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止咳平喘药之枇杷叶
枇杷叶功效和作用
![枇杷叶功效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39b9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5.png)
枇杷叶功效和作用
枇杷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枇杷叶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1. 清热解毒:枇杷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2. 止咳平喘:枇杷叶中的成分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 润肺止嗽:枇杷叶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具有润肺止嗽的作用。
对于干咳、咽干舌燥、喉咙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4. 抗菌消炎:枇杷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抑菌、抗炎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疾病。
5. 清肺化痰:枇杷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肺部的新陈代谢,帮助清理痰液。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总结来说,枇杷叶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润肺止嗽、抗菌消炎、清肺化痰等功效和作用。
但应注意,枇杷叶具有较为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糖尿病患者及低血糖患者应慎用。
同时,由于其含有一定的挥发油成分,部分人可能对枇杷叶过敏,使用时需谨慎。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枇杷叶的功效原理和作用
![枇杷叶的功效原理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d206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8.png)
枇杷叶的功效原理和作用
枇杷叶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
主要功效和作用如下:
1. 止咳祛痰:枇杷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黏液类物质,具有平喘化痰、止咳化痰的作用。
可以缓解咳嗽、胸闷、咳痰等症状,适用于急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2. 清热化痰:枇杷叶还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作用。
可以用来治疗痰多、喉咙疼痛、牙痛等症状,适用于口腔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3. 抗菌消炎:枇杷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对于感冒、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降血糖:枇杷叶中的一种活性成分莨菪碱,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 抗氧化:枇杷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增强免疫力。
总之,枇杷叶具有止咳祛痰、清热化痰、抗菌消炎、降血糖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和作用,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但是使用枇杷叶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禁忌症,最好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药学要点归纳概要
![中药学要点归纳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4466dd014afe04a1b171de1d.png)
1.《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重点概括解表兼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有麻黄、香薷、浮萍;而解表兼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有麻黄、细辛、紫苏叶。
解表兼能祛风湿或通络散寒的药物: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
解表兼能祛风湿止痛的药物有桂枝、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而解表兼能祛风止痉的药物有防风、蝉蜕。
解表兼能通鼻窍止痛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此中辛夷为治鼻渊之专药;白芷芬芳退窍,主入阳明,为足阳明经引经药。
解表兼能利咽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而解表兼能透疹的药物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胡荽、柽柳。
解表兼能升阳举陷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
此中柴胡升肝胆之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为治疗少阳之要药。
解表兼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薄荷、柴胡;而解表兼能清热解毒的药物为升麻、菊花、野菊花、牛蒡子。
解表兼能消除水邪的药物:麻黄、桂枝、生姜、香薷、紫苏、细辛、白芷、浮萍。
其余章节兼能解表的药物: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金银花、连翘、独活、广藿香、佩兰、苍术、前胡。
第二章清热药11.※重点概括清热药中,擅长清心火的药物:黄连、栀子、连翘、水牛角、生地黄、淡竹叶、竹叶。
清热药中,擅长清怒火的药物:龙胆草、夏枯草、栀子、大青叶、牛黄、赤芍、黄连、决明子、青葙、密蒙花、谷精草、熊胆。
清热药中,擅长清肺火的药物:黄芩、石膏、知母、地骨皮、金银花、连翘、芦根、天花粉、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
清热药中,擅长清胃火的药物:石膏、知母、黄连、芦根、天花粉、穿心莲、蒲公英。
清热药中,擅长清肠火的药物: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鸦胆量、败酱草、大血藤。
清热药中,清暑热的药物:青蒿、金银花、石膏、绿豆。
清实热又清虚热的药物:知母、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白薇、青蒿、地骨皮、胡黄连。
清热解毒中,兼治湿热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金银花、拳参、马齿苋、穿心莲。
清热解毒中,兼治肺痈吐脓的药物:鱼腥草、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穿心莲。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https://img.taocdn.com/s3/m/11562c07f78a6529647d53bc.png)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温化寒痰药1、半夏、旋覆花半夏找塘泥藕,削皮三节,外总统。