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第一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

5 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5.1 现场调查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人、职员由于长期接触或者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等因素,导致身体发生病变或者健康受损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既威胁着工作者的健康,也增加了企业的各类经济负担。

为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是企业在职业病防控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它主要包括了对职业病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评价,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意义、流程和关键要素。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各类危害因素的存在以及数量和程度。

这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有效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

其次,预评价报告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信息,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对各类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

最后,预评价报告可以不断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效果,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控体系,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调查阶段、评价阶段、分析和识别阶段、报告编制阶段和意见反馈阶段。

调查阶段是预评价报告的起始点。

通过收集和整理工作场所与职业病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现场调查、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人员情况等,可以全面了解各类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检验和实测,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直接观察和询问来获得准确的信息。

评价阶段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体评估。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具体情况,评价危害因素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组合应用这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常用于初步判断危害程度,然后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对重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利用数学和物理方法定量评估危害的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接收岗位2
预处理车间分桶间分装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边门上料操作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4
1
尿素、氢氧化钙、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氨
氨、氢氧化钠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湿渣仓库巡检
0.167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轴流风机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二燃室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过滤器清理
1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所导致的一种健康问题。

职业病的危害很大,并且是逐年增长的,这对社会和个体都会产生困扰和风险。

为了防止这种病发生,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是评价劳动者和职业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的一种系统化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和职业环境的评估,对职业病的危害进行预估,以便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保护工人和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职业病的危害评估职业病预评价报告首先需要评估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所受到的危害,如噪音、毒气、放射性物质等因素。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估和分级,可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二、职业病的风险评估在借助危害分级的基础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还需要对职业病的风险进行评估。

这里的风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职业病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在确定危险等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实现可持续的职业病防治的成本效益问题。

三、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评估工作,更需要向生产、管理部门等提供可行的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

这些措施主要是基于危害评估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着重从职业卫生技术、良好的职业操作规程、设备改进等方面提出建议。

总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作为一项职业病防治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相关部门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对职业病危害进行有效控制,它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未来展望的工作。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一、项目背景根据国务院于1990年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已成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某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项目概述2.1 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某某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制造业•企业规模:100人•企业地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2.2 预评价目的本次预评价旨在了解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职工职业病发病率。

2.3 预评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T 189.10-2007)•《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GBZ/T 189.10-2002)2.4 预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并辅以文献资料调研、职工健康检查数据分析等方法。

三、危害因素调查3.1 调查对象对该企业100名职工进行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

3.2 调查范围对于该企业主要工序进行现场调查,包括冲压、组装、焊接和喷漆等。

3.3 调查内容•某些工序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在岗位上是否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物质;•是否保护良好的呼吸防护措施等。

3.4 调查情况经过现场调查和职工体检,我们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冲压、组装两个工序存在噪声污染,部分工人存在听力下降等职业病症状。

•粉尘:喷漆工序产生粉尘,有部分工人存在呼吸道疾病。

•气体:部分工序需要使用某些化学品造成气味刺激,部分工人反应出现头晕、咳嗽等现象。

四、危害评价4.1 危害因素评价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T 189.10-2007)对该企业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下:危害因素受害者受害程度噪声冲压工人、组装工人较高粉尘喷漆工人较高气体部分职工低4.2 远程风险评价该企业存在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如果不采取措施,职工将继续接触到这些危害因素,有可能影响职工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一、前言。

职业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导致工人患上的疾病。

预评价是指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出现之前,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价,以确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本报告将对某工厂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以期为工厂提供科学的防护措施建议。

二、工厂基本情况。

该工厂位于XX省XX市,占地面积XXX平方米,主要生产XXX产品。

工厂共有员工XXX人,其中XXX人从事高温作业,XXX人从事化学品接触作业,XXX人从事粉尘作业。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1. 高温作业。

工厂内部存在高温作业环境,主要集中在炉炼车间和烘干车间。

工人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导致中暑、脱水等职业病危害。

建议工厂加强对高温作业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和饮水设施,合理安排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作业。

