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2.3耳和听觉
七年级科学下册 2.3 耳和听觉练习题 浙教版

第三节耳和听觉[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 巩固理解一、选择题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道2.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5、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6、人的听觉形成于()A、耳蜗B、听觉感受器C、听神经D、脑部听觉中枢7、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改变了B、响度改变了C、音色改变了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8、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9.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
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三者皆有10.以下减小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要种草植树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二、填空题1、声波先到达外耳,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向,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振动带动了的振动,随即传到。
耳蜗充满着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形成了听觉。
2.声音的高低叫做,它和有关。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含答案):2.3耳和听觉(1)

第3节耳和听觉1.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 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 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2.假设跟你家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放音响或引吭高歌,为了减少这些声音对你学习、休息的影响,以下采取的方法没有用的是( )。
A.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翻开,让空气加快流动 D.将门、窗关上后再把棉毯挂在窗上3.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C.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4.患中耳炎很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B.听神经受伤C.鼓膜和听小骨受伤 D.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损伤5.大剧场的四周墙壁要修得凹凸不平,目的是( )。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美观漂亮 D.为了增大音量6.声音从水中发出,再经空气传入人耳,在此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不能判断二、填空题1.乐音的三个根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声音是发声体而产生的。
钢琴、吉它、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一样。
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__分钟。
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高,这是因为同学说话的声带振动比拟__________的缘故。
4.减少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散拓展噪声是否可以利用?请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说明。
第3节耳和听觉一、1.A 2.c 3.D 4.B 5.B 6. C二、1.音调、音色响度 2.振动音色3.音调(或频率) 快4.在声源处减弱耷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发散拓展可以除草、发电,制冷、除虫、克敌等,第3节耳和听觉(1)一、选择题1.属于听觉感受器的是 ( )A.耳蜗 B.鼓膜 C.前庭和半规管D.昕小骨2.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在于 (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3.中耳包括 ( )A.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 B.耳蜗、前庭和半规管C.耳廓、耳道和鼓膜 D.鼓室、听小骨、耳蜗4.鼻、咽、喉受病菌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哪个构造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 )A.外耳道 B.鼻泪管 C.咽鼓管 D.半规管5.容易晕车、晕船的是因为什么过敏 ( )A.前庭、耳蜗 B.前庭、半规管C.耳蜗、半规管 D.听小骨、鼓膜6.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A.鼓膜 B.内耳 C.位听神经 D.大脑皮层二、填空题7.耳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觉和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
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节耳和听觉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 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声音的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C. 摩擦生电的实质是产生了电荷D. 相互吸引的小球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小球3.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 人耳有故障B. 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C. 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D. 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4.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 “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 “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 “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B. 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 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D. 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6.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 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B. 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C.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D. 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7.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 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C. 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对8.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A. 一声B. 最多2声C. 3声D. 4声二、填空题(共8题;共17分)9.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________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的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2 .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一般不同3 .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要研究的是()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4 . 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5 . 老师给小敏一个纸板做的方盒子,问小敏,里面是什么?小敏拿过盒子轻轻摇晃一下,回答说:里面可能是一个苹果。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敏的回答是()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事实证据D.检验评价6 . 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罩内,我们会发现()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看见图像但听不见声音D.可以听见声音但看不见图像7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8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不同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众在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时,能分辨处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响度不同D.次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耳不能直接听到10 . 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根据看到的发令枪冒出的烟,而不是根据听到枪声开始计时的,这是由于()A.烟容易看清B.枪声听不清C.烟比枪声先从发令枪中发出D.光速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11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m/s,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B.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成语“震耳欲聋”从科学角度是指声音音调高12 . 图中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A.音调相同B.音色相同C.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响度相同13 . 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14 .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
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和听觉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2.3 耳和听觉(2)对应学生用书P55—P561.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内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下列方法有效、合理的是(C )A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 .禁止广场舞活动C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在下图的国歌音乐简谱中,有许多不同的数字,那么这些数字代表不同的(A )(第2题)A .音调高低B .响度大小C .音色D .声音长短3.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
