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合集下载

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评价

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评价

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评价
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积极鼓励出口的政策,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经济增长:出口导向战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

通过鼓励出口,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产业结构升级:出口导向战略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逐渐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3.技术进步:出口导向战略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企业必须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4.国际竞争力提升:出口导向战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鼓励出口,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渐扩大,成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大国之一。

5.资源环境压力:出口导向战略也给中国带来了资源环境压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出口导向战略引起的。

综上所述,出口导向战略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目录1概述概念:出口导向型经济(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模式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我的认识:一般而言,小国因为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使其产品生产实现规模效益(东亚,东南亚国家)。

而中国人口基数大,总数多,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对中国经济也有巨大的贡献,所以中国可以也完全有能力并不依赖于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拉动国民经济的马车对2009年中国GDP的经济贡献从数据上看一目了然:官方公布,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在2009年创出新高,达92.3%,拉动GDP增长8%;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为-44.8%,拉动GDP增长-3.9%2中国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背景3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4出口导向型经济所存在的不足之处5对于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探讨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目前的阶段:由于欧美市场购买力的下降,中国的出口出现了很大困难,贸易额也持续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过分强调出口导向型经济已靠近终点或走到尽头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也不切实际。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出口贸易占有较大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出口总额连续地赶超世界传统诸强,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从世界第十一位直奔到第二位。

有专家预计,中国2009年或2010年有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的“出口冠军”。

这证明,中国确实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最佳路线。

在制造业一直占据产业高端的欧美诸国,事实上已经竞争乏力,凭借中国整体上已经形成的强大产能,中国制造业正在接欧美制造业的班。

出口导向型政策

出口导向型政策
446 23.86%
3.4遭受贸易救济调查严重
2002-2011年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次数统计(案件:起) 对华发起数 反倾销 反补贴 560 46 全球发起数 1999 118 占比 28% 39%
保障措施
合计
81
687
157
2272
51.6%
30.2%
3.5美元陷阱
外汇储备—我国实际拥有的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保证开放经济
1980-2009年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年份 1980
19பைடு நூலகம்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工业制成品TC -0.18
-0.09 0.03 -0.11 -0.22 -0.46 -0.31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工业制成品TC 0.08
3.2合成谬误
"合成谬误"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最早由萨缪尔森提出,后来经由 克莱因(1982)进行了延伸应用于发展经济学用来指发展中国家纷纷采 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导致彼此间竞争,造成一系列后果。 克莱因(1982)指出,一个发展中国家采取某种外贸战略可以取得成功, 但是,如果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采取类似的出口战略,而需求存在“加总 约束”,贸易条件迅速恶化,导致出口总收益降低。
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曲线图(1995=100)
资料来源:引自博士论文《贸易利益与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调整》
3.4遭受贸易救济调查严重
• 2002--2011年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情况统计表(案件:起)
全球 2272
发起数
对中国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一、引言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种政策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应用领域和效果。

二、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采取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发展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这种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 保护本国产业: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方式来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

2. 解决就业问题:进口替代政策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国内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促进经济发展。

3. 促进技术创新: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促进本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提升,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内产业的竞争实力。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1. 高成本:限制进口可能导致本国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负担。

2. 低效率:国内产业可能无法达到进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导致竞争力不足。

3. 依赖问题: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如果仅通过进口替代政策,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对外依赖程度增加,造成经济风险。

三、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指国家鼓励本国产业面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有:1. 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导向政策可以扩大本国产业的市场,增加出口量,带动经济发展。

2. 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本国产业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3. 获得外汇收入: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其他领域的发展。

然而,出口导向政策也存在以下问题和限制:1. 对内需的忽视:过度追求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萎缩,对内需的发展形成阻碍。

2. 外部风险:国际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崛起可能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经济风险。