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脏腑之湿痰+陈皮性温,有毒,反乌头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性温,气逆呕恶,喘息+赭石2、天南星、禹白附南星与白附,澡堂去洁净同睹三姐夫,三姐总外行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散结性温,有毒顽痰阻肺,咳喘胸闷+半夏治风痰眩晕,中风及眼 斜禹白附—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3、白前、前胡前前讲坛胡风热白前—降气化痰多辛苦,少辛散,不燥热,专入肺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辛散苦泻,微寒清凉注:前胡属清化热痰药4、皂荚、白芥子、猫爪草灶家去玩痰桶,窍开闭,去蜂,杀虫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鼻,祛风杀虫白芥子闻飞毯,立即上街铜锣敲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猫爪画檀扇,姐姐肚笑肿猫爪草—化痰散结诶,解毒消肿(二)清化热痰药1、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贝母瓜蒌清热痰穿背任课八中这被爸用瓜-宽胸蒌-篓-靶场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性微寒,清润之品肺燥咳嗽,肺虚久咳,劳嗽+知母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2、竹茹、竹沥、天竺黄三竹清热痰竹茹竹-清热化痰茹-吃饭只藕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性微寒,凉血止血善治肺胃胆经之热竹沥竹-清热豁痰沥-定立窍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天竺黄竺-清热化痰黄-清心定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为治小儿痰热惊风之要药3、马兜铃、胖大海、罗汉果马兜铃、胖大海,清肺化痰马兜铃马-清肺化痰兜-止咳平喘铃-清场小纸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胖大海胖-清肺化痰大海-淹开音唱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清宣与润降并举—二向性罗汉大海咳罗汉果—清肺化痰,止咳,利咽,润肠通便注:马兜铃、罗汉果属止咳平喘药4、海蛤壳、海浮石海哥倾肺话,但愿见三姐,浮石林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5、昆布、海藻昆布海藻对,笑谈软件税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6、桔梗、黄药子、前胡姐跟选飞去谈燕龙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消脓黄药师贪霸小鹰死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为治瘿瘤要药,有毒,肝病患者忌服7、瓦楞子、礞石瓦楞小坛软煎鱼,爸直酸直痛瓦楞子—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梦石坠潭下,气瓶杆震惊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三)止咳平喘药1、桑白皮、葶苈子、苦杏仁、紫苏子桑皮亭里写,飞船里睡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宣肺,有小毒,宜于咳喘兼便秘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善治痰壅咳喘2、百部、紫菀、款冬花百部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百部杀。
中药学_枇杷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归经
![中药学_枇杷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归经](https://img.taocdn.com/s3/m/75a95b77a0116c175e0e486b.png)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解:枇杷叶>>>
名称:枇杷叶 别名:巴叶、枇杷、蜜枇杷叶、炙枇 杷叶、芦桔叶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原始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雷公炮炙论》:凡使(枇杷叶),
采得后,称湿者一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 一两是气足,堪用
2.陶弘景:枇杷叶不假煮,但嚼食亦 瘥人,以作饮乃小冷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原始形态:
圆形,直径3-5cm,黄色或橘黄色;种子 1-5颗,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褐 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 期翌年5-6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生态环境: 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 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 川、贵州、云南等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注意事项: 《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 者,法并忌之。
中药材:枇杷叶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相关疾病症状:
定喘、烦热、和胃、降逆、降逆止呕、降 气、降气化痰、脚气、解暑、咳血、口渴、 溃疡、衄血、呕逆、清肺、清肺止咳、清 热解暑、热毒、消痰、下气、虚劳、止咳 化痰、止咳嗽、止呕。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枇杷叶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 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 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 不咳矣。
2.《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宛不止。宛 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 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 危证。枇杷叶
枇杷叶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枇杷叶的功能主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44192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0.png)
枇杷叶的功能主治是什么1. 枇杷叶的简介枇杷叶,是指枇杷(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的叶子,为落叶乔木植物枇杷的叶片。
枇杷是一种常见的果树,果实可供食用,而它的叶子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枇杷叶可供中药使用,其功能主治丰富多样。
2. 枇杷叶的功能主治2.1 清肺止咳- 枇杷叶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色黄,咽干口渴等症状。
- 枇杷叶中富含的挥发油、黄酮类和黏液质等成分,具有镇咳作用,能舒缓肺部不适,缓解咳嗽。
2.2 润肠通便 - 枇杷叶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有助于预防便秘和改善肠道功能。
2.3 抗炎消肿 - 枇杷叶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作用。
- 枇杷叶还富含挥发油和黏液质,可减轻皮肤炎症,缓解肿胀和红肿等症状。
2.4 降血脂 - 枇杷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2.5 养阴生津 - 枇杷叶具有润肺生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口干口渴等症状。
- 枇杷叶中富含黏液质,具有润燥止渴的功效。
2.6 改善消化 - 枇杷叶中的挥发油和鞣质等物质,有助于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减少消化不良、胃胀和恶心等症状。
2.7 抗氧化 - 枇杷叶中富含的花青素和维生素C等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和组织的衰老。
3.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将枇杷叶晒干后研磨成粉末,然后用开水冲服,每日2-3次,每次泡服3-5克。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医生的建议。
–枇杷叶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恶心等不适,应遵循适量使用的原则。
4. 结语枇杷叶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抗炎消肿等功能主治,可在中医药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和适量使用的原则,并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
