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及目的

合集下载

孔子的学习观及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学习观及给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学习观及给我们的启示孔子的学习观及给我们的启示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多次直接谈到学习问题。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意思是说,君子吃饭不贪求过饱,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鲁哀公问孔子,他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他从来不拿别人出气,不犯同样的过错(《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正因为这样,孔子进一步指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可见,孔子把学习主要定位在做人方面,定位在道德修养方面,定位在现实行为方面。

在孔子看来,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道德的学习与实践。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就是说,青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文献知识。

显然,孔子更强调的是品德的学习,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孔子的学生子夏对这一思想理解得颇为透彻,他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意思是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说没有专门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孔子在自述其成长过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他认为“学”是修身之本,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自己是通过“学”才不断成长的。

所以,“学”就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把自己从无知蒙昧、低级趣味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古人谈读书孔子的读书方法和态度

古人谈读书孔子的读书方法和态度

古人谈读书孔子的读书方法和态度摘要:一、孔子的读书方法1.注重实践与应用2.强调循序渐进3.提倡温故知新4.重视学思结合二、孔子的读书态度1.谦逊好学2.求知若渴3.志向远大4.忠诚敬慎正文:古人谈读书:孔子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和思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他的读书方法和态度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秘诀,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一、孔子的读书方法1.注重实践与应用孔子提倡“学以致用”,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他看来,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

因此,他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掌握实用性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强调循序渐进孔子主张学习要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他提倡“述而不作”,即遵循前人的学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他认为,只有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3.提倡温故知新孔子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复习,才能使所学知识巩固,进而融会贯通。

他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回顾过去的知识,从中获取新的领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4.重视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们要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学问。

二、孔子的读书态度1.谦逊好学孔子一生勤奋好学,他对待学问的态度是谦逊的。

他认为,知识是无止境的,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表明他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保持谦逊的心态。

2.求知若渴孔子对知识的渴求如同沙漠里的旅人渴望水源。

他一生奔波于各国,寻求真理,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

他的求知精神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3.志向远大孔子立志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他的人生目标是崇高的。

他认为,读书是为了求道、行道,从而造福于社会。

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与论语

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与论语

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与论语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与《论语》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论语》的研究心得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孔子对学习的态度的理解。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孔子对学习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通过对《论语》的研读,我发现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人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修养,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所在。

例如,在《学而》一章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人才能够不断进步并且获得真正的快乐。

其次,孔子注重实践与思考的结合。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传授知识来获得信息,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反复温习旧知识,结合新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并成为他人的引导者。

孔子还提倡学习者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而不是盲从他人。

他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者应该具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

第三,孔子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学而》一章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相辅相成。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智慧和道德修养,以便能够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人才能够实现自我完善,并且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孔子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

在《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了学习的不断努力和进步。

他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者不应该担心自己的地位,而是应该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展。

他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乐趣和享受。

孔子认为,只有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乐趣,才能够不断进步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孔子谈学习方法范文

孔子谈学习方法范文

孔子谈学习方法范文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方法的观点和理论,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孔子强调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他认为学习应该以“敬”为本,即对待学问要虔敬和恭敬。

学习应该是一种虚心向学的态度,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和知识边界。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乐趣,只有在乐于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孔子提出了“三思而后行”的学习方法。

他认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经过三思,即思考事物的来龙去脉、思考自己的行动是否符合道义、思考自己的目的和结果。

这种三思而后行的学习方法强调了思考和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让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避免盲目从众和从事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此外,孔子倡导的第三个学习方法是注重实践。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思考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他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只有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其中的奥妙之处。

因此,孔子强调实践是学习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孔子还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密而信赖的关系,师傅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悉心教导,而学生要以敬畏之心去学习,虚心向师傅请教。

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他主张循序渐进地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有目标和有计划的,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不急躁,不懈怠。

他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断地进行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对孔子学习方法的分析可以发现,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思考与实践、以及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

