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

合集下载

浅析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病症状与综合防治

浅析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病症状与综合防治

浅析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病症状与综合防治马铃薯又称洋芋,是粮食、蔬菜、饲料、工业加工材料兼用作物,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沈丘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田间种植的马铃薯发生的早疫病和晚疫病是严重病害,两种病害严重时表现的症状都是叶片和块茎枯焦、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进而影响种植马铃薯农民的收入。

由于这两种病害的症状极易混淆,不易区别,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正确区别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对于防治这两种马铃薯病害有着实在的意义。

一、病原菌区别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但是早疫病病原是茄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

该菌属兼性腐生菌。

晚疫病的病原是致病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该菌是一种寄生性水平较高的专性寄生菌,自然情况下不能腐生,除寄生马铃薯外,只能寄生于番茄上。

二、病害症状区别早疫病主要侵害叶和薯块,晚疫病还可危害茎。

1.叶片上:早疫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晚疫病病叶先从叶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呈褐色,产生一层薄薄白霉,干燥病斑变褐干枯易裂,区别于早疫病。

2.茎上:早疫病茎上很少有病斑或无病斑,但晚疫病除在茎上侵染外,还可在叶柄上染病,呈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时叶片萎垂皱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3.块茎上:早疫病在块茎上产生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而晚疫病在块茎上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病部皮下果肉也变褐色,病斑继续扩大可使整个块茎变黑褐色腐烂。

三、发病适期区别晚疫病发生较早,一般在现蕾开花后易感病;早疫病发生较晚,在结薯期易感病。

四、病害的相同点二者均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而且潜育期短,侵染速度快,多次浸染,多次发病。

如果遇上多雨潮湿年份,可爆发流行,减产50%左右。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在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使产出的马铃薯备受市场欢迎和好评。

生产中及时有效的防治马铃薯病虫害,是增收增效的基础措施之一。

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害1、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块茎也可受害。

①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生出圆形褐色斑点。

发展后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褐色至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有的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黑色霉状物。

后期多个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状的大枯斑,病叶局部枯死,严重时全叶枯死。

叶柄、茎部染病,初期生出稍凹陷状的褐色线条斑。

发展后呈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

后期茎、叶枯死。

薯块染病,初期出现不规则稍凹陷的暗褐色病斑,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干腐状。

②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早疫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并逐渐向上部蔓延。

病菌在病残株、土壤、病薯上越冬,是翌年的主要侵染源。

在-35~-45℃下病残株上的病菌也可存活。

病菌通过风雨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侵入寄主内部组织,引起发病。

早疫病多在7~8月雨季发生,雨水多,湿度大,多雾多露,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大,通透性不佳,管理粗放等都会引起病害的高发。

适宜发病的温度24~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

2、晚疫病。

晚疫病是一种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茎、薯块,一般年份可造成20~40%的减产,严重年份减产高达50%以上。

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西南地区、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多雨潮湿的年份。

2020年9月15日,马铃薯晚疫病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①发病症状。

晚疫病主要危害叶、茎、薯块。

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出现不规则状的黄褐色斑点。

潮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浸状的并生有一圈白霉的大病斑。

病叶背部密布白霉。

土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巧研究

土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巧研究

土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巧研究土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在土豆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给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土豆病虫害,成为土豆种植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分类、病虫害防治技巧、防治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土豆的病虫害可以分为真菌病、细菌病和虫害三类。

常见的真菌病有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枯病等;细菌病主要有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坏疽病等;虫害主要包括甲虫、蚜虫、蓟马、锈蚀螟等。

其次,要对土豆病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合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用抗病害和虫害品种,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其次,合理施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豆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采取快速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病虫害的扩散;最后,合理排水以防止土壤湿度过高,因为湿度对土豆的病虫害发生有直接影响。

接下来,介绍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可以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同时使用抗病害品种,避免接种地点集中;针对蚜虫,可喷施低毒性农药,收获前使用黄板诱杀蚜虫以防止其传播;对于锈蚀螟,可以在种植前进行苗期杀虫处理,同时注意草地和杂草清除。

最后,病虫害防治在土豆种植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病虫害给土豆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其次,病虫害的扩散还会对周围的农作物造成传播风险,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土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技巧研究对土豆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施肥、快速防治初期发生的病虫害、合理排水等措施,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保证土豆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倡导生态友好的防治策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希望通过对土豆病虫害防治技巧的研究,能为土豆种植者提供科学的防治方法,推动土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

