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读书心得t体会感想
反杜林论读书心得
反杜林论读书心得篇一:《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摘要: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摘要》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
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杜林道德和法一、概论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
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
”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
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
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恩格斯反杜林论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对杜林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否定,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恩格斯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他指出,杜林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忽视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恩格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因为它能够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本质。
通过对杜林的批判,恩格斯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另外,恩格斯反杜林论还对杜林的社会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恩格斯认为,杜林的社会主义观点是空想的和不科学的,因为它忽视了社会的现实和客观条件,忽视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以阶级斗争为基础,必须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通过对杜林的批判,恩格斯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阅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我对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本质,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我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以阶级斗争为基础,必须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通过对恩格斯的思想和观点的认识,我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和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有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恩格斯反杜林论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恩格斯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会对恩格斯的思想和观点有更深的理解,也会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和发展有更高的期待。
反杜林论读后感[五篇]
反杜林论读后感[五篇]第一篇:反杜林论读后感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反杜林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在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关于《反杜林论》中的人权人权观念,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过程中提出的,它是完全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
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摇旗呐喊的“一般人的主权”、“个人的主权”等抽象的平等、绝对的自由,恩格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
在恩格斯看来,人是具体的,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只要阶级制度还存在于人类社会,这种抽象的平等和权利就是不存在的。
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宣称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最基本的人权,然而对于雇佣工人来说,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仅仅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命再生产,他们并不拥有所谓的“私人财产”,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的悬殊,必然导致社会地位、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因此,资产阶级大力鼓吹的“人权”,事实上只是虚无缥缈的。
二、关于《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平等观念“人生而平等”是自十八世纪至今广泛传播的命题,从人类学的意义上说,人作为同类具有相同性,应当是平等的。
这里所说的抽象的平等性,是人应当平等的一个自然性根据。
但是,从辩正唯物历史观来看,这个提法是不正确的,人生来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自然事实。
这个自然事实与人们在社会上是否被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一政治和伦理原则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不可能解释人在社会上为什么不平等的根源。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首先,恩格斯对于杜林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恩格斯在书中指出了杜林逻辑的局限性和错误之处。
他认为,杜林的逻辑形式主义过于偏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导致了逻辑和现实之间的脱节。
恩格斯认为,逻辑只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不能脱离实践和现实生活。
他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与思维的密切联系,批判了杜林的唯物主义。
恩格斯还对杜林的概念和类别进行了批评,认为他的概念是虚无主义的,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也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变化。
恩格斯提出了自己对概念和类别的理解,强调了辩证法的作用,认为概念和类别应该是发展和变化的。
其次,在我看来,恩格斯反杜林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阐述。
恩格斯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他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解。
他认为,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论,只有通过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和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认识。
恩格斯强调了科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而不是抽象理论,在研究中要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还介绍了辩证法的原则,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他还指出了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区别,批判了杜林过分偏重形式逻辑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阐述非常深入和精辟,对于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都有指导意义。