论语中孔子对学习的原文与解析

论语中孔子对学习的原文与解析

论语中孔子对学习的原文与解析孔子对学习的原文与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学习的观点和教导在《论语》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

本文将从原文与解析的角度,探讨孔子对学习的观点,以及其对我们当代学习的启示。

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态度,认为积极的学习、不断地且适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能够带来喜悦。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他认为,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地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加以实践和巩固。

在《论语》中,还有一句经典的话:“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

这句话不仅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方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学习和回顾,不断地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学习的目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学习的追求和态度。

孔子认为,真正的学者应该有敬畏之心,知道自己所知之处是有限的,并且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地追求更深层次的知识。

通过对《论语》中孔子对学习的原文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对于学习来说,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其次,温故而知新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回顾已有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第三,追求真知是学习的目标,我们应该具备谦虚和虚心的态度,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最后,学习需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孔子对学习的原文与解析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他的教导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对我们当代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读《论语》的感悟《论语》全书共二十篇,一万余字,但书中包含了政治、教育、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和智慧,《论语》中包含的思想和智慧虽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其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对当下社会和个人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下面分享一下《论语》中有关学习方面的思想智慧以及个人对此的感悟和体验。

一、什么是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思想、观点,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孔子是一位智慧之人,他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论语》开篇便向我们提出了孔子的学习之道,我个人认为孔子关于学习在此至少向我们阐明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学习是学和习的统一,即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第二,学习不能无友,即学习需要与他人交流探讨,这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孔子所谈到的学习在今天仍然是我们重视和倡导的,在当前的教育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实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学而时习之”;我们强调在学习中要交流互动,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容忍他人不同的不同观点,其实就是对孔子“学习不能无友”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令人惋惜的是,我们的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之道,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视而不见,在历经许多波折、挫折之后才重新审视它,发现其价值。

二、学习的内容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要高远,行为要坚守道德,要富有仁爱精神,娴熟地掌握技艺”。

“道、德、仁、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他提出的教育学习的内容。

“志于道,据于德”体现了精神思想方面的要求,“依于仁,游于艺”体现了生活处世方面的要求,由此可看出孔子倡导的是全面的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精神思想的提升,这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就体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重温经典 ——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及目的

重温经典  ——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及目的

高一5班主题班会讲稿提纲重温经典-—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及目的万旭红《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

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关于学习的态度1.学为已好,以学为乐.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2.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

3.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孔子的学习思想

论孔子的学习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中国历史上首创私学,学生达三千之众。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构成了他的学习思想。

孔子的学习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在倡导学习、重视教育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多闻多见。

孔子主张学习要多闻、多见,见识多,思路广,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深刻而全面。

孔子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主张学习要多听然后择善而从,多见自会见识广博。

他还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要多听,有疑惑的地方暂且保留,对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就会减少过失;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暂时保留,对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会减少懊悔。

在孔子看来学习的过程是先通过多闻、多见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的加工获得正确的理性知识,最后再去谨慎地付诸言行实践。

学思结合。

孔子主张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说明了学与思之间关系:学习不能离开思考,思考也不能离开学习,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强调了要以学为基础,以学为先。

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同时,孔子也强调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认为思是学的升华和提高。

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学习结合。

孔子主张把学与习结合起来。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经常去复习它,运用它,进而牢固掌握,融会贯通,是十分愉快的事情。

这里的习既指书本知识的复习,也指道德行为的实践。

在孔子看来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学习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温习,又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这才是全面的学习。

孔子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孔子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孔子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孔子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第一是多读多悟,孔子晚年好《易》,读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后来有人说孔子能预测上下五百年,看来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这里也说明孔子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能在两千年前就达到这种学习精神,很不简单啊。

