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c911b7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08.png)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节内容主要介绍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哺乳动物是生物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如胎生、哺乳、毛发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其分类方法,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堂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我引导学生运用分类学的方法,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生物学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胎生、哺乳、毛发等,并解释这些特征的形成和适应环境的原因。
2.讲解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体型、生活环境等进行分类,并展示不同类别哺乳动物的例子。
3.通过示例和案例,讲解哺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哺乳动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2.探究式学习: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合作学习: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观察、研究和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6篇
![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57eca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b.png)
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优秀6篇《生物入侵者》教案篇一一、教学设计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三、教学对象及课时初中二年级、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讲解总结五、教学方法激趣法六、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
(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1、使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五)教师总结全文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
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
第2——4段《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5段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第6——7段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第8段(七)作业生物入侵者教案篇二●教学目标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年级生物教案哺乳动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哺乳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f5a9b2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8.png)
教案标题:哺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理解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与功能;2.掌握常见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与功能;2.常见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理解;2.常见哺乳动物的适应环境的特点的分析与归纳。
教具准备:1.视频或图片展示哺乳动物的特征;2.常见哺乳动物的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哺乳动物特征的视频或图片展示;2.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谈论一下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二、呈现(30分钟)1.介绍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具有体毛和乳房等;2.分析哺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如四肢的作用、消化系统的特点、循环系统的构造等;3.通过展示常见哺乳动物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4.分组讨论,让学生整理并总结哺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三、探究(30分钟)1.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常见的哺乳动物,深入分析该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特点;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3.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四、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结构与功能方面的适应,哺乳动物还有哪些生存策略;2.学生小组合作,寻找其他与哺乳动物生存有关的因素;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并讨论其他学生的观点。
五、总结(10分钟)1.整理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并画重点出来;2.强调哺乳动物作为生物界的高等动物,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能在各种环境下生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哺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并举例说明;2.请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结构,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哺乳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特点,并对比不同动物的生存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最新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哺乳动物教案5篇
![最新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哺乳动物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3bf79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a.png)
最新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哺乳动物教案5篇最新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哺乳动物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一般以篇、章、节、目等,编制成严密的教学体系。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哺乳动物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量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充分利用“赛达.伯格湖中能量流动定量分析”这一经典的生态学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观点。
重难点分析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圈中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
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传递的全过程,叫做能量流动。
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2)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e18d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6.png)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生理功能。
2.难点: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哺乳动物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哺乳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破重点,深入讲解: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讲解、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及生理功能。
b.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探讨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哺乳动物的保护,培养其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b.通过学习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育健康。
6.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b.关注哺乳动物研究的前沿动态,了解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提高科学素养。
5.家长参与:
a.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习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b.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作业,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哺乳等。
2.掌握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类群的哺乳动物。
3.了解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如胎生、哺乳等。
4.掌握哺乳动物的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的基本特点。
b.家长协助,开展一次哺乳动物亲子活动,如参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增进对哺乳动物的了解和关爱。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0f88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d.png)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哺乳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1.哺乳动物的特征
2.哺乳动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3.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哺乳动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新课内容
