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GBJ 10-89 )
范
计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
规
6.1.3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 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混凝土强度等级
环境条件构件类别
≤C20 C25 及C30 ≥35
板、墙、壳15
室内正常环境
梁和柱25
板、墙、壳35 25 1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梁和柱45 35 25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
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
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
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
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1)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的强度。
(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按照构件在50年内能保护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确定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13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9-13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9-13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
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的数值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特殊条件下的混凝土保护层(1)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9-13的数值增加4006;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减少。
(2)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3)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完整word版)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
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
2。
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
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
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第9.2。
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
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当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浅析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施工时厚度的确定
张 玉 田 ( 新疆建工集团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近年来 , 在工程实践中 , 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 规范要求进行设
32 梁 柱 钢 筋 的 混凝 土 保 护 层 是 针 对 箍 筋 而 言 的 ; .
缝, 梁柱 混您国土容易缺棱 掉角 , 以保证混凝 土的表观质量 ; 难 如果 保护层过薄, 则梁板底会 出现露筋现象。 误 区 控 制 为 了 克 服 这 种 现 象 的 产 生 , 正确 认 识钢 筋 的 混凝 土 保 护 层 的意 0 引 言 义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下面 结 合 规 范 谈 谈 保 护 层 的有 关规 定 。 钢 筋 和 混 凝 土 在 建 筑 工 程 中 已经 成 了不 可 分 割 的 孪 生 兄 弟 , 从 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 的最小厚度 却绝于构建 的耐久性和对 受力 材 料 的物 理 力 学 性 能 来 分 析 , 筋 具 有 较 强 的抗 拉 、 压 强 度 , 混 钢 抗 而 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凝土只具有较 高的抗压强度 , 抗拉强度" ' /f EL %但两者 的弹性模量较接 3 11从钢筋粘结锚 固角度看 ,对混凝 土保 护层 提出的要求是 .. 近, 热膨胀 系数基本相 同 , 有较 好的粘结力 , 还 这样 既发挥 了各 自的 为 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 ,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 受力 性 能 , 能 很 好地 协 调 工 作 , 同承 担 结构 构件 所 承 受 的外 部 荷 又 共 所 需 的 强 度 。 规 范 规 定 受 力钢 筋 的 混凝 土保 护 层 不应 小 于 受 力 钢 筋 载。 的直径。 钢筋混凝土构件 由钢筋和混凝 土组成 。从原材料 的力学性能而 312 根据耐久性要 求,混凝 土保 护层的最小厚度是 按照构件 .. 言, 钢筋有较强的抗拉、 抗压 强度 , 但混凝土只有较高的抗压 强度 , 抗 在5 O年 内能 保 护 钢 筋 不 发 生 危 及 结 构 安 全 的 锈蚀 而确 定 的 。 拉强度却 "l 。 / ' 然而两者的弹性模量 比较接近 , I ̄ Y 还有较好 的化学胶合 31 钢 筋 的 混 凝 土 保 护层 是针 对 主 筋而 言 的 。 .. 3 力 、 械 咬合 力和 销 栓 力 , 样 既 发 挥 了 各 自 的 受 力 性 能 , 能 很 好 机 这 又 3 1 处 于 露 天 或室 内 高 湿度 环 境 的 结 构 , 当采 用 按 室 内 正 常 .. 4 地协调工作 , 共同承担 结构构件所承 受的外部荷载。在 结构计算 时, 环境设计的预制标准构件 时 ,这些预 制构件 有时采用钢模生产或调 钢 筋 混凝 土构 件 是 作 为 一 个 整体 来承 受 外 力 的 ;又 由于 混 凝 土 的 抗 整 构 建 保 护 增 厚 度 有 困 难 时 , 在 其 表 面 另 作 水 泥 砂 浆 ( M1 抹 可 ≥ O) 拉强度很低 , 为简 化 计 算 , 般 混 凝 土 只 考 虑 承 受压 应 力 , 拉 应 力 ~ 而 面层 , 以满 足 露 天 或 室 内高 湿 度 环 境 对 保 护 层 厚 度 的 要 求 。 此时 , 必 则 全 部 由 钢筋 来 承 担 。 须 保 证 抹面 层 的 施 工质 量 。 1 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工 作 时 的 受 力 分 析 31 要 求 使 用 年 限较 长 的 重 要 建筑 物 和 处 于 沿 海 环 境 的 建 筑 .. 5 钢筋 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 强的粘结 力。 在计 算时 , 钢筋混凝土 物的承重结构 , 当处 于 露 天 或 室 内高 湿度 环境 时 , 保 护 层 厚 度 应 按 其 构 件 是作 为一 个 整 体 承 受 着 外 力 。 同 时 , 由于 混 凝 土 的抗 拉 强 度 很 规 范 要 求 适 当 增加 。 低 , 只 考 虑 混凝 土所 承 受 的受 压 应 力 , 拉 应 力 则 全 部 由钢 筋 来 承 故 而 316 有 防 火 要 求 的 建 筑 物 ,其 保 护层 厚 度 尚 应 复 核 国 家 现 行 .. 担 。 对于 受 力构 件 截 面 设计 来讲 , 拉 的 钢 筋 离 受压 区越 远 , 单 位 受 其 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面积 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 弯矩也越大 ,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 317 腐蚀性介质会对建筑物产 生腐蚀作 用 ,故其保 护层 厚度 .. 高。所 以一般来讲 , 无论是梁还是板 , 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 尚应符合《 工业建筑防腐蚀 设计 规范 》GB 5 0 6 1 9 的要求。 ( 0 4 — 9 5) 侧 混凝 土 构 件 的 边 缘 。 