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

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

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

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叶脉变褐,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

马铃薯病虫害2023简版

马铃薯病虫害2023简版

马铃薯病虫害马铃薯病虫害一、引言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食品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马铃薯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和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马铃薯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二、常见病害1.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由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病害,在湿热条件下易于发生。

叶片和茎部是最常受感染的部位。

症状包括叶片浮现水渍样病斑,之后逐渐变成黑褐色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植株。

- 合理施肥,加强薯叶管理。

- 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2.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由早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病害,与晚疫病相似,但病原菌菌株不同。

该病害在湿润环境中迅速传播,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

防治措施:- 合理排水,保持田间通风。

- 使用抗病品种。

- 不连作或者合理轮作,避免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 病害初期可使用铜剂进行喷施。

3. 马铃薯黑腐病马铃薯黑腐病是由黑腐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该病害主要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发生,对地下茎块和地上部份均有害。

防治措施:- 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

- 强化田间管理,避免机械损伤薯茎。

- 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和秸秆。

- 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三、常见虫害1. 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蚜虫是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叶片和茎部,会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变黄、萎缩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影响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和产量。

防治措施:- 使用天敌昆虫或者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

- 增加植物间隔,减少蚜虫传播效率。

- 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施。

2. 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是对马铃薯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主要以地下茎块为食,若虫期会伤害马铃薯根系和茎部,幼虫期则会危害地下茎块的肉质部份。

种植土豆需要哪些农药防治

种植土豆需要哪些农药防治

种植土豆需要哪些农药防治种植土豆需要进行农药防治来预防和控制多种害虫、病害和杂草。

以下是常见的土豆农药防治措施及其使用情况的详细介绍:一、害虫防治:1. 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是其主要害虫之一,可通过使用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毒死蜱、敌敌畏等。

在播种前或幼苗阶段使用种衣剂,对土壤中的甲虫幼虫起到初期防治作用。

在盛花期和盛果期使用叶面喷洒剂进行防治,以控制成虫的数量。

2. 蛴螬:蛴螬主要危害土豆的地下茎,可通过土壤喷洒剂进行防治。

如马拉硫磷、氯仿磷等。

3. 马铃薯斑潜蝇:马铃薯斑潜蝇危害马铃薯的地下茎和茎叶。

封闭式土壤处理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使用三氟氯氟褪拉蚜胺等土壤喷洒剂进行针对性防治。

4. 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蚜虫会引起马铃薯叶片卷曲、变黄等现象,严重时会影响产量。

可使用有机磷、吡蚧菊酯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5. 马铃薯毒菌虫:马铃薯毒菌虫危害马铃薯的茎叶,使其发黄、畸形等。

常用的农药有乙氧对硫磷、乙氧对硫菊酯等。

二、病害防治:1. 水泡病:水泡病是土豆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可在种前用7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进行种衣剂处理。

另外,也可使用多菌灵、草铵螺菌素等进行叶面喷洒。

2.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最具破坏力的土豆病害之一,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可使用22.5%金露津可湿性粉剂、50%烯菌酯等进行防治。

3.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主要侵害叶片和茎。

可使用7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烯菌酯等农药进行叶面喷洒。

4. 银斑病:银斑病主要影响马铃薯的地下茎。

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种衣剂处理。

此外,也可使用2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土壤喷洒。

三、杂草防治:1. 干扰素:可通过施用干扰素来防治土豆田中的一些杂草。

干扰素可通过抑制草本杂草的调节物质,控制杂草生长。

使用干扰素可以减少对土豆生长的竞争,提高土豆产量。

马铃薯早、晚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马铃薯早、晚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1 页 共 1 页 马铃薯早、晚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马铃薯早、晚疫病的症状(1)马铃薯晚疫病症状:病叶由下部向上扩散,初为不规章形黄褐色斑点,叶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头,近圆形或不定形,沸水烫状,绿褐色,病斑边缘分界不明晰,湿度大时病斑近外缘消失一圈白霉。

