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高三一轮高考化学复习第7章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52bfa9daef5ef7ba0d3cd9.png)
(2)等价标志 ①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 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②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 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③对于有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 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例如,2NO2(g) N2O4(g)。 ④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 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⑤全部是气体参加的气体体积可变的反应,体系的压 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例如,N2(g)+ 3H2(g) 2NH3(g)。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
考点一
化学平衡
考点二 考点三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原理在物质制备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一题串知
以“NO2与N2O4的转化”为载体串联化学平 衡的相关知识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注意] 以下几种情况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的标志:
①某一时刻,各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或分子数)之比等于 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态。
②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 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 2HI(g) I2(g)+H2(g)。
③全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 2HI(g) I2(g)+H2(g)。
[考向合作探究]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审” 一审题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 二审反应特点: ①全部是气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②有固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标志” (1)本质标志 v 正=v 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 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精品课件标准版文档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精品课件标准版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6365ea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c.png)
专题:平衡移动及勒沙特列原理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 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平衡移动的本质: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 平衡的移动必然引起转化率的改变!
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
mA(g)+nB(g)
pC(g)+qD(g),ng=(p+q)-(m+n)
例1 A、B、C、D都是皆易溶于水的弱电解质或离
子,且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化学平衡,则加水稀释
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C ) (3)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的特点
(1)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2)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对同一物质而言)
(3)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各种物质)
(4)同:一定条件下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在一定 条件下可建立相同的平衡(等效平衡)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 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例:可逆反应。2HI(g)
H2(g)+I2(g)在密闭容器中
进行,当下列4项中某项不取随时间变化时,才能说明
反应已达平衡(CD)
A. 容器内压强 C. 各组分浓度
B.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 混合气体颜色
例: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NO + O2
平衡的标志( CD)
2NO2达到
A NO、O2、NO2分子数目比是2:1:2 B.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浓度相等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7.2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7.2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8dfa07f705cc1754270951.png)
学以致用
1.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2HI(g)
H2(g)+I2(g)已达到平
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①单位(dānwèi)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1 mol H—H键断裂(duàn liè)的同时有2 mol H—I键断裂 (③ducà(Hn Il)i=è)c(I2) ④反应(fǎnyìng)速率:v(H2)=v(I2)=0.5v(HI)
②Mr一定,当m+n=p+q时 不一定平衡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 化,当体系
不一定平衡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pínghéng)状态时有两个核心判断依 据(1):正反应速率(sùlǜ)和逆反应速率(sùlǜ)相等。
(2)反应(fǎnyìng)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特别提醒:
当温度一定时,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
逆反应开始,又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多少,K都是一 个常数。
第十页,共46页。
★互动探究3 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kěnì-fǎnyìng),其正反应和 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dáàn):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呈倒数关系。
⑤c(H2)∶c(I2)∶c(HI)=1∶1∶2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4ce7e265f7ec4afe04a1df48.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mol· L 1;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所以,
-
0<c(SO2)<0.4 mol· L
-
-1,
0<c(O2)<0.2 mol· L 1,0<c(SO3)<
- -
0.4 mol· L 1,由 S 原子守恒可知 c(SO2)+c(SO3)=0.4 mol· L 1。
知识点 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
对点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速率一定改变;速率改变,化学平 衡一定发生移动 (× ) (2)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 (3)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 (4)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KCl 固体,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变浅 (× ) (5)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 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 ) (6)对于2NO2 N2O4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 ) (7)C(s)+CO2(g) 2CO(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 高温度,反应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 (8)CO(g)+H2O(g) CO2(g)+H2(g) ΔH<0,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 量不变 (√ )
