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比较阅读答案讲课稿
同写秋色别样风情——比较白朴的《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同写秋色别样风情——比较白朴的《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https://img.taocdn.com/s3/m/2503fb7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f.png)
同写秋色别样风情——比较白朴的《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
崔巍
【期刊名称】《初中数语外辅导》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白朴,字仁甫,号兰谷,金枢密院判官白华之子,曾师从元好问,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多写隐逸叹世、男女恋情和自然风光,语言质朴,风格清丽,这首《天净沙·秋》为其名篇。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崔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从《天净沙·秋》细读《天净沙·秋思》的意境美
2."以乐写哀"不足取--兼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版本问题
3.秋思之祖纯是天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解读
4.谈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几点原因
5.庞德的“地铁车站”:意象主义的终点——兼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
![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https://img.taocdn.com/s3/m/0d3e93707fd5360cba1adba5.png)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019年《 潜山道中》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比较 诗歌赏析答案-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9年《 潜山道中》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比较 诗歌赏析答案-优秀word范文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e22ea758ba1aa8114531d955.png)
2019年《潜山道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比较诗歌赏析答案-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潜山道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比较诗歌赏析答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
枯藤:干枯的藤条。
昏鸦:黄昏的乌鸦。
断肠人:极度悲哀的人,此指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
【古诗今译】黄昏时分,苍茫的天底下,几只乌鸦正在围着缠绕着枯藤的老树寻觅着栖身之所,依傍着小桥和流水居住的人家,此时也升腾起袅袅炊烟,漂泊天涯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在荒凉的秋风古道上漫无目的地艰难移步前行。
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暗西下,只有远离家乡的游子还漂泊游荡在天涯。
【赏析】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1 2 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又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白朴《天净沙 春》《天净沙 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白朴《天净沙 春》《天净沙 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83ea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b.png)
白朴《天净沙·春》《天净沙·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元曲]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解]飞红:指落花。
(1)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
(2)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3)帘栊:窗户上的帘子。
李煜《捣练子》:“无赖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1、加粗黑句展示了一幅、的美丽画面。
(2分)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阅读答案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意思对即可)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意思对即可)[译文]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
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
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鉴赏白朴现存的散曲作品中,有《天净沙》小令共八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共计两组。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
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
这首小令,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
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https://img.taocdn.com/s3/m/eaf7c20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e.png)
2017.0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都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小令,千百年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秋思之祖”。
而贺新辉先生在他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中,则称誉白朴的《天净沙·秋》“可与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相媲美”。
但是,在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册中,只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提白朴的《天净沙·秋》,于非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下册也是这样。
都具有重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而轻视白朴《天净沙·秋》的倾向。
笔者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固然具有许多优点,但白朴的《天净沙·秋》的创作时间早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因此,白朴的《天净沙·秋》有开创之功,功不可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后来居上,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它们一脉相承,各有千秋,二者之间具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相同点(一)标题相同从标题来看,两首散曲用了相同的宫调,都是“越调”。
“越调”是南北曲所用的十三种宫调之一。
曲牌也相同,都是“天净沙”又名“塞上秋”。
