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动态的贸易理论第三节国家竞争优势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现代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脉络。
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
二、教学重点1、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模型2、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教学难点1、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模型2、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教学时数:5完全竞争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它有四大特征:(1)有大量的卖主与买主,从而厂商价格既定。
(2)投入要素在各行业自由流动。
(3)产品同质。
(4)信息充分。
立足于现实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来研究现代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动态的贸易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论。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相互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产业内贸易原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异质、需求类似、市场结构等,有交叉关系。
在此只讲述规模经济与产品异质。
一、规模经济模型主要研究者为美国的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他认为国际分工与贸易出于两大原因:资源禀赋(包括技术)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一般指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产量扩大而导致的单位产品平均成本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指同行业内厂商数目增加而导致的行业平均成本下降。
在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两者都可以引致比较优势。
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在一个仅存在外部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并不具有优势,整个产业主要由中小规模的厂商组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1)静态的外部规模经济下,贸易模式难以确定D w代表某种产品G的世界需求曲线,该产品可以由A国或B国生产,平均成本曲线分别为AC1和AC2。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A国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成本下降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该国成为商品的出口国,但是出口产业的最初建成或扩大纯粹是偶然因素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的概念:许多由出售相似而不相 同的产品的企业构成的市场结构。
19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 产品差别:similar but not identical ➢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
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价格的影响。
20
四、垄断竞争模型
5
6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7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指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随着单个 厂商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指单位产品的成本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生产规模, 随着所在行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逐渐下降。
8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 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 争的状态。 在一个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 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则形成了不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9
相关问题
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中是外部规模经济情 形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a. 美国印第安纳州艾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 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 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 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玛丽斯维利生产的。 c. 欧洲惟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 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土伦组装。 d. 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 业中心。
MR = P - Q / B 则有 MR = P - Q /( S*b) 利润最大化条件:P = c + Q /( S*b)
国际贸易理论3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贸易一、新贸易理论的突破点1、强调比较优势的传统贸易理论难以解释“北北贸易”(1)世界上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他们有着相似的人均收入、技术和禀赋。
(2)而李嘉图和H-O模型认为贸易模式有技术和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决定。
2、北北贸易的特征:大量的行业内贸易;产品差异化(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参与贸易的企业通常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
3、传统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包括: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和产品同质;而新贸易理论则恰恰认为引起贸易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外部、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倾销)和产品差异化二、不完全竞争和贸易1、国内垄断均衡(1)假定:国内X由垄断厂商生产,而国内Y产品却是竞争市场。
(2)垄断的边际收益:给定“逆需求函数”P X=P X(X),当然有dP X(X)/dX<0。
总收益为TR= P X(X)X边际收益为MR=dTR/dX=[dP X(X)/dX]X+ P X(X)=P X[1+(dP X/dX)(X/P X)]又由于X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X=-(dX/dP X)(P X/X),则MR=P X(1-1/e X)< P X(3)X部门的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满足MR X=MC X,即MR X=P X(1-1/e X)=MC X。
由此可知,P X=MC X+ P X(1/e X)(4)一般均衡条件下,有MRT= MC X / MC Y,于是有MR X/MR Y= MC X / MC Y =MRT因此,MRT=MR X/MR Y= P X(1-1/e X)/P Y< P X/P Y总结:a、垄断者将X的产出限制在完全竞争水平之下;b、垄断者将X的价格提到完全竞争水平之上;c、由此可知,垄断者导致福利下降。
2、通过贸易加强竞争的得益假设本国是小国经济,世界市场价格固定,这意味着一旦开放贸易,X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结词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全球 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等。
详细描述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全球经 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等。通过国际贸 易,各国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 置和经济的最大化效益。同时,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技 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然而,国 际贸易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贸易不平衡、贸易 摩擦、环境保护等,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和协商,共同应 对和解决。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
01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 系。
02
规模经济的存在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而国际贸易又可能 进一步加剧这种市场结构的不完全竞争程度。
03
同时,国际贸易也可能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影响市场 结构和竞争程度。
