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对环境的察觉。
(一)感觉世界。
1. 人的感觉。
- 人有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能帮助我们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
- 感觉器官: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
2. 皮肤的感觉功能。
- 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 冷觉和热觉并非感受物体的温度,而是感受皮肤表面热量散失或获取的速率。
例如,将手从热水中拿出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水凉,因为手表面热量散失速率变快了。
- 触觉的灵敏性与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分布有关,指尖的触觉感受器比较密集,触觉较灵敏。
- 痛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能让身体及时避开有害刺激。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人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如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三)耳和听觉。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能传导声波。
-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鼓膜能随声波振动,把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鼓室内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可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 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番茄的种子:水滴型,黄色,表面粗糙;黄瓜的种子:橄榄型,乳白色,表面平整。
2.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到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种好番茄,需要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3.蚕豆种子的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苹果籽形状:扁水滴型,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红松种子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冬瓜种子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种子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4.种子的发芽的条件是:适宜温度、空气和适当水分。
5.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6.植物由(根、茎、叶)组成。
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茎: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
叶:制造营养物质(淀粉)。
植物的叶包括(叶柄、叶脉、叶片)。
7.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础的几个节上长出并深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8.花的结构:(花托、花瓣、雌蕊、雄蕊)。
雄蕊(制造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黄瓜的雌蕊后面有一根未来的小黄瓜。
9.植物的传份方式多种多样如:昆虫传粉(虫媒花)、风力传粉(风媒花)、自花传粉、人工传粉。
10.果实包括(种子和果皮)。
花、果实、种子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打印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5、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0、显微镜的组成部分: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1、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抵抗病毒细菌。
1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4、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5、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6、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整理
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
整理
复知识整理
一、地理知识
1. 中国地图
- 中国是一个东亚国家,位于亚洲东部。
- 中国地图上有34个省份和5个自治区。
- 最长的河流是长江,位于中国中部。
2. 人口分布
- 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3. 自然资源
-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 这些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历史知识
1. 中国古代历史
-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 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朝代是秦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2. 中国近现代史
- 近现代历史中,中国遭受了外来侵略和内战的痛苦。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3. 中国的伟大成就
- 中国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化瑰宝。
-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三、生活常识
1. 饮食惯
- 中国人的饮食惯十分丰富多样,有许多美食。
- 饺子、面条和米饭是中国人常吃的主食。
2. 节日传统
-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3. 传统文化
- 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京剧、中国画等。
- 这些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的独特艺术和价值观。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的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科学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1.像粉笔、水一样。
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充气床等3.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 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4.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5.17 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
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6.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 1.29 克,相当于 3 枚回形针的质量。
(“克”是质量单位,可用字母“g”表示)7.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8.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热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9.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0.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
11.空调制冷时出风口朝上,空调制热时出风口朝下。
将纸巾揉成团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槽中,纸巾没有被浸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接触不到纸巾。
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这是因为瓶子中的空气占据空间。
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
将针筒口顶住橡皮。
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后,活塞会回弹,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将冷集气瓶放在有烟的热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热集气瓶里的烟随着热空气上升到冷集气瓶中,冷集气瓶中的冷空气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烟便充满两个瓶子;将有烟的热集气瓶放在冷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由于热空气不能向下流动,冷空气不能向上流动,烟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进入下方的冷集气瓶。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2. 种植凤仙花-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用手指在土中按2-3 个小坑,深度约1 厘米,每个小坑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上。
-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3.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4. 植物的根-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茎-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 植物的叶-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叶片、叶柄和叶脉。
7. 植物的花-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花粉传播到雌蕊上,就完成了传粉过程。
8.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1. 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要注意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变化。
2. 怎样照顾好凤仙花-要定期给凤仙花浇水、施肥、除草和松土。
-要让凤仙花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
3. 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4. 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不同的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1.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拥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1.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2. 火的产生和燃烧
2.1 火的产生条件
- 可燃物: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 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火源:引发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如火柴、打火机等。
2.2 燃烧的过程
- 点燃:将火源接触到可燃物上,使其开始燃烧。
- 进一步燃烧:燃烧物质与氧气进行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 消失:当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过程终止。
- 灭火: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灭火器等。
3. 地球运动和太阳系
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天。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
3.2 太阳系的组成
-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
-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火星等。
-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复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加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又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有两片,储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 种子的萌发。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 根、茎、叶的生长。
