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教案 上海版本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新版)济南版
《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能够分析生物变异发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体会到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重点】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变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讨论、合作探究、资料搜集法【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展示:金鱼和金鲫鱼的图片金鱼美丽的风姿常常让我们驻足流连,但其实他们都是有野生类型的金鲫鱼人工培育的。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金鱼和金鲫鱼外形差异很大,你能说出金鱼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吗?学生讨论,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可能说出:金鱼和金鲫鱼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物的变异》,具体了解有关变异的知识吧!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变异的概念1.玩一玩,找差异课件展示: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变异的图片思考:(1)从以上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变异的现象?学生观察图片并作出描述,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物世界绚丽多姿的根本原因。
(2)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兔子一家、不同品种的玉米、金鱼等。
2.小发现:我是唯一(1)推举一位调查员调查有无耳垂、能不能巻舌以及单双眼皮等性状一致的学生,按指导要求做好人数记录。
(2)分析结果:看看人数的变化,最后剩一人。
如果我们换一个调查性状再来一遍,推测是什么结果?学生得出结论:人体性状完全一样的两人是很难找到的,人体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鳄鱼则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鳄型目、鳄科、鳄种。
鳄龟甲究竟是和乌龟的亲缘关系更近还是和鳄鱼的亲缘关系更近?
通过帮助学生完成图22-2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中有关人和黑猩猩的分类等级,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什么动物的相似程度最高?与谁的亲缘关系更近?从而引导归纳出: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活动二:请你来做小法官:老虎的遗产该给谁?(通过活动对不同分类等级的生物间关系更深入了解,并且深刻体会理解分类等级越小,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并引出最小分类单位是:种)
活动4【讲授】种
种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因而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在生态分布基本相同。思考:是不是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就是一种生物呢?给出问题:狮子和老虎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在生态分布上基本相同,它们属于一种生物吗?引导思考一种生物想要存在在生物圈中要怎样保证它能延续下去?繁殖。那是不是能产生后代的生物就是一种?举例:狮虎兽或狮虎兽。那“虎”和“狮”是不是同一种生物呢?狮虎兽可以产生后代狮虎兽吗?补充生物种的概念:种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因而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在生态分布基本相同,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能繁殖后代,且后代也具有生殖能力。而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举生物分类的方法及依据;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掌握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体现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新版)济南版
《生物的变异》教案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没有变异,生物就没有进化,没有变异生物同样也没有适应性。
学情分析学生身边生物变异的事例很多,加之十五六岁的学生好奇心都较强,都想知道“为什么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有关生物变异的问题。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并解释什么是生物变异,一步步对拓展生物变异的知识。
同时,学生接触此知识或列举生活中有关变异的现象时,比较好动,甚至容易展开激烈的争吵,这种好动与争吵正是学生对此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对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讨论并组织好教学的气氛。
教学重点变异的类型及意义教学难点1、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2、区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3、分析不同变异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变异的概念;(2)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能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提问:“为什么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描述的是—种什么生物现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生物的变异1、变异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出示问题,学生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引出变异的原因,进而讲到变异的类型。
2、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变异。
课件显示图片,结合课本讨论变异对生物体的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济南版
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四节生物的变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的变异,能准确判断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变异类型。
2.生物变异的意义3.生物的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多次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在教学中,及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引起他们思维的碰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有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二、学习过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
什么是变异?学点一:1.自读教材87页变异的类型及意义,你会有哪些收获?尽可能多的说出来,与你的同学交流下列属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 小红暑假经常游泳,皮肤被晒黑B 动物园中的大熊猫比自然界环境中的大熊猫胖C 将南方的橘子种到北方,结出的是枳D 小云的父母有酒窝,而小云无酒窝学点二:变异在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给学生出示育种的有关资料,以激发学生的热情)1.自读教材,认同遗传变异在现实中的意义。
2.现在,你会观察到鸡的品种有很多,但它们的祖先都是同一种野生原鸡3.原鸡能成为现在种类繁多的良种鸡,原因是:①在不同的_条件下,原鸡产生了很多_,②人们根据各自爱好,对具有_的鸡进行了_。
4.现在的鸡与其祖先野生原鸡相比较,总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这种现象叫做_5.现在的鸡不管有多少个品种,品种之间却总有差异,这种现象叫做_,所以我们不难发现_现象是相对的,_现象是绝对的。
(自然条件变异有利变异选择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三、学情分析1.2003年3月25日至4月1日,200粒牡丹种子随神舟3号飞船在太空围绕地球飞行了108圈。
通过这次飞行,可能使牡丹种子出现某些地球上无法获得的变异,而大大提升牡丹的品种质量。
初二生物上册教学第四单元
初二生物上册教学第四单元
初二生物上册第四单元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方法以及其重要性,同时也会了解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并了解不同分类级别的含义和特点。
同时,学生还会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适应和进化、提供生物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在进化的部分,学生将学习到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他们将了解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包括适者生存、物种演化和自然选择等概念。
此外,学生还会学习到一些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胚胎发育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了解到进化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除了理论知识,学生还将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实验等,以加深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理
解。
