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气象信息网络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guānyú)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的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rèn wu),按照全面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基层台站全面实施“三大(sān dà)战略”,为实现(shíxiàn)“一流(yī liú)台站”建设目标打好基础,推进中国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基层台站建设工作实际,对今后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基层气象台站直接获取气象信息,是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石,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坚实基础。

其工作不仅直接影响我国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质量和水平,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事关国家安全和国际声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基层台站的工作领域逐步拓宽,观测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效益发挥显著,社会管理职能日趋扩大。

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气象科技发展需求,当前基层台站建设工作亟待加强:一是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的力度还需继续加大;二是基层气象工作领域还需加快拓展;三是气象观测的集约化和自动化水平还需稳步提高;四是预报、预警服务技术和内容还需继续创新和完善;五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及结构还需提高和优化;六是台站基础设施条件急需加大投入和改善;七是基层台站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因此,加强基层台站建设,提高基层台站科技水平和总体竞争实力刻不容缓,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台站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层台站建设工作是建设“一流台站”的重要基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2)

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2)

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2)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2) 气象中心站:漳州气象局(局域网)通过2M传输中继电路连到移动公司的GGSN上,安装在数据采集终端上的GPRS模块,通过移动GPRS网络与气象局信息中心系统相连,GPRS网络作为承载通道,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采集。

当气象信息采集点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即可满足需求。

为了加强在灾害时期气象数据快速发布,气象中心站在这一时期利用我司提供的信息机与平台结合向相关人员及时传送气象数据。

2.2.2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功能介绍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采取是“市气象局的信息机终端设备+移动的梦网网关(行业网关)”的模式。

“企业信息机”提供了基于Web的操作方式,简单友好、维护方便;“企业信息机”通过提供通用的业务配置平台、API等多种接口方式,便捷、灵活地与企事业单位现有的办公、应用系统紧密的结合,生成业务方案;“企业信息机”提供了网络级、应用级、系统级的安全结构,保障了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集成和运行;“企业信息机”提供了基于电信级的消息处理能力、存储转发机制和自动重连等稳定可靠的性能;另外,“企业信息机”还不断扩展移动业务种类,通过短信SMS、彩信MMS、USSD等多种移动业务媒介进行信息收、发的双向传递和交互式传递,满足市气象局信息化、个性化、移动化的业务需求。

漳州市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通过手机SMS技术以及网络平台的结合建设一个各级气象部门发布信息的多功能系统。

该系统是按照目前漳州市气象工作体系建设的,具有层次清晰、操作简单及信息发布及时等特点,并结合漳州移动公司农村信息化的基础上,完善该体系的落地,进一步将该体系延伸至普通大众,尤其是农村,将为漳州市各级气象单位提供重要渠道,为气象单位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

该系统主要针对漳州市、县的气象局、站台等内部人员、领导及各级政府重要领导进行气象预测信息发布。

稳定、高效、灵活管理的定向气象预测信息发布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实现信息通信录多级分组管理、定时定向发布气象预测信息、气象局及各级领导内部重大气象预测决策信息定向发布、预警气象预测内部通报。

市级气象局通讯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

市级气象局通讯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
障 能力 , 庄市 气象 局设 计和 规划 了较 先进 的立体 式 、 方 枣 全
位 综合 气象通 讯 网络 系统 。 设计 完成 与 规划 构建 , 面提 其 全
高 了枣庄市 气象局通 讯 网络 保障 能力 。
1 设 计 原 则
结 合 枣庄 市 气 象 系统 的 业务 特 点 和发 展 要 求 , 在进 行 气 象通 讯 网络设 计 时应遵 循 以下 原 则 : 是 实用性 原 则 。 一 以
可靠 冗余性 、 视频 会议 系统 、 网络 安全 性等 方面 。
31 骨 干 网 络 .
枣庄 市气象局通讯 网络由 1 个市气 象局中心节点和 5个
2 M 的 S H 作 为 备 用链 路 。 是 通 过 网络 可 靠 冗 余 性 设 D 二
计, 实现 核 心交换 机 和市 局 到县局 骨干 网络 的冗 余热 备 。 当
任 何 一个 核心 交换 出现 故 障后 , 一个核 心将 自动备份 ; 另 市 局 到县 局 主链 路 或 设 备故 障 , 有 流 量 自动 切换 到 2M 的 所
是 建设 并升级 市局 到 县局 6M 主 用链 路 , 留现已经成 为研 究的课 题 。 目前 。 从枣 庄气 象通 讯 网络 的实 际情 况看 , 市局 到 县局
还 没有建 设网络 设备 的热备和冗 余链路 . 出现 故障 后只 能通 过 手动拨 号作为 备份 , 同时 2M 的带宽 也很难 适应 以后发 展
主 用链 路 。 此实现 网络 平 台 的高可 靠性 。 以 三是 利用设 备 自 身安 全 设 置 、 层分 区访 问控 制 . 防火 墙 、 分 与 桌面 安 全管 理 系统配 合 实现 网 络平 台的 高 安全 性 。 是利 用 路 由 协议 和 四 V P技 术实现 业 务 流量 分 流 , 用 2M D RR 使 S H备 用 链路 承 载 视 频 会 议 , 链路 承 载 业 务数 据 、 公 和 上 网等流 量 ; 主 办 利 用 Q S技 术实 现针 对 不 同应 用提 供 不 同的服 务 质量 . 网 O 使 络 对气 象 业务数 据 、 公 、 办 视频 会 议 、 音 、 语 全景 监控 等业 务