3. 不平衡发展:出口导向政策可能加剧经济结构不平衡,过度依赖外贸可能导致其他产业的衰退。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经济增长理论
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被认为可以通过促进出口来增加国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加速技术进步等途径 来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效应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符合,为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02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背景
01
02
03
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出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 重要动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导 向型贸易政策成为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重要选择。
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通过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 济增长。
量和竞争力。
扩大内需与外需并举
在保持出口增长的同时,扩大 内需,促进内外需平衡发展。
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
简化进出口环节的监管程序, 降低企业贸易成本。
推动贸易与产业融合
促进贸易与产业政策协调发展 ,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
政策措施与创新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减 轻企业负担。
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市场 的崛起,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面 临新的发展机遇,如扩大内需市场、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
挑战
同时,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也面 临诸多挑战,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 抬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 本上升等,需要积极应对。
政策调整与完善
政策调整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中国政府需要适时调整出口导向 型贸易政策,优化贸易结构,促 进贸易平衡。
特点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信用风险保障
政府出资设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出口企业提供收汇风险保障, 降低企业因进口商违约、政治风险等导致的损失。
外汇管理便利化
简化外汇管理手续,放宽企业购汇限制,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 便利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出口促进与贸易便利化
贸易展会与推介活动
政府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展会、洽谈 会等活动,助力企业拓展商机、结识合作
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 量,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
强化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 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支持行业协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发挥桥 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行 业合力。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关税 壁垒使得中国商品进入国 际市场面临更高的成本。
非关税壁垒
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 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 提出更高要求。
贸易摩擦增多
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中国与 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多 ,影响出口稳定。
政策调整与转型升级
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
政策调整应注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增加附加值,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 提升的转变。
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促进产业升级
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通过提供优惠政 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 新和产品研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从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
政策还注重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通过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认证体系等 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03
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出口规模的增长
促进出口增长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通过提供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政策措施,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提高了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出口规模的 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关于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些重点内容:
1. 开放政策: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推动建立自由、开放、公平、有序的国际经贸规则。

2. 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积极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实施,如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巴拿马自由贸易协定等。

3. 外贸政策的稳定性:中国致力于维护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外商提供长期稳定的营商环境。

4. 出口导向型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重点支持出口,通过积极推动出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调整。

5. 外商投资政策:中国鼓励外商投资,提供投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6. 贸易促进政策:中国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派遣商务团访问外国市场、组织境外参观团来华考察,推动贸易往来。

7. 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边
贸易谈判和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体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开放为基调,鼓励外贸和外资,促进贸易平衡,加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参与和声誉,并推动贸易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

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

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增长。

这种政策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增加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市场,吸引外国投资等方式,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虽然这种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在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时,国家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市场的需求。

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可能会导致国内市场供给不足,居民购买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在制定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时,国家应该建立和完善国内市场,以确保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

只有国内外需求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其次,在发展出口市场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会引导国内企业加大对外贸易,提高产品的出口比例。

然而,如果国内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就很难获得竞争优势。

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只有具备高品质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份额。

同时,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国家在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时也应谨慎处理。

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出口市场产生影响,例如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经济衰退等。

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灵活的政策措施,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出口规模的扩大,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增加。

因此,在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时,国家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例如,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政策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出口收入。

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政策能够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产业竞争力。

因此,国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政策因素,制定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的配套措施,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其中,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种模式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外贸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决定推进出口,以引进外汇和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这一决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通过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外国公司的代工订单。

中国的出口产品遍布全球,从电子产品到机械设备,从服装鞋帽到家电用品。

中国的出口市场也成为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就业机会。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广泛的就业需求,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了制造业的主力军。

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提升了亿万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通过劳动力的流动,中国的农村地区逐渐实现了贫困地区的脱贫,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此种模式导致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市场。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其次,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往往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在出口产业,而忽视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这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

最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大量的工业生产和高能耗的制造业,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加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

在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时,中国也在逐渐转变其经济发展的模式。

中国政府提出了“内需拉动”的新战略,以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减轻对外需求的依赖。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消费,促进内需,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等。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讲解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讲解