1.哺乳动物的特征
(1)体表被毛:保持体温、保护皮肤等作用。
(2)体温恒定:适应各种环境,提高生存竞争力。
(3)哺乳:提供营养、增强免疫力等。
2.哺乳动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1)食肉目:如猫、狗、狼等,具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
(2)奇蹄目:如马、猪、牛等,具有奇数个脚趾。
(3)偶蹄目:如羊、鹿、骆驼等,具有偶数个脚趾。
c.简答题:解释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殖发育特点等。
2.强调哺乳动物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提醒学生关注哺乳动物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哺乳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哺乳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哺乳动物》教案
![《哺乳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5c96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0.png)
《哺乳动物》教案哺乳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部分常见的哺乳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3. 了解哺乳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4. 培养学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环保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哺乳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哺乳动物的形象。
2. 图示或模型展示哺乳动物的解剖结构。
3. 部分哺乳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哺乳动物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导学生对哺乳动物进行初步认识。
展示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2.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展示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如:哺乳动物是一类生活方式多样的动物,它们有乳腺可以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哺乳动物身体有毛发、有四肢、有耳朵和眼睛等特征。
分别举例介绍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3.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哺乳动物的种类和特征,如: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大象、长颈鹿等。
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了解和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哺乳动物。
探究哺乳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生活习性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性。
教师可使用示意图或模型展示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根据食性、生活习性、栖息地等进行分类。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如:鲸鱼、袋鼠等的适应性结构和生活习性。
加强保护意识和环保观念5. 教师提醒学生哺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价值,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现实中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定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如:参观动物园、志愿者活动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哺乳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哺乳动物的定义、特点,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并了解了它们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环保的观念。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哺乳动物种类。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哺乳动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e549f2a32d7375a517808c.png)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哺乳动物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七节哺乳动物【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最后一节。
在学生依次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之后,来学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哺乳动物。
教材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哺乳动物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
通过对多种哺乳动物图片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归纳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最后从生活实际入手,从利害两方面介绍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再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课堂上不再拘束,大多活泼、好问,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这对课堂教学都十分有利。
但这次公开课教学的班级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课堂上活跃的总是那几个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总是游离在课堂之外,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通过一些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鼓励、点拨、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比较分析,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及“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辨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分析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哺乳动物的其他特征展示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总结哺乳动物除了胎生和哺乳,还具有哪些特征。
(完整版)八年级的生物上册的《哺乳动物》教案.docx
![(完整版)八年级的生物上册的《哺乳动物》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61e6abce87101f69f319512.png)
《哺乳动物》教案教学目知目:1、运用比分析的方法,明哺乳物物的形、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明狼和兔在牙等方面与其地生活境相适的特点。
概述哺乳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培养学生小和的能力。
情感目:1、关注哺乳物与人的关系;2、保哺乳物的栖息地。
教学重点和点引学生概括出哺乳物物的形、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概述哺乳物的主要特征;教学程教学程思路:建情境→提出→ 出→ ,哺乳物的主要特征→,哺乳物与人的关系教学程明:教学内容教活学生活意入新入新播放竹林生活熊猫的片,城真的看片,趣味情景引市里生活狗的片,森林里栖思考什么他入,疑息小狗片,水里生活的都是哺乳物?思,激学生片⋯⋯它形差各异,生趣。
活境差很大,但是都属于哺乳物,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一哺乳物的主要特征播放毛猫的片,引学仔察片培养学生的生从形态上说出哺乳动物的回答观察能力1 体表被毛、体温恒定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的特征播放袋鼠、熊猫、猴子哺乳的学生观察思考回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殖、发育答2 胎生、哺乳说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特征联系比较青蛙产培养学生善引导学生思考胎生哺乳的优小蝌蚪的数量存于思考、积极越性,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活率,小鱼产鱼仔解决问题的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的数量和存活率,能力以及哺乳动物产( 1)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仔的数量和存活体直接产出幼崽。
胎生比卵生率,思考回答问题提高了后代的出生存活率。
( 2)母体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幼崽的温饱和营养问题,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3 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播放狼和兔子的牙齿结构的出示图片让嚼食物图片学生观察,自引导学生讨论课本 38 页的问主学习,培养题学生自主学( 1)兔和狼的结构有什么共学生讨论,畅所欲习和观察能同特点?言(2)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3)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具有4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学生在教师引导系统和感觉器官下,有条不素地进行观察小结二.与人类的关系播放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有利概括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提供动物蛋白2、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皮毛具有特有的经济价值4、人类得力的助手5、有害: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病。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7哺乳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7哺乳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d08491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5.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哺乳胎生等;
2.掌握哺乳动物的分类,包括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
3.识别并描述我国常见的哺乳动物,如家兔、家猫、猪、牛、羊等;