题目都有一个“秋”字。
(二)体裁相同两首散曲都是散曲小令中的“寻常小令”,单支曲子,共计五句,二十八字。
句式相同,都以六言句式为主,作“六六六四六”的格式。
押韵方式也相同,一韵到底,不换韵,都按照元人周德清编订的《中原音韵》,押第十三韵部“家麻”韵。
都没有衬字。
(三)景物相近两首散曲所描写的时令相同,都是描写秋景,开头两句都呈现出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日黄昏山村羁旅图。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或有相同之物,或有相近之物。
相同的如“老树”;相近的如“昏鸦”与“寒鸦”,“夕阳”与“落日”。
(四)手法类似在表现手法上,两首散曲都运用了意象叠加法来写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比较阅读答案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比较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644f5cb84ae45c3b358ca2.png)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比较阅读答案《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比较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3)题(10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8.(1)白朴这首小令的众多意象中:“一点飞鸿影下”显得比较独特,请分析这一句在曲子的画面营造与组合中起什么作用。
(2分)答:(2)《天净沙·秋》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赏析。
(5分)答:(3)两首同调同题的小令在观景视点,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方面均有相似处,但在意境方面却不同,请辨析其不同。
(3分)答:参考答案:8.(1)(2分)小令中的众多意象均为静态,而"飞鸿影下"为动态,"静"中穿插"动",使得画面更加活跃生动。
(2)主要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1分)以秋天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的萧瑟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明丽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愉悦;哀景与乐景的对比,刻画出作者情感由低沉到愉悦的过程。
(4分)如答成"对比映衬"或"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3)(3分)白曲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等意象,使曲中画面透出些许朦胧感和暖意.末两句五种景物五种色彩,渲染了秋日大自然的绚丽;马曲中色彩较少,且不明亮,故显得清冷,压抑,悲凉。
6.两首元曲表现了不同的心境,《天净沙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则是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99d0c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6.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①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②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③红叶④黄花⑤。
[注]①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
幼年时因战争失去母亲与家人失散,历经颠沛流离,最终寄人篱下。
因此白朴深刻认识到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十分痛恨战争官场,内心充满孤愤,寄情山水田园,隐居避世。
②飞鸿:飞翔的大雁,这里是作者自喻。
白朴不愿在朝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机的地方。
寻找到自己满意、有生机的乐土。
③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④红叶:枫叶。
⑥黄花:菊花。
32.课上,老师要求对两曲中的意象进行品味鉴赏,下面是同学的发言,请把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天净沙·秋思》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孤寂悲苦的心情。
小文:《天净沙·秋》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3.同学们总是读不好“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句的感情,你认为应该用下列哪种语气语调朗读?()A.沉郁,低缓。
B.悲凉,低缓。
C.奔放,高昂D.轻快,上扬。
【答案】32.孤存落日残霞例如:悲凉、惆怅33.D【解析】3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分析情感。
结合《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的意思是: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
这里运用了孤村、落日、残霞三个意象,灰暗清冷的画面渲染了一派秋日凄凉之景,表达了作者孤独、凄凉、惆怅的心情。
33.本题考查朗读语气辨析。
这首词后两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者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也暗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的变化,因此这里的情感应是积极向上的,语气语调应轻快,上扬;故选D。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说课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fdfb354afe04a1b171de8f.png)
• 天涯,孤苦一生。也好似异地求学的你们,何尝又不是一种漂泊,我们也离开温
• 暖的家人,为了梦想,饱尝相思之苦。
•
现在,就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双手合十,一起祈祷,祈祷所有漂泊的学子都
• 能回家,所有有梦的人都能实现梦想,再不要做第二个马致远,壮志难酬、漂泊异乡、孤苦一生。
• (设计依据)利用课文内容总结与音乐渲染氛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再次体 • 悟情感,同时提出希望学生努力去实现自己梦想。
(二)导入新课
• 青山遮不住秋色,秋天是最容易使人悲叹、伤心泪涟涟 的季节。秋女怨秋,秋士悲秋,历史上也因此出现了许 许多多令人九曲回肠的碎心曲,使人伤心。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这首秋思也是如此,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马 致远,看看在那个千百年前的深秋,马致远都有怎样的 思绪?(板书标题)
(三)瞄准目标
二、说学情
• 《天净沙·秋思》是学生遇到的第一篇元曲,因此关于曲的文学常识必须要 交代清楚,学生虽没有古人那种漂泊异乡的经历,但可以联系他们寄宿异 地求学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思乡断肠痛。
三、说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小令的基本知识,通过描绘画面,学会用具 体意象表达抽象感情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 一份简单而不简约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 天净沙
• 秋思
•
思乡之痛
• 西风---秋风 • 东风---春风
断肠之痛
仕途坎坷
马致远
八、作业设计
•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 2、依据导学案上表格完成比较阅读 • 阅读比较本小令与《天净沙·秋》(白朴)
• 天净沙①·秋 • 孤村落日残霞②, • 轻烟老树寒鸦③, • 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 [注释] •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d556ceed630b1c58eeb524.png)