(二)日本、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示 范作用
二战后,日本抓住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直接在原来进口 替代模式的基础上转向实施出口导向模式,以增加出口来 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取得了20世纪50年代至 80年代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国际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随后,亚洲的“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我国的台湾和 香港,也于上世纪60年代效法日本,由进口替代转向实施 出口导向战略,实行鼓励和刺激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和 措施,同样开始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至上世纪80年代时, 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 国实行的是极端的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在这一 时期,我国大力进行进口替代工业的建设,一些 基础原材料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时,我国出 口及贸易收汇主要依赖农副产品及矿产品。出口 的目的是为了支付基本的进口所需的外汇,而进 口则主要是为了建立自主的工业基础。这为我国 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年份 年份
出口增长率
进出口增长率
1979-2012年中国贸易增长率
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45000 40000 金 35000 额 30000 ( 25000 亿 20000 美 15000 元 10000 ) 5000
0
60
增 40 长 率 20 ( % )0
-20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中国关税改革历程

中国关税改革历程

中国关税改革历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关税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下面就中国关税改革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贸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要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对外资企业推行优惠政策,保证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

因此,在1980年代初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税收政策主要是以出口退税为主,也就是通过免征或减免进口原材料关税来支持国内企业的出口。

二、1992 年《关税与进口税税则》的出台1992年,我国出台了《关税与进口税税则》,将国家的关税制度分为一般关税制度、优惠关税制度及临时关税减免制度三种。

同时,中方与世贸组织协定加入世贸组织,为今后的关税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放弃了过去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和贸易限制,实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

四、 2005 年大幅降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率及暂免为贴息所得税2005年,我国开始大规模降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率,如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 33% 降至 15%。

同时,暂时免征为贴息所得的企业所得税也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固定期限内享有降低税率的优惠政策。

五、2013 年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我国成立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税收政策和流程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六、2018 年下调部分商品进口关税2018年,中央政府下调了18个商品的进口关税,涉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提高国内消费水平。

七、2020 年全面取消进口关税限制2020年7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全面取消进口关税限制的政策,对我国进口商品实行与对外国商品相同的最惠国待遇。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进一步开放,拓宽市场、提高标准、促进消费和投资等,为全球化下的中国和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外贸发展的影响研究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外贸发展的影响研究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外贸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各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外贸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定义及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是指国家或地区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国内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出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中,以获取更多的外汇收入。

这种模式通常伴随着外资引进、技术转让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特点首先体现在经济结构上。

在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往往占据重要地位,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较弱。

其次,这种模式对外汇储备的依赖程度很高,国家的经济状况往往会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变化的影响。

此外,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也会面临技术壁垒、价格压力等问题。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外贸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

首先,它能够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实施,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能够加快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引进。

通过出口创汇,国家能够积累更多的外汇储备,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同时还可以借鉴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水平。

另外,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也能够带来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结构的优化。

由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劳动力的需求较高,企业往往需要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率。

这对于提升国家的就业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国内的人口结构和教育结构也将得以优化,更多的人口将投入到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中。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外贸发展的挑战然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需求的波动性会给出口企业带来不稳定的经营环境。

国际市场的需求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出口企业需要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

其次,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容易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化。

论述一国的出口导向政策优缺点

论述一国的出口导向政策优缺点

论述一国的出口导向政策优缺点出口导向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以带动经济增长的政策。

以下是出口导向政策的一些优缺点:优点:1. 带动经济增长:出口导向政策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来增加国家的总收入,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出口增加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2. 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企业往往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这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 促进就业: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相关产业。

就业机会的增加可以降低失业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可以积累经验、提高竞争力。

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可以提升国家的声誉和地位。

缺点:1. 经济依赖风险:过度依赖出口可能使国家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外部需求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因素都可能对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冲击。

2. 不平衡发展:出口导向政策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过于注重出口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国内需求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这可能导致经济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3. 社会不公平:出口导向政策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

一些低技能劳动力可能无法从出口增长中获益,而高技能劳动者和资本家则更容易获得经济利益。

4. 环境问题:为了追求出口增长,一些国家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的排放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损害。

总之,出口导向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经济依赖风险、不平衡发展、社会不公平和环境问题等缺点。

因此,在实施出口导向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

出口导向型贸易 名词解释

出口导向型贸易 名词解释

出口导向型贸易名词解释
出口导向型贸易是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也被称为“出口导向经济发展”。

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将重点放在出口贸易上,以期通过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出口导向型贸易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出口贸易为核心,把经济结构调整向出口贸易导向,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以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本国出口贸易总量。

