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合集下载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及翻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及翻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及翻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及翻译孟子关乎苍生,就在于他能从百姓的生存实际出发,将对百姓的关怀转变成向诸候进献良策的理论根据,阐述维护百姓生存的基本要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作者】孟子弟子【朝代】先秦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东。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以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以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以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以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寡人之于国也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抄写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抄写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抄写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寡人之于国也》的原文及翻译
2.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3.对文章进行抄写和解读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古代中国的散文,原文以及翻译如下:
原文: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国之不存,寡人之过也;国之兴,寡人之功也。

翻译:我对国家尽心尽力,如果国家不能存在,那是我的过错;如果国家繁荣昌盛,那是我的功劳。

这篇文章主旨是强调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表现了君主的自信和豪迈。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启示,即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尽心尽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下面是对文章的抄写和解读: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这句诗意味深长,表明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对工作和事业的投入和付出。

国之不存,寡人之过也。

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国家不能存在,那是作者的过错。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如果自己的事业或工作不能成功,那是自己的责任。

国之兴,寡人之功也。

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国家繁荣昌盛,那是作者的功劳。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如果自己的事业或工作取得了成功,那是自己的成就。

综上所述,《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强调了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表现了君主的自信和豪迈。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

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篇1《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如下:1、原文: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弟子【朝代】先秦译文对照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注释:(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g)。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

(9)无如:没有像……。

(10)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加,副词,更、再。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翻译

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他善用的“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分析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所谓“引君入瓮”,就是论辩中常用比喻说理,且比喻之后连带反诘句而向对方发难,逼其回答,对方不回答则已,答则中其圈套,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的一种论辩方法。孟子面对第一部分梁惠王的提问,不直接回答原因,却设个圈套。总体上用刚打仗来比喻治理国家,用战败一方弃甲曳兵而逃来比喻没有治理好的国家,用逃跑了一百步比喻邻国,用逃跑了五十步比喻梁惠王。然后再提出问题;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怎样?逼使梁惠王回答,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这也是逃跑。这样,梁惠王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跳进了孟子设的圈套,承认了自己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没能实行仁政。因此,不能希望民之加多。
本文运用排比和对偶,来加强文章的气势,来加强文章的节奏感,如“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一连三个“……不可……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连二个“……者……矣”。这种排比的写法,迭用相同的句式,把文章的气势积蓄起来,加强了论辩的力量。
《寡人之于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足最大限度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使其乐其所为,这是仁政的具体表现。梁惠王自己也许确实是尽心于赈灾救民,但是这实际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而已。而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也许邻国之政真的没有梁惠王用心,也许是邻国采取了更好的措施或是运气的作用没有发生太多的自然灾害,因而也就没有太多的赈灾救民的举动,不管如何,结果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通过分析,在梁惠王提出疑问的过程中已将自己“民不加多”的原因揭示出来了,因此孟子小试牛刀就解决了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他自认为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了,因为他在河内发生饥荒时,将河内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并将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当河东发生饥荒时,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然而,他发现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自己的百姓也没有增加,因此感到困惑。

孟子用战争做比喻,向梁惠王解释了这个问题。

他说,如果两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战败的一方会丢弃盔甲和武器,然后逃跑。

有些人可能会跑五十步,而有些人可能会跑一百步。

如果跑五十步的人嘲笑跑一百步的人,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梁惠王回答说,这两者是不同的,跑五十步只是没有跑完全程,但也是逃跑。

孟子接着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应该期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的百姓多。

要想让百姓增多,就必须实行“仁政”。

他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使粮食丰收;不用细密的渔网捕鱼,使鱼鳖繁殖;按照季节砍伐树木,使木材得到充分利用。

这样,百姓就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满足,不会有过多的怨恨和不满。

孟子还提到了“王道”的概念,即通过实行仁政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百姓才能拥戴统治者。

梁惠王听了孟子的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改正。

他说,如果能够实行“仁政”,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归顺他,国家就会变得强大。

在当今社会,孟子的“仁政”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府应该关注民生,为百姓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高二语文课本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导读: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

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亦然:也是这样。

无如:没有像……。

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加,副词,更、再。

好战:喜欢打仗。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

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是很尽心了。

河内遇到饥荒,就将那儿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转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这样做。

了解邻国的政治,也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翻译
翻译:
“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
语出: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文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意思是: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
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简要分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

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

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

《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及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及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及译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 亦然:也是这样。

9. 无如:没有像……。

10. 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小编整理了关于《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希望同学们更好的了解这篇文章和内容,也更好的了解关于孟子的事迹和思想等资料,希望《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和裨益,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分享吧!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

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高二语文课本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语文高二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原文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注释字词注释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孟子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古今异义。

古义: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辞。

今义:孤单无伴的人。

之:助词,取独。

于:介词,对于。

尽心:竭尽心力。

焉耳矣:焉、耳、矣均为语气词,可译为“啦”。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竭尽心力啦。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河内:黄河以北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则:连词,便,就。