如果您出现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中草药枇杷叶的功能主治
![中草药枇杷叶的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d43942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9.png)
中草药枇杷叶的功能主治1. 简介枇杷叶,又称为杛叶、枇杷树叶,是枇杷树(Pyrus pyrifolia)的叶片。
在中药学中,枇杷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痰喘等症状。
枇杷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本文将介绍枇杷叶的功能主治,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中草药。
2. 功能主治以下是枇杷叶的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枇杷叶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它含有丰富的黏液质,能够缓解咽喉不适和咳嗽,减少痰液的分泌。
•润肺止咳:枇杷叶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和挥发油,具有润肺养阴的功效。
它能够滋润肺部组织,缓解咽喉干燥和咳嗽,提高咳嗽的治愈率。
•缓解痰喘:枇杷叶中的挥发油和黏液质具有祛痰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痰多、喘促、咳嗽等症状。
它能够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增加纤毛活动并促进痰液排出。
•抗炎止痛:枇杷叶含有一些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物质、三萜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清心安神:枇杷叶中含有一些具有镇静和抗焦虑效果的成分,可起到清心安神、缓解紧张情绪等作用。
它常被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
•抗菌消炎:枇杷叶中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减轻发炎症状。
3. 使用方法以下是使用枇杷叶的常见方法:1.煎汤饮用:取适量枇杷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煮沸后继续煮5-10分钟,然后滤去渣滓,将煎汤饮用。
可根据需要添加适量蜂蜜或冰糖调味。
2.泡水饮用:将适量枇杷叶放入杯中,用热水冲泡,盖上盖子,浸泡10-15分钟后即可饮用。
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蜂蜜或柠檬汁增香。
3.制作枇杷叶口服液:取适量枇杷叶与其他中药材一同煎煮,制作成口服液。
4.枇杷叶外敷:将枇杷叶捣碎后敷于患处,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湿疹等问题。
4. 注意事项•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医学知识之枇杷叶
![医学知识之枇杷叶](https://img.taocdn.com/s3/m/ba32da2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1.png)
枇杷叶【药名】:枇杷叶【拼音】:PIPAYE【英文名】:Loquat Leaf【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功效】:止咳,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主治】: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性味归经】:苦,凉。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药物配伍】:配半夏,润肺止咳;配六一散,利水泻火;配黛蛤散,肃肺和胃;配沙参,燥热伤肺;配前胡,清化痰热。
【别名】:巴叶(《中药材手册》)【处方名】:巴叶、杷叶、枇杷叶、鲜枇杷叶、炙杷叶、生枇杷叶、蜜炙杷叶、姜炙杷叶等处方中写巴叶、杷叶、枇杷叶指生枇杷叶。
为原药材去绒毛,洗净,切丝入药者。
偏于清肺胃热,降逆化痰。
鲜枇杷叶又名鲜杷叶。
为新鲜枇杷叶刷去绒毛,洗净切丝入药者。
偏于清肺止咳,解毒。
炙杷叶一般指蜜炙杷叶,或称蜜杷叶。
为杷叶丝用蜂蜜拌匀后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入药者。
偏于润肺止咳。
姜炙杷叶为杷叶丝用生姜汁拌匀微炒入药者。
偏于和胃止呕。
【商品名】:广杷叶:产于广东者。
形大而厚,表面光滑,背面毛易除去。
品质较佳。
苏杷叶:产于江苏者。
产量最大。
形小而薄,表面皱缩,凸凹不平,背面毛不易除去。
品质较次。
均以叶大、干燥、色绿或红棕、无黄叶、不破碎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拉丁名】:药材Folium Eriobotryae 原植物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炮制方法】: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汇总
![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12437abbe23482fb5da4ceb.png)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断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耳子:发布散寒,通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布散寒,通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2、辛凉解表药:薄荷:分散风热,清利头领,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分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分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分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蔓荆子:分散风热,清利头领。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焦: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分散风热。
中药学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https://img.taocdn.com/s3/m/cd8e0579aaea998fcc220ea8.png)
桔梗
Radix Platycodi [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肺经。 [功效] 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旋覆花 Flos Inulae [性味归经]微温,苦、辛、咸。 归肺、胃经。 [功效] 降气化痰,降逆制呕。
白附子
Rhizoma Typhonii [性味归经]温,辛、甘,有毒。归 胃、肝经。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 毒散结。
[应用]
1.肺热咳嗽 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常配桑叶、
前胡等同用;制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 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2.胃热呕吐,哕逆
本品能清胃气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桔皮、竹茹 等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白果
[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制半夏 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呃;法半 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至于竹沥半夏,药性由温变凉,能清化热痰,主治 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反乌头。其性温燥,一般而言阴虚燥咳, 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然经过配伍热痰证亦可 用.