块茎染病,初为稍凹陷的黑色条斑,气候潮湿时表面也生少量白霉。

(2)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早疫病斑在田间最先发生在植株下部较老的叶片上。

开头消失小斑点,以后渐渐扩大,病斑干燥,为圆形或卵形,有时有角形边缘。

病斑通常是有同心的轮文,像树的年轮。

新老病斑扩展,会使全叶褪绿、坏死和脱水,但一般不落叶。

块茎上的病斑,黑褐色、凹陷,呈圆形或不规章形,四周常常消失紫色凸起,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变褐。

腐烂时如水浸状,呈黄色或浅黄色。

二、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马铃薯种薯,削减初侵染源。

做到切块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2)加强栽培管理,①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加抗病力。

②实行乱作倒茬,清理田园,把残株败叶运出地外烧毁,以削减浸染菌源,延缓发病时间。

②施足肥料、加强管理。

使植株生长健壮旺盛,增加自身抗病力量。

③选用丰产抗病品种。

(3)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准时喷施代森锰锌、百菌清等杀菌爱护剂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发觉中心病株马上挖毁,或喷1%~2%硫酸铜,将病株叶片杀死。

马铃薯病害

马铃薯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控制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
同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
入害,冬藏查害、出害、切块、春化等过程 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 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控制
(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 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马铃薯早疫病(Potato Early Blight)
马铃薯早疫病是马铃 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 在我国和世界各马铃 薯产区分布较为普遍。 一般多在生长后期发 病,对产量影响不大,如 在开花期受害,引起叶 片提前干枯,降低产量, 严重者甚至个别地块 全田无收。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
茄链格孢菌 (Alternaria solani)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马铃薯软腐病--症状
本病主要在块茎上,其次在叶及茎上发生。 病菌主要从皮孔和伤口侵入块茎组织。皮 孔受害出现轻微凹陷,棕褐色至褐色,周 围水渍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0.30.6cm,表皮下组织软腐,以后扩展成大病 斑直至整个薯块腐烂。
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软腐病--病原
软腐病菌有3种;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 黄眼圈。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 管束病害。1972年一次调查,病株率一般 在20%,重病地块减产达60%以上。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
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焉两种类型。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
马 铃 薯 病 毒 病 在 块 茎 上 的 症 状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马铃薯又名土豆,是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之一。

它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蔬菜,与稻、麦、玉米一起被称为全球四大农作物。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两种重要病害。

在马铃薯生产中,常因早疫病和晚疫病的严重为害,给生产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这两种病害都是真菌病害,其病菌都可以危害叶、叶柄、茎和薯块,但症状不同,发病规律也有一定差异,防治方法不尽相同。

因病而异,准确诊断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

一、症状上的区别1.马铃薯早疫病症状表现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水浸状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

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由于叶脉的限制,有时呈多角形。

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干枯,通常不落叶,在叶片上产生黑色绒霉。

茎部病斑同叶部病斑基本相似,但呈长圆形或梭形。

块茎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

2.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表现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

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

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

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组织变硬,干腐,将病薯从病斑处切开,可见到皮下有一层较深的薯肉变为红褐色,潮湿时软腐、发臭。

薯块可以在田间发病烂掉,也会在田间受侵染而储藏后大量腐烂。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识别要点如表1所示:二、发病规律不同1.马铃薯早疫病发病规律1.1病原: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2危害:早疫病一般多发生在块茎开始膨大时。

为害严重时,叶片病斑相互连结成片,引起局部或整个叶片枯死。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对策探究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对策探究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对策探究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品作物之一,但是它也是病虫害较为严重的作物之一。

由于其高产量和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很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

研究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1. 病害(1)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由卵菌性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发生。

病菌通过风、水或昆虫传播,使马铃薯叶片和茎部出现黑斑、水浸病斑,导致叶片萎蔫、枯黄、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2)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发生。

病菌侵染后使叶片出现圆形坏死斑,茎部和块茎也可出现病斑,导致植株凋萎、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

(3)马铃薯晚疮病马铃薯晚疮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发生。

病菌侵染后使块茎表面出现疮块,并渗出黏液,导致块茎变软,影响储藏和品质。

2. 虫害(1)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蚜虫主要以马铃薯叶片的汁液为食,引起叶片萎缩、卷曲、变黄,严重时影响植株的生长,使产量降低。

(2)马铃薯薯蛆马铃薯薯蛆是马铃薯的重要害虫,它主要钻食马铃薯块茎,导致块茎内部出现蛀虫道,严重影响品质和市场价值。

(3)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叶片,造成叶片死亡、卷曲、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以上说明了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对策来进行防治。