第二是能专能深,孔子曾跟师襄学琴,一首曲子自己练了十来天,师襄让他换首曲子练练,孔子说只熟悉它的曲调,但没摸到规律。

又过一段时间,师襄又让他换首曲子练练,孔子说还没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

到最后孔子自己就听出了这首曲子是《文王操》。

从一个初学者到一个专业人士花了也不过一个月左右,看来学习非专不能快啊。

第三,学以致用。

孔子曾说过“六合之外存而不论”,“鬼神敬而远之”。

虽然孔子承认鬼神的存在,但认为没必要研究他们。

研究一些现实世界的问题更有意义。

可以说孔子是两千年前的实用主义者。

第四,学会放松自己。

孔子曾对子路说过“你为什么不学诗呢,不学诗生活就像面对着墙一样无味”。

当时的诗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是可以唱的,看来孔子在当时还是很时尚的。

第五,锻炼身体。

孔子是个射箭爱好者,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同时也鼓励学生射箭。

据说孔子给大家表演射箭的时候,观者如堵墙,而且他是百发百中的。

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主张有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⑹择其上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孔子取得的效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体会:根据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来讲,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对事物进行反复的研究,把感性认识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个过程就会窢粻促救讵嚼存楔担盲使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因为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在深化。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育观念,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对于培养自己的素质和提升学术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教育思想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道德教育和智育教育。

孔子提倡的道德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遵守道德准则。

他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孔子也强调智育教育,他认为要注重学习,并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2. 学习方法论语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宝贵经验。

首先,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地反复学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他认为要善于温习旧知识,使其成为自己的储备,才能更好地吸收新知识。

其次,学习要有目标和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孔子认为“三思而后行”,提出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孔子教育弟子强调要有良师益友,他认为只有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长的悉心指导,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 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学习方法要求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现代教育倡导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创新和应用。

此外,现代教育中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对我们现代人的学习和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上,我们要持之以恒,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注重反复温习和思考;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同时也要注重智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方法与学习态度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方法与学习态度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方法与学习态度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教育体系。

在《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态度得到了具体的描述与展示。

本文将深入探讨孔子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态度,并从中总结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孔子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才能,他认为“教无定法,孺子可教也”(《论语·为政篇》)。

这意味着教育方法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种情况进行调整。

孔子主张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教育,他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他的言行一致,教育者的榜样作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手段。

孔子还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他经常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给学生以启示,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说:“温故而知新,可谓不迂,直矣。

”(《论语·为政篇》)这表明他主张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并应用新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提高他们的能力。

二、孔子的学习态度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他一生热爱学习并提倡终身学习。

他自己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篇》),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他还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颜渊篇》),意思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达到与上级交流的水平。

孔子非常注重自我修养和反思,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提醒人们要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他的学习态度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永无止境的追求,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中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三、孔子教育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启示孔子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态度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这在现代教育中依然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能够塑造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孔子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中的学习观一、学习的态度1、爱学乐学(勤奋刻苦地学)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⑴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呀!”【注释】⑴箪——音单,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

孔子曾站在河岸上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17),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着。

因此,他劝勉学生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8·17)意思是学习像追逐什么而赶不上那样,即使追赶上了还担心再失去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准买寸光阴,要惜时如金地、夜以继日地抓紧学习,这就要勤奋,“发愤忘食”,就要刻苦,“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2、脚踏实地7.2 子曰:“默而识⑴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⑵?”【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注释】⑴识——音志,zhì,记住。

⑵何有于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意义。

像《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么”的意思,译文就是用的这一意义。

也有人说,《论语》的“何有”都是“不难之辞”,那么,这句话便该译为“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本文将通过对《论语》中相关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孔子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启迪读者,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学习态度1.1 尊重师长孔子非常强调尊重师长。

他在《论语·学而篇》中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这意味着每个人身边都存在着我们可以向其学习的长者或者智者。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虚心地接受老师或长辈们给予的指导和教诲。

1.2 恪守礼仪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时机与节奏,以及幼年时要尽量学好基础礼仪。

只有恪守礼仪,我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尊重他人并建立自身正确的行为准则。

1.3 立志向上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追求卓越的期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并不断努力奋斗,追寻真理、进步和成长。