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
技术进步
01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降低了单
位产品的成本。
专业化分工
02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更加精细,提高了生产效率
。
固定成本分摊
03
大规模生产使得固定成本得以分摊,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
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促进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 成本生产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 上更具竞争力,促进了国际贸易 的发展。
技术转移与创新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可能通过技术转移和合作创新等 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不同国家的价格可能存在差 异,这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国际贸易理论,是指从资源原始积累一直到当代各国积累开展国际贸易的整个历史阶段的思想发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与资本主义上产方式一同发生和发展,经历了各部相同的历史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两大阶段。
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又分了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和新古典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生产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实为重金主义,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成为名符其实的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其主要著作是《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马克思称之为“重商主义福晋书”。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成本论)古典学派首先由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出版)提出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
他在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这也是贯穿于他的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思想。
斯密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才能充分享受到地域分工的利益。
由于先天的自然条件或后天获得条件的不同,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
如果实行国家间的分工(及国际分工),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该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即国际贸易),则对参与分工和交换的各国都是有利的。
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三、倾销
新贸易理论强调不完全竞争在国际贸易理论中 的重要作用,认为不完全竞争对参与国际贸易的 各方产生重要影响。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 的厂商或多或少具有对自己产品的垄断力,因此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可以对同一种产品针 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即实行所谓的价格 歧视,其中最典型的价格歧视是倾销。
场总需求既定、与价格无关,行业销售量等同于行业规模。
• 行业规模既定时,厂商数目越多,单个厂商的均衡产量越小,平均
成本增加,而产品价格越低。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推导过程
▪ 假定工资率为w,单个厂商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别为:
AC TC wL wa bQ wa wb wa wb nwa wb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两国的贸易模式
▪ 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的国际贸易促使两国国内市场统一 成完整的国际市场,两国厂商在更大市场范围内销售产品, 市场规模扩大后厂商充分发挥生产过程中的内部规模经济 效应,新的贸易模式出现。
• 两国的CC线分别由CCA1和CCB1右移到CCA2和CCB2,而PP 线没有变化。贸易后两国新的市场均衡为EA2点和EB2点 ,厂商数目分别由nA1和nB1增加至nA2和nB2,价格分别由 PA1和PB1下降至PA2和PB2。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经典第五章 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ppt
PDOM PFOR
C
MC
B
A
DFOR=MRFOR
MRDOM QFOR
DDOM
O
QDOM
QT
数量Q
▪ 倾销是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的一种策略选择,当国内和国外市场的边
际收益相等且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MRDOM=MRFOR=MC)时,厂
商的总利润达到最大。
优选文档
21
不对称模型下的倾销Ⅱ
平均成本AC和价格P
▪
PA1=ACA1 PA2=ACA2
PB1=ACB1 PB2=ACB2
CCA1
EA1 EA2
CCA2
CCB1
EB1 EB2
CCB2
PP
O
nA1 nA2 nB1 nB2 厂商数目n
优选文档
假设条件两国的工资率w、 系数a、b和h相同,行业销 售量S不同。据此推论两国 的PP线相同,但两国市场 规模差异使两国的CC线不 同。封闭经济条件下, A国 国内市场比B国小,A国的 CC线(CCA1)位于B国CC 线(CCB1)之上。
优选文档
3
1 规模经济假设
▪ 规模报酬递增:指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比例变 化,产量按更大比例同方向变化。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Q=f(K,L) ▪ 假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都增加到原来的λ倍,产出的增
加大于λ倍,该生产过程具有规模报酬递增,即: Q‘=f(λK,λL)=λαf(K,L)(λ>1,α>1)
优选文档
10
封闭经济中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成本C
P0=AC0
B AC
A MR
MC d=AR
O
Q0
产量Q
▪ 克鲁格曼模型:假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投入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图5-3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贡献者
关键假设
决定贸易模式的因素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亚当·斯密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5.不考虑需求
02
(二)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
规模报酬变化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规模报酬变化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令生产函数Q=f(L,K)
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减
表5-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 (%)
工业化国家
1970
1987
1999
发展中国家
1970
1987
1999
美 国
55.1
61.0
81.1
印 度
22.3
37.0
88.0
日 本
32.8
28.0
62.3
巴 西
19.1
45.5
78.8
德 国
59.7
66.4
85.4
墨西哥
29.7
54.6
97.3
1、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Q
O
P R C
d(AR)
MR
LAC
LMC
E
Q*
P*
《国际商务导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国际商务导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章导论1.什么是国际商务,国际商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参考答案:国际商务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科学.一般而言,国际商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跨越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性活动,包括几乎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和信息等的国际转移;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2.国际商务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国际商务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综合反映;2.国际商务是以进入和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3.国际商务复杂多变、风险更大.3.为何社会文化环境对国际商务运营如此重要?