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 [性味归经]
微寒,苦、甘。归肺、心经。 [功效] 消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Indications]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本品性寒味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
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用于肺虚劳嗽,阴虚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 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 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丸。
2.肠燥便秘
本品含油脂而质润,味苦而下气,故能 润肠通便。常配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如 《世医得效方》五仁丸。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药品种速记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药品种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0fba960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0d.png)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单味药品种归类整理(用于速记)双证执业中药师备考经验:先记目录,再记品种,事半功倍。
第一步:就是要先把目录背熟。
提到药品要能说出分类,提到分类要能说出有哪些药品。
第二步:再对照考试大纲,牢记每个药品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注意事项等。
以下整理归类中药二单味药399个,以供大家记忆。
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共14个)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细辛,辛夷,白芷,藁本,香薷,苍耳子,西河柳。
2.辛凉解表药(共12个)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共12个)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
2.清热燥湿药(共5个)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
3.清热凉血药(共6个)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4.清热解毒药(共30个)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重楼,白鲜皮,穿心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大血藤,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地锦草,紫花地丁,金荞麦,鸦胆子,垂盆草,秦皮,马勃,木蝴蝶,半枝莲。
5.清虚热药(共5个)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
三、泻下药1.攻下药(共4个)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
2.润下药(共2个)火麻仁,郁李仁。
3.峻下逐水药(共7个)甘遂,巴豆,牵牛子,京大戟,红大戟,芫花,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共25个)独活,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雷公藤,防己,秦艽,徐长卿,木瓜,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蕲蛇,乌梢蛇,豨莶草,鹿衔草,伸筋草,臭梧桐,桑枝,川乌,千年健,丝瓜络,穿山龙,路路通。
五、芳香化湿药(共8个)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湿药(共20个)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滑石,海金沙,木通,茵陈,萆薢,石韦,瞿麦,萹蓄,车前子,地肤子,冬葵子,通草,金钱草,广金钱草,连钱草,灯芯草。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4bed87be23482fb5da4c75.png)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用于肺热咳嗽,风热咳嗽,肺虚久嗽。
枇杷叶味苦性寒,具有降气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
常用配方1.治咳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五钱,川贝半钱,叭旦杏仁二钱,陈皮二钱。
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滇南本草》)2.治肺热咳嗽枇杷叶9g,桑白皮12g,黄芩6g,水煎服。
或蜜炙枇杷叶12g,蜜炙桑白皮15g,水煎服。
(《陕西中草药》)3.治风热咳嗽枇杷叶治风热咳嗽枇杷叶、苦杏仁、桑白皮、菊花、牛蒡子各9g。
煎服。
(《安徽中草药》)4.治肺风咳逆干枇杷叶30g,芫荽菜、前胡各15~18g,艾叶5片。
水煎,冲红糖,早晚顿服。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5.治肺燥咳嗽干枇杷叶(去毛)9g,干桑叶9g,茅根15g,水煎服。
(《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6.治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将成肺痨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
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
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
(《本草衍义》)7.治肺气抑逆,痰滞成咳,咳声连发、努气不转、痰逆不出(俗名顿呛)用枇杷叶(姜炙)、前胡、防风、薄荷、杏仁、桑皮、瓜蒌仁、桔梗各一钱五分,甘草、升麻各七分。
水煎服。
(《方脉正宗》)8.治百日咳枇杷叶15g,桑白皮15g,地骨皮9g,甘草3g。
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9.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枇杷叶、冬桑叶、车前草、天浆壳、天花粉。
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10.治呕吐①枇杷叶2片,柿蒂5个,菖蒲6g,桂竹青(桂皮刮下的第二层皮)一把。
