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 苏教版 必修3 教案
鸿门宴[教学目的]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设想]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导入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
要读出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核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在力,是暴秦的主要奠基人。
2)项羽起兵及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
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北的教训。
“时不”,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我战之罪也”。
4)“鸿门宴”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鸿门宴》说课稿_3
《鸿门宴》说课稿《鸿门宴》说课稿1教学目的:1、理解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
2、了解课文安排情节曲折,完整的特点。
3、学习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掌握古汉语常识及字义。
教学重点:1、课文的结构与情节。
2、文言实虚词的含义,字、词、句常识。
教学难点:1、人物的形象。
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中对项羽“人杰”“鬼雄”的评价,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鸿门宴》,展开与项羽、司马迁的心灵对话。
二、历史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鸿门宴”。
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三、引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
(8分钟)1.学生再次速读课文,自主概括故事情节。
(3分钟)2.分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概括故事情节。
(3分钟)3.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并板书故事情节。
(2分钟)四、理清故事情节1、__中心:鸿门宴__线索:杀不杀刘邦__顺序:时间顺序__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2、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游说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樊哙力斥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五、研讨第二部分1、第二部分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是情节的高潮。
此部分情节有“三起”“三落”,请在文中找出。
2、小结曹无伤告密开端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发展刘项约婚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高潮项伯翼蔽樊哙闯帐刘邦逃席结局张良留谢六、探究人物性格1、刘邦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均为古代叙事散文,这些文章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历史事件的发展。
《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它所叙述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精炼,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政治斗争和人物智慧,还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对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理解文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矛盾斗争的复杂性,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学习古人的智慧和谋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鸿门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鸿门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理解《鸿门宴》的文学背景和故事情节。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
3.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理解。
2.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
3.文章主题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鸿门宴》的作者、作品背景。
2.简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二、文本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句式。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特点?二、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2.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
四、课后作业1.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提问:文章中的主题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文章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
2.搜集有关《鸿门宴》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
2.提问:文章中的艺术特色有哪些?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艺术手法。
2.分析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艺术美。
四、课后作业1.翻译文言文中的难点句子。
2.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
第五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四节课的内容。
2.提问: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分析文章的艺术价值。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鸿门宴》5
鸿门宴教学目标:1、在疏通字词的根底上,对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2、认识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教学方法:1、讨论法2、比照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这场鸿门宴成为了刘项开始正面斗争的开端,众所周知,这场斗争以刘邦胜利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项羽失败于乌江自刎而告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虽然他们是成是败,都已烟消云散,但后来者对他们的评说从未停止,而且还有对立的看法。
就以项羽为例,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项羽在她心目中是大英雄,但杜牧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真正成大事的男子汉是能包羞忍辱的,留得青山,才能东山再起。
项羽和刘邦纵然有着不同的出身,〔项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但共有帝王之心〔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始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提问1:那么,对于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请在文中找到依据,每处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的理由。
刘邦——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隐忍〕吾得兄事之……约为婚姻〔有谋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能言善辩〕为之奈何?〔善于用人〕立诛杀曹无伤〔果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豪放〕项王许诺、项王默然不应〔讲诚信〕“此沛公左思马曹无伤言之〞〔直率〕提问2:我们来总结一下刘邦和项羽的不同点,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性格不同项羽——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此沛公左思马曹无伤言之〞〔性急粗率〕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骄傲自大〕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为人不忍〕刘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能屈能伸〕约为婚姻,“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圆滑机敏、多谋善断〕2、对待谋士的方式不同项羽: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鸿门宴》42
?鸿门宴?教学设计〔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
2鉴赏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把握主次清楚和比照衬托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两个军营的人物形象难点:学习并运用比照手法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法指导】合作讨论,读析结合【学习过程】一、复习稳固1用概括性语言回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情节片段,感受人物形象。