2. 化学品接触作业。

工厂使用大量化学品,如酸碱溶液、有机溶剂等,工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容易导致皮肤炎、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

建议工厂加强化学品的管理,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等,加强对化学品的使用培训,确保工人正确使用化学品,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3. 粉尘作业。

工厂的一些车间存在粉尘作业,如研磨、打磨等。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尘肺病、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

建议工厂加强对粉尘作业环境的通风和除尘设施的管理,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尘眼镜等,加强对工人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

四、防护措施建议。

1. 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可控范围内。

3. 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口罩、防护眼镜等,确保工人的安全防护。

4. 加强对工人的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五、结语。

通过本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我们发现了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000字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是评估企业职业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防控职业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报告主要对某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企业概况该企业是一家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化工产品。

拥有一支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企业拥有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健康保护措施。

二、工作环境评价1. 环境噪声评价经现场调查和噪声测试表明,该企业生产车间存在一定噪声污染,且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隔音处理,但还需对局部噪声进行进一步治理。

2. 空气污染评价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氨气、硫化氢、甲醛等,其中甲醛含量较高,需加强通风换气和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

企业应增强对化学品危害的认识,完善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在安全条件下操作。

3. 粉尘污染评价该企业存在一定的粉尘污染,企业使用了局部通风设备,但其效果不明显,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粉尘控制。

4. 化学品危害评价企业使用大量的有害化学品,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配戴医用口罩、佩戴防护手套等。

各种化学品应在特定的区域内存放,避免发生泄漏污染。

此外,应对化学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登记,确保安全生产。

三、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评价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病发生率低,但存在一些职业病患者,主要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皮炎。

作业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四、控制效果评价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措施相对较为完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以上环境评估结果和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评价,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噪声污染管理,对车间的噪声进行进一步治理。

2. 进一步提升通风换气设施的效果,确保空气污染控制的效果。

3. 加强有害化学品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作业行为。

4. 进一步完善粉尘控制措施,如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然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如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参考。

一、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对各企业实施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进行了调查和梳理。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作业环境和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现场考察和数据采集,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职业病危害控制体系,包括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监测,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企业也加强了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在实施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对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病发病率、职业病病例数、职业病致残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职业病发病率和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职业病致残率也在降低,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上存在不足,例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不够全面,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不够规范等;二是部分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仍然较低,需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规范,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我们认为大部分企业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职业病是一种与人们的特定岗位、环境和工作方式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为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减轻职工的职业病危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标准。

其中,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必要性、制定过程以及相关的管控措施。

必要性对于企业而言,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是一个强制性而又必要的环节。

首先,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对职工健康的影响,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其次,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最后,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是企业法制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相关的部门和机构也可以通过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对企业进行监管和管理。

制定过程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制定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病害定义、危害评价、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等。

具体来说,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评价对象针对不同的企业或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之前,需要确定评价对象,即对哪些单位或企业进行评价。

第二步:数据收集与分析这一步需要对企业的人员、设备、工艺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搜集相关数据,如病例资料、医学检查数据、工艺流程等。

接着,通过专业的分析方法将数据加以处理,得出评价结论。

第三步:确定危害风险在得出评价结论后,需要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危害等级、病害发生规律和危害后果等,并进行风险评估。

第四步:确定控制措施在确定风险等级和具体的危害情况后,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和危害情况,确定不同的控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五步:编写报告和评价最后,需要将评价结果整理编写成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并提交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评价。

管控措施针对不同危害风险等级,可以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其中,一些常见的管控措施包括:1. 构建“三级防护体系”。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摘要:职业病是指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特定工作条件,使劳动者患有的慢性病,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并且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报告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并对职业病危害的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针对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职业病危害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环境中的重要问题。

职业病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职业病危害的评价和整改,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是指劳动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条件导致的慢性病。

根据已有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职业病危害主要分为四类:尘肺病、化学中毒、物理病害和职业性传染病。