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②枇杷叶15g,鲜竹茹15g,灶心土60g。
水煎服。
(《恩施中草药手册》)11.治老幼暴吐,服药不止者枇杷叶(净刷去叶后毛,锉碎)二两重枇杷叶(净刷去叶后毛,锉碎)二两重,半夏((口父)咀,净者)四两重。
上件用生姜四两重,切作绿豆大,拌匀,酿一宿,慢火炒令微焦色,以皮纸盛于地上候冷,每服二两,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空心少与,缓投,可入诸药内同煎服亦效。
批芭叶功效
![批芭叶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0902d33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5.png)
批芭叶功效关于《批芭叶功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枇杷果是南方地区生长发育的一种具备中药材成份的新鲜水果,除开果子有功效与作用之外,枇杷叶也一样具备非常好的中药材使用价值。
枇杷叶功效主要表现在好几个层面,能够医治风热咳嗽病症,自然要与其他中药材配搭难熬会更有实际效果。
枇杷叶还针对胃热呕吐的医治有显著的实际效果,能用枇杷叶与橘子皮一同服食。
枇杷叶功效第1步化痰止咳止咳化痰用以风热咳嗽,本品位苦能降,寒性能清,肃降肺气虚而止咳化痰。
治风热咳嗽,常配桑树叶、前胡等同于用。
治躁热咳嗽,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咳嗽痰多,则配阿胶糕、百合花等养阴润肺药合用。
第2步降逆止呕用以胃热呕吐,哕逆,本产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子皮、竹茹等同于用。
除此之外,还可用以热症口干及解渴,取其清胃解渴之功。
枇杷叶功效第1步镇咳、化痰、止喘功效本产品所含苦杏仁甙在身体水解反应造成的氢氰酸有止咳化痰功效.水煎剂或乙酸丁酯提取液有化痰和止喘功效.其叶所含之挥发油有轻微化痰功效.亦有汇报强调, 枇杷叶止咳功效强, 化痰功效较弱。
第2步抑菌功效试验说明:本产品水煎剂或乙酸丁酯提取液对乳白色或橙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功效.但有些人觉得, 枇杷叶无抑菌功效, 并能刺激性橙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发育。
第3步别的功效有汇报强调, 枇杷叶酒精浸法提取液对大白鼠角叉菜胶引发足发胀部分服药有抗感染功效, 温浸提取液部分服药或灌胃给药、浸法提取液灌胃给药均无抗感染功效.第4步补充营养成分枇杷果带有多种多样营养元素,可以合理地补充机体营养元素,提升机体抗病性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增强体质的功效。
第5步止咳润肺枇杷核中带有苦杏仁甙,可以镇咳化痰,医治各种各样咳嗽。
第6步降胃止呕枇杷叶泄热苦降,温阳化降逆,才行呕之优品,可医治各种各样呕吐呃逆。
第7步预防感冒枇杷果果子及叶有抑止感冒病毒功效,能够防止四时发烧感冒。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9b901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b.png)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枇杷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枇杷叶是我们家里常用的一种止咳的药物,枇杷叶还有着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的作用。
不过,你们知道吗,枇杷叶生的和熟的药效是不一样的。
止咳的时候我们用熟的,止呕的时候适合用生的。
枇杷叶不去背面毛,刺激咽喉而咳嗽,所以要去毛,肉眼看不见为好。
枇杷叶味苦性平,胃热呕哕呃逆灵。
肺热咳嗽兼口渴,咳喘痰稠最适宜。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及枇杷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水解产生的氢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叶所含之挥发油有轻度祛痰作用.亦有报告指出, 枇杷叶止咳作用强, 祛痰作用较差。
预防流感枇杷果以及枇杷叶都有着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一年四季的感冒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抗菌作用实验表明:本品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但有人认为, 枇杷叶无抗菌作用, 并能刺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其他作用有报告指出, 枇杷叶乙醇冷浸提取物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局部用药有抗炎作用, 温浸提取物局部用药或灌胃给药、冷浸提取物灌胃给药均无抗炎作用.补充营养枇杷含有多种营养素,能够有效地补充机体营养成分,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润肺止咳枇杷核是可以治疗多种咳嗽的,注意是因为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这种物质,所以有着镇咳祛痰的功效。
降胃止呕枇杷叶泄热苦降,下气降逆,为止呕之良品,可治疗各种呕吐呃逆抗癌枇杷是原产中国的蔷薇科常绿植物,自古以来就被当作药材使用,有止痢、止咳、利尿等功效,对神经痛、关节炎、腰疼和癌症等亦有一定疗效。
镇痛各种疼痛:枇杷叶的有效成分之一是苦杏仁甙。
它经人体吸收后,可分解为氰酸和苯甲醛,这两种物质都具有抗癌作用。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咳平喘药之枇杷叶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咳平喘药之枇杷叶](https://img.taocdn.com/s3/m/f9cfe2570912a21615792911.png)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咳平喘药之枇杷叶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叶。
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肺、胃经。
《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火气上炎,则为卒宛不止。
宛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
《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
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宛止也。
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