最后,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内容还包括对哲学史的回顾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恩格斯在书中对一些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他批判了康德的唯心主义和黑格尔的唯意志论,认为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片面把握。
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扩大贫富差距。
恩格斯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对未来社会的运作进行了设想。
我认为,恩格斯对哲学史和社会现象的分析非常深入和准确,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导读: 反杜林论读后感(一)《反杜林论》既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又阐述了无产阶级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基本理论原则,《反杜林论》是一部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同时又具有极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反杜林论》则诞生于马克思主义跌跌撞撞的发展史中一次错误的摸索。
19世纪70年代杜林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冠以“科学”的伪装的“杜林论”诞生:杜林着书立说,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着作,以假乱真,反对马克思主义。
杜林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成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这使当时的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扞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他必须批驳杜林主义。
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陆续发表。
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着名的理论巨着——《反杜林论》。
在《反杜林论》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思维和意识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意识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东西。
不应当使物质世界与思维相适应,而应当使思维去适应物质世界。
思维、意识来源于实践,它们也必须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果离开实践,它就会成为不可想象的东西。
在此,我认为《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取得的成就绝对离不开恩格斯与杜林两人的针尖对麦芒,他们二人一人抨击马克思主义,一人批驳杜林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不断完善《反杜林论》并最终完成一次质的蜕变。
在《反杜林论》一文中恩格斯提出了很多的观点,但是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恩格斯提出的对于“世界统一于什么”和“经济与政治暴力的关系”的观念给我带来的印象尤为深刻。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恩格斯反杜林论》是一部揭露和批判杜林唯心主义观点的重要著作。
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世界,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读完这部著作,我深受启发,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唯物主义世界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他指出,杜林的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它忽略了社会现实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把社会现象简单地归结为意识和观念的产物。
恩格斯认为,这种唯心主义观点是对社会现实的歪曲和误导,它掩盖了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使人们无法正确地认识和改变社会。
恩格斯还指出,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正确的世界观,它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检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世界。
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变社会。
恩格斯强调,唯物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指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泉。
通过阅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我对唯物主义世界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认识到,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它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检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世界。
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变社会。
我深信,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指南,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泉。
在《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社会,它使人们陷入贫困和奴役,使人们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决定了它的命运,它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矛盾,最终导致社会的崩溃和灭亡。
通过阅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社会,它使人们陷入贫困和奴役,使人们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我对于杜林社会学理论和福柯的批判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反杜林论》中,福柯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上。
杜林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他强调社会的功能和秩序,认为社会是通过各种社会机构和规范来维持秩序和稳定的。
然而,福柯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忽略了权力和知识的运作,忽略了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机制。
福柯指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整体,而是充满了权力斗争和知识生产的场所。
他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多元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社会的运作和秩序,但是它忽略了社会中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性。
福柯的批判观点提醒我们,社会学理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功能主义的视角。
权力和知识的运作对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从这些角度来重新审视社会的运作和变革。
另外,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福柯的批判观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福柯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它们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至关重要。