省级气象信息大楼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省级气象信息大楼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中图 分类 号 : TP 3 1 1 . 5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一 o o 9 X( 2 O 1 4 ) O l 一 0 0 4 3 — 0 4
S t r u c t u r e de s i g n o n ne t wo r k s y s t e m o f p r o v i nc i a l me t e 0 r O l 0 g i c a l i nf o r ma t i o n b u i l d i ng
Xi on g Xi on g
( J i a n gx i Me t e o r o l o gi c a l I n d o r ma t i o n C e n t e r, Na n c h a n g 3 3 0 0 4 6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e b us i ne s s ap p l i c a t i o n r e qu i r e me n t s o f p r ov i n c i a l me t e o r o 1 o g i c a l bu r e a u f o r i nf or ma t i on n e t wo r k s ys t e m, c ombi n e d wi t h t he c o r e p r o bl e ms e nc ou nt e r e d i n t he d e s i g n o f s y s t e m
r e d uc t i on, t h e d e s i g n pr i n c i p l e a n d k e y i mp l e me nt a t i o n s t r a t e gy o f t h e s ys t e m s t r uc t ur e a r e e l a b o r a t e d .

基层气象部门局站分离网络备份设计与实现

基层气象部门局站分离网络备份设计与实现

基层气象部门局站分离网络备份设计与实现作者:佘运江佘晨旭徐星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22期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气象观测站与气象局台站分离,当局站之间的同城传输专线故障后,局站分离的观测站传输网络已不能满足业务传输的稳定性和备份冗余性。

根据台站业务的需求,设计了通过博达1705B路由器接入外网自动拨VPN作为网络备份、增加同城专线备份、将县局的双备份移一条专线到观测站等方式作为备份线路,以达到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稳定性和报文传输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同城专线;BDCOM 1705B;VPN;传输稳定性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北省60%以上的气象观测站由于探测环境的破坏被迫迁移到城市郊区或山上。

由于气象观测站和各局局站分离,各观测站数据传输通过观测站到县局的同城宽带传输数据。

当初在网络设计时,数据传输中心位于各局内,当各局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或同城宽带故障时,气象观测站采集数据无法及时上传到省局数据中心,致使报文传输延迟或缺测,数据传输极为不稳定,影响业务运行。

本文根据台站业务的需求,尽量用成本最省、操作最方便的方式,使用博达1705B路由器接入外网自动拨VPN作为网络备份、增加同城专线备份、将县局到市局的双备份线路移一条专线到观测站等方式作为备份线路等增加备份线路的方式,以达到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稳定的目的。

1 现有的局站分离网络结构现有局站分离的站点通过同城专线连接到县局。

将观测站作为县局的延伸内网,观测站的IP地址与县局内网IP在同一网段。

另外增加一个外网ADSL线路接入到有双网卡的业务主机上作为备份线路。

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当同城专线或县局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值班员需要手动连接业务主机上的互联网,拨通到省局的VPN进行数据传输。

中断时,除了业务主机可以接入气象专网,其他的设备如闪电定位仪、GPS/MET、风廓线等采集到的数据就无法传输到省局,影响了这些业务数据的传输。

另外若是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当同城专线、县局路由器或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时,值班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易造成观测业务传输延迟或缺报,影响业务数据传输[1]。

省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实现

省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实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i u nMe oo gclnom t nCne, hn d 10 2 hn ;2 Sho e okE gne n C eg uU i m@o nom t n 1Sc a t rl i fr ai etr C eg u 0 7 ,C ia ・colfN t r n ier g, hn d nv i fl r ai h e o aI o 6 o w i e f o
不 同的方式 , 资源占用 与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 四川省是全 国气象 网站规模 最大的省 , 也是 自然环境与条 件最复杂 的省份之一 , 不论 是从气 象业务服务 的需求 , 还是 网 络规模 以及直接面对的基础条件来说 , 四川省 的气象信息网络
个新的发展 阶段 J 。省级气 象信 息 网络系 统 , 在此 主要是
第2 9卷第 4期
21 0 2年 4 月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Ap lc t n Ree rh o mp tr piai sac fCo ues o
Vo _ 9 No 4 l2 . Ap .2 2 r 01
省级 气 象信 息 网络 系统 的整体 设 计 与 实现
1 省 级气 象信 息 网络 系统 的规划 设计
1 1 设 计 思 路 .
他综合气象信息 , 主要从省级通过各种方式 向下直接辐射到地 市和 台站 ( 局) 从效 率而言 , 息共享 的扁平化 具有 优势 。 县 , 信
近几年逐步建成 的覆盖全 国范 围的新一代天气雷 达监测 网 、 各 级 区域加密 自动化监测 网、 远程 电视会议及天气会商系统等重 点现代化建设项 目, 上述各种新增业务带来 的大量信息传输 的
市与县之 间的传输 、 服务和应 用 的需 求 , 而且还 存在 大量 的省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方向。

