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指竞争完全不受干扰阻碍的市场,主要特征有四个: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完全同质;要素自由流动;完全信息。

而不完全竞争市场指这样一些市场: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这其中包括几种不完全因素,比如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等等。我将它们的特征及厂商行为一一分析下。

一、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是指在特定时期和地区之内,一种产品只有一个生产者或卖者。这样一个厂商被称为垄断者。

垄断有许多特征,主要是这四个:①一种产品只有一个生产者或卖者。厂商就是行业,是价格决定者。②产品没有十分相近的替代品。③存在着进入障碍或进入该市场非常困难。

④信息不对称。纯粹的垄断市场通常是不存在的。

垄断的成因也有四个:①对政府特许的垄断、专营,理由是保护专利或其他。②厂商对关键技术和资源的独占。③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④存在私人暴力和其他。总的来说就是各种各样的进入障碍。

要说明厂商的最优产量首先要了解价格对产量的依赖。因为只有一个生产者,垄断者面对整个市场需求,通常呈现出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线(如图1),

这是一条斜率小于1的线,价格与产量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

垄断者通过控制产量决定价格,垄断者是价格决定者。因此厂商

每出售一件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即平均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说明

当产量增加时价格下降,厂商的平均收益减少;产量减少时价格

上升,平均收益增加。边际收益的规律也一样。图1

对于任意给定的产量Q,垄断者的总收益是TR=P*Q,则边

际收益MR=dTR/dQ,意思是产量改变1单位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一般来说,垄断者面对的边际收益现位于需求线下方而且比需求线更为陡峭。在需求线是线性的情况下,边际收益在横轴上的截距正好是需求线在横轴上截距的一半。

在了解了这些后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Q*和价格P*了,当然准则或者说条件还是MR=MC。依照这个等式,我们找到MR线与MC

曲线的交点,这个点在横轴上对应的点即利润最大化时的最优产

量Q*,然后就可以在需求线上找到与之对应的价格,即最优价P*。

通常垄断者有正的经济利润,因此需求线在平均成本AC曲线的

上方,那么此时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垄断者的经济利润由阴影部

分面积所代表。(如图2)图 2

至此,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及价格便一目了然了。另

外还要补充一种垄断厂商的价格行为,称为“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价格,可分为三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以及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可以增加垄断者的利润,不过在完全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是资源配置有效的产量。

二、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是指多个小规模生产者生产有差异的同类产品。

垄断竞争的特点有四个:①产品差异导致垄断。这是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竞争的关键特征,因为在短期内由于产品的差异使得个别产品有特定的客户群,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垄断;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垄断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产品差异造成的垄断只能是暂时的,所以说垄断竞争市场偏向于完全竞争。②同类产品相互竞争。③厂商是价格决定者,但相对垄断市场定价权要弱得多。④行业进出障碍低。

上面有提到垄断竞争市场长期与短期发展形势的不同,这里我来具体解释下。

(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产量和价格决策

前面有解释过,在短期内我们强调产品差异,则垄断竞争市场相当于完全垄断,面对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线,垄断竞争者的短期产量和价格决策和完全垄断者相同。短期内,由于其他厂商还来不及模仿,成功的创新者可以有正的经济利润。所以计算最优产量和价格的方式和之前的完全垄断一样。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这时我们强调厂商的进出自由,即资源自由流动。

当一个厂商有了正的经济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这个行业,这样则导致原有的旧厂商所面对需求将减少,从而使利润减少,最终消失;相反,若出现亏损,一些厂商退出,使留下来的厂商面对的需求增加,亏损减少。在资源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企业家追求利润带来