参考答案: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国际经营所涉及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语言文化、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社会环境各有差异和特点,国际商务运营中需要尤其注意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4.如何评估国际商务宏观环境?参考答案:一般情况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对国际商务宏观环境分析的具体内容存在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法律(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文化(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即PEST分析法.5.企业进行国际商务运营的动因和条件?参考答案:寻求市场、寻求资源、寻求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寻求效率、寻找贸易支持条件.6.国际商务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参考答案:国际商务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贸易主导阶段、投资主导阶段、全球商务阶段(生产活动国际化不断增强、国际贸易对企业经营更加重要、国际商务活动的需求环境逐渐形成、无形贸易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凸显、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1. 单选题(1)主张一国应集中生产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D. 产业内贸易理论参考答案:B(2)提出各国应按照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经济学家是()A.亚当·斯密 B. 里昂惕夫 C. 赫克歇尔和俄林 D. 大卫·李嘉图参考答案:C(3)主张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的理论是()A.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 产业内贸易理论参考答案:A(4)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将会使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A.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参考答案:B(5)一国拥有的资本要素充裕,就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说法来自()A.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理论 D. 产业内贸易理论参考答案:C2. 多选题(1)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包括()A.罗伯津斯基理论 B.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C.H-O理论D. 产业内贸易理论参考答案:ABC(2)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A.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 B. 劳动密集型产品 C. 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D. 资本密集型产品参考答案:AC(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的理论有()A.劳动熟练说 B. 自然资源说 C. 技术差距说 D. 人力资本说参考答案:ABD(4)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120人/年,生产一单位毛呢需要100人/年;葡萄牙生产一单位酒需要80人/年,生产一单位毛呢需要90人/年,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酒 B. 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毛呢 C. 葡萄牙应该生产和出口酒D. 葡萄牙应该生产和出口毛呢参考答案:BC(5)动态的国际贸易的理论有()A.要素禀赋理论 B.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C. 技术差距理论 D.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参考答案:BC3. 简答题(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参考答案: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的双方都会从贸易中获利.(2)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与绝对优势理论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绝对优势理论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3)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家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的相对差别,各国倾向于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资源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产品.(4)基于局部均衡分析要素禀赋理论下贸易影响和贸易所得.参考答案:①贸易影响:没有贸易时出口国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国际市场价格<没有贸易时进口国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进口国外商品会导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增加,国内消费减少.②贸易所得:对出口国而言,出口产品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剩余”减少,但对生产者来说,出口则带来了很大利益:既增加了产量,又提高了价格,“生产者剩余”增加,出口使本国消费者受害而生产者得益.对进口国而言,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讲,自由贸易并非一件好事,在廉价进口的冲击下,“生产者剩余”减少.但正是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使得“消费者剩余”增加,进口使本国消费者受益生产者受损.无论是对进口国还是对出口国而言,贸易使该国的整体福利增加.具体分析见本章第3节.(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西方学者对此作了哪些解释?参考答案:里昂惕夫1947年运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法考察美国对外易商品结构,拟对H-O 定理进行实践上的验证时,却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美国显然是一个资本雄厚而劳动相对不足的国家.这一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的观点完全相反.西方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说、熟练劳动说、自然资源论、要素密集度逆转论、需求偏向论和贸易保护论六种解释.(5)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部门具有相似的要素投入和消费替代性的产品通过外部或内部市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简单地说,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既进口又出口同一产业部门的现象,在某些研究中,又被称为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消费上可以相互替代.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产品的同质性、规模经济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6)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从创新国与模仿国的角度,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产品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新产品刚刚问世,仅在创新国生产和消费,所以既无出口也无进口.第二阶段为产品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创新国对新产品进行了改进,使产量迅速提高.此时,国外还不能生产这种产品,故创新国在国内外市场都拥有垄断地位.在这一阶段,将有一定量的新产品出口到国外,主要是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第三阶段为产品成熟阶段.新产品在创新国已经标准化,创新厂商开始授权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第四阶段为其他发达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模仿国不仅为本国消费者生产,而且出口产品,并且成为该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第五阶段为创新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由于外国的技术水平与创新国的技术水平逐渐接近,同时外国的工资水平仍低于创新国,因此该产品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而创新国逐渐成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此外,由于技术日益陈旧,技术的转让费用越来越低,技术逐渐在发展中国家扩散,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引进该产品的技术进行生产和出口,最后发展中国家成为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7)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以下四项因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第3章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参考答案: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和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简述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发展.