他对于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对福柯的批判观点的理解,我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和福柯的批判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社会的运作和秩序,但是它忽略了社会中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性。
福柯的批判观点提醒我们,社会学理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功能主义的视角。
反杜林论第一编读后感
反杜林论第一编读后感这一编里,恩格斯就像是一位智慧的武林高手,面对杜林这个到处乱出招的“半吊子”,轻松地见招拆招。
杜林啊,感觉就像个在科学和哲学领域里到处乱涂鸦的小孩,还自认为画出了绝世大作。
首先呢,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时候,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严谨的逻辑。
杜林提出的那些观点,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但是经不住细琢磨。
就像那种外表看起来华丽,但是一捅就破的纸灯笼。
比如说杜林对哲学体系的构建,他搞得那一套,完全是随心所欲,既没有尊重已有的科学成果,也没有遵循哲学发展的规律。
他就像个蹩脚的厨师,把各种乱七八糟的食材(概念)随便往锅里一扔,就想做出一道满汉全席,结果只能是一团糟。
而恩格斯呢,他从各个方面,无论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关系等,都条理清晰地指出杜林的错误。
这就像是拿着放大镜,把杜林那些隐藏在华丽辞藻下的荒谬之处,一个个地揪出来给大家看。
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解剖杜林的错误思想。
我觉得这一编对我的启发很大。
它让我知道,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不能像杜林那样想当然。
哲学不是可以胡编乱造的东西,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我们要是想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就得像恩格斯那样,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尊重科学,而不是靠自己的空想。
而且,这一编也让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之处,它就像一座灯塔,在思想的海洋里,照亮正确的方向,让那些错误的思想船只无所遁形。
读完之后,我就像是在思想的迷宫里被人牵着手,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出来,感觉一下子开阔了很多,再也不会被那些看似高大上,实际却漏洞百出的思想给忽悠了。
这就好比我以前是个容易被魔术骗到的观众,现在却像是知道了魔术背后所有秘密的人,不会轻易被那些假把式给迷惑啦。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批判谬论,捍卫真知--《反杜林论》读后感近日,有幸拜读了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的精选章节,深切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总体上说,《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批判了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其为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材。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错误的“杜林论”以假乱真的背景下完成的。
杜林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大官僚家庭,70年代,他著书立说,反对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作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这便是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必须批驳杜林。
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反杜林论》。
这一著作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思想,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等基本原理。
其中,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包含五个部分: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序言说明明了其出版的历史。
引论部分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
哲学部分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说明了其历史性和积极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第五章到第十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
读完《反杜林论》,我认识到自由与必然是解释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苏联文学家萨特的一本论述现代存在主义和现代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及其对他人、对自我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悟和收获。
首先,本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萨特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往往处于“虚无”的状态中,他们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目标,失去了自我。
这种虚无感使人们迷失,苦闷,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和意义。
我对这个观点深感赞同,社会的进步专注于物质和经济的发展,缺乏对个体内心的关怀和塑造。
我们常常忽略了对人的尊重,重视人的自我发展,而过分看重了人的物质财富和身份。
而现实重重的压力和繁琐的琐事也让人们的精力和时刻都被消耗着,无暇照顾自我的成长和追求自己真正的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虚无感有了更深的体悟,也更加明确了个人的自我努力和追求的重要性。
另外,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存在即合理”。
萨特通过描述恶人杜林的行为,揭示了人作为一个自由的存在者,要为自己的自由行为负责,并承担从行动中产生的后果。
每个人都是自己存在的创造者,没有人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其他人或外界的力量。
人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内心深处的真理要比表面的迷茫更加重要。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人们要对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进行反思,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意义和价值。
这使我意识到,我不能简单地接受他人对我的期待和评价,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找到自己真正的存在理由。
此外,书中还对他人对自我的影响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人的存在离不开他人的存在,他人对自我的看法和评价对自我的建构和形态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人们往往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去迁就别人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让我深思,我曾经为了迁就别人而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进而迷失了自我。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应该更加坚定地秉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总而言之,阅读《反杜林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反省和启示。