移:使动用法,使⋯⋯迁移。

其:代词,那里。

民:百姓。

于:介词,到。

粟:小米。

此处泛指粮食。

河东:指黄河以东的魏地,今山西安邑一带。

亦:也。

然:这样。

黄河以北遭了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是这样。

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察:考察。

之:助词,的。

政:政事,政令。

无:没有。

如:像。

之:代词,这样。

民:百姓。

加:更。

何:为什么。

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谁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更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更多,为什么呢?”4.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对:回答,对答。

好:喜好,喜欢。

战:动词作名词,打仗,战争。

请:请允许我。

以:介词,用孟子回答说:“大王喜好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比喻吧。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填然鼓之:咚咚咚地击鼓进军。

填:拟声词,咚咚咚。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击鼓为进军的信号。

之: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补足音节。

兵:兵器。

刃:刀锋。

既:已经。

接:接触。

弃:抛弃,扔掉。

甲:铠甲。

曳:拖着。

兵:兵器。

而:连词,表修饰。

走:逃跑。

或:有的人。

而:连词,表修饰。

止:停止,停下脚步,不跑。

咚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刀锋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下来。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介词,凭。

笑:嘲笑,耻笑。

则:那,那么。

何如:怎么样。

凭自己只逃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7.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只是,不过。

耳:语气词,而已,罢了。

是:代词,这。

走:逃跑。

(梁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8.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如:如果。

知:知道,懂得。

此:代词,这个道理。

则:那么。

无望:古今异义。

古义:两个词。

无:同“勿” ,不要。

望:希望,奢望,指望。

今义:是一个词,“没有希望”的意思。

民:百姓。

之:助词,取独。

于:介词,比。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指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违:耽误。

农时:农业生产的季节。

谷:泛指粮食。

胜:尽。

不可胜食:吃不完。

数:细密。

罟:渔网。

洿:池塘。

鳖:甲鱼。

斤:斧子。

以:介词,按照。

时:季节,时令。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细密的渔网不进入到池塘(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完。

拿着斧头按季节到山林里(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10.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是:代词,这。

使:让。

养生丧死无憾: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

养生:古今异义。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

丧:办丧事。

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

憾:遗憾。

王道:指用仁政治天下。

之:助词,的。

始:名词,开端。

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

百姓对养活家小,葬送死者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之:助词,的。

宅:住宅,宅院,人们居住的房舍。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之: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补足音节。

以:介词,用。

可以:古今异义。

古义:两个词。

可:可以。

以:凭借。

今义:一个词,表示“同意” 、“认可”等意思。

衣:名词作动词,穿,穿上。

帛:丝织品的总称,这里指丝织品缝制的衣服。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用桑树种植在那里,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1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豚:小猪。

彘:猪。

之:代词,这类。

畜:畜养。

无:同“勿” ,不要。

失:错过。

其:代词,它们。

时:时节。

鸡、猪、狗这一类的家禽家畜的畜养,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凭借它们吃肉了。

1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之:助词,的。

夺:妨碍。

其:代词,它。

时:季节,时令。

百亩大的田地,(官府)不要去妨碍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之家,可以凭借它不挨饿了。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周代叫“庠” ,商代叫“序”。

之:助词,的。

教:教育,教化。

申:指反复地说。

之:代词,百姓。

以:介词,把。

孝:指顺从并赡养父母。

悌:敬爱兄长。

之:助词,的。

义:道理。

颁白:头花花白。

颁:同“斑” 。

负戴:负担。

负:背负。

戴:顶在头上。

于:介词,在。

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讲给百姓听,头花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东西或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衣:名词作动词,穿,穿上。

黎民:百姓。

黎:众。

然而:古今异义。

古义:两个词。

然:代词,这样。

而:连词,表转折。

今义:一个词,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之:代词,这样。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吃上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非我也,岁也曰:食人食:吃人所吃的食物。

而:连词,表转折。

检:同“敛” ,收敛,积蓄。

涂:同“途”,道路。

饿莩:饿死的人。

莩:同“殍”,饿死。

而:连词,表转折。

发:指开仓放粮赈济饥民。

则:竟然。

岁:年成。

(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造成的,是年成不好所致。

1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是:代词,这。

何异:有什么不同。

于:介词,和。

而:连词,表修饰。

之:代词,代前面所说“人” 。

兵:兵器。

罪: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罪。

斯:则,那么。

之:助词,的。

焉:句末语气词。

这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

'有什么不同呢?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回来归顺了。

”1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是:代词,这。

何异:有什么不同。

于:介词,和。

而:连词,表修饰。

之:代词,代前面所说“人” 。

兵:兵器。

罪: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罪。

斯:则,那么。

之:助词,的。

焉:句末语气词。

这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

'有什么不同呢?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回来归顺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