参考答案: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国际贸易是跨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唯一方式,并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而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使得一些企业取得了垄断优势,这些垄断优势则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众多西方经济学家在海默与金德尔伯格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垄断优势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约翰逊“知识资产垄断优势理论”、凯夫斯“产品异质化垄断优势理论”、尼克博克“寡占反应垄断优势理论”和阿哈罗奈“生产技术垄断优势理论”.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增长较快,请以内部化理论解释该现象.参考答案:内部化理论认为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的利益,为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以及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 公司可以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从而通过外部市场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参考答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为“三优势模式”(O.I.L.Paradigm),即跨国公司经营决策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组变量决定的.一国企业是否应从事国际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应当全面研究和评价它是否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类优势是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的,任何一类优势都不能单独用来解释国际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类优势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若只拥有所有权优势而无力将其内部化,同时也不能利用国外的区位优势,则最好采用许可证合同的方式转让技术;若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且能够将其内部化,但仍然不具备区位优势,则其最优选择为国内生产然后出口;若公司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则企业应当选择对外直接投资.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融合了自海默以来的多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学派,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用以评价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起因和发展方面影响重大的一系列因素,较为全面准确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活动,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影响最大、最为深远的理论框架,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通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区别在哪里?参考答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则是形成了一个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适用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框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只取决于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部分是国家特定优势或企业特定优势的函数,另一部分是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简述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在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作用下而发生的.所谓直接诱发要素,主要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管理及信息知识等.间接诱发要素是指除直接诱发要素以外的其他诱发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投资国政府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2)东道国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3)全球性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直接诱发要素在起作用,这与他们拥有某种要素优势有关,如资本、技术、管理等.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由于他们相对于发达国家缺乏明显的直接诱发要素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受间接诱发要素影响.间接诱发要素对当代国际直接投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4章国际收支与汇率理论1.什么是一价定律?它有什么假设?使用范围是什么?参考答案:一价定律可表述为,当贸易是开放的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都必然相同.即:表示商品的国内价格,表示的是商品的国外价格,为两国间的汇率.一价定律的成立需要满足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没有额外交易成本的假设.同时,一价定律并不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因为某些商品和服务(例如理发等)是非贸易品,各国的消费习惯、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差异也会扭曲一价定律.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贡献有哪些?有哪些缺陷?能否真实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参考答案: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了纸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可以判断一国货币币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为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换算工具,用来比较各国的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避免按照市场汇率转换而产生的偏差.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在于,各国国内都存在一些不进入国际贸易领域、不参与国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无法衡量其价格水平;它要求不同市场上的同类、同质商品的价格通过国际贸易趋向相等,这一条件存在的前提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和交易成本为零,但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存在着种种人为障碍(如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以及市场上存在的垄断力量等)和自然障碍(如贸易本身所涉及的运输成本和保险费用等),因此,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不可能完全趋向相等的.该理论并不能真实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平.因为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框架中,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货物或生产资料的积累、市场结构的改变以及国民收入的增长等实际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被简化,该理论仅仅在货币性经济变量之上进行分析,将实际性经济变量以及人们的预期心理因素排斥在外.政府实施的管制及其他干预措施、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心理出现的频繁变化等因素,也都会阻碍货币汇率对通货膨胀率差异作出充分的调整,从而使得购买力平价难以成立.3、利率平价方程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现实中对利率平价的偏离?参考答案:利率平价方程表明: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远期外汇将升水;反之则贴水,而且升(贴)水率等于利率差异.现实中对利率平价的偏离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根据利率平价对现实偏离的方向进行分析,既可以让风险爱好者赖以牟利,也可以为风险规避者提供避险的依据.4.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们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结果,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据此对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设置种种障碍.