4.了解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殖发育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哺乳动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需要重点讲解和反复巩固。
2.精讲点拨,突破难点:针对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等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采用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探究,培养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引导他们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自主探究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哺乳动物,如家兔、家猫等,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
1.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哺乳动物,如家兔、家猫等,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特征等,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察报告,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知识梳理:请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一份知识结构图,以便于巩固和记忆。
3.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哺乳动物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动物世界》、《哺乳动物图鉴》等,拓展知识面,增强对哺乳动物的兴趣。
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5篇
![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039e2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c.png)
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5篇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5篇生物教案应详细说明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教学步骤应包括引入新知识、知识讲解、示范实验或操作、实践活动、巩固与复习等环节,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生物哺乳动物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难点: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1教学过程(一)认识动物的行为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
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
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呢,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哺乳动物一生下来便会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说明: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
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
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再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何意义教师可以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使学生明白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哺乳动物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哺乳动物教案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54e72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d.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哺乳动物教案范文5篇八年级生物上册哺乳动物教案范文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生物上册哺乳动物教案篇1怎样才能令教学任务圆满的高效率的完成。
首先,要研究教学大纲,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详细了解学生,只有这样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才能更加准确,使实际实行时效率能更高。
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期我打算仍坚持以《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宗旨,以部教务处的核心工作目标“快乐+高效”课堂为指导,扎实做好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本期我任教八年级2个班的生物教学,从今年上期期末统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学基础比较好、兴趣较浓。
但每个班都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较差、学生物没多大劲。
本学期的教学重心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提高为主。
三、教学目标1、坚持业务学习:深入钻研课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学习心得,写好学习笔记。
2、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
统一教案、作业设计、教学进度等等。
3、每周积极参加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新教材,轮流说课、集体反思等活动。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备课组内相互学习、帮助,精诚团结。
每月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
6、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按时完成每学年撰写论文的工作。
7、注重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用图表表述实验和对实验方案评价能力。
8、加强中考试题研究,落实生物奥赛培训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
四、具体措施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2、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3、定期举行单元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4、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七节 哺乳动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七节 哺乳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b3ba9f78a6529657d5387.png)
第七节哺乳动物
(续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
(四)综合和概括动物的
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技能
训练||,认真思考还有
什么需要修改和补充
的?引导学生从细胞
结构、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等方面思考||,引导
学生通过这一问题的
思考对动物部分的学
习进行提升和总结||。
讨论||,总结||。
总结概括动物的基
本特征是对本章知识
的总结和提升||。
板书设计
第七节哺乳动物
课后反思
在进行胎生、哺乳和牙齿分化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观察为主||,先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分析讨论||,刨根问底||,朔本追源||。
教师不能简单的以讲解为主||,应该多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七节哺乳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七节哺乳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838f4b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e.png)
6.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和指导。
-设计分层作业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7.定期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报告、实践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哺乳动物的图片,如熊猫、狮子、海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哺乳动物的兴趣。
2.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被称为哺乳动物吗?”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简要回顾已学的动物分类知识,承前启后,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哺乳动物,描述其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要求不少于三种动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哺乳动物的知识问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查找哺乳动物保护的资料,了解我国及全球哺乳动物保护的现状和措施。撰写一篇关于哺乳动物保护的短文,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3.鼓励学生互相批改,共同进步,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哺乳动物,记录其特征和分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7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7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2a4d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e.png)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2024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7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具体内容包括:
1.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心脏四腔等。
板书设计:
1.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 胎生
- 哺乳
- 体表被毛覆盖
- 心脏四腔
2. 不同类群的哺乳动物
- 单孔目
- 有袋类
- 食肉目
- 食草目
3. 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 孕期
- 哺乳期
- 人工喂养
4. 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捕食者
- 被捕食者
