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1)正确。

非常全的马哲课后答案

非常全的马哲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版陈先达版课后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哲学的本质和作用?答: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让人们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⑴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体,即作为主体的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关系,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关系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⑵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因为哲学体系的性质以及如何解答、论述具体问题,决定于如何解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答:⑴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科学地解释世界,又强调能动地改造世界。

⑵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⑶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答: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列主义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p45)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3)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3)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什么是辩证法?其基本规律有哪些?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是研究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规律:1.矛盾规律:指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

2.质量辩证法:指事物质量变化的规律,即事物在数量积累一定程度后,质变发生。

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事物发展往往是通过否定旧事物而推动新事物的产生,新事物既保留了旧事物的有益成分,又有新的发展变化。

4.联系规律:事物通过内在联系而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5.运动规律:事物通过内在的运动变化而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6.诸法之变规律:指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变化,而是在一个多样多变的条件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复杂多变的结果。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是什么?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是唯物论。

唯物论是一种关于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它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物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客观唯物论:认为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2.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3.精神唯物论:认为精神活动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4.实践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通过实践改造世界进一步认识世界。

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是唯物论,唯物论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辩证法则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

第二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什么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建立起来的,以人的直接或间接交往为基础的统一体。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劳动: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基于人类的劳动活动,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

各章答题要点绪论1.答: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三句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经济、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自然科学前提、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主观努力。

在当代的适用性:课本第12-13页,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2.答:课本第14-17页中的四大点,黑体字及黑体字下的二行字。

3.答:第一,基本原理要坚持;第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第三,正确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第一章1.答:(1)物质的概念(P30);(2)四点理论意义(P31)。

2.答:课本第38-39页,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体现,三点。

3.答:(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任何时期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结合实际展开分析。

4.答:(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5分)(3)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分析我国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社会所凸现的矛盾。

(5分)(4)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5分)5.答:(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P45第二段),方法论意义(P45最后一段)。

6.答:课本第48-49页。

(1)P48,两个总特征,两大规律的方法论意义;(2)P49第二段,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3)P49最后一段,五对范畴也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圣才出品】

第9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一、概念题1.社会基本矛盾答: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答:(1)生产力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指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能力。

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自然不断地被“人化”的过程;外部自然力不断被同化为人的体力、自然规律不断被同化为人的智力,从而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增强的过程。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社会生产力,构成生产力的本质。

(2)生产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各自特征决定了二者之间必然产生相互作用、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主要表现为: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它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答:(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①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②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第5章 【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第5章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概念题1.哲学答: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他以各种各样的哲学体系的方式存在,涉及到自然、社会、思维领域,包含了多方面的问题。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哲学家又往往因为研究问题的不同而强调哲学的不同方面。

因此,要弄清什么是哲学,必须把某一个时期或某一种哲学体系研究的哲学问题和哲学的本质区分开来。

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在此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答: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指人们对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3.人生观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的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理解,并具体地表现为对生与死、福与祸、荣与辱等问题的看法。

4.哲学基本问题答:(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研究包含许多领域(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许多方面(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问题,但其中有一个贯穿各个领域和方面,决定整个哲学体系性质,并对解决具体哲学问题具有支配作用的问题,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任何一种哲学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时,这两个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

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正确解答,有赖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科学解答。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答,离不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科学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2)世界观(3)唯物主义(4)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6)方法论(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①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④唯物辩证法(5)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朴素辩证法②唯心主义辩证法③唯物辩证法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①历史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先验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之科学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具体科学的综合④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⑤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8)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

①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④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⑤真理多元化的表现(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①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②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④理论联系实际⑤急用先学,立竿见影(10)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①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②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11)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圣才出品】

第4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概念题1.普遍联系答:联系是普遍的。

普遍联系包括两重含义:(1)是指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系统答: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并且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体。

系统论就是具体揭示对象的系统联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它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思想的正确性。