白朴《天净沙·秋》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赏析导读: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
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
【鉴赏】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
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 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题及答案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2c6c0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f.png)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题及答案【阅读答案】【原文】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01340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b.png)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天净沙秋思》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净沙秋思》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1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天净沙·秋思》,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下教材,这篇《天净沙·秋思》属于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写景诗文,而这首元曲又属于一个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作品,是古典诗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引导学生鉴赏这篇佳作,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有着可以明显的帮助。
二、说学情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面对的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以往的学习,他们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诗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但是对于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古诗文写作手法的掌握还不到位,不能很好体会诗人情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体会景物的描写,训练想象、联想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能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归属。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本曲,体会这首小令的意境,难点是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https://img.taocdn.com/s3/m/279d2ee7fab069dc51220115.png)
史》 第 三册 中 ,只 提 马致 远 的 《 天 净沙 ・ 秋 思》,不提 白朴 的 《 天 净沙 -
幅 萧瑟 凄清 的秋 日黄 昏 山村 羁旅 图 。在 自然景 物 的描 写 中或有 相 同
韵 。都没有衬字 。
( 三 ) 景 物 相 近
散 句的 鼎足 对 。所 以 ,这 两 首小 令 的对仗方 式基本是相 同的 。
从 以上 的分 析 论 证 可 以看令 相 同 , 都 是 描写 秋景 ,开头 两 句 都呈 现 出
一
马致 远 的 《 天净沙 ・ 秋思》 与 自朴 的 《 天净 沙 ・ 秋》 有 许 多相 同之 处 。 笔
者之 间具有相 同点 ,也有不 同点 。
~
之 物 ,或 有 相 近 之 物 。 相 同 的 如 “ 老树” ;相 近 的如 “ 昏鸦 ” 与 “ 寒
鸦” , “ 夕 阳”与 “ 落 日” 。 ( 四)手法 类似 在 表 现手 法 上 ,两 首散 曲都 运 用 了意象 叠 加法 来 写景 。马致 远 的 《 天 净沙 ・ 秋思》 全 曲一 共 选用 了十 二个 意象 ,前 三句 “ 枯 藤老 树 昏鸦 ,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瘦 马 ” 。每 句叠 加 了 三个 意象 ,全 是 定 中结 构 的偏 正 名词 短语 ,没有 一 个 动词 或 形容 词作 谓语 ,这 是这 首 散 曲小 令 最 大 的 特色 。而 白朴 的 《 天净沙 ・
独特 的 鼎足 对法 ,即三 句 连续 不 断 的相 对偶 的 句法 修 辞 法 。 白朴的 小 令虽 然 开头 只有 两 句相 对 仗 ,但 是 他 在末 句又 补 上一 句 “ 白草 红叶 黄 花” ,与前 面两句遥 遥相对 ,凑 成 了
《天净沙 秋思》试讲稿 试讲教案
![《天净沙 秋思》试讲稿 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9a33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a.png)
《天净沙·秋思》试讲稿试讲教案(一)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诗歌、小组讨论,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凄苦哀凉的意境,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流浪异乡的凄苦愁楚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想念。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流浪异乡的凄苦愁楚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想念。
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奠定基调由余光中的《乡愁》导入,继而引出题目《天净沙·秋思》。
二、初读元曲,整体感知1.了解元曲题材和作者生平,教师借助多媒体适当补充。
2.多媒体展示名家范读音频,学生齐读,注意读音,读出感情,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赏析诗句,体会情感1.提问: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几种景物?明确: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
2.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要求:学生再读内容,思考回答。
明确: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3.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令。
4.提问:最后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结合相关背景和注释畅所欲言谈感受,教师适当总结。
明确: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净沙秋思 》 (共14张PPT)上课用
![《天净沙秋思 》 (共14张PPT)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ca0408482fb4daa58d4bbe.png)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 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 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 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天涯。
诗歌研习
断肠人在天涯。
拓展训练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心目 中的“秋思”。
扩展延伸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 共同特点: • 体裁相同(小令),描写的都是秋景,头两句每两个字都是一种 独立事物,表现的情感相同(悲凉,萧瑟) • 不同点: • 马致远的“秋思”不仅写景还写人,突出了“思”,在末尾两句 时白朴写的较为平淡。 • 突出显现了游子之悲。
1.这首散曲哪些词语可以表现 作者的伤心之情?