的调整是利润不可能长期存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

是零利润,产品差异使垄断竞争厂商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从

而面对的需求线也是向下倾斜的。这时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总

成本线在下降阶段和需求曲线相切(如图3)。图3

三、寡头

寡头是另一种不完全竞争市场,指少数几个大的厂商占有

某种产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可以分为无差异寡头和纯粹寡

头(又称有差异寡头),前者的产品是同质的,后者是有差异的同类产品。

寡头市场同样具有四个特征:①为数不多的厂商占有某种产品市场的绝大部分,是价格决定者。②产品无差异或有差异。③行业进出受阻。④信息不对称。

寡头市场分析中的难点在于单个厂商无法确定自己的产量如何影响价格,要确定这点必须假定其他厂商的行为。然而关于其他厂商的行为假设可以有很多种。所以寡头市场分析有多个模型,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合谋的模型,主要是古诺模型和折弯的需求线模型;另一类是有合谋的模型,主要是卡特尔和价格领袖。

(一)古诺模型假定市场中只有两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A和B,两者先手一种同质产品,独立行动,且只进行产量竞争;两家厂商面临相同的线性需求线;每家厂商在预测对手产量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最优产量,他们都假定对手会将产量固定不变。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在均衡状态下,单个厂商的最优产量和市场价格是多少。如果市场需求是P=M-Q,那么需求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M。如图4,A、B的反应线是各自的利润最大化要求,两条线的交点是该行业的均衡状态,此时两个厂商的产量都等于M/3。最后可以得出双寡头的最优价格各占市场的1/3。

(二)折弯的需求模型也被称为斯威齐模型。它要解释的是所谓价格刚性的现象,即一些产品的价格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即便在这期间成本发生了变化。

(三)卡特尔指由寡头厂商合谋操纵市场的垄断组织,在大多数国家里卡特尔是违法的。

四、博弈论

博弈论研究人们的策略行为,策略行为存在着两个或多个人的策略组合决定结果的情形。一个博弈由玩家、策略、损益或得失这几个要素组成。博弈的正规型描述是用一个矩阵表来描述各个玩家可供选择的策略和每个策略组合的结果。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钻石理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既是基于国家的理论,也是基于公司的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试图解释如何才能造就并保持可持续的相对优势。 钻石理论模型 : 包括:1.生产要素 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2.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 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 它们是指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 国家经济发展四个阶段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转折点,有可能因此而走下坡。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应成为谋求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障碍。 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在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生产因素优势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城市人口面临人均收入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

可竞争市场理论研究综述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又叫可竞争性理论(Contestability Theory),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81年12月美国著名新福利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Baumol)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可竞争市场:产业结构理论的一次革命”的发言。1982年,鲍莫尔与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潘扎尔(Panzar)、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威利格(Willig)一起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标志着系统化的可竞争性理论的形成。可竞争性理论在价格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见解,在西方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并对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可竞争市场理论-产生背景 美英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陷于经济“滞涨”,由此引发了理论界对凯恩斯主义的全面反思。供给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等一大批新的理论派别纷纷崛起,可竞争市场理论也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当然,可竞争市场理论与这些理论流派的基本立场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可竞争市场理论不是一般的反对国家干预,而是主张重新认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产生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和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该原理由十八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过几代经济学家的努力,这一原理发展成为形式优美、逻辑严密的完全竞争理论。该理论证明,在特定的假设条件(大数目厂商、自由进入、产品同质和完全信息假定)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经济体获得良好的绩效特征,比如,边际成本定价、不存在超额利润等等,并具有帕累托效率。这就给“看不见的手”赋予了具体而实际的内涵。从此,“边际成本定价”、“帕累托效率”等概念成为经济学家用来评价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政府政策的福利基准。 然而,完全竞争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结论依赖于非常严格的假设前提,比如,它要求大量的(小)厂商存在。当产业中由于规模经济而不存在大量厂商时,就无法实现完全竞争的效率。这就是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的矛盾,即著名的“马歇尔冲突”。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马歇尔冲突”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效率要求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是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即存在规模经济)时,按效率定价将给生产该商品的厂商带来损失。这是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实现效率的一个基本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冲突,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如斯拉法对马歇尔的批判、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不过,张伯伦等人没有能够很好地把规模经济与竞争效率结合起来。张伯伦依然是用厂商数目来定义垄断和竞争,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等)也是按照厂商数目的多少来划分的。换句话说,张伯伦等人只是发展了对规模经济(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行为分析,并没有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效率的矛盾。并且,仍然把完全竞争作为评价不完全竞争厂商行为的基准。显然,这种做法——用不存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得到的结论作为评价规模经济存在时厂商行为的基准——缺乏逻辑基础。