系统的基本特征:(1)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关性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也处于相关性之中。

这种相关性集中体现为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整体性。

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由此认为,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3)有序性。

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

3.发展答: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发展则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

4.内容与形式答: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及其关系的一对范畴。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1)内容决定形式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事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其形式迟早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2)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对事物的内容又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有两种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凡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凡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5.本质与现象答: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及其关系的一对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D) A. 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 以上都是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 矛盾斗争 B. 社会革命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土地革命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是从哪个方面阐述的(A) A.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B. 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C. 归纳和演绎推理 D. 逻辑分析和思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唯心主义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和规定。

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科学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斗争所引起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转变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的本质和结构)【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的本质和结构)【圣才出品】

第8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一、概念题1.社会存在答:社会存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如何理解和解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关键。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其根本内容就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的三种表现形式:(1)物质形态的存在,即各种社会财产;(2)运动形态的存在,即各种社会组织活动;(3)思维形态的存在,即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

2.社会意识答: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唯物史观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既包括意识形态,也包括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本质上是以观念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一切社会意识,不管是经济思想、政治观念,还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都是对经济利益、经济关系、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3.社会有机体答:(1)社会有机体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有机体是指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①社会有机体不同于生物有机体,它不是形成于物种规定的本能活动,而是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

与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使用工具的活动。

②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形成于人的交往活动。

(3)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机制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是社会活动的基本方面,三者在历史上同时存在并相互制约,始终发生作用。

正是在这三种生产的过程中,社会成为“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

4.生产力答:(1)生产力的含义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指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

(2)生产力的本质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能力。

①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自然不断地被“人化”的过程;②外部自然力不断被同化为人的体力、自然规律不断被同化为人的智力,从而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增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习题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C. 阶级斗争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D.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C)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理论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B)A. 公有制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 阶级斗争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A)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B.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C. 公有制经济体制D. 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5.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D)A. 实现社会公正B. 无产阶级的解放C. 社会主义的建设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哲课后题答案第2章

马哲课后题答案第2章

1 、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6 )答:1 、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 、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

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3 、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 、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答:1 、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

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 、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 、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p3)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9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B二、判断题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多样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以矛盾为基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发展过程。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可变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是具有可变性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着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维是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级和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和价值目标。

而无产阶级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幸福。

•社会个人关系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幸福,个人的价值实现需要通过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来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平等和公正,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马克思主义倡导消除阶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有制和社会福利。

马哲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马哲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02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202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202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202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1: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人的命,天注定B.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C.心外无物D.存在即被感知E.世界不过是绝对观念的影子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包括A.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B.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C.自然科学的新成就D.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E.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3.以下说明意识的本质的有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E.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A.占主导地位的矛盾B.起决定作用的矛盾C.占主导地位的矛盾方面D.对抗性的矛盾E.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5.理性认识的.特点有A.抽象性B.直接性C.形象性D.间接性E.具体性6.以下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A.逻辑理论B.自然科学理论C.法律思想D.政治思想E.宗教7.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在A.同一社会形态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各有特点B.不同国家在某一社会形态中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C.不同国家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D.一个国家可能超越某个社会形态E.一个国家可以既有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有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8.社会主义改革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C.要依靠群众支持D.要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下进行E.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的9.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C.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D.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E.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0.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按劳分配C.消灭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D.自由得到充分展现,不受规律制约E.国家完全消亡,代之以社会管理机关参考答案:1.BCD 32.ABCD 33.BDE 34.CE 35.AD 36.CDE 37.ABCDE 38.ABCDE 39.ADE 40.ACE202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2: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DE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BC )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和各种社会冲突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须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相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干脆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亲密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定随着时代的变更、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同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9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1)正确。

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即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2)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反映论,即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人的认识是认识自己的感觉或是对“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

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觉的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客观实在性是它的唯一特性。

