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
课程:中外建筑史
学校: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专业:11建筑工程设计2班
姓名:张xx
学号:115601011248
概论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外国建筑史主要以西方建筑为代表,本论文中主要论述西方建筑。中西方文化均有各自的特色,都在各自的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地理、文化、经济和审美观念、生化习惯、宗教信仰等种种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建筑不同地发展风格。
第一章中国建筑史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
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
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各间具体名称是:
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
1、木架建筑
特点:⑴. 取材方便;
⑵. 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
确,“墙倒屋不塌”
⑶. 抗震性能好;
⑷. 施工速度快;
⑸. 便于维修、搬迁;
⑹.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
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⑺.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2、群体建筑
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⑴.建筑群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
⑵.园林则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重心而无程式布局。三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2)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
1、简述西周王城形制及等级制度
西周的“国”,即“城”。周朝建立之后,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在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子和诸侯可以建“国”;因此,出现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制的城市。
西周时期,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造城,规模按等级来决定: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周朝宗法制度:天子世世相传,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余子弟封侯,为小宗;侯亦如上,分大宗、小宗;小宗封大夫;大夫小宗为士。
《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3)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4)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隋、唐、五代、宋、辽、金)
1、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a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里坊制
b 筑群处理越来越成熟——宇文恺设计明堂,用1/100的图及模型送宫廷审查;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以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
c 木构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
d、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如南禅寺及佛光寺,构件受力作用明确,并富有艺术性,斗栱的装饰效果很好。
e施工水平提高——设专门掌管建筑设计、施工的职务,称“都料”。
f 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结构发展,砖石枋木,砖石加工精细了。
g真实和成熟。
2、宋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a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废弃了“里坊制”,开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商店、桥梁都有了新的发展。
b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
c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总平面的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层次深厚,主体建筑突出,屋顶的组合多变。
d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很大发展——源于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一改唐代的直棂窗和板
门,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两色为主的做法,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e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开封祐国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饰面建筑;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仿木建筑形式。
f园林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
5)社会后期的建筑(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元、明、清)
1、明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a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
b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c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