物联网的应用为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手段。

本文针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一、系统框架设计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决策支持模块组成。

传感器部分负责采集农田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决策支持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的分析结果,进行农业生产决策的指导。

二、传感器选择与布局在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与布局是十分重要的。

传感器的选择应考虑到农田中的具体需求,包括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等参数的监测。

针对气温和湿度的监测,可以选择温湿度传感器;针对土壤水分的监测,可以选择土壤水分传感器;针对光照强度的监测,可以选择光照传感器。

此外,还可以考虑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传感器的分布式采集和数据传输。

三、数据传输与处理在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中,数据传输与处理是关键步骤。

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可以采用云计算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

同时,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四、决策支持与智能化管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和智能化管理。

根据数据处理模块的分析结果,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的气象信息和预测,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计划。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农田环境参数,精确调控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五、系统优势与应用前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基层气象台站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宣城市气象局为例

基层气象台站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宣城市气象局为例

基层气象台站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宣城市气象局为例奚和平,程筱农,华华(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安徽宣城242000)摘要:气象网络安全系统建立在公网的基础上,是气象信息传输以及数据共享的重要保障,气象系统内部局域网承担着气象业务信息交换的工作,网络结构复杂、网段众多,存在安全隐患,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就保证了气象服务和业务系统的保密、完整和可用。

利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与设备,结合基层气象台站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以宣城市气象局为例,提出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安全、畅通、高速局域网络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759(2023)03-0160-030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网络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也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在气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是开展气象业务、服务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重要。

目前,宣城市气象局建设有气象业务专网、公共气象服务网和政务专网,分别对应气象基本业务、公共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由于网络的特点,气象网络也面临如网络故障、木马、病毒、数据安全等威胁。

如2020年的“勒索”病毒,就给宣城市气象局网络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影响,保证气象业务服务网络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网络安全建设不可或缺,气象网络安全问题无法只依靠单一的安全技术或防御策略来解决,必须综合利用各类网络安全产品、技术和服务,加强安全管理,构建一套主动、高效、全面的信息安全体系,才能降低气象部门网络安全风险,更好地服务气象业务。

1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Cyber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技术是伴随着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起关注,90年代在国外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城市气象观测网的布局与优化

城市气象观测网的布局与优化

城市气象观测网的布局与优化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气象观测网的布局与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日常的天气预报,更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能源供应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城市气象观测网的构成要素。

它通常包括各类气象观测站点,这些站点配备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温度计、气压计、风速仪、雨量计等,用于测量气温、气压、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

此外,还有一些先进的设备,如多普勒雷达、卫星接收装置等,能够提供更精确和详细的气象信息。

城市气象观测网的布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对于地形复杂的城市,如山城,需要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设置观测点,以获取更全面的气象数据。

对于沿海城市,除了在市区内部设立观测点,还应在海岸线附近和海上设置站点,监测海洋气象对城市的影响。

而对于气候差异较大的城市,比如南方的炎热潮湿城市和北方的寒冷干燥城市,观测点的布局也应有所侧重,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在城市的中心区域,由于高楼大厦密集,人流、车流集中,热岛效应明显,因此需要加密观测点,以便更准确地捕捉到这种特殊气候现象的变化。

而在城市的郊区和农村地区,观测点的密度可以相对较低,但要确保能够覆盖到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和生态保护区,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支持。

另外,城市气象观测网的布局还应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

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和文化教育区等不同区域的气象需求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工业区可能会有较多的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的气象监测。

商业区和居民区则更关注温度、降水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出行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

文化教育区可能需要更精确的气象预报,以保障学校、图书馆等场所的正常运行。

然而,现有的城市气象观测网在布局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城市的观测点分布不均匀,导致部分区域的气象数据缺失或不准确。