通过对现代社会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入剖析,萨特揭示了人的虚无感和迷茫感,以及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自由行为和存在状态负责的重要性。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恩格斯反杜林论》是一部批判哲学家杜林观点的重要著作,它对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辩证的分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恩格斯对杜林观点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首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指出,杜林的唯心主义思想是一种对物质世界的否定和对精神世界的肯定,这种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点的背离和否定。
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它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而唯心主义则是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和歪曲,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和歪曲。
通过对杜林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恩格斯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定立场和对唯物主义观点的坚持。
其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形而上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指出,杜林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种对世界的片面和静止的认识,它是对世界的静态和不变的理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一种对世界的动态和发展的认识,它是对世界的变化和发展的理解。
恩格斯认为,形而上学思想是一种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和歪曲,它是对世界的片面和静止的理解,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一种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它是对世界的动态和发展的理解。
通过对杜林的形而上学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观点和对形而上学思想的批判。
最后,通过阅读《反杜林论》这部著作,我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我认识到,唯物主义是一种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它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而唯心主义则是一种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和歪曲,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和歪曲。
我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是一种对世界的片面和静止的认识,它是对世界的静态和不变的理解,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一种对世界的动态和发展的认识,它是对世界的变化和发展的理解。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这本书是俄罗斯哲学家伊万·伊里奇·沃洛申尼采夫于1924年写成的,它是对杜林的《科学的逻辑》这本著名的逻辑学教科书的批判和反驳。
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和批判精神,而且也启发了我重新审视逻辑学的重要性。
作者首先指出了杜林的逻辑学在认识论上的问题,即杜林所提出的“形式化思维”模型的局限性。
形式化思维模型将事物抽象成符号和公式,但是它无法完全捕捉到现实中事物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只有当符号和公式与现实紧密联系并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变化性时,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指导。
其次,作者还通过对杜林的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逻辑学思想的批判,论证了逻辑学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
作者认为,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中,逻辑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不仅决定着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方向,而且在个人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作者还指出了杜林的信仰普遍主义的缺陷。
杜林将符号逻辑和原则逻辑奉为科学的“头等公民”,否认认识历史和实践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学科的差异,力图将逻辑学作为普遍的、普适的方法论运用于各个领域中。
然而,实际上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逻辑学方法,避免建立在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基础上,从而产生的科学理论与现实相离甚远。
读完《反杜林论》这本书,我对逻辑学的认识更加深入。
逻辑学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现实,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逻辑学不仅涉及到哲学和科学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和决策。
在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逻辑学的学习和应用非常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复杂的信息中分析出一条条线索,从而更好地把握事实,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杜林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反驳,展现了自己对科学、理性和人类发展的独特见解。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作者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他认为杜林的观点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上。
杜林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和中立性,认为科学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形式,与社会和历史无关。
然而,作者指出,科学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也受到权力和利益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学与社会割裂开来,而应该将科学放在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中进行理解和分析。
其次,作者对科学的本质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科学看作一种客观的知识形式,而应该将科学放在历史和社会的背景中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最后,作者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社会不平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科学、理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作者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展现了自己对科学、理性和人类社会的独特见解。
这部作品不仅对我个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对科学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杜林论第一篇哲学读后感
反杜林论第一篇哲学读后感杜林这家伙,感觉就像个自视甚高的“思想暴发户”,啥都想自己搞一套,还觉得自己那一套是绝对真理。
恩格斯可就不惯着他,就像一个智慧的大侠,见招拆招,把杜林那些看似唬人的观点打得七零八落。
在这一篇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世界模式论的部分。
