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马哲分析题原理-背诵版
马哲大题背诵要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p3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广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4-6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有哪些?p14-171)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p281)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p301)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怎么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它有新的结构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的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马哲必背20原理内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和方法都是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为中心展开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
(2)实践意义:○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3既然物质的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4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意义○1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事物规律的客观性结合起来。
3.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而且它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马原分析题必背原理大全
原理 6:现实性与可能性 ①原理: 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 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 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原理 1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②方法论: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 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原理 1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 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 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 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原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原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交织、互相渗透——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01610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与答案解析解释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3709)本试卷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选项】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解析】(1)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2)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物质与意识。
(3)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选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解析】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体现了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2016完整版
绪论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
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
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马哲必考十个原理
材料分析题一、找出材料中阐明的原理二、原理与材料内容相结合三、指明原理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哲学类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原理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性: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原理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作用:在量变过程中竞长增高,此消彼长;在质变过程中由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到另一种。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及意义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
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辩证关系二者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理论依据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原理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马原理背诵版
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方法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分析矛盾普遍性意义在于: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分析事物的矛盾就要深入到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分析矛盾特殊性意义就在于它既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又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方法论】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方面,它是有重点的两点论。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
另一方面,它是有两点的重点论。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更不能主次颠倒。
辩证法的总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矛盾同一性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背诵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
马哲原理必背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要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C、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辩证法联系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原分析题必背原理(1)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因此,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看问题。
3、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又叫“斗争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又叫“同一性”。
对立和统一二者不可分割。
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4、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反对一点论。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
因此,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016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D.唯理论和经验论
上一题下一题
(11/25)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上一题下一题
(12/25)单项选择题
第12题
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未作答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12/25)单项选择题
第12题
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
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D.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上一题下一题
(19/25)单项选择题
第19题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所构成的资本是
A.股份资本
B.企融资本
C.两业资本
D.虚拟资本
上一题下一题
(20/25)单项选择题
第20题
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答案解析:
上一题下一题
(18/25)单项选择题
第18题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D.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未作答
马哲需要背诵的原理汇总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7.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9.否定之否定规律;
10.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11.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12.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13.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
14.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
1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
1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8.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
19.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辩证关系原理
2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2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
2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5.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16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6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
【选项】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解析】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选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 )。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解析】4.【题干】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选项】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5.【题干】“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
【选项】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答案】A【解析】6.【题干】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 )。
【选项】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7.【题干】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
【选项】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答案】D【解析】8.【题干】“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 )。
【选项】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答案】A【解析】9.【题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原分析题原理(18个)
马原分析题原理(18个)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方法论意义】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十二大原理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首先,二者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次,二者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也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马原分析题必背十二大原理
唯物辨证法必背六大原理:
一、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①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②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在矛盾体系当中,各个矛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中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就是要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
(2)联系的特点:①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②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题”重点原理概括
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新增考点)
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和物质的表现,即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运动服从于客观规律;人的活动集中体现了物质世界多样化的运动规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应体现人的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
)2.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两种不同形态。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方式。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否则,人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与功能。
整体的功能可以大于或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与部分是综合与分析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
4. 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科学研究中,应重视“机遇”的作用。
5.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
6.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个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来的;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是客观辩证法,也是人的认识方法。
人的认识顺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7. 矛盾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一,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
第二,就同一矛盾双方而言,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属于被支配和服从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主要方面。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在实际工作中,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8. 辩证否定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意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在文化建设中,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文化,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
)
9.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意义
辩证的否定,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每一次否定都意味着一次扬弃,鲜明的表现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否定之否定阶段必然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点,仿佛回到出发点,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事物发展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10.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具体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需要正确认识的指导。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的进程;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11.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运用感官对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有机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尽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途径。
12.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即认知。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具有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想象、灵感等非理智、非认知的精神因素。
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都起着动力、诱导和激发等控制
和调节的作用。
13.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本质上体现了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实践与认识之所以多次反复,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实践与认识之所以无限发展,是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因而人们的认识运动永远不会终结。
14.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与谬误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中,正确的认识往往导致成功的实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也可能导致失败;人们应该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变失败为成功。
1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绝对性也称为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
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成分;绝对真理是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的,,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16.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真理原则是指人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追求
和服从真理。
价值原则是指人们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
和实现价值。
真理体现人的活动中的条件制约性;价值体现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和能动性。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