试根据购买力平价的缺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参照第二题.购买力平价说本身就存在许多缺陷,因此给予此理论的论述可以作为特定假设下的参考,而用于政策制定则难免有失偏颇.5.如果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利率水平,分别代表以间接标价法表示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而且远期期限与利率期限相同.试推导利率平价条件并解释它为什么会成立?参考答案:如果用本币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则1单位本国货币到期可增值为.如果这一单位本币用于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则这一投资行为分为三个步骤:(1)先在外汇市场上兑换为外币,在间接标价法下,可得单位的外币;(2)再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一年后可得外币:个单位;(3)存款到期后,将外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按照远期汇率换成本国货币,可得本币:个单位.如果,则众多的投资者都会将资金投入外国金融市场,这导致外汇市场上即期购入外国货币以及远期卖出外国货币行为增多,从而使本币即期贬值(增大),远期升值(减小),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的收益率下降,反之亦然.只有当这两种投资方式的收益率完全相同时,市场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当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抛补方式交易时,市场会最终使利率与汇率之间形成下列关系:.记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升(贴)水率为,整理得间接表示法下的利率平价公式:,其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水平之差.6、假定美国与瑞士的利率分别为,即期汇率为1美元等于1.1314瑞士法郎,试计算瑞士法郎三个月的远期汇率.参考答案:第5章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1.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它有哪些形式?参考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位于某一地理区域内的各个国家通过相互合作,削减或消除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资本的流通壁垒的过程被.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其中每一种经济一体化形式都包含了比它更低层次的一体化形式的所有特点.主要包括特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2.试分析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的区别.参考答案: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相互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定,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及保持其内外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其重要特征是在该一体化组织参与者之间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国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的输入和输出,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但是它严格地将这种贸易待遇限制在参与国或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成员国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而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根据缔结的协定,将各自的关税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关税,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对从同盟以外的国家进口的货物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关税同盟规定成员国之间共同、统一的对外关税,实际上是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不像自由贸易区那样,只是相互之间取消关税,而不作权利让渡.因此,关税同盟对成员国的约束力比自由贸易区大.3.简述WTO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协定是国际贸易制度运行和各成员国贸易政策制定的法律基础,它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则,比关贸总协定约束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协定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原则.非歧视原则,即贯彻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在关贸总协定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贸易自由化原则是指通过减少贸易障碍来促进贸易的扩大.这些贸易障碍不仅是指进口关税,还包括各种数量限制、政府的某些限制进口的规定以及汇率政策等方面的限制措施.可预见性原则是指各成员国在其贸易政策或规定执行以前,要对成员国公开并通知世界贸易组织.鼓励公平竞争的原则是指世界贸易要在公开、公正和不受干预的情况下开展,因而该体系反对倾销、补贴及政府的歧视性采购等.鼓励发展与改革原则是指对发展中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采取鼓励原则.4.关贸总协定通过八轮谈判成功地降低了各成员国货物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什么还要成立WTO?参考答案:关贸总协定的制定使得国际贸易能够在一个比较自由的贸易环境下展开.但关贸总协定在设立时,主要是针对货物贸易及其相关产业部门的贸易问题而设定的规则协议,这就制约着缔约国之间贸易范围的发展扩大,如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贸易问题.1986年9 月,关贸总协定在乌拉圭启动第八轮谈判(又称乌拉圭回合),谈判议题中涉及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非货物贸易问题.这些重大议题的谈判成果很难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框架内付诸实施,使得创立一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必要性日益突出.5.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原因.参考答案:促使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美、加、墨三国具有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三国地理位置紧紧相连,语言文字、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都具有相似性.三国的经济互补性加强且依存度很高.第二,是来自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压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现象.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更多的国家组成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或者加入到原有的一体化组织当中.欧洲一体化的扩大和深化使美国倍感压力.美国清楚地认识到,统一大市场将使自己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应付来自欧共体和其他区域经济体的挑战,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整体力量与其他一体化组织对抗,才可以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第三,符合北美各成员国发展经济的需要.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实行美、加、墨三国经济一体化,对美国而言,既可以扩大商品出。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认识与启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研究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假设不同,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各不相同。贸易结构从最初的行业内贸易、行业间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企业分工演变。国际贸易是贸易的持续展开,使得生产力的到解放和发展。
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在上世纪末提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以垄断竞争模型来分析规模经济及产业内部的贸易行为,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技术革新可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外溢效应,因此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重新估价。国际贸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国相对便宜的商品被转化为较昂贵的商品。我们应慎重地考虑贸易政策和关注贸易特征的变化。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直以来资源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经济学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到了1953年之后,随着实证分析法的引入该理论研究中,许多问题与不足被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对美国外贸结构所做的研究。分析美国200个行业,发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发现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此后经济学家对迷的主要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等等,这些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由此形成了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简评:
1、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 段性、动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确立了贸易保护 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牢固地位。 2、作为一种庸俗国际贸易理论中所含有的非科学成 分——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对经济发展 阶段的划分撇开了生产关系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形态变化的真实性;对生产力的定义模糊。
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 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 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 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 商主义两种。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 保护贸易理论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 1、产生的背景 2、主要经济思想 早期的主张—重金主义 晚期的主张—重商主义 3、局限性
1、重商主义理论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5个) 2-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个) 2-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个)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决 定贸易流向的因素; 国际贸易条件,在国际贸易中决定交换比 例或相对价格的因素; 国际贸易收益,国际贸易对交易各方的福 利及整体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
亚当· 斯密主要论点:
国际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 贸易之所以发生,基础在于各国成本上存 在绝对差异;
0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资本的总供应量为 K
劳动的总供应量为 L
K
= KX + KY
(1.3 )
L
= LX + LY
(1.4 )
KX , LX , KY, LY ——X和Y两种产品所使用资本和劳动投入 FX (·)和FY (·) ——X和Y的生产技术条件 FX (·)和FY (·)均为线性齐次函数 ——生产技术遵循规模收益不变规律
(1)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 争的; (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 并且规模收益不变; (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的;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假设
X和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一般均衡分析
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分别在封闭和开放两种情况下 分析一国一般均衡或相对价格的决定
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 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 X Y 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相对价格并不改变
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 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特征二 2 *2 *2模型
阿罗不可能定理
假设一个只有甲、乙、 丙三个人的社会, 有三种不同的商品组 合,A、B、C, 表1-1给出了甲、乙、 丙三人关于这些商品 组合的偏好顺序(由 高到低)。 三人投票,以多数票 来决定集体偏好排序
例 表1-1个人偏好排序
偏好 甲 排序 1 A 2 3 B C
乙 B C A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776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第二阶段:1817年比较成本理论——1933年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基石)◆第三阶段:二战(1945年)以后产生的新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Part1 马克思主义经济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贸易理论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作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只有在充分地比较劳动的社会属性前提下,也就是包括各民族经济活动在内的世界市场上,才能够完全地展现出来。
换言之,制约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到了世界市场上才真正具有普遍的意义。
因此,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同样由价值规律来支配。
评价: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张,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性的剥削关系;另一方面,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此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具有两面性。
但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从根本上是主张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与分工的,要改变的,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剥削秩序。
Part2 比较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
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国外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假定:(1)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2)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呢绒和酒(3)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不同,两国生产同量呢绒和旧的生产成本不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同量的呢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高,处于绝对劣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绝对优势。
◆英国和葡萄牙各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对方低,英国和葡萄牙应根据自己的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各自集中资源,专门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
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6
(二)坎姆模型: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 国际贸易 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 "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 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我们可以用坎姆 模型来说明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 甚至需求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 在这里,两国贸易的基础是由规模经济带 来的成本差异.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7
为了证明规模经济怎样引起国际贸易,我 们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生产两种 产品:X和Y,并假定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行 业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随着行业规模的 扩大和生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下 降.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16
如果由于历史的偶然性或其他原因,A国已经发 展起这种产业,而B国却没有,那么A国会以ACl =P,按Pl的价格为世界提供Ql单位的产品,均衡 点为El.虽然B国的该行业最终有实力能以AC2= P,按P2的价格为世界提供大于Ql的Q2数量的产 品,但是,假定A国的产业已经相当强大,如果B 国要涉足该产业,最初必须按P=AC,即P3的价 格才能生产,而这是市场不能接受的.可以看到, A国具有的规模效应,阻止了B国进入该产业,并 能够保持既有的优势.因此,在外部规模经济存 在的情况下,虽然完全竞争市场并没有被打破, 但是贸易模式并不能依据比较成本的高低确定下 来.对于世界来说,产品的生产不能集中在成本 最低的国家,造成了福利的损失.