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功效与应用】1.清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
治肺热咳嗽,常配桑叶、前胡等同用。
治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2.降逆止呕,用于胃热呕吐,哕逆。
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处方用名】枇杷叶(洗净,晒干,切碎用)、蜜炙枇杷叶、炙枇杷叶(蜜炙,有润肺作用)枇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气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呕。
凡风热燥火所引起的咳嗽、呕呃,都可应用。
因此,它是一味止咳止呕的常用药物。
枇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入汤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痒,故在使用前须拭去绒毛,并宜布包入煎。
如确已将绒毛拭净,就不一定用布包煎。
用于止咳化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本品配以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可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鲜芦根、淡竹茹,可用于胃热呕呃。
【方剂举例】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叶、黄连、黄柏、山栀、桑皮、沙参、甘草。
治肺热喘咳。
治肺气抑逆,痰滞成咳,咳声连发、努气不转、痰逆不出(俗名顿呛):用枇杷叶(姜炙)、前胡、防风、薄荷、杏仁、桑皮、瓜蒌仁、桔梗各一钱五分,甘草、升麻各七分。
枇杷叶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枇杷叶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482b05b5ef7ba0d4a733bc0.png)
7《本草乘雅半偈》
(别录上品)
【气味】甘苦平,无毒。
【主治】主卒 不止,下气,煮汁服。
【核】曰∶襄、汉、吴、蜀、闽、浙江右,南北 皆产。木高丈许,四时不凋,肥枝长叶,阴密青 整,叶底白毛如茸,盛冬作花白色,仲夏缀实如 弹。杨万里诗云∶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荔 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颇尽其状。修治,每叶 湿时重一两者堪用,粗布拭去白毛,务令极净, 否则射人肺,令人咳。以甘草汤洗一遍,用绵再 拭。俟干,每一两,用酥二钱半,涂上炙过用。 治胃以姜汁涂炙,治肺以蜜水涂炙亦良。
12《本草思辨录》
枇杷叶背有黄毛,黄入胃而毛属肺。其味苦平, 故能和肺胃而降气。别录主卒 不止。
邹氏不言 为何病,而但以阴和阳,阳入阴释之, 似精而实泛矣。夫卒 者呃逆之谓,不止者连续之 谓,呃逆多卒发而连续。其所以主之者何故?盖 胃为肝干则逆,胃逆而肺欲降则呃。
枇杷叶青翠不雕,煮汁则冷,有抑肝阳之能,且 使肺胃咸循其降纳之职。陶隐居云∶若不暇煮, 但嚼汁咽亦瘥。其效之速如是。然则柿蒂所以治 冷呃,枇杷叶所以治热呃。非天然对待之剂耶。
23《证类本草》
(枇杷叶_)
味苦,平,无毒。主卒 不止,下气。
陶隐居云∶其叶不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 饮,则小冷。唐本注云∶用叶须火炙,布拭去 毛,不尔射人肺,令咳不已。又主咳逆,不下 食。今注实,味甘,寒,无毒。多食发痰热。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树高丈余,叶大如驴 耳,背有黄毛。子 生如小李,黄色,味甘、酸。 核大如小栗,皮肉薄。冬花春实,四月、五月 熟,凌冬不凋。生江南、山南,今处处有。孟诜 云∶枇杷,温。利五脏,久食亦发热黄。子,食 之润肺,热上焦。若和热炙肉及热面食之,令人 患热毒黄病。药性论云∶枇杷叶,使,味甘。能 主胃气冷,呕哕不止。日华子云∶枇杷子,平, 无毒。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吐逆并渴疾。 又云∶叶疗妇人产后口干。
中药“止咳平喘药”——枇杷叶
![中药“止咳平喘药”——枇杷叶](https://img.taocdn.com/s3/m/c753b8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d.png)
中药“止咳平喘药”——枇杷叶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
主产于广东、浙江。
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本品气微,味微苦。
以色灰绿者为佳。
生用或蜜炙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微寒。
归肺、胃经。
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枇杷叶苦,偏理肺脏,吐秽不止,解酒清上。
三、临床应用1肺热咳嗽,气逆喘急本品苦降寒清,人肺经长于降泄肺气,清肺化痰以止咳平喘,凡风热燥火所致的咳嗽气喘均可配伍使用。
治风热咳嗽,可与桑叶、牛蒡子、前胡等同用;治肺热咳喘,痰黄质稠,可单用制膏,或与桑白皮、黄芩、前胡等同用,以清泄肺热、降气化痰;若燥热伤肺,咳喘少痰,或干咳无痰,常与桑叶、麦冬、苦杏仁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若阴伤肺燥,干咳气急,或痰中带血,可配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止血药,或与梨、白蜜、莲子肉等为膏。
2.胃热呕吐,哕逆,烦热口渴本品苦降性微寒,入胃经长于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逆。
治胃热呕吐呃逆,烦热口渴,常与黄连、竹茹、芦根等同用,以增强清胃止呕之效。
若中寒气逆之呕逆,亦可配伍生姜、橘皮、竹茹等。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三类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等;挥发油:橙花叔醇,金合欢花醇等;有机酸类成分:酒石酸,柠檬酸等。
本品还含倍半及苦杏仁苷等。
2.药理作用枇杷叶醇提取物及其多种提取成分有不同程度的镇咳、祛痰和抗炎作用,其中三酸还有平喘和免疫增强作用。
枇杷叶所含苦杏仁苷除镇咳平喘外,还有镇痛作用。
本品所含绿原酸能显著增加胃肠蠕动,并有促进胃液分泌和利胆作用。
此外,枇杷叶还有抗病毒、抗菌、降血糖及抗肿瘤等作用。
化痰止咳枇杷叶
![化痰止咳枇杷叶](https://img.taocdn.com/s3/m/b16c2df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1.png)
43快乐养生 2014.06枇杷为蔷薇科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
枇杷的叶子与古代乐器琵琶十分相似,故偕音而得“枇杷”之名。
枇杷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