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B )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传播的速度不同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再次试验,得到的结果是(B )(第4题)A.声音变大 B.音调变高C.钢尺振动变慢 D.响度变大5.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6.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第6题)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7.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幕,“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8.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9.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_2.3 耳和听觉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_2.3 耳和听觉科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2 . 某些人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A.小脑失去平衡B.耳蜗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C.体质衰弱D.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3 . 保护好眼、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或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B.近视眼可配戴凹面镜加以矫正C.人的外耳道上有听觉感受器D.鼻咽部有炎症时可引起中耳炎4 .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5 . 能形成听觉的结构是()A.鼓膜B.耳蜗C.听神经D.大脑6 .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出去了7 . 假如你的住宅在马路边,经常有令人心烦的噪声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哪种措施是无效的()A.将门窗关紧B.用一团棉花塞住耳朵C.将马路与住宅间的围墙砌的高些D.将窗子打开,加快空气流通8 .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D.声音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9 . 如图所示,图文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波、无线电波的速度大B.减小声音分散,可增大响度C.声音大小不同是因为音调不同D.空气越稀薄,手机铃声越大10 . 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
[推荐学习]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和听觉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推荐学习]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和听觉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fe6355168884868662d611.png)
2.3 耳和听觉(1)对应学生用书P52—P53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身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C)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自己听到的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D.饼干太干了2.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
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C)A.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B.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C.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D.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B)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4.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A)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C.外耳道→中耳→内耳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
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A)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C.中耳 D.内耳6.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C)A.外耳道 B.鼓膜C.耳蜗 D.咽鼓管7.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D)A.站着不动其他什么都不干B.迅速闭嘴C.张口,同时双手堵耳D.闭嘴,同时双手堵耳8.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
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第8题)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B.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9.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
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
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2.3 耳和听觉(1)

2.3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道2.具有听觉感受器的结构是()A.耳蜗B.前庭C.半规管D.鼓膜3.听觉形成的过程是()A. 声波→外耳→中耳→耳蜗B. 声波→鼓膜→听小骨→听神经C.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D. 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4.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受器官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5.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出现故障不会..使人失去听觉的部位是() 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听神经6.有人乘车、坐船时会晕车、晕船,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D. 前庭和半规管7.听觉感受器位于()A. 半规管B. 前庭C. 耳蜗D. 咽鼓管8.失聪的原因是()A.大脑的听觉中枢受损B.鼓膜受损C.耳蜗受损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
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B.鼓膜C.中耳D.内耳10.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的功能是()A. 收集声波B. 传递声波C. 感受外界刺激D. 感觉位置变化11. 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
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A.耳蜗、前庭B.前庭、半规管C.半规管、耳蜗D.耳蜗、前庭、半规管12. 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会戳伤外耳道(A)和鼓膜(B)。
中耳(C)的鼓膜损伤会引起神经性耳聋(D)。
上述选项中错误..的是()13.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第13题)(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 ]____振动,经听小骨传递给[ ]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 ] 传递到大脑的产生听觉。
(2)[ ]__ __和[ ]____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__ __位置变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 同步测试(1)(I)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同步测试(1)(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
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A . 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B . 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C . 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D . 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考点】2. (2分)能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A . 鼓膜B . 听小骨C . 耳蜗内D . 前庭【考点】3. (2分)在户外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A . 虹膜、鼓膜B . 瞳孔、听小骨C . 视网膜、耳蜗D . 晶状体、半规管【考点】4. (2分)当我们坐着睡觉时,头部下垂后会立即醒来。
接受头部下垂这个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 . 鼓膜上B . 半规管内C . 耳蜗内D . 鼓室内【考点】5. (2分) (2019七下·温州期中) 听觉形成过程中,下列结构没有发生振动的是()A . 鼓膜B . 听小骨C . 耳蜗内的液体D . 听神经【考点】6. (2分)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 . 耳蜗B . 前庭、半规管C . 鼓膜、鼓室、听小骨D . 耳蜗、鼓膜【考点】7. (2分)产生听觉的结构是()A . 鼓膜B . 大脑皮层C . 耳蜗D . 听小骨【考点】8. (2分)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 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 . 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 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D . 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考点】9. (2分)得了咽喉炎常会引起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A . 咽鼓管连通于咽和鼓室之间B . 细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C . 外耳道与咽鼓管相通D . 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考点】二、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0. (3分)如图是耳的结构图,请分析回答问题:其中1的作用是收集声波,由2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经6的放大作用后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________,产生的神经冲动经________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形成听觉.【考点】11. (3分)识图分析如图表示某人听到电话铃声后,接听电话的神经传导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将铃声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这种神经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的________形成听觉.(2)当右手拿起电话听筒时,支配右臂肌肉收缩的神经中枢是________.【考点】12. (4分)请分析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引起的生理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1)听课时,老师讲话产生的声波引起同学们的鼓膜振动,________能够接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递到位于________中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2)记笔记时,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看笔记本,同学们既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又能看清笔记本上的字,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3)课堂讨论时,同学们因争论问题而面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多,这种激素调节是通过 ________调节而起作用的.【考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二、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答案:11-2、考点:解析:答案:12-1、答案:12-2、答案:12-3、考点:解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一、我学会了1.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________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能正常振动。