试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国家竞争优势:在参与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 国家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在一个国家内部,各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行业对其经营环境有不用的要求,相同的国内环境对有些行业有利,但对有些行业的发展则可能比较不利。一个国家能在劳动生产率高、新发明和新技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先,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就会快于其他国家,于是产生了竞争优势。 决定一国国际竞争优势受四个主要因素的互相作用,这四种因素被称为“钻石”模型。第一个要素是指特定行业竞争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其要素条件分为一般要素和高级要素。第二个要素为需求条件。波特特别强调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竞争优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若一个国家的企业不断提高他们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出创新产品,以此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第三个要素为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撑性产业。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其他行业,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能帮助国内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确立竞争地位。第四个要素是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波特认为各个公司有不同管理理念与策略,公司的行为特点会影响国家竞争的类型和持久性。从行业出发,激烈的国内竞争会促使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创新力度等措施,有助于创建世界级竞争者。 波特认为,机会和政府要素具有战略影响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来对钻石结构的四个组成要素施加影响。 2、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印度软件业兴起的原因。 答:印度软件兴起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一、印度大力兴建软件科技园区,结合了当地的地理优势,先后在各个地区兴建多个科技园区, 获得竞争优势。印度科技园通过更为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设施及服务,帮助软件出口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大大促进了软件的开发和出口,从而带动了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出口。 二、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高水平的英语,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印度人才无疑是第一大要 素,其中,外流人才为印度软件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雅息技术公司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来吸引和留住职工,以此吸引国外人才到印度来创业和发展。此外,印度设立信息技术学院,专门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印度依靠高级要素,培养具有高技术能力的劳动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这一专业化要素建立起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三、质量管理的国际化和出口导向战略。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是波特模型中决定国家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目录 1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概述 2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主要内容 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政策建议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概述 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认识到为培育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仍需要一些社会性的、非市场的要素去支持它。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就是其中之一,其基本框架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不完全信息),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又为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显然它不是农业信贷补贴论的翻版。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尽管农村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市场缺陷要求政府和提供贷款的机构介入其中,但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介入,如果要能够有效地克服由于市场缺陷所带来的问题,都必须要求具有完善的体制结构。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市场要素介入,首先应该关注改革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排除阻碍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这包括消除获得政府优惠贷款方面的垄断局面,随着逐步取消补贴而越来越使优惠贷款集中面向小农户,以及放开利率后使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完全补偿成本。尽管外部资金对于改革金融机构并帮助其起步是必需的,但政府和提供贷款的单位所提供的资金首先应用于机构建设的目的,这包括培训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和贷款人员,以及建立完善的会计、审计和管理信息系统。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主要内容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主要内容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以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为首的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成果,构成了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基础。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Ghatk(2000)、Laffont & N’Guessan(2000)等的研究表明,小组贷款能够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Ghatak(1999,2000)、Ghatak & Guinnane(1999)、Tsaael(1999)等的分析模型解释了,在小组贷款下,同样类型的借款者聚集到一起,有效地解决了逆向选择问题;Besley & Stepthen(1995)、Stiglitz(1990)的研究表明,尽管在正规金融的信贷中,银行由于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行为而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在小组贷款下,同一个小组中的同伴相互监督却可以约束个人从事风险性大的项目,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也为新模式的小额信贷提供了理论基础。新模式的小额信贷强调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问题,而旧模式的小额信贷强调通过便宜的资