其实,枇杷的作用还不仅如此,那翠绿浓密的枇杷叶还是临床常用中药呢。
枇杷叶,又名炙杷叶、杷叶,药用以叶大、灰绿色者为佳。
中医认为,枇杷叶味苦,性平,入肺、胃经,具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
本品性平而偏凉,既能清肺化痰,下气止咳,又能清胃热而止呕逆,故对咳嗽痰稠,胃热呕吐,呃逆等甚效。
《本草再新》言其“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肺痿热毒”;《新修本草》言其“主咳逆不下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枇杷叶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在下消化道被微生物酶分解出微量氢氰酸,后者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
枇杷叶是化痰止咳的良药,目前市场应用的枇杷制剂,不少是以枇杷叶为主药制成的。
常用的有枇杷膏、枇杷露、枇杷冲剂等。
枇杷膏由枇杷叶加川贝、沙参和蜜制成,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枇杷露是用枇杷叶蒸馏制成,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呕逆;枇杷冲剂由枇杷叶、川贝等加工制成,用于治疗伤风咳嗽和急慢性支气管炎。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则枇杷叶的验方,共大家选用。
1.取枇杷叶9克,桑白皮12克,黄芩6克,水煎服,可治疗肺热咳嗽。
2.取枇杷叶(去毛)、干桑叶各9克,茅根15克,麦冬12克,水煎服,可治疗肺燥咳嗽。
3.取枇杷叶10克(鲜者3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将枇杷叶择净,布包,水煎取汁;或将鲜枇杷叶背面的绒毛刷去,洗净,切细,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该粥能润肺化痰,和胃降逆,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所致的咳吐黄色脓痰,或肺燥咳嗽所致的干咳痰少、咳血、衄血,以及胃热所致的呕吐、呃逆等。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化痰止咳枇杷叶⊙ 胡献国嗓子干痒喝金银花茶夏季到来,天干物燥,不少人口干舌燥、嗓子干痒,很自然地便会顺手往嘴里塞一颗润喉糖。
枇杷叶,常见的化痰止咳药。
![枇杷叶,常见的化痰止咳药。](https://img.taocdn.com/s3/m/1392574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0.png)
枇杷叶,常见的化痰止咳药。
郑板桥一生坎坷,享年73岁,逾越古稀,在当时堪属长寿。
晚年的郑板桥,一直幽居茅舍。
一次,他偶患咳嗽,却厌服汤药。
于是,就到自己的庭院里信手摘了十几张枇杷叶,抹去细毛,然后用泉水煮茶喝。
谁知连饮数日后,咳嗽竟然痊愈了。
【药名】枇杷叶。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1、用于肺热咳嗽,风热咳嗽,肺虚久嗽。
本品味苦性寒,具有降气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可配黄芩、栝楼皮等药以清肺化痰止咳;风热咳嗽,可配前胡、桑叶等以疏风宣肺止咳;肺燥咳嗽,可配麦冬、阿胶又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血可配白及、藕节、生地黄、蛤粉炒阿胶以清肺补肺、止咳止血;若兼痰多者,则再配川贝母、杏仁等以加强化痰作用。
2、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本品入胃经,善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哕、治呃逆之效。
胃热呕逆还可以单用,若暴吐服药不止,可配以生姜、半夏,以加强止呕之功;妊娠呕吐,枇杷叶配生姜煎服;小儿吐乳不止,配母丁香为末,枣汤调下。
【用法用量】煎汤,6-10g;或入丸散。
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故寒嗽及胃寒呕吐者慎服。
【现代药理研究】1、枇杷叶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2、枇杷叶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绿原酸有显著增加胃肠道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和利胆作用。
3、枇杷叶有抑菌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4、枇杷叶有抗炎作用。
5、枇杷叶有抗肿瘤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熊果酸。
6、枇杷叶有降血糖作用。
【名医经验】1、治肺热咳嗽:枇杷叶9克,桑白皮12克,黄芩6克,水煎服。
或蜜炙枇杷叶12克,蜜炙桑白皮15克,水煎服用。
2、治百日咳:枇杷叶15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9克,甘草3克。
水煎服。
3、治前列腺肥大:夜晚小便次数多,是一些老年人深感苦恼的事。
治疗这种尿频症,可将适量枇杷叶切碎,用布袋装好,再放些焙干过的盐,放在肛门和睾丸之间,蒸熏约30分钟,会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咳平喘药之枇杷叶
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 .的叶。
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肺、胃经。
《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火气上炎,则为卒宛不止。
宛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
《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
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宛止也。
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
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功效与应用】1.清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肃降肺气而止咳。
治肺热咳嗽,常配桑叶、前胡等同用。
治燥热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参等,若肺虚久咳,则配阿胶、百合等养阴润肺药同用。
2.降逆止呕,用于胃热呕吐,哕逆。
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橘皮、竹茹等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取其清胃止渴之功。
【处方用名】枇杷叶(洗净,晒干,切碎用)、蜜炙枇杷叶、炙枇杷叶(蜜炙,有润肺作用)