1. 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劳动者长期接触粉尘所引起的疾病,是职业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等,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化学中毒化学中毒是由于劳动者长期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中,造成体内毒素蓄积引起的疾病。

常见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农药等。

化学中毒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 物理病害物理病害是指劳动者长期暴露于高温、高压、噪音等物理环境中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物理病害包括中暑、坠落、电击等。

这些病害常常导致劳动者的伤亡事故发生。

4. 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传染病是指劳动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接触到传染源并导致感染的疾病。

随着新型传染病的出现,职业性传染病的危害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严重的职业传染病。

三、职业病危害整改情况总结和分析针对职业病危害的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

1. 加强法规建设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职业病危害的法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等,加强了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2023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

2023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

2023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整改情况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并总结分析相关整改情况。

职业病危害是一个关乎劳动者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报告将从危害现状、整改措施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该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职业病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强相关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健康稳定。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现状概述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调查结果,2023年职业病危害问题仍然存在严重的形势。

劳动者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有害环境中,导致各类职业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特别是一些重工业和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化学品、毒物等危害因素,这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中,化学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由于工艺不当、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有害物质泄漏、超标排放等问题,增加了劳动者接触到有害物质的风险。

此外,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也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作用。

3.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根据对各行业的调研和分析,职业病问题在一些特定行业中仍然比较突出,如煤矿、建筑、化工等行业。

这些行业存在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长时间的露天工作和有害物质的高浓度暴露等特点,这些因素加剧了职业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第二部分:整改措施情况评价1. 政策措施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业病防控工作的力度,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了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监管。

这些政策措施是整改工作的重要基础,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 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各个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例如,加大了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测力度,加强了对有害物质的管理和控制,提升了劳动者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普及率。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共7篇)第一篇: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概述1.1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我国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员工的健康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1.2 报告范围本报告的范围包括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员工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健康影响评估和防护措施等方面。

1.3 报告依据本报告依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提供的生产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等资料。

1.4 报告组成本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员工健康影响分析、防护措施、合规性评价和结论与建议。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1 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四大类。

2.2 具体危害因素列举(此处列举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2.3 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对列举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估其浓度、强度等参数是否符合我国相关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3.1 评估方法采用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和《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方法》等相关标准,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估。

3.2 评估结果(此处展示对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后的结果,包括危害程度分级、风险等级等)3.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不同危害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完善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等。

---第四篇:员工健康影响分析4.1 职业病病例分析分析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职业病病例,了解职业病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4.2 员工健康检查对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评估员工健康状况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4.3 健康影响预测结合危害因素评估结果和员工健康检查情况,预测职业病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对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测,以及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改进措施的建议。

首先,我们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和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我们了解到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体系,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制度,对员工进行了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测。

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企业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了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其次,我们对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企业的相关数据和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表明,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和暴露水平均处于安全范围之内,未发现超标情况。

同时,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职业病患病率明显增加的情况。

这表明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我们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提出了改进建议。

尽管企业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企业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的覆盖范围。

同时,企业还可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此外,企业还可以进一步改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和配备情况,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我们认为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我们将根据评价结果,为企业提供进一步改进建议,并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健康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职业病是由于不良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醒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劳动者关注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诞生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意义、报告的目的和内容、评价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意义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对一个职业环境中所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这一评价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评价不仅有助于提醒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关注职业病危害,也为相关单位提供了改善工作环境的依据和方向。

二、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目的和内容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是对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的总结和概括,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准确的描述,以便相关单位和劳动者更好地了解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害因素和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工作环境描述:报告将详细描述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并评估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潜在影响。

2.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报告将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危害物质的接触程度和频率等因素,确定其对劳动者的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评估结果和建议:报告将对危害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如改善工作环境、采取防护措施等,以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劳动者的接触程度、作业方式等。

定性评价是对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描述和判断。

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一个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