2.1 教材复习
——打牢基础,基稳才能楼高
目 录
01 02 03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基础过关练
可逆反应与化学 知识点 一 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 正反应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逆反应 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f3ea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b.png)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fc7e1992b7360b4c2f3f641c.png)
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深度思考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H2O 电解点燃2H2↑+O2↑为可逆反应(×)(2)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3)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5)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6)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2.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催化剂加热2SO3(g) Δ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 Q kJ。
答案< > < <题组一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c1<0.14 mol·L-1答案 D解析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 生成表示逆反应,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 Y(生成)∶v Z(生成)应为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0.14 mol·L-1。
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06a87d910ef12d2bf9e70d.png)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2016·全国甲卷T27/全国乙卷T27(1)(2)/全国丙卷T27(2)(3)2015·全国卷ⅠT28(4)/全国卷ⅡT27(2)(3)2014·全国卷ⅠT28(3)/全国卷ⅡT26(2)(3)2013·全国卷ⅠT28(2)(3)(4)/全国卷ⅡT28(1)2012·全国卷T27(4)考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基础知识整合]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3)特征[应用体验]1.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催化剂加热2SO3(g)Δ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Q kJ。
[提示]<><<2.T℃时,将a mol H2O(g)和a mol CO(g)充入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O(g)+CO(g)H2(g)+CO2(g)。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刚开始时,c0(H2O)________(填“>”“<”或“=”,下同)c0(CO)________c0(H2)。
(2)随着反应的进行,c(H2O)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CO2)逐渐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10e4bc336c1eb91b375d64.png)
反应方向移动。只有 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12/11/2021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九页。
判断正误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也一定发生 移动。( )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 时 v 放减小,v 吸增大。( )
(5)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只要压强
保持不变则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
(6)可逆反应 CH4(g)+H2O(g)
CO(g)+
3H2(g)若 3v(CH4)=v(H2),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
12/11/2021
第九页,共四十九页。
[提示] (1)×。两个反应条件不同。 (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3)√。反应条件变化时若化学平衡被破坏,
改变压强
平衡_不___移动
温度
12/11/2021
催化剂
升高温度
向_吸__热_(_x反ī rè)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_放__热__反应方向移动
同等程度改变 v(正)、v(逆),平衡不移动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九页。
4.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 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 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提醒] (1)不能认为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 的浓度一定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一定增大。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12/11/2021
第一页,共四十九页。
[高考备考指南]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考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纲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 定 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位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 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课时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课时2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c3b68f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5.png)
________。
(2)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 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 NO2、NO、 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 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⑥中,由⑤中的分析可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⑦中,消耗A的量与生成B的量之比与 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相等,也就是反应正向进 行和逆向进行的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⑧中,A、 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只是反应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的 状态,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 A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解析 (1)由图可知 10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所以 v(CO)=0.03 mol·L-1/10 min=0.003 mol·L-1·min-1,方程式的化 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时物质转化的浓度之比,所以反应达平衡 时,c(H2)=c(CO2)=0.03 mol·L-1。(2)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反应 体系组成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 减少的化学 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 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 所以选①③。 答案 (1)0.003 mol·L-1·min-1 0.03 mol·L-1 (2)①③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 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 正 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 逆 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考素点养深优度化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小于 (填 “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 ”表示。
