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工程材料第二版习题解答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材料的性能(一)名词解释弹性变形:去掉外力后,变形立即恢复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不能够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变形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当应力低于一定值时,式样可经受无限次周期循环而不破坏,此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σ为抗拉强度,材料发生应变后,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达到的最大值。
bσ为屈服强度,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sδ为塑性变形的伸长率,是材料塑性变形的指标之一。
HB:布氏硬度HRC:洛氏硬度,压头为120°金刚石圆锥体。
(二)填空题1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疲劳强度2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断面收缩率3 摆锤式一次冲击试验和小能量多次冲击试验, U型缺口试样和V型缺口试样4 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维氏硬度。
5 铸造、锻造、切削加工、焊接、热处理性能。
(三)选择题1 b2 c3 b4 d f a (四)是非题 1 对 2 对 3错 4错(五)综合题 1 最大载荷为2805.021038.5πσ⨯=F b断面收缩率%10010810010⨯-=-=A A A ϕ 2 此题缺条件,应给出弹性模量为20500MP,并且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利用虎克定律 320℃时的电阻率为13.0130℃时的电阻率为18.01二、材料的结合方式 (一)名词解释结合键:组成物质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结合键,主要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键。
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一类物质。
非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紊乱、无序排列的一类物质。
近程有序:在很小的范围内(一般为几个原子间距)存在着有序性。
(二)填空题1 四,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键。
2 共价键和分子键,共价键,分子键。
3 强。
4 强。
(三)选择题1 a2 b3 a(四)是非题1 错2 错3 对4 错(五)综合题1晶体的主要特点:○1结构有序;○2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3有固定的熔点;○4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完整版)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一、名词解释(20分)8个名词解释1.过冷度:金属实际结晶温度T和理论结晶温度、Tm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
2.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而塑、韧性稍有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4.匀晶转变:从液相中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的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
5.共晶转变:从一个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6.包晶转变:由一种液相和固相相互作用生成另一种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7.高温铁素体:碳溶于δ-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δ表示。
铁素体:碳溶于α-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α或F表示。
奥氏体:碳溶于γ-Fe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γ或F表示。
8.热脆(红脆):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材进行热压力加工,分布在晶界处的共晶体处于熔融状态,一经轧制或锻打,钢材就会沿晶界开裂。
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
冷脆:较高的含磷量,使钢显著提高强度、硬度的同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并且还提高了钢的脆性转化温度,使得低温工作的零件冲击韧性很低,脆性很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氢脆:氢在钢中含量尽管很少,但溶解于固态钢中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增大钢的脆性,这种现象称为氢脆。
9.再结晶:将变形金属继续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就会在金属中发生新晶粒的形核和长大,最终无应变的新等轴晶粒全部取代了旧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就称为再结晶。
10.马氏体: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来不及发生扩散分解而产生的无扩散型的相变,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
含碳量低于0.2%,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高于1.0%,针片状马氏体;含碳量介于0.2%-1.0%之间,马氏体为板条状和针片状的混合组织。
11.退火: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2.正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ccmA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工程材料第二章知识点
工程材料第二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一、名词解释。
一次结晶过冷度二次结晶自发晶核非自发晶核同素异构转变变质处理相图支晶偏析扩散退火变质处理共晶反应组织(组成物)变形织构加工硬化再结晶临界变形度热处理过冷奥氏体退火马氏体淬透性淬硬性调质处理滑移再结晶冷加工热加工过冷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淬火回火正火一次结晶:通常把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开始结晶温度之差叫做过冷度,它表明金属在液体和固态之间存在一个自能差二次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或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自发晶核:从液体结构内部由金属原子本身自发长出的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非自发结晶:杂质的存在常常能够促进晶核形成,依附于杂质而生成的晶核叫做非自发结晶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变质处理:指在液体金属中加入孕育剂或变质剂,增加非自发晶核的数量或者阻止晶核的长大,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相图:是表明合金系中各种合金相的平衡条件和相与相之间关系的一种简明示意图,也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支晶偏析:固溶体在结晶过程中冷却过快,原子扩散不能充分形成成分不均匀的固溶体的现象扩散退火: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共晶反应:有一种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的反应组织(组成物):指合金组织中具有确定本质、一定形成机制的特殊形态的组成部分。
