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英语写作负迁移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析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析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析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在国内英语教育中非常普遍,给学生的英语写作
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控制和减少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英语语感训练,引导学生从英语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
英语语言。

语感训练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文化交流来实现,让学生感受英语表达的魅力和
流畅性,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英语写作技巧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语法训练,学习并掌握英语写
作的常用套路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课堂作业、批改和改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找
到并纠正汉语负迁移现象,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影视、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逐渐习惯使用
英语思考,培养出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样一来,学生会逐渐掌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技能,提高英语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汉语负迁移现象在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
键是教师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英语语感训练和技巧培养,让学
生逐步摆脱汉语思维的束缚,掌握英语表达的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表达
能力。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作者:邢树娜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26期对于许多大学生,写作通常是件颇为头疼的事。

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所写的作文仍然不太像英语文章。

观点、想法很好,可写下来以后别人却不太明白。

教师也常感到困惑,自己改得很辛苦,学生的进步却不大,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习惯用母语的思维来表达思想。

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外国语言就意味着学习一套新习惯。

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习惯必然会对新习惯的学习产生影响。

学习外语也是一样。

母语中与外语相似的地方就会促进外语的学习,而有差异的地方就会阻碍外语的学习。

当然,差异越大,困难就越大。

心理学上把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称为“迁移”(transfer)。

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一、汉语负迁移在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典型错误分析本文对学生英语写作中典型的语际错误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句子结构和词汇搭配两方面来分析。

1. 词汇方面(1) 词汇冗余。

学生在词汇选择方面往往表现为冗余累赘,原因在于他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不够确切。

如他们通常会把简单的a desk写成a book desk或a writing desk,也不知道a dance和a study可代替a dance party和a study room。

(2)生搬硬套。

学生受汉语传统思维影响,常常会对一些英语词汇按汉语习惯进行误编,强把一个个汉字和英语单词“配对”,其后果是或词不达意,或闹出大笑话。

典型的错例包括:把“吃药”写成“eat medicine”,把“注意身体”写成“notice your body”,把“就业问题”写成“employment problem”,甚至把“光阴似箭”写成“Time flies like arrow”。

汉语思维负迁移 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汉语思维负迁移 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汉语思维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一、影响
1. 语法错误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初中生很容易在英语写作中犯下语法错误。

在英语中动词时态的使用和词序的排列,都与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生很容易出现错误。

2. 词汇选择
3. 句式表达
汉语和英语的句式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很容易受到汉语句式
的影响而出现句式表达不当的情况。

在汉语中,修饰语通常放在名词的后面,而在英语中
则放在名词的前面,这种差异容易导致初中生在写作中出现句式错误。

二、对策
针对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学校和老师们可以设置相应的语法训练课程,针对英语语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

为了解决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词汇选择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词汇训练,引导
学生在写作中使用更加准确的词汇,提升他们的词汇水平。

4. 多角度比较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之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比
较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法、词汇和句式结构特点。

5. 鼓励练习
学校和老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英语写作练习,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让学生通过
实际的写作练习来加深对英语写作的理解和掌握。

汉语思维的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写作存在一定影响,但通过学校和老师们的合理对策
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这一难题,提升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希望通过不断的
努力,初中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写作技巧,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潮流。

汉语思维负迁移 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汉语思维负迁移 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汉语思维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汉语思维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有一些对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第一,加强英语语法学习。

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差异较大,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容易出现语法错误。

应重点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理解英语句子的构成和用法,并结合实际写作进行练习。

第二,扩大英语词汇量。

中文和英文的词汇选用和用法也存在差异,所以要培养良好的英语词汇积累习惯。

学生可以通过背单词、多读英语文章、参加英语角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并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英语写作。

学会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中文和英文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所以学生需要通过多读英语文章、欣赏英语写作范文等方式来学习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要尝试多种句子结构的运用,提高写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四,开展英语写作训练。

只有通过实际写作训练,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同时请老师或同学进行修改和评价,从而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第五,注重英语写作技巧的培养。

学习英语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运用适当的过渡词、清晰地陈述观点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英语写作相关的技巧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要想克服汉语思维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学生应该加强英语语法学习,扩大词汇量,学会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实际写作训练,并注重英语写作技巧的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论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