有些观测站点的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

浅谈网络气象科技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浅谈网络气象科技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户服务 的。
2 2 数 据 内容格 式 .
原 始气 象 数 据 及 数据 类 产 品 以 s E VE QL S R R 形 式储 存 ;图像 类产 品 ( 如卫 星云 图 、雷达 回波 图 、 雨 量 图等 ) 在有 线 网络 的模 式下 以J G 格式储 存 , P 在
2 规 划 建设 一个 合 理 、可 扩 展 的 专 业
塑型!
皇 重: 堂兰: 全
: 萱
浅谈网络气象科技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li o
何 开发设 计 一个 界 面美 观 、方便 实用 的网站 来 吸引 客 户就成 了 当务 之急 。网络气 象 服务 对 于基 层气 象 部 门来说 是 一种新 的服务 模式 和创 收模 式 ,它顺 应 时代 潮流 ,掌 握这 种新 的服务 手段 对拓 宽 服务 空 间 和提 升气 象科 技效 益具 有 重大 意义 。
对 来 自各个 气 象部 门的 原始 数 据 进行 采集 、 分 类 、 理 和存 储 , 向产 品加 工 系统 提供 信 息 , 而 整 并 从
社会领 域 的方方 面面 。而专 业气 象服 务有 时需要 对
几十年 的各 种气 象数据 进行 复杂 的计 算 ,这就使 得
实现 一 个 多层 次 管 理 为 多 级 别 专 业 用 户 服 务 的 功
化 的气 象产 品服务 于客 户 。
收集专 业客 户各种 反馈 信息 ,提 高服务 质量 和树 立
气 象服 务形象 对气 象科 技 的发展 也是 非常 必要 的 。
l 基 于 网络 的气 象 科 技 服 务 的 基 本 系
统 架 构
基 于有 线互联 网的服务 是专 业客户 使用 电脑 通
度 ,通 过开通 网上 在线业 务 ,接受 客户 网上 定制 气

大连市气象局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连市气象局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连 市气 象局 网络 安全 系统 的设计与 实现
徐 晓波 王 会 品 张 建 国
( 大连市气象 局 , 大连 1 60 ) 1 0 1
摘 要: 根据安全网络 的要 求, 利用先进的 网络安全技 术与设备 , 针对 大连 市气象局局域 网在 网络结构、 网络安全方面存 在
的问题及 隐患, 出网络 系统 改造 方案及加 强网络安全 的措施 : 提 网络 改造方案 中采用子 网划分技 术重新规 划网络结构 , 实现 子 网划分; 针对可能存在 的 内、 外部 网络攻击 , 部署 了多层 次防线 , 对边界 防毒和应 用服务 器防毒及客 户端防毒 均作 了相应 的部
份 判别是 系统 安全 最重要 的功能之 一 。
2 2 存 取权 限控 制 .
防止非 法用户 进人 系统 及 防止合 法 用 户对 系 统
资源的非法使用是存取控制 的基本任务。在开放系 统中, 网上资源的使用应制订有关规定 , 即确认哪些
用户可 以访 问哪些 资源 和定 义 可 以访 问 的用户 各 自
身份识别是验证通信双方身份的有效手段 。用
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引人密钥管理机制 , 对增加 网络
收稿 日期:0 7 8 0 修订 日期 :0 7 1 8 20 —0 —3 ; 2 0 —1 —1 。 作者简介: 徐晓波 , ,98年生 , 女 16 工程师 , 主要从 事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的工 作。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6期 3 20 0 7年 1 2月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JU O RNA T OR L GY AN E L OF ME E O O D NVI ONM_NT R E
Vo . 3 No 6 12 .

基层气象部门局站分离网络备份设计与实现

基层气象部门局站分离网络备份设计与实现

基层气象部门局站分离网络备份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气象观测站与气象局台站分离,当局站之间的同城传输专线故障后,局站分离的观测站传输网络已不能满足业务传输的稳定性和备份冗余性。

根据台站业务的需求,设计了通过博达1705B路由器接入外网自动拨VPN作为网络备份、增加同城专线备份、将县局的双备份移一条专线到观测站等方式作为备份线路,以达到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稳定性和报文传输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同城专线;BDCOM 1705B;VPN;传输稳定性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北省60%以上的气象观测站由于探测环境的破坏被迫迁移到城市郊区或山上。

由于气象观测站和各局局站分离,各观测站数据传输通过观测站到县局的同城宽带传输数据。

当初在网络设计时,数据传输中心位于各局内,当各局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或同城宽带故障时,气象观测站采集数据无法及时上传到省局数据中心,致使报文传输延迟或缺测,数据传输极为不稳定,影响业务运行。

本文根据台站业务的需求,尽量用成本最省、操作最方便的方式,使用博达1705B路由器接入外网自动拨VPN作为网络备份、增加同城专线备份、将县局到市局的双备份线路移一条专线到观测站等方式作为备份线路等增加备份线路的方式,以达到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稳定的目的。

1 现有的局站分离网络结构现有局站分离的站点通过同城专线连接到县局。

将观测站作为县局的延伸内网,观测站的IP地址与县局内网IP在同一网段。

另外增加一个外网ADSL线路接入到有双网卡的业务主机上作为备份线路。

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当同城专线或县局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值班员需要手动连接业务主机上的互联网,拨通到省局的VPN进行数据传输。