国际经济学 5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结论
市场扩大则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从生产厂商的角度看: 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从整个社会福利看,贸易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 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从 而带来更多的满足。
结论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模型假设: 1.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 2.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外,其他条件相同。 3.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
在封闭条件下,由于A国国内市场规模小于B国, 所以Na<Nb Qa<Qb Pa>Pb 那么,开放之后,在该行业上A国会因价格高成为进口国, B国会因价格低成为出口国吗?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规模经济会导致另外一种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
P
E PE=AC
LAC
MC
MR
D
Q
图4-5 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图中封闭经济中企业的规模经济表现为LAC曲线逐渐降低,
垄断竞争表现为企业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封闭经济中,
长期竞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表现为在均衡点E,LAC与 D相切。
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
假设条件:
1 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
市场规模
2.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差别也会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一般说来,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 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 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生产规模 收益不变的产品(Y)。
对理论的总结
专业供应商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2
实证分析
• 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巴西经 历过不幸增长
目前是否存在不幸增长
• 目前国家意义上的不幸增长不 存在
• 行业上出口增长导致国家福利 下降的情况会时有出现
Q
S2
D2
Q
P
P
P
贸易出前口国市场贸易后
变化世界市场
进口国市场
S
消费者剩余 a1
a2
a2+b2+d2
b2+d2
Sx
a2
P2
S
生产者剩余 c2+d出2 口
c2
b2 -d2
PW d2 b2
国家总福P利1
d1
b1
a2+c2+d2
c1
b1 a2+b2+c2+d2 b2+d2
D
Dm
c2 进口
D
D1 S1
Q
Qm=QX
•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PPF的 特点:右下方倾斜,凹向原点。
MRT dY MC X
A
dX MCY
X
社会无差异曲线(CIC)
• 偏好和收入水平既定、效 用相同
• 右下方倾斜 •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
效用水平越高
• 两两不相交 • 凸向原点
Y
U1 U0 U2
E
MRS XY
dY dX
X
封闭均衡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 来源于一种要素增长所导致的雷布津斯基定理 • R定理
• 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该要素密集型产品产量的 上升,以及另一产品的产量下降。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
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
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
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
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
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
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
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
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
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
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摘要:首先对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其经典论文的解析得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启示,认为我国应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鼓励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优势。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保罗·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贸易地理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围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引入了规模报酬和不完全竞争,用非比较优势的观点解释了当今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
新贸易理论也成为国家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二战后,国际贸易活动出现了新特点、新现象。
首先,1960年代末开始,由于日本、西欧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使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并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的贸易不等价交换,国际贸易活动在二战后大幅度增加,不是发生在经济互补的国家,而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这种贸易的相似性,改变了传统的对国际贸易的看法。
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对世界贸易现象作更为客观和切合实际的解释。
其次,伴随国际贸易大幅增加的同时,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要素互补的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要素禀赋极其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之大多数也不是产业间贸易,而是发生在同一产品内部的产业内贸易。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势差异,而更多的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所具有的规模优势,比较典型的是大部分国际贸易活动是“飞机式的贸易”。
飞机制造所需要的经济规模使整个世界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制造者,而且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飞机制造中心,即使日本和美国两国之间没有差异,似乎也只有其中一个国家才会生产宽体喷气式飞机。
“新贸易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特别是经济特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力资本说(human capital theory)
人力资本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创立的。该学说用人力资本 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和一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模式。