而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事物的个性。

此观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特性的关系。

3、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4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但同时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又不是机械的、的简单的摹写,而是在主动选择基础上的创造性过程,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5、答案要点:错误。

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无条件性,但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条件,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一定的条件之中,又能突破原有条件的限制,并能创造新的条件。

6、答案要点:错误(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2)真相是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了事物本质。

所以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7、答案要点:错误(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承认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但是形而上学也不完全否认联系和发展,比如庸俗进化论,它也承认事物的发展,不过,它只承认事物量变而否认质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不能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后区别开来。

(2)不仅承认联系和发展,同时还必须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的观点,才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8、答案要点:错误。

(1)发展是是质变,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

(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所以说发展都是质变。

(2)但并非任何质变都是发展,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有三种不同趋势:一种是倒退、向下的;另一种是上升的、前进的,也可以是平行的。

只有上升的、前进的持变才是发展。

因此,说质变即发展是错误的。

9、答案要点:错误。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原理的内容。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既包括矛盾的客观存在又包括矛盾的解决、转化,没有矛盾的解决和转化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因此事物的发展并不在于矛盾的多少。

如果认为矛盾越多越好,就会人为地制造矛盾,这是否认矛盾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10、答案要点:错误(1)从形式上看,量变同质变相比较,是缓慢的、渐进的、不显著的;质变则表现为迅速的、突然的、显著的。

这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之一。

但是,它不是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

(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量变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原有度的突破,是量变的渐进性的中断,是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因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是否引起事物的质的变化,才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11、答案要点:正确。

(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不仅表现必然性,而且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

(2)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如果否认偶然性的作用,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在世界历史研究上就会导致宿命论,就会把它理解为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所决定的。

四、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1)物质是在一定时空中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材料中的那个人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背离了物质运动规律,静止地看问题,思想、办法不能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

2、答案要点:(1)材料说明了意识的本质理论。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

任何意识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产生的根源。

(2)结合材料说明:材料中那些新词的出现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离开了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意识无从产生。

3、答案要点:(1)材料说明了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2)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错误的意识能误导人们的行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3)材料中楚军的溃败主要是心理、意志的瓦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按照常理,把木梳卖给和尚,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靠的是观念的转变,思维的创新。

4、答案要点:(1)材料说明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人们只能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上述材料中的人不但没能帮助老树,反而促其更早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爱违背了客观规律。

因此,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严格的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答案要点:(1)中国跳水队感谢萨乌丁是因为他在给中国跳水队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中国跳水技术的发展,进步。

(2)说明了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内容包括: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通过矛盾双方的竞高争长,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造成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为对立面的转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

在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彻底的矛盾斗争,才有旧矛盾统一体的分裂和新矛盾统一体的产生。

(3)结合材料分析:竞争对手的存在,给自己造成一定压力,迫使自己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为迎接更严峻的考验和竞争练好内功。

6、答案要点:(1)这句话反映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2)结合材料:优势和劣势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只要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积极乐观地面对不幸和劣势,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就可能在挫折中积蓄力量,将劣势转化成优势“活出生命的色彩”。

7、答案要点:(1)材料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

(2)客观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3)结合材料分析。

8、答案要点:(1)关羽和齐备都没有分清主次,结果因小失大,不仅命丧黄泉,而且导致吴蜀联盟的破裂。

而诸葛亮的方略符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了重点论。

(2)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即抓重点,否则就找不到重点,把握不了中心,也就无从确定解决矛盾的办法。

(2)结合材料分析9、答案要点:(1)材料使用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2)该方法的哲学基础是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原理。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而本质正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

(3)结合材料10、答案要点:(1)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它符合质量互变规律。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结合材料11、答案要点:(1)材料揭示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2)基本理论内容:一方面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另一方面,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它总是受必然性的支配。

(3)结合材料分析:“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思索,没有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积累,偶然的现象就不可能转化为机遇。

所以命运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12、答案要点:(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