二、合作鉴赏1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人物刻画的常见方法。
学生活动:用短语概括以下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①的范增②的张良③的项庄④的樊哙⑤的项伯⑥的曹无伤总结:远见卓识、盲目自信、虑事不周……的范增运筹帷幄、临危不乱、虑事周密……的张良知恩图报、不顾大局……的项伯粗疏草率、卖主求荣……的曹无伤有勇无谋、拙笨无能、缺少权变……的项庄忠心耿耿、果敢英勇、大智假设拙……的樊哙【小结】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侧面描写:人物比照衬托、环境衬托、〔他人评价〕2鉴赏主要写人方法学生活动:本文两军对垒,人物关系微妙;斗智斗勇,性格对照鲜明。
项羽、刘邦两个人的不同性格是怎样通过比照、衬托表现出来的?小组合作分析。
1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刘邦对待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2项羽和刘邦对待部下的态度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策,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由此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刘邦采纳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成功的躲过了一劫,由此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他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应的态度项羽把曹无伤是内线一事告诉了刘邦,可以看出他草率自负;刘邦百般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结为亲家,由此可以看出他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4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奸的态度项羽对项伯的内奸行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无法,任人唯亲;刘邦从鸿门宴回去后,就立即诛杀了曹无伤,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说课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鸿门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鸿门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中的一篇精选课文,它选自司马迁的《史记》。
全文以刘邦赴鸿门宴请罪为核心,连同赴宴之前与赴宴之后共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开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结束,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二、说学情分析完教材之后,我将继续分析学情。
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程面向的是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相当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文涉及的历史人物,比如项羽、刘邦、张良等,在历史上都十分著名,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但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可能还是会有些困难。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难点】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和情境教学法。
说完了以上内容,下面我将就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具体的介绍与分析,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首先是导入,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的学习。
在导入环节中,我会给学生们播放电影《鸿门宴》的视频片段,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之后,顺势导入新课《鸿门宴》。
高中语文 422(鸿门宴)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故事,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教学设想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至少4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查询"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1.板书或投影项羽的《垓下歌》,学生齐诵(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简析《垓下歌》,播放屠洪刚《霸王别姬》歌曲作背景音乐。
2、介绍司马迁、《史记》、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要点:(1)项羽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目的: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
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11 说教材《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
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生动地展现了楚汉相争初期的一场重要宴会。
通过对宴会中各方人物的言行描写,刻画了刘邦、项羽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楚汉双方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复杂斗争。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翻译全文;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要善于洞察形势,正确应对危机。
1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历史命运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2 说教法12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培养语感。
122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123 情景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人物的心理。
13 说学法1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3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见解,共同提高。
14 说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引出《鸿门宴》这一重要事件。
142 初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143 文言知识讲解结合课文注释,讲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144 人物形象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14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反映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146 总结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4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写一篇关于《鸿门宴》中人物的评价文章。
15 说板书设计在黑板中间书写课题“鸿门宴”,左边列出文言知识要点,右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下方总结文章主题。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②理解“兵者,诡道也”这一思想,认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增强珍惜和平、追求和谐的意识。
重点难点:①理解文言词句的含义和运用。
②理解人物性格和运用对照的方法。
③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四、说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解释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为什么XXX 要设宴?”“鸿门宴的结果如何?”等等,让学生自己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如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XXX、XXX 等人物,模拟鸿门宴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不同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如可以让学生对比XXX和XXX的性格、策略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深入理解鸿门宴的结果和背后的政治斗争。
五、说学法1)多角度阅读法通过多角度的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如可以让学生从历史、文学、哲学等不同角度来阅读《鸿门宴》,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价值和意义。
2)创造性阅读法通过创造性的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思想。
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来解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事件背景等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六、说板书设计本课板书设计如下:鸿门宴一、背景二、事件经过三、人物形象四、历史意义以上就是我对《鸿门宴》这篇课文的说课。