杜林就像个蹩脚的建筑师,想要凭空搭建一个世界的模式。
他觉得自己能从一些抽象的概念里推导出整个世界该是什么样的。
这就好比他坐在自己的小屋里,闭着眼睛想象世界应该有几块砖、几根梁,完全不管现实世界是怎么回事。
而恩格斯就像是那个拿着现实的尺子和锤子的人,他指出,我们认识世界得从实际出发啊,不是靠这种想当然的空想。
还有关于道德的论述也特别有意思。
杜林宣称有一种永恒不变的、适用于所有人的道德原则。
这就好比说有一件衣服,不管是大人小孩、古代现代、东方西方,都能穿得正好。
这怎么可能呢?恩格斯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阶级都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就像在原始社会,大家一起打猎、分享食物就是道德的;在封建社会,忠诚于领主可能就是一种被推崇的道德。
每个时代的道德就像那个时代的文化特产,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和用途。
读这一篇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辩论赛,而且是那种实力悬殊的辩论赛。
恩格斯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把杜林的那些漏洞百出的哲学观点剖析得明明白白。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哲学不是用来故弄玄虚的,不是一些人用来显示自己有多高深的工具。
真正的哲学得扎根于现实,得能经得起推敲。
就像盖房子,不是在空中画个漂亮的蓝图就行,而是得从打地基开始,一块砖一块砖地按照实际情况去砌。
而且这也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深的敬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像是一座坚实的灯塔,它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地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它告诉我们要从物质的实际出发,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不像杜林的哲学,就像是纸糊的城堡,看着花哨,风一吹就倒了。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反杜林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
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一、概论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
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
”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
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
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
”这就说明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的认识论根源,指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唯物辩证法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
反杜林论哲学读后感
反杜林论哲学读后感
首先呢,杜林这人就像一个自吹自擂的江湖骗子,把自己的哲学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他发现了宇宙间所有真理的钥匙。
可恩格斯就像一个冷静睿智的侦探,一点点撕开他伪装的画皮。
在真理观上,杜林搞那种所谓的“终极真理”,就好像真理是一个放在架子上一成不变的奖杯,谁先发现就归谁了。
这可太可笑了!恩格斯告诉我们,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就像我们爬山,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看到的风景也越来越多,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哪有什么一下子就到头的“终极真理”啊。
这就好比你说你吃了一个苹果就知道了世界上所有水果的味道,简直是痴人说梦。
还有杜林的世界模式论,那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
他搞出一堆莫名其妙的概念,什么先验的模式之类的。
恩格斯就直接指出,这完全脱离了实际。
哲学应该从现实出发啊,就像盖房子,你得先看看地基是什么样的,周围的环境如何,而不是在脑子里凭空想象出一个房子的模型就开始吹嘘自己的建筑理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世界的认识应该基于我们的经验、观察和实践,而不是杜林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想。
在道德观方面,杜林又开始胡言乱语了。
他说有那种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永恒道德。
这就好比说有一种衣服,不管是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还是在非洲的部落,不管是古代的中国人还是现代的欧洲人都能穿得合适。
可实际上呢,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观念是千差万别的。
原始社会的道德和现代社会的道德能一样吗?在一个以狩猎为生的部落里,分享猎物可能是最高的道德准则;而在现代商业社会,诚实守信则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
这就说明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没有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道德。
大学生反杜林论读后感
大学生反杜林论读后感首先,我被《反杜林论》中提出的个体主义所吸引。
书中罗曼·罗兰指出了理想主义革命运动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主张个体主义是更好的选择。
他认为,个体才是世界的中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想、感受和需求。
这种个体主义的观点让我深思。
在过去的求学过程中,我常常追随别人的意见和期望,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往往被他人的期望和社会的标准所左右,而无法真正做到独立思考和坚持自己的想法。
《反杜林论》告诉了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我们应该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而不是被他人牵引。
其次,《反杜林论》还使我深入思考了现实主义的意义。
现实主义强调实践与经验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和改变。
罗曼·罗兰认为,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虽然有着美好的愿景,但实际上无法实现。
唯论理主义只会让人陷入梦幻和虚假的幻觉之中,而现实主义则更加接地气,注重实际生活和实践经验。
通过坚持现实主义,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这让我深思——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高分和名次,却忽略了对真正知识的追求和内心的需求。
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和社会。
实际上,我也常常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希望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为社会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因此,我对现实主义的观点深表认同,认为只有坚持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现实和实现个人的价值。
读完《反杜林论》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书中,罗曼·罗兰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追求真实的幸福和成就感。
他反对那种只为了达成大众期望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行为。
这点对于我来说尤为有意义。
在大学的求学过程中,我常常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我开始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努力去追求。
我知道自己有着独特的才能和兴趣,我要勇敢地追随内心的声音,努力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力。
反杜林论阅读心得
反杜林论阅读心得《反杜林论》是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的论文,作者罗曼·罗兰在这篇论文中对杜林的文学理论进行了反驳和批评。