第七讲 完备市场理论

第7讲 完备市场理论 6.1 Arrow-Debreu 证券和完备市场 ● 记号:Equation Chapter 6 Section 1 资产i :当前价格T 1(,,)n p p =p K ;期末价格si y ; 状态依存价格矩阵:1(,,)()n si y ==Y y y K 收益率矩阵1()si p R -==R YD ● Arrow-Debreu 证券和可保险状态 定义 0.1:若存在一个资产组合a 的状态依存收益为 T (0,0,1,0,0)s s =Ra K K =i 则称其为对应状态s 的Arrow-Debreu 证券(A-D 证券),称状态s 为可保险的(Insurable state );而组合a 的投资成本T =1a q 为状态s 的状态价格。 回忆第3章定义:T =Y q p ,或T 1=R q 定理 0.1:将R 的行向量记为s ×R ,则状态s 可保险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s ×R 与 11, 1,,,,s s S ??鬃R R R R K K 线性无关。 【证明】必要性:用反证法。假设s a 是对应于状态s 的A-D 证券,满足s s =Ra i ,这意味着: T 1s s ×=R a T 0 t s t s ×=?R a 若存在常数(1,,1,1,,)s s S s l s =-+K K ,使得 s s s s s l 鬃1= ? R R 上式两边同乘以a ,得到 T T s s s s s l 鬃1= ? R a R a 但由假设上式左端为1,右端等于零,矛盾。 充分性:若s ×R 与R 中其他行向量线性无关,则 Rank[(,)]Rank()s =R R i 这就是说,s i 可以写为R 中各列向量的线性组合:存在1(,,)N a a =a K ,使得 s =Ra i ▋ 完备市场及其S 基金分解 定义 0.2:如果对任何未来状态(1,,)s s S =K ,都存在组合s a ,使得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现象是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在这一浪潮中,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频繁,每个国家都逐渐被纳入到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网络中,这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直接。在这种竞争中,任何一个国家不再可能依靠基于禀赋条件的比较优势,而只能通过竞争优势的创造,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进本国人民的福利。因此,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关于国家竞争优势来源的论述,关于取得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途径的探讨,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一个国家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重视国内需求,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提倡企业的创新。 这一理论对我国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用该理论分析我国现状可清楚看到我国的竞争优势与存在问题。 第一,在要素条件方面 我国有基本要素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但在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我国却比较薄弱。以技工人才培养为例,意大利有学徒制,德国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学校,日本许多企业有专门的研究所。这些国家特别注重创造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 而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重视不够,对专门教育更是忽视,高等院校同企业联系松懈,研究同现实不挂钩;企业自已很少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有的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也是名存实亡。因此,要改善我国的要素条件,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如何建立并具有成效是当务之急。 第二,在国内需求方面 我国市场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层次多。但由于我国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这是我国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地培养挑剔、讲究的买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比较鉴别能力,是我国增强产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在支持性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也比较薄弱。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如我国服装业虽然大,号称服装生产大国,每年出口量也相当高。但由于我国面料、辅料、服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宏观经济理论 《当代财经》 1997年第5期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 曾忠禄 ●内容提要: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 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一个 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六种因素决定的。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市场结构与公司 战略、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政府以及机遇。这些因素结成一个系统,共同决定一国 竞争优势的实力、构成和持久性。波特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个确认国家竞争优势的 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 相关 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作者简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一、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 翻开世界各国的贸易记录就可以看到,体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各国差异很大。一些国家有众多的产业在世界领先,另一些国家则很少甚至没有。一些国家的公司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经几十年上百年不衰,另一些国家的公司则始终在低水平徘徊。造成这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长期以来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解释。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提出了比较利益论,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论,戈斯钦克伦和维农等分别提出了技术差距论和产品周期论,等等。这些理论都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各国差距的原因,但它们的解释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的比较利益论认为,各国劳动生产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比较利益论解释了许多产业的贸易模式,但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比较利益论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在朝鲜战争后严重缺乏资本的韩国却在许多资本密集产业取得了成功,如钢铁、造船、汽车。此外,二战后要素禀赋日益相似的工业化国家彼此之间的贸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特别是行业内贸易:彼此交换同行业的相似产品,这也与其预期的不符。近几十年来,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要素成本的重要性日益减少,比较利益论的缺陷更是日益突出。 规模经济理论是对传统比较利益理论的一大突破。它既解释了即使不存在要素禀赋差异,贸易也能发生的原因,又解释了行业内贸易之谜:规模经济使然。它指出规模经济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什么国家的公司会获得这些优势?在哪些产业?它却不能解释。 技术差距论也试图超越比较利益论。按技术差异论,一个国家是否出口某种产品取决于该国是否获得了在该类产品方面的技术领先地位。技术领先的国家出口其领先产品,但随着技术的扩散和技术差距的缩小,其出口会逐渐减少。技术差距对竞争优势无疑十分重要,但该理论未能解释技术差距为什么会出现,什么国家会获得技术领先的优势。

