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忽提论语,就好像时光的隧道回转到了孩提时代。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
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论语来指导我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
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听了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讲解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
了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
温暖备至。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会经历很多的人和事。在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遗憾和烦恼。当我们
遇到遗憾和苦恼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论语》
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
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
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
你也将失去星星。一味地放大遗憾和烦恼,只会失去更多的时间,而且忽略了其他的美好了。
当今社会中,如果遇到缺憾时,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
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
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
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
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在当今社会中,适者生存,强者立足。要做强者,必须有勇气,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是有心的勇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勇。君子之骄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强。这就是论语教给我们为
人处事的心灵之道了。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论语》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给了我们现代
人一双眼睛,一双看心灵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个物化的时代,了解到在我们的
内心其实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们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这片还未开垦的土地。教我们自
己为自己营造一片精神的乐土,让我们把目光由只向外看转为向内看,完满自己的内心,做
一个心胸开阔,心境敞亮,心态坦然的人。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的事业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们只是巨人的基石,我们不需要崇高
而华丽的赞美,我们只求问心无愧地走好每一天,完成我们的使命。希望各位同仁不论何时,
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我们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篇二:论语-演讲稿 (1) 论语——学而第一篇
侯伟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众所周知,这句话取自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论语的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
政治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我记得曾经的私塾时期,在上课时要先拜孔子,然后再拜先生,不只学童上学拜孔子,
皇帝和大臣也视拜孔子为一个必要的礼仪。
下面再给大家说说《论语》的故事。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在后
周节度使赵匡胤手下当推官。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率军部队到达冻桥时,赵普为赵匡
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于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后来,
宋太袓任命他为宰相。从宋人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
大功。宋人祖拜赵普为相后,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
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认真
诵读。第二天上朝,他处理起政事来总是十分敏捷。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
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太
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粗
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合适。宋太宗不以
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有
一次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
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能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人祖
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会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
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孔子的学生
当年找工作时,主考官问我哪年毕业的。
我本来是要说2000年的,结果一激动说:“两千年前。”
更瀑布汗的是,主考官竟然噢了一声,说:“孔子的学生吧。”
这是关于孔子的一个冷笑话,不过可见孔子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介绍完孔子,我们回到我的句子中来哦。这句话大家很熟了吧,意思是,孔子说:“学习
后,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段话简要地概括了孔子人生理想的三个方面:学习、交朋友、进行自我修养。其中,
他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的内容就在于不断地求知致道、讲信修义、进德修身。孔子在这里
反复强调了“不亦乐乎”,读书做学问自始自终,无非是要先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而
乐”。随时随地的学习,随时随地的反省,只要有学问,自然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孔
子教人学习,主要是学为人之道。但由为己到成人,到治理天下,是一致的,所以历史上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指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我
们在学习后,时常的去复习它,复习一些知识,让我们有新的理解,会让自己感到学习的乐
趣感到愉快,这也是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的与众同有的一种氛围。
这两句是说的,因为闻道而习道,即而得道的一种成就感,与天人相互感应。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的君子对于那些不能闻道,不能修道,无道可言的人
的一种态度,对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种种无道的行为,君子不会有任何的气恼.
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
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
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
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
中受益而已。篇三:论语演讲稿
大家好,孔老夫子的七十二贤中,有个识鸟语的,这个人是个打柴郎,复姓公冶,名叫
长。公冶长家里只有母子二人,十分贫寒。他从小就很聪明,经常跟母亲到山上打柴。有一
天母亲生病,不能上山打柴,可是家中又无米下锅,小小年纪的公冶长心里很难过,他就背
着母亲,拿着砍刀和绳子偷偷地上山去了。
公冶长自己来到山上,感到很孤单,心里有些害怕,不由得就哭起来。哭声越来越大,
惊动了山上的小鸟,都嗡嗡从远处飞来,落到公冶长的身边。公冶长看着不知道从哪里飞来
的这么多花花绿绿的鸟,感到很奇怪,这时有一只羽毛乌黑的鸟在说:“你哭啥?你哭啥?”
小公冶长更纳闷了,心想:鸟怎么还会说话呢?因此就说:“你是什么鸟,怎么也会说人话?”“我叫八哥,生来就会说话。”公冶长心想:鸟能学人说话,那么说,人也能学鸟
说话了。这时八哥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为啥在这里哭啼?”小公冶长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