本文读后,我对杜林的文学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对文学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其次,罗曼·罗兰认为,杜林对文学的分类是不准确的。
杜林通过文学的风格、时代、国家等方面进行了分类,但是罗曼·罗兰认为这种分类方式无法反映文学的真正本质。
罗曼·罗兰认为,文学的分类应该基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人类的基本需求,而不是基于风格和时代的因素。
例如,按照杜林的分类方式,歌德的《浮士德》被归类为浪漫主义的作品。
但是,罗曼·罗兰认为,这样的分类并不能准确表达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人类的基本需求。
因此,罗曼·罗兰认为,文学应该按照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照风格和时代。
最后,罗曼·罗兰对杜林的艺术逻辑进行了批判。
杜林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分开的,文学的形式应该具有普遍性。
但是,罗曼·罗兰认为,艺术的形式和内容是相互渗透的,没有内容就没有形式,也没有普遍性的形式。
因此,罗曼·罗兰认为,文学应该注重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追求普遍性的艺术形式。
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文学作品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文学作品不应该被限定在某一个风格或时代,其重要性也不在于其普遍性,而在于其能够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罗曼·罗兰以他的批判和反驳呼吁人们重新审视文学作品,重视通过作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体验和知识。
这篇论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文学的内在特点和价值。
总之,通过《反杜林论》的阅读,我对文学作品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表达的情感和人类的基本需求,而不是其所处的时代和风格。
同时,我也认为,在今天,文学作品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们的需求。
只有这样,文学作品才能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反杜林论观后感
反杜林论观后感一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会不会是那种晦涩难懂、让人看了就想打瞌睡的哲学专著啊?结果读着读着,发现还挺有意思的。
杜林那家伙,就像是一个在思想界到处捣乱的“调皮鬼”。
他提出的那些理论啊,乍一看好像有点道理,但实际上漏洞百出。
恩格斯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站出来对杜林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我觉得恩格斯特别酷的一点就是,他在反驳杜林的时候特别有条理。
他就像是一个拆弹专家,把杜林那些看似华丽但实则危险的思想炸弹,一个一个小心地拆解开来,然后指出里面的假火药、乱接的电线之类的问题。
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还有社会主义这几个大的方面入手,把杜林批得是体无完肤。
在哲学部分,杜林那些玄玄乎乎的观点就像是用泥巴糊起来的城堡,看着高大,其实一戳就破。
恩格斯用唯物主义的大锤,“哐当”一下就砸出个大口子。
让我明白了原来哲学的争论可不是瞎扯,是关系到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根本大事。
政治经济学那里呢,杜林可能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经济秘籍,可在恩格斯眼里,那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的乱涂鸦。
恩格斯把正确的经济观点一摆出来,就像阳光照进了阴暗的角落,把杜林的那些错误观点照得无所遁形。
说到社会主义,这可是和咱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部分。
杜林所描绘的那种社会主义,就像是画在纸上的大饼,好看但吃不着。
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那才是实实在在的,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的科学理论。
这就好比一个是只能看不能用的塑料花,一个是能散发芬芳还能结果子的真花。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思想的力量太强大了。
就像在一个战场上,正确的思想就是正义的军队,错误的思想就是乌合之众。
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可不能轻易被那些看似新颖实则错误的思想给忽悠了。
我们得像恩格斯学习,要有自己的思考,用理性的武器去辨别是非对错。
而且,这本书也让我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的,是靠谱的,而不是像某些人胡诌的那样。
这就像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一定会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辩护。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反杜林论》的读后感。
一、关于真理的追求《反杜林论》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
真理是普遍的、绝对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掌握。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性和普遍性原则,不断克服主观性和相对性的干扰。
这个观点启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轻易受到任何主观情感的影响。
同时,要尽可能地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以寻求真理为目标。
二、关于阶级斗争《反杜林论》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个观点启示我们,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应该积极开展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
在阶级斗争中,我们要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实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它要求我们要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反杜林论》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杜林论》读书心得
《反杜林论》这部著作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完成的,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在书中,恩格斯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入批判,正面论述了唯物论的一元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辩证法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生命观,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唯物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证,并运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历史、道德与法作出了科学、透彻的说明。
其中,在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中,关于人权、平等及对杜林先验主义评判等内容的论述,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参考。
一、关于《反杜林论》中的人权
人权观念,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过程中提出的,它是完全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对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人权观念产生的根源、资产阶级性质以及其曾产生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
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摇旗呐喊的“一般人的主权”、“个人的主权”等抽象的平等、绝对的自由,恩格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