高考理综高三一轮高考化学复习第7章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高考理综高三一轮高考化学复习第7章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304975cf5727a5e9856a61f0.png)
第 2 讲化学均衡状态[ 考纲领求 ] 1. 认识可逆反响的定义。
2. 理解化学均衡的定义。
3. 理解影响化学均衡的要素。
考点一可逆反响与化学均衡状态1.可逆反响(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够向正反响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够向逆反响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响。
(2)特色①二同: a. 同样条件下; b. 正逆反响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响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变率都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 )100%。
(3)表示2.化学均衡状态(1)观点必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响中,正反响速率与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系统中所有参加反响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均衡的成立(3)均衡特色深度思虑电解1.反响 2H2O2H2↑+ O2↑能否为可逆反响?点燃答案 不是可逆反响,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响条件不一样。
2.向含有 2 mol 的 SO 的容器中通入过度氧气发生2SO + O催化剂SO 的物质2SO ,充足反响后生成22加热33的量 ______2 mol( 填“ <”、“ >”或“=”,下同 ),SO 2 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 ,转变率________100%。
答案<><题组一 极端假定法解化学均衡状态题的应用1.必定条件下,关于可逆反响X(g) +3Y(g)X 、 Y 、 Z 的开端浓度分别为 c 1、c 2、 c 3( 均不为零 ) ,达到均衡时, X 、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 ·L -1、- 1- 1()mol ·L 、0.08 mol ·L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 c ∶c=3∶112B .均衡时, 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3C . X 、 Y 的转变率不相等D . c 1 的取值范围为 0 mol ·L -1<c 1<0.14 mol ·L -1答案D分析 均衡浓度之比为 1∶3,转变浓度亦为 1∶3,故 c 1∶c 2=1∶3, A 、C 不正确;均衡时 Y 生成表示逆反响, Z 生成表示正反响且 v Y ( 生成 ) ∶v Z ( 生成 ) 应为 3∶2, B 不正确;由可逆反响的特色可知 0<c 1<0.14 mol ·L -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987b8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f.png)
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③各气体组
分浓度相等;④断裂氢氧键的速率为断裂氢氢键速率的 2 倍;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⑥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蒸气的质量与生
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9∶1;⑦同一时间内,水蒸气消耗的物质的量
等于氢气消耗的物质的量。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
到平衡状态的是( )
(3)巧用“正逆相等,变量不变”做出判断。
考向 2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分析
3.(2023年江苏模拟)工业上利用两种温室气体CH4和CO2催化重
整制取H2和CO,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CH4(g)+CO2(g)
2CO(g)+2H2(g) ΔH=+247.4
kJ·mol-1 K1
过程中还发生三个副反应:
反应Ⅱ:CO2(g)+H2(g)
生产中的适宜条件。
①反应原理:N2(g)+3H2(g) ΔH=-92.4 kJ·mol-1。
2NH3(g)
②
放热
减少
③从反应快慢和反应限度两个角度选择反应条件
升高
增大
催化剂
增大
降低
④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生产条件 a.温度:400~500 ℃ b.压强:10 MPa~30 MPa c.投料比:nn((NH22))=21.8
2.控制反应条件的基本措施 (1)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溶液的浓度、气体的压强(或浓度)、 固体的表面积以及使用催化剂等途径调控反应速率。
(2)提高转化率的措施 通过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溶液的浓度、气体的压强(或 浓度)等改变可逆反应的限度,从而提高转化率。
例如,以工业合成氨为例,理解运用化学反应原理选择化工
(2)建立过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b8b52bcc7931b765ce15fe.png)
达到平衡状态,c 项正确;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体系中恒
有 c(I-)=2c(AsO34-),观察图像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 c(AsO43-)
=y mol·L-1,此时 c(I-)=2y mol·L-1,d 项错误。 答案:ac
8.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பைடு நூலகம்
(6)能说明 NH2COONH4(s) 态的是__①__②__③______。
2NH3(g)+CO2(g)达到平衡状
[方法规律]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两审”“两标志”
(1)“两审”
一审 题干条件
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
二审
反应特点
全部是气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 体积反应 有固体或液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 等体积反应
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
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
(1)能说明 2SO2(g)+O2(g) _①__③__④__⑦____。
2SO3(g)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的 是
(2)能说明 I2(g)+H2(g)
(3) 能 说 明 2NO2(g) _①__③__④__⑤__⑦_。
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无论该
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 3v 正(N2)=v 正(H2),A 错误;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时,2v 正(N2)=v 逆(NH3),B 错误;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时,v 正(H2)∶v 逆(NH3)=3∶2,C 正确;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时,v 正(N2)∶v 逆(H2)=1∶3,D 错误。 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讲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 1. 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
2. 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
3. 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二同: a. 相同条件下; b. 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 )100%。
(3)表示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深度思考电解1.反应 2H2O2H2↑+ O2↑是否为可逆反应?点燃答案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向含有 2 mol 的 SO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O催化剂SO的物质2SO,充分反应后生成22加热33的量 ______2 mol(填“ <”、“ >”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 ,转化率________100%。
