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1. 油层:指含有石油的地层,一般是岩石或砂岩层。

2. 储层:油藏中能够储存和流动石油的地层,通常是由多种岩石和矿物质构成的。

3. 富集区:指油藏中石油含量较高、石油储量较大的区域。

4. 渗透率:指储层内岩石孔隙、裂缝等能够通过流体的能力。

5. 孔隙度:指储层中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反映油藏中可容纳的石油量。

6. 饱和度:指储层中石油填充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的比值,反映已被填充的石油量。

7. 渗透压力:指储层内石油和水等流体所受到的压力。

8. 采收率:指油藏中可采储量和总储量之比,反映油藏中可采的石油量。

9. 方向性井:为了更好的开发油藏,油井在钻井时采用特殊技术控制井身方向,使其与地层所处的方向一致或与其垂直,以增强储层的采收能力。

油藏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基本名词解释1. 油藏油藏是地球内部岩石中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地点或区域。

油藏的形成通常包括沉积物质、油气源岩、运移通道和封闭构造等要素。

2.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是一种闪亮、粘稠的液体烃类燃料,石油粘度较高,主要用于燃料、化工和制品加工等领域。

天然气是一种气态的烃类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其余包括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等轻质气体,在天然气供应、加气、烟气和工业工程以及液化气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3. 储量储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个油藏或天然气藏可开采的石油或天然气总量。

储量通常分为探明、可回收、可采和总储量等不同等级。

4. 采收率采收率是指从一个油藏或天然气藏中开采地下储量的百分比。

它通常与油藏的类型、特征、技术、水平、市场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5. 裂缝裂缝是指在岩层中的一些较小的或较大的缝隙或裂纹。

这些裂缝可能是天然形成的,也可能是在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人工形成的。

6. 井井是油气勘探和开采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

它是为了从地下油藏或天然气储层中抽取液体和气体而在地下钻掘的的孔道。

井通常由钻井设备和采油设备组成。

7. 采油设备采油设备包括人工提升设备、自动提升设备、注水设备、采气设备等,这些设备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油井产量和提取油气。

8. 压裂在压裂操作中,压力被用来强行将液体和气体注入岩石特定的区域,以便通过创建如裂缝或孔隙等开放通道来释放油藏中的石油和天然气。

9. 二次采收二次采收是指在旧油井中通过注入水和化学药品,来增加油藏中石油或气的采收率。

它是油田勘探和开采的常用技术手段之一。

10. 油田开发油田开发是指对油藏进行勘探、开采和提取等方面的开发。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生产和输送等环节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环保、安全和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油藏基本名词解释最为关键的是理解油藏、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采收率、井、压裂、二次采收、油田开发等基本概念,它们在石油勘探和开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六、掌握常用的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1.油田勘探开发过程:(1)区域勘探(预探):在一个地区(盆地或坳陷)开展的油气勘探工作。

(2)工业勘探(详探):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3)全面开采2.油藏(Oil Reservior):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3.油气藏分类:(1)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构造运动而使地层变形(褶曲)或变位(断层)所形成的圈闭中。

(2)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地层超覆或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中。

(3)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

4.油田地质储量:N=100Ah?1?S wiρ0/B oi5.气田地质储量:G=0.01Ah?S gi/B gi6.油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7.油藏驱动方式(Flooding Type):(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动的方式。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在弹性驱动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来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水压驱动(Water Drive):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4)气压驱动(Elastic Drive):气压驱动的油藏存在一个较大的气顶为前提,在开采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由气顶中气体的膨胀而得到补给。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油方式。

8.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的一套生产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油藏工程(Reservoir

油藏工程(Reservoir

产能:1859年
年产2000bb
绪 论
第一阶段(-20世纪30‘s) 开始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30-40‘s)
发展初期
第三阶段(阶段(60‘s-20世纪末)
现代化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1世纪初——)
高新技术发展阶段
绪 论
进入80‘s后期,世界油气资源的新发 现越
综合分析油藏地质、油藏物理、地球物理 (测井,物探等)、渗流力学、采油工程等 方面成果,以及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中 发 生物理化学变化进行评价、预测、提出相 应的 调整措施。 (2) 具有整体性、连续性、长期性
绪 论
对象——含油气的地层(间接研究) 难度:不可见性、非均质性。 目标——提高油气经济采收率。
绪 论
油藏工程——油田开发
从总体上来认识和改造油气藏的一门技术学科 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完整的过程:
一是认识和分析组成油藏的各个部分的物理-化 学性质,及其在油气开采中的作用。
二是在油气开采过程中,认识油藏内部发生的 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及其对油气开采的影响。
绪 论
特点 :
(1)一门高度综合的技术学科
来越少,油田开发的对象逐步向难开 发的地下
资源,油气资源开采的技术难度、投资额度和
分险程度日益增高。
因此,油藏工程已发展为整个油区制定
及实 施某种优化的油藏管理经营策略。
绪 论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20世纪20~30‘s,重力、地震折射波、沉积学、引 入石油地质, 产生一个飞跃。
1925~30年,世界年平均发现原油约27亿吨; 1935~40年,世界年平均发现原油41亿吨。
绪 论
油藏工程(Reservoir Engineering)—— 油田开发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