- 根的作用。
- 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根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如大豆的根)和须根系(如小麦的根)。
- 茎的作用。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如杨树的茎)、缠绕茎(如牵牛花的茎)、攀缘茎(如葡萄的茎)、匍匐茎(如草莓的茎)。
- 叶的作用。
- 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 叶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
-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传粉。
- 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如豌豆花)和异花传粉(如油菜花)。
异花传粉主要依靠昆虫(如蜜蜂、蝴蝶等)或风力等外界因素。
- 受精。
-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在科学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本单元的内容将包括物质和能量、科学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一、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它们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但它们依然保留各自的特性。
2. 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的形态存在,并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相互转变,如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等。
3. 能量的基本理论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它包括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等。
能量有转化和守恒的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二、科学方法1. 科学的本质和特点科学是一种以观察、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追求真理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规律。
科学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系统性、临时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
2. 科学研究的步骤科学研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和提出问题、假设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套系统的程序被称为科学方法,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3. 科学研究的原则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质疑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 实验设计的原则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如随机性原则、对照性原则、重复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进行实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数据的采集方法可以包括观察、测量、实验等,而数据的处理包括整理、归纳、分析等步骤。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原假设。
以上就是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物质和能量、科学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它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科学建立了基础。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繁殖方法。
二、知识点概述1.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
- 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乳提供营养,胚芽发育成植株。
2. 种子的萌发条件- 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 内部条件:完整的胚、活的胚和种子不在休眠期。
3. 植物的生长过程- 从胚芽发展出根、茎和叶。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4. 植物的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 无性繁殖:通过分株、扦插、压条等方法进行繁殖。
5. 植物的生命周期- 从种子开始,经过幼苗、成熟植株,到最后结出种子,完成生命周期。
6. 植物的分类- 根据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进行分类,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7.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氧气和生活材料。
- 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如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三、实验活动建议1. 观察种子的结构- 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形和细节。
2. 种子萌发实验- 准备透明容器,填充湿润的棉花或纸巾,放入种子,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 植物生长记录- 种植一种植物,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变化。
4. 植物繁殖实验- 尝试通过扦插或分株的方式繁殖植物,观察新植株的生长情况。
四、思考与讨论1. 为什么植物的种子需要在特定的季节播种?2.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各有什么优缺点?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和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的生长,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六、参考资料1. 《五年级科学教材》2. 相关植物学科普书籍3. 网络资源,如植物学相关的教育网站和视频请注意,本文档是为了满足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述而编写的,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教材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
一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单元一:动物世界
-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方式
- 动物的食物和生活性
- 常见动物的特点和性
单元二:植物世界
- 植物的外部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方式
- 植物的需要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 常见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单元三:日常生活和科技
- 农业生产和食物的种类
- 交通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 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应用
- 生活中的能源和节约用电
单元四:天气和季节
-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 不同天气的表现和特征
- 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
单元五: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研究生活中的情绪管理
- 身体健康的维护和保健
-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合理使用网络和信息科技
单元六: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责任
- 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 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纸
-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单元七:乡村风光
- 农田的特点和农作物种植
- 乡村生活和农民的职业- 乡村风景和自然环境- 乡村的发展和保护
单元八:食物与健康- 健康饮食的概念和原则- 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常见的饮食相关疾病-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3.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其中胚又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4.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5.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1.2《种植凤仙花》1. 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 在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带等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3. 播种是指用播种的方式种植。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
4.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 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1)杯壁和卫生纸之间摆放4粒种脐方向不同的种子。
(2)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6.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1.3种子长出了根1.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 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 探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1)选用红色的水是为了便于观测。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
(3)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面下降。
(4)实验结论:试管中水面下降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 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1.4茎和叶1. 植物的叶子平展而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2. 植物的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3. 茎的运输作用实验(1)实验现象: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发现茎的纵切面上有红色的线状结构。
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发现茎的横切面上有红色的点状结构。
(2)实验结论:茎具有运输的作用。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水、空气、合适的温度。
阳光、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
2、种子发芽实验中每个组要3粒种子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比如种子有毛病的影响。
3、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只能够适应环境、依赖环境。
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香蕉的叶很大,叫阔叶,生活在热带雨林。
仙人掌的叶像针,叫叶刺,适合沙漠。
松树的叶表面有蜡,叫针叶,适合生活在寒冷地带。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地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又会回到地面上来。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许多种生物。
6、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植物、动物是生物,水、空气、石头是非生物。
7、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是制造氧气;螺蛳的作用是:吃排泄物,做清洁工;植物的作用:制造氧气;石头:给动物提供隐蔽场所,并且固定植物。