二、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对策1.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为了降低马铃薯病害的发生,科研人员选育了多种抗病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可以降低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充分施肥和良好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对植株的影响。

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3. 农业防治措施(1)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破坏病虫的越冬和孳生环境,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如何识别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

如何识别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

部病 斑同叶部病斑基本相似 ; 薯块 形成暗褐色圆形病斑或 不 规则形病斑 , 稍凹陷 , 病斑下面组织干腐变褐 。
铃 磐晚疫病
马铃 薯 早疫 病
1 9世 纪 ,起 源 于 墨 西 哥 的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菌 传 入 欧 洲 大
殖, 产生具有更强感染性并能在寄 主组织之外 ( 如土壤 ) 存 活
陆 。1 8 3 0年在德 同 先发 现 , 随后在 比利 时 、 荷兰、 丹麦 、 芬 兰、 法同 、 意大利 、 英格兰 、 苏格 兰等 国均有发生 。1 8 4 5 一l 8 4 9 年问, 爱 尔兰爆发 的马铃 薯饥 荒导致 约 1 0 0万人饿 死 , 许多
人 受 其 影 响 移 居异 另 谋 生 路 。 不 幸 的 是 , 晚疫 病 从 此 遍 及
目前,马铃薯逐步 进入薯 块膨大期 ,正是形 成产量 的关 键时期 , 根据省 的气 象预报 , 今年 7 —9月份 码铃 薯 主产 区 降 水偏 多 , 气 温偏高 , 有利 于马 铃薯晚疫病 的扩散 和流行 . 间时 , 由于多年连作 , 病虫害频繁
发生, 会宁县部分 早熟 马铃薯品种 已发病 , 并进入流 行 中后 期, 晚熟 品种进 入中心病 株发病期 , 据统计 . 全县 铃薯 晚疫

马铃 薯 晚 疫 病 多从 下部 叶 片 开 始 , 叶尖 或 叶 缘 产 生 近 圆
褐 色 大块 病 斑 , 稍 凹陷 , 病 部 皮 下 薯 肉亦 呈 褐 色 , 慢 慢 向 四周 扩大或烂掉 。 马铃 薯 _ 甲 - 疫 病 在 叶 片 上 产 生 近 圆形 褐 色 至 深 褐 色病 斑 , 上 面 有 黑 色 同 心 轮 纹 和 少 量 黑 霉 ,病 斑 外 面有 黄 色 晕 圈 ; 茎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作者: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11期一、马铃薯早疫病1.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块茎,多从下部老叶开始。

叶片受害: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同心轮纹,周围有狭窄的褪色环晕,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连合成黑色斑块,叶片干枯脱落;块茎受害:块茎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稍凹陷,病斑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组织变成褐色干腐。

2.防治方法⑴选种早熟耐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减少病源。

⑵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肟菌·戊唑醇,或嘧菌酯。

二、马铃薯晚疫病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开始。

叶片受害: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边缘有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外缘出现—圈白霉,叶背更明显,干燥时病部变褐干枯,如薄纸状,质脆易裂;块茎受害:表面出现黑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亦呈红褐色,逐渐扩大腐烂。

叶柄受害:形成褐色条斑,潮湿时有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萎垂、卷曲,全株黑腐。

2.防治方法⑴选种抗耐病品种;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建立无病留种地,或脱毒种薯,减少病源。

⑵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代森锰锌,或氟啶胺。

三、马铃薯软腐病(细菌性病害)1.马铃薯软腐病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对薯块为害严重。

茎块受害:初在表皮上出现水浸状小斑,后扩大,并向内扩散,呈现多水的软腐,腐烂组织变褐,湿度大时,表面有絮状菌丝体,间夹小黑色球状物;叶片受害:下部老叶先发病,出现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受害:髓组织腐烂,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片变黄。

2.防治方法⑴栽培时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异同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异同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异同及防治方法作者:陈启楠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7期摘要介绍了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及症状,并分别提出了2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症状;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74-01马铃薯又称洋芋,是粮食、蔬菜、饲料、工业加工材料兼用作物,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纳雍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田间种植的马铃薯发生的早疫病和晚疫病是严重病害,2种病害严重时表现的症状都是叶片和块茎枯焦、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进而影响种植马铃薯农民的收入。