在恩格斯看来,人是具体的,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只要阶级制度还存在于人类社会,这种抽象的平等和权利就是不存在的。
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宣称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最基本的人权,然而对于雇佣工人来说,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仅仅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命再生产,他们并不拥有所谓的“私人财产”,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的悬殊,必然导致社会地位、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因此,资产阶级大力鼓吹的“人权”,事实上只是虚无缥缈的。
恩格斯在书中强调:“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
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可见他是要求人权的,他意识到人权的重要性,他指出人权的观念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不同于资产阶级的人权,恩格斯强调的是道德的阶级性,指出人权也可以“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无产阶级应该接过人权的口号,并实现它的实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实际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任何超出这个范畴的平等要求,都必将流于荒谬。
”资产阶级人权观曾经以消灭封建制度为实质内容,而后演变成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上建立起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口号。
因此,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只有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才能真正实现平等的人权
二、关于《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平等观念
什么是平等?最直白、古老的理解即为人与人之间是相同的,是平等的。
杜林所描述的平等观实际上就是这种平等观的变形。
“人生而平等”是自十八世纪至今广泛传播的命题,从人类学的意义上说,人作为同类具有相同性,应当是平等的。
这里所说的抽象的平等性,是人应当平等的一个自然性根据。
但是,从辩正唯物历史观来看,这个提法是不正确的,人生来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自然事实。
这个自然事实与人们在社会上是否被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一政治和伦理原则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不可能解释人在社会上为什么不平等的根源。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强调,研究社会现象,包括研究道德现象,只能遵循辩证唯物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得出客观的、正确的结论。
他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要从对象本身去认识对象;二是要从人们的现实社会关系去研究道德和法律。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要对道德和法律作出科学的解释,就必须深入它们借以建立起来的社会基础,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民族的和地区的各种关系,以及个人、群体的特性和行为方式。
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社会权利决定着人们取得生活资料的方式,所以人们是否具有平等的地位,一方面在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既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另一方面在于实际的社会权利,包括既得权利以及权利实现的形式。
恩格斯认为,平等的观念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关系,要以历史关系的长期发展为前提。
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无论是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都有各自阶级要求其特定的平等权利,它们都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既然资产阶级向封建社会提出的是实
际的而不是表面的平等要求,是在国家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实行的平等,那么,无产阶级就必然针锋相对地向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提出自己的平等要求,也就是要求有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提出公民权的平等后,这种平等的要求就成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斗口号。
因此,恩格斯说,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有双重意义:或者它是对极端的社会不平等,对富人和穷人之间、主人和奴隶之间、骄奢淫逸者和饥饿者之间的对立的自发的反应,或者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可以进一步发展的平等要求,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三、关于《反杜林论》中批驳杜林的先验主义
杜林在研究社会问题时,使用数学方法的先验论,将社会现象公式化,他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为最简单的元素,再把同样简单的公理应用于这些元素,然后得出结论。
他认为对待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也像对待数学问题一样,应当以个别的简单的基本形式、公理来解决。
杜林的“最简单的要素”就是两个抽象的“人”。
按照他的说法,“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首先向另一方提出肯定的要求”。
这样,就有了道德的正义和法律的正义。
恩格斯则尖锐地指出,杜林的研究方法就是先验主义研究方法,其基本特点是:研究某一对象的特性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
也就是说,先是从对象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将其颠倒,再用对象的概念去衡量对象。
这样研究的结果,导致不是概念和对象相适应,而是对象去适应概念。
而杜林所谓的“公理”不过是幼稚的、肤浅的主张。
按照杜林的方法去认识人,构造社会图景,以及由此构造出道德学体系和法律学说,必然是歪曲现实的虚伪景象。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他指出研究社会生活领域的问题不能用先验的方法,而是要首先尊重社会,会事实及其历史发展。
恩格斯这部《反杜林论》真不愧是一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巨著,通过研读使我明白了世界上绝没有抽象的、孤立的公正,更谈不上建立在阶级社会中的绝对人权,要想判断公正平等,就一定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权的口号成为资产阶级维持其利益的借口,才能真正地实现人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体现人权的实质。
参考文献:
[1] 李丽红,吴景川. 浅谈《反杜林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读《道德和法》部分有感[J]. 魅力中国, 2009, (17) .
[2] 马怀玉,李春燕. 论《反杜林论——哲学编》的现代意义——浅谈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道德观及现代意义[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 (01) . [3] 蔡春良. 《反杜林论》中的道德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4) .
[4] 马兵. 《反杜林论》中“现代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涵义?[J]. 党校论坛, 1991, (03) .
[5] 彭夏夏. 普世道德和永恒真理之辨伪——读《反杜林论》有感[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