通常,出口导向型贸易具有出口优惠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财政支持等措施的特点。

一方面,出口导向型贸易可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

当一个国家开展出口导向型贸易时,它通常会对外贸企业实行出口优惠政策,包括关税优惠、外汇支持以及其他地区性贸易额外补贴等,从而激励外贸企业积极发展,有效地引进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出口导向型贸易也有助于国际经济一体化。

出口导向型贸易促使参与国家向着更为密切的贸易关系发展,从而推动相关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但是,出口导向型贸易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如果一个国家过分依赖出口贸易,它的出口贸易结构有可能变得非常单一,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就会增加。

其次,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太过分散,就不能有效地带动经济,甚至可能会拖累本国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出口导向型贸易是一种对经济结构进行重组的方式,它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因此,采取出
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时,各国政府应该在谋划和实施时注意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从而确保出口导向型贸易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让本国的经济实现有效的发展。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对外贸易政策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0年,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政策。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等。

第二阶段是1990年至2001年,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进口贸易,同时积极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对外投资也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2012年,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以进口和出口并重为主要特点。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政府开始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一些重点产品实行出口补贴等。

第四阶段是2013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以“一带一路”为基础,以推动“走出去”战略为主要特点。

政府加大对外投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实施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为企业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总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不断适应和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仍将继续发生变化和演进。

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利与弊

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利与弊

摘要:“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

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本国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

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引用了这一战略,在实行进程中,它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也逐渐暴漏出来。

本文即针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关键词:出口导向出口替代发展中国家目录:一、出口导向战略现状二、执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利弊分析(一)、发展中国家执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的优势(二)、在发展中国家执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弊端一、出口导向型战略现状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

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美国次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各国应抓住这一契机,调整出口导向战略,要通过适度降低外贸依存度,扩大内需,充分利用本国优势加速产业结构升级,避免向长期产品附属化增长模式的方向发展。

放弃单一的出口导向型战略,通过鼓励与扶持高附加值产业与产品出口,走向内外需求均衡的大国经济,走向技术引领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执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利弊分析:(一)在发展中国家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优势之处有以下几点:1、通过出口贸易的方式来换取本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资金等。

处于高速发展需求之中的发展中国家必定需要赖以支撑的经济资源,而自身又往往相对缺乏,通过出口导向战略可以以本国优势产品来换取相对不充裕的需要品,达到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的目的。

2、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促进本国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出口顾名思义就是走出去,实行对外化开放化,而出口市场上不可能只有少数几国,在对手云集的环境中,为提高本国销路,就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取最大利润,这就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劣势分析出口导向型经济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出口。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政策,以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对出口导向型经济进行分析。

优势1. 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出口是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可以带动大量的就业和实现经济的增长。

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中,企业通常会把重心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上,这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还可以带动相关供应链的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以中国为例,近十年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50%以上,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带动下,中国的就业率和GDP也在不断地提高。

2. 提升国际竞争力出口导向型经济需要企业更加注重对国际市场的反应和适应,这也促使企业提高了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品质,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比如,日本的汽车产业得益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的推行,其汽车品质和技术已经高于全球大部分同行业企业,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的主导者。

3. 利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控制出口导向型经济有利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控制和调整。

在国际市场中,各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不一,若是出现贸易逆差,将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稳定。

因此,控制企业的出口规模和贸易标准,可以有效地防止贸易逆差的产生,为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劣势1. 外部经济环境波动大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企业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如果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将对企业产生影响。

如近年来全球经济运行不稳定,经济复苏周期长,消费需求减弱等因素,都造成了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

因此,如果企业稳定发展计划没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可能会面临销量下降、订单减少等风险,并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2. 企业生命周期短出口导向型经济中,企业一般寿命短,常常出现像芒果一样的企业——盛开时美丽,但萎蔫时快——即一个产品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产品迭代过慢,市场不接受,或者技术落后,导致企业快速死亡。

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与增长模式

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与增长模式

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与增长模式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出口国和制造业大国。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外贸。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和增长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一、中国的传统对外贸易方式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是出口导向型。

