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鼓舞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进展自己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的新知识。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教学难点:依照云图推测天气的变化。

教学预备:师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形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这两天的本地报纸。

生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预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

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改日的天气。

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关怀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二、探究内容:1. 不同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专门天气是如何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如何办。

·在好的天气里应该如何办。

·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应该如何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4)试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2. 生物预报天气。

(1)听老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蜻蜓赶场,大水当防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麻雀洗澡,有雨快到鸡不入笼,阴雨将临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大蛇横路,泥鳅上翻,蚯蚓出土,改日有雨(2)生物什么缘故能预报天气。

(3)阅读教材P38上的资料。

(4)观看教材上的泥鳅、燕子、蚂蚁如何样预报天气。

泥鳅出水、燕子低飞、蚂蚁上数都预示着快要下雨了。

3. 推测以后的天气。

(1)了解改日的天气。

·说说你是如何样明白今天的天气的。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的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并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天气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来深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天气的关注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天气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则可能对此不太关注。

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雨、风、雾等。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识别和描述。

2.学生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气现象,描述天气特点。

2.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天气观察和实践活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天气的认识和体会。

4.讲授法:教师讲解天气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我们关心的天气》。

2.课件或黑板。

3.天气观察。

4.相关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天气预报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天气吗?你们对天气有什么想法或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对天气的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呈现本章的内容和目标。

讲解天气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展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雨、风、雾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天气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天气观察,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天气情况。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观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来预测天气变化。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关注天气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缺乏兴趣和意识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关注天气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学会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来预测天气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学会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来预测天气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感受,总结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4.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天气现象,尝试预测天气变化,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天气与生活关系的认识。

6.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培养关注天气的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关心天气•天气与生活的关系•观察天气现象•预测天气变化•关注天气,关注生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天气与生活关系的认识程度。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天气的测量和预测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测量和预测方法,培养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对天气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天气的影响和生活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发现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关注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生活的关系2.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天气观察记录表,供学生记录天气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天气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同时,展示一些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为学生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环保、关爱他人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关爱环境、关爱他人重要性。

2019-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探究活动分析: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2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2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2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本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天气变化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天气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天气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难点:天气变化的复杂性,天气观察和描述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

2.学生准备: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准备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过天气吗?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的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天气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天气的观察和描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度。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天气,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天气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天气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天气观察记录表3.天气预报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关心天气。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并记录在天气观察记录表上。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观察时间点和观察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全班一起讨论如何描述天气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5.拓展(10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专业人士是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的。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天气预报。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天气现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天气。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时间点,连续观察一天的天气现象,并记录在天气观察记录表上。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现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天气现象,但对于天气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现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2.基本天气知识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发现变化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变化的统计数据,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一些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发现变化规律。

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

4.巩固(5分钟)利用统计数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天气变化的规律。

5.拓展(5分钟)讲解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章节内容主要围绕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关注天气、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天气知识,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关注天气的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天气表现出较强的兴趣,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此话题较为冷淡。

此外,学生们的地理知识水平也有所差异,这对教学设计和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获取和交流天气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掌握关注天气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和交流天气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天气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天气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农业、出行、健康等方面。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通过讲解天气现象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观察天气,使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现象有所了解,但对其形成原因和观察方法知之甚少。

此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日益增强,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现象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观察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探究式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PPT,展示天气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教学工具:天气预报器、地球仪等。

3.材料:学生分组观察天气现象,记录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器或地球仪,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以及自己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课文讲解:讲解天气现象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观察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天气现象,并记录数据。

数据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4.巩固(5分钟)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和观察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七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七篇】

【导语】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么写?⽆忧考整理了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教案【七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1-1我们关⼼天⽓ 【教学⽬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量、⽓温、风向和风速等天⽓现象来描述天⽓。

2.知道常见的⼀些天⽓现象和天⽓符号。

过程与⽅法: 1.能对各种天⽓现象进⾏分类。

2.运⽤感官观察天⽓,并学会⽤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每天都在发⽣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活,提该关⼼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些天⽓现象和天⽓符号。

【教学准备】 1.⽤天⽓符号标注城市天⽓情况的中国地图⼀张; 2.每组⼀套天⽓符号卡⽚; 3.天⽓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状图各⼀份; 4.每个学⽣科学记录本各⼀本。