定量评价则依据定量数据进行危害评估。

通常使用测量仪器和采样等方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量监测,得出接触水平等关键参数。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专家经验等方法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结果报告1. 背景职业病是以工作活动为原因所导致的疾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确保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本报告旨在对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监测与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企业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2.1 环境因素监测使用空气采样器、噪声计、光强计等仪器,对企业车间内的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

2.2 作业岗位检查采用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企业各作业岗位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和作业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等信息。

2.3 生产过程分析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控制措施,并对此进行评价。

3. 监测与评价结果经过以上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得出以下结果:3.1 环境因素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结果,企业车间内空气、噪音、光强等环境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但是,还存在烟尘、气味、化学物质等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需要进一步控制。

3.2 作业岗位评价结果对企业所有作业岗位进行调查和检查,发现其中存在10个岗位存在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

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和改进,以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3.3 生产过程评价结果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工艺流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作业岗位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

需要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降低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影响。

4. 建议和措施根据监测与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4.1 环境因素控制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同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对化学品及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进行排放控制;限制吸烟等措施来防止烟草对环境的污染。

4.2 作业岗位改进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进行改进,安排更多的劳动保护措施,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改善,提高岗位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对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有害作用的各种因素。

为了全面评估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需要对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检测方法为了对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检测,我们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评价: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通过在工作场所进行现场监测,对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等进行采样和分析,以确定其浓度和种类。

2.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标志物检测:通过对劳动者进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如血液、尿液和头发等样本的采集和分析,以确定其暴露程度和危害情况。

3.职业病危害因素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劳动者对工作环境的主观感受和健康状况,以了解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

三、检测结果与评价根据以上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评价,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在工作场所进行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检测中发现,部分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2.劳动者生物标志物指标异常:通过对劳动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发现部分劳动者的血液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了正常水平,存在慢性有害物质暴露的问题。

3.劳动者健康状况不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部分劳动者在工作中出现过疲劳、头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且工作满意度较低,表明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心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改进措施建议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和评价,为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和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改进措施:1.加强工作场所环境治理,提高通风度和排风效果,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2.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施,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减少劳动者暴露于有害物质的程度。

3.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要求,针对特定岗位、工作环境以及相关工作过程进行的一项评价工作。

通过评价,可以对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工作环境评价:评估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震动、光照、放射性物质等环境因素是否达标,是否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评估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是否达到危害标准,是否存在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

3. 岗位评价:评估特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方面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是否存在工作负荷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姿势不当等问题。

4. 评价结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给出职业病危害的等级评定和建议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提高员工防护意识等。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和工作单位更好地
认识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也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一项必要工作。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一、项目名称:某某工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二、项目概况某某工厂是一家专业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车间和员工数量。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员工的影响,工厂决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三、评价内容1. 工厂生产工艺流程及用工情况的调查2. 工厂现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3. 工厂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调查与评价4. 工厂现有职业病危害监测措施的调查与评价5. 工厂现有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的调查与评价6. 工厂现有职业病危害防治效果的评价四、评价结果1. 工艺流程及用工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化学物质、噪音、振动等因素,员工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职业病发生。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工厂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部分车间空气质量不佳,粉尘浓度超标,化学品泄漏风险较高。

3.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调查与评价发现,工厂部分车间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完善,部分员工未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

4. 职业病危害监测措施的调查与评价显示,工厂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不够全面,部分危害因素未能及时监测。

5. 职业病危害管理措施的调查与评价发现,工厂已建立了一定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6. 职业病危害防治效果的评价显示,工厂职业病危害防治效果有待提高,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措施不够到位。

五、评价建议1. 加强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 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员工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3. 加强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执行,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效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

六、总结通过本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发现了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工厂将按照评价报告的建议,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报告第一节概述一、职业安全与卫生概况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有可能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边坡稳定性、煤层自燃、运输安全、粉尘、噪声、采场防排水等。

以上存在的这些危害因素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如工人长期在粉尘浓度高的环境中作业,会引起尘肺病;噪声超标会引起听觉损伤,危害身心健康等。