通过本次说课,我相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谢谢!1、在表演中,你们对XXX和XXX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请简单描述一下你们的感受和分析。
2、在鸿门宴中,XXX和XXX的表现有何不同?这些表现反映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XXX和XXX,XXX相争的两位英雄,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鸿门宴》说课稿1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3一、本课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的设计鲁迅先生曾把司马迁的《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于其中的《鸿门宴》,可谓“史圣”司马迁的典范文笔。
大纲要求,高中语文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进入文学鉴赏的层次。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第一,知识目的,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2.掌握史传文学的传统写法。
第三德育目标,1.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教训。
本文一直被中学选为文言文教材,以鸿门宴为特定舞台,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其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主要形象项羽,以其独特的风采成为千载而下读者们欣赏与品评的话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是.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其次是.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一是.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二是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理解作品的人物和冲突,掌握更多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本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
利用此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作品的现场感,本课主要的教学手段,除依据文本强化情节的感知外,我还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人物挂图、诗词卡片及书中插图,努力创设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氛围。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教案苏教版必修3一、本课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的设计鲁迅先生曾把司马迁的《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于其中的《鸿门宴》,可谓史圣”司马迁的典范文笔。
大纲要求,高中语文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进入文学鉴赏的层次。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第一,知识目的,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二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2•掌握史传文学的传统写法。
第三德育目标,1•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教训。
本文一直被中学选为文言文教材,以鸿门宴为特定舞台,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其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主要形象项羽,以其独特的风采成为千载而下读者们欣赏与品评的话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是•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其次是•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一是•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二是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理解作品的人物和冲突,掌握更多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本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
利用此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作品的现场感,本课主要的教学手段,除依据文本强化情节的感知外,我还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人物挂图、诗词卡片及书中插图,努力创设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氛围三、学法点拨与指导本课主人公项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也是历来有争议的人物,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本课将采用讨论式学习法,让学生立足文本,从不同的视角见仁见智,对主人公给予政治、历史、文学及心理学等等多元的评价。
课文鸿门宴说课稿
课文鸿门宴说课稿课文鸿门宴说课稿课文鸿门宴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大纲要求,高中语文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进入文学鉴赏的层次。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于其中的《鸿门宴》,可谓“史圣”司马迁的典范文笔。
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
它一直被中学选为文言文教材,是以鸿门宴为特定舞台,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其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主要形象项羽,以其独特的风采成为千百读者们欣赏与品评的话题。
2、说学生情况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具有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但还不具备古文学习的主动性,所以着力培养他们古文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3、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情节概述法2、讨论质疑法3、人物品评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1.学习司马迁身遭侮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教训。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学生在第一单元刚刚学过小说的顺序,这重点的设置就是对旧有知识的回顾,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故事总是引人入胜的。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文言文的学习古文知识一直是重点,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内容及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必须加强积累和掌握文言词句)3、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就要培养学生客观的多元化的评价,人物可以开放性地让学生自由点评,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能自圆其说既可)难点:1、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鸿门宴》教案简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鸿门宴》教案简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鸿门宴》教案简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鸿门宴》教案简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序言《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在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都被广泛地表现。
而在历史教育中,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苏教版高中必修三中《鸿门宴》的教学内容,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历史事件。
一、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掌握历史知识。
2.掌握历史分析的方法,能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介绍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到《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
例如,秦朝灭亡后,诸侯国逐渐崛起,战国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
而赵国和秦国之间的矛盾则是《鸿门宴》发生的直接原因。
2.事件经过讲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详细讲解《鸿门宴》的事件经过,包括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韩信的谋略、宴席上的上下之分等。