中断时,除了业务主机可以接入气象专网,其他的设备如闪电定位仪、GPS/MET、风廓线等采集到的数据就无法传输到省局,影响了这些业务数据的传输。

另外若是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当同城专线、县局路由器或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时,值班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易造成观测业务传输延迟或缺报,影响业务数据传输[1]。

自动气象站供电与网络环境设计论文(五篇)

自动气象站供电与网络环境设计论文(五篇)

自动气象站供电与网络环境设计论文(五篇)第一篇:自动气象站供电与网络环境设计论文1、现状宁夏九十年代以前所建的基层气象站绝大多数局站合一,随着地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某些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气象观测条件,所以气象观测站便迁移到郊外。

局站合一的观测站,值班室空间偏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局站分离的观测站,虽然空间得到了扩展,但功能布局上也不尽合理。

无论哪种形式的观测站,都与现代观测技术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随着通信网络的加强和保障能力的提高,目前基层气象观测站全部配备了电信和移动双网通信,配备发电机和功率不低的UPS电源,因为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和相关的验收标准,在历次项目建设或升级改造工程中,几乎都是图省事、方便,设备随便放,管线自由拉,只要实现目的便可,而在整体布局规划、形象外观方面严重欠缺。

有的观测站因条件所限,室内放置了通信网络机柜和功率较大的UPS电源,产生的噪音很大,一方面给工作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风散热不好,设备也容易出故障,其次是无秩序的线路布设,给维护保障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改善目的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改善涉及的内容虽然很多,但关系到人和设备的工作环境改善应该是最主要的项目,改善的目的一个是实现人的工作场所安静、舒适,另一个是实现设备的工作场所安全、技术达标。

有鉴于此,文章提出:基层气象观测站在建设或改善中应至少划分出三个界限明确的功能区,即工作值班区域、通信网络区域、数据采集区域,以达到现代气象所具备的各项要求。

工作值班区就是测报值班室,室内放置业务计算机、打印机、监控器等办公设备,尽量不要放置UPS及其它噪声大的设备,给业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在通信网络区域,放置UPS、电源控制器ATS、网络通信机柜等设备,该区域必须保证通风、散热、无尘环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操作,避免违规或误操作等情况发生。

数据采集区即观测场,该区域重点加强防雷、防静电措施。

3、设计方案3.1供电环境设计气象观测站的交流供电要按照业务用电与生活用电分开的原则进行改造。

浅析省级气象信息大楼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析省级气象信息大楼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
1 0 0 9 -0 9 4 0 ( 2 0 1 3 ) 一O 2一O O 3 7 一 O 4
浅 析省级 气象信 息大楼 网络系统设计与实现
熊雄 李显风 李志鹏 邓卫华 江 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南 昌 3 3 0 0 4 6

要 :本文从省级气象信 息网络 系统 的业务应用需求 出发 ,结合在江西省防灾
输 距离远 【 1 0 K M )。网络布线 由于是 隐蔽部署 ,后 权 和审计 ,以防止 非法 的接入 ;进行 传输加 密 ,以防
期 改造 非常 困难 ,因此其 前期 规划 非常重 要。按 照 国 止 信息 的泄 漏和窥测 ;进 行安全 划分 和隔离 ,以防止 际布线标准 I S O1 1 8 0 1 规定 ,布线系统 的期望寿命至少 非授权 的访 问等 。 为1 0 年 ,作 为一种 长期 的基本投 资 ,综 合布线 应充分 系统 中 ,考 虑到水 平布 线距 离相对较 近 ,走 向复杂 ,
由于安 全设 备是 串行在重 要的 网络设备 之 间 ,目

考 虑 网络 的潜 在需 求和 布线 系统 的发 展 。在 网络 布线 前 众 多 的安全 设 备 不具 备故 障绕 开 技术 ( B y p a s s 功 能 ),如果 网络数 据通信 设备 采用 了双设备 的 方式 , 且 光纤 方式 成本高 ,气 象部 门也无使 用屏 蔽线 缆 ( 屏 安 全也 应 当考虑设备 冗余 部署 ,避免 网络 中出现 单点 蔽 双绞 线费 用远 高于 同速率 的非屏 蔽双绞 线 )的 明确 故 障 ;此外 ,在考 虑设备 可靠 性 的同时 ,还 应 当充分
减灾科技中心 新大楼网络 系统设计 中所遇 到的问题 ,对 系统 的设计原则 、架构布局 、
布线设计 、安全 设计和 网络管理设 计等若 干 问题进 行 了探讨 和分析 ,从构建 结构合