组织组成物可以是单相,或是两相混合物变形织构:金属塑性变形很大(变形量达到70%以上)时,由于晶粒发生转动,使各晶粒的位向趋于一致,这种结构叫做形变织构加工硬化: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变形度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再结晶: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成(或压扁)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形核和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临界变形度:再结晶时使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预先变形度称做临界变形度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过冷奥氏体:从铁碳相图可知,当温度在A1(PSK线/共析反应线)以上时奥氏体是稳定的,能长期存在,当温度降到A1以下后,奥氏体即处于过冷状态,这种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过冷A)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马氏体:碳在a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淬透性: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叫做钢的淬透性淬硬性:钢淬火后硬度会大幅度提高,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叫钢的淬硬性调质处理:通常把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的过程叫做滑移冷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冷加工热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热加工实际晶粒度:某一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做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土10C),保温8h,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叫做本质晶粒度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回火: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将其加热到Ac1(PSK线/共析反应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叫做回火正火: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 (对于亚共析钢)、Ac1 (对于共析钢)和Accm (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C,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冷却的热处理称为正火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包晶过程中直接析出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高温莱氏体Le(A+Fe3C):奥氏体+渗碳体低温莱氏体Le'(P+Fe3C U +Fe3C):珠光体+二次渗碳体+渗碳体二、填空。
工程材料试卷及答案
工程材料试卷及答案1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晶格(空间点阵)P15,同素异构现象(多形性)/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P33,单晶体P19,多晶体,过冷现象/过冷度P28,自发形核P30,非自发形核P30,变质处理P31,合金P22,固溶体P23(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金属化合物/中间相),固溶强化P24,铁碳合金,铁素体P43,奥素体P43,渗碳体,莱氏体,珠光体,热处理P65(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正火,淬火,回火P70),加工硬化。
二、比较异同点:晶体—非晶体,凝固与结晶,相—组织组成物,共晶反应—共析反应,淬透性/可淬性—淬硬性/可硬性,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结晶—再结晶三、单一选择题1. T10A 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 B。
(a) F+ Fe3C (b) P+ Fe3CII(c)F+P (d) P+Fe3C2. 下列材料中不能锻造的材料是( A);(a)灰口铸铁; (b)钢材; (c)铜合金; (d)铝合金3. 形变铝合金的强韧化措施是( D)。
(a) 淬火+回火 (b) 钠盐变质处理 (c) 固溶处理 (d) 淬火+时效4. 可选择( b )材料制造化工管道。
(a) 尼龙 (b) 聚四氟乙烯 (c) 聚碳酸脂 (d) 聚苯乙烯5. 比较45、40Cr 和40CrNi 三种牌号结构钢淬透性时,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C)。
(a) 40CrNi 钢淬透性最好 (b) 45 钢淬透性最差(c) 40CrNi 钢淬透性最差 (d) 40CrNi 钢淬透性优于40Cr 钢6. 卧式铣床加工齿轮时,分度手柄转一周,则工件转(B )(a)40 周; (b)1/40 周; (c)1 周; (d) 10 周7. 车床钻孔时,其主运动是( A);(a)工件的旋转;(b)钻头的旋转;(c)钻头的纵向运动;(d) 工件的纵向运动8. 普通车床C6136 中数字36 表示(A );(a) 最大车削直径的1/10; (b) 最大车削半径的1/10;(c) 最大车削长度的1/10; (d) 最大车削直径9.减速机壳体是灰口铸铁制造的,它的毛坯生产方式是( A);(a)砂型铸造; (b)自由锻造; (c)模锻; (d)冲压10.用10mm 厚度的钢板焊接一个压力容器,应选择( B);(a)氧-乙炔焊; (b)交流弧焊; (c)钎焊; (d)缝焊11. 关于低碳钢正火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D。
工程材料题库及答案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作业题库一. 名词解释1.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2.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3.同素异构性:同一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晶格类型不同的现象。
4.晶体的各向异性:金属各方向的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5.枝晶偏析:结晶后晶粒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6.本质晶粒度: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7.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
8.淬硬性:钢淬火时得到的最大硬度。
9.临界冷却速度:奥氏体完全转变成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10.热硬性: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11.时效强化:经固溶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不断提高的现象。
12.形变强化:由于塑性变形而引起强度提高的现象。
13.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4.变质处理:在浇注是向金属液中加入变质剂,使其形核速度升高长大速度减低,从而实现细化晶粒的处理工艺。
15.顺序凝固原则:铸件时使金属按规定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逐渐凝固的原则。
16.孕育铸铁:经过孕育处理的铸铁。
二. 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1.细化晶粒虽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但增大了金属的脆性.(×)2.结构钢的淬透性,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3.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不能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4. 单晶体必有各向异性. (√)5. 普通钢和优质钢是按其强度等级来区分的. (×)6. 过热钢经再结晶退火后能显著细化晶粒. (×)7. 奥氏体耐热钢也就是奥氏体不锈钢。