舒尔茨和许多其他西方经济学家认 为,劳动不是同质的,这种不同质 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上,而劳动 效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 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 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培训等智力 投资的影响,因此,高素质的劳动 力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过去资本 支出的结果。
一般来说,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在知识、技术 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
资本丰裕的国家,教育都比较发达,因而人力资 本资源也比较丰富,在需要大量人力资本的产业 上具有比较优势。
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茨和贝克通过研究,分析了美国工人身上蕴 含有大量资本的因素。美国的劳动密集并非单纯 的一般劳动力密集,而是具有高效率、高技术熟 练度的技术工人的密集,工人的高度熟练技术则 来自对劳动力的高投资。
如果把投入到劳动力身上的投资(舒尔茨认为 1957年这部分投资大约相当于有形资本的2/3)加 入到美国资本存量中去,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 动比可能得到提高,从而可以部分地解释里昂惕 夫悖论。
人力资本说在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时,引进 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在劳动力身上的资本投 资,并从这点出发否定了过去理论中劳动力具有 同质特性的假设。
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
意味着一定的要素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这样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 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对贸易 格局的变动产生作用。因而,技术差距也是国家 间开展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 ,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项 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可出口技术领先 产品。
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占 10国出口总额比重大的部门,投入的研究和开发 费用占美国销售额的百分比也大,科学家和工程 师人数占美国该部门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大, 即研究与开发要素比重大小是影响产品国际竞争 力的重要因素。
1967年,格鲁伯、弗农和梅达发表了一篇 题为《美国工业中的国际贸易研究开发要 素与国际投资》的论文。
一些经济学家围绕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在国 际贸易研究中另辟蹊径,从修正要素禀赋理论的 前提条件,提出了许多解释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 新学说,形成了与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不同的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事实上,新国际贸易理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 ,而且它们只能解释国际贸易的特定方面。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
同时,这一学说也表明,一个国家要想在人力资 本方面占有优势,就需要在教育、卫生保健、职 业培训等方面进行投资,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步 形成本国新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 家,人力投资的结构比投资总量更重要。为了尽 快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这类国家应注重人力投资 结构,投资重点下移,主要集中于普及教育、扫 盲、职业培训及大众保健工作,这样才符合这类 国家的国情,能够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
上一章中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实际 上都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一系列假定前 提的修正,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确能够部分 地解释里昂惕夫悖论。但是,终不能解释里昂惕 夫之谜所产生的对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疑问。
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认为,应赋予国际生产要素 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 仅仅是比较优势理论中的劳动,也不仅仅是要素 禀赋理论中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 本、研究与开发、信息、管理等都是生产要素。
他们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部门的有关 资料,统计分析了研究开发费用、科学家 和工程师人数与出口的关系,得出了与基 辛基本相同的结论,即研究与开发要素和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研究与开发 要素比重大的产品,其国际竞争力也强。
第二节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 技术差距论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由波斯纳于
第三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了解】 1、国际贸易新要素学说 2、技术差距论 3、规模报酬递增说 4、偏好相似说 【理解】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经济 形势的相对稳定,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 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与战前相比发生了 很大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难以作出有力 的解释。
商品生产中的资本除了包括物质资本以外,还应 该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本 ,它是对物质资料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指寓于人体中的人的智能,表现为人的 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才能及健 康状况,它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 训的结果。
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使劳动者的素 质得到极大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 该国的对外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二、研究与开发说(R&D说)(theory of facto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与开发说是基辛、格鲁伯、弗农和梅 达等人提出的。
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与开发也是 一种生产要素,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 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
1965年,基辛在《劳动技能与国际贸易:用单一 方法评价多种贸易》一文中,用美国在10个发达 工业国家各部分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表示美国的 竞争力,以美国用于研究与开发费用占美国各部 分销售额百分比、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美国各 部门就业人数百分比表示研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