雨 篷 板 的 受 力 筋应 设在 构 件 上 部 受拉 区 , 如 4 施工时如何控制保 护层 的厚 度 而 梁 的受 力 钢 筋 设 置在 下部 受拉 区。 如 果 放 置 错 误 或 者 钢 筋 保 护层 那 么 ,钢 筋 保 护 层 又 该 如 何 控 制 呢 7 我 认 为 重 点 应 从 两 方 面着 过大 , 轻者降低 了梁 的承载能力 , 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手, 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 :二是 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 , 应 2钢筋混凝土构件保 护层厚度 的确定 针 对 不 同 的 工程 部 位 , 根据 设计 图 纸及 施 工验 收规 范 , 定 正确 的保 确 对于受力钢筋混凝 土构件截面设计来讲 ,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 护层 。 保 护层 的厚 度 并 非 千篇 一 律 , 一般 来 说 , 浇 楼板 的 保 护层 厚 现 越远 , 单位 面 积 的钢 筋 所 能 承 受 的 外部 弯矩 也 越 大 , 其 这样 钢 筋 发挥 度 1 mm , 基 础 的保 护 层 厚 度 通 常 为 无 垫 层 时 7 mm , 垫 层 时 5 而 O 有 的 力学 效 能 也 就 越 高 。 所 以一 般 来 讲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受 拉 钢 筋 总 是 3 mm , 、 的 保 护 层通 常 为 2 mm。 此 , 对 操 作 者 的 技 术 交底 5 梁 柱 5 因 在 应尽 量 靠 近 受 拉 一侧 混 凝 土 构 件 的边 缘 。 如 果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钢 中必须 明确 此厚度 , 否则很容 易造成返工 。施工过程 中, 重点要做到 筋 位 置 放 置 错 误 或者 钢 筋 的保 护 层 过 大 ,轻 则 降 低 了 钢筋 混凝 土 构 规范操作 , 别是在 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 中, 特 尤其需要重视。往往 件 的承 载 能 力 , 则 会 发 生 重 大 事故 。 而 当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 受拉 重 然 钢 筋 绑 CB 位 置 很 正 确 , 一 到 浇捣 时 情 况 就 变 了样 , Lt 但 不是 人 踩 就 是 钢筋 越 靠 近 钢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边 缘 时 : 工 器 具 压 在 上 面 , 此造 成 的结 果 是 支 撑 钢 筋 的马 墩 被 踩 倒 , 凝 土 由 混 21钢 筋混 凝 土 构 件 中钢 筋 的 主 要 成 分 铁 在 常 温 下 很 容 易被 氧 . 上层钢筋弯 曲变型 , 护层 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 以在旌工过程 保 所 化, 尤其 在 高 温 或 潮 湿 的环 境 中。 中, 应做到规 范操作 , 禁操作人 员在钢筋上 随意行走 : 上层钢筋 严 对 22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的 保 护层 过 小 容 易 在 施 工 时 造 成 钢 筋 露 筋 _ 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 中还 应经 常检查 , 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 或 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受 力 时 表 面 混凝 土 剥 落。 总之 ,钢筋保 护层厚 度对单项 工程质量并 不是起决定作用 的, 23随着时间的推移 ,钢筋 混凝土 构件 表面的混凝 土将逐渐碳 . 但 如 果 不 重视 它 , 产 生 的 危 害 也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 们 要 在 正 确 了解 所 我 化,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作寿命 内保护层混凝 土失去了保 护作用 , 从 钢筋及混凝 土的受力机理 的前 提下 ,充 分认识到合理 的钢筋保护层 而 导 致 钢 筋锈 蚀 , 效 截 面 减 小 , 学 效 能 降 低 , 筋 与 混凝 土 之 间 有 力 钢 对 工程 结构 的 重要 性 。 有 防 微 杜 渐 , 能使 我 们 的工 程 施 工 技 术 水 只 才 失去粘结 力。 这样 构件整体性会受到破坏 , 甚至还会导致整个钢筋混 平 更上 一 个档 次 。 凝 土 构 件 的破 坏 。 般 来 讲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件 受拉 钢 筋 总 是 应 尽 量 靠 近 受 拉 一 侧 混 3 钢 筋 混 凝 土 保 护 层 的 误 区及 解 决措 施 凝 土构 件 的 边缘 。如 果 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钢 筋 位 置 放 置 错 误 或 者 钢 现 场 施 工 中 ,许 多施 工人 员对 钢 筋 的混 凝 土 保 护 层 存 在 错 误 的 筋 的保 护层 过 大 , 则 降 低 了钢 筋 混凝 土 构 件 的 承载 能 力 , 则 会 发 轻 重 认识 , 要表 现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主 生 重 大 事故 。 31 为 了 防止 出现 露 筋 现 象 , 筋 的混 凝 土 保 护 层 越 厚 越 好 : . 钢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 6.1.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6。
1.3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
新规范保护层厚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新规范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距钢筋表面的距离)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 6.1.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
6.1.3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 6.1.3
注:①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包括冷拔低碳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构件的数值采用;
②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宜为10mm;预制的肋型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③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非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C25的规定值取用;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⑤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
保护层厚度规范
保护层厚度要求根据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一15 20二a 20 25二b 25 35三a 30 40三b 40 50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关于保护层厚度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范
提高施工精度
加强施工前的测量和校准工 作,确保测量精度
选用合适的施工机械和工具, 确保施工精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加强培训和教育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 系,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
加强质量检测
定期检测: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符合规范要 求。
第三方检测:引入第三方检测机 构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混凝土材料和 环境因素进行校准,确保测量准确性。
雷达检测法
原理:利用高频电磁波进行无损检测 优点:非接触、快速、准确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检测 局限性:对钢筋直径和间距有一定要求,需专业人员操作
