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的术语与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用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心病株
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
3.2
始见期
见中心病株的日期为始见期。
4 防治原则
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选用抗病品种,推广健身防病、药剂防控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配套防治技术。在科学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常发区根据当地气象条件与品种感病性提前施药预防, 其它地区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开始实施防治。
5 防治措施
5.1 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具有水平抗病性的品种。主要中抗品种有东农306等,高抗品种有克新19号等。
5.2 建立无病留种田和选用无病种薯
马铃薯无病留种田应与马铃薯、番茄大田相距2.5km以上,在无病或发病轻的地块,选择无病植株,单收、单藏,留种。提倡种薯播种。
5.3 种薯处理
5.3.1 处理方法
a)湿拌法
播种前1d~2d,将药剂配成母液(水药比应20倍以上),均匀喷洒到种薯(薯块)上,边喷雾边翻动,使薯块均匀着药。摊开铺厚度不超过15cm并及时翻动。
b)干拌法
播种前1d~2d,将拌种药剂与20倍~30倍重量的滑石粉混拌均匀,然后与种薯(薯块)混拌,使薯块均匀着药。摊开铺厚度不超过15cm并及时翻动。
注:薯块播种法,切薯后及时散开薯块,切口愈合后(大约5h)混拌。
5.3.2 处理药剂
a)72%甲霜灵·锰锌;
b)64%恶霜灵·锰锌。
注:兼防马铃薯环腐病加70%甲基硫菌灵;兼防细菌性病害加72%农用链霉素。
5.4 农业措施
5.4.1 合理轮作
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不宜重茬,应选麦茬、豆茬、玉米茬等茬口,不宜选择辣椒、茄子、西红柿、甘蓝、白菜等茄科或十字花科茬口。
5.4.2 适期播种
适期早播,播前清除和处理马铃薯病株残体及杂草。
5.4.3 垄作栽培
进行垄作栽培,加厚培土。提倡大垄高台栽培。
5.4.4 合理施肥
提倡施用腐熟农家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
5.4.5 田间管理
采取2次~3次中耕培土管理、必要时开沟排水等措施。
5.5 田间药剂防治
5.5.1 施药时期和方法
5.5.1.1 预防时期
气象条件为日暖、夜凉、高湿条件,叶上有水滴,温度12℃~25℃,相对湿度70%以上时,在未发病前预防喷药一次。
5.5.1.2 防治时期
在马铃薯晚疫病始见期,立即清除中心病株,用密闭容器携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施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可根据气象条件和品种的抗病性而定,连阴天、降雨多、连雨天,温度18℃~22℃,相对湿度90%以上,感病品种应增加施药次数,间隔天数至5d~7d,治疗型药剂应与保护型药剂配合应用,且同一类药
剂不能连续使用。
5.5.2 生物药剂
生物防治药剂可选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
5.5.3 常用化学药剂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化学药剂可选用以下药剂:
a)80%代森锰锌WP(保护性杀菌剂);
b)70%丙森锌WP(保护性杀菌剂);
c)50%氟啶胺SC(保护性杀菌剂);
d)72.2%霜霉威AS(治疗性杀菌剂);
d)72%霜脲•锰锌WP(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e)50%氟吗啉•锰锌WP(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f)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盐酸盐SC(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h)25%氟吗•唑菌酯SC(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5.5.4 施药方法
采用机动式弥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喷雾,应针对叶片背部均匀喷雾,喷施保护剂时雾滴要小,喷液量适当加大,大面积连片种植马铃薯区可使用自走式喷雾机或飞机进行喷药防治。喷洒喷药后3h~8h内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
化学防治用药应符合GB 4285、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