由于这2种病害的症状极易混淆,不易区别,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正确区别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对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正确指导农民防治这2种马铃薯病害有着实在的意义。

1 2种病害的病原及症状1.1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中的称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的真菌引起。

主要危害叶片、茎。

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具有同心轮纹,大小3~4 mm,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致使田间叶片枯焦。

块茎染病,病斑黑褐色或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部稍凹陷,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1.2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同样是真菌病害,由鞭毛菌亚门中的称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的真菌引起。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在叶上往往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开始为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在病斑边缘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

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异同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异同及防治方法
真 菌 引起 。 主要危害叶片 、 茎。 叶 片 受 害产 生 圆 形 或 近 圆 形
是选 用 早熟抗 ( 耐) 病 品种 。 种植 抗 ( 耐) 病 品种 , 适 当
提 早收 获 , 能 有效 减轻 马 铃薯 早疫 病 的发 生 。 二 是轮 作 与清 洁 田园 。 与非 茄 科 作物 实 行 2 — 3年 轮 作 ; 并及时清洁田园。
往 往发 生 于叶 尖和 叶 缘 。 开 始 为水 渍状 斑 点 。 天 气潮 湿 时很 快扩 大 , 病 斑 与健 部 无 明显 界 限 。 在病 斑 边缘 有 白色 稀疏 的 霉轮 , 叶背更为明显。 严 重时 病 斑扩 展到 主 脉 或 叶柄 , 使 叶 片 萎 蔫下 垂 , 最 后 整 个 植株 变 为 焦 黑 , 呈湿 腐 状 。 天气 干 燥
于 这 2种病 害 的症 状 极易 混 淆 , 不 易 区别 , 给 防 治 工作 带 来

但马 铃薯晚疫 病是 由鞭毛 菌亚门 中的称为 致病 ( P h y t o p h t h o r a i n f e s t a r t s ( Mo n t . ) d e B a r y . ) 的真 菌引 起 ; 而 马 铃 薯 早疫 病 是 由
1 . 2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三 是 选择 土 壤 肥沃 的排 水较 好 的 田( 地) 块种植 , 充 分施 足
基肥 , 实施配方施肥 , 适时追肥 , 并 在 马 铃 薯 植 株 上 喷 洒
植保素 7 5 0 0倍 液 . 以提 高植 株 的抗 病 力【 I 1 。 四 是药 剂 防 治 。
3 防 治 方 法
定 困难 , 正确 区别 马 铃薯 早 疫病 和马 铃 薯晚 疫病 , 对 于 基

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1、晚疫病与早疫病马铃薯感染的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的病害,通常会在种植过程中出现此病害,其病害主要是来源于田地周边的杂草或是有机肥等影响。

晚疫病想要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最近要选择抗病强的品种,播种前还要精细的筛选,处理种子。

为了防止晚疫病扩大感染面积,一定要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喷施,喷施药剂会选择18度左右的自然温度下进行,这时的温度种植区域内湿度比较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在叶面上均匀地喷洒稀释好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感染此病初期,可以使用甲霜灵或是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照比例加入水进行稀释后均匀地进行喷施,喷施完药剂后,定期要做好观察,如果防治效果不理想,需要在进行喷施。

一般马铃薯感染早疫病都会从叶片开始慢慢扩散,感染早疫病的叶片会有很多病斑出现,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一般早疫病的病毒会残留在土壤中过冬,到了开春种薯发芽后,早疫病的病菌就会开始侵染植株。

此种病菌在湿度较高的种植区感染速度非常快,所以选种时,最好选择早熟品种,而且还要具有很强耐病性的品种,这样就可以能够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早点收获马铃薯。

另外,在没有感染早疫病之前,可以使用药剂喷施三次进行防治,如白菌清可湿性粉剂或是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按照比例使用,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病毒病与环腐病马铃薯本身就会带有病毒,如病毒病,此病主要是由蚜虫作为传播媒介。

