作为石柱的材料, 相对于石灰石的石柱,大理石更加的质地细腻, 比以往常用的石灰石更易于精雕细刻,使建筑 显得端庄匀称。
檐部 整体
轻巧(1/5H) 纤巧(1/5H) 仿女性,柔美 秀丽 借鉴爱奥尼 亚装饰性强
评判一座建筑的艺术价值,涉及到理解建 筑师们如何使用各种设计要素。一座建筑能否 出类拔萃,要看如何处理诸如细节、工艺、材 料、比例、功能、表面色彩和材质与环境、空 间和光线的联系等因素。 一座好的建筑,必须具备三种品质:功能、 结构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