油藏: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油气田: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油藏工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为基础,进行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技术科学.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特性;储量估算;天然能量评价;生产能力详探阶段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成果): ①地震细测工作目的:主要查明油藏构造情况,以便用较少的探井资料完成详探任务结果:目的层构造形态清楚;断层情况清楚;含油圈闭面积清楚②打详探资料井目的:直接认识油层,为布置生产井网提供地质依据任务:认识油层本身性质和特征及变化规律;探边,探断层成果:地层对比,隔层对比,稳定油层的性质及其分布;对断层,隔层性质及其分布作出评价;进行岩心资料研究③油井试油和试采目的:取得各种测试资料,为开发方案中某些具体技术界限和技术指标提出可行的确定办法试油的任务:了解油层及其流体性质,确定该油田的工业开采价值;为确定各个不同含油面积.计算地质储量和确定油井合理工作制度提供必要的资料(试油资料包括:产量资料.压力资料,油气水性质,边底水能量,地层温度资料)试井的任务:油井生产能力(主力层能力,递减情况);天然能量,驱动类型,驱动能量的转化;油层的连通性,层间干扰;适合该油层的增产措施④开辟生产试验区目的:进一步认识油田的静态和动态规律,指导油田全面投入开发任务:详细解剖储油层情况,研究井网研究生产动态,研究采油工艺,集输工艺,油层改造措施⑤基础井网布置任务:合理开发主力层位,建成一定生产规模;兼探开发区的其他油层,解决探井,资料井所没有完成的任务.试油:在油井完成后,把油气水从地层中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试采:开采试验,试油后,以较高的产量生产较长时间地稳定试采.目的:通过试采暴露出油田在生产过程中的矛盾,以便在开发方案中加以考虑和解决.基础井网:在油藏描述及试验区开发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主力含油层)或层系布置第一套正式开发井网生产试验区:在详探程度高的地区,划出一块具有代表性的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投入开发,并进行各项开发试验.工业价值:开采储量能补偿它的勘探开发及附加费用.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和要求:目的:进一步认识油田的静态和动态规律,指导油田全面投入开发;要求:①位置和范围:对全油田应具有代表性,通过试验区认识的油层分布规律流体运动特点对全油田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②相对独立性:把试验区对全油田合理开发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③试验项目:应以研究开发部署中的基本问题,或揭示油田生产动态中的基本问题,或揭示油田生产动态中的基本规律为目标来确定④要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⑤要尽量考虑整个油田建设储量: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丰度:油(气)藏单位含油(气)面积范围内的地质储量;单储系数:油(气)藏单位体积油(气)层内所含的地质储量驱动方式:驱使原油流向井底的动力来源方式称为驱动方式.油藏中的驱油能量有:①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②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③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④气顶气的膨胀能⑤重力能各种驱动方式的产生条件和试用油藏:①封闭弹性驱形成条件:无边底水或边水不活跃Pi>Pb②溶解气驱动形成条件:无气顶;无边底水或边水不活跃Pi<Pb③气顶驱动形成条件:有气顶无水驱或弱水驱;Pi=P b伴随溶解气膨胀④水压驱动形成条件:有边底水有露头或人工注水⑤重力驱动形成条件:油层比较厚,倾角大;渗透性好,开采后期⑥复合驱动在复合驱动中有两种驱动力:溶解气驱和弱水驱;小气顶驱和弱水驱影响气顶驱,重力驱动采收率的因素:气顶驱:①原始气顶大小②垂向渗透率③原油粘度④气体保存程度⑤采油速度⑥倾角;重力驱:①上倾方向渗透率②储层倾角③油藏生产速度④原油粘度⑤相对渗透率特征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开发层系划分的意义:①有利于发挥各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②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③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④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①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②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③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④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按照注水时间分为三类:早期注水,晚期注水,中期注水早期注水:在油田投产的同时进行注水,或是在油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进行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原始油层压力附近;特点:①油层内不脱气,原油性质保持较好②油层内只是油,水二相流动,渗流特征清楚③油井产能高④采油速度高缺点:投产初期注水工程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适用:地饱压差相对较小的油田晚期注水:开采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在溶解气驱之后注水;特点:①驱动方式转为溶解气驱②注水后,可能形成油气水三相渗流③产能不能保持稳定优点:开发初期投资少,原油成本低适用:原油性质好,天然能量足,中,小型油田中期注水: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开始注水,特点:①随注水压力恢复,地层压力略低于饱和压力,形成水驱混汽油方式②注水后,地层压力恢复饱和压力以上,可获得较高产量优点:初期投资少,经济效益好;可保持较长稳产期,不影响最终采收率适用:地饱压差较大,天然能量相对较大的油田。