通常马铃薯生长到苗期时会感染病毒病,感染此病的马铃薯植株个头很小,叶片也会卷曲,而且病毒病严重时还会有褐色病斑在叶片上出现。

马铃薯感染环腐病,一般都是在土壤达到了22摄氏度左右时较为严重。

针对这两种病害,可以使用抗蚜威或是氯氰菊酯乳油来防治蚜虫,这样病毒病的传播就能够被防治住;针对环腐病也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或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3、黑胫病马铃薯幼苗期很容易感染黑胫病,一旦感染此病,马铃薯植株就不能够正常的生长,幼苗不健康,其心叶也会发黄并且卷曲,幼苗的根部会慢慢变黑,最终马铃薯幼苗会死亡。

试析马铃薯早、晚疫病的特征区别

试析马铃薯早、晚疫病的特征区别

试析马铃薯早、晚疫病的特征区别
张平
【期刊名称】《新农村(黑龙江)》
【年(卷),期】2015(0)1
【摘要】随着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是马铃薯病虫害也开始渐趋蔓延,马铃薯病虫害种类多,发生的态势比较复杂,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产安全,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很大。

本文主要介绍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症状及二者的异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张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三良种场 161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冬早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防治
2.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与防治对策
3.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与防治对策
4.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5.祥
云县普镇冬早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又名土豆,是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之一。

它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蔬菜,与稻、麦、玉米一起被称为全球四大农作物。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两种重要病害。

在马铃薯生产中,常因早疫病和晚疫病的严重为害,给生产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这两种病害都是真菌病害,其病菌都可以危害叶、叶柄、茎和薯块,但症状不同,发病规律也有一定差异,防治方法不尽相同。

因病而异,所以中国农业网认为准确诊断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

一、症状上的区别
1.马铃薯早疫病症状表现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水浸状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

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由于叶脉的限制,有时呈多角形。

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干枯,通常不落叶,在叶片上产生黑色绒霉。

茎部病斑同叶部病斑基本相似,但呈长圆形或梭形。

块茎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

2.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表现
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

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

茎杆和叶柄染病,马铃薯的种植栽培技术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

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组织变硬,干腐,将病薯从病斑处切开,可见到皮下有一层较深的薯肉变为红褐色,潮湿时软腐、发臭。

薯块可以在田间发病烂掉,也会在田间受侵染而储藏后大量腐烂。

二、发病规律不同
1.马铃薯早疫病发病规律
1.1病原: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2危害:早疫病一般多发生在块茎开始膨大时。

为害严重时,叶片病斑相互连结成片,引起局部或整个叶片枯死。

1.3发病条件:早疫病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如晚疫病严格,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特别是干燥天气和湿润天气交替出现期间,早疫病发生和流行最迅速。

1.4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

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病菌孢子可通过表面侵入叶片。

在生长早期,初次侵染,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

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

2.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
2.1病菌: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属真菌界鞭毛菌亚门。

2.2危害:晚疫病一般多发生在植株开花阶段。

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带菌种薯是主要的侵染来源,播种时把轻微感染的薯块播进地里,芽块上的菌丝体随幼芽、芽条和植株向上生长,当遇到空气湿度在75%以上,气温在10℃以上条件时,叶子就出现病状,形成中心病株,病叶上产生的白霉(孢子梗、孢子囊)随风、雨、雾、露和气流向周围植株上发展,一部分落入土中侵染正在生长的薯块。

试验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在在水膜的地方12小时即可流行传播。

2.3发病条件: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气候条件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当条件适宜发病时,病害可迅速扩展蔓延,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半个月。

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灾,忽冷忽暖,多露、多雾或阴雨有利于发病。

2.4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

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

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下一季主要侵染源。

三、防治措施的差异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方法,但是具体防治措施有差异:
1.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措施:
1.1农业防治
1.1.1轮作倒茬。

马铃薯应实行与非茄科作物三年轮作制。

1.1.2选用早熟抗病品种,适时提早收获。

1.1.3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1.1.4加强田间管理。

要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封垄,促进新根发生。

温室内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管理。

结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传病的机会。

1.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2.1.1轮作换茬。

防止连作,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2.1.2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减少初侵染源。

做到收薯、藏薯、切薯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减少贮藏及田间初侵染源。

2.1.3栽培管理。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

2.1.4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

在马铃薯生长期加强病害监测,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深埋销毁,同时在中心病株周围用药进行喷雾,间隔7—10d喷施一次,连喷3—4次。

若雨水频繁,喷药间隔期适当缩短,增加喷药1—2次。

2.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2%克露粉剂600—800倍液,或40%疫霉灵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粉剂500倍液,或30%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

隔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