枇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气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呕。
凡风
热燥火所引起的咳嗽、呕呃,都可应用。
因此,它是一味止咳止呕的
常用药物。
枇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入汤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痒,故在使用前须拭去绒毛,并宜布包入煎。
如确已将绒毛拭净,就不一定用布包煎。
用于止咳化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本品配以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可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鲜芦根、淡竹茹,可用于胃热呕呃。
【方剂举例】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叶、黄连、黄柏、山栀、桑皮、沙参、甘草。
治肺热喘咳。
治肺气抑逆,痰滞成咳,咳声连发、努气不转、痰逆不出(俗名顿呛):用枇杷叶(姜炙)、前胡、防风、薄荷、杏仁、桑皮、瓜蒌仁、桔梗各一钱五分,甘草、升麻各七分。
水煎服。
(《方脉正宗》)
【用法用量】煎服,5~ 10g 。
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及皂苷、熊果酸等。
有止咳、平喘、抗炎作用及轻度祛痰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止咳平喘药之苏子和百部
苏子
《名医别录》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的成熟果实。
生用或微炒,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1.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本品辛温
而不燥,质润下降,长于降气化痰,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
用于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气逆咳喘,食少难消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即三子养亲汤。
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如苏子降气汤。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
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苏子、杜苏子、黑苏子(晒干用)、炒黑苏子(炒用,可缓和药性)、炙苏子、炙黑苏子(蜜炙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服。
苏子为紫苏的果实,习称为种子。
功能降气消痰,以治咳逆痰喘另有一种白苏子,是白苏的果实。
两者主要的区别:苏子色黄黑,粒较细小,气香力厚;白苏子色呈灰白而粒较大,气较淡薄,功同苏子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苏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陈皮、当归、生姜(一方无肉桂,有沉香)。
治痰饮壅盛、肺气上逆作呕。
顺气、滑大便:苏子、麻子仁。
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使用注意】本品有滑肠耗气之弊,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百部
《名医别录》
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folia(Miq .)Miq .蔓生百部S.japonica(BL .)
Miq .或对叶百部S.tuberosaLour .的块根。
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与应用】
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
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主入肺经,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
尤以治久咳虚嗽者为良。
可单用或配伍应用。
治外感咳嗽,配荆芥、桔梗、紫菀等,如止嗽散。
若久咳不已,气阴两虚者,则配黄芪、沙参、麦冬等。
治肺痨咳嗽,阴虚者配沙参、麦冬、川贝母等。
2.杀虫止痒,用于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
本品有杀虫之功,可制成杀虫剂。
治蛲虫病,以本品浓煎,睡前保留灌肠。
治阴道滴虫,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等煎汤坐浴外洗。
治头虱、体虱及疥癣,可制成20%乙醇液,或50%水煎剂外搽。
【处方用名】百部(洗净,晒干,切片用。
杀虫灭虱力强)、炙百部(蜜炙用,有润肺作用)、蒸百部(蒸熟用)
百部是一味具有抗痨作用的药物,据报导,用本品配合黄芩、丹参等治疗肺结核,具有一定疗效。
本品又是一味常用止咳药,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都可应用。
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可治新咳;配五味子、诃子等,可治久咳;配干姜、半夏等,可治寒咳;配黄芩、竹茹等,可治热咳。
此外,本品配白前、贝母、沙参等,又可用治百日咳。
【方剂举例】百部汤《汇言》:百部、麦冬、沙参、桑白皮、百合、茯苓、地骨皮、苡仁、黄耆。
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
治久嗽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脚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病必危殆:百部、薏苡仁、百合、麦门
冬各三钱,桑白皮、白茯苓、沙参、黄耆、地骨皮各- 钱五分。
水煎服。
(《本草汇言》百部汤)
治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令人咳:桔梗- 钱五分,甘草(炙)五分,白前一钱五分,橘红一钱;百部一钱五分,紫菀一钱五分。
水煎服。
(《医学心悟》止嗽散)
【用法用量】煎服,5~15g。
外用适量。
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生物碱。
所含百部碱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对组织胺所致的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
水煎剂及醇浸剂对头虱、衣虱等均有明显杀灭作用,对鼠蛲虫有显著杀灭作用。
对人型结核杆菌及多种球菌、杆菌、流感病毒、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