试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试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国家竞争优势:在参与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 国家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在一个国家内部,各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行业对其经营环境有不用的要求,相同的国内环境对有些行业有利,但对有些行业的发展则可能比较不利。一个国家能在劳动生产率高、新发明和新技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先,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就会快于其他国家,于是产生了竞争优势。 决定一国国际竞争优势受四个主要因素的互相作用,这四种因素被称为“钻石”模型。第一个要素是指特定行业竞争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其要素条件分为一般要素和高级要素。第二个要素为需求条件。波特特别强调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竞争优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若一个国家的企业不断提高他们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出创新产品,以此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第三个要素为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撑性产业。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其他行业,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能帮助国内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确立竞争地位。第四个要素是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波特认为各个公司有不同管理理念与策略,公司的行为特点会影响国家竞争的类型和持久性。从行业出发,激烈的国内竞争会促使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创新力度等措施,有助于创建世界级竞争者。 波特认为,机会和政府要素具有战略影响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来对钻石结构的四个组成要素施加影响。 2、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印度软件业兴起的原因。 答:印度软件兴起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一、印度大力兴建软件科技园区,结合了当地的地理优势,先后在各个地区兴建多个科技园区, 获得竞争优势。印度科技园通过更为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设施及服务,帮助软件出口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大大促进了软件的开发和出口,从而带动了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出口。 二、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高水平的英语,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印度人才无疑是第一大要 素,其中,外流人才为印度软件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雅息技术公司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来吸引和留住职工,以此吸引国外人才到印度来创业和发展。此外,印度设立信息技术学院,专门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印度依靠高级要素,培养具有高技术能力的劳动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这一专业化要素建立起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三、质量管理的国际化和出口导向战略。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是波特模型中决定国家 竞争优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印度企业面对国际化的激烈竞争,制定出良好的管理及生产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扩大产品销售范围,这可以促使公司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国家竞争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业的国际竞争力,印度从美国引进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对项目过程的数据进行记录,最后将数据提交进行分析,以改进流程。通过严格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印度软件公司率先建立了软件工厂,同时他们也大力拓展与国际多个领域著名公司的业务公司。印度软件多为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定制软件开发饿服务出口为主,在软件模式设计开发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四、政府支持。政府的因素也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政策市通过四个关键因素 发挥作用的。政府的政策通过对资本市场进行不一样的管理、调整税率、制定或修改反垄断法等方式影响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印度政府提出了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确定了优先发展软件业的目标,同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信息产业,免除了双重税负,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姓名:吴令舒学号:2009040386