【教学过程】 ⼀、认识天⽓现象 1.出⽰⼀张“城市天⽓预报图”:这是⼀幅中央⽓象台的天⽓预报图,图中显⽰了哪些天⽓现象? 2.根据学⽣的回答在⿊板上粘贴相应的天⽓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现象?(根据学⽣回答出⽰相应符号) 4.发给每⼀组⼀套天⽓符号:请⼤家对这些天⽓现象进⾏分类。

5.汇报交流。

⼆、描述今天的天⽓怎样? 1.今天的天⽓怎样呢?我们⼀起到外⾯从云、降⽔、温度、风四个⽅⾯对今天的天⽓进⾏观察,然后⽤⼀些词或句⼦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温度、风四个⽅⾯对今天的天⽓进⾏观察,然后⽤⼀些词或句⼦将观察到的天⽓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 2.提问:今天的天⽓对我们的⽣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我们应该穿什么⾐服?) 3.认识“状图”的使⽤: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点说⼀点,有没有办法把天⽓和我们⽣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出来的⽅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个好⽅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那么明天⼜会天⽓怎样呢?后天呢?⼀个⽉内我们杭州的天⽓⼜在发⽣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个⽉时间⾥请⼤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我们这⾥的天⽓变化是这样的。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2)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2)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2)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关注天气。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如何关注天气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关心天气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关注天气,掌握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如何关注天气,掌握气象知识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的关系。

2.准备一些气象知识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图片,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我们关心天气》,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例子说明了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如何关注天气,掌握气象知识?”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

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并展示一些实用的气象知识,如如何查看天气预报、如何应对各种天气现象等。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天气现象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天气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天气现象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天气变化的规律。

2.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天气现象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2.难点:深入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天气的影响,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天气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

3.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天气现象?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展示天气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明白观察和描述天气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活动,要求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新版)教科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特征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天气。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描述、交流、表达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各种天气资料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相关表格。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响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活动时交流。

重点收集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方面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附送: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1.1《植物的身体》教案湘教版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身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课件、凤仙花(俗称指甲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出示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小茶壶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壶盖、壶身、壶嘴、壶把)2、出示小蚂蚁:这只小蚂蚁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那么,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1、研究植物的组成(1)讲述:请注意观察下面几种植物的身体构造:(向日葵、凤仙花、苹果树)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2)请看凤仙花的身体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再看花生的身体构造:叶、花、茎、根、果实、种子(3)通过以上的观察探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像向日葵、凤仙花、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4)植物身体的各部分有哪些功用呢?(5)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下面的探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本章节通过天气图、天气预报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天气变化的规律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对天气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能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气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气变化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天气预报制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天气图、天气预报等教学素材。

2.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区作为观察对象。

3.记录表、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方面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展示天气图和天气预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选定地区的天气现象,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

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天气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天气,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的定义、类型及变化,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知道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生活的态度,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定义、类型及变化,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2.难点: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天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写作法: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天气的认识和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天气现象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实物:准备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实物,如雨具、衣物等。

3.作业纸:准备用于学生写作的作业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引导学生关注天气。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实物,如雨具、衣物等,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深入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

2.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认知。

2.天气变化的原因。

3.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天气现象,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

4.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预报材料,让学生提前了解当天天气。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现象,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状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同时,呈现天气变化的原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天气现象、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例如,晴天户外活动,雨天室内学习等。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自己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的新知识。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教学难点:根据云图预测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这两天的本地报纸。

生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

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二、探究内容:
1. 不同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好的天气里应该怎么办。

·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应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4)试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2. 生物预报天气。

(1)听老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
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
大蛇横路,泥鳅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
(2)生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

(3)阅读教材P38上的资料。

(4)观察教材上的泥鳅、燕子、蚂蚁怎样预报天气。

泥鳅出水、燕子低飞、蚂蚁上数都预示着快要下雨了。

3. 预测未来的天气。

(1)了解明天的天气。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的。

·要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如何,你有哪些方法。

(看电视、看报纸、打电话查询、听广播、上网查询……)
(2)了解天气预报内容。

·观察2001年9月22日地区的天气预报。

·说说你从中知道9月22日将是什么样的天气(晴转多云、13℃~24℃)。

从中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
(3)推测本地未来的天气情况。

·观察比较2001年9月1日、2日的卫星图。

说说图中本地区的云层情况。

·根据两天的全国云图、天气图以及相关资料和经验,尝试推测一下本地区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了解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是很多的。

4.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