油藏

油藏

1.油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2.油气田: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3.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开发)是一门认识藏,运用现代综合性科学技术开发油气藏的学科。

它不仅是方法学,而且是带有战略性的指导油田开发决策的学科。

4.试油:油井完成后,把某一层的油气水从地层中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

5.试采:开采试验。

试油后,以较高的产量生产,通过试采,暴露出油田生产中的矛盾,以便在编制方案中加以考虑。

6.基础井网:在油藏描述和试验区开发试验的基础上,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开发井网。

7.工业价值:开采储量能补偿它的勘探开发及附加费用。

8.生产试验区:对于准备开发的大油田,在详探程度较高和地面建设条件比较有利的地区,先规划出一块具有代表性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开发作为生产试验区,开展各种生产试验。

9.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中石油或天然气的总量。

10.丰度:单位含油气面积内油气的总量。

11.单储系数:单位含油气体积内油气的总量。

12.开发层系划分:就是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13.早期注水:油井投产的同时注水,或在油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之前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原始油层压力附近。

14.中期注水: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开始注水。

15.后期注水:开采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在溶解气驱之后注水。

注水方式也称注采系统,即注水井在油层所处的地位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16.边缘注水:把注水井按一定的形式布置在油水过渡带附近进行注水。

17.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若干区块,每个区块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分区进行开发和调整,这种不经形式成为切割注水或者行列切割注水。

油藏工程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名词解释

1.1油气藏工程名词解释1.1.1 开发地质名词1 火成岩:由地壳、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或喷出的情况下冷凝而成的岩石。

2 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温度、压力的影响下改变了组织结构而形成的岩石。

3 沉积岩: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机械或化学分解)、再经搬运沉积后经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再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陆地表面占岩石总分布面积的75%。

沉积岩与石油的生成、储集有密切关系。

它是石油地质工作的主要对象。

4 碎屑沉积岩:在机械力(风力、水力)的破坏作用下,原来岩石破坏后的碎屑经过搬运和沉积而成的岩石。

例如砂岩、黄土等。

火山碎屑岩则是火山喷发的碎屑直接沉积形成的岩石。

5 化学沉积岩:各种物质由于化学作用(溶解、沉淀化学反应)沉积形成的岩石。

如岩盐、石膏等。

6 岩石结构:包括岩石的颗粒、杂基及胶结物之间的关系。

7 岩石构造:指组成岩石的颗粒彼此相互排列的关系。

8 岩层:由成分基本一致,较大区域内分布基本稳定的岩石组成的岩体。

9 层里:受许多平行面限制的岩石组成的沉积岩层状构造。

10 水平层里:层面相互平行且水平的层里。

水平层里表示沉积环境相当稳定。

如深湖沉积。

11 波状层里:层面象波浪一样起伏。

海岸或湖岸地带由于水的波浪击拍形成的层面。

12 交错层里:一系列交替层的层面相交成各种角度的层里。

由于沉积环境的水流或水动力方向改变形成的层里。

13 沉积旋回:岩石的粒度在垂直向上重复出现的一种组合。

14 正旋回:岩石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岩石结构。

例如自下而上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的组合。

15 反旋回:岩石自下而上由细变粗的岩石结构。

例如自下而上为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的组合。

16 复合旋回:中部粗顶底部细的沉积组合。

如顶底为泥岩中部为砂岩。

17 沉积韵律:岩层的成份、结构或颜色等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18 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特定的岩石组合。