气象业务内网建设方案

气象业务内网建设方案

定期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 统的行效率和稳定性
谢谢
01 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02 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 03 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和检查 04 提高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促进气象业务协同
2019
加强气象业务 部门之间的沟
通与协作
2021
促进气象业务 信息化和现代
化建设
01
02
03
04
提高气象数据 共享效率
2020
提高气象业务 决策的科学性
02
测试阶段:对网络性能、安全性、稳定 性等方面进行测试,确保满足业务需求
03
优化阶段:根据测试结果对网络进行优 化,提高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04
验收阶段:对网络进行验收,确保满足 业务需求和相关标准要求
运行维护与优化
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确 保系统稳定运行
定期更新系统软件和硬件, 提高系统性能
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确 保运维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 数据丢失
3
访问控制:设置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 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
4
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 统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权限管理与审计
D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系统安全状况,及时修复漏洞
C 安全策略: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确保系统安全
B 审计功能:记录所有操作,便于追踪和审计
6
气象培训系统:提 供气象业务培训, 提高气象业务人员
的业务水平
安全保障
网络安全策略
1
采用加密技术,确保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及
3
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市级气象局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设计与构建

市级气象局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设计与构建
收 稿 日期 :O O年 5月 4日 ; 稿 日期 :0 O年 9月 2 21 定 21 6日
第 4期
赵 勇 等 : 级 气 象 局 通 信 网络 高 可 靠 性 设 计 与构 建 市
49 9
市局 将部 署 2台华为 路 由器作 为市 县 汇聚路 由 器 , 路 由器 分 别 配 置 2个 端 口 1 / O B sT 模 2个 0 1 0 ae
TC /P 网络 的开放 最短 路径 优 先协 议 ( P ) 无 PI OS F ,
置 1端 口百 兆单模 光 接 口以太 网模 块提 供对 县局 的
MP S接 人 , 路 由器 配 置 1个 端 口接 口模 块 用 于 L 备 提 供 对县 局 2Mb sS / DH 的接入 。
距 离矢 量路 由选 择 协 议 , 网络 发 展 初 期 使 用 较普 是 遍 的内部 网关 协议 , 用于 小 型网络 , 选择 路 由的 适 它 度 量标 准 ( ti) 跳 数 , 大 跳 数 是 1 mer 是 c 最 5跳 , 果 如
S P接 口, 台核心 之间 通过 千兆端 口互 连 。 F 两
12 市 到县主 链 路选型 . 市到 县主链 路 采 用 2Mb sS H 线 路 , 随 着 / D 而
作者 简介 : 赵勇 , , 6年生 , 男 17 9 学士 , 工程师, 主要从 事通信 网络工作 , malz ay n l0 2 .o E i ho o g 0 @1 6 tm :
随着社 会 进 步 和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 日益提 高 , 对
现代 气 象“ 确 、 时和 优 质 ” 准 及 的服 务 原 则 提 出 了越 来越 高 的要求 , 而通信 网络 是现 代气 象 的基础 , 因此 如何 使 通信 网络 具有 高可靠 性 和最 大限度 地避 免传 输故障, 已经 成 为从 事 现 代气 象 通 信 网络 业 务 的人 们 研究 的课 题_ ] 1 。为 更 好 的满 足 现 代 气 象业 务 快 速 发展 的要 求 和提 供更 好 的通 信 网络 保 障能 力 , 做 好 精 细化气 象服 务 保 障工 作 , 庄 市 气 象 局 对通 信 枣

建筑规划知识:建筑规划——如何进行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

建筑规划知识:建筑规划——如何进行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

建筑规划知识:建筑规划——如何进行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是建筑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地区气候、气象数据采集要求、建筑物布局、安装设备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考虑地区气候地区气候是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

气候因素会对建筑物的布局、设备的配置以及后期的数据采集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规划的初期,要首先对该地区的气候情况进行分析,例如该地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量以及风向等因素。

从而制定规范的建筑物布局以及配置合适的设备。

二、气象数据采集要求建筑物气象站的主要任务是采集该地区的气象数据。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采集范围、数据采集准确度、数据传输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数据采集范围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以及后期应用场景。

因此需要早期指定好采集范围,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气象指标。

数据采集准确度是指数据采集设备的准确度。

准确度关系到后期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因此要选择准确度高的设备。

数据传输方式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有线方式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稳定可靠,但是灵活性较差。

无线方式虽然灵活,但是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三、建筑物布局建筑物的布局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建筑物布局可以优化气象采集的效果,增加气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常建筑物布局可分为两类:分散式和集中式。

分散式指将设备分散在多个建筑物中进行数据采集。

这种设计方法既能够降低各个气象站设备之间的干扰,同时也减少了建筑物占用面积。

但是,这种设计需要维护多个站点,工作量会增加。

集中式指将所有设备安装在同一建筑物中,实现一站式数据采集。

这种设计较为简单,也容易维护。

但是,存在数据采集设备之间干扰的问题。

四、设备配置根据气象需求以及建筑物布局的设计,需要选配相应的设备。

通常设备包括气象站、温湿度传感器、降水传感器、风速仪等。

气象站是最基本的设备,主要用于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数据的采集。

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与建设规划

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与建设规划

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与建设规划气象观测站作为收集和监测气象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防灾减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科学合理的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与建设规划,能够有效提高气象观测的精度和覆盖面,为气象服务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支持。