论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
’))/ 年0 第 ), 期 面。教师逐步养成 了良好 的社 会公 德, 和 谐的 家庭美 德, 奉 献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 思想品德。为以德立 教奠定了坚 实的 师德基础。 (四) 高校突出以德立教, 要变革德育观念和 内容 现在总有人认为德育 “ 无 关论” “ 到 顶论” 、 或 “ 结 症论 ” 等, 这些观念是导致德 育滑坡的重要因素。 党和国家非 常重 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并作为高等教 育的重中 之重。毋 庸置疑, 重视 德育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 时代 前进的脉搏, 永恒追求的目标, 坚定不移的原则。 传统的德育 模式 存 在一 定 的弊 端, 采 取空 调 说 教的 方 式, 学生难以 接受或效 果不大, 在 内容 的选择 上无 非是 爱国 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学生只能沿着单一 的方向发 展。以管 理的需要 来要求 行为规 范, 采取禁、 防、 堵的 办法, 这只能 是 “治标不 治 本” 结 果是 用 心 良苦, 收效 甚 微, 培 养 的学 生 是 “语言的巨人、 行动的矮 子” 。高 校应突 破传统 的德 育模式, 重视学生的个体存 在, 重视道 德固 有的主 体性, 重 视现代 社 会对大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精神的呼 唤, 当 务之急就是 要加 大对德育观念的转 变, 加速对 德育 内容的 变革, 是 教育理 念 上的一次深刻 革命。贯 彻 “ 以德 治国” 和 “ 构 建和 谐社 会” , 标志着在德育思想上和具体行动中, 有一 个大突破、 大飞跃、
教 育研究
大提高, 预示着一 场创新性的德育改革即 将兴起。会 促使我 们重新认识德育功能和德育价值的定 位, 应 定在大学 生整体 素质全面发展上, 将教育的大视野从智力领 域扩展到 非智力 领域, 致力于 发 现和 开发 蕴 藏在 学 生身 上的 潜 在创 造性 品 质, 从文 化知识、 专业技能教育中伸展 到学生的 精神世界, 要 更多地关心大 学 生的 理 想信 念、 思 想品 质和 道 德人 格的 教 育。! 注释 [! ] 黄济 " 教育哲学 [ #] " 北京: 北京 师范大 学出版 社, !$%& [’ ] 孙启元 " 教 师道 德概论 [# ] " 北京: 科 学技 术文 献 出版社, !$$’ [( ] 宋惠昌 "“ 以德治 国” 学习 读本 [ #] " 北 京: 中共 中 央党校出版社, ’))! [* ] 杨邓红 " “ 以德治国” 刍议 [ +] " 湖北师范 学院学 报, ’))( , (* ) ’, —’$ [& ] 陆炳坚 " 试论 “以德治国” 在学校工作中的实践 [-] " 左庆润, 李立一 " 中 国师 德论 坛文 选 [ .] " 北 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 , ,/( —,/* [ 责任编辑: 一然]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析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析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析汉语负迁移是指在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中,由于中文语义、句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英语表达能力的不足或者错误。

这种负迁移现象在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词汇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句子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准确等方面。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出现词汇拼写错误。

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特点不同,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容易将中文词汇的拼写误用于英文中,或者将英文词汇按照中文的拼写规则进行拼写。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拼写错误,从而使得文章的表达不够准确。

受中文语法的影响,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出现语法错误。

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中文中的主谓宾结构,在英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连词或者变换句子结构来表达,这样的差异容易导致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可能会出现句子结构混乱的问题。

中文中的句子结构灵活,常常通过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然而在英文中,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不同,主要通过词序的变化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中学生容易将中文的句子结构应用于英语写作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的问题。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常常不够准确。

中文中存在很多词语的多义性,例如中文的“事情”一词可以指代很多不同的事物,而在英语中,词语的表达往往更加精确和准确,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词义。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没有正确理解词义的辨析,导致语言表达不准确。

针对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提升词汇意识,加强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掌握英语词汇的拼写规则。

加强语法学习,通过对比中英语法结构的差异,加深对英语语法的理解。

培养正确的句子结构意识,通过模仿和练习,熟练掌握英语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

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浅谈汉语思维对大学英语写作的负迁移及教学策略

浅谈汉语思维对大学英语写作的负迁移及教学策略
li o n t t l e - d ct r’ d l m a. e r o o i- - o o S i em ”
三、 对于摆脱汉语思维对英文写作产生负迁移 的几 点教学对策
( 正确认识“ 一) 负迁移 ” 并引导汉语 思维 向“ 正迁移 ’ , 转变 当母语 的语言知识与英语 的某些句 式及 表达方式不一致 时, 母语的思 维常常会影响干扰英语 的习得 , 至导致语 言错误 。对待母语迁移 的态度 甚
( 词 汇 方面 一)
语 本族人 似乎更 乐于活 用习语 : 或砍头 去尾 , 或添枝加 叶 , 反其意 而用 或 之, 给人耳 目一新 的感 觉。比如莎士比亚 的悲剧 《 哈姆 雷特》 中的一句独 白
“ o b o n t t b — h t i a q e t o . T e r o o e ta S u s i n ”就 可 活 用 成“ o T