总的来说,初二生物上册第四单元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方法和重要性,以及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这将有助于他们对生物世界的更深入认识和理解。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范文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1/ 92020 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制作 CAI 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1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动物的多样性 1、种类 2、生活环境 3、运动方式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1、四人一组,根据观察提纲,进行实验:观创设情景(CAI 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 23/ 9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吸。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本互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2、根据观察提纲,认真观察录像,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表述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4节 生物的分类 教案
生物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3.练习编写检索表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3.活动“编制检索表”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
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活动过程】:展示图片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检查结果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将这些生物分类的?(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
);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如教材31页—32页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找到各种生物的位置。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分类情况,各有不同,这样是否有利于我们识别生物?如果各执一词是不是就乱套了?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需要)所以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讲解编制方法活动“编写检索表”第2课时《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1)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界、门、纲、目、科、属、种)(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依据什么编制了什么来进行生物的分类?(生物特征差异检索表)【引入】:很好!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物的命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新版)济南版
变,而 C 讲的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
二组练习
1、一对双胞胎(同卵生)的兄弟俩胖瘦相比很大,其原因是
() (引起变异的原因)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C、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D、隐性基因发生了变化
2、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 叙述,错误的是()(总体考
查)
A.亲代与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解决错误的主要方法是:总结规律方法。
学习笔记:突然出现和突然消失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对应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中考沙龙。
(2010.潍坊)人们在寿光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
学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1)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举例说出生物的 变
点 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难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B.生物的性别是由一对染色体决定的
C.子代与亲代性状不同的现象属于变异
D.从生物的进化上看,遗传是相对的,而变异是绝对的
易错点:第 2 题。
错因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
2.全面提升。
1.练习与设计。
(1)现在利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 年前疗效底了,
其原因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青霉素的生产方式与以前不同
A 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B 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
C 把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
D 利用卫星培育太空椒
3 俗话说:“一树结果,有酸有甜”。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八年级上
3、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一代。
4、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可能产生变异。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有的变异则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1、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遗传和变异现象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生物体上
C、遗传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D、变异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2、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个患色盲的儿子
B、同一品种的水稻种在不同的田地里产量不同
活动(一):认真阅读课本第87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变异的概念。
2、变异的类型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什么?
(课件展示图片)
活动(二):1、观察课本第78页,79页的图片,说出图中的变异属于那一种类型?
2、阅读79页第1自然段,讨论总结变异的意义。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引导,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活动(三):——16图,利用生物变异的原理,我国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种,如太空椒:展示课件,播放图片资料,介绍彩椒及太空椒的培育方法。
课外知识补充: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拓展:假设你是未来的育种专家,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育种的新方法,并描绘育种的光明前途。(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
回顾反思: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达标练习:
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组成的基本单位;-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体的组织结构;- 探索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功能和特点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组织结构-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分工3.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类型- 细胞增殖的意义和影响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细胞的结构和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的了解;- 实验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推理细胞的一些特性;-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索细胞的多样性和组织结构。
教学资源-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图片和PPT- 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材和练册教学评价- 随堂小测验:通过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 器官和系统的研究:在继续研究生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器官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深入了解;- 生物科普: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物学的前沿知识。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资源的准备需要提前规划,确保教学材料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生物 第二学期(试验本)第4章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1教案 上海版 教案