例如河流相、湖相等。

沉积单元级别划分是相对的。

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

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

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改变压力和温度对油藏会有显著的影响P下降会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引起系统的气化T下降会使分子间的距离接近,从而向液态转化饱和压力:从原油中最初分离出气泡时所处的最高压力假如饱和压力=地层压力则油藏有一个原始的气顶高产稳产的途径1、加大开采压差,如注水提高地层压力或降低油井井底压力放大压差生产2、减小流动阻力如在油井进行增产措施解放高粘度低渗透油层出油能力在注水井进行增注措施,提高吸水能力3、改善驱动条件,如针对油藏特点采用不同注水方式,使油井,油层在水驱动下开采4、处理地下矛盾如进行分层配产配注,处理好层间矛盾进行井点注采调整处理好平面矛盾油井产状分析的目的及所需资料1、油井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提供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所必须的资料利用油井改造油层提高开采效率2、油井产状分析的主要目的和具体要求为合理开发油藏服务为更好地完成原油生产任务服务3、油井产状分析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基础井史资料开采层的性质和参数资料试油及原始压力资料油气水物性资料生产记录资料油藏动态分析资料油藏动态分析的主要目的,要求和所需资料1、基本概念油藏:每一个油藏都可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水动力学系统,在原始状态下,各点之间的压力没有差别,它们之间就不会有流体流动处于原始静止状态油藏动态:在油藏开采过程中,流体由静到运动状态后,油藏内部很多因素的变化状况,主要有油藏内部油气储量的变化,油藏各分区压力和平均地层压力的变化,油藏内部驱油能力的变化,油藏内部油气水分布状况的变化等通过分析来解释现象,认识本质,发现规律解决生产问题。

油藏动态分析的目的:分析一个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把多种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反映出油藏的全面运动规律。

日产水平分析:减产因素:转注关井事故换小油嘴含水升压力降时率降修占用泵况测占管理其它增产因素:新井放产压挤补层转抽调参检泵开井见效时率增含水降堵隔管理其它。

油藏工程原理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原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其聚集起来的地质构造。

2、油气藏: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或单一圈闭中被油气占据的部分叫做油气藏。

若圈闭中聚集的是液态石油则为油藏;若圈闭中聚集的是气态石油,则为气藏;若圈闭中同时聚集了油和气,则为油气藏。

3、采出程度:油藏的累产油量与油藏地质储量的比值,定义为油藏的采出程度。

4、开发方式:就是油藏的驱动方式,即开采原油采用哪种或哪几种驱动能量。

5、采油速度:油田年采油量占油田可采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6、驱动指数:每一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

7、吸水指数:单位注入压差下的油层注入流量。

8、可采储量:油气藏废弃时的产油气量。

9、卸载效应:油井开井时,压力降落过程中的井筒储集效应。

10、续流效应:油井关井时,压力恢复过程中的井筒储集效应。

11、试井:就是对油气井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油气井或地层的某些参数。

12、稳定试井:在稳定流动过程中对油井进行的测试。

13、拟稳定试井:在拟稳定流动状态下对油井进行的测试。

14、表皮效应:表皮对油井产量影响称作表皮效应。

15、活塞驱替:指注入水像活塞一样将油全部驱替走的一种驱替方式。

16、非活塞驱替:指被水驱替过的地方,依然存在剩余油的驱替方式。

17、亏空体积:油藏的净产出体积,矿场上通常称之为油藏的亏空体积。

18、注采比:注入剂(水或气)的地下体积与采出剂(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19、油藏累计注采比:油藏总注入液量与总采出液量的比值。

20、油井临界产量:当水锥刚好锥进到井底时的油井产量,称作油井的临界产量。

21、划分开发层系:就是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和动态研究。

二、简答1、开发层系的层间差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储层岩性和物性2)流体性质3)压力状态4)油水关系2、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1)储集层特性相近原则2)储量规模原则3)液体性质相近原则4)隔层原则5)压力系统一致性原则6)驱动方式一致性原则7)层位相近原则8)与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原则。

油藏工程百科知识

油藏工程百科知识

油藏工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为基础,从事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技术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拟定相应的工程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

20世纪30年代以前,油田开发工作处于自发阶段,缺乏理论指导,发现油田后密集钻井,浪费很大,采收率不高。

后来随着大型高产油的发现,出现了深井压力计、高压取样器等研究油、气、水在地下状态的仪器和设备,通过对油藏岩心的研究,了解油藏和油、气、水的物理性质及其随压力、温度的变化状况和流动机理,40年代形成了油、气、水在油层中的渗流理论,出现科学开发油田的概念,逐渐应用人工补给油藏能量合理驱替油气等开发方法。

油藏工程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研究油田开发的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以及石油开发地质和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工作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油藏工程的内容。

油气藏开发设计油藏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

对于油田开发方案要分析是否采用了适合油藏特点的最有效的开采机理,最合理的井网,最有效的控制开采过程中水油比、气油比的方法;比较逐年原油采出最及所能达到的采收率和投资、油田建设工作量和所需材料,原油成本和利润。

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符合油田开发方针、能获得最高的原油采收率和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案。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油田投入生产后,地下油、气、水的分布便不断发生变化。