8、草原上有草,兔子,老鹰,食物链是:草兔子老鹰★导致兔子减少的原因有:1.猎杀兔子。
2.过度放牧,草减少。
3.保护兔子的天敌,比如老鹰增加。
4.农药导致兔子健康下降。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2.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开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3.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4.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5.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6.种子由种皮、胚等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7.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的种子,一亿粒种子重50克7.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8.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9.种子的内部结构又有相同之处,一般来讲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几个部分。
Z J10.说说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11.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13.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Z J1.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3.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4.凤仙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每年4月份。
5.凤仙花种子在泥土里的种植深度约1厘米比较合适。
6.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7.谈谈种植凤仙花的步骤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轻重、粗糙程度等都是它们的特征。
2. 观察物体的方法:用眼看(形状、大小、颜色、是否透明),用手摸(粗糙程度),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掂一掂(重量)。
3.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量和称量等方法进行比较,但准确的程度不同。
用天平称量可以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4. 用天平称量的时候要选择大小和轻重合适的物体做称量标准物,比如曲别针。
5. 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
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堆积和摆放的方式。
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6. 在同样的盒子里,不同的平铺方式装下的物体的数目是不同的。
7. 给物体分类的步骤:编号,定分类标准,记录分类结果。
可以制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多次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8. 科学的闻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向鼻子。
9. 液体流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越黏稠,流动速度越慢,比如洗洁精比水流得慢。
10. 有的物体能溶解在水中(例如糖、盐、洗洁精),有的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例如铁钉、沙子、石头),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度。
11. 红糖“消失”在水中以后,水变红了,变甜了,说明红糖还在水中;盐“消失”在水中以后,水变咸了,说明盐还在水中。
12. 固体的特征: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些固体颗粒很小,比如面粉、沙子和食盐,它们也有固定的形状);液体的特征: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空气的特征:很轻(有重量),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
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会运动,会长大,会死亡,会繁殖后,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呼吸,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2、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比如植物和动物。
3、不同种类的动物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之间也会有不同的地方(个体差异)。
4、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寻找校园里的动物时,要带的工具有:棉签,放大镜,笔,记录本。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围绕“自然界的水”这一主题,通过对水的性质、水的循环、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知识点概述1. 水的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 水的化学性质: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 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态存在。
2. 水的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工业排放、农业灌溉、城市排水等。
3. 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 水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
- 水资源保护措施:节约用水、治理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4. 水的利用- 农业用水:灌溉农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 工业用水: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运输等。
- 生活用水:饮用、洗浴、清洁等。
- 水力发电:利用水的动能进行发电。
三、实验与探究1. 观察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3. 调查本地水资源状况和水污染情况。
4. 设计节约用水的方案。
四、思考与应用1. 讨论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分析本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3. 探索水的净化方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评估与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验报告和探究活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定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长期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附录- 相关概念解释- 扩展阅读材料- 实践活动指南请注意,本文档为知识点概述,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下册第1单元重要知识整理
科学下册第1单元重要知识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科学下册第1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内容。
以下是重点内容的概述:
1. 物质与性质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获得。
2. 燃烧与氧气
- 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火焰和光热能的过程。
- 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其中氧气是维持燃烧的关键。
3. 压力与空气
- 压力是物体受力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对物体施加压力。
4. 颗粒模型
- 物质是由微小颗粒构成的,可以是原子、分子或离子。
- 粒子的运动方式决定了物质的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5. 环保意识与实践
- 科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实践能力。
上述知识点是科学下册第1单元的重要内容概述,希望能够对
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请学生们在课后复时参考本文档,并结合教
材中的详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
点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1. 种子的特点和作用
- 种子是植物的一种繁殖体,有着外壳和胚芽。
- 种子可以通过风、水、动物传播,以便让植物繁衍后代。
2. 植物常见的繁殖方式
- 种子繁殖:植物通过种子传播后代。
- 茎繁殖:植物通过茎的修剪和移植实现繁殖。
- 叶繁殖:植物通过叶的变态生长和分化实现繁殖。
3. 植物的生活变化
- 种子发芽:种子经过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后,胚芽从种子中长出来。
- 幼苗生长:从胚芽长出来的幼苗,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
- 成株繁殖:幼苗逐渐长大成为成株,产生花、叶子和种子。
4. 植物和环境的关系
- 植物需要光合作用中的阳光、二氧化碳和水才能生长和繁殖。
- 植物能够调节体内水分和气孔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植物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存
活下来。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选择好研究
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需要大量的事
实与证据来证实。
3.、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
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4.、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
调查。
5.、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
亲缘关系。
现在存活着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东南亚的猩猩以及我国南方的长臂猿四种类人猿,它们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耳廓和四肢,脸部与手都无毛……
6.、科学家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人类祖先的骨
骼化石以及遗留痕迹,推测猿人的生活方式。
7.、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
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8.、需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与数据进行分类
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9.、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
责周口店龙骨山的发掘工作。
10.、“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
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11.、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中
华曙猿)化石,于是,很多人认为人类的祖先
更可能起源于(中国)。
12.、人类不同的肤色可能与生存环境的差异
有关。
13.、黑种人主要居住在非洲,那里干燥而炎热;
白种人主要生活在欧洲,那里光照少:黄种人主要生活在亚洲,那里光照温和。
14.、亚洲东部的人是黄种人,美洲的印第安人
也是黄种人。
15.、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
同的祖先。
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
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16.、科学家研究发现,美洲大陆最早的古人类
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7.、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最初来
自(非洲)。
18.、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9.、经过20多年的研究,达尔文提出来生物
进化论学说,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