二、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主要有: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3.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5.露天矿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1.0mg/Nm3);6.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二级标准;8.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9.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本设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做到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第二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标准一、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1.扬尘与粉尘露天矿扬尘主要产生在采掘场、排土场、汽车运输等、工业场地锅炉房与地面生产系统运输、破碎、转载、储存等各个生产环节,主要污染物是煤(粉)尘、SO2、NOx、TSP。

粉尘主要产生在煤炭、剥离物运输系统及破碎煤炭工作中。

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煤尘后,可得尘矽肺病,最后可使人的肺部失去功能而窒息死亡。

2.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

矿田的生产性噪声有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种。

噪声源主要为剥离及采煤作业过程中的大型机器设备如钻机、运输汽车、挖掘机等产生的工业噪声与道路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

设备噪声在85dB(A)~100dB(A)之间。

3.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通常又称为放射性辐射,由于这类辐射发生的能量较高,可以引起周围物质的原子电离,故称之为电离辐射。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

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

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

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电磁辐射是由于交变的电场和磁场而产生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产生的辐射。

由于这类辐射的能量较低,无法引起周围物质电离。

严格来讲所有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但真正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的是一些大功率的通讯设备,如雷达、电视和广播发射装置,工业用微波加热器,射频感应和介质加热设备,高压输变电装置。

由于辐射的本质不同,因此它作用于人体的机理也不同于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有近区场和远区场之分,它是按一个波长的距离来划分的。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远大于远区场,因此是监测和防护的重点。

电磁辐射可能会引起乏力、牙龈出血、脱发、性欲降低、皮肤红斑、白细胞数降低等症状以及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增加癌症的发病率,甚至导致死亡。

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小于电离辐射,但其对健康的影响近年来也日益受到重视,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争论,但是对它们的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4.车辆尾气矿田挖掘产生的煤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车辆会排放一定量的车辆尾气。

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尾气产生的NOx会对运输人员或者处在运输线路上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及危害。

5.其他危害因素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为主控室的视屏作业、工作面照度不足、高温、井下潮湿低温、井下天然电离辐射等。

(1)有毒有害物质爆破是矿山生产的主要作业之一。

当炸药爆炸时除产生水蒸气和氮外,还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统称为炮烟。

一氧化碳可造成急、慢性中毒;二氧化碳能造成缺氧窒息;氮氧化物能造成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这些危害因素会直接危害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因此爆破后人员不能立即进入工作面。

(2)高温、高压露天作业场地,夏季经常会有高气温、强光辐射的不良气候条件。

露天采场高温的主要来源有:太阳辐射热和设备的散热。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高温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可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当劳动者的热调节发生障碍时,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起别的病变,如中暑。

劳动者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血液浓缩、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这样就增加了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

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高温作业工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高温还可以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故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应注意防止高温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露天高温作业的工人应穿戴防紫外线辐射和防热的白色工作服(头罩、面罩、衣裤和鞋袜)以及特殊防护眼镜等,挖掘机司机室、自卸车驾驶室、工人休息宿舍应配备空调等降温设施。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其功能是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加热给水或有机载体,以获得规定参数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热油等。

锅炉压力容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三类。

由于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或承压元件的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中的工作介质失效,从而导致灼烫、锅炉爆炸事故的发生。

空气压缩机及其压力管道,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在内部介质压力下泄漏、破裂,发生物理爆炸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

二、防护标准1.综合防尘在露天矿山生产中,以采场和运输系统、地面生产系统产生的矿尘量为最多,设计采取把污染源(如采掘场、排土场)布置在行政福利区及工业广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采区微差松动爆破技术、尽量减少炸药单耗和一次爆破量抑制粉尘;对于大型设备的采掘、运输、排土作业及道路运输时产生的粉尘,采用洒水车洒水等措施进行抑尘;排土阶段的扬尘治理,一是适当洒水,二是当排土场达到服务年限后,及时绿化;地面生产系统采取防尘措施,储煤场四周设置洒水喷头抑尘;煤的运输加罩封闭或在密闭的走廊内,阻挡煤尘的扩散;这些措施能有效防治粉尘危害。