磁感应检测法
原理:利用磁感应原理测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优点:非接触、无损检测、精度高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 局限性:对钢筋直径有一定要求,不适合检测钢筋密集区域
其他检测方法
超声波法:利用声波传播特 性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雷达法:利用电磁波检测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
钻芯法:通过钻取混凝土芯 样测量保护层厚度
射线法:利用X射线或γ射 线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腐蚀
钢筋腐蚀的原理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对钢筋腐蚀的影响 钢筋腐蚀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预防钢筋腐蚀的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随机抽检:在施工过程中,对关 键部位进行随机抽检,及时发现 并处理问题。
培训检测人员:加强检测人员的 培训和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的技 能水平和责任心。
定期维护保养
定期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及时修复破损部位 保持混凝土表面清洁 定期进行涂装保护
及时修复处理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有关规定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
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1. 引言钢筋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钢筋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坏,施工中必须设置一层保护层来包裹钢筋。
本文将深入探讨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从而使读者对该标准的背景、意义和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
2. 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的背景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委员会和相关行业组织共同制定的,旨在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和预期寿命内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坏。
最初的标准制定是基于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后经过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
3. 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的意义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以防止钢筋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
保护层的存在可以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保护:保护层能够阻止大气中的氧气和湿气渗透到钢筋表面,减少钢筋的腐蚀速度。
钢筋腐蚀会导致钢筋断裂、损坏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从而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保护层可以减少钢筋表面受到外力冲击或碰撞时的损伤。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遭受各种力的作用,如振动、震动和扭曲等。
适当的保护层能够承受一部分外力,以保护钢筋不受损坏。
保护层的存在还可以提供防火保护。
钢筋在高温下会失去其强度和刚性,因此保护层的厚度也要满足防火保护的要求,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保持基本的承载能力。
4. 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的应用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在建筑施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国家标准,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计算是基于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钢筋混凝土柱和梁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
通常情况下,柱和梁的保护层厚度要求较大,以确保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坏。
在计算保护层厚度时,需要考虑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如结构构件的重要性、暴露程度和预期使用寿命等。
钢筋混凝土地板和墙体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标准。
相对于柱和梁,地板和墙体的保护层厚度要求较小,但同样重要。
混凝土覆盖层厚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覆盖层厚度计算方法一、前言混凝土覆盖层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距离,是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混凝土覆盖层厚度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覆盖层厚度计算的方法。
二、混凝土覆盖层的作用1. 保护钢筋不受腐蚀:混凝土覆盖层可以保护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腐蚀,如潮湿、酸碱等,从而保证钢筋的力学性能。
2. 分散荷载:混凝土覆盖层可以使荷载分散到钢筋上,从而使结构更加稳定和安全。
3.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覆盖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三、混凝土覆盖层厚度计算方法1. 根据构件尺寸确定最小混凝土厚度根据构件的尺寸确定最小混凝土厚度是混凝土覆盖层计算的第一步。
最小混凝土厚度应满足以下条件:最小混凝土厚度 = 最大粒径×2+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其中,最大粒径是指混凝土中最大的骨料粒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mm,钢筋直径为钢筋的直径。
2. 根据钢筋的直径确定最小混凝土厚度根据钢筋的直径确定最小混凝土厚度是混凝土覆盖层计算的第二步。
最小混凝土厚度应满足以下条件:最小混凝土厚度 = 钢筋直径×2+保护层厚度其中,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mm。
3.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厚度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厚度是混凝土覆盖层计算的第三步。
结构设计要求包括荷载、环境、使用寿命等要素。
根据这些要素确定混凝土厚度,应满足结构安全和耐久的要求。
四、混凝土覆盖层厚度的检查方法混凝土覆盖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其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手动测量:用卷尺或混凝土覆盖层厚度测量器手动测量混凝土覆盖层的厚度。
2. 非破坏检测:采用超声波、电磁波等非破坏检测技术进行混凝土覆盖层厚度的检测。
3. 破坏检测:采用钻孔、切割等破坏性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覆盖层厚度的检测。
五、结论混凝土覆盖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距离,是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
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材料。