一、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的气象观测站网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布局方面,部分地区的观测站点分布较为稀疏,导致气象数据的空间代表性不足。

特别是在一些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山区和偏远地区,观测站点的覆盖存在较大的空白。

此外,不同类型的气象观测站之间的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数据整合和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应用。

在设备和技术方面,一些老旧的观测站设备老化、精度降低,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气象观测要求。

同时,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新的观测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但在观测站网络中的应用和推广还相对滞后,制约了气象观测能力的提升。

二、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的原则和目标(一)布局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气象学原理和气候规律,结合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合理确定观测站点的位置和密度,确保观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区域的气象特征。

2、均匀性原则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尽量使观测站点分布均匀,避免出现观测空白区域,以提高气象数据的空间代表性。

3、重点性原则对于气象灾害频发、气候敏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区域,应适当加密观测站点,提高气象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

4、协同性原则注重不同类型气象观测站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地面观测、高空观测、雷达观测等多种观测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气象观测的综合能力。

(二)布局目标1、提高气象观测的精度和准确性通过优化观测站网络布局,采用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减少观测误差,提高气象数据的质量。

2、增强气象监测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加强对山区、海洋、荒漠等偏远和特殊区域的气象监测,实现气象观测的全域覆盖。

气象数据采集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气象数据采集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气象数据采集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气候变化日趋不稳定,准确的气象数据采集与预测系统对于各行各业的决策制定和风险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象数据采集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用户获取准确的气象数据并进行可靠的预测。

一、系统设计1. 数据采集模块气象数据采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它负责从各个气象观测站点获取实时的气象数据。

采集模块需要考虑站点分布、传感器类型等因素,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为了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可以采用分布式的采集系统,将观测站点分为多个区域同时进行采集。

2. 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采集到的气象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处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预测。

数据存储模块可以选择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或者更为灵活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根据数据量和频率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归一化和特征提取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建模和预测分析。

3. 模型建立与预测模块模型建立与预测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它使用历史的气象数据进行训练,建立合适的预测模型,并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进行预测。

常用的预测方法包括统计模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气象数据的时空特性以及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关联。

4. 可视化展示模块为了方便用户查看和理解预测结果,可视化展示模块将预测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可以利用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气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帮助用户进行决策和风险管理。

二、系统开发1. 技术选择在进行气象数据采集与预测系统开发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栈。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使用广泛应用的传感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可以选择MySQL、MongoDB等数据库系统,使用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处理。

模型建立与预测模块可以使用常见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工具,如Scikit-learn、TensorFlow等。

可视化展示模块可以使用前端开发技术,如HTML、CSS和JavaScript。

气象观测网络的布局与优化

气象观测网络的布局与优化

气象观测网络的布局与优化气象观测是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手段,而气象观测网络的合理布局与优化则是确保气象数据准确、全面的关键。

一个科学、高效的气象观测网络能够为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气象观测网络的布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地理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天气的形成和演变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山区的地形复杂,气流变化多样,容易形成局部的小气候;沿海地区则受到海洋和陆地热力差异的影响,气象条件较为复杂。

因此,在布局观测站点时,需要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区域都设置观测点,以全面了解气象变化的特点。

其次是人口和经济因素。

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通常更高。

比如城市地区,由于建筑物密集、热岛效应等因素,气象条件与周边的郊区和农村有所不同。

在这些区域增加观测站点的密度,可以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能源供应等提供更精准的气象信息。

再者,气候类型也是布局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区,如温带、亚热带、热带,其气象特征和变化规律有很大差异。

针对不同的气候类型,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观测站点,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气象数据。

在观测网络的优化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观测设备更加精确和灵敏,能够捕捉到更细微的气象变化。

同时,数据传输技术的改进使得观测数据能够更快速、稳定地传输到数据中心,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

优化还包括观测站点的密度调整。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对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观测站点的密度,以获取更详细的气象信息。

但这也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确保新增站点能够带来显著的气象服务提升。

另外,多源数据的融合也是优化的重要方向。

除了传统的地面观测站点,卫星遥感、雷达等技术手段也能够提供大量的气象信息。

将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大气的状态和变化。

为了实现气象观测网络的优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气象信息网络规划与设计
摘要在气象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满足未来县级基层气象部门业务需要的局域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也相当可观,因此局域网规划设计时,应采用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和实现,以达到既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又能够节约投资的目的。

关键词气象信息;局域网;规划
中图分类号tn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217-02
1设计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对气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基层县级气象部门原有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对信息网络进行重新设计建设十分必要。