地面生产系统产生煤尘的地方主要有:(1)带式输送机受料点:如带式输送机给煤点处。

(2)机头卸煤点:如带式输送机机头卸料处。

(3)带式输送机走廊:如带式输送机走廊。

(4)装车点处。

地面生产系统针对上述尘源进行防尘处理,主要设置喷雾洒水装置,以减少煤尘。

(1)带式输送机受料点处:对给料设备,采用密闭钢板溜槽进行连接;在带式输送机受料点处,采用导料槽前后加挡帘措施。

(2)机头卸料点处:在机头溜槽上加挡帘,溜槽连接要严密;并设洒水点进行降尘。

(3)带式输送机走廊:沿带式输送机运输的方向,设洒水点进行降尘并设有沿线拉绳开关。

(4)装车点处:在装车点处设洒水点进行降尘。

上述防尘措施,在设计及施工中均可实现,不再新增除尘设备。

2.噪声防护选用低噪声设备,根据声源特征分别采取消声、吸声、隔声及减振等措施,对难以采取控制措施的偶发性噪声源,拟从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着手,使其尽量远离生活区等噪声敏感点。

采取这些措施后矿界及生产企业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控制噪声的技术措施主要有:(1)选用低噪声设备能从根本上降低噪声。

(2)采用隔离、远距离控制等措施,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

(3)水泵间等内采用隔声控制室,在操作室内贴敷微孔装饰吸声板,以吸收和减弱反射声响,这样可降低噪声值25~30 dB(A)。

(4)振动筛、破碎机等较大设备采用隔声屏和墙面吸声结构控制噪声,预计可降噪10~15 dB(A),对电动机、减速器、皮带机头等较小设备采用隔声罩,降噪量可达20~25 dB(A),对噪声较大的溜槽采用表面敷设阻尼结构的方法,可降噪7~10 dB(A)。

(5)对操作人员常时间接触的高噪厂房采用吸声处理的方法,预计可降噪5~10 dB(A),对采取以上方法仍较难达标的地点,设置隔声值班室,可隔声20~25dB(A)。

(6) 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尽可能远离其他非噪声作业车间、行政区与生活区。

生活区与工业场地分开布置,可避免各种设备噪声及汽车的交通噪声的干扰。

运输道路限鸣限速。

(7)采掘过程要合理安排起爆时间,夜间严禁起爆。

(8)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如钻机、挖掘机等,采取基础防震,安装隔震器和隔震垫。

控制噪声管理措施主要有:(1)加强听力保护教育,使每个员工知道身处的作业场所噪声情况及危害,培训并督促其正确佩戴护听器。

(2)为劳动者提供声衰性能良好的护听器,对暴露大于或等于85dB作业场所的职工提供适合本人使用的护听器,确保其实际接受的等效声级在85dB以下。

(3)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劳动者在噪声声级超标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时间。

3.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目前,矿田范围内尚未发现放射性元素,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要加强放射性元素的检测工作,如果发现放射性元素,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露天开采时如果发现放射性物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妥善处理,同时在作业时必须加强防护。

并遵循下列标准要求:地面设备应满足GB/T17626.2-199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系统应满足GB/T17626.3-199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系统应满足GB/T17626.4-199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系统应满足GB/T17626.5-199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浪涌抗扰度要求。

露天矿预防辐射的原则是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和个人防护。

(1)间隔防护外照射的总剂量与总照射时间成正比,因此必须尽量减少受照射时间。

可采取减少不必要停留时间、轮换作业等措施,减少个体受照射时间。

(2)距离防护点状放射源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放射源附近应安置醒目标志,避免非作业人员靠近放射源。

(3)屏蔽防护在放射源与人员之间设置防护屏,吸收或减弱射线的能量。

(4)个人防护要合理使用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鞋帽、服装等;遵守个人防护规则,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中,禁止一切可能使放射性元素侵人人体的行为,如禁止饮水、吸烟、进食、化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