(√)8.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铁素体的相同. (×)9. 面心立方金属的塑性比体心立方金属的好. (√)10. 铁素体是置换固溶体. (×)11. 晶界是金属晶体的常见缺陷. (√)12. 渗碳体是钢中常见的固溶体相. (×)13.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位错的滑移进行.(√)14. 金属在进行热加工时,不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15. 上贝氏体的韧性比下贝氏体的好 . (×)16. 对过共析钢工件进行完全退火可消除渗碳体网. (×)17. 对低碳低合金钢进行正火处理可提高其硬度. (√)18. 淬火获得马氏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小于Vk. (×)19. 高锰钢在各种条件下均能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20. 无限固溶体必是置换固溶体. (√)21. 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越高,但韧性变差. (×)22. 所谓临界冷却速度就是指钢能获得完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23. 钢进行分级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24. 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强度. (×)25. 弹簧钢的最终热处理应是淬火+低温回火. (×)26. 凡间隙固溶体必是有限固溶体. (√)27.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其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差. (×)28.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Vk越大,则其淬透性越好. (×)29. 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一般均为不完全淬火. (√)30. 工件经渗碳处理后,随后应进行淬火及低温回火. (√)31. 金属是多晶体,因而绝对不可能产生各向异性. (×)32. 凡能使钢的C曲线右移的合金元素均能增加钢的淬透性. (√)33.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深度与该钢的淬透性没有关系.(√)34. 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粗大. (×)35. 钢的淬透性与其实际冷却速度无关. (√)36. 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一般为不完全淬火. (×)37. 碳钢淬火后回火时一般不会出现高温回火脆性. (×)38. 工件经氮化处理后不能再进行淬火. (√)39. 对灰铸铁不能进行强化热处理. (√)40. 过共析钢经正常淬火后,马氏体的含碳量小于钢的含碳量. (√)41. 凡能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大的合金元素均能减小钢的淬透性. (√)42. 高速钢淬火后经回火可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43. 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总是大于珠光体的. (×)44. 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 (×)45.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 (×)46. 等温淬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47. 对普通低合金钢件进行淬火强化效果不显著.(√)48. 高锰钢的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大. (×)49. 马氏体是碳溶入γ-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50. 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原子直径小,其强化效果远比置换固溶体差. (×)51. 钢经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必然会改变. (×)52. 纯金属都是在恒温下结晶的. (√)53. 所谓白口铸铁是指碳全部以石墨形式存在的铸铁. (×)54. 白口铸铁铁水凝固时不会发生共析转变. (×)55. 铸件可用再结晶退火细化晶粒. (×)56. 冷热加工所形成的`纤维组织'都能使金属出现各向异性. (√)57. 奥氏体的塑性比铁素体的高.(√)58. 马氏体转变是通过切变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59. 金属中的固态相变过程,都是晶粒的重新形核和长大过程.(√)60. 对金属进行冷、热加工都会产生加工硬化.(×)61. 在共析温度下,奥氏体的最低含碳量是0.77%.(√)62. 亚共析钢经正火后,组织中的珠光体含量高于其退火组织中的.(√)63.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都比纯金属高.(√)64. 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相组成都为铁素体和渗碳体.(√)65. 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中没有铁素体相.(×)66. 过共析钢用球化处理的方法可消除其网状渗碳体.(×)67. 采用等温淬火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马氏体.(×)68. 形状复杂,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最好选用球铁制造.(×)69. 可锻铸铁的碳当量一定比灰口铸铁低.(√)70. 铝合金淬火后其晶格类型不会改变.(√)71. 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72. 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73. 工具钢淬火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所得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越多.(√)74. 黄铜的耐蚀性比青铜差. (√)75. 对常见铝合金仅进行淬火,强化效果不显著. (√)76. 贝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 (×)77. 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78. 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好。
工程材料答案
一 填空题:1. 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 普通灰口 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 可锻 铸铁。
其中, 球墨 铸铁的韧性最高 ,因而可以锻造;2. 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的形状有三种,其中的 体 型具有热固性,而 线型,支化型 具有热 塑 性。
按照物理状态,室温下处于 玻璃态 态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塑料,处于 高弹态 态的称为橡胶。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是在其态下进行的3. 纯金属常见的晶体结构有面心 立方晶格 结构,体心 立方晶格 结构和密排 六方晶格 结构。
金属中常见的点缺陷为 空位、间隙原子、异类原子 ,线缺陷为 位错 ,面缺陷为 晶界与亚晶界 ;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 面缺陷 晶体缺陷数量的方法强化金属;4. 铁素体的强度高于纯铁,是由于发生了 固溶 强化;孕育铸铁的强度高于普通灰口铸铁,是由于发生了 细晶 强化;冷变形钢丝的强度高于退火态钢丝,是由于发生了形变强化;珠光体的强度高于铁素体,是由于发生了 第二相 强化;5.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 气孔 ,它是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它降低了陶瓷的强度。
6.在实际应用中,细晶粒金属材料往往具有较好的常温力学性能,细化晶粒提高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措施有 提高过冷度 、 变质处理 、振动结晶等;7.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 物体 ;8. 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晶体结构的晶胞原子数是 6 ,配位数是 12 ;9.按照几何特征把晶体缺陷主要区分为三类,分别是:_ 点缺陷 、__线缺陷 、 面缺陷 ;10.金属的断裂形式有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种;11.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尼龙、有机玻璃等;12.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的形状有三种,其中的交联型具有热固性,而线型和支化型具有热塑性。