- 共生关系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哺乳动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哺乳动物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哺乳动物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哺乳动物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加实践环节:我计划增加课堂上的实践环节,比如让学生亲手操作显微镜观察哺乳动物的样本,或者组织学生去动物园等进行实地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个性化教学:我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参与度不高 students,我可以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或者组织小组讨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哺乳动物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哺乳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哺乳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01eb868dba1aa8114431d9c5.png)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哺乳动物
一、教学设计思想
第九节哺乳类部分主要通过对家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及通过对家兔体温的测量活动,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如通过对家兔外形的观察,可以看到家兔被毛,观察乳头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家兔哺乳,通过对家兔内脏浸制标本的观察,可以了解膈及其作用,并说明它是哺乳动物的特殊结构;测量不同环境下的体温,说明家兔的体温基本保持恒定。
通过上面的活动以后,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般学生对家兔都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这种温顺的小动物,因此实验过程中会有较高的兴趣,容易获得关于哺乳动物的直观认识。
在教学前,教师应准备好家兔和家兔的标本,供学生观察用。
由于有前面两节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观察过程不需太多的指导,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即可。
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讨论即可解决。
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结合观察结果和日常经验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
能力目标
尝试进行哺乳动物的观察。
情感目标
进一步增强对生物体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得理解。
三、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加以总结。
四、教学媒体
家兔,家兔浸制标本、常见家畜的图片、视频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九节哺乳类
一、家兔
二、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哺乳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1de4f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5.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哺乳动物的分类、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
(1)了解哺乳动物的定义及与其他动物类别的区别。
(2)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哺乳胎生等。
3.简答题:设置2-3道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生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4.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观察身边的哺乳动物,如家养的宠物、动物园的动物等,记录它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5.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种哺乳动物,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撰写一篇简要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个性化教学: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降低学习难度。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此外,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哺乳动物的特征、分类、生理结构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7《哺乳动物》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4b5b8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c.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与其生态环境、进化历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点。
3.强调哺乳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哺乳动物实例,如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等。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课堂上收获了哪些知识?”“我在解决问题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动物园、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哺乳动物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哺乳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最后一节。
在学生依次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之后,来学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哺乳动物。
教材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哺乳动物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
通过对多种哺乳动物图片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归纳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最后从生活实际入手,从利害两方面介绍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再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课堂上不再拘束,大多活泼、好问,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这对课堂教学都十分有利。
但这次公开课教学的班级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课堂上活跃的总是那几个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总是游离在课堂之外,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通过一些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鼓励、点拨、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比较分析,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及“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辨证地认识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人与动物共处一个地球,应
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分析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哺乳动物的其他特征展示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
察并小组讨论、总结哺乳动物除了胎生和哺
乳,还具有哪些特征。
【更正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哺乳
动物的其他特征:体表被毛;】
提问:体表被毛有什么意义?
【总结】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持相对恒定的
体温。
同鸟一样,哺乳动物可以维持恒定的
体温,是恒温动物。
(补充)水生哺乳类的毛退化。
体温恒定使得哺乳动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
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过渡】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哺乳动
物出现了口腔消化。
【提问】你知道哺乳动物吃什么吗?
【归纳】哺乳动物的食性可以分为草食性、
肉食性和杂食性三种。
【观察与思考】展示兔的牙齿和狼的牙齿的
图片,小组讨论:1、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共
同特点?
2、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这与它们的生
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3、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
【更正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哺乳
动物的其他特征: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
的分化;】
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
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观
察、比较、
归纳总结的
能力
观察图片,小
组讨论,回答
问题
第七节哺乳动物
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非常紧密,包括人类自己都属于哺乳动物。
我认为应借助学生自身对哺乳动物的了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从学生已经认识的哺乳动物出发,采用问题引导,图片观察,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明确哺乳动物的各项特征,思考总结该特征的生物学意义,最后总结升华,哺乳动物是地球上适应环境能力最强的生物。
该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和学生互动少,课堂气氛不活跃;联系生活实际少,可以拓展的地方没有拓展;一心只想少讲多练,多留时间给学生做作业,忽略了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课件制作过于表面,对问题
的探讨不够深入;关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和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导致该部分的情感教育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