3.分析事件原因《鸿门宴》的发生并非偶然的,背后有很深的原因。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鸿门宴》为什么会发生,其中的矛盾和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4.分析事件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鸿门宴》的影响,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图示地图或表格可让学生对《鸿门宴》感性认识。
三、教学方法1.讲解针对《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2.互动讨论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其中,自行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综合分析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 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1.2 掌握历史分析和思考的方法。
1.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鸿门宴》说课稿(精选9篇)
《鸿门宴》说课稿(精选9篇)《鸿门宴》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鸿门宴》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鸿门宴》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六课。
本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古代记叙散文,在内容上,作者通过把巨大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人物的性格、语言以及人物冲突等几个方面,将刘邦虽贪财好色,但有勇有谋;和项羽虽气拔盖世,但有勇无谋的人物性格进行鲜明对比,揭示了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发人深省,给后人以启示。
在语言上,作者在传记文学著作上,具有独创精神叛逆情感,所以他能自觉地靠拢人民向民间语言学习;受有明显的影响。
许多民间传说与歌谣谚语,都成为作者创作思想与创作语言的重要来源,构成作品的新鲜血液。
使它的语言艺术,推进到中古时期散文文学的一个新的高峰:浅切、明白、活泼、朴实。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本文是一首古代记叙散文,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现刘邦、项羽、项伯、张良、樊哙等人的人物性格。
但是学生对于评价人物还只存在片面的评价,不能够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没有科学的历史观,所以应多加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常识,学会辩证性地分析人物,评价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鸿门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均为叙事性作品,《鸿门宴》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它以楚汉相争为背景,生动地记叙了刘邦和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练传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秦汉之际的历史风云,还能感受到古代仁人志士的智慧和勇气,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二、说学情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但在理解和分析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这会影响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如果能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相信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这篇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了解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2)感受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公正态度,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稿苏教版必修3《鸿门宴》是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文言文单元的讲读篇目,由七个段落组成,节选自司马迁的文史名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
它记载了推翻秦王朝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完整,生动地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等四组不同性格的人物,展现了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堪称史传文学的经典名篇。
为使学生真正了解《鸿门宴》所代表的《史记》集史实和传记于一身的突出特点、成就,及按照《教学大纲》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为是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又依据《教学大纲》中有关“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和《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规定,我将教学重点二确定为积累掌握重点实词“幸”“如”“举”“谢”等,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由于《鸿门宴》的篇幅较长,用一节课来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有较大难度,所以围绕着本文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重点实词、活用字及特殊句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刻画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有目的的预习,
以减轻课上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我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播放歌曲《霸王别姬》的片断以引出项羽的结局,指出失败的原因是项羽的性格在鸿门宴中酿下的祸根,由此导入《鸿门宴》。
这个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认识到鸿门宴这一事件是历史的重要转折,加深感受。
对《鸿门宴》一文的教学,我分为提问预习、概述情节、翻译理解、分析人物、刻画方法和总结全文六个步骤进行,其中翻译理解、分析人物和刻画方法是教学重点、难点所在。
下面就每个步骤具体说说我的想法。
一、提问预习部分。
我设置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习题,历史背景则采用学生口述的方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和故事背景的预习情况。
二、概述情节部分。
对鸿门宴文脉的把握,我要求学生先复述故事,后概述情节,再划分层次。
这可以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全面地熟悉故事,把握矛盾迭出、三起三落的情节,又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更为翻译理解和分析人物奠定基础。
我的答案提示全部采用四至五字的概括,并串联成线,连贯清晰:曹范项张刘刘项范项樊项沛张项沛
无增伯良项邦羽增庄哙王公良王公
伤→说→访→献→约→谢→设→示→舞→闯→赐→出→入→受→除
告项张计婚罪宴意剑帐酒逃谢璧奸
密羽良策姻座
三、翻译理解部分。
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
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
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
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
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
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一)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二)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
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四、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
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题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
被动走向主动的?
题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
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
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
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题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五、刻画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
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六、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作业布置两点:一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二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
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24509 5FBD 徽23000 59D8 姘YA22192 56B0 嚰21745 54F1 哱38628 96E4 雤!I"23085 5A2D 娭29783 7457 瑗32908 808C 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