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还相对落后,人工成本低,外国买家可以从中国得到廉价的产品。

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方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很重要,因为它能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进步。

这种模式的一个缺点是,它很容易导致贸易顺差,并带来国际贸易摩擦。

二、中国的新型对外贸易方式中国的贸易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全面升级经济发展。

在此方面,新型对外贸易方式被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新型贸易方式是基于创新,是面向服务和新技术的,不单单依赖于成本和规模的优势。

目前,中国正在从国际市场的低端升级为中端和高端,这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变得更高端化、更创新化、更加专业化。

这种模式的一个优点是,它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安全化、舒适化、特色化的需求。

三、中国的增长模式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目前,中国正在从出口和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

这是因为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而消费占了较小的比重。

这种方式已经失去了动力。

消费驱动型经济是基于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是一个稳健、可持续和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

对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者购买力和提高经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中国将简化其管理程序,提高市场透明度,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此方面,中国的国际声誉越来越好。

中国将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并在重要的领域广泛应用新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

这将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转型,并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总之,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和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新型贸易方式和消费驱动型经济将是未来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造成资源浪费与紧缺。
在出口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一些企业不惜代价扩大资 源产品出口,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资源紧缺状况。扩大出 口势必造成大量资源流向出口部门, 而出口部门的低效率生产必 然造成资源紧张与浪费, 资源使用效率下降。粗放型出口增长方 式增强了对国际资源产品的依赖。目前, 我国原油、铁矿砂、氧 化铝、铜矿石等进口依存度高达40% 到90% , 进而制约了我国的 议价能力, 并引起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和防范。此外,由于廉价劳 动力、廉价土地、廉价货币和廉价环境成本(有些是人为造成的) 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国 家只能大力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靠它们来实 现经济增长。结果,低端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了很大比重,产 业结构有可能锁定于低端化,这与产业逐步升级经济发展方向 是背道而驰的。
然而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特别是保护缺乏效率的工业带来的扭曲,如利息率定值过 低(导致本来稀缺的资本流向了一些低效率的企业和资本 密集型企业发展比重过大),本币定值过高从而以牺牲农 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强化了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以 及在封闭自守的状况下缺乏国际交流带来的国际竞争能力 低下,国民经济低效率运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 鉴于进口替代政策的不良影响,我国此后进口替代型政策 逐步减少,出口导向型政策不断增加,从进口替代发展战 略逐渐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转变。
(3)、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出口 的增加会导致出口企业收入以及其他企业产品消费需求的 增加,从而刺激生产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收入, 引发新一轮消费需求的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产生数倍于 最初出口收入增量的增加,即所谓乘数效应。
在这三种理论中,第一、二种理论更多注重出口带动经济 增长的长期趋势变化,第三种理论主要考察出口对经济增 长的短期影响。
(三)缓解了中国就业紧张的局面
对外贸易会影响国内的就业量和就业结构。一国进口的大 量增加,给国内与进口相关的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可能 导致有关企业失业人数的增加。相反,出口的大量增加引 起出口企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扩大国内就业量。因此, 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就业量和就业结构。 我国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直接吸纳了就业人员大约1亿(占 总就业的1/7)。其中,纺织品贸易直接吸纳就业人员大 约2000万,间接就业人员大约l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劳 动力,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年,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9%,工业制 成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0.1%。在工业制成品的出 口中,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 产品及其制成品类产品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资本、技术 密集型特征明显的机械与运输设备类产品所占的比重快速 攀升,并在2000年超过了1/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家电、手机、 电脑等产业原来是我国的弱势产业,主要依赖进口,现已 发展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就是一个很的说明。
(二)出口结构不合理
从出口贸易方式看, 出口产品是以加工产品和贴牌生产为 主, 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加工贸易约占出口总额 的60% , 已超过一般贸易, 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 的快速发展并占有很大的比重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加工贸 易引进的技术质量不高,产品增值率低;加工贸易波及效 果差,很难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 市场完全由外商控制,企业利润的大部分被转移到境外。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而高新 技术产品仅占30% ,而且三资企业已成为主要的出口主体。
新中国成立后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 国实行的是极端的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在这一 时期,我国大力进行进口替代工业的建设,一些 基础原材料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时,我国出 口及贸易收汇主要依赖农副产品及矿产品。出口 的目的是为了支付基本的进口所需的外汇,而进 口则主要是为了建立自主的工业基础。这为我国 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一)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
从微观上看, 出口企业为了短期经济利益或完成出口指标, 重出口规模、轻经济效益, 采取以量取胜和低价竞争的策 略来扩大出口规模, 其结果造成竞争无序, 数量猛增, 肥水 外流, 贸易条件恶化。从宏观上看,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出 口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试图通过保持出口的高速 增长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因而忽视了粗放型出口增 长方式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