竞争理论综述

竞争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摘要 竞争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古典竞争理论和均衡竞争理论都是从静态角度来分析竞争,因此可归类为古典竞争理论。继而,克拉克实现了竞争理论由古典竞争理论向现代竞争理论的过渡。同时对竞争目的与竞争手段的分歧促成了马克思竞争理论与西方竞争理论的分化。西方竞争理论代表性学派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等现代竞争理论着重与在动态环境下研究竞争。各学派的竞争理论各有自己的合理之处,同时也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述,对促进竞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竞争;古典;竞争理论;现代竞争理论 SUMMARY Competition theory as the core of the theory of economics,through a long and tortuous process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2905246.html,petitive equilibrium theory and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ompetition 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ic competition,it can be classified as classical theory of competition.Then,Clark realized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ompetition competing theories to modern competition theory.The purpose of the competition while disagreements and competition means competition con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the West competition.Western competition theory representation School Harvard School,Chicago School,the new modern Austrians competition theory focuses on research and compete in a dynamic https://www.360docs.net/doc/2c2905246.html,peting 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have their own reasonable place,but also there are different defects.Thes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ommentary,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on theo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Competition;classical;competition theory;modern competition theory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一)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一)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地回答了这一理论问题。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介绍,并就其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一组决定因素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它们是: 1、生产因素。它包括:(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2)自然资源。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3)知识资源。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4)资本资源。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5)基础设施。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就成为企业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大竞争优势。 3、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日本机械工具业的优势离不开世界级的数控机床、电动机和其他零件供应商。瑞典在钢装配制品(如滚珠轴承、切削工具)行业中的竞争力源于它的特殊钢行业。除了供货商的竞争力,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也很重要,它们往往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新的竞争方法,从而能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因此,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具有经常的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就会构成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就目前考察,世界上还无一种在各国皆能通行并适用的管理方式。由于各国企业的目标不同,因而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不尽相同。美国企业注重短期目标,而日本和德国企业则较重视长期目标。不同国家有着特色各异的“管理意识形态”,它们帮助或妨碍形成一国竞争优势。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对该国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会迫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进行创新,从而有利于该国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确立。 除上述四个因素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如石油危机)以及其它突发事件。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以上影响竞争的因素共同发生作用,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二、我国竞争优势现状分析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实力的比较太笼统而难于进行,一个国家不可能使其所有企业和行业在国际上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应当从行业(产业)的角度来考察才有意义。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通过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来衡量和检验,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传统模型)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14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传统模型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为了简单起见,假设垄断者没有生产成本且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下式给定: 150Q P =- (1)计算这一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组合,并计算该厂商的垄断利润。 (2)假设第二个厂商进入了市场。令1q 为第一个厂商的产出,2q 为第二个厂商的产出。市场需求由下式给出 12150q q P +=- 假设第二个厂商也没有生产成本,运用双头垄断的古诺模型,确定一下利润最大化时每个厂商的产出水平及市场价格,并且计算每个厂商的利润。 (3)怎样把(1)与(2)中结果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产量组合相比较?画出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图形,并且指明需求曲线上的三个不同的价格—产量组合。 解:(1)因为150Q P =-,所以反需求曲线为150P Q =-,则该垄断者的利润函数为: ()2150150PQ C Q Q Q Q π=-=-=-+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d 21500d Q Q π =-+=,解得75Q =。 此时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为15075P Q =-=; 该厂商的垄断利润为21505625Q Q π=-+=。 (2)对于厂商1而言,其利润函数为: ()11121150Pq C q q q π=-=--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1 121 15020q q q π?=--=?,因而厂商1的反应函数为: 12750.5q q =- ① 同理可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21750.5q q =- ② 在古诺竞争均衡时,有①、②两式同时成立,因而可以解得古诺竞争均衡中两厂商的产量分别为:1250q q ==。 从而市场价格为:1215050P q q =--=; 厂商1和2的利润分别为:12505002500ππ==?-=; 因而总利润为:12225005000ππ+=?=。 (3)在完全竞争下,0P MC ==,因而完全竞争产量为:150Q =;由于价格0P =,所以完全竞争下,厂商利润为:0π=。 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以及相应的价格-数量组合如图14-3所示。