按照物理状态,室温下处于 玻璃 态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塑料,处于 高弹 态的称为橡胶;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是在其粘流态下进行的;13. 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 气孔 ,它是在 烧结 过程中形成的,它降低了陶瓷的强度;14. 灰口铸铁中C主要以 石墨 形式存在,可制造床身、导轨;15. 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 化学成分 和 冷却速度;16. 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曲线的位置越 右移 ,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 降低 ;17. 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是 Ac3以上30C—50C ,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是 Ac1以上30C—50C ;18.根据 Fe-Fe 3 C 相图:那么室温下,含碳 0.6% 的钢中铁素体和珠光体分别占 26 %、74 %。
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结晶:液态金属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2.滑移:晶体中产生原子层与原子层之间的相对位移。
3.马氏体:一种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4.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淬入小于上贝氏体转变温度的盐浴中(一般在下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等温)较长时间保温使其获得贝氏体组织,然后再空冷的淬火工艺。
5.热加工:金属材料在高温下进行塑性变形时,其加工硬化作用能被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动态软化过程如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等所抵消,从而获得近乎稳定的流变应力。
这种塑性变形就是热加工。
或者凡是加工温度大于金属再结晶温度的金属塑性加工,都称为热加工。
6.临界冷却速度:保证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不发生分解而全部过冷到马氏体区的最小冷却速度。
7.同素异构转变:金属的晶体结构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8.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它是钢材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
9.断裂韧性: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就是断裂韧性。
10.晶界:晶粒与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1.枝晶偏析:在一个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就称为晶内偏析,又叫枝晶偏析或微观偏析。
12.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它又叫A或γ固溶体。
13.退火:将金属及其合金加热、保温和加热炉内缓慢冷却,使其组织结构达到或接近达到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就称为退火。
14.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再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6.再结晶:是指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通过再结晶晶核的形成及其随后的长大、最终形成无畸变的新的晶粒的过程。
17.时效:淬火后的铝合金随时间延长而发生强化的现象就是时效强化或时效硬化。
二、填空题1.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曲线的位置越(右),临界冷却速度越(小或低)。
2.典型铸锭结构的三个晶区分别为(表面细晶粒层)、(柱状晶粒层)和(中心粗大等轴晶粒层)。
3.物质在固态下晶体结构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工程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习题集一.名词解释题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一、强度(Strength):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
它通常是指抗拉强度,即材料在受拉力作用下破坏的抗力。
强度与材料内部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有关,不同材料的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二、韧性(Toughness):韧性指材料在受到外部应力时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而不断延展或变形的能力。
韧性可以用材料断裂前的能量吸收能力来衡量,一般通过断裂面下的面积来表示。
韧性高的材料具有较大的断裂应变和抗冲击能力。
三、硬度(Hardness):硬度是指材料表面对外部压力或划伤的抵抗能力。
硬度与材料的分子排列、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硬度高的材料对于划伤和磨损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四、可塑性(Ductility):可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延展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可塑性高的材料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改变形状,例如拉伸成不同长度的线材。
常见的具有良好可塑性的材料包括铜和铝。
五、脆性(Brittleness):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
脆性材料具有较低的韧性和可塑性,容易遭受应力集中导致断裂。
常见的脆性材料有陶瓷、玻璃和一些合金。
六、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它衡量了材料在受力后恢复原始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弹性模量高的材料会产生较小的变形。
七、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ity):导电性是指材料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通常使用电导率来衡量。
具有较高电导率的材料能够快速传输电流,例如铜和银。
八、导热性(Thermal conductivity):导热性是指材料对热量的传导能力。
导热性高的材料能够快速传输热量,例如金属材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材料工程基础名词的解释。
这些术语在材料工程研究、设计和制造中都非常重要,对于理解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能指标,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工程材料复习提纲 答案
工程材料复习提纲+答案工程材料复习一、名词解释1、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化学组成,组成材料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矿物组成,组成材料的矿物种类和数量;相组成,两相以上的复合材料。
结构是指材料的微观组织状况,可分为微观结构(10-6至10-10m)和显微结构(10^-3~1mm);材料的构造是指材料的宏观组织状况,如岩石的层理,木材的纹理等。