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________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___,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____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________。
它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________感受器。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______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3.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________。
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再听到声音了。
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________。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________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________。
4.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________,音调就越________。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________,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________。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________赫之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__赫。
把高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5.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________,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距离声源越________,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________。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_______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6.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________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的_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2.3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解析)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基础闯关全练1.周一早上我们都会进行升旗仪式,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听小骨B.半规管C.耳蜗D.鼓膜2.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达2057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3.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耳中的鼓膜具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B.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C.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入大脑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4.夏季,浙江又到了雷雨季节,在户外,如果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A.视网膜、耳蜗B.晶状体、半规管C.虹膜、鼓膜D.瞳孔、听小骨5.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
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A.耳蜗、前庭B.前庭、半规管C.半规管、耳蜗D.耳蜗、前庭、半规管6.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2]_____振动,经听小骨传递给[9]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8]_____传递到大脑的产生听觉。
(2)[7]_________和[6]_____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位置变动。
7.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突然竖起耳朵,并且狂叫起来,这是因为( ) A.狗没事闹着玩B.狗听见了人听不到的声音C.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小,狗紧张过度D.狗的听觉器官与人不同,时常出毛病8.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9.如图2-3-2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2-3-2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钢尺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10.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的深用手指触摸喉咙处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用手触摸锣面轻轻地接触脸颊12.温度一定时,声波存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2.3耳和听觉(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2.(2022·山东临沂·一模)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音调高3.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这种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4.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5.如图所示,盲人陈燕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利用手掌拍击和喉咙呼喊发声,依靠声波的反射辨识物体,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和赞扬,被誉为“声呐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陈燕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Hz B.陈燕的声音速度为3×108m/sC.陈燕距离障碍物小于0.1米才能听到回声 D.陈燕的声音靠手掌或者喉咙的振动发声6.(2021·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蝈蝈是依靠像人一样的声带振动发声B.歌曲《你莫走》中,男歌手声音沙哑低沉,是因为音调高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7.(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B.假如宇宙空间有空气,我们在地球上可能会听见太阳的“歌唱”C.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50~600次,所以人耳无法听到D.人们利用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超声波,可以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8.(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鼓作为敲击乐器,在重要的节日庆典中频频登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 同步测试(2)D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同步测试(2)D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A . 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 . 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 . 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 . 无法判断【考点】2. (2分)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 .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 发声体只能是固体【考点】3. (2分) (2020七下·云和月考)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 .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4. (2分)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 .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 .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 .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考点】5. (2分)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 .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 .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 .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考点】6. (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 . 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考点】7.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B . 有的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C . 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 . 在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8. (2分) (2019七下·台州月考)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3 耳和听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3 耳和听觉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1.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2. 在公共场所说话应“轻声”,在空旷的操场喊口令应“大声”.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频率3.在晚上看电影时,小明同学在会场上叫了一声,而同班的小丽马上听出是小明的声音,这是因为()A. 小明声音的音调与别人不同B. 小明声音的响度与别人不同C. 小明声音的音色与别人不同D. 小丽声音音色与别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4.如图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B 之间有一真空区域。
当信号源A 分别发射出超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 超声波B. 紫外线C. 可见光D. 无线电波5.鼓膜的作用是()。