生物的分类一、设计思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简单、必要的生物分类是十分有用的,这能够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且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更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的内容,教学难度不高,但知识点显得比较枯燥,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中讲述得也比较简单,实例较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知识面的扩充与生活实例的运用,希望通过生动的举例和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八年级的学生,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引入部分提出了一种蔬菜的名称——莲花白,同学们对这个名称肯定很陌生,但当我出示了卷心菜的图片后,大家马上就有了茅塞顿开之感。
这种“故弄玄虚”的提问方式,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教学奠定轻松、和谐的基调。
在新课内容中我始终以活动作为桥梁,在每一个知识点之前,设计一个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易入深地得出结论,这样既减少了知识点之间的跨度,也使课堂活跃了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新知。
例如使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等级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我通过设计了一个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分小组观察同属于蔷薇科的玫瑰、月季和蔷薇,通过比较它们之间诸多的相同点,得出结论:分类单位越小,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生物的类群》第四节的内容。
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具体内容标准定为知道概念性知识点“分类”与“学名”“俗名”的表述,在理解物种命名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七个分类阶元,并能运用该分类依据。
但是要让学生知道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必须要让他们具备一些生物主要类群及其特征的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在学生了解了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再进行生物分类方法的学习。
通过学习生物的分类,有助于学生认识整个生命世界。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多媒体展示】有显著遗传特征的父子的照片:瞧这父子俩1.房祖名长得像成龙这在生物学上叫什么?2.房祖名和成龙长得一模一样吗?这种现象又叫做什么呢?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代,子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产生。
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四节生物的变异]回顾旧知思考回答:这种子女和父母之间长得像的现象在我们生物学上称为遗传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显而易见他们长的不完全一样,这种现象应该叫变异。
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及探究心里。
而明星恰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合学生的“胃口”。
引出课题导入目标2分钟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将要达成的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要达到的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引导探究我们首先来探究第一个主题:通过老师的14分钟探究主题一:变异的概念(一)变异的概念【“导、疑、思”问题导学】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很多变异现象。
那么请你能举出几个身边的变异例子吗?下面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四幅图片,能否整合出变异的概念【“导、疑、思”问题导学】想一想,你与你的父母之间有哪些性状的变异?学生勇于展示身边变异现象的实例观看老师展示的变异图片,认同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一对绿鹦鹉的四个子女同一棵树上的五片叶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变异存在于一家三代之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多媒体展示】育种实例图片讲解1、人工选择自然的有利变异是人工选择所需要的类型,淘汰不需要类型,反复选择培育产生新品种。
2、杂交育种主要是把一些优良基因重新组合,挑选人类所需变异类型,经过培育得到新品种3、诱导育种是人工诱导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产生变异,然后挑选出人类所需类型加以培育,从而产生新品种。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教案 上海版本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的分类教案上海版本一、设计思路“生物分类的阶元”是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第4章第4节“生物的分类”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其前一课时为“物种的命名”。
通盘考虑分类阶元一课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结合课改中关于“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的理念,笔者将本课的教学作如下的充实和调整。
(1)设立一全新的分类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教师提供的一系列图片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按从“界”到“种”的顺序逐步分类(见本文“附图”)。
分类过程中,还必须与“盒中盒”的操作方式配套同步进行。
所谓“盒中盒”,即大盒套小盒,用以直观解释各分类单位间的大小关系实为一种从属、包含的关系,这是华师大马炜梁教授在其《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一书中提出的(详见本文附件)。
同时,活动中要求学生将分类所得的图片放入相应的盒子里去,这就还解决了活动中众多图片的归置问题。
整套活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识记住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体会、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间的关系,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枯燥地死记硬背这两个知识点的现象。
并且,它还以全面调动学生已学的生物类群知识为基础,本身又契合初中生活泼好动、喜好在活动中探索知识的心理。
(2)自编训练题(见本文附录)。
练习册里的习题是以整个“节”为单位编写的,不适合每堂课结束后当即使用,因此笔者自编学习训练题,有助于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和(2)的设计均具“伸缩性”,即,根据所授班级的不同水平而可或增或减的进行调节。
如,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那么理想时,适当减少分类的图片,以降低活动难度,训练题也只选做基本题;反之,学生学有余力,则增加分类的难度,对生物进行5界系统的划分等。
(3)以新事例阐释传统知识,使课堂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解释同种生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时,通常以骡为例,说明驴、马虽在人为条件下交配生骡,但骡是不育的,因为驴、马是不同的物种。
4.4 生物的分类(课时1) 生物分类的方法教案-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二册
第4章第4节生物的分类(第1课时)
生物分类的方法
一、设计思路
关于生物的分类,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为“尝试根据一定的特
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意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而不是对生物进行属和种水平
上的鉴定,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对几种
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特征上的相似
程度来进行的。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
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
也是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基础。
通过技能训练,帮
助学生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分类的阶元及其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二名法”命名原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归纳和自学阅读能力并获取生物分类的知识,初步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2.通过对生物分通过对生活中分类的了解,理解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过探究活动,讨论并归纳得出生物分类的阶元。
2.掌握生物命名的方法:“二名法”。
难点
理解物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植物教案 上海版
周皮:保护作用
韧皮部:筛管——有机养料、韧皮纤维——支持作用形成层:分生组织,形成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导管——水 无机盐、木纤维——支持作用
年轮的形成
3、叶的结构和功能
叶片:表皮、叶肉、叶脉
试验操作:学生分组,徒手切片叶子,显微镜观察叶肉组织。
角质层,上表皮,栅栏组织,叶脉,海绵组织,下表皮。
根为了适应环境条件往往出现很多适应特征
例:骆驼刺的根深入地下,适应沙漠缺水条件
还有一些变态根如玉米等气生根
还有那些变态根?