2、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占总体积的百分率(P=(V0-V)/V0*100%);3、胶凝材料:是指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后,在由塑性浆体变成坚硬石状体的过程中,能把散粒或块状的物料胶结成一个整体的材料;4、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继续提高其强度(如水泥);5、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当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都称为硅酸盐水泥;6、两磨一烧:生料的配料与磨细——制备生料(磨);生料煅烧成熟料——煅烧熟料(烧);熟料与适量石膏共同磨细而成水泥——粉磨水泥(磨);7、凝结时间:初凝和终凝,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自加水时至水泥浆体塑性开始降低所需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45min,废品),自加水时起至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6.5h,不合格);8、混合材料: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水泥熟料,提高水泥产量和增加水泥品种,同时也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在水泥中掺入的矿物质材料称为水泥混合材料(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同时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保护环境,是实现水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9、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标准稠度: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的试件沉入净浆的深度为6mm+-1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所需的拌合水量(以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称为标准稠度用水量;10、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质混合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11、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的组合情况;12、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F.M)表示,它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在一起后的平均粗细程度;F.M=(?)13、饱和面干吸水率:当砂表面干燥而颗粒内部孔隙含水饱和时,称为饱和面干状态,此时砂的含水率称为饱和面干吸水率,简称吸水率;14、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身质量或施工振捣的作用下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型的性能;(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15、坍落度:是以标准截圆锥形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的坍陷值;?16、合理砂率:在水灰比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的含砂率;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当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及良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能使水泥用量为最少的砂率17、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试件(边长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20+—3C、相对湿度90%以上,养护28d龄期),用标准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
工程材料-复习题--附答案
⼯程材料-复习题--附答案⼀、名词解释1、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其中⾄少有⼀种是⾦属元素组成的,具有⾦属特性的物质;2、固溶体:晶体结构与某⼀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3、固溶强化:晶格畸变导致位错等缺陷运动困难,提⾼了塑性变形的抗⼒,使得强硬度升⾼,塑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4、强度:⾦属材料在外⼒作⽤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5、塑性:固体⾦属在外⼒作⽤下产⽣⾮断裂的永久变形的能⼒。
6、疲劳:是材料承受交变循环应⼒或应变时所引起的局部结构变化和内部缺陷发展的过程。
7、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n 的差△T 称过冷度。
8、晶粒越⼩,⾦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越好。
通过细化晶粒提⾼⾦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法就称为细晶强化。
9、随着温度的变化,⾦属在固态下由⼀种晶格转变为另⼀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0、珠光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
⽤符号P 表⽰。
贝⽒体:是在过饱和固溶的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渗碳体。
⽤B 表⽰。
马⽒体:碳在e -F α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马⽒体,⽤M 表⽰。
A :奥⽒体,e -F γ;F :铁素体,e -F α;P :珠光体,C F F 3e +;Le ’:莱⽒体,C F P 3e +;C F 3e :渗碳体11、滑移:在切应⼒作⽤下,晶体的⼀部分相对于另⼀部分沿⼀定晶⾯(滑移⾯)的⼀定⽅向(滑移⽅向)发⽣相对的滑动。
12、孪⽣:在切应⼒作⽤下,晶体的⼀部分相对于另⼀部分沿⼀定晶⾯(孪⽣⾯)和晶向(孪⽣⽅向)发⽣切变。
13、晶粒变形,沿变形⽅向被拉长为细条状,形成纤维组织。
14、由于位错密度增加,位错发⽣堆积和缠结,在晶粒内部形成的亚晶粒。
15、多晶体⾦属形变后具有择优取向的晶体结构,称为形变织构。
16、⾦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冷塑性变形)强度和硬度升⾼,⽽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加⼯硬化,⼜称冷作硬化。
17、当冷塑性变形⾦属加热到较⾼温度时,畸变晶粒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形成新的⽆畸变的等轴晶粒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工程材料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表观密度:2.气干状态:3..抗渗性:4.水泥的初凝:5.冷底子油:6.弹性:7.玻璃钢:二、填空:1、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材料、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2、标准的一般表示方法是由、、和等组成。
3、比强度是指的材料强度。
它是衡量材料是否、的指标。
4、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泥浆起作用,赋予混凝土拌合物,便于施工。
在混凝土硬化后起作用,把砂、石骨料成整体,使混凝土产生强度。
5、抹面砂浆按其功能不同分为、和等。
6、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和硬度增大,而和降低。
三、判断题:1、硅酸三钙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成分,遇水时水化反应速度慢,水化热低。
()2、塑性混凝土的坍落度值一般为10~30mm。
()3、水泥的强度等级,应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适应,一般所选水泥的强度等级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倍。
()4、伸长率是评价钢材塑性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钢材越软。
()5、磨细的生石灰粉可以直接用于砂浆中。
()6、油分、树脂、地沥青质是石油沥青的三个主要组分。
()7、灰砂砖抗压强度高,可以用于建筑物的任何部位。
()四、选择题:1、所谓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一般掺量不超过水泥质量的()的材料。
