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奴隶社会: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

1.建立标志: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2.意义:“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内涵:

⑴内容:周天子分封土地和人民

⑵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⑶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⑷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己的领地内,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等

⑸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影响:

⑴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⑵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⑶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5.破坏: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⑴原因:井田制遭到破坏;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

⑵表现:楚王问鼎;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战争;战国末年,周王室偏居,大部分王室

土地被秦国吞并。

(三)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由父系血缘关系维系。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4.大宗和小宗的关系:血缘上:兄弟关系;政治上:隶属关系(君臣关系)。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二、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指国家大事由君主一人独断)A君主专制的建立和演进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⑴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根本特征)、皇位世袭

⑵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下设九卿。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②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位高权重但不得世袭;体现“家

天下”的特点。

③作用:有利于皇帝操纵军政大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隋唐(三省六部制)

⑴内容:

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执行政令,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⑵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且三省分工明确;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集体决策与君主专制相

结合。

⑶意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是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明朝

⑴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原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概况: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影响: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⑵内阁的出现

①过程:基础: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顾问。(原因:废丞相后,政务繁多。)

正式形成: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文渊阁开始参与决策,内阁出现。

地位提高:明宣宗时,授予票拟权。

②评价: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它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

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

⑴目的:最初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

⑵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⑶特点:机构简单;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

⑷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我国多民族大

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秦朝:郡县制

⑴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

⑵主要内容: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⑶特点:皇帝任免官员,不世袭;地方服从中央;按地域划分。

⑷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

化的发展;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汉初:郡国并行制

⑴危害:王国问题的产生,发展为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⑵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元朝:行省制度

⑴中书省:管理河北、山西、山东

⑵宣政院:管理西藏

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宣慰司:边远民族地区

行省性质: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地方行政机构。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⑷影响: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③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最高级的演变。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矛盾和发展趋势

1.基本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2.发展趋势:⑴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分散削弱直至被废除。

⑵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代:察举制(品行、孝廉)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3.隋朝开始:科举制(考试成绩)

⑴发展过程: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④明清八股取士,科举制走向极端。

⑤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⑵科举制特点: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⑶评价:

①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⑷趋势:标准:门第→才学方式:地方评定→考试选拔;

选官权:地方→中央形式:制度化,日益严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

⑸实质: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而变化的,是巩固政权、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