西方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结构 2、厂商均衡 3、厂商的关闭点 4、完全竞争市场 5、边际收益 6、成本不变行业 7、成本递增行业 8、生产者剩余 二、单项选择题 1、若生产要素的价格和要素需求数量变化方向相同,则该行业是( ) A、成本不变行业 B、成本递增行业 C、成本递减行业 D、以上任何一个 2、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要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厂商进入也没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有厂商进入又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3、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D、以上都不对。 4、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一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D、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 A、P=AR; B、P=MC; C、P=MR; D、P=AC。 6、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 )就停止营业。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7、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 A、他将取得最大利润; 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 D、他一定亏损。 8、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AVC>MC中的那部分AVG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9、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10、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 )。 A、水平直线; B、自左向右上倾斜; C、垂直于横轴; D、自左向右下倾斜。 11、若在最优产出水平P超过AVC,但小于AC时,则企业是在( ). A、获取利润; B、亏损,但在短期内继续生产; C、亏损,应立即停产; D、盈亏相等。 12、在最优短期产出水平,厂商将( ) A、取得最大利润 B、使总亏损最小 C、使总亏损最小,或使总盈利最大 D、使单位产品中所获得利润最大 13、厂商在停止生产点( ) A、P=AVC B、TR=TVC C、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D、以上都对 14、当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时( )。 A、P=MR=SMC=LMC B、P=MR=SAC=LAC C、P=MR=LAC的最低点 D、以上都对 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最低条件是( )。 A、AC=AR B、AVCAR或AVC=AR D、P>AC 三、简答题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完全竞争难以在现实中存在,因此没有实际意义,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2、完全竞争企业在进行短期生产决策时,要解决哪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波特的“钻石模型”的提出为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波特模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在博得很高声誉的同时,也引起较多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波特“钻石模型”在现实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适用性。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解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来源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国家自身具有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具备波特模型中的各种因素,国内企业可以依托“母国基地”建立起竞争优势。但是对于小国经济,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现实经济并不必然具备与波特“钻石模型”相称的国内经济环境,它们有的缺乏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有的缺乏资本、技术要素等,那么,这些国家应当如何创造竞争优势呢?显然波特“钻石模型”中没有给出很好地回答。 针对波特模型的缺陷,国外学者又进一步拓展了“钻石模型”。 1. 双重钻石模型 鲁格曼等人构建了“双重钻石模型(double diamond model)”,试图更好地结实加拿大的国际竞争力来源。 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了一国企业竞争优势是源于母国国内经济环境,即“母国钻石”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鲁格曼对加拿大研究表明,单一的“母国钻石”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加拿大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来源,这是因为,加拿大是小国经济,它的国内市场容量和经济规模还不及美国的1/10,如此小的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难以支撑许多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就限制了加拿大本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 如图2所示,“双重钻石模型”是“加拿大钻石”与“美国钻石”的联合体。对于加拿大国内企业而言,它们不仅以加拿大国内经济环境(“加拿大钻石”)来创造竞争优势,而且还依靠和利用“美国钻石”来建立竞争优势。 2. 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