2. 学习方法2.1 厚积薄发孔子主张通过“厚积薄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他在《论语·言语篇》中说:“多闻阙疑, 慎言其馀则寡尤”,意思是说要广泛地听取各种声音和不同观点,并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发言。

通过充分积累知识和思考问题,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明智和准确的判断。

2.2 实践与体验孔子提倡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体验。

他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观点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自身的体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3 求贤若渴孔子强调要“求贤若渴”。

他在《论语·颜渊篇》中说:“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学习方法及态度一直是《论语》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和对话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如何学习的指导和启示。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学习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时习”的重要性。

它告诫我们学习不仅要持之以恒,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只有在不断重复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牢记所学内容。

同时,孔子还提到了“温故而知新”的观点。

他认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有必要回顾和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的内容。

这一点也与现代认知科学中的“巩固理论”相吻合。

因此,我们要遵循这些经典教导,时刻保持对学习的温故知新的态度。

其次,学习要注重实践。

《论语·颜渊篇》中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有实践的过程。

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有所收获。

同时,与朋友交流和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这一点在现代学习理论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因此,在学习中注重实践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学习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论语·子张篇》中说:“吾力于是,倍功于人。

”这句话是孔子在谈论学习态度时的观点。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付出很大的精力。

我们不能抱着轻松的心态来学习,要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谦虚和虚心的态度。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愿意向他人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在古代有意义,在现代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最后,学习要有目标和追求。

《论语·雍也篇》中谈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回顾和总结以前所学的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论语》中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论语》中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论语中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引言《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

其中,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学习态度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聚焦在《论语》中关于学习态度的传统观点,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些观点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一、刻苦钻研:以恒心追求真知孔子在《论语·为政》一章中曾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表明了一个重要观点,即不仅应该口头上表示自己对学问有所追求,更需要通过切实努力去证明自己对学问的实际贡献。

在教育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老师可以设置适当难度的作业和考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研究的机会。

二、虚心听从:尊重他人意见与师长教诲在《论语·述而》一章中,孔子强调了谦虚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通过理解并接受他人观点,我们能够在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并更好地改善自身。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我们需要鼓励他们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与反馈。

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互助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彼此交流意见,互相启发。

此外,老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相应调整和指导。

三、实践运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论语·颜渊》一章中,孔子讲到:“吾日三省吾身。

” 学习只有应用于实际才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为了帮助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来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老师可以组织项目制学习、实践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真正用途和力量。

结论《论语》中关于学习态度的观点一直以来对教育和学习都有着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不仅需要从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智慧中得到启示,更需要在现代教育中加以引导和落地。

只有通过刻苦钻研、虚心听从和实践运用这些方法,我们才能够将《论语》中的传统理念融入到当下的教育环境,并为培养出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学生做出贡献。

论语中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论语中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论语中的学习方法与态度在《论语》中,孔子以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他提倡勤学、刻苦钻研,并强调学习态度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以《论语》中的相关篇章为依据,探讨其中蕴含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一、孔子的学习方法孔子主张学习应具备自主性,个体需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与学习。

《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正是孔子对于学习方法的精要概括。

孔子强调学习应持之以恒,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

其次,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整合吸收各方面的知识。

孔子的弟子曾问他关于治国之道,孔子回答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意味着孔子认为通过学习诗书,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道德修养,从而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孔子提倡与他人共同学习和探讨。

他曾说:“友,友,友也”,强调友谊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孔子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通过对话和辩论来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思维能力。

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并虚心学习的榜样。

二、孔子的学习态度在《论语》中,孔子的学习态度体现出他对学问的敬畏与谦虚。

他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表明了他对自身学习状况的持续反思。

孔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对自己的学习和修养有着持续的追求。

此外,孔子重视学习的实践应用。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是为了能够将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他曾说:“温故而知新”,强调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回顾,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解。

孔子还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为了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进步。