A、1%B、3%C、5%D、10%2、使用碎石的C25混凝土中,其石子中的含泥量不得大于()。
A、1%B、0.5%C、2%D、3%3、“GB/T”是()标准。
A、强制性B、国家推荐性C、行业D、企业内部4、混凝土在相对湿度为()条件下,碳化速度最快。
A、30%~40%B、20%~30%C、80%~ 90%D、50%~70%5、厚大体积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时,应采用()水泥。
A、普通B、硅酸盐C、复合D、矿渣6、玻璃钢的比强度为钢的()倍。
A、4~5 B、1~2 C、3~4 D、5~77、普通硅酸盐水泥代号是()。
A、P ⅡB、P CC、P ED、P O8、中砂的细度模数为()。
A、3.7~3.1B、2.2~1.6C、3.0~2.3D、1.6~3.79、水泥会因在空气中存放因吸湿而逐渐失效,因此,超过(),必须经复验才能使用。
工程材料习题1-9章答案
工程材料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1、名词解释1、σb抗拉强度---金属材料在拉断前的最大应力,它表示材料对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2、σs屈服强度----表示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最低应力,表示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3、σ0.2屈服强度----试样产生0.2%残余应变时的应力值为该材料的条件屈服。
4、δ伸长率----塑性的大小用伸长率δ表示。
5、HBS布氏硬度---以300Kg的压力F将直径D的淬火钢球压入金属材料的表层,经过规定的保持载荷时间后,卸除载荷,即得到一直径为d 的压痕。
6、HRC洛氏硬度---是以120o 的金刚石圆锥体压头加上一定的压力压入被测材料,根据压痕的深度来度量材料的软硬,压痕愈深,硬度愈低。
7、σ﹣1(对称弯曲疲劳强度)---表示当应力循环对称时,光滑试样对称弯曲疲劳强度。
8、K1C (断裂韧性)---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
1-2、试分别讨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适用及不适用于什么场合?1、布氏硬度 适用于退火和正火态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工件,不适用于太薄、太硬(﹥450HB)的材料。
2、洛氏硬度 适用于检测较薄工件或表面较薄的硬化层的硬度,适用于淬火态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工件不适用于表面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工件。
3、维氏硬度 适用于零件表面薄硬化层、镀层及薄片材料的硬度,不适用于退火和正火及整体淬火工件。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2-1、名词解释1、 晶体---指原子(原子团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形状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的物体。
2、 2、非晶体---组成物质的原子是无规律、无次序地堆聚在一起的物体。
3、单晶体---结晶方位完全一致的晶体。
4、多晶体---由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
5、晶粒---每个小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外形。
2-2、何谓空间点阵、晶格、晶体结构和晶胞?常用金属的晶体结构是什么?划出其晶胞,并分别计算起原子半径、配位数和致密度?1、空间点阵---为了便于分析各种晶体中的原子排列及几何形状,通常把晶体中的原子假想为几何结点,并用直线从其中心连接起来,使之构成一个空间格子。
工程材料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力学名词解释应变(strain):为一微小材料(元素)承受应力时所产生的单位长度变形量(力学定义,无量纲)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恢复其原来形状,这种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
重要特征:可逆性、胡克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适用于一切固体材料的弹性定律,它指出: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4)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永久不可恢复的变形。
(5)断裂(fracture,rupture 破裂、crack 裂纹):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裂纹以至断开的现象。
脆性断裂(未发生较明显的塑性变形)、韧性断裂(发生较明显的塑性变形),宏观特征(1)弹性(elasticity):是指物体(材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发生形变后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的一种性质。
(2)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恢复其原来形状,这种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
(3)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modulus of elasticity):是表征材料弹性的物理参数,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E=σ/ε,也是材料内部原子之间结合力强弱的直接量度。
(4)刚度(stiffness):指物体(固体)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可用使产生单位形变所需的外力值来量度。
刚度越高,物体表现越硬。
(5)弹性比功(elastic specific work):表示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弹性比能、应变比能,决定于弹性模量和弹性极限(即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6)滞弹性(anelasticity):在弹性范围内加快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7)循环弹性(cyclic elasticity):在交变载荷(振动)下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_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2.抗拉强度:材料发生均匀变形和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3.屈服强度: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值4.塑性: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不断裂的能力5.硬度:反应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它表达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6.相变:相的分解,合成,转变的过程7.冷加工:将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8.热加工:将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9.热处理:就是将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使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获得预期的性能10.马氏体:碳溶于a-Fe且含有大量的饱和碳的过饱和固溶液,具有高硬度,是盘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为亚稳定相11.淬火:将钢加热至高温奥氏体状态后急冷,使奥氏体过冷到M s点以下,获得高硬度马氏体工艺12.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的方法13.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先得到马氏体,然后通过低于A1的500~650度加热获得回火朔氏体14.表面淬火:紧紧对工件表面层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15.渗氮:将钢体在氨中加热至低于AC1,一般如500~600度,活性氨原子在a-Fe中就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被工作表面吸收并向内扩散的方法16.结构钢:制造机械零件用的钢17.优质结构钢:Ws,Wp均≤0.035%的碳钢18.合金结构钢:在优质碳素结构中加入合金元素得到的钢19.工具钢:用于制造工具,模具制造的钢20.灰铸钢:c以片状是的分布靠在的铸体简答:1什么是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各自有什么性能:固溶体是溶质原子溶于固态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
