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乡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深处的乡戏

婺剧,作为乡土文化的戏曲,不会因为生存困境而消失,总会用她那草昧的气息行走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伴随着一批忠实的婺剧戏迷的拥护,随行着、传承着……对于童年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淡化了一些。可每当行走在某处,闻到那熟悉的锣鼓声时,总会循声而去,去寻找一直陪我长大,深藏在记忆深处的乡戏――婺剧。看到那齐刷刷趴在戏台子前的小不点儿,就怀念自己小时候穿着开裆裤在台上台下疯玩的样子。乡野百姓是剧团的忠实粉丝姨婆的女儿,也就是我的表姨,比我年长许多。当她开始显现出少女风韵的时候,姨婆就将她送到村里组建的婺剧团。姨婆说,唱戏也是一门手艺,可以养家。那时候的剧团大多由二三十个人组成,或赶场于庙会,或给有钱的人家贺寿,或给有钱村落添喜。每到一处,总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村里请剧团演出,大多是为了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或是给节日增添一些喜庆。村干部早早选好演出场地,地点大多选在有戏台子的祠堂或者空旷的操场。男女老少阿婆阿公,饭后早早就带着凳子或椅子去占位置,期待那遮掩的幕布早些被掀起,早些听到那唢呐二胡的声音。戏台子前,总是被小不点儿们挤得水泄不通。其实,戏就是那么几出,什么《百寿图贺寿》《牡丹对课》,《花头台》,年年重复着演,但是老百姓却似

乎不在乎。或许他们就是为了感受唱戏的那种氛围,享受自由自在的舒适,在前台占不到位置的人就跑到后台去与演员们聊天,或者去偷看演员化妆换衣,看他们熟练地在脸上涂抹油彩,脱胎换骨出落成一个个绝色佳人或英俊小生。那时候,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剧团演员的“粉丝”。在老百姓看来,演员虽然是农业户籍,但吃的是公家饭,不用起早摸黑,不用刨黄土看天吃饭,并且个个模样俊俏,身怀技艺,能唱会武,就如我表姐,才几年工夫便已是剧团的台柱子,一身才艺,早早就有人上门提亲。慈得我外婆常说,等我再长大些也送我去剧团当演员。如今,曾梦想成为一名台柱子的我,不再是那位穿着开裆裤台上台下乱窜的小不点儿,而是已为人妻母。儿时的记忆只能是一道暖暖的回忆,在心灵深处,不时地给我添加一抹色彩。

一路唱尽古今悲欢

随着生活的富裕,在人们的期盼中,曾经了无声息,近乎解散的剧团,又被一些对婺剧执着的人筹备起来,浙渐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但凡遇到庙会,贺寿,家族祭祖或者农村改建完工,在一些村子的祠堂里、操场上,总会看到由遮雨布,钢管和木板混搭而成的戏台子。在宽敞的遮雨布里

面,整齐地摆放着长条木凳子。若是在冬天,凳子上还扎着海绵。一到开场就坐满了前来看戏的人,其实细细观察,总有些人是看不明白这些戏的,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感受乡戏的快乐。当他们置身或高亢低昂或低回委婉的咿呀声中,随着节奏也哼唧小许,走了腔调也无妨,既然是乡土文化,需要的就是自在和随意。

婺剧班社,每逢迎神赛会,敲锣打鼓沿街挨村游动演唱,后来发展成为化装上台演出。风里来雨里去,四处漂泊谋生。尽管维持生计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与周边富裕的环境相比,却有囊中羞涩的窘境,他们一路走来,一路唱尽古今悲欢离合。穿上戏服,在陈旧的祠堂里或简陋的戏台子上,跟随着乡村乐手合成的节拍,扯开嗓子。不管是寒风还是酷暑,丝毫不影响他们唱戏的热情。若能换来一阵掌声,他们也就有了一份满足和宽慰。

乡戏中的乡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婺剧因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以及通俗浅白的唱词,鲜明强烈的节奏,深受百姓拥护和喜爱。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百姓,目不识丁者也能哼唧一段。因为有了戏曲,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因为有了戏曲,生活里增添了许多情谊。逢会过节若遇自家村子里唱戏,必定要呼

朋唤友,邀请他们前来看戏。谁家摆的酒宴最多,谁家的亲朋来得最多,总会成为整个村子里谈论的话题。每逢演戏,还不时涌进赶戏场摆摊的小贩,三轮车上摆放着各种小吃,引得孩子们拿着大把的硬币前来光顾。在一片人声鼎沸中,平日寂静的村落热闹至极。当台上鼓声响起,嘈杂的声音便会自觉地渐渐小去,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舞台上。一场大戏结束,总会让乡亲们兴奋几天几夜。为了过一把戏瘾,无论刮风下雨,冰霜雪冻,乡亲们看戏的热情总是那么高昂。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戏曲和乡亲之间有着一种道不明理不清的关系。在戏曲里,他们熟知了人情冷暖、才子佳人悲欢离合、伦理纲常,戏台上的演绎成为乡亲们生活的学堂,总能得到慰藉或者指教。

随着新兴文化产物的繁杂,虽然仍保留着庙会唱戏的风俗,依然还能在戏台子前看到年轻戏迷的影子,但与庞大的中老年戏迷相比,年轻一代喜欢戏曲的人越来越少。浓厚的乡土气息正逐渐地变淡。每次去戏场子看戏,看着戏台子前面老大爷老大妈端着碗,挥着扇子,津津有味欣赏的时候,他们的那份安详与知足,以及真实可爱的表情,总吸引着我按下快门。若干年后,总会让人回忆起曾经的美好。

婺剧,作为乡土文化的戏曲,不会因为生存困境而消失,总会用她那草昧的气息行走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伴随着一批忠实的婺剧戏迷的拥护,随行着传承着……

婺剧,属于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殛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台班。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枢纽,加之物产丰饶,故历来是各种戏曲争胜斗奇之地。至今活跃着越剧,绍剧,昆剧、黄梅戏和京剧。但上演最多的戏种还是婺剧。

婺剧有着十五行的角色。分者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粱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婺剧属于草根文化,没有如离档戏曲那般的固定剧院,固定时间演出,每年的农历六月和七月,剧团将集中全体演员在其一村落租个足够容纳演员和剧团行头的房子,多为村里所有的祠堂里“排戏”。剧团的组织者,就是剧团的承包者,多为由演员出身,得拿着属于本剧团特色的节目单子(剧团一般都擅长出演历史剧

或者情节剧目为多)开始外出,通过专门写戏的人,(写戏,为一种职业,多为原先做戏的演员,因找到门路或者年纪大者从事)与需要婺剧演出的村落的顿头人或者需要庆祝添喜

的某树落的村名,签好台约,定下进村子演出的时间和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