通过生产记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油井压力、产量和油藏中剩余油的分布状况等预测未来动态,提供日常生产和调整开发设计的主要依据。

具体内容有:①通过油田生产实况,不断地加深对油藏的认识,核对、补充同开发地质和油藏工程有关的各项基础资料,进一步核算地质储量;②查明分区分层油、气、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变化,研究油、气、水在储层内部的运动状况;③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项因素,预测油藏的可采储量;④根据已有的开采历史,预测未来生产状况和开发效果。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

【第一章】1、什么是油藏、油田开发、油藏工程油藏: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油田开发: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

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油藏地质、油藏物理、地球物理(测井、物探等)、渗流力学、采油工程等方面成果,以及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中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进行评价、预测、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具有整体性、连续性、长期性。

2、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

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天然能量评价;生产能力(含吸水能力2)A地震细测工作目的:主要查明油藏构造情况,以便用较少的资料完成详探任务。

任务:目的层构造形态清楚;断层(走向、落差、倾角)情况清楚;含油圈闭面积清楚。

B钻详探资料井(取心资料井)目的:直接认识油层,为布置生产井网提供依据。

任务:认识油层本身性质和特征及变化规律;探边、探断层。

C油井试油和试采目的:打详探井的成果—静态资料成果试采任务:认识油井生产能力,特别是分布稳定的主力油层的生产能力及其产量递减情况;认识油层天然能量的大小以及驱动类型和驱动能量的转化;认识油层的连通情况和层间干扰情况;认识生产井的合理工艺技术和油层改造措施;落实某些影响生产的地质因素,如边界影响、断层封闭情况等,为今后合理布井和研究注采系统提供依据。

D开辟生产试验区目的:进一步认识油田静态和动态规律,指导油田全面投入开发。

任务:详细解剖储油层情况;研究井网的适应性;研究油井、油藏生产动态;研究采油工艺、集输工艺、油层改造措施。

3、试油、试采、基础井网、生产试验区;试油:在油井完成后,把油、气、水从地层中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

试采:分单元按不同含油层系进行的,需要选择能够代表这一地区或这一层特征的油井,按生产井要求试油后,以较高的产量较长时期地稳定试采。

油藏工程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常用名词解释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田年产油量占剩余可采 储量的百分数。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万吨,年产油2万吨,累积产油量 30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剩余可 采储量采油速度。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年产油/(可采储量-累积产油 量)=2/(45-30)*100=13.3%
地下的存水量。
年水驱指数=(年注水量-年产水量)/年产油量。
Rwo
Wi Wp
No Bo o
累计水驱指数=(累计注水量-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油量。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5、存水率: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 存水率=(累计注水量-累计采水量)/累计注水量。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某油藏当前累计注水量100万方,累积产油量20万吨, 累积产水量80万吨,原油体积系数1.2,计算该油藏的水驱 指数、存水率。
16、油层的韵律性
正韵律油层:岩石颗粒自下而上由粗变细 反韵律油层:岩石颗粒自下而上由细变粗 复合韵律油层:石颗粒上部和下部较粗,中间较细
正韵律油层注水部位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顶部注水时,由于上部渗透率低,注入水水平推进速 度缓慢,而渗透率上低下高增大了注入水在重力作用下 向下层运动的速度,使上部油层水洗程度不大。随着向 下渗透率的逐渐增大,水洗程度也逐渐升高。水窜严重 使得油层能量得不到补充,压力下降迅速,促使底水上 升,这是正韵律地层无水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注水井注水井采油井采油井反韵律油层注水部位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反韵律油层注水部位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顶部注水时顶部注水时注入水沿上部的高渗层推进注入水沿上部的高渗层推进使油层能量得使油层能量得到及时补充到及时补充压制了底水上升压制了底水上升且下部低渗透油层也对底且下部低渗透油层也对底水的锥进起阻挡作用水的锥进起阻挡作用所以油层注水的无水采出程度高所以油层注水的无水采出程度高但注入水一旦沿高渗层突破生产井但注入水一旦沿高渗层突破生产井便形成水道便形成水道下部低下部低渗带注水波及程度低渗带注水波及程度低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基础》简介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油气资源开发的课程,该学科是油气开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技学科。

学科综合了油藏地质、油藏物理、地震、测井、渗流力学、采油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评价、预测、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油藏工程的实践应用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随着科技进步,以高效开发油气资源为目的的油藏工程学科,在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的《油藏工程基础》是立足于油藏工程和油藏地,并向采油工程和经济评价延申,培养出既懂石油地质又懂石油开发的复合性人才,这样本课程就成为本校最关键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连接石油地质工程和石油开发工程的桥梁。

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地质大学特色的石油工业专业人才,就不能照搬石油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