性能:它保持溶剂所固有的晶体结构,但溶质原子溶于溶剂中,引起晶体常熟改变,并导致晶体畸变,使塑性变形抗力增大,从而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增高,塑性降低。
金属化合物:金属与金属元素间及部分非金属元素间具有金属特性的化合物。
性能:很高的熔点,硬度和较大的脆性。
工程材料题库(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1.断裂韧性(度)K2. 过冷度 3变质处理4.同素异构转变IC5.调质处理6.屈服现象7.相8.枝晶偏析9.形变(加工)硬化10.热处理11. 组织 12. 扩散13.工程材料 14. 晶体 15. 合金 16. 固溶体17固溶强化 18. 淬火 19.热变形 20.冷变形21.再结晶22、残余奥氏体 23、临界(淬火)冷却速度 24、间隙固溶体25.马氏体 26、细晶强化 27、回火稳定性 28、淬透性29、强度 30、硬度 31刚度 32、弹性模量33、塑性 34、冲击韧性 35、屈服极限 36、条件屈服强度37、疲劳极限 38、晶体结构 39、晶格 40、晶胞答案::材料有裂纹存在时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
1.断裂韧性(度)KIC2.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3.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中加入高熔点或难熔的孕育剂或变质剂作为非自发晶核的形核核心,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的方法。
4.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
5.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6.屈服现象:金属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
7.相:凡是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元素不一定单一。
8.枝晶偏析:当冷却速度较快时,原子扩散速度不均匀而造成的结晶后的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形变(加工)硬化:金属在冷态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10.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
11.组织:用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到的材料的微观形貌,它可以是单相的,也可以是由一定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方式的多种相组成。
12.扩散:原子在晶体中移动距离超过其平均原子间距的迁移现象。
13.工程材料:以强度、韧性、塑性等机械性能为主要要求,用于制作工程结构和零件、工具及模具的材料。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金属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填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金属充型能力。
顺序凝固:为了避免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所谓顺序凝固是指通过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装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的部位凝固,最后是冒口本身凝固。
按照这样的凝固方式,先凝固区域的收缩由后凝固部位的金属液来补充,后凝固部位的收缩由冒口中的金属液来补充,从而使铸件各个部位的收缩都能得到补充,而将缩孔移至冒口中。
冒口为铸件上多余的部分,在铸件清理时将其去除。
为了实现顺序凝固,在安放冒口的同时,还可以在铸件某些厚大部位放置冷铁,以加大局部区域的凝固速度。
砂型铸造:指用型砂制备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
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准备和工艺过程三个环节。
压力加工:指在不破坏金属自身完整性的条件下,利用外力作用使金属产生塑形变形,从而获得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由于这种加工方法主要依靠金属具有的塑形变形能力对金属进行加工,故又称塑形加工。
锻造:将固态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塑形变形,把坯料的某一部分体积转移到另一部分,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内部质量的铸件的工艺方法。
热处理:将金属工件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保持预定的时间,再以预定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综合工艺方法。
在对金属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金属工件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其内部组织或相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应的性能也发生了变化。
固态相变:固态材料在温度压力改变时,其内部组织或结构发生从一种相态到另一种相态的转变,导致合金特性发生变化,称之为固态相变。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缓慢冷却到600℃以下,再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正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并保温,出炉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淬火:吧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经保温后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称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集名词解释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
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
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
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
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
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却在室温下获得不温度的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20.G 5.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21.G 18.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22.G 19.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这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3.G 21.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
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24.G 14.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25.H 16.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6.H 38.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滑动变形的现象。
27.H 39.滑移系: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
28.H 46.回复:是指在加热温度较低时,由于金属中点缺陷及位错的近距离迁移而引起的晶内某些变化。
此时,加热温度较低,原子活动能力较小,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明显变化,力学性能变化亦不大,仅强度和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