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 断肠人、天涯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1 、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 2、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3 、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 的? 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写 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恬静 对 比 反 衬 苍凉
作者介绍
马致远 ( 约 1251-1321 以后 ) ,大都(今北京)人。号 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写了 120 多首散曲 , 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其中《秋思》 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称为“秋思之祖”。 更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他在年轻时 “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然而他仕途 并不显达,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
2021年《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精选3篇)
![2021年《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8387d6453610661fd9f49f.png)
2021年《天净沙·秋思》说课稿(精选3篇)《天净沙·秋思》说课稿1一、说课提纲: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4.说教法和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板书设计7.说作业设计。
二、说教材:《天净沙·秋》是六年级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中的一首元曲。
《天净沙·秋》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
前两句,作者营造了一个秋天黄昏孤寂清冷之境。
紧接着用“飞鸿”打破沉寂,使得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最后三句,由远及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的画卷,一切令人赏心悦目,凄凉冷清孤寂之感一扫而光。
三、说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通过《天净沙·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2.学会借助注释、图画,准确了解《天净沙·秋》的内容,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拓展阅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进行比较阅读。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品词析句,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
2.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比较两首元曲的区别以及提高鉴赏古典诗文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朗读法,讲授法;学法:讨论法朗读法设计依据在朗读中领会元曲的音乐美,在讲授中体会意境与画面相融合的古典诗词的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背一背。
2.出示《天净沙·秋》,初次认识作者和元曲的特殊形式。
(1)作者介绍(出示白朴生平介绍):白朴,元代山西人,长大后生活在山东。
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出示课件)认识元曲及简单分类:我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体裁。
可分为剧曲和散曲,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
《天净沙·秋》为散曲中的“小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07264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e.png)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
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切入,表现了“秋思”。
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注解]天净沙:曲牌名。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缠绕枯藤的老树上,黄昏时栖息着几只乌鸦,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
夕阳已经向西边落下了,游子还飘泊在异乡,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呀。
译文1: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译文2: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
![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https://img.taocdn.com/s3/m/6713b087e53a580216fcfe10.png)
比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txt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会先放弃。
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会先放弃。
╰︶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13亿人口。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
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
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比较阅读答案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比较阅读答案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3)题(10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8.(1)白朴这首小令的众多意象中:“一点飞鸿影下”显得比较独特,请分析这一句在曲子的画面营造与组合中起什么作用。
(2分)
答:
(2)《天净沙·秋》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
么手法?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赏析。
(5分) 答:
(3)两首同调同题的小令在观景视点,表现手法
及语言特色方面均有相似处,但在意境方面却不同,请辨析其不同。
(3分)
答:
参考答案:
8.(1)(2分)小令中的众多意象均为静态,而"飞鸿影下"为动态,"静"中穿插"动",使得画面更加活跃生动。
(2)主要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1分)以秋天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的萧瑟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明丽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愉悦;哀景与乐景的对比,刻画出作者情感由低沉到愉悦的过程。
(4分)如答成"对比映衬"或"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3)(3分)白曲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等意象,使曲中画面透出些许朦胧感和暖意.末两句五种景物五种色彩,渲染了秋日大自然的绚丽;马曲中色彩较少,且不明亮,故显得清冷,压抑,悲凉。
6.两首元曲表现了不同的心境,《天净沙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则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7.对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两首元曲都着力描绘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开头两句撷取了六个名词来表现秋意。
C.“飞鸿”与“西风”都增添了明丽与动感。
D.都不着一个“秋”字,却都写尽了秋意。
参考答案:整理
6.(1分)热爱(1分)悲凉7.(2分)c
7.《天净沙·秋》中“_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
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2分)
8.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分)
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结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参考答案:整理
7、落日、残霞;昏鸦、夕阳(错一格扣一分)8、A(2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