(五)扩大资源利用
对外贸易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不受国 内产品市场的限制, 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促使本国资源更有 效地配置, 使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的生产领域, 以提高资源的 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 通过对外贸易, 我国可 以利用外国的资源如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机器设备, 以 补充本国生产资源的不足。
(三)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对外 贸易依存度和净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在逐渐的上升,为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外贸易依 存度过大,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隐忧。
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对外贸易依存 度的上升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加大我 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和政治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会很 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国家。而且,当今世界的 政治经济局势动荡起伏,突发事件较多,目前以及今后一 段时间内国际经济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势必增加外 向型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由于我国过高的对外 贸易依存度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外需波动已成为经济运 行中不得不面对的风险。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或国家 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中国经济将会受到事先难以预测的 打击,事态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我国独立决策的力。
(五)国内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并且成为最大的产品 出口部门。由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 数量的扩大,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并且消耗和排放大量 的能源资源及污染物。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的低 成本,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工业产品占绝大部分,并且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往往也同时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 业品。即使有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我们也往往只是承 担其中的劳动密集使用、能耗和污染比较高的加工环节。 由于生产是面向国际市场的,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的 生产规模远远超出国内消费的需要,这样大规模的生产和 出口结果是能源消耗的急剧增加和污染的日趋严重。
(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对外贸易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的发展促使 国内生产要素的流向发生变化,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地流向 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相应扩大。此外,市场 需求的转移促使一些传统或劣势产业淘汰出局,一些新兴 或朝阳行业不断涌现,从而有助于形成新的产业结构。
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 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的转变。从我国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 我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的 比重持续下降。
(一)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出口增长带动了生产和就业的增加,这不仅提高了出口部 门的收入水平,还扩大了出口部门的投资规模,带动了其 他相关部门的发展。这双重作用将导致总需求增加,进而 促进了经济增长。
随着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对外贸易总量有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 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3663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为14.6%。2001年我国实现进出口总额 5098亿美元,其中出口2661.55亿美元。2007年进出口总 额达到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2亿美元。2012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8667.6 亿美元,其中出口20489.3 亿美元。
在同期,我国净出口总额与我国GDP的比值越来越高, 2001年为1.702%,2007年高达7.562%左右,增长了 344.27%。对外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外贸 易的快速增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近几年 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 递减的态势。
(2)、新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竞争条件下,本国政府凭借生产扶持、出口补贴等出口激 励政策和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手段,使国内具有动态规 模经济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或者使具有静态规模经济
的企业在市场上谋取更大份额,实现垄断利润由国外向本 国转移,增加本国的国民净福利。因此,由出口鼓励政策 带来的出口扩张,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并通过提供信息交 流渠道和引入竞争机制等途径,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 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日本、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示 范作用
二战后,日本抓住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直接在原来进口 替代模式的基础上转向实施出口导向模式,以增加出口来 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取得了20世纪50年代至80 年代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国际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随后,亚洲的“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我国的台湾和 香港,也于上世纪60年代效法日本,由进口替代转向实施 出口导向战略,实行鼓励和刺激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和 措施,同样开始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至上世纪80年代时, 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对外贸易扩大了市场范围,生产企业不仅可以摆脱国内市 场的局限,而且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状况,安排生产 规模,配置生产要素,以获得规模经济利益。目前,我国 包括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在内的 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 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 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50% 以上;彩电、笔记本电脑占40%以上;手机占30%以上。 由于面向出口的大规模生产,使得我国很多产品实现了外 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