29.H 61.回火: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至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的一种工艺操作。
30.H 62.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时的冲击韧性并不总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简单地增加,有些钢在某个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显著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31.H 67. 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为改善组织与性能有意加入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由原料中或冶炼中带入的少量有害元素称为杂质元素。
32.H 69.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33.H 78.灰铸铁:石墨呈片状的铸铁。
34.H 85.黄铜: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35.J 6.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36.J 7.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
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37.J 8.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38.J 10.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39.J 12.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
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40.J 15.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41.J 34.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称为晶粒度。
42.J 40.细晶强化:晶粒越细,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同时塑性、韧性越好,称为细晶强化。
43.J 42.加工硬化: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硬度增加,而塑、韧性降低,这一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形变强化44.J 75.晶间腐蚀:不锈钢中碳化物在晶界处析出造成的腐蚀。
45.J 84.简单硅铝明:含12%Si的铸造铝硅二元合金。
46.K 11.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47.K 79.可锻铸铁:石墨呈団絮状的铸铁。
48.L 3.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9.L 31.莱氏体:共晶转变产物为莱氏体,莱氏体是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呈蜂窝状。
50.L 49.临界变形度:当变形度达2%~10%时,金属中只是部分晶粒变形,变形极不均匀,再结晶时晶粒大小相差悬殊,大晶粒容易吞并小晶粒而长得更大,因而再结晶后晶粒特别粗大。
此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生产中应尽量避开临界变形度。
51.L 51.临界冷却速度:V临冷却速度线恰好与C曲线的鼻尖相切,它表示奥氏体在冷却时中途不发生转变,而直接转变为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之为“临界冷却速度”。
52.L 71. 冷脆性:磷溶入铁素体降低钢的室温塑性和韧性,并且使钢的脆性转变温度显著提高,使钢变脆的现象。
53.M 64.马氏体:碳在α-Fe中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54.N 72. 耐回火性:同回火稳定性。
55.N 20.凝固和结晶: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
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晶体,我们称之为结晶;另一种是形成非晶体。
56.N 41.弥散强化:当第二相以弥散质点分布在晶内,虽然塑、韧性稍会降低,但却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并且质点越细小、弥散度越大,合金的强度、硬度越高。
这种强化方式称为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它是合金的主要强化方法之一。
57.N 44.内应力:是指外力去除后,残留在金属内部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
产生内应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变形不均匀所引起的。
58.Q 45. 去应力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以去除应力的退火。
59.Q 77.球化处理:在液态铁水中加入球化剂使石墨由片状转变为球状的处理工艺。
60.Q 80.球墨铸铁:石墨呈球状的铸铁。
61.Q 86.青铜:除黄铜和白铜以外的铜合金。
62.R 4.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63.R 50.热(塑性)加工:从金属学观点看,把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加工称为热塑性加工。
64.R 68. 热脆性:钢材热轧或锻造时由于低熔点相的晶界处的过早融化,导致钢沿晶界开裂的现象。
65.R 74.热硬性:钢在一定温度下仍能保持高硬度的性能。
66.R 81.蠕墨铸铁:石墨呈蠕虫状的铸铁。
67.S 83.时效处理:把经固溶处理后的合金加热保温一定时间从固溶体中弥散析出细小化合物,使合金强度和硬度提高的工艺。
68.S 65.索氏体(S):珠光体型3种组织中的一种,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片层间距中等。
69.S 73. 水韧处理:将铸造后的高锰钢加热到1050~1100℃使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中,然后迅速水冷以获得全部奥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70.S 76.石墨化退火:将渗碳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得到石墨的热处理工艺。
71.T 23.同素异构转变: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晶体结构呈不同类型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72.T 29.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73.T 55.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1、A3、Am)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炉冷、坑冷、灰冷)进行冷却的一种操作工艺。
74.T 63.调质:生产上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75.T 66.托氏体(T):珠光体型3种组织中的一种,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片层间距最小。
76.W 13.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77.X 17.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78.X 37. 相组成物:组成合金相的独立部分。
79.Z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80.Z 24.组元:相图中,组成合金的最简单、最基本、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称为组元。
81.Z 25.组织:用肉眼或借助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金属内部的情景,即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82.Z 27.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做枝晶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