第六讲完全竞争市场摘要重点难点

第六讲完全竞争市场 1.内容摘要 第五讲讨论的是企业的生产特点,本讲和后面的第七讲进一步将企业置于不同的市场中分析其行为特征。 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的是寻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要分析如何确定产量或生产要素使用量来获取最大利润。显然,利润是收益减去成本后的剩余。但是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是经济利润的简称,这与会计学上的利润在概念上不一样。就其性质而言,经济利润是一种超额利润。同时,在成本之中,包含有正常利润。这就是说,做到了收支相抵,也还是有正常利润可赚。 利润涉及到成本与收益,其中成本的变化规律已经在第五讲中进行了充分分析,因此本节需要接着讨论收益,以便了解企业如何实现最大利润。 可以从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角度来讨论企业总收益。平均收益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价格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可是边际收益要复杂一点。虽然边际收益概念是清晰的,但是其变化规律要依据不同市场特点而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竞争和垄断的不同市场条件下,要多销售产品,价格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因此多销售产品带来的新增收益(即边际收益)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 市场中竞争成分与垄断成分的构成被称为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两极是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而更多的市场实际上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中两个带有标尺性的市场被定义为垄断竞争——更接近竞争,和寡头垄断——更接近垄断。换言之,在微观经济学里,从竞争向垄断变化,市场结构被区分为四种标志性的市场:完全竞争(简称为竞争,也有教材称纯粹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简称为寡头),完全垄断(简称为垄断)。区分这四种市场的依据是:有多少个企业在竞争,它们销售的产品是否相同,进入或退出该市场是否容易。要指出的是,市场结构是一个连续的体系,而不是离散的。就是说,市场结构并不是只有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还有很多市场介于它们两两之间。 至于市场结构具体如何影响到企业的收益状况,本讲后面的内容以及第七讲中会将其融入到企业决策中展开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本书核心思想及其架构体系 现代全球化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国家经济持续繁荣是困扰各国研究者和政界精英的难题,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所著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正是为了回答“为什么基于特定国家的企业在特定的领域和产业获得了国际水平的成功”的核心问题。波特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第一,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而另外的国家却失败了;第二,为什么某些国家可以成为它在一个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持续胜利的大本营;第三,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不同的企业和政府选择更好的竞争策略,以及更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自然资源。全书的架构体系围绕这些议题展开。全书共分为4篇(理论篇、产业篇、国家篇、应用篇)13章。 理论篇 波特教授开篇便明晰了竞争力的含义和来源,指出生产率(每单位劳动与资金的产出价值)的提高是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紧接着,波特教授展示了增加国家竞争优势的途径和评价其地位的方法的模型工具“钻石模型”。他围绕国家竞争力的评价和构建,将“五力分析”和“价值链”框架中的重要概念有机地应用到本书最为核心的“钻石模型”当中,并对四大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钻石模型”的动态性、互相影响等特点进行了论述。 产业篇 波特教授通过展示四个优势国家、四个优势产业的案例,分析了产业竞争力形成并提升的过程和原因。案例中值得借鉴之处包括德国印刷机产业中集群化、专业化的作用;美国医疗检测仪器产业注重内需及其支持性产业的价值;意大利瓷砖产业发展中,国内市场竞争的意义;在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改善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和刺激生产条件两方面起到的恰到好处的作用等。在第2篇中,波特教授还专门提到了服务业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关系和意义。 应用篇 波特教授在第4篇中,综合讨论了企业战略和政府战略并且依据钻石模型的优劣分析和经济发展阶段评估方法,提出了10个国家的行动指南。 钻石模型”分析方法——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 波特的“钻石模型”认为竞争力和国家繁荣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作为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包括省、市级别区域的)全球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中是否赢得优势,它强调不仅一国的所有行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国家整体的竞争优势及其条件的促成和创建。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关键在于以下相互作用,动态连接着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共同作用(如下图所示),这四大要素包括: ●(1)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如人工素质 或基础设施的良莠不齐。 ●(2)需求条件: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 际竞争力。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 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一)需求要素:强调挑剔的国内消费者 波特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第二,波特认为如果一国国内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挑剔的话,会有助于该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的消费者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

市场理论

第六章 市场理论 [Theory of Market] 又称厂商均衡理论[Theory of Equilibrium of the Firm],研究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厂商(即企业)如何决定其产品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一、市场、厂商与行业 市场[Market]——商品或劳务买卖的场所或领域。一种商品一个市场。 厂商[Firm]——为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独立经营单位。 行业[Industry]——制造或提供同一或类似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二、划分市场市场类型的主要标准 1.厂商的数量 数量多——竞争性强;数量少——垄断性强。 2. 厂商进入限制的程度 进入容易——竞争性强;进入困难——垄断性强。 3.产品的性质 同质——竞争性强;差别——垄断性强。 三、市场的四种基本类型 按竞争性的强弱排列: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垄断市场[Monopoly] 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寡头垄断市场[Oligopoly] 有差别轻工业 商品市场进入市场的对价格控产品差别厂商 公用事业 不可能 很大 不可替代 一家 完全垄断汽车制造石油开采比较困难较大或无差别很少寡头垄断零售业比较容易较小有差别很多垄断竞争农产品很容易没有无差别很多完全竞争接近的难易程度制的程度程度数量 市场类型

四、厂商收益与销售量的关系 商的成本、收益及利润均为销售量或产量的函数。 TR[Total Revenue]——总收益 AR[Average Revenue]——平均收益 MR[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 Q——销售量,P——产品的价格 TR=P·Q AR=TR/Q= P·Q /Q= P MR=⊿TR/⊿Q 或=dTR/dQ 价格不变条件下的收益与销售量 价格递减条件下的收益与销售量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①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②厂商提供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③所有资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市场。 ④市场上每一个卖者和买者对该市场均具有完备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