定程 度 上对提 高英语 写作 水平 起 着 干 扰 作 用 。本 文 通过 对 比汉语 思维 与英 语 思维 的差 异 , 分析 母语 思 维对英 语 写作 的负 迁移 问题 , 并从教 学 角度提 出相 应 的解 【 关键词】 思维 模式 中图分类 号 :3 5 H1

决方 法 。
负迁 移
如果说汉语思维对词语用法和句法构造 问题的影响属语言范 畴, 那么 语言风格 中的汉语思维影 响问题则属于 非语 言因素 。英语用语简 朴, 汉语 用词华丽 ; 英语 是写实语 言, 汉语是 写意语言 ; 英语句子偏 长, 汉语句子偏
事讲究天时地利人 和。 中国人在思想 意识 、 思维模 式上倾向于求整体 。 缺乏 竞争意识, 并且 空间意识较弱 。在篇章结构 的布局上表 现出把思想发 散出 去还可 收拢回来落 到原处, 甚至避开主题 。这种思 维模 式也决定 了其表 达 方式 。而西方 国家工 商业 、 航海 业发达。西方人 由于经 常与外界交流和 竞 争, 思维视野不受地域 限制 , 向于重视空 间 。外 向型思维导致 了他们 求 偏 新、 求变 的性格 与思维方式 。 受两种不 同思维方式 的影 响, 中国人 的语 言含 蓄、 委婉 。段落组织体 现出螺旋式 模式 , 即从多侧面 迂回表达而 不直接 写 明。 言表述含糊 , 语 跨度 大、 好比喻、 不太注重形式逻辑 , 但形散而神不散 的

汉语的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与解决策略

汉语的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与解决策略

1及 物动 词和不 及物 动词混 淆 、 () i o nwe i ( i o eyt i 1 I dn t s r m.I dn t l hm) d a h d r o () r g tosre ote e pe oe e r dy( sre 2 We e a mu h ev o lwh lh at l. e t t hp e 将 v 后面 的 t 去掉 ) o

( ) 言 迁 移 一 语
选取 的例 子() ) as e和 sre 1 2中 nw r e 在英语 中分别是 不及物 和 ( v 不及 物动词 , 与它 们在汉 语 中的情 况不 完全相 同, 这 因此 写作时 没 有进 行思 维转换 的 中国学 生常 常察觉 不 到这些 差异 , 是信手 拈 总
写 作时常被 中 国学生忽 视 的还有 隐藏在词 语表 层概念 意义之 下的感情 色彩 。在 作文 中当很 多学 生都谈 到 fsfo atod容易促成 肥 胖 时, 中都有一 个类似 的句 子, : ) h fsfo n k p o . 文 即 ( T e ato d a ma e e p 5 c
” 言迁移 ” 语 的概念 是 l 5 年 L d 97 a o在 他 的 《 跨文 化语 言学》 (i uscAc sC lrs 书中提 出 的。 国应 用语 言学家 Tr Ln iis r s u ue) g t o t - 美 e— e c di n eO l n强调语 言迁 移是 一种 ” 语言影 响” 种影 响源 于 目的 跨 , 这 语和 学习者 已习得或 未 习得 语言间 的异 同, 过学 习者 自觉 或不 自 通 觉地 对 目的语的某 些成 分做 出不一 定符合 实际情 况 的判 断 而起作
理 研究 论
商 品与 质 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及应对策略
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能较为明显的感受到学习障碍,这种障碍比较大程度是源自于我们的母语汉语。

本文以高职高专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着力研究英语写作上的汉语负迁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进一步促进英语的学习。

母语汉语负迁移英语写作一、在进行英语学习时,我们通常把英语分为听,说,读,写四部分,写作放在最后,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前面三部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

而经过笔者的考察与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出现和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障碍。

这些问题和障碍不少是由于我们的母语汉语所带来的。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母语负迁移。

在中,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称之为正迁移,相反,汉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各种障碍,消极作用称之为负迁移。

在英语的学习中,汉语对英语的迁移现象随处可见,影响也极为广泛且深刻。

本文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就汉语母语对英语写作产生的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汉语与英语的构词法不同
汉语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在进行构词时通常都有规律可行。