1.1局域网基础网络规划
县级气象部门的信息网络是一个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应用系统。

功能上分为内部应用、外部公共服务;应用涉众方面,分为电子政务,收发邮件及公文,公众服务,并与其他政府职能系统进行资源共享,互联网访问等多个层次;信息安全方面,分为涉密信息和非涉密信息等。

因此,需要将网络系统划分为多区域、多层级结构。

设计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内、外网两大部分,内网与外网物理隔
离,外网与因特网逻辑隔离,内网为气象业务网。

作为一个满足未来县级气象业务应用的支撑网络,需要能支持更多电子化的办公服务。

这些策略化的应用需要更高的带宽、更好的网络可靠性以及较好的应用响应时间。

这就需要将气象部门内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能够做到互联互通,需采用高性能千兆以太网技术,以充分满足应用发展对主干带宽的需求。

鉴于以上,网络需要实现“百兆桌面,千兆骨干”的网络,为文件传输、多媒体应用以及视频监控等服务提供充足的桌面带宽。

1.2 局域网安全及稳定要求
根据不同的业务状况建立了内外局域网,内外网处于不连接状态。

搭建整个安全系统,并针对应用和信息密级对安全子系统和安全边界进行划分,对不同的安全子系统,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内外网核心交换机能够实现高可靠性,否则面临“核心出现故障,全网瘫痪”的局面,因此核心交换机实现双引擎,冗余电源和风扇。

1.3 网络管理
建设后的网络涉及到的设备种类、数量较多,要求维护人员耗费很多时间在日常管理中。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能够集成第三方的设备及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和网络的管理,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2 网络建设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整个网络采用扁平化设计理念,分成核心层、接入层,同时根据用途不同划分为光纤接入、6类线接入这几个区块。

2.1 核心层
为了保证核心层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核心层采用高性能千兆路由交换机,该设备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可提供线速千兆接口,并可向更高容量平滑扩展。

该设备要求基于分布式的硬件转发和无阻塞交换技术,具有rrpp等可靠性保护机制,有效保证了全网运行的高速可靠。

具备电信级可靠性,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对网络骨干设备的需求,可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是ip全网向宽带化、安全化、业务化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2.2 接入层
网络布6类线,且设备整体使用年限较长(10年~20年),设备具备大容量,达到单台32g以上的背板容量,同时要具备完善的高可靠保护机制;支持bfd链路快速检测,能为多种协议提供毫秒级检测机制,提高网络可靠性。

能满足用户和设备安全管理需要,能保证了话音、视频和数据等网络业务质量。

同时支持多种安全技术,为网络穿上坚实的保护衣。

3 安全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信息安全的基
本保障。

针对网络安全威胁分析,网络安全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部署网闸
内外网使用网闸严格物理隔离。

为了彻底隔绝来自外网的攻击以及病毒,内、外网严格物理隔离并做好屏蔽保护。

服务器、网络连接设备、终端计算机均不在内、外网混合使用。

并通过网管软件监测网络使用及设备服务情况。

2)核心防火墙系统
在内外网入口处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可以确定哪些内部服务允许外部访问,哪些外人被许可访问所允许的内部服务,哪些外部服务可由内部人员访问。

服务器区设置硬件防火墙确保服务器内数据不被非法篡改。

并且防火墙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

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3)核心ips系统
内外网建立入侵防御系统(ips)。

ips(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即入侵防御系统对网络七个层次进行全面检测以及防护的软、硬结合的系统。

部署入侵保护系统,能够有效监控和审计各种网络访问行为,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能够及时掌握内网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解决安全问题。

在内外网中部署2台入侵防御系统,综合多种检测和分析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了漏报和误报发生的概率,实现针对这些核心交换机上的数据流进行深层分
析,监控和审计这些线路上的网络异常流量和异常网络使用行为。

4 网络管理方案
本文所描述网络的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硬件设备对snmp网络管理协议都必须有完备的支持,而且所支持的所有snmp管理信息库(mib)的定义都可以免费提供给用户或第三方。

网络管理软件无须修改便能运行于当前主流的操作系统之上。

包括windows 2000 server、sun solaris。

通过使用面板管理,可以实现实时、历史等多层面的性能监控和流量趋势分析,从而对网络调优、故障定位、扩容升级提供合理依据。

运营商和客户都十分关心业务的运行状况,业务管理系统提供这些数据报表有利于双方了解业务运行状况,将大大提高运营商的客户满意度。

5 结论
本文所述的局域网络规划、设计方案完全遵循当前县级气象部门的发展要求。

随着县级气象部门对业务网络的重视,当前的局域网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浅谈了满足县级气象业务发展的局域网的需求分析和性能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对局域网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罗弘.局域网网络安全建设中需要把握的三个技术环节[j].空中交通管理,2010,8:41-43.
[2]邓锋.企业局域网络安全策略分析[j].科园月刊,2010,4:
2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