因此,需要对《油藏工程基础》进行特殊建设,以达到培养高水平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使地质大学的石油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成为培养我国石油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地。

精品课程经过多位优秀教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多媒体、实验、实习和观摩的多项教学过程。

课程适应当前的知识面扩展、学科交叉渗透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办学定位突出、培养目标明确,符合授课对象。

且吸收了现代油藏工程的国内外的新进展,涵盖了国内外最成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突出表现为:1、教师队伍结构完善。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与教学水平、丰富的科研背景成果;有任课教师的梯队,助教、教辅人员配备合理,互相协作。

2、教学方式先进。

实行教学和讨论结合,启迪学生思考,能够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践性强。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和实习,单元实习和综合性实习相结合。

油藏工程技术

油藏工程技术

油藏工程技术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业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到油藏勘探、开发和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和工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油藏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油藏工程技术是指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合理开发和高效生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产能,确保石油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

二、油藏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1. 油藏评价技术:通过地质勘探、地震勘探和测井等方法,对油藏的地质构造、储量分布和流体性质等进行评价,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油藏开发技术:包括油井钻探、完井、固井和提高采收率等技术,旨在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和产能提升。

3. 油藏管理技术:通过油藏监测、注水、压裂和人工举升等手段,对油藏进行管理和调控,保持油井的稳定产能和延长油田的寿命。

4. 油藏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油藏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油藏开发方案。

5. 油藏改造技术:包括水驱、聚合物驱和热采等技术,旨在改善油藏的采收率和增加采油效果。

三、油藏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油藏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包括陆上油田、海上油田和页岩气田等。

具体应用领域包括:1. 油田勘探:利用地震勘探、地质勘探和测井等技术,寻找潜在的油藏,确定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量分布。

2. 油井钻探:通过钻井技术,将钻孔钻入地下油藏,获取油藏的地质信息和流体性质,并进行取心和岩心分析。

3. 油井完井:通过完井技术,将油井装备完善,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运行。

4. 油井生产:通过油井生产技术,将地下的石油资源提取到地面,进行分离、储存和运输。

5. 油藏改造:通过注水、压裂和热采等技术手段,改善油藏的采收率和增加采油效果。

6. 油藏管理:通过油藏监测和调控,保持油井的稳定产能和延长油田的寿命。

总结: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石油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至关重要。

油藏工程技术

油藏工程技术

油藏工程技术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石油勘探、开辟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技术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油藏工程技术的定义油藏工程技术是指通过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实现石油勘探、开辟和生产的最佳效益为目标的一门工程技术。

它包括油藏地质学、油藏物理学、油藏工程数学模型、油藏开辟方案设计、油藏生产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二、油藏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1. 油藏地质学: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定油藏的类型、构造、岩性、储量等参数,为油藏开辟和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2. 油藏物理学:研究油藏中油、水、气等不同物质的流体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为油藏开辟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3. 油藏工程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摹拟油藏中的流体流动、物质传输等过程,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储量,优化油藏开辟方案。

4. 油藏开辟方案设计:根据油藏特征和生产目标,设计合理的开辟方案,包括井网布置、注采关系、增产措施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的开辟效果。

5. 油藏生产工程:包括油井完井、油井测试、油井增产和油井维护等工程技术,旨在实现油井的高效稳产。

三、油藏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1. 油田勘探:通过油藏工程技术,对潜在的油藏进行评价和预测,确定勘探目标和勘探方案,提高勘探成功率。

2. 油田开辟:利用油藏工程技术,设计合理的开辟方案,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实现油田的高效开辟。

3. 油田管理:通过油藏工程技术,对油田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优化油田开辟方案,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4. 油田改造:利用油藏工程技术,对老化的油田进行改造,采取增产措施,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5. 油田监测:通过油藏工程技术,对油田的生产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它涉及到油藏勘探、开辟和生产的方方面面。

通过合理应用油藏工程技术,可以提高油田的开辟效果,实现石油资源的最大利用。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

一名词解释1.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2.油藏工程定义1:油藏工程是一门从总体上来认识和研究油气藏的技术学科。

总体是指:一是认识和分析组成油藏的各个部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油气藏开采中的作用(静态认识);二是在油气藏的开采过程中,油藏内部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及其对油气开采的影响(动态认识)。

它最终的目标是提高经济采收率。

定义2:应用地球物理、地质、油层物理、渗流力学及采油工程方面的方法、成果、资料,对油藏的开发方案进行设计、调整、评价,以及应用有效的开采机理、驱替理论和工程方法来预测分析油藏的未来的开发动态,并根据这种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油藏最大的采收率。