学生回答
2、茎的结构和功能
外形:有节和节间
功能:运输(导管——水 无机盐、筛管——有机养料)
支持
储藏
单子叶植物茎:单子叶植物
表皮层:机械组织——支持作用
基本组织:微管束(导管、筛管)——运输作用
图示
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互生、对生、轮生。
学生操作
4、花的结构和植物的繁殖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植物的生殖方式:雄蕊——花药——精子
雌蕊——子房——胚珠——胚囊——卵细胞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花的种类:两性花,单性花,雌雄同柱。雌雄异柱
花序介绍
送花的知识
某某市市花-白玉兰,某某市树-香樟
同学回答
课后反思: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在形形色色的植物中,最常见的植物市被子植物。这类植物有如下一些特点。
1、根的结构鱼功能
四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根毛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收和固着
分生区细胞有分裂功能,向上形成根分生区,向下形成根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的分类教案上
海版本
一、设计思路
“生物分类的阶元”是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第4章第4节“生物的分类”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其前一课时为“物种的命名”。
通盘考虑分类阶元一课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结合课改中关于“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的理念,笔者将本课的教学作如下的充实和调整。
(1)设立一全新的分类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教师提供的一系列图片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按从“界”到“种”的顺序逐步分类(见本文“附图”)。
分类过程中,还必须与“盒中盒”的操作方式配套同步进行。
所谓“盒中盒”,即大盒套小盒,用以直观解释各分类单位间的大小关系实为一种从属、包含的关系,这是华师大马炜梁教授在其《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一书中提出的(详见本文附件)。
同时,活动中要求学生将分类所得的图片放入相应的盒子里去,这就还解决了活动中众多图片的归置问题。
整套活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识记住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体会、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间的关系,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枯燥地死记硬背这两个知识点的现象。
并且,它还以全面调动学生已学的生物类群知识为基础,本身又契合初中生活泼好动、喜好在活动中探索知识的心理。
(2)自编训练题(见本文附录)。
练习册里的习题是以整个“节”为单位编写的,不适合每堂课结束后当即使用,因此笔者自编学习训练题,有助于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和(2)的设计均具“伸缩性”,即,根据所授班级的不同水平而可或增或减的进行调节。
如,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那么理想时,适当减少分类的图片,以降低活动难度,训练题也只选做基本题;反之,学生学有余力,则增加分类的难度,对生物进行5界系统的划分等。
(3)以新事例阐释传统知识,使课堂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解释同种生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时,通常以骡为例,说明驴、马虽在人为条件下交配生骡,但骡是不育的,因为驴、马是不同的物种。
而笔者结合我国动物园繁育成功狮虎兽、虎狮兽的科技新闻进行阐述,并展示相关图片,这就增强了课堂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并赋予课堂时代性。
笔者还收集了有关狮虎兽的科教视频,作为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请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播放观看。
(4)变更本课在“生物的分类”这一节中的教学顺序。
按教材,先讲物种命名,再讲分类阶元。
笔者认为这欠妥当。
因为在物种命名中介绍学名的组成时,要涉及属名和种加词。
那么什么是“属”,什么是“种”呢?以前的教学从未提及,这就显得突兀了。
笔者认为应先讲分类的阶元,在学生明白“属”和“种”的意义后再讲述学名的组成,才符合逻辑顺序,学生也容易理解为什么说两物种的属名相同,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熟练地按序说出生物分类的7个基本阶元;
b、知道种是分类的最低阶元,同种生物雌雄个体互相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c、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越是大的分类单位,生物彼此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生物彼此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教师提供的一系列图片上的生物从“界”逐步分到“种”的探究活动,及与此同步进行的“盒中盒”的操作方式,熟知分类的7个阶元,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到7个分类阶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属、包含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成员间共同观察、思考、讨论一系列有关生物分类的课堂探究题,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和合作的乐趣。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类的7个基本阶元。
难点:生物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学生:
做好届时上课的分组安排,每组4~6人;带好大小不同的各类盒子。
教师:
1、在Word中编排好植物类群(藻、苔藓、蕨、被子、裸子)、动物类群(5种脊椎动物及部分无脊椎动物)、细菌和一些真菌的图片近30种(具体见本文附图),彩色打印出来,每组一份,课前请学生将图片剪好,放于大盒中;
2、准备狮虎兽图片、视频(土豆网下载)、编制配套练习题等;
3、将上述“2”所准备的材料汇集成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