如在表示食物时,“肉”是作为整个肉类的总称。

而涉及到具
体的某种类时,通常在前面加上某种类即可。

如“猪肉”,“牛肉”,“羊肉”,然而,对应的英文却并不这样表达。

猪肉的英文是“pork”而非“pig meat”,牛肉叫“beef”而不是“cow meat”羊肉则称之为“mutton”。

除此之外,英语还有单复数,可数与不可数之分。

复数名词也有加-s,-es或y变i再加-es之分,种类较多。

而在汉语中,此种现象并不存在,在进行遣词造句时中文并不受影响,换成英文,则会导致错误百出。

如汉语“我有很多朋友”学生常会写成“i have many friend.”friend在这里显然是复数,需要在词尾加上“s”。

但中文我们并不对此做要求。

一个单词可以直接表示单复数形式。

(二)汉语与英语的语法表达差别巨大
汉语中对于谓语动词时态的表达,通常可以用个别词汇来集中体现。

并不存在数的关系。

如进行时态用“正在”一词,如“我们正在吃早餐”。

过去时态用“了”,如“我们吃了早餐”。

将来时态用”将要,马上”等词来表示。

如“我们马上要吃早餐了”。

标志性极为明显,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

换做英文,进行时动词变化规则是“be的某种形式+doing”,be还有“am,is,are,was,were”这五种形式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选择哪种,不仅要看主语的人称和数,还要看事情发生的时间,在使用起来无疑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

中国学生在写作时,通常只考虑到动词加上ing的形式,以和中文的进行对应。

往往忽略数和时态的变化。

某些单词或结构还存在着固定的语法搭配。

例句:
1.i suggest have a rest。

2.there have many sheeps beside the river.
例句1中 suggest +doing是固定结构,此种表达显然错误,正确的是isuggest having a rest。

而例句2中,在表示事物上的“有”时英文采用“there be”句型,中文不管是人还是事物都只用一个词“有”来表示。

因此就出现了there have的错误。

同时,sheeps 单复数同行,并不需要在词尾加上“s”,而中国学生此时又会出现语法混乱在词尾加上“s”。

正确的语句应是:there are many sheep beside the river.
(三)汉英文化习惯差异
两种语言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的国度均有所不同,所造成的文化差异自然是非常大的。

从语态来看,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但从文化使用习惯来看,英语往往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而汉语则用主动语态来表达。

汉语:解决此问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通常中国学生是翻译为:solving the problem needs joint efforts of the two parties.初看并无语法错误,是直接根据我们的汉语习惯来翻译的。

但是从英语习惯的角度来看,更为准确的写作方式是:the joint efforts are needed from the two parties. 在进行整体写作时,中国学生的习惯是进行大幅度铺垫然后逐渐显现主题,而外国人写作则喜欢直接切入主题,力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

这与我们所处的国度,使用的两种不同的语言导致的文化差异也是密切相关的。

二、解决汉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汉语负迁移问题的探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改进:
(一)巩固学生的英语语法,及时提出英汉语法的异同
语法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除了能授予学生英语的语法外,对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语法上的异同,如构词,固定搭配,时态等要进行积极的分析和举证,并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以加深印象,让学生能尽量地克服母语带来的写作障碍。

(二)大力提倡英语的朗读和阅读训练
英语的四大版块“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进行适度的英语朗读和阅读训练,能让学生了解大量的英语使用习惯,形成英语的思维定性。

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先把写作背景资料整合成中文文章,再把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这一过程。

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英语写作的准确度。

(三)导入英语范文,发挥模仿的积极作用
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中,好的文章可以作为范文,让大家共同学习,既可以模仿其写作的框架格式,也可以模仿其中的特色句子。

通过模仿,能够比较直接的达到摆脱汉语写作方式的目的,同时多模仿使用地道的英语句子和表达方式,最大程度发挥模仿的积极作用。

(四)课堂多介绍英美文化背景和历史
任何语言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背景。

了解一门语言的历史有助于
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更好地运用该语言。

可以多听英文广播,阅读原版英语文章或书籍,观看英文电影,直观的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降低汉语带来的负迁移。

三、结语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我们进行英语的学习时必然会带来负迁移。

这种迁移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本文分析了负迁移的原因,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正确对待汉语负迁移。

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负迁移带来的不良后果。

同时寻求更好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 michael swan. the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 o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us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评述[j].解放军外
国语学院学报,2003,(2).
[5]侯宁海.英语正误辨析手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