3.详探就是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法,对含油构造或预定的开发区取得必要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力求搞清主要地质情况和生产规律,并计算出开发储量,为编制开发方案作准备。

详探是油田开发极为重要和关键性的工作。

4.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按照国家或市场对原油的需求,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作必要的调整,保持合理开发,直到开发结束。

5工业勘探也叫油田勘探。

它是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6.资源量:对经过石油地质、物探、化探普查勘探的含油气盆地,没有打过预探井,但根据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有希望找到油田或气田,对这个盆地或盆地内的有利圈闭所含油气资源的半定量估计,称为资源量。

7.储量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工作的最终成果。

按勘探程序和勘探程度,根据地质参数所计算的各种等级的油气储量。

地质储量是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储集层中原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集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储量。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
Pe Qo
油藏压力
Pe
产油量
Qo
RP
油气比
RP
2.1 弹性驱动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第二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2.2 溶解气驱动
条件:
Pe Qo
油藏压力
RP Pe
产油量 油气比
油藏无边底水、人工注水、 无气顶;地层压力低于饱和 压力。溶解气析出,气泡膨 胀能量进行驱油。
特点: (1)油藏压力不断下降; (2)生产气油比先增加,后 急剧下降;
第二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二、储量计算 3. 油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N 100 Ah 1 S wi o Boi
N-原油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A-油田的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油层厚度,m; Φ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wi-油层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ρ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
Tsc 1 Pi G 0.01hS gi T Psc Z i
4.3 气田的单储系数( SGF)
Tsc 1 Pi SGF 0.01S gi T Psc Z i
第二章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5. 凝析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5.1 凝析气藏原始地质储量 PiVP nt Z i RT nt-凝析气藏中总物质的量,kmol; VP-凝析气藏中原始饱和气的孔隙体积,m3; R-通用气体常数,0.0083159MPa· m3/(kmol· K)。 在标准条件下(0.101MPa和20℃)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 积为24.056m3,因此nt摩尔凝析气藏中的流体所占的体积为:
Pe
产液量
RP
油气比
RP Qo
特点: (1)油藏压力不断下降; (2)生产气油比不变;

油藏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基本名词解释油田------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

气田------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气藏的总和。

石油------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

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然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测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油藏工程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名词解释.

成后再利用批产结果合成每个小层的开发数据,根据指标的
匹配情况进行不断修正,直到最终获得较为合理的指标。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4、油水井井控面积及地质储量计算
油水井单井控制面积计算方法:比较简便的方法 是以计算井为中心与周围所有油水井进行连线,相同 井别之间在连线正中间画点,油井与水井之间在距油 井1/3处画点,最后将所有的点连线即获得该井的控制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2、储采比: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之比。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万吨,年产油2 万吨,累积产油量 30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储采比。 储 采 比 = 年 初 剩 余 可 采 储 量 / 年 产 油 量 = ( 45-30 ) /2=7.5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油藏工程常用名词解释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田年产油量占剩余可采 储量的百分数。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万吨,年产油2 万吨,累积产油量 30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剩余可 采储量采油速度。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 年产油 / (可采储量 - 累积产
油量)=2/(45-30)*100=13.3%
面积,该面积内的地质储量即为该井的控制储量。但
实际单井控制面积的计算较为复杂,要充分考虑油层
平面的非均质性、压力分布等因素。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5、日油能力和日油水平的区别
日油能力是阶段产油量除以油井该阶段的实际生产天数。 日油水平是阶段产油量除以该阶段的日历天数。 日油能力扣除了倒井、停电等其它因素对油井生产时率 的影响,反映了油井或区块的生产能力,而日油水平只表
示某一阶段内平均每天的产油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掌握常用的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1.油田勘探开发过程:
(1)区域勘探(预探):在一个地区(盆地或坳陷)开展的油气勘探工作。

(2)工业勘探(详探):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3)全面开采
2.油藏(Oil Reservior):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3.油气藏分类:
(1)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构造运动而使地层变形(褶曲)或变位(断层)所形成的圈闭中。

(2)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地层超覆或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中。

(3)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

4.油田地质储量:N=100Ah∅(1−S wi)ρ0/B oi
5.气田地质储量:G=0.01Ah∅S gi/B gi
6.油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
7.油藏驱动方式(Flooding Type):
(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动的方式。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在弹性驱动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来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水压驱动(Water Drive):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4)气压驱动(Elastic Drive):气压驱动的油藏存在一个较大的气顶为前提,在开采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由气顶中气体的膨胀而得到补给。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油方式。

8.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的一套生产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9.注水(Water Injection):为了保持油层能量,通过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的工艺措施称为注水。

(1)早期注水:在油田投产的同时进行注水,或是在油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进行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保持在原始油层压力附近。

(2)晚期注水:油田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时,在天然能量枯竭以后进行注水。

(3)中期注水:投产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当油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后,在生产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进行注水。

10.油田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1)边缘注水:把注水井按一定的形式布置在油水过渡带附近进行注水。

(2)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若干区块,每个区块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分区进行开发和调整。

(3)面积注水: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

11.波及系数:水波及区在井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就是均匀井网见水时的面积波及系数。

12.地层压力(Reservoir Pressure):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又称油藏压力。

13.原始地层压力(Initial Reservoir Pressure):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

14.目前地层压力(Current Reservoir Pressure):采油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

15.一次采油(Primary oil Recovery):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弹性能量驱、溶解气驱、天然水驱、气顶能量驱、重力驱)开采石油。

16.二次采油(Secondary oil Recovery):在一次采油过程中,油藏能量不断消耗,到依靠天然能量采油已不经济或无法保持一定的采油速度时,可由人工向油藏中注水或注气补充能量以增加采油量的方法。

17.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报告包括:
(1)油田概况
(2)油藏描述
(3)油藏工程设计
(4)钻井、采油、地面建设工程设计
(5)油田开发方案的实施要求
18.驱替:一种流体驱赶并替代油藏岩石孔隙中所含可流动油的过程。

19.油田动态分析(Field Performance Analysis):通过油田生产资料和专门的测试资料来分析研究油田开采过程中地下油、气、水的运动规律,检验开发方案及有关措施的实施效果,预测油田生产情况,并为方案调整及采取新措施提供依据的全部工作统称油田动态分析。

20.试井(Well Test):油气井测试及分析的简称。

21.评价油藏动态及其参数常用的方法:
(1)岩心分析方法
(2)地球物理方法
(3)测井方法
(4)试井分析方法
22.试井的目的:了解油藏动态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就是通过油气井的测试资料来评价油井或油藏的生产动态,获得下列地层参数
(1)推算地层的原始压力或平均地层压力
(2)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
(3)油井进行增产措施后,判断其增产效果
(4)认识油藏的形状,目的是为了评价油藏边界性质
(5)估算油藏地质储量和油藏的可采储量
23.试井的分类:
(1)压力降落试井(Drawdown well test):油井以定产量进行生产,油井井底压力不断降低,记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2)压力恢复试井(Buildup well test):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突然关井测取关井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中途测试(Dill-steam testing):在完井之前利用钻柱携带测压仪器,开井生产短时间后关井,并同时记录开井和关井的压力历史。

24.层间干扰(Interference between Layers):在多层生产和注水的情况下,由于各小层的渗透率和原油性质有差异,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压力差异,影响一部分油层发挥作用的现象。

25.单层突进(Breakthrough Along Monolayer):对于多油层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层间差异引起注入水沿某层迅速推进的现象。

26.采液指数(Liquid Productivity Index):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液量。

27.采油指数(Oil Productivity Index):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

28.吸水指数(Water Injectivity Index):指单位注水压差下注水井日注水量。

29.亲油性(Oil Affinity):油层岩石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于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时为亲油性。

30.亲水性(Water Affinity):油层岩石对所储水相的润湿亲和能力大于对所储油相的润湿亲和能力时为亲水性。

31.润湿反转(Wetting reciprocal):指岩石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亲水性和亲油性相互转化的现象。

32.毛细管压力(Capillary Pressure):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非润湿相压力p a 和润湿相压力p w之差,或为平衡弯液面两侧的附加压力,p o=p a−p w。

33.贾敏效应(Jamin Effect):当液-液、气-液不相混溶的两相在岩石孔隙中渗流,当相界面移动到毛细管孔喉窄口处欲通过时,需要克服毛细管阻力,这种阻力效应称为贾敏效应。

34.毛细管压力曲线(Capillary Pressure Curve):岩石的毛细管压力与流体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毛细管压力曲线。

35.油层敏感性评价(Formation Sensitivity Evaluation):它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等五种基本评价实验,评价的目的在于找出油气层发生敏感的条件和由敏感引起的油气层伤害程度。

(1)速敏(Velocity Sensitivity):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引起油气层中微粒运移并堵塞喉道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水敏(Water Sensitivity):油气层在遇到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后渗透率下降的现象为水敏,通常它是由粘土矿物遇淡水后膨胀、分散、运移所造成的。

(3)盐敏(Salinity Sensitivity):不同矿化度等级的地层水在油气层中流动时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4)碱敏(Alkali Sensitivity)碱性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与碱敏感性矿物反应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5)酸敏(Acid Sensitivity)酸液进入油气层,与油气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反应引起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