他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出了人们应当尊重他人、关心社会、追求良知善行的思想。

三、学习方法与态度的启示孔子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于当代人士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并持之以恒。

勤奋学习、反复巩固是取得进步的根本途径。

孔子谈学习方法范文

孔子谈学习方法范文

孔子谈学习方法范文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对于学习方法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持久的过程,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智慧。

首先,孔子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

他认为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不只是停留在纸上或者嘴上。

孔子曾经说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说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追赶前进,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也就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是与实践结合的。

其次,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注重实际操作。

他提倡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要注重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获得经验。

孔子曾说:“听见一次,记住三分;看见一次,记住五分;亲自做一次,记住一半”。

这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更要主动去实践,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再次,孔子倡导学习要有计划性和有条理性。

孔子提出了“三绝”方法,即“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困穷,患无所用也”,这是孔子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一种方法。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制订好目标,制定好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并且按照这个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只有有计划地学习,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孔子鼓励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学习诗词,就没有话可说。

这告诉我们,只有自己主动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才能够有所发言,才能够展示自己的知识。

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自信和自律。

综上所述,孔子的学习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还是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学习方法的本质都是相通的,只有不断努力,积极实践,才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1.立志有恒孔子常和学生们“言志”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

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

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总之,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决定于个人信仰和主观努力,是精神性的、内在的,不是依靠外力强制可以改变的。

我们今天不能以孔子的志向为志向,但是他这种强调立志的思想,他主张道德教育要解决确立志向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吸取。

2.克已内省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说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见善则学,不善则改。

孔子认为内省是日常必用的修养方法,在学生中间积极提倡,他的学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思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没有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不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认真复习吗?学生以社会规范为准,对行为进行自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况,避免继续在行为方面犯错误,这样就经常起一种监督作用,使之不敢放任,或纯用感情来支配行为,这种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3,改过迁善孔子说:"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他反对有人对过错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孔子(551年前-479年前)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尊师重道、诚信立身、德行为先等。

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德行和道德品质。

在孔子看来,师德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他提出了“三行”(行善、行正、行恭)和“三听”(听经、听训、听问)的观念。

孔子强调学生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并将老师视为自己的榜样。

他认为只有通过模仿和学习优秀的榜样才能实现德行的提升。

其次,孔子的学习方法包括勤学好问、实践与知识的结合、示范教学等。

孔子强调学习要勤奋努力,勤学好问是学习的基础。

他认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提问,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孔子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孔子还提倡示范教学。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激励和引导学生。

孔子自身就是最好的榜样之一,他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此来教育学生。

他认为只有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影响和引导学生。

综上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包括尊师重道、诚信立身、德行为先等,以及勤学好问、实践与知识的结合、示范教学等。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德行,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这些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为后来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论文

《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论文

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孔子提出的“四个结合”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我们仿效的。

这“国四个结合”是:1、学与思相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

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想得离题万里,甚至想到偏路上去。

只有把学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2、学与问的结合,孔子提出欲学必须“切问”,他自己学习时就是“每事问”,“不耻下问”的,知识浩如烟海,学习没有止境,要真正学到知识,除了刻苦之外,还应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不懂的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切不可不懂装懂,浪费光阴,贻误自己。

3、学与习相结合。

孔提倡“学而时习之”就是要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

只有做到“学而时习之”,才能很好地巩固,运用知识,也才能“温故而知新”。

4、学与行相结合。

孔子强调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即出言不妨退缓,实行却应该敏捷,换名话说,就是要做到学用结合,不仅要学到知识,而且要会运用知识,比如学习了某种写作方法,就要会运用它去写文章。

这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充分借鉴和灵活运用,灌输给学生,服务于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5班主题班会讲稿提纲
重温经典
——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及目的
万旭红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

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学习的态度
1.学为已好,以学为乐。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
2.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

3.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
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三、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

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

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四,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我们现在可以理解成为做事)。

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做成事)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做成事,做大事),这种学用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和对社会有益的人。

有了这些人的努力做事就会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因为“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