其最小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外部与钢筋之间的有效保护层厚度,旨在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损害。
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是确保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依据。
深度一:什么是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钢筋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覆盖在钢筋周围的厚度。
这层混凝土能够保护钢筋免受腐蚀和物理损伤。
最小保护层厚度可以有效减少钢筋受潮、氧化、碱性侵蚀、化学侵蚀和热胀冷缩等因素的影响。
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最小保护层厚度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寿命进行合理确定,并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
深度二: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规定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常见的标准规范有国内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国际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
这些规范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类型、使用环境以及钢筋直径等因素,提供了相应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数值。
在国内,最常用的标准规定是根据土建工程及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的要求,其中规定了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按照该规范,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混凝土纵向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小于20mm。
对于地下工程、特殊环境和重要构件,保护层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增加。
国际上也存在类似的标准规范。
例如,美国混凝土协会(ACI)制定的《建筑结构混凝土设计规范》(ACI 318)建议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小于19mm。
同时,ACI 318还提供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比如对地下结构和海洋环境的特殊要求。
深度三:对最小保护层厚度的理解和观点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对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损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保护层厚度能够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与修复成本,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只是一个基准要求,并不能覆盖到所有的特殊情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保护层厚度定义及计算
注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对板、墙类平面构件,两个方向的分布筋均为受力钢筋;对梁、柱和杆类线状构件,表中最小保护层是箍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注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对板、墙类平面构件,取两个方向的分布筋保护层;譬如二a类,板、墙钢筋直径22mm,那么他的保护层就不是用20mm,而是采用22mm,才>表中最小直径,且≮钢筋直径。
对梁、柱和杆类线状构件,表中最小保护层是箍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譬如还是二a类,梁柱钢筋直径28mm,箍筋直径10mm,那么他的受力钢筋保护
层是25+10=35mm>28mm受力钢筋直径;
再譬如还是二a类,梁柱钢筋直径36mm,箍筋直径12mm,那么他的受力钢筋保护层是25+12=37mm>36mm受力钢筋直径;
再再譬如还是二a类,梁柱钢筋直径40mm,箍筋直径12mm,那么他的受力钢筋保护层是25+12=37mm<受力钢筋直径40mm,此时箍筋保护层就要采用受力钢筋直径40-12=28mm进行设计与施工。
当受力钢筋直径≤36mm,基本不存在受力钢筋直径控制保护层的问题,当受力钢筋直径≥40mm,有可能出现受力钢筋直径控制保护层的问题。
建筑工程混凝土保护层一般规定
建筑工程混凝土保护层一般规定1.1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台表1.1规定。
表1.1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C25~C45≥C50 ≤C20C25~C45≥C50 ≤C20C25~C45≥C50一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a -20 20 -30 30 -30 30b -25 20 -35 30 -35 30三-30 25 -40 35 -40 35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1.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1.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1.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1.3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1.1中相应数值减l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1.4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1.5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思考 思考1:当地上地下所处环境不同对保护层厚度要求也不同时,可 对地下竖向构件采取什么措施? 思考2:当梁、柱、墙中局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 对保护层混凝土采取什么措施?
谢谢聆听!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烟台理工学校
主讲人: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按照平面和杆状构件两类确定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 类别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墙
20
独立基础、条形 基础、筏形基础 (顶面和侧面)
--
25
20
35
25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注意:
(4)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5)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底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从垫层顶面 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6)桩基承台及承台梁:承台底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 于5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此外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40
30
50
40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
注意:
(1)表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上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应采取专门的有效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