答案<><题组一极端假设法解化学平衡状态题的应用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 c3( 均不为零 ) ,达到平衡时, X、 Y、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 ·L-1、 0.3- 1- 1mol·L、0.08 mol ·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 ∶c=3∶112B.平衡时, 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D. 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 ·L-1<c1<0.14 mol ·L-1答案D解析平衡浓度之比为 1∶3,转化浓度亦为 1∶3,故 c1∶c2=1∶3, A、C 不正确;平衡时 Y 生成表示逆反应, Z 生成表示正反应且 v Y( 生成 ) ∶v Z( 生成 ) 应为 3∶2, B 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 0<c1<0.14 mol ·L-1。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 + Y2(g)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 ·L-1、0.2 mol ·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 Z 为 0.3 mol ·L-1B. Y2为 0.4 mol ·L-1C. X2为 0.2 mol ·L-1D. Z 为 0.4 mol ·L-1答案 ABig new dream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上述题目 2 可根据极端假设法判断,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 +Y2(g)起始浓度 (mol ·L-1)0.10.30.2- 1改变浓度 (mol ·L )0.10.10.2终态浓度 (mol ·L-1)00.2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g) +Y (g)22起始浓度 (mol ·L-1)0.10.30.2改变浓度 (mol ·L-1)0.10.10.2终态浓度 (mol ·L-1)0.20.4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0,0.2) , Y ∈(0.2,0.4),Z∈(0,0.4) 。
22题组二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3.可逆反应: 2NO(g)g)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 NO2、 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答案A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②描述的都是正反应方向的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③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同向的速率之比总是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能够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因容器体积固定,密度是一个常数,所以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容器的体积又固定,所以⑥⑦均能说明达到平衡。
4.下列说法可以证明H2(g)+ I 2(g)____________( 填序号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2 的同时,生成②一个H— 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 I 键断裂③百分含量 w(HI) =w(I )1④反应速率 v(H ) = v(I ) =2v(HI)222⑤c(HI) ∶c(H ) ∶c(I2) =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2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答案②⑥⑨解析(1)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可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断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颜色、温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压强、密度等来判断。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可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断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颜色、温度等来判断( 此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压强、密度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
5.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 的质量分数不变C. X 的分解速率与Y 的消耗速率相等D.单位时间内生成 1 mol Y的同时生成 2 mol X答案C解析X 的分解速率与Y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C 项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
6.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 2B(g)D(g) ,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 A 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答案B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无论反应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不改变; A 为固态,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若反应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反之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7.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 + H2O(g)H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 v 正 (CO)= v 逆 (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 1 mol H— 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 2 mol H— O键答案C解析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生成n mol CO的同时都会生成n mol H2。
8.(2012 ·山东理综,29 改编)已知N2O4(g)2(g)H>0,现将 1 mol N2O4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答案adc 解析 b 项,对于一个特定反应,H 固定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项,随着反应的进行,N2O4分解速率逐渐降低。
“两审”“两标志”突破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1.“两审”一审题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二审反应特点:①全部是气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②有固体参与的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2.“两标志”(1)本质标志v 正= v 逆≠0。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2)等价标志①全部是气体参加的气体体积可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例如, N2(g) +3H2(g)3(g)。
②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③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对于有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例如,2NO(g) N2 O4(g) 。
⑤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a.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如 2HI(g)2(g) + H(g) 。
2b.全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如2HI(g)2(g)+H2(g)。
c.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考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 如温度、压强、浓度等) 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 正 >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 正= v 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 正 <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条件的改变 ( 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压强(对有分子数改变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气体存在反应前后气体的反应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分子数不变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 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5.几种特殊情况(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