A. 接受振动,将震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 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 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D. 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均无关7.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 传播速度都是3×108m/sC. 传播都需要介质D. 都能传递信息8.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 声音的音调B. 声音的响度C. 声音的频率D. 传播声音的物质9. 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 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 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D. 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10.编钟是我国古代乐器的典型代表,在商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用编钟演奏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耳和听觉同步测试(2)(I)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同步测试(2)(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 . 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 .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 .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无关2.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相同C .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 声音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3. (2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 . 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B .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 .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 .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4. (2分)在拨动吉他弦后,同学们发现,即使停止了对吉他弦的拨动,吉他也会“余音不断”,其根本原因是()A . 吉他声的回声仍在回荡B . 吉他弦还在振动C . 吉他弦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 . 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5. (2分)下列有关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A .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 . 将闹钟放在密闭钟罩内,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 .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 . 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6. (2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 .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 .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 .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D . 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7.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B . 汽车上装消声器,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8. (2分)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 .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 .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 .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 .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9. (2分)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B .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C . 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D . 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10. (2分)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米/秒)33031652005001300A .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 .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 .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速度D .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随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11. (2分)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 . 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 . 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 . 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二、填空题 (共1题;共3分)12. (3分)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耳和听觉一、单选题1.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
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
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B.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C.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均是因为视神经损伤造成的D.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2.《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分贝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声波具有能量C.“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音调D.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3.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C.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D.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4.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膜D.鼓膜和听小骨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7.耳机现在已经成为广大年轻人离不开的物品。
长期使用耳机会对耳的结构造成伤害,使听力下降。
下列与听觉的形成无关的结构 (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半规管8.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9.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
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耳蜗B.中耳C.鼓膜D.听神经或听觉中枢10.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11.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3.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C.蝙蝠的“回声”定位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1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B.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D.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15.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16.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D.防止呕吐17.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 )A.鼓膜B.耳蜗C.前庭与半规管D.听小骨和鼓室18.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9.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每次你要刷卡的时候都需要对着信用卡说上两句话,只有声音与事先录制的用户声音相吻合才能够顺利刷卡。
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20.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
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声音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声音传播速度变慢二、填空题21.在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2.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而产生的。
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的是________。
第22题图第24题图23.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
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
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1)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
(2)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A.丧失B.减弱C.不变D.增强24.如图是人耳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的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填序号,下同),感冒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同学打闹请勿用手掌扇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________,导致它破裂。
2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第25题图第27题图26.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________;属于从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的是________。
①城市禁鸣喇叭;②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墙③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④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三、实验探究题27.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 0.2mm2紧乙钢丝10cm 0.1mm2紧丙钢丝5cm 0.1mm2紧丁钢丝5cm 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
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_______。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第28题图第30题图四、解答题29.现在的居民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个薄铁做挡雨板。
这样在网内的东西才不会被雨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时,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了很响的嗒嗒声,如果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你想个办法减小或消除这个噪声!30.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
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
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_______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C3.A4.B5.D6.D7.D8.B9.D10.B11.A12.C13.C14.C15.A16.A17.C18.C19.B20.C21.(1)振动(2)声源22.振动;大象23.(1)耳廓(2)B24.(1)9;10(2)325.甲乙;甲丙26.①④;②③27.(1)乙;粗细(2)乙丙(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28.(1)不变(或一定)(2)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4)最强反射声的方向与入射声的方向是否有关(5)大理石29.可以在两铁皮之间夹层泡沫(合理就行)30.(1)耳廓(2)半规管;前庭(3)[②]外耳道;⑨→⑧→⑤(4)[⑥]咽鼓管(5)咽鼓管;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