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 (49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 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明辨这类词语的“古”“今”意义, 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 ④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指身份地位低下,见识短 浅”,现指品质低劣。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
【学习目标】
1. 明确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及常见题型; 2. 掌握文言文阅读词语理解类考点的积累方法及解题思路。(重难点)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虚词考查及其形式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包括:
①名词作状语 ②名词作动词 ③动词作名词 ④形容词作名词 ⑤形容词作动词 ⑥使动用法 ⑦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 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可译为“像……那样”。 例:其一犬坐于前
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去,往 )
三、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 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 。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助词,的)
2.结构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译时应省去。 例: 孔子云:何陋之有?(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3.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无义,可不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4.音节助词,无实义,可不译。 例:久之,目似暝 (无义,凑音节)
4
: 考查知识点
1.词类活用 2.词的古今义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5.特殊句式
5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 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 做乙类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虚报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得到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怎么考?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不蔓不枝
青树翠蔓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2019年日照)
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 数遣中使候问( )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 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 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通假字所代替的 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要”——本字:“邀”)
☆解释通假字的格式:什么通什么,是什么意思。即:“ ”通 “ ”,“ ”的意思。 “要”通“邀”,邀请。 ☆复习方法:通假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文的注释中有解释, 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才”“就”或不译。
①乃记之而去 ②温故而知新
而 3.表示修饰:一般用在偏正短语中,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 “着”“地”等,或不译 。
①呼尔而与之
②朝而往,暮而归
4.表示转折 :用在有转折关系的词Biblioteka Baidu或句子中间,相当于“然
而”“可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
5.表示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一、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①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②人多以书假余(把)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可以一战(凭、靠) ②以君之力(凭、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二、用作连词

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以光先帝遗德(来)
2.表结果,译为“以致”。 例: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三、用作动词
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例: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1.表示并列:一般用在词性相同且没有主次、先后关系的词语中
间 ,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①敏而好学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表示顺承:一般用来连接时间上有先后关系的动词,相当于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 句中的含义。如:
(1)皆朝于齐 (朝拜)
朝 (2)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3)朝服衣冠
(早晨)
复习方法: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做这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比较分析。
通假字
意动用法 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们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 的意思。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 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渔人甚异之 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乃、且、何、焉、也、 者、为、则、乎(14个)
一、用作代词
1.用作一般代词 可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 例: ①公与之乘(他) ②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2.用作指示代词,可以译为“这”。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二、用作动词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
含有“是非”“曲直”“高下”“贵贱”“美丑”“奇异”“大
小”“难易”“苦乐”“轻重”“多少”“缓急”之义的形容词带宾
语,大多是意动用法。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把……当作子女
凡表示身份的名词(宾、客、师、侣、友)带宾语,一定是意动用法。
谢谢! 再见!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什么?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课堂小结
文言文阅读方法
1.勤于积累:常用实词、虚词、固定短语、成语、名句名言等。 2.善于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3.学会比较:对词语的古今异义的比较,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比较等。 4.学会运用:如用成语说话、用名言造句,活学活用,强化记忆。 5.巧于迁联:前后勾连,做到有所感悟,有所引发,有所联想。
24
特殊句式
(1)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常见的句式有:①……者,……也。 ②……者,……,③……,……者也。“为”“则”“乃”“皆”等也表 示肯定判断。 (2)被动句。文言文里,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 的意思。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 如:战于长勺。 ④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①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上使(之,指公子扶苏)外将兵。
像狗一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 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 “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名词活用作状语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 趋向,可译为“向(往)”。
课文内容知识点的考查:
1.文章主题。 2.内容探究。 3.结构分析。 4.文学常识。
26
1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019日照)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 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 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 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 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评分要点:“于”、“苟”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给1分。)
探究答题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即:忠实原文,表意准确;通顺流畅,切记杂乱;文采要好,语言优 美。
2.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 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 “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 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
27
1.分析综合。 一般从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等方面考査。如筛选文中信息,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注意:一是要对全文的中心意思、结构线索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对句段 的分析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要统观全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同时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要点逐一概括归纳。 2.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以下几种手法及其特点要努力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妙用衬托,虚实相生,采用起兴,以动写静,运用典故等。 3.阅读感悟 一要紧扣原文,二要结合生活体验联系实际。谈体会时要大胆发挥,拓 展联想。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C.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文言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 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 句子结构的词类。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 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代词七类。
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白色丧服——穿白色丧服)
动词活用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飞奔的马)
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
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
出的。译为“使(让、叫)……怎么样”。
1.苦其心志
使……痛苦
2.凄神寒骨
使……凄凉,使……寒冷
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 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例: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的名词充当,译义可在 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
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
例:皆以美于徐公。(比、胜过)
探究答题方法
关于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 没有捷径可走, 唯有勤于归纳积累,强化记忆。
1.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2019日照)
译文: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 (评分要点:重点词,“谒”“于”;句子基本正确。)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诸侯。
译文: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用作介词
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对于)
2.引